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真的驱逐了诗人吗(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柏拉图真的驱逐了诗人吗(一)
摘要:柏拉图并未真的驱逐诗人,他是要将哲学王培养成一名视治理国家与吟诗作画毫无二致的大诗人、大艺术家。本文首先讨论柏拉图驱逐假诗人的诸多理由,接着说明了柏拉图景仰的到底是什么样的诗人,最后指出柏拉图是西方危害甚深的审美政治学的鼻祖。关键词:柏拉图;诗人;哲学王;审美政治学;波普尔柏拉图对诗歌乃至所有艺术形式的极度敌视其真相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表面上已经很清楚了但似乎又远未弄明白的千古谜团。说它是清楚的,是因为认为在诗歌和哲学的古老争执中诗歌因缺乏深刻性而无可挽回地处于败势等等观点简直可谓深入人心。说它是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是因为柏拉图驱逐诗人之举给我们留下的是一个可以容纳众多竞争性解释的开放的问题空间。拙文基于波普尔等人的研究成果,准备让读者看一看有关柏拉图与诗歌、与整个艺术的关系的另一种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和一般人所风闻的截然不同,柏拉图实际上并不打算真的驱逐诗人,恰好相反,他要将统治者训练成为一名能在现实生活这张草稿纸上肆意挥洒笔墨,吟诗作画的大诗人、大艺术家。
一、驱逐假诗人柏拉图眼里的假诗人就是指荷马之类的传统意义上的真诗人。荷马他们是怎样变成了该死的假诗人的呢?从哲学角度分析,那是由于他们远离了身为万事万物之源的真实理念;从政治角度分析,则是由于诗人们有悖于理想国的统治要求;从影响角度分析,责难某个诗人做假是由于他光知道诉诸于欣赏者暗藏的低劣激情。在柏拉图庞大的理论体系中,哲学、政治、心灵等东西始终都是彼此交织在一起的,例如后文还要着重提及的哲学王便是一个能够用最纯洁的理性去认识抽象理念的真理并尽力使之在人间得以实现的优秀天才。因此,只要不符合柏拉图制定的任何一条诗歌标准,诗人便再也没有丝毫的存在价值了。柏拉图的论证思路大致如下。他发明了一种主张“两个世界”的宇宙本体论。一个世界指永恒理念所构成的可知世界,另一个世界乃芸芸众生所构成的可见世界。这两个世界总的有三重愈趋不真实的影像式模仿关系,即实在的是理念,作为理念影像的事物居中,同时事物还生出了自己的影像。柏拉图详细指出床的理念、实际的床和画上的床三者的关系刚好等同于上述的三重模仿关系,画上的床不过是与真实越离越远的影子的影子。因此,模仿从本质上讲便可算做不真实的代名词,“悲剧诗人既然是模仿者,他就像所有其他的模仿者一样,自然地和王者或真实隔着两层。”1](p392)即使我们肯后退一步对模仿稍作褒奖,我们仍将发现,如果以擅长于模仿一切而沾沾自喜的艺术家的确称得上有知识、有水平的话,他就不该意识不到去搞第二重模仿无疑要比搞第三重模仿有意思得多,不至于心甘情愿地做一个整天赞扬别人的学舌鹦鹉而不做一个受人羡慕的英雄豪杰。一旦承认模仿产生诗,岂不是可以顺理成章地推断出模仿美的理念开创一个捍卫正义的法制城邦正是在谱写最美的诗篇吗?遗憾的是,荷马及其门徒们明摆着从未替哪一个城邦立过大治之功。在政治上,柏拉图希望教育青年献身于一个与现存腐败城邦相对立的理想城邦。建立这一乌托邦的大前提是促进人类灵魂中爱权力与爱知识等各种冲突因素的内在和谐。在城邦中一个人不可能单靠自己满足自己的需求,肯定得请来其他具有特殊本领的人,其间最重要的是训练出对敌凶狠对己温和的保卫者。稳定城邦的基石是人们各司其职,不得乱套。教育保卫者就是教育他只能去模仿同他相匹配的正义之物,他模仿工匠都是不该允许的,更别说模仿坏人坏事了。然而我们手边的教材却是荷马等人瞎编的那一系列充斥着原本尽善尽美的诸神如何尔虞我诈、穷奢极欲的描写的假故事,诗中吟唱的什么不正直者快乐而正直者痛苦、什么不被发觉的不正直乃是有利可图的、什么正直是对人有利对己有害,柏拉图一律斥之为胡说八道,大声疾呼务必警惕年轻人听了诗人的故事孳生出如此这般的一些不良念头来:“对一个大逆不道,甚至想尽方法来严惩犯了错误的父亲的人也不要大惊小怪,因为他不过是仿效了最伟大的头号天神的做法而已。”2](p73)柏拉图在叙述技巧方面的洞察力堪称独步古今。他先是从叙事层面发现,用模仿来叙事的特征是把被叙述者推到前台直接讲话,叙述者则躲起来同化为被叙述者,似乎变成了另一个人。现在我们进一步被告知,对应于不同的真理等级有不同的灵魂状态,与最
高真实对应的是理性,与最不真实对应的是想象。“让我们来接着考察一下从事模仿的诗歌所打动的那个心灵部分,看这是心灵的低贱部分还是高贵部分。”3](p401)根据柏拉图考察的结果,诗歌作者和读者的心理活动自然是等而下之的。一旦坐上缪斯的三角凳,诗人就不再有自己的头脑了。而只有糊里糊涂到毫无理性的地步,诗人才可以创造出他那些和他本人都相矛盾的性格来。同样,即使是我们中最杰出的人也会喜欢诗人对某个好汉受苦嚎叫的模仿,同情热切地听入了迷。作者读者的忘我迷狂导致了自我的分裂,他们同化为另外一个人。这是违背人类天性的,可诗人的天性又刚巧如此。莫非诗人不是人吗?这更是一种自我分裂。忘我的激情是理性的清晰这一教育目标的死敌。有的人别以为他大不了是在剧场里放纵那么一下子。岂料越成功的模仿越假,同时越足以诱惑他在剧场外不知不觉地去实践剧场教唆他的邪恶。这样,当一个悲剧诗人试图把其作品带进理想国的时候,柏拉图拒绝他的理由完全是可以想见的:“最尊敬的客人,我们自己都是悲剧作家。我们悲剧作品都是我们能够创作出来的最好作品。不管怎么说,我们整个国家的建设是一种‘演出’,它表现的是一种最好和最高尚的生活——我们认为的真正悲剧的本身……所以不要轻率地认为我们会冒冒失失地答应你们在市场上搭起舞台,让你们演员的好嗓音压倒我们演员的声音。”4](p241)实在要保留少数几位御用的说教诗人、谎言诗人作些点缀的话,柏拉图号召建立起一种与创作自由相抗衡的严格检查制度:“就是一位诗人写的诗歌不可以同社会传统的正义、德性和美的概念相冲突。任何人都不得把他的作品在呈给指定的裁判人员、法律维护者并获得他们批准之前给任何个人看。”5](p221)据此柏拉图开始了他恶劣不堪的删诗行经,并亲自拟撰了十几卷哲学谎言诗以抵制、取代早先的诗人谎言诗。总而言之,柏拉图基于不真实、妨害政治建设、无助于心灵的健康等理由对诗歌乃至于整个艺术的拒斥给后世留下的影响是多侧面的、多层次的。一个人无论是想从正面去捍卫艺术的价值,还是想从反面去把艺术置于死地,都摆脱不了柏拉图幽灵般的身影。仅就柏拉图在生活与艺术之间持一种你高我低的等级观念这一点而论,人们在看待生活与艺术的关系时便无时不在遵循着柏拉图既定的思维模式,很难有所突破和创新。西方历史上一连串骇人听闻的艺术迫害即是打着生活高于艺术的幌子干的,但反过来将艺术作为生活的追求目标同样没有多少正确性可言。二、培养真诗人在柏拉图发起的不宽容诗人的运动中,驱逐诗人当然也不是一味地不要诗人。上面的引文已经给我们透露出了柏拉图想要的诗人的明朗信息。但千万不可误以为柏拉图只钟情于那群光懂得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庸俗之辈,这未免太小瞧柏拉图了。柏拉图心仪已久的真诗人主要是指把治国视为与作诗无异的哲学王。假诗人之所以假一是相对于真理念而言的,二是相对于真诗人而言的。倒过来看,真诗人之所以真必定既是相对于假模仿而言的——他将直面理念本身;又是相对于假诗人而言的——他将使理想国变成货真价实的生活剧场。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向与他交谈的格劳孔危言耸听地提议,理想国最高的保卫者即国王看来非得由哲学家充任不可:“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我们目前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那些人物,能严肃认真地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力与聪明才智合而为一;那些得此失彼,不能兼有的庸庸碌碌之徒,必须排除出去。否则的话,我亲爱的格劳孔,对国家甚至我想对全人类都将祸害无穷,永无宁日。”6](p214-215)柏拉图呼唤哲学王的理由是虽然坏哲学家很多,但在好哲学家身上确有种种令人难以置信的美德,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样样不少。尤其是别的人东摸西摸什么都想学一学,不过得到些诸如零散的美的东西的“意见”;哲学家却一心爱恋美本身或美的理念这种神圣无比的存在,拥有“知识”。这一困难的求知过程被柏拉图誉为最大的学习,能完成的人寥寥无几。所幸的是,终生酷爱那种能让他们看到不受产生与灭亡过程影响的永恒实体的知识,恰恰属于哲学家的天性。柏拉图的哲学家决不甘心仅仅做一名纯粹的知识分子,而是志在把他从天上获取来的美满蓝图重现在凡间,帮助老百姓过上舒服日子。注意在柏拉图“无论哪一个城邦如果不是经过艺术家按照神圣的原型加以描画,它是永远不可能幸福的”7](p253)这句著名断言中,“艺术家”即是“哲学家”的同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