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规划设计论文
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论文
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论文摘要:以注重生态优先为原则,在园林生态景观设计上,遵循生物多样性,注意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生态与景观兼顾,合理配置园林植物,协调植物间的关系,增加生态效益;以注重适地适树为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引进树种为辅,讲求科学,适地适树,宜草则草,宜树则树,努力形成城市个性化的园林绿化特色;以注重因时绿化为原则,紧紧抓住春季重要时节,大力实施园林绿化建设,防止园林绿化建设反季节施工,避免严寒酷暑种植绿化影响苗木成活率和绿化生长效果。
建立乔、灌、草相结合的人工植物群落,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植物群落,形成和谐的生态关系,达到理想的绿化、美化、净化效果。
前言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是城市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城市的发展中要充分的规划好城市园林景观,提升城市的舒适度。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美化的城市的环境,但是与城市经济的发展不同步,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城市园林景观建设还有不小差距,而且有些城市园林景观建筑只是当成了政府的形象工程,所以要将强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建设,让城市变得更加美好。
1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现在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要遵循的原则是:整体空间组织和谐的原则;体现出地方特征的原则;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风格把握与协调的原则。
总体上世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要遵循以上四个原则,下面将所做简单的介绍。
1.1整体空间组织和谐的原则这是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前提,要与城市的环境,城市的布局相结合,做大和谐统一。
在城市园林设计中要体现出轴线、路径、节点等几个要素,景观的设计要坚持和谐、开阔、舒适的原则,私密的空间要坚持静谧、闲适、浪漫的原则。
1.2体现出地方特征的原则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要与体现出城市的特色,与本地城市的文化相结合,比如南昌的城市园林要体现出红色文化的韵味,广州的园林要体现出现代大都市的风格等。
1.3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点线面相结合是城市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点线面相互交织结合使园林变的错落有致,曲径通幽。
风景园林景观设计论文(精选5篇)
风景园林景观设计论文(精选5篇)风景园林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在风景园林设计中,通常需要用到两大料子,一种是硬质景观料子,重要包含山石、水体和建筑等;另外一种就是软质景观料子,即植物,园林植物体现了自然属性和由于季节改换产生的时空序列变更的景观表现特征。
由于植物和山石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用不同的形式表现了园林的美好,吸引了人们的爱好,充足了人民群众休闲娱乐活动的需要。
风景园林学的简介1.风景园林学的定义风景园林学是一门专门的学科,是在古典造园和风景造园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方式建立的一门新的学科。
从传统的风景造园到现在的风景园林学,经过了从为少数人服务到为人类和生态系统服务;从单一的审美价值取向到生态和文化综合的价值取向;从中微观到全尺度的进展过程。
2.风景园林学科的分类风景园林学以空间营造理论为核心基础,包含风景园林学规划理论和风景园林学设计理论。
(1)风景园林学规划理论风景园林学规划理论包含表述模型、评价模型、过程模型、变更模型、决策模型和影响模型等,是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进行施工前的参照基础。
(2)风景园林学设计理论风景园林学设计理论包含:范围和目标确实定、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经济文化背景分析、完成调研报告、概念设计和施工设计等,是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基础。
3.风景园林学在风景园林建筑中的应用(1)对风景园林建筑进行规划与设计:通过对园林建筑地的分析,进行功能整合,对相关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进行讨论,对园林景观进行整体性设计。
(2)在园林中对植物的应用:讨论城市园林植物的多样性,对城市园林树种进行规划,实现园林植物是配置和设计。
植物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1.植物在风景园林中的配置原则风景园林的景观建筑设计必须要有科学性和艺术性,把科学性和艺术性进行高度统一,既充足植物和环境的生态相适应,又要符合艺术构图的原理,把植物的个体和群体美呈现给观众,并让观众在赏识的时候感受到意境美。
所以风景园林的植物景观设计也要符合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等原则,实行协调对比,体现植物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作用。
园林毕业论文范文
园林毕业论文范文园林毕业论文范文作为园林专业的毕业生,我一直对园林设计和规划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我的毕业论文中,我选择了探讨城市园林的发展与设计,希望通过研究和分析,提出一些创新的观点和建议,以促进城市园林的可持续发展。
1. 城市园林的背景与意义城市园林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美化环境的功能,还承担着改善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形象、保护生态环境等重要任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园林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2. 城市园林的设计原则与方法在城市园林的设计中,我们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以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其中包括:生态原则、人文原则、功能原则、美学原则等。
同时,我们还需要运用一些先进的设计方法,如景观生态学、数字化设计等,以满足不同城市环境的需求。
3. 城市园林的案例分析通过对一些成功的城市园林案例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例如,新加坡的滨海湾花园以其出色的设计和管理成为了国际知名的旅游景点;日本的京都御苑通过保护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实现了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这些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4. 城市园林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园林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其可持续性。
这包括从设计、施工到管理的全过程考虑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因素。
同时,我们还需要积极探索新的技术和理念,如绿色建筑、智能化管理等,以提高城市园林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5. 城市园林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城市园林不仅仅是一种美化环境的手段,它还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良好的城市园林可以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同时,城市园林也可以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撑,吸引游客、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6. 城市园林的未来展望展望未来,城市园林的发展前景令人充满期待。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园林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未来的城市园林将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和智能化管理,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空间。
园林设计毕业论文(共5篇)
园林设计毕业论文(共5篇)第一篇:园林设计毕业论文目录1园林景观历史 2园林景观意境 3园林景观特点 4总结诗情画意中的美——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摘要: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力和鉴赏力。
本文从历史文化角度,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意境中诗画的分析,探讨其所包含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审美情趣与文化内蕴。
关键词:古典园林意境诗情画意正文1 园林景观历史中国古典园林经过三千多年的发展,其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步丰富和完美。
园林是既可供居住、避暑、宴客等的场所,又是获得高级精神享受、倾心游赏山水林泉等自然美的地方。
匠心独运的造园家们在喜爱自然、模仿自然、进而再现自然的基础上,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实现至高至美的理想境界,从而创造出中国古典园林独有的意境。
2 园林景观意境“意境”说早在唐朝就已经诞生了,但是思想渊源不仅可以上溯到先秦时代的哲学,而且因佛教的传入,受佛教禅宗的直接影响。
从先秦时代的“象”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转化为“意象”;从“立象以尽意”到“得意忘象”,由“忘象”而探入“象外”这条观念之流,同“意境”的出现自有其历史的渊源。
但是,“意象”的发展却并非是“意境”之所以诞生的直接原因。
而是由于佛教流传影响的结果。
“境”和“境界”是魏晋至唐代佛经翻译中常用的词汇,特别是在六朝以来的佛家典籍中更是常见。
所谓“清清翠竹,尽是法身。
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般若,梵文,意为智慧)。
即是把无情之物都看作具有真如的境界(真如,梵文,意为事物的真实性)。
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诗歌艺术发展的高峰,有丰富的艺术创作经验。
从而推动了诗歌美学家从理论上对诗歌形象作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境”这个新的美学范畴。
“境”作为美学范畴的提出标志着“意境”说的诞生。
“意境”说既得禅宗“境界”的启示,吸收其“顿悟”的直觉体验方式,超功利、无思虑、以达到精神的绝对自由的审美境界。
关于生态园林设计论文[5篇范文]
关于生态园林设计论文[5篇范文]第一篇:关于生态园林设计论文一、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原则1.1调和原则在生态园林设计中,选择的植物要遵循调和原则。
要使植物与人们生活的外在环境,如建筑物等物质有着相互协调、相互撑托的作用,让人们对生态园林的设计有一种美的感觉,适合人们的观赏,也让整个生活环境有一种平静、舒适的氛围。
1.2统一原则在生态园林设计中,对植物的配置也要遵循统一原则。
所谓统一是指在植物的选择比例上要恰当,在植物外形的选择上要跟前面所选择的植物进行适当的调和,或是在植物颜色的配置上也要错落有序,不能让人产生眼花缭乱的感觉。
1.3均衡原则在对植物进行配置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周围的环境现状,根据周围的环境现状设计一个规则的或是不规则的生态园林,让人工的生态园林与自然的园林相互依托。
因为如果周围的植物枝繁叶茂,并且是一簇一簇的,颜色是浓厚的,这样会给人一种疲倦的和压抑的感觉,不利于生活的舒适,所以在生态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可以选择一些清淡、清雅的植被,这样就可以综合周围的环境,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
1.4韵律感及节奏感原则所谓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在生态园林中是指给人一种视觉美感,各种植物整齐有规律的配置。
例如,对于比较宽阔的道路上,可以种植一些品种相同的植被以相等的距离分别的树立在道路两旁,或者按不同的距离有规律地种植不同品种的植被,如小灌木。
这样有规律性的配置可以让人在行驶道路中有放松的心态。
1.5生态位原则生态位是指一种植物在整个生态环境所处的地位,它的功能作用以及它与其他植物的关系。
在生态园林设计中,也要充分地考虑到植物的生态位因素,合理地选择配置一些相互依赖的植物,尽可能地避免物种为了争夺水源或是阳光而出现让另一种植物陨落的现象,让各种植物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的群落。
二、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方式2.1观花与观叶植物结合观花与观叶植物相结合是指在生态园林植物的配置中多种植一些颜色多变的植物,这样不但可以观赏到颜色艳丽的花朵,也可以观看到颜色淡雅的绿叶,两者的结合才能使得园林变得让人舒适。
园林景观规划论文
园林景观规划论文摘要: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要以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生态系统的稳定为基础,增加互动性景观为重点,利用园林内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提高城市绿化面积。
以此促进城市综合环境的改善,提高人们居住的舒适度。
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对城市的投资环境、居住舒适度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对城市园林绿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不仅要达到净化空气、减少尘埃、吸收噪音等目的,还要通过景观设计分割空间、美化园林环境。
作为城市休闲场所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景观要求具有较高的观赏性、节能性以及科学性。
通过科学选择园林景观植物保持城市生态平衡、促进城市综合生态环境的建设。
同时还要通过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提高城市综合文化氛围,为城市投资环境的改善、居住环境的改善奠定基础。
1 主题与文化对于园林景观规划的重要意义正如人们总结园林是以有植物并可以提供游憩为特征,主要由积淀了如历史、文化等诸多信息内容的不同风景单元及其有机组合为主要构成形式的所谓理想的生活境域。
园林景观规划不仅是要满足园林本身的功能性需要,还承载着表达文化的职责。
观赏者对园林景观的欣赏通常分 3 个阶段:观—品—悟。
观主要表现为观赏者对园林中感性存在的整体景象的直观把握,这一阶段,园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要想进一步深化,还需要品。
品则是观赏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文化素养、思想感情等,运用联想、移情、思维等心理活动,去扩充、丰富园林景象,领略、开拓园林意境的过程。
但园林欣赏的最高境界还在于悟。
如果说观和品是感知的,是想象、是体验、是移情,那么悟就是理解、是思索、是品味,是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哲学思考,从而获得对园林意义深层的把握,引导观赏者达到园林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者们追求的最终目的则是通过多种造景手法来烘托主题,并通过主题来表达特定的文化内涵。
2 当今园林景观规划中主题与文化的有关问题2.1 忽略了主题与文化的内涵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园林景观的建设已经能够体现出一个地域或者国家文明程度的高低,现代园林景观主要以广场为主,这样确实给地域新增了不少的生气,但是同样阻碍了人们与自然的距离,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源就是过于追求园林的档次,忽略了园林主题与文化的内涵。
园林规划论文15篇(案例教学法的园林规划设计探索)
园林规划论文15篇案例教学法的园林规划设计探索园林规划论文摘要:新时期,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规划设计增添了更多的内涵与时代意义,因此,在对园林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与时俱进,将生态理念、绿化理念充分融入到园林设计中,并融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广大居民创建一个优美又具艺术气息的居住环境,这也是新时期城市居住区园林设计的一个方向。
关键词园林规划园林论文园林园林规划论文:案例教学法的园林规划设计探索1园林规划设计案例的选择原则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基础,所选择的案例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所选用的案例应具有以下特点:1.1真实性案例应取材于真实的设计项目,而不能杜撰。
最好是已建成的作品,使学生能够通过设计图纸、实景照片或实地考察体会设计的构思过程、最终效果和具体使用情况,并可掌握从设计草图、设计成图到实际建成效果的逻辑过程。
尽量避免仅限于设计图纸和效果图的“看图说话”。
1.2完整性案例应内容完整,例如基址概况、设计构思、设计图纸,图文并茂,如能配有设计者对设计过程的阐述、施工图纸、建成后的使用情况等内容,效果会更好。
1.3典型性针对居住区、公园、广场、道路等不同设计类型整理经典案例,案例中所体现的经验或者教训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有利于学生触类旁通,进行拓展和延伸。
1.4启发性案例应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启发设计思路,进而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1.5时空性每一个案例均处于“彼时彼地”的特有环境之中,所选案例不应只是“就事论事”,而应具有诸如周边环境、文化因素、气候条件等较为详细和丰富的背景资料,这样有利于深入地理解设计的初衷和方法。
2案例教学法在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探索案例教学法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虽已有广泛的应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理念的进步,应对案例教学的方法与形式不断进行拓展和延伸,丰富其内涵。
在教学实践中,从教师、学生以及师生互动交流多个层次进行了创新教学的探索,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
浅谈园林规划设计的论文
浅谈园林规划设计的论文摘要:园林规划设计就是要运用地貌、植物、硬质材料、建筑等园林物质要素,以一定的自然、经济、工程技术和艺术规律为指导,充分发挥综合功能,因地制宜地规划和设计各类园林绿地。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园林工程的建设越来越被重视。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步骤;建议1 园林规划设计的步骤:(1)接受设计任务书、现场实地踏勘,同时收集相关基础资料;(2)提交初步规划文本,提出总体构思及规划目标;以供业主认可(3)编制详细规划并召开评审会。
由业主组织的专家评审组,集中时间,进行评审(论证)会,根据专家评审组意见,落实调整和修改工作。
(4)进行扩初设计并提交工程概算书;(5)基地的再次踏勘施工图的设计;(6)施工图预算编制和施工图的交底;(7)设计师的施工配合。
2 园林规划设计需要论证的内容(1)园林绿化应考虑绿化的功能。
无论是公园游园,风景名胜区,居住区,城市广场和道路,厂矿企业和机关单位及校园环境的规划设计;还是象世博园等大型专类园的规划设计.应根据其服务对象不同,明确功能和主题。
(2)提高园林作品的艺术品味。
高品味的园林工程是一幅美丽的立体图画,不仅要有点线面的合理运用,还要有四季特色的变化,它是各种园林要素的艺术组合,是巧夺天工的人造大自然的再现,使人在其中有融于大自然之感,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3)应有历史文化内涵。
将自然与历史文化紧密联系,是园林造景应注意的,能否画龙点睛,使历史人文景观与周围环境或其他方面协调,并符合人们的审美情操及心理要求,要经充分论证才有说服力,被人们所接受,景点宜恰到好处,忌贪多、太杂。
(4)对园林绿化的各项指标进行认真计算。
包括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率、立体绿量、多层次植物配置、保持水土、有效地吸收有害气体及灰尘和是否符合生态效益等。
只有这样才能决定是选择单一的草坪还是乔灌木与林下草坪相结合,避免盲目追求草坪的现象,使草坪与树林相得益彰。
(5)树种选择的论证。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分析论文(大全5篇)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分析论文(大全5篇)第一篇: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分析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风景园林在人们的生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对风景园林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如今的风景园林设计,更多的是以自身地域特征为主,致力打造更具自身特色的风景园林。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现代风景园林的地域性特征,探讨地域特征下的风景园林设计,希冀为以后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带来参考。
关键词:地域特征;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单纯的物质生活已经难以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精神需求,人们开始注重精神生活的享受。
在这样的基础上,风景园林设计成为了一门重要的学科。
它不仅能够开拓人们的视野,让人们更加贴近大自然,更极大满足了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
1地域性内涵1.1地域性概念相关研究此类问题的学者认为,地域性,是指跟一个地区的本性或跟其它地区相比较的特性,或者也可以说,地域性是将一个的地区的自然中的景观和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内涵等综合起来的特性。
也有学者认为,对某个特定的地域来讲,地域性是综合了一切的社会文化因素和自然景观,将他们联系起来构成一个综合体,这个综合体所具备的特性,这也是划分地域的标准。
在我看来,地域性是在地域划分中,能够将这个地域和其它地域区分开来的特殊属性,这是划分地域很重要的一个标准,通常情况下,这种标准是用文化的形态呈现出来的,但它的呈现形态不仅仅拘泥于文化形态。
1.2地域性的属性第一点属性是动态变化性。
通过对地域社会文化、经济技术等要素的影响,简介作用在城市、景观和建筑上;不属于本土形式,或外来风格的直接殖民。
以上两种是体现动态变化性的两个方面。
地域性的第二点属性,是系统性。
地域性的第三点属性,是外在的多元化差异性。
这种属性,是从宏观层面的角度来展现的,是对多个不同的地域风格的景观进行比较。
地域性的第四点属性,是内在趋同性。
在地域的空间范围内,地域划分的主要因素,有着其普遍性和代表性。
园林规划与设计论文15篇
园林规划与设计论文15篇园林规划与设计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城市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住宅小区的园林规划作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必须充分体现现代化城市住宅小区的特点和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利用城市的大环境资源,使住宅小区与城市空间能够拥有良好的协调和规划,为人们设计和创造出更加生态、自然、和谐的居住空间环境,实现生态化理想家园的构建。
关键词园林规划与设计园林论文园林园林规划与设计论文:试论谈居住小区园林规划设计与创意艺术摘要:我国的小区园林建设是随着城市建设发展起来的,主要作用是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构建和谐氛围。
随着人们生活追求的提高,对居住的环境条件不断提升。
房产商想方设法通过园林规划设计来吸引消费者,而购房者也在不断的对园林规划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此,规划设计除要紧密结合居住环境的特征,突出地方人文特色外,还要打破传统思维框架,应用各种艺术设计出独具特色的景观。
关键词:居住小区、园林规划设计、创意艺术一、居住小区的现代特点要求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气侯类型丰富,文化艺术和生活习惯都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建筑种类和形状各异。
但是居住小区改善了市容市貌,促进了房地产业发展,改善了人们居住条件。
它是集居住、服务、经济、社会功能于一体的社会缩影,因此,它的建设与以往城市住房建设具有不同的特点要求。
(一)规划协调而统一以往的建筑参次不齐,居住小区根据“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原则,优化了小区资源配置,使其整洁美观。
(二)规模大而功能全居住小区一般为多层、多栋楼体建筑群,这些楼体建筑群,除住宅楼之外,还有商业大楼、超级市场、电影院、体育馆、音乐厅、医院等综合性结构。
(三)综合光照强而面广现代居民楼外墙体多为彩色粉刷,有的还贴瓷片,封阳台以及大窗户也用了大量的玻璃,使阳面光照更大。
阴面也不再是浓荫,尽管造成了眩光现象,但对喜光树种的生长却有积极作用。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1)颐和园总体空间布局的特点、全园游览路线的组织。
(2)圆明园山水空间关系的处理手法,并比较圆明园与颐和园在理景手法上的异同(3)总结北海的布局特色及造园手法。
颐和园是依照原有的瓮山和西湖修建的。
有山有水这便是颐和园最初的山水地形。
后来根据周围的环境进行了整体的规划形成了万寿山和昆明湖。
这样的山水骨架就为颐和园的大的整体布局限定了大的框架。
颐和园总体布局的特点从空间的大小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宫苑结合;园中园 ; 院落式。
1、宫苑结合宫与苑的结合是颐和园总体布局中最主要的体现。
以昆明湖为主体,万寿山为中心,宫廷建筑紧凑布局或偏于一侧或散落山水之间的山水园林布局,整体上给人一种平面布局的稳定和均衡感。
2、园中园颐和园的园中园的布局表现在前山区建筑围合形成园中园和大园包小园两种方式上。
首先,在前山区,“建筑围合形成园中园呈对称布局,安置在佛香阁两侧,整体营造中烘托皇家气派的氛围。
”其次,大园包小园主要是颐和园中的谐趣园,谐趣园不仅相对独立自成一体,而且强调谐趣园与颐和园整体关系。
3、院落式颐和园中各院落之间的组合强调轴线主导及等级制度森严院落式布局。
在颐和园东面的宫廷区,以仁寿殿为中心,左右按等级秩序各分布着大小院落建筑,形成集锦式的院落群。
颐和园整体被划分为三个大小不等的景区空间:万寿山前以宫殿建筑群为主的景区、以南湖岛为中心的昆明湖景区以及后山景区。
这三大景区空间别具一格、独立互通。
总体上看,颐和园格局规整、空间分割有理有序,前山广阔,后山恬静,湖水秀美,构图自由,意境深邃,其美学意蕴主要表现在人伦美、“中和”美、意境美三方面。
颐和园的布局也很好的表现出了空间的概念。
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山水地形本身的尺度很大,让人能够感受到强类的空间感;另外颐和园还巧妙的利用“借景”的手法来实现了空间的延伸。
以园外数十里西山群峰为北京,把玉泉山上的宝塔纳入全园画面之中,从园中西眺,人们会更感到山外有山,景外有景。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思路论文(五篇)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思路论文(五篇)第一篇: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思路论文一、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特点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特点包含3点,即地域性、效益性以及包容性等。
1.1地域性城市园林景观在地域性方面存在极为显著的差异,这一特点不但是园林景观的一大特色,同时,也是园林景观固有的一个基本属性。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南方与北方的植物园林在植物种类等各个方面上存在极大的差别。
比如我国北方城市中,在其园林中最为多见的树种就是落叶树木;而在我国南方城市中,其园林内的树种大多数是常绿阔叶树木,一年四季常青。
1.2效益性城市园林景观,不但要具有植物景观的效益性,同时,还必须包含城市园林建设所必须具备的生态效益。
在对城市园林景观进行设计时,城市园林的效益主要体现在植物的美化、绿化上,这一效益是园林建设所独有的功能,是其他城市基础设施所不具备的。
作为一门艺术的园林景观,不但要对人们的生活水平与质量进行有效的改善,同时,还必须将城市的生活特色与文化特点展现出来,所以,城市园林景观效益的体现,是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人员不懈追求的重要内容。
1.3包容性植物景观,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化与历史,通过园林设计与植物搭配的方式可以将其展现出来。
城市园林景观的包容性主要表现在园林的幽径、假山以及多种多样的植物等方面。
将园林景观的包容性充分、有效的展现出来,且对其包容性进行不断提升,是展现城市园林特色的关键手段。
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2.1因景得宜原则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的基础就是地形。
由于地点与环境条件的不同,园林景观会进行灵活多变的景物组合,依山靠水,将自然美景都充分利用起来。
所以,对园林景点的布置而言,地形的规划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对城市园林景观进行设计与规划时,应该充分考虑地形的因素。
2.2安全原则城市园林景观区,是广大民众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所以,不论男女老少都会在空闲的时候到景观区休闲、娱乐。
但是园林景观区同样隐藏着不安全因素,尤其是对部分弱势群体而言,极易出现安全性事故。
园林景观设计方案论文
园林景观设计方案论文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了我的书桌上,我开始构思这个园林景观设计方案。
这个方案,我已经策划了许久,从选地到设计,每一个细节都历历在目。
我要谈谈这个园林的位置。
它位于城市的中心,四周被高楼大厦环抱,却独占一片宁静。
这里,我们将打造一个充满自然气息的园林,让人们在工作之余,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休闲区位于园林的中心,这里有一片宽敞的草坪,四周种植着各种花草树木,形成一个天然的氧吧。
在草坪上,摆放着一些休闲座椅,供人们休息。
为了让这里更加舒适,我还设计了一个小型的喷泉,水流潺潺,让人心旷神怡。
观赏区则位于园林的一侧,这里种植着各种名贵的花草树木,形成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在观赏区,我还设计了一个小型的亭子,供人们在此欣赏美景。
亭子旁边,有一片小型的池塘,池塘里养着各种鱼类,人们在观赏美景的同时,也可以欣赏到鱼儿的游动。
活动区位于园林的另一侧,这里设有篮球场、羽毛球场等运动设施,供人们进行各种体育活动。
我还设计了一个小型的高尔夫球场,让人们在园林中也能体验到运动的乐趣。
儿童游乐区则位于园林的角落,这里设有各种儿童游乐设施,如滑梯、秋千等。
为了让孩子们在游玩的同时,也能接触到自然,我在游乐区周围种植了各种树木,形成一片绿意盎然的环境。
在园林的布局上,我采用了一种曲线的设计手法,使得园林的各个区域自然地融为一体。
我还巧妙地利用了地形的高低起伏,形成了一种丰富的空间层次感。
在园林的景观设计上,我注重了植物的选择。
我选择了各种不同种类的植物,既有常绿的,也有落叶的,使得园林四季如春。
同时,我还选择了各种颜色的花卉,使得园林在视觉上更加丰富多彩。
在园林的照明设计上,我采用了环保的LED灯具,既保证了园林的照明需求,又降低了能耗。
我还设计了一些特色照明,如喷泉灯光、树灯等,使得园林在夜晚更加美丽。
在园林的维护管理上,我提出了一套科学的养护方案。
定期修剪树枝,保持树木的生长态势;定期清理杂草,保持园林的整洁;定期检查园林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
园林规划设计毕业论文
园林规划设计毕业论文1园林景观规划的作用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园林建设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从城市建设规模化扩张发展的现实中人们认识到,城市的生态环境面临着日益恶化的危机。
许多城市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城市生态园林景观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因此,城市园林景观规划建设是值得我们进行研究的方面。
2城市园林景观工程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存在许多不足,规划设计不能更好的体现绿化环境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园林景观的艺术效果给人们提供更多的精神享受是园林景观工程规划设计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
所以,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尽量保证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合理,以达到美化城市环境和提高人们生活环境质量的目的。
2.1过度追求艺术性的体现许多城市在进行园林景观工程规划设计的时候,为了体现园林景观的艺术性或者城市的底蕴而忽视了对城市实际情况的考虑,经常采用一些不易成活的植物来进行城市环境的美化,大大提高了园林建设的成本。
有时为了体现某一主题或者取得某种艺术效果而单纯的使用某种植物、对外来物种趋之若鹜,并进行各种植物的造型设计以追求艺术的效果,不仅没有达到美化环境的目的,反而破坏了本城市的生态平衡。
2.2引进外来物种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选择进行城市园林景观工程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大部分的规划设计工作者都认为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就是为了追求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美,从而忽略了园林景观设计的真正目的。
所以很多设计工作者在设计园林景观的时候为了取得想要的艺术效果,很少使用或不使用本地的物种,引进外来物种的时候也没有进行详细的了解和有效的选择,导致后期管理的难度加大,也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平衡,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效果也没有体现出来。
2.3绿化部件的使用不合理绿化部件的使用不合理是城市园林景工程设计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为了达到设计者的目标,制造出他们想要的花坛、草坪的形状,很多园林设计工作者都会借助各种绿化部件进行园林景观造型的设计。
园林发展规划设计研讨论文
园林发展规划设计研讨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对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我国园林景观状态的回忆,来介绍当前风景园林的现状。
园林景观是一个具备社会、自然、艺术多元功能的综合体,既要满足生态、环保、休闲和装点城市的社会功能,又要符合植物学特性的自然规律。
[关键词]:现状;景物;规划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受传统园林和前苏联城市与居民区绿化以及文化休息公园理论的影响,国力有限,加上我国园林规划设计业内人士少,仅有个别优秀作品,总体上处于比较初级的水平。
而轴线、景区,山水绿地加上传统的或革新式的园林建筑符号,也成了园林设计的普遍模式。
随着城市功能的逐步健全,城市化的进程带动了全国城市园林设计的繁荣,以公园、绿化广场为代表的公共绿地逐渐成为城市的现代标志,成为城市环境、生活品质和文化追求的必然要求。
城市园林生态、景观、文化、休憩和减灾避险的功能定位,也逐步被业内认同。
从传统园林到城市绿化再到城郊一体化的大地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观念经过逐步深化与完善,领域也在拓宽。
实践中,设计人员结合国内情况,在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的基础上吸纳国外的一些新思潮、新理念,以顺应现代生活的需求,创造了一批好的作品。
然而总体上讲,要找到既能为群众喜闻乐见和专家认同,又能成为城市传世经典之作的还不多。
我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有很多值得挖掘。
由于景观形式与地域特征密切相关,所以照搬国外作品是不明智的,既不能让国人产生共鸣,文化价值也不高。
如英国的地域特征是起伏的地形和大片的绿草,因此其园林多为自然式缓坡和疏林草地。
英国人在这种景观中可以找到归属感,中国人则不能。
文化从传统中来,是一种精神的延续,简单用符号来表现远远不够。
因此,只有把文化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才能永远保留其价值。
一、风景园林规划建设现状近年来,在风景园林设计及建设中出现了两种现象,一是过份追求景观的新、奇,许多地方曾一哄而上各种微缩景观、西游记宫、蜡像馆等。
事实证明,这些为获得暂时经济效益而不顾实际,不能使游人产生积极的美感,反而为社会带来了许多不良的负面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1)颐和园总体空间布局的特点、全园游览路线的组织。
(2)圆明园山水空间关系的处理手法,并比较圆明园与颐和园在理景手法上的异同(3)总结北海的布局特色及造园手法。
颐和园是依照原有的瓮山和西湖修建的。
有山有水这便是颐和园最初的山水地形。
后来根据周围的环境进行了整体的规划形成了万寿山和昆明湖。
这样的山水骨架就为颐和园的大的整体布局限定了大的框架。
颐和园总体布局的特点从空间的大小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宫苑结合;园中园 ; 院落式。
1、宫苑结合宫与苑的结合是颐和园总体布局中最主要的体现。
以昆明湖为主体,万寿山为中心,宫廷建筑紧凑布局或偏于一侧或散落山水之间的山水园林布局,整体上给人一种平面布局的稳定和均衡感。
2、园中园颐和园的园中园的布局表现在前山区建筑围合形成园中园和大园包小园两种方式上。
首先,在前山区,“建筑围合形成园中园呈对称布局,安置在佛香阁两侧,整体营造中烘托皇家气派的氛围。
”其次,大园包小园主要是颐和园中的谐趣园,谐趣园不仅相对独立自成一体,而且强调谐趣园与颐和园整体关系。
3、院落式颐和园中各院落之间的组合强调轴线主导及等级制度森严院落式布局。
在颐和园东面的宫廷区,以仁寿殿为中心,左右按等级秩序各分布着大小院落建筑,形成集锦式的院落群。
颐和园整体被划分为三个大小不等的景区空间:万寿山前以宫殿建筑群为主的景区、以南湖岛为中心的昆明湖景区以及后山景区。
这三大景区空间别具一格、独立互通。
总体上看,颐和园格局规整、空间分割有理有序,前山广阔,后山恬静,湖水秀美,构图自由,意境深邃,其美学意蕴主要表现在人伦美、“中和”美、意境美三方面。
颐和园的布局也很好的表现出了空间的概念。
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山水地形本身的尺度很大,让人能够感受到强类的空间感;另外颐和园还巧妙的利用“借景”的手法来实现了空间的延伸。
以园外数十里西山群峰为北京,把玉泉山上的宝塔纳入全园画面之中,从园中西眺,人们会更感到山外有山,景外有景。
全园建筑依据山湖形式巧妙安排,并且以西山群峰为借景,更加使景色变幻无穷,美不胜收。
颐和园的游览路线从入口划分,有以下几种:东宫门入园:1、东宫门——仁寿殿——德和园——文昌院——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长廊——排云殿——佛香阁——石舫——耕织图景区——如意门。
(约3小时行程)2、东宫门——仁寿殿——德和园——文昌院——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长廊——排云殿——佛香阁——石舫——乘船至南湖岛——十七孔桥——铜牛——新建宫门。
(约2.5小时行程)3、东宫门——仁寿殿——德和园——文昌院——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长廊——排云殿——佛香阁——苏州街——北宫门。
(约2小时行程)4、东宫门——仁寿殿——德和园——文昌院——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长廊——排云殿——佛香阁——苏州街——澹宁堂——谐趣园——东宫门。
(约2.5小时行程)北宫门入园1、北宫门——苏州街——四大部洲——佛香阁——排云殿——长廊——石舫——乘船至南湖岛——十七孔桥——铜牛——昆明湖东堤——文昌院——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德和园——仁寿殿——东宫门。
(约3小时行程)2、北宫门——苏州街——澹宁堂——谐趣园——仁寿殿——德和园——玉澜堂、宜芸馆——文昌院——乐寿堂——长廊——排云殿——佛香阁——石舫——耕织图景区——如意门。
(约2.5小时行程)3、北宫门——苏州街——石舫——长廊——排云殿——佛香阁——乐寿堂——德和园——文昌院——仁寿殿——东宫门。
(约2小时行程)新建宫门入园:1、新建宫门——昆明湖东堤——文昌院——仁寿殿——德和园——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长廊——排云殿——佛香阁——苏州街——北宫门。
(约 2.5小时行程)2、新建宫门——南湖岛——十七孔桥——铜牛——乘船至石舫——耕织图景区——苏州街——佛香阁——排云殿——长廊——乐寿堂——德和园——玉澜堂、宜芸馆——文昌院——仁寿殿——东宫门。
(约3小时行程)圆明园的掇山理水是写意山水园空间营造的典型代表。
它包含各种丰富多变的类型。
不同类型的山水空间,与园中园的造景特点和功能需求相结合,形成了丰富的景观和空间感受。
而从全局看,圆明园的山水空间又形成了一个气脉贯通的整体。
圆明园是一座大型平地人工造园园林。
山水形制独树一帜不以宏大壮丽取胜,以细致委婉见长。
人工开凿水面与堆砌土山,以水成景,山体配合,山环水抱、连绵不绝。
在园内,山体与水体共同分隔与联系空间,形成重山复水的自然空间。
圆明园景区空间边界的虚实联系采取多种山水组合形式,因此带来了多样的空间效果。
如天然图画与曲院风荷之间的三山夹两水的形式,景区边界明晰,空间效果最明显。
后湖九岛之间大多为两山夹一水,景区边界明晰,空间分隔感强。
圆明园内后湖与福海景区多为一山一水形式,景区边界弱化,空间分隔感也随之减弱而无山水分隔的平地,靠植物或建筑等元素来分隔空间,界限模糊。
圆明园的理景手法主要为借景,建设清漪园时,为了把西面的玉泉山与西山最大限度地借入园内,充分地考虑了湖岛的位置及堤的方向,高的建筑物一概没有建。
这样,从万寿山清漪园可以“邻借”玉泉山,还可以“远借”稍远处的西山; 为了把东侧的风景借入园内,在东南面没有修建外墙,这样从清漪园就可以看到圆明园、畅春园一带的稻田风光。
相反,从“三山五园”中海拔高度最高的香山可以“俯借”玉泉山及万寿山。
同样,从玉泉山的静明园可以“邻借”和“俯借”万寿山清漪园,还可“远借”和“俯借”圆明园和畅春园。
另外,从圆明园的福海及畅春园的园内也可以“仰借”万寿山佛香阁及西山山脉的一部分。
颐和园主要采取开合对比的理景手法,颐和园前山与前湖以宽阔的水面与大体量的建筑,塑造出开敞的园林空间,而后山与后湖则急剧收缩岸线,缩减建筑体量,形成众多闭合空间,同时前山大量使用落叶树种,衬托建筑与山形,而后山则大量的常绿树种掩映院落空间,前山前湖的“开”与后山后湖的“合”形成对比,创造出丰富的空间感受。
北海位于北京中南海之北,什刹海之南,其标志性建筑白塔为清顺治年所建。
北海建筑主要分布于琼华岛及东岸,北岸,全园面积,其中水面,琼华岛居于水中,其东南有桥与岸相联。
北岸建筑多为寺庙建筑,各景区既独立又统一,融于山景水景之间。
总体布局特点是南岛北水,以白塔为中心,以琼华岛为主体形成四面景观。
各景点主要集中在琼华岛之上以及北岸和东岸,北岸和东岸的景点与琼华岛隔水相望,呈众星拱月之势。
北海的主要景点都是沿湖布置的,因为湖在北海处于中心的位置,沿湖布置建筑是常用的布局手法,将景点布置在北侧是为了在体量和价值上与南侧的岛屿相协调。
北海具有主、次 2 条轴线,主轴线位于公园正中,是由南北湖岸两侧建筑形成的,从团城、承光殿到须弥春、天王殿直到琉璃阁,将南北两侧紧密联系起来。
次轴线是琼华岛的轴线,主要是南北向,由建筑形成,位于北海主轴线的东侧。
设置北海的次轴线,既可打破构图的呆板,又能突出琼华岛的中心地位。
北海的主、次轴线具有很好的呼应关系。
主、次轴线的连接点是横跨湖面的永安桥。
永安桥分为三折:第一折连同堆云坊正对永安寺,构成了北海的次轴线,即琼华岛的轴线;桥的第二折是中间的连接部分;桥的第三折连同积翠坊与承光殿和团城连成一线,构成了北海轴线的南半部。
通过一个三段两折桥和堆云积翠坊,既强化了 2 条轴线,又将二者紧密联系起来。
在琼华岛北坡正中的玉澜堂之西建有道宁斋,处于北海主轴线之上,使主、次轴线联系愈加紧密。
【造园理法】:•对比:对比是各种空间处理中最为常用的手法,颐和园造景的对比手法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⑴虚实对比——颐和园山水骨架中,山为“实”,水为“虚”。
两者映衬,形成虚实对比关系,万寿山居于昆明湖北侧,山水呼应,虚实相辅相成,使整个园区开敞,给人以宏大之感,同时湖中堤岛纵横,与水面同时形成多种层次的虚实对比,更能增加水体的层次,以丰富水体景观。
另外,颐和园中建筑大多具备皇家规制,体量硕大,但与整体绿色植物形成虚实对比,建筑为“实”,植物为“虚”,使建筑融于绿色,景致协调。
⑵⑶隐显对比——颐和园前山、里湖、外湖一带的绝大部分地段具有开朗的景观,景点的布置以“显”为主;若为建筑群则全部或大部外敞,有的甚至做成“屋包山”的形式;若为个体建筑则多成楼阁的形式,以便充分发挥其观景和点景的作用。
而后山后湖景点大多以“隐”为主,景点多见于水畔、山坳、谷地等郁闭环境中,空间以内聚为主,有的建筑甚至做成“山包屋”的形式,如澹宁堂、谐趣园,“显”则体现出皇家的恢宏气魄,而“隐”则为园林增添了几分平和与小巧。
颐和园造园理法中对比手段的运用远不止以上三个方面,而明暗对比、疏密对比、主次对比等手法与实例还很多。
总之,造园过程中空间的营造与变化是基本的目标,而对比的手法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借景:计成在《园冶》中十分强调景物因借的作用,称“借景”为“林园之最要者也”。
并对因借作了明确的解释,“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因者:随基势之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资借;……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
就是说借景要善于用因,这里“因”是依据,顺应的意思,强调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势而成景,不拘成见,以及“按照事物的内部规律办事和发挥失事物应当和可以发挥的作用”。
传统园林中,造园家总是以创造性的手法来扩展视线的空间感,借助于无限之中,以解脱有限空间对于人的禁锢与约束。
颐和园的造景理法中洁借景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⑴借园外景物——颐和园内西借玉泉山、西山之景与北借红山口双峰之景采用了最为典型的借景手法,为了突出借园外景物的效果,造园者刻意在西堤以西未建置任何大体量建筑,以保证景观视线通道的通透与完整。
同时又在东堤与外湖设置知春亭与藻鉴堂两处点景建筑,分别与玉泉山顶的玉峰塔和红山口双峰形成对景,并建立相互垂直的东西与南北对景轴线;另外,昆明湖水将玉泉山南北走向山脉及玉峰塔完整地倒映其中,从视觉映象与视线连接两个方面将园外佳景借入园中,从而构成与万寿山近景相呼应的完整的风景画面。
另外,前山山脊西部“湖山真意“之俯借玉泉山;东部昙花阁之俯借圆明园、畅春诸园;后山构虚轩、花承阁之隔着林海俯借圆明园到红山口的广阔平畴等等都是很好的借景手法的应用实例。
⑵借名胜景物——因借摹拟各地山川名胜的手法在皇家园林营造中屡见不鲜,正所谓“莫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
颐和园更不例外,通过比较会发现,颐和园中的昆明湖与杭州的西湖之间;昆明湖西北水域与扬州瘦西湖之间;藻鉴堂的建筑布局与圆明园的“方壶胜境”之间;谐趣园的山水格局与无锡寄畅园之间;后湖的苏州街与江南水乡街市之间都有着一种“似与不似”的关系,而颐和园将这种借山川名胜来摹拟造园手法发挥的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