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2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乡下人家》上课课件
2.乡下人家
第一课时
看了图片后,想一想:你可能会在哪里 看到这样的景致?
乡下
画面上都有什么?
庄稼、耕牛、收割机、村落。
作者简介
陈醉云, 浙江上虞县人。现代小说家、诗人。曾任台 湾国立中央大学教授。他是1932年上海创刊儿童刊物《小 朋友》的约稿作家之一,并常在上海《民国日报》的副刊上 发表诗歌和散文。主要作品有《玫瑰》、《游子的梦》等。
吃晚饭
伴着虫鸣入梦
夏天傍晚,人们在门前_________ 秋夜,_________
再读课文,画 出课文的中心句。
指特有的, 特别的,独一 无二、与众不 同的。
总结全文 使人迷恋、陶醉。
学写生字,分类积累
提示:点击生字 进入详细讲解。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件
率. 队( ① ) 表率. ( ④ )
直率. ( ③ ) 草率. ( ② )
【点拨】 本题考查一字多义。答题时,可根据词语意思完成对
字义的选择,例如“表率”是好榜样的意思,“率”的意 思就是模范。也可把字的释义逐一代入词语中,如果词义 通顺、正确,则为正确选项。
四、选词填空。 鲜艳 鲜嫩 鲜活
瞧!这幅画里地面上( 鲜嫩 )的竹笋正一根根 破土而出,竹林旁的朵朵菊花像一个个色彩( 鲜艳 ) 的绣球,画得( 鲜活 )又逼真。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雄鸡俨然一位 阅兵的将军,斗志昂扬,又如同一个 尽职尽责的父亲在保护着自己的家人, 守护着自己的家园。
为什么写鸭子的时候,特别强调“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 在捣衣,它们也从不吃惊”?
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阴下, 你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即使 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也从不吃惊。
【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二课《正确认识自我》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少年有梦第二课正确认识自我第1课时认识自己1.我们为什么要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自己有什么意义?(1)正确认识自己,准确把握自己的禀赋和特性,有助于我们增强自信,促进自我发展,促进与他人的交往,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
(2)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视野的开阔,我们对自己的认识逐步深入。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2.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认识自己?(1)通过对自我的全面分析来认识自己。
包括:①从身材、相貌、体能、性别等生理状况来认识自己。
②从性格、气质、能力等心理特征来认识自己。
③从自己在家庭或班级中的角色等社会关系来认识自己。
(2)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
(3)在学习、劳动、人际交往等生活实践中认识自己。
3.他人的评价具有怎样的作用?他人的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
4.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1)要客观冷静地对待他人的评价,既不盲从也不轻视。
(2)掌握正确对待他人评价的方法:①用心聆听。
②注重沟通。
③勇于面对。
④理性应对。
第2课时做更好的自己1.我们该如何做更好的自己?(1)学会欣赏自己。
(2)学会接纳自己。
(3)不断完善自己。
(4)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
(5)做更好的自己,是在为他人、为社会服务中实现的。
2.我们怎么欣赏自己?(1)欣赏自己不是孤芳自赏、骄傲自大,而是欣赏自己的长处和优势。
(2)欣赏自己认真做事的态度、善于合作的品质、坚持不懈的精神等,激励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奋勇前进。
3.我们如何接纳自己?(1)接纳自己的全部,既接纳优点又接纳不足,既接纳现在又接纳过去,既接纳自己满意的部分也接纳自己不满意的部分。
(2)以乐观、勇气和智慧面对现实,努力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4.我们应该如何完善自己?(1)善于发挥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及时主动改正自己的缺点,弥补自己的不足。
(2)善于向他人学习、向书本学习、向社会学习,利用一切机会丰富和发展自己。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第2课《金木水火土》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第2课《金木水火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五行的概念,并能够简单描述五行的特
征。
2.帮助学生了解五行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掌握五行的基本概念。
2.能够简单描述五行的特征。
难点
1.理解五行的含义。
2.将五行概念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三、教学准备
1.课件:包括五行的简单介绍和相关图片。
2.教具:五行相关的玩具或道具。
3.材料:准备相关的绘本或教材。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5分钟)
老师以引人入胜的方式介绍五行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
第二步:呈现(10分钟)
通过课件展示五行的特征和相关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五行的概念。
第三步:讲解(15分钟)
教师详细讲解五行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五行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四步:实践(20分钟)
学生分组,通过小组讨论或活动,让学生应用五行的概念,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或游戏等形式。
第五步:总结(10分钟)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对五行的概念做简单概括,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五、教学反思
本课程主要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讨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初步认识五行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适当增加与五行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自体验来加深对五行的理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祖父的园子》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祖父的园子》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了解祖父的园子。
2.通过课文,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关注。
3.帮助学生了解祖父对园子的感情,理解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观察力、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祖父园子的理解。
2.学会尊重长辈,形成正确的孝敬观念。
三、教学难点1.学会如何表达自己对祖父园子的感受。
2.理解并领会课文中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课文《祖父的园子》。
2.视频或图片辅助教学。
3.复印好课文及相关练习。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看一段园艺种植的视频画面,引导他们对祖父的园子有个初步的印象。
(二)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
2.分段解释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
3.学生独立默读课文,理解课文整体内容。
(三)理解课文1.以“祖父的园子”为主题,让学生展开想象,描述自己心目中祖父的园子。
2.小组间互相分享自己对祖父园子的描述,展示学生初步的表达能力。
(四)课文分析1.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回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祖父园子的理解,鼓励他们用心灵手巧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祖父的感慨。
(五)课堂练习1.小组互动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祖父园子的绘画或设计互相展示。
2.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写一篇关于自己对祖父园子的想象文章。
六、板书设计•祖父的园子•孝敬父母•用心灵手巧表达七、课堂总结通过集体备课,学生对祖父的园子有了初步的了解,并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表达培养了语文表达及观察力。
下一步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更多的互动和实践,加深对祖父的园子的理解与感悟,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写作能力。
以上是《祖父的园子》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的教学大纲,希望能够帮助到老师们更好地备课和教学。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2课 致云雀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致云雀
9.第17节,诗人描写云雀对死亡的态度,意在表达自己什么观点? 【分析】雪莱认为只有心怀对同类的爱,参透生死真谛,才能超越生 的烦恼与死的恐惧,从而上升到无所畏惧、无所牵挂的崇高的精神境 界。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致云雀
10.“比一切欢乐的音律/更加甜蜜美妙, /比一切书中的宝库/更加丰盛富 饶。“这一节中的“鄙弃尘土”有怎样的深意? 【分析】“鄙弃尘土”,既指云雀从地面一跃而上,也指摆脱陈腐、庸俗 的思想感情的拘束。全诗在使用大量的明喻和暗喻描绘云雀及其歌声的同 时,塑造了一个理想艺术大师的形象。这里的隐喻以双关的形式又一次呼 应第一节诗中的暗示:此曲只应天上有。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致云雀
11.最后一节中的“熟知的欢欣”有什么含义?
【分析】云雀所熟知的欢欣,就是和美好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对于 同类真挚强烈的爱联系不能像云雀那样自由飞翔的遗憾。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致云雀
(zhōng)言不由( 衷 ) ② (āi)( 哀 )鸿遍野
(shuāi)经久不( 衰 )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致云雀
三、课内词语
酣畅淋漓: 形容非常畅快、舒适。也形容表达得充分透彻。 霞蔚云蒸: 彩霞弥漫,云气升腾,形容景物灿烂绚丽。也说云蒸霞蔚。 瞻前顾后: 看看前面再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以前考虑周密谨慎,也形容顾虑过多,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第一单元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课件(共39张PPT)
劳动工具 农作 物
磨制石器、 骨器、角器 骨耜 水稻
房屋样式
半地穴 式房屋 干栏式房屋 (水井)
河姆渡居民
原始畜牧业: 河姆渡人养水牛 原始手工业: 河姆渡人还会雕刻和使用天然漆
课堂达标
1.在我国古代,较早种植水稻的居民是生活在长江流域 的( )
距今10000-7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
⑵兴起地区
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
⑶发展变化
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 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
12/15/2017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2.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①农作物种植②家畜饲养的出现 ③聚落④磨制工具的发展
3、兴起和发展的意义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 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读一读
旧 石 器 新 石 器
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展品2号:半坡人使用的工具
石飞索
半坡人还用弓箭、长矛、石球等 捕猎;用渔叉、渔钩、渔网捕鱼
骨制鱼钩、鱼叉
石球
展品3号:半坡人的农作物 ——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 种植粟的国家(笔记)
3、代表类型
半坡
北方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生活
展品1号 半坡人的房子
动脑筋:半坡人为什么要建造这种房子?
名称: 半地穴式房屋
原因: 黄河流域干旱、风沙 大,气候比较寒冷
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挡 风沙,又可以保暖。
展品2号:半坡人使用的工具
骨铲 石铲
角铲
半坡人制作磨制石器、还制 造骨器和角器等生产工具。
【新教材】高中政治必修1课件:第一单元 第二课 第一框 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
想一想主权是不是国家最根本的属性? 提示 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都是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其中最重要 的是主权。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国家具有主权属性,但阶级性才是国 家的根本属性。
二、中央与地方 1.中央政府:一个统一的国家只能有一个中央政府。 2.进行行政区划的原因:国家之内的行政区划,通常是为了管理上的便利和 有效而产生的。当然,行政区划的界线和分层,往往需要考虑民族、宗教、 历史、地理、文化、经济、军事等诸多因素。 3.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
2.正确区分中央与地方的职权 (1)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各自行使自身在法律范围内的权力。中央政 府与地方各级政府的权力划分,往往通过国家宪法加以规定。 (2)一般而言,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国家秩序与整体发展、军事、外交等国家 级事务,地方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各自行政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社会治安等 地方性事务。
议题二 中央与地方
情境导引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抗击疫情科学合理、得当高效、精准 有力,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果,得到了世界的普遍赞誉,显示了中国精神、 中国力量和中国效率。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党政军民上下同心,中央与地方 协同发力,显示了我国巨大的制度优势。 (1)抗击疫情过程中,中央与地方协同发力,说明我国中央和地方是如何划 分职权的。 (2)一个国家必须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进行合理的行政区划,一个国 家进行行政区划的目的是什么?需考虑哪些因素?
典例剖析
例题2根据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各级党委、政府坚持分类指导、 精准施策,作出有关决策部署时尽量照顾少数民族和民族自治地方的特点 和需要,尊重民族自治地方的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的权利,并给予积极的指 导和帮助,实施差异化的区域政策以解决特殊困难和问题。这表明我国民 族区域自治制度( ) ①保证了中央与地方的协调高效运转 ②能够协调国家整体利益与少数 民族地区的利益 ③使民族自治地方有权选择性执行国家法律与政策 ④充分发挥了我国国家结构形式的优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小学劳动教育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洗抹布》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作为刚升入小学一年级仅半年的孩子来说,大多数在家里没有接触过家务劳动,只有极少部分孩子有过帮助爸爸妈妈做点家务的经历。所以学生基本上存在以下两种情况:一类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家中掌握洗碗筷、洗抹布的生活经验,另一类学生由于手部肢体动作受限,缺乏力量和灵活性,不能够独洗干净抹布,需要同学和老师的协助,卫生意识还需要逐步建立。
在升入一年级参加班级卫生活动中学生学习过《擦桌子》的方法,为本课学习打下了基础。学生学会清洁物品是成长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劳动技能,这一环节既要重视对学生管理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还要关注卫生意识、安全意识的建立,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并结合在家中清洁物品,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教学目标
1.掌握洗抹布的步骤,能把抹布洗干净。
学生活动
回顾本课的学习,说说自己增长了什么本领,有了什么收获。进一步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感和成就感。体谅爸爸妈妈的辛苦,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爸爸妈妈。
设计意图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并结合在家中洗抹布,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板书设计
洗抹布
爱劳动 讲卫生 心里美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同学们,劳动是一种美德,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是一个孩子成长的标志,是新时代好少年必须具备的能力,我们要每天主动地帮助爸爸妈妈收拾一点家务,让爸爸妈妈多休息一下,让爸爸妈妈更快乐一点好不好?
环节三: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教师活动
1.说一说:
平日你是怎样洗抹布或看到大人怎样洗抹布?都用到了物品?
新版七年级艺术 美术 第一单元:峥嵘岁月-美术中的历史 第2节:表现形式 教教案
《形式表达》教学设计课题形式表达单元第一单元第2课学科美术年级七年级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教材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本课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分析与探究,总结美术作品常用的艺术语言及表现形式,并归纳和总结出艺术家是如何在美术作品中去利用美术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来表达自己所要传递的情感与精神!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表现方法和手段,并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主动的对美术作品进行探究与分析!从点线面空间等不同的素材元素中去进行作品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自己的探究能力与实践能力!学习目标【艺术表现】: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分析与探究,引导学生从美术作品中去归纳和总结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与表现形式,并学会探究艺术家是如何利用美术语言和艺术表现形式进行作品的创作!【创意实践】:通过对不同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进行探究与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与总结,能够归纳出艺术家进行美术作品创作的基本的方法和思路,并尝试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基本的艺术语言!【审美感知】:通过欣赏、探究、讨论等多种学习方法,了解美术作品中常用的艺术语言的使用方法和手段,并尝试用这种方法自主进行美术作品的分析与鉴赏!【文化理解】: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了解艺术家在美术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与传达的精神,能够通过美术作品的学习和感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重点能够有效的归纳和总结出美术作品的常用的艺术语言及表现形式!难点能够利用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自主地对作品进行分析与探究,并与同学们分享和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阶段1、知识回顾【教师提问】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利用美术作品来表达情感,欣赏了艺术家们用美术作品来表达了自己对革命先辈们的敬畏。
大家还记得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类型的美术作品吗?生:自主回答【教师进行引导并展示课件】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很多的美术作品,其中包括有中国画转战陕北!版画作品人桥以及油画作品送别!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发现人们借助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缅怀革命历史,寄托革命情感,弘扬革命精神!教师继续展示课件图片并提问:师:那同学们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有哪些?表现形式又有哪些呢?生:自主回答师: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今天的课程的学习一起来探究美术作品中常用的艺术语言及表现形式,接下来请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题《表现形式》!(教师展示课题并进行板书)《表现形式》(二)讲授新课阶段1、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有哪些【图片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并提问:师:看图总结,说说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有哪些?生:自主回答师: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由点、线、面、色彩、空间等造型元素,以及重复、对比、均衡等形式原理构成。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第二课 落花生
第一单元第二课落花生内容分析《落花生》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课,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许地山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
《落花生》是许地山的著名散文,这篇文章抒情性不强,主要部分是以“实录”的对话形式出现,主要通过描写父亲对花生的谈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说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亩、吩、榨”等5个生字,会写“亩、播、浇”等10个字,正确读写“播种、浇水、吩咐”等7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的特点,并联想到身边的人,试着写一段话。
重点通过听读、观察图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认识生字。
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能边读边理解重点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朗读中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详略得当、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1)初读课文,做到读正确、读流利;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2)找找父亲一共说了几次话,用序号标出来。
(3)理清文章的写作线索,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抓住重点词句,用“先写……接着写……最后写……”的句式连起来说一句话。
2.多媒体课件教学媒体选择图片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生字,读准轻声词、多音字,理解生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尝试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质疑、解疑。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现在老师说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姓氏歌》优秀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姓氏歌》优秀教案一、教学背景分析《姓氏歌》是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单元的第二课,内容主要介绍了许多常见的姓氏,并通过歌曲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
姓氏是人们的家族史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姓氏可以增进学生对家族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并掌握《姓氏歌》中的姓氏内容,了解这些姓氏的来源和含义。
2.能力目标:通过歌曲学习,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家族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尊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歌曲中的姓氏内容,理解姓氏来源和含义。
难点:对于一些生僻的姓氏,学生可能不太容易掌握,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拓展讲解和引导。
四、教学准备1.课文《姓氏歌》的教材和音频。
2.PowerPoint幻灯片,包含概述姓氏的图文资料。
3.姓氏卡片,记载着各种常见姓氏及其含义。
五、教学过程与内容安排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姓氏歌》的音频,引导学生听音乐,感受姓氏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第二步:学习姓氏(15分钟)1.教师通过PowerPoint幻灯片展示姓氏的图文资料,简短介绍姓氏的来源和含义。
2.学生看图、听声,边看边听歌曲,反复学习和模仿。
3.学生分组合唱姓氏歌曲,培养合作意识。
第三步:小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互动,提问姓氏的意义和故事,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姓氏知识。
第四步:拓展应用(15分钟)1.学生制作姓氏卡片,写下自己的姓氏及寓意。
2.学生展示卡片,分享自己姓氏的故事。
3.教师与学生共同体验姓氏文化,促进师生互动。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实践,学生对家族姓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
但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形式和活动拓展学生对姓氏文化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以上是关于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姓氏歌》的优秀教案,希望能对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乡下人家》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乡下人家》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读懂课文《乡下人家》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2.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并能流畅朗读。
3.能灵活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对农村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1.生词词汇的学习和理解。
2.课文的朗读和表达。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部分生词词汇。
2.通过课文表达对农村生活的感受。
四、教学准备1.课文《乡下人家》的课文内容。
2.PPT或黑板准备。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农村生活的主题,让学生对农村有初步了解。
二、学习课文1.首先,帮助学生学习课文中生词词汇的含义和读音。
2.逐段阅读课文,让学生理解每个段落的内容。
3.教师解释课文中难点和重点,引导学生思考。
三、语言点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语言点,例如一些习惯用语、成语等。
2.学生跟读并理解这些语言点在课文中的运用。
四、小组合作1.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农村生活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展示他们的想法。
五、课堂练习1.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问答练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个别发言,表达对农村生活的看法。
六、课堂总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思考,多表达自己的看法。
七、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中的生词词汇。
2.写一篇关于农村生活的小故事,并在下节课分享。
通过以上的教学过程,相信学生对于课文《乡下人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农村生活有了更多的认识。
希望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能够继续保持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2册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第一框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2)两种经济体制:计划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计划经济体制;市 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市场经济体制。
判一判 有市场就有市场经济体制。 提示 错误。市场形成于原始社会末期,而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于资本主义社 会自由竞争阶段。我们常说的“以市场配置资源”,这里的市场是以等价交 换为准则的资源配置方式,而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运行的具体制度安排或 运行方式。
入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 征信服务、征信
序规范。②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
监管等。
不当干预。政府定价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
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等方面
行为 市场参与者要学法尊法守法用法;要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 约束 德
提示 (1)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产品如何分配,主要通过价 格、供求、竞争等机制来调节。冰雪旅游、冰雪运动的消费需求激增,相 关领域产品和服务价格上涨,市场投资强劲,拉动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推动建设若干融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器材为一 体的冰雪休闲旅游综合体;完善规划和基础设施;加强市场监管;完善冰雪 产业链等。
连一连 自发性 盲目性 滞后性 提示
有利:一哄而上。无利:一哄而退 某产品去年赚钱,今年生产时则赔钱 为了利益,不择手段
课堂篇 议题探究
议题一 冰雪经济发展,市场如何配置资源
情境导引
近年来中国冰雪运动快速发展,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将为中国冰雪运 动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中国冰雪旅游 仍实现快速复苏。研究预计,2020—2021年的冰雪季,中国冰雪休闲旅游人 次将达到2.3亿,冰雪休闲旅游收入超过3 900亿元,冰雪旅游红利将惠及更 多的中老年人、青少年、低收入群体。在此背景下,包括冰雪经济在内的 体育产业的市场活力增强。据统计,中国境内注册的经营冰雪旅游相关业 务的企业超过6 000家,近3年以每年15%的速度增加。从当前冰雪基础设 施来看,东北三省走在前列,北京、河北等地发展势头也较好。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2《老师,您好》教案浙教版
- 通过图示、符号或简笔画,形象地展示尊敬老师的具体行为。
- 设计新颖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板书示例:
```
尊敬老师的三要素
--------------------
① 尊重老师的劳动
② 听从老师的教诲
③ 对老师有礼貌
尊敬老师的意义
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学会与老师和谐相处。
4. 引导学生理解法治精神,懂得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理解并学会尊敬老师的言行举止。
2. 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使他们懂得感激老师的教诲和关爱。
难点:
1. 学生如何将尊敬老师的言行举止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习惯。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教学资源拓展
拓展资源:
1. 图书资源:推荐学生阅读关于尊敬老师、感恩教育的图书,如《感恩老师》、《尊敬老师的100个故事》等,通过阅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化对尊敬老师的理解。
2. 视频资源:推荐学生观看与尊敬老师相关的视频资料,如感人至深的教师故事、优秀的师生互动案例等,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生对尊敬老师的情感共鸣。
- 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课程主要内容和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参与。
- 视频:播放关于尊敬老师的感人故事或真实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尊敬老师的重要性。
- 在线工具:利用在线讨论平台,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互动机会。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情感升华:
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尊敬老师与和谐校园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共40张PPT)
距今 约七
民 千年
长江 流域
半坡
原始
居民
稻我
国
是
的 国 家 。
世 界 上 种 植
水
骨耜
杆栏式房屋
河姆渡干栏式建筑
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 这种房屋呢? 浙江地区地势低洼、潮湿温热。
不仅通风防潮,而且可 以防蛇虫猛兽之害,还 可以养殖家禽家畜。
鱼塑
七千年前的古水井
河姆渡出土的穿孔玉斧
社会 组织
原始 人群
原始 人群
氏族
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 仅靠在野外采集、捕捉食物为生,生存 会有哪些困难?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学习目标:
• 1.说出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 农耕文化的特点
• 2.通过观看实物插图和问题,概括出 原始农耕文化的特点。
• 3.体会人类征服自然的漫长和艰辛, 从而树立珍爱生命,善待人生,增强 征服困难与挫折的意志。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 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半坡的原始纺织业
大汶口出土的骨镰
大 汶 口 陶 器
黑陶镂孔高柄杯
要大 先汶
进口
居
民
可
以
制
做
黑
陶
,
比
半
坡
居
民
大汶口晚期的 墓葬里,为什 么有随葬品多 少的现象出现?
生产发展
产品剩余
私有财产出现 贫富分化逐步加剧
原始 距今 居民 时间
生活 地区
半地穴式房屋
动脑筋:
• 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这 种房屋?
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 候比较寒冷,半地穴式房屋 既可以抵挡风雨,又可以取 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精梳理·通时空观念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1.历史分期:前771年,西周灭亡。
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东周分为□01春秋、□02战国两个阶段。
2.春秋五霸形成:□03春秋时期,一些大的诸侯国扩张势力,力图号召和控制中小诸侯国,确立霸权地位。
史书将这一时期建立霸权的诸侯国君称为“□04春秋五霸”。
3.战国七雄与周王室灭亡(1)战国七雄形成: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一些诸侯国的□05卿大夫掌握了实权。
晋国出现□06三家分晋,齐国出现□07田氏代齐。
经过长期纷争,许多中小诸侯国消失,只剩下□08齐、□09楚、□10燕、□11韩、□12赵、□13魏、□14秦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
(2)□15256年被秦国所灭。
4.民族交融和华夏认同(1)华夏认同:春秋时期□16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17华夏”,在频繁的交往中,产生了□18华夏认同观念。
(2)民族交融:进入战国之后,内迁戎狄已逐渐融入华夏族,楚国也不再被视为蛮夷。
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19分布更为广泛。
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1.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重大发展(1)农业:□01铁制农具广泛使用,□02牛耕得到推广,□03水利灌溉工程大量兴修。
如:□04都江堰、郑国渠。
(2)工商业:□05农业进步推动工商业发展。
手工业□06分工更细密,□07货币广泛流通,出现一批商贾云集的□08中心城市和富比王侯的工商业主。
2.商鞅变法(1)原因:①社会经济发展,地主阶级兴起,他们要求获取政权。
②□09兼并战争剧烈,为了富国强兵。
(2)开始时间:前356年。
(3)内容及作用[金版微点拨]【思考探究1】你觉得“射王中肩”本质上反映了什么?金版点拨:宗法分封制走向崩溃。
【易混易错】奴隶、农民、无产阶级的区别奴隶,一无所有,无财产,无自由,无人权,是主人的“物品”,主人有权处置奴隶。
农民,有自己的土地,有一定的自由,有一定的人权。
无产阶级,即工人阶级。
近代无财产,有自由,现代社会有人权。
【知识拓展】华夏观念(1)“华”“夏”在夏、商、西周时是两个词,分别有不同的含义,而且其含义也有多种。
而华已有文化先进之意,夏不仅为地名,也为国名。
(2)春秋时期,中原诸侯国政权与边地少数民族并立,边地落后,夷夏对称,这时,夏即指文化发达的东方诸国。
华夏连称则指礼仪文化发达的中国之意。
(4)结局:商鞅被杀,但变法深入人心。
(5)意义: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变法使秦国□12国富兵强,为秦□13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三、孔子和老子四、百家争鸣1.社会变革——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1)□01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
士人从各自代表的阶级利益出发,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社会主张。
(2)战国时期,学在官府的传统被打破,文化知识向民间普及。
(3)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
(4)兼并战争使各国统治者争相招揽人才,士人受到重用。
2.百家争鸣局面□02战国时期,出现众多学派,各自提出对□03政治、□04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形成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3.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的关系百家争鸣是战国社会大变革在□05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4.百家争鸣的表现(1)儒家:代表人物为孟子和荀子。
孟子认为□06人性善,提倡“仁政”。
荀子认为□07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
(2)道家:代表是□08庄子,崇尚逍遥自由。
(3)□09下层平民利益。
墨家代表墨子提倡节俭,主张“□10兼爱”“□11非攻”,还提出了“□12尚贤”的政治主张。
(4)法家:代表□13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法家代表韩非主张以□14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了□15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
(5)阴阳家:以□16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了“□17相生相胜”理论,这代表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
【思考探究2】教材P11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货币图,此图反映出怎样的社会现实?为什么会这样?这种现象对工商业发展会有何影响?你有何启示?金版点拨:现实:货币不统一。
原因:诸侯国并立,全国不统一。
影响:阻碍工商业发展。
启示:①统一有利于工商业发展;②经济的发展为统一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
【思维拓展】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井田制为土地私有制代替分封制为中央集权制代替血缘世袭为君主任免代替学在官府向学在民间发展【思维导图】研重难·籍史料实证主题一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一(图为教材P10)“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二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在许多诸侯国掌握政权。
他们为了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发展封建政治和经济,巩固新生政权,增强竞争实力,纷纷开展变法运动。
如李悝在魏国推行变法,按照“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授予官职和爵位;主张“尽地力之教”,发展生产;颁布《法经》。
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明法审令,捐(舍弃)不急之官”。
——教材P13三《战国策》记载:“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
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毛泽东说:“(商鞅)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
”贾谊在《治安策》中写道:“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行之二岁,秦俗日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男子到女家就婚)。
借父耰鉏(yōu chú农具),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
……不同禽兽者亡几耳。
”[教你读史]史料一观察图一中周的都城、诸侯的都城、长城等,图二中货币及形状,文字材料中的“牛”“耕”。
史料二分两部分,第一层叙述了各国变法的原因,第二层各国变法内容涉及生产、政治权利的取得和法律制度等。
史料三的评价分两个方面,肯定和否定。
[问题探究](1)史料一中蕴含了哪些时代信息?金版参考:政治上:王室衰微,旧制度衰亡;经济上: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工商业发展。
(2)结合时代背景与变法措施,分析史料二中各国开展变法运动的原因。
金版参考: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新兴的地主阶级要求废除旧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用法律制度巩固已获得的权益。
各诸侯国为增强竞争实力,纷纷开展变法运动。
(3)史料三是怎样评价商鞅变法的?金版参考: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使其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为秦国兼并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遗弃礼义传统,废止仁德政策,导致社会风气败坏,世情淡薄。
[史论总结] 1.商鞅变法的背景(1)经济上:铁器、牛耕的推广,生产力大发展,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发展封建经济,建立中央集权。
(2)政治上:①宗法分封制瓦解,社会处于转型中。
②战国时期各国争霸的需要。
(3)思想上: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成为推行变法的理论武器。
(4)秦国相对落后,迫切希望富国强兵。
同时,中原传统政治文化对秦国影响相对薄弱,思想较开放。
(5)战国以来的变法潮流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
(6)秦国国君权力较集中,商鞅受到秦孝公重用。
2.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1)积极影响变法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政治上①打击并瓦解了旧贵族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②商鞅变法中许多具体措施,如二十等爵制、县制、什伍连坐制度等长期得到沿用,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军事上①奖励军功,达到强兵的目的,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②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方针,不断取得重大胜利,为秦国进一步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消极影响①对秦国而言: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对广大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变法对伦理道德的蔑视,导致了社会风气的败坏,使政权失去社会道德的支持。
②对后世而言:商鞅迷信刑罚、用法过峻的做法,片面扩大了暴力的作用,成为中国古代暴政思想的滥觞;开创的重农抑商政策,为后世所遵循,客观上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焚烧诗书造成人类文明成果的巨大破坏,对后世产生了长远而恶劣的影响。
主题二百家争鸣一封建社会中,知识本为贵族所专有,但因封建制度的渐趋破坏,贵族的后裔降为平民的日渐增加,知识也因而流入民间。
加以王室衰微,政治无主,传统的文化渐已不能支配人心,因此独立的思潮开始抬头,这情形在春秋末期已甚显著。
……诸夏文化的范围也随之扩大,并吸收相当成分的外族文化。
这些新因素,更刺激新思想的产生。
——傅乐成《中国通史》二《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体著作。
“泛爱众,而亲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等意蕴深刻。
《老子》认为“天下多忌讳(禁忌)而民弥贫,法物(即为合法地纳民之物)滋章,而盗贼多有。
”三“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
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教你读史]史料一从学术下移、传统文化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华夏文化的不断融合三个层面分析了春秋时期出现新思想的原因,其中“知识也因而流入民间”“传统的文化渐已不能支配人心”“诸夏文化……外族文化”是理解史料的关键信息。
史料二抓住关键信息“仁”“德”“礼”“天下多……而民弥贫,法物滋章,而……”。
史料三从当时和后世阐述影响。
[问题探究](1)根据史料一,概括促使春秋时期新思想产生的基本因素。
金版参考:分封制遭到破坏,学术下移;王室衰微,旧的礼乐文化已不适应时代需要;在争霸战争中,华夏文化不断融合和吸收其他文化。
(2)根据史料二,概括孔子和老子的主张。
金版参考:孔子:①仁: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仁政:以德治国。
③礼:以礼治国;用礼约束自己的行为。
老子:无为而治,反对苛政妄为。
(3)根据史料三,指出“百家争鸣”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
金版参考:这一时期是中华民族的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当时及后世社会的发展。
[史论总结]诸子百家的主要治国理念(1)儒家推崇“人治”,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感化,实行仁政,带有民本思想色彩。
即所谓的“王道”。
(2)法家提倡“法治”,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即所谓的“霸道”。
(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