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宦官史家刘若愚及其《酌中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宦官史家刘若愚及其《酌中志》

武汉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基地班2000级郑威

【内容提要】本文详细考证了明代宦官史家刘若愚的生平及其所著《酌中志》的写作与流传状况,分析了这部独特的历史著作的史学价值,认为《酌中志》保留了大量明中后期的宫廷文献,具有真实性、独一性和全面性的特点,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宫廷专史。

关键词:宦官;刘若愚;《酌中志》

明朝自宣宗始,设置“内书堂”,间选十岁左右的小内侍入读,以儒家传统道德文化教习之,又以二十四衙门之首的司礼监掌批硃大权,“凡每日奏文书,自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1](卷16《内府衙门职掌》,p93)入读的小内侍,“不三五年即有成效,十年内外国家自享真才之用。”[1](卷16《内府衙门职掌》,p98)优者入司礼监,其他分入各监司衙门。

可见,政治运作使得宦官普遍知识化,他们中的佼佼者也取得了一定的文化成就,而史学界于此关注不足。1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浅谈史学史上少有的宦官史家刘若愚及其著述《酌中志》。

一、刘若愚生平考

有关刘若愚的生平事迹,主要见于刘氏本人所著《酌中志》一书,下面列表,以考其生平。

时间(农历)事件

万历甲申二月(1584年2月)出生于“直隶延庆州左卫”[2](卷25《<远志之苗>序》);名刘时敏。父刘应祺(1560—1605),武将,历升“辽阳协镇副统兵”[1](卷23《纍臣自序略节》)2(第215页),母胡氏(1560—1637)(第215页)。

幼年时期(1584年2月—1598年7月)习儒业。其间“十余岁便随先将军(其父)宦辽阳,寓三年。”[1](卷7《先监遗事纪

略》,p41)

万历戊戌七月(1598年7月)“悖父兄之教,感异梦而自宫。”(第208页)

1598年7月——1601年6月“废儒业,读医术,习养生家言。”(第208页)

万历辛丑六月(1601年6月)“遇例选入皇城”(第208页),隶太监陈矩名下,由陈矩掌家太监常云照管。

1参见冷东《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宦官研究综述》,见《史学月刊》2000年第3期;吴悟《十余年来对明代宦官的研究综述》,见《文史知识》1992年第3期;《中国近八十年明史论著目录》(江苏人民出

版社1981年版)之“宦官”条。

2注:此表中未注出处、只标页码者皆出自此卷。

1601年6月——1609年于司礼监中做事,“该班则供抄誊之役,下班则习字读书”(第208页)。

受陈矩影响颇大,“又得外受先师顾太史老先生之教为多”3(第208页)。1609年升司礼监奉御。

万历辛亥冬(1611年冬)“为常太监云诖误墩锁”4(第209页),被免官。

3刘若愚言:“先师讳天竣,号开雍,南直昆山人。”(第208页)按:《明史》卷224《孙丕杨列传》云:“祭酒汤宾尹、谕德顾天竣,各收召朋徒,干预时政,谓之宣党、昆党。以宾尹宣城人,天竣昆山人也。”

(第5904页)故顾天竣时为万历间清议派昆党之魁。

4按:陈矩去世(1607年)后,“神庙推恩将掌家常云升乾清宫管事,后掌针工局印。”(《酌中志》卷

7《先监遗事纪略》,第39页)《明史》载:“帝常膳旧以司礼轮供,后司礼无人,乾清宫牌子常云独办。”(卷305《宦官列传二·陈矩传》,第7814页)即陈矩逝后,万历帝对其掌家常云恩遇有加,命其独办御食,而无下罪惩治字样。但刘若愚书中有多处提及被常云“诖误墩锁”(参见第40页、第209页、第211页),而对原因语焉不详,存疑。但可知刘若愚并未因此入狱,书中有记,这十年间,他“抱罪无所事”,就“购得《十三经》、《二十一史》,日批玩之。”(卷7《先监遗事纪略》,第40页)显然非带枷之人所能办到,故可推测其被免官赋闲的可能性最大。

5【明】李清:《三垣笔记》之《笔记上·崇祯补遗》(第42页)载刘若愚“后竟毙于狱”。《明史》载

刘若愚“久之,得释。”(《明史》卷305《宦官列传二·王体乾附刘若愚传》,第7826页)。本文赞

同前一种说法。证据一:李清(1602——1683),仕崇祯、弘光二朝,于崇祯11年(1638年)至15年

(1642年)任刑科给事中,(参见此书《自序》,第3页),他作此书是“举予所闻见,以笔之书,非1611年冬——泰昌元年(1620年)赋闲在家,读书。“购得《十三经》、《二十一史》,日批玩之。”[1]

(卷7《先

监遗事纪略》,p40)泰昌元年(1620年),光宗即位时

“始释,升司礼监写字奉御。”(第209页)泰昌元年(1620年),熹宗即位时

“侍高太监时明,后升(司礼监)监丞。”(第209页)泰昌元年(1620年)熹宗即位时——天

启四年(1624年)“随高公居住西直门街私宅,日侍左右”(第209页)。其间,天启元年(1621年)冬,“自司礼监被魏忠贤退于御马监”(第209页),随后,又“被王体乾

退于(御马监)外厂”(第212页)。

天启四年(1624年)

“被李永贞自高公宅内夺去答应”(第209页),被迫加入魏党。天启四年(1624年)——天启

七年(1627年)9月“李永贞取(刘若愚)入内直房,主笔札。永贞多密谋,若愚心识之,不敢与外廷通。”[3](卷305《宦官列传二·王体乾附刘若愚传》,第7826页)其间,“因在永贞直房目击

耳闻,无可奈何,复改今名若愚。”(第211页)

天启七年(1627年)

9月——11月

崇祯帝即位,魏党势力开始受到打击,刘若愚“于德胜门内先监陈公会馆居住。”(第210页)天启七年(1627年)11月17日

“中书周大成将若愚姓名送与杨维垣”(第210页),被御使杨维垣所参。天启七年(1627年)12月14日“奉圣旨:‘御马监外厂太监刘若愚,着降作净军,发去南京孝陵卫种菜。’”

(第210页)

天启七年(1627年)12月16日

自北京南行,崇祯元年“正月初十日,交孝陵西园收管。”(第211页)崇祯元年(1628年)二月晦为台中刘重庆所参。自辩曰:“具疏者虽刘,然授稿者杨(维垣)与霍

(维华)也。”(第211页)

崇祯元年(1628年)五月初一

“逮入刑部狱。”(第211页)崇祯元年(1628年)6月20日—7月

16日

刑部多次会审,最终判“刘若愚秋后处决。”(第211页)崇祯元年(1628年)5月-崇祯14年

(1641年)

被囚于狱中,并“作《酌中志》以自明”[3](卷305《宦官列传二·王体乾附刘若愚传》,第7826页)。崇祯14年至崇祯17年(1641——

1644年)之间病死狱中5,卒年不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