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问候语差异及原因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问候语差异及原因探讨

问候语作为人们日常会话交流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各国文化中都具有建立和延续各种人际关系的作用。从问候称谓、问候内容以及问候句式比较了英汉问候语的异同,并探讨了导致其差异的原因。

标签:问候语;问候称谓;问候内容;问候句式

0 引言

问候语作为人们日常会话交流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各国文化中都具有建立和延续各种人际关系的作用。不论第一次见面还是熟人打招呼,通常要彼此之间打招呼,问候的目的则是保持社会接触。本文从问候称谓、问候内容以及问候句式三个方面比较了英汉问候语的异同,并探讨了导致其差异的原因。

1 英汉问候语的差异

1.1 英汉问候称谓的差异

人们见面交谈,一般都会先称谓对方。英汉问候称谓语有着极大的差异。首先,汉语的人称代词比英语要丰富、复杂。例如,汉语中第二人称就有“你”、“您”、“你们”“您们”之分,而英语中只有一个“you”,而且单复数均可用。一般说来,“您”是用来称谓比自己较高社会身份地位的人的,而地位较高的人称谓比自己地位较低的人为“你”就可以了。“您们”是“您”的复数,“你们”是“你”的复数。此外,汉语中还有很多用于称谓对方的敬语和称呼自己的谦语。例如,称谓别人用“先生”、“阁下”、“足下”、“君”等,称谓自己用“在下”、“鄙人”、“弟子”等。尽管汉语的代词比英语要丰富的多,但是却远远不如英语的频繁。通过下面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差异。

(1) How are you? 最近怎么样?

(2) How do you do? 您好!

(3) How is your work? 工作怎么样?

(4) How is your family? 家里都好吧?

另外,“老”是汉语中常用的称谓前缀,用在姓氏前面表示对被称呼人的尊敬。人们在称呼地位较高或者年龄较长的人时,多用“老”,如“刘老”、“张老”、“王老”等。但是在英语称谓中,就不能用old,因为“老”在西方文化中是“不中用的”意思,所以英美人特别忌讳别人称自己“老”。在称谓时可以直接称呼对方“Mr.”、“Miss”、“Mrs”、或“Madam”。

其次,汉语中,我们经常用“姓氏+职业或头衔”来称谓别人,如刘老师、赵经理、张校长、陈工程师等。但是,在英语中,我们不能说“Teacher Mary”、“Manager Black”、“Principal Brown”、“Engineer Smith”。

汉语中有一套极为复杂的称谓体系。根据血缘关系以及年龄大小,有着不同的亲属称谓语。例如,英文中的cousin在汉语中就有许多对应词: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兄、表弟、表姐、表妹等等。此外,汉语中还用这些亲属称谓语来称谓与自己没有亲属关系的人或者陌生人,以此来拉近人与人的距离。如称谓老人为“爷爷”、“奶奶”,称呼中年人为“伯伯、叔叔、阿姨、大妈、大婶”等。而在英语中,只有称呼亲属时才会使用这些词汇,对于非亲属关系的人一般使用“先生”、“小姐”或“女士”。

1.2 英汉问候内容的差异

英汉问候语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问候内容的差异。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人们不仅把食物作为其第一需求,而且还将其作为聊天的中心。所以,中国人见面了通常会问“吃了吗”,“到哪里去啊”等。而英国是个岛国,天气经常多变,因而更关注天气状况,见面了他们会经常以谈论天气作为问候语。例如,“Lovely day, isn’t it?”(天气不错,是吧!),“It’s so hot today,isn’t it?”(今天可真冷,对吧?)。

其次,汉语问候语的内容可以根据交谈双方的关系、说话场合等进行变化。中国人见面说“吃了吗”,“到哪里去啊”,“最近忙些什么啊”等传统的问候语,其目的并不是真正为了询问,而是对对方表示关心。听话人可以使用一些模糊的字眼来回答,如“出去走走”、“出去”、“有事”、“瞎忙”等。西方人清晨碰见习惯互道“Good morning!”或者简单地招呼一声“Hi!”,“Hello!”。如果问候英美人“吃了吗?”或“去哪儿”,不大了解中国国情、风俗的西方人,他会认为,“难道我没有足够的钱吃饭吗?”或“你要请我吃饭”,“至于我去哪里,与你有何相干?你的鼻子怎么伸得这么长呢”,“去哪里?”本来是一句礼节性问候语,可有的外国朋友说不定会把礼节性的问候视为干涉其神圣不可侵犯的隐私的无礼行为。

汉文化中习惯使用诸如“你在忙什么?”或“你去哪?”等传统的问候语。这类问候语的目的不是询问,而是表达说话人的关心。听话人可以用一些模糊的字眼如,“瞎忙”、“出去”、“有事”,作为回答。在英语文化中,诸如年龄、收入、个人动向、宗教信仰、婚姻状况等信息被视为个人隐私,询问这些隐私就是侵犯别人,会给别人带来不悦,导致交际的失败。

1.3 英汉问候句式的差异

英汉问候语在句子结构上也存在差异。例如,汉语也有将天气作为问候语的时候,但是汉语通常使用感叹句,如:“天气可真不错啊!”或“天气太糟糕了!”来表达对好天气的欣喜和对坏天气的不满;而英语通常使用反意疑问句来表达他们的感情,如,“Lovely day,isn’t it?”,“It’s extremely windy today,isn’t it?”,这在汉语中却是极为少见的。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汉语的问候语在一些场合趋于简化。熟人在路上见面的话如果没有重要的事情,多以“嘿!”或“改天我再找你!”,“哪天找你玩!”。

英语问候语形式较为固定,回复也较为正式。如:

——How are you?

——Fine,thanks./I’m fine,thanks,and you?

——How do you do?

——How do you do?

汉语问候的形式就较为灵活,如人们见面了问“周末准备去哪儿玩”、“上网了吗”、“现在哪儿高就啊”、“工作忙吗”等等。

2 导致英汉问候语差异的原因

2.1 地理环境不同

英美国家大部分都是属于岛国,以英国为例,英国是大西洋上的一个岛国,四面环海,属于温带海洋气候。由于是岛国和受来自大西洋暖湿气候的影,语言上也就有了与大海和西风相关的特定性。所以英国人最常问候的就是天气,人们见面寒暄、打招呼、应酬一般都是先讨论天气。

中国横跨亚欧板块,四季更替,于是俗话说“看天吃饭”,而且在中国都以民生为主,穿衣吃饭是最关心的问题,古时候由于天灾等因素,人民常常吃不好穿不暖,所以见面第一句习惯性的会以类似“吃了吗”此类的寒暄,而实际上,他不是在问你是不是真的吃的,只是见面打招呼而已。特别是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后期,“你吃了吧”这句问候语最盛行,人们见面就是习惯问候对方“你吃了吧”。这种传统的问候方式,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并且深入人心,其实也暴露了在这块土地上千百年来人们对缺吃少食的恐慌心。

2.2 文化背景不同

中西方文化中,对社会评价的注意焦点不同,导致了中西方问候语在对象和内容场合上的差异。在问候的场合中,中国社会对于刻意的称赞以及褒奖,尤其是对女性的外貌、穿着打扮、发型等方面的问候。所以,人品、才能、智慧是中国社会在交际时的中心内容,由于中国社会受“男女有别”的封建思想影响,在许多交际场合,男性对女性外貌的言语是不合适的。这方面的言语多局限于女性之间。中国人经常对对方的外貌变化予以忽视,即使注意到了对方身上的变化,也往往用一些中性的言辞来称赞。

而西方人更偏爱于对外貌、服饰、发型或所有物等方面的内容,对这些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