第六讲-柏拉图电子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柏拉图的两个世界是由认识论划分的,亦即源于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区别。
柏拉图时代,人们还没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 合起来的观念,因此困难就在于关于理念世界的 认识。
这涉及到西方哲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概念与 事物之间的关系问题。
二、回忆说与灵魂转向说
回忆说: 认为学习就是回忆。 第一次以粗糙的形式提出了先验论的问题:如果
第六讲-柏拉图
著作
柏拉图才思敏捷,研究广泛,著述颇丰。以他名 义流传下来的著作有40多篇,另有13封书信。其 中有28篇和4封书信被确定为真品,主要有:
《苏格拉底的申辩》 《克堤拉斯篇》 《法律篇》 《阿奇拜得篇之一》 《泰阿泰德篇》 《斐多篇》 《阿奇拜得篇之二》 《伊壁鸠鲁篇》 《理想国》 《巴曼尼得斯篇》 《斐德罗篇》 《飨宴篇》 《菲力帕斯篇》 《克力同篇》 《智士篇》 《斐利布斯篇》 《政治家篇》 《智者篇》 《高尔吉亚篇》
一、两个世界
两个世界: 可知世界:理念世界。 1. 可感世界:具体事物的世界。
➢ 对巴门尼德和赫拉克利特的综合。
一、两个世界
1. 太阳之喻 2. 线段之喻 3. 洞穴之喻 ➢ 目的:要人们去关注众多、相对、变动、暂时的
事物之外的那个单一、绝对、不动、永恒的理念, 并从中获得真正的知识。
一、两个世界
之间的关系,确立了“存在”与“非存在”、“相同”与 “相异”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从而推动了辩证思维的发 展。 黑格尔:这乃是柏拉图哲学中最内在的实质和真正伟大之 所在。 是西方哲学中范畴理论的起源。
五、理想国
苏格拉底之死对柏拉图哲学的影响。 将人的教育和城邦的组织管理作为哲学的
中心问题。 柏拉图政治学说的基础是寻求正义,这应
四、通种论
通种论:讨论理念之间的结合分有关系。
1. “存在”和“非存在”能否彼此结合分有? 2. “运动”与“静止”能否彼此结合分有? 3. “相同”与“相异”能够彼此分有? 4. “存在”与“运动”、“静止”、“相同”、“相异”
能否彼此分有? 5. “非存在”与“运动”、“静止”、“相同”、“相异”
理念与事物判然有别,关于理念的知识就不可能 来源于个别偶然的感觉经验,它只能是先天的。 唯理论的天赋观念、康德批判哲学都与此相关。
二、回忆说与灵魂转向说
灵魂转向说: 虽然西方古典哲学的基础和核心是形而上学,但
是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形而上学问题必须以认识论 问题的解决为前提的局面。 但洞穴比喻的不是认识的发展过程,不是从低到 高的发展,而是“灵魂的转向”。 我们对理念的认识是灵魂认识功能的依次转向。
一、两个世界
理念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可知的理念是可 感事物的根据和原因,可感的事物是可知 的理念的派生物。
一类事物有一个理念,感觉事物是多而理 念是一。它作为其自身是永恒不变的自我 完善的整体。
理念不会受事物的影响。
一、两个世界
理念如何派生事物?
1. 分有:具体事物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们分有 了同名的理念。
能否彼此分有?
四、通种论
结论: 1. 存在、非存在、相同、相异可以相互结合; 2. 这四个理念与运动、静止也可以相互结合; 3. 运动和静止不能相互结合。
四、通种论
修正了自己的理念论; 克服了巴门尼德巴存在与非存在绝对对立起来,贬低非存
在的僵化观念; 来自百度文库在西方思想史上第一次探讨了作为一般和抽象存在的范畴
发展。
一、两个世界
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概念是“理念”。 理念——idea 或 eidos,出自动词 idein (看),
本义指“看见的东西”即形状,转义为灵魂所见 的东西。
“理念”是从苏格拉底关于“是什么”的定义而 来的,它的基本规定之一就是“由一种特殊性质 所表明的类”,不过“理念”并非单纯的抽象概 念,而是超越于个别事物之外并且作为其存在之 根据的实在。
➢ 理性——智慧——统治者 ➢ 激情——勇敢——武士 ➢ 欲望——节制——生产者
五、理想国
共产主义的创始人; 哲学王。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2. 摹仿:造物主是根据理念来创造具体事物的, 所以事物因为摹仿理念而存在 。
➢ “分有”是无造物主的 “摹仿”,“摹 仿”是有造物主的“分有”。
一、两个世界
理念的多重含义: 1. 理念是事物的共相(类概念或本质)。 2. 理念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3. 理念是事物摹仿的模型。 4. 理念是事物追求的目的。
当是一个城邦(国家)秩序井然稳定发展 的基础。
五、理想国
人的灵魂包括了理性、激情和欲望三部分。 ➢ 理性:灵魂的最高原则、是不朽的、与理念相通,
是灵魂的本性。 ➢ 激情:理性的天然同盟、是合乎理性的情感。 ➢ 欲望:指肉体欲望、既可服从理性也可背离理性。
五、理想国
认为灵魂的各部分与各种德性相对应,而 且是政治等级关系的基础。
三、对理念论的反思
理念论存在的问题: 1. 理念与事物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2. 事物如何分有或者摹仿理念? 3. 自然万物可感而不可知,理念可知而不可
感,我们怎样认识理念?
三、对理念论的反思
理念论存在的问题: 1. 关于理念的普遍性问题。 2. 关于理念被分有的问题。 3. “实在世界的重叠”或者“第三者”难题。 4. 有关“分离”的问题。
著作
柏拉图伪作也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以下著 作被认为是后世伪托的作品:
《米诺斯》
(Minos)
《欧律克西亚斯》(Eryxias)
《泰戈斯》
(Theages)
《克里托芬》 (Cleitophon)
《爱人》
(Lovers)
思想基础
柏拉图综合了以前哪些哲学家的主要思想:
智者派:不可能有(关于现象的)知识。 苏格拉底:真知永远是关于概念的知识。 赫拉克利特:(现象)世界经常变化。 爱利亚派:(理念)世界是不变的;认为存在是一。 原子论者存在是多。 阿那克萨哥拉:精神统治宇宙,而精神同物质有区别。 苏格拉底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是对苏格拉底思想原则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