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哲作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浩然之气

“浩然之气”这个词,一般用来形容一种刚正宏大的精神,这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创造的一个词语,是一个富有创新思维的哲学概念。它对二千多年来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的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我们谈论浩然之气前,要先了解下孟子的生平事迹。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而“浩然之气”和孟子主张的“性善论与心性修养”有关。浩然之气主要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据《孟子·公孙丑上》记载,有一次,孟子的弟子公孙丑问孟子,说:“请问老师,您的长处是什么?”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公孙丑又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孟子说:”这很难描述清楚。如果大致去说的话,首先它是充满在天地之间,一种十分浩大、十分刚强的气。其次,这种气是用正义和道德日积月累形成的,反之,如果没有正义和道德存储其中,它也就消退无力了。这种气,是凝聚了正义和道德从人的自身中产生出来的,是不能靠伪善或是挂上正义和道德的招牌而获取的。

孟子所谓“浩然之气”是指人的道德意识所表现出来的伟大的精神气象,由于无形而不可见,故名之曰“气”。“至大至刚”,形容道德意识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力量。“塞于天地之间”,形容道德意识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影响。但这种“气”的内容要为“义与道”所支配,不然那种“气“(道德精神)就会疲软下来而没有力量。孟子对浩然之气的解释,既指明了道德意识的修养之路,也树立了一个伟大的精神目标,体现了一种嵩高的精神境界,在后世被视为高风亮节,比之于天地正气,为铸造民族精神做出了重要贡献。

孟子的“养气”实际上是—种锻炼人格意志和身体素质的方法,它是在人的精神世界使某种意志信念高度集中凝聚,然后让其充沛完满,贯注全身。此时,人的身心成为意志和信念的凝聚体,而意志和信念也找到自己的物质载体。孟子的“养气”与中国古代的气功颇有异曲同工之处,它们都揭示:如果人们祛除各种心理杂念,保持心理意志的高度凝聚,特使周围磁场发生物理变化,由心理变化导引出生理变化,而生理变化又反馈和强化人的心理变化。这大概是孟子“养气”的真正内涵。

孟子的“浩然之气”是一种充溢着刚性的“力”,这种刚性之力并非来源于人体质的健壮和权势的显赫。身强力壮和位高权重固然有某种威慑力量,但若

没有仁义礼智的信念做精神支柱,则不过是“匹夫之勇”和“妾妇之道”而已,因为它们只能让人口服达不到真正使人心服。“浩然之气”的刚性之力来源子人们对自我与宇宙合一的体认和对仁义礼智的信念和践履。孟子“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与他的“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是中国古代关于充实之美的理论基础。这种“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实际上不就是指人的一种真力弥漫、生气勃勃的内在精神状态和充实郁勃的人格之美吗?它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身上,得到了完美圆满的体现。

孟子的“浩然之气”有一种无坚不摧、大无畏的品格。有了这种浩然之正气,就能坚持正义、气节和情操,“宁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为了捍卫自己的人格而赴汤蹈火、视死如归,也决不苟且偷生,玷污自己。孟子的“浩然之气”与其“舍生取义”一道,给后人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和激励作用。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在抗元失败后被俘,他严词拒绝了元朝统治者的威逼利诱,在狱中写下了慷慨激昂、流传千古的《正气歌》,其序云:“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文天祥认为的正气贯注于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气势磅礴,光耀日月,万古长存。有了这种浩然正气填塞于胸,就达到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可以面对敌人的威胁利诱而不动心,面对敌人的屠刀而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但如何养这浩然之气呢?孟子说要“直养而无害”,“配义与道”,切勿“拔苗助长”。其实佛语说得好,“无欲则刚”。当一个人无所求的时候,其浩然之气就有可栖之所了。或许无欲的境界是很难达到的,我们只要能做到不贪也就可以了。养气说是孟子人生修养方法中最有特色的学说,即所谓“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如果我们对“浩然之气”做个浅显的比喻的话,可以这么说:“气如下山之猛虎。气出,则犹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倘若无气,则犹人之将亡,奄奄一息,毫无生机可言。人还是要有点浩然之气,方可一鼓作“气”,如果一个人做到“气壮山河”,方可临危不惧,大义凛然。但万不可随便生气。

气要养,要养浩然之气。养浩然之气也就要有勇气,志气,骨气。勇气是岳飞“笑谈渴饮匈奴血”般的志向;勇气是“敢笑黄巢不丈夫”的胆略;勇气也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责任。后主刘禅毫无浩然之气,胸无大志,在魏国那里享受琼液美女,歌舞升平,最终醉生梦死,乐不思蜀。见了美女就已经是上气不接下气了,还哪里找得到一丁点经邦济国的志气;当大敌压境时,他是面如土色,哪里看得到一国之主的勇气和责任!正是因为刘禅贪生怕死而葬送了刘氏大好江山。玄德在天之灵恐怕也难以安息,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一世英明都给不争气的阿斗给丢得干干净净。怪只怪阿斗没有志气,怪只怪他蜀国没有了灵气,气数已尽罢了。

人无骨气就活得有点作孽了,但倘若有的只是目中无人的傲气,恐怕也是行而不远的。看晚清政府那一大帮子骄横的皇帝大臣们,总是以泱泱大国的主子自居。当他们还在沉醉享受大清康乾盛世的“福气”时,侵略者们早已串通一气,决心横扫大清之威风。清王朝在这个时候还是傲气十足。“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可怜的咸丰皇帝终究“躲进小楼成一统”。哪里还管什么天下苍生?哪里还有一点炎黄子孙的骨气?哪里还有皇帝的霸气?有的只是龇牙咧嘴,吹胡子瞪眼睛,有的只是气急败坏罢了。

气容易生,然而要咽下这口气可就难了。人活着就是为了争一口气。往往为了争一口气,大家伙争得是面红耳赤脖子粗,怒发冲冠。有人气得茶不思,饭不想,有人气得火冒三丈。不是经常听人说“气死我了,气死我了”吗?看那些生气的人,或者咬牙切齿,摩拳擦掌;或者捶胸顿足,泪流千行。秦始皇一气之下,就焚书坑儒,名家名著都作了土;周公谨一气之下,就乘鹤西去,公谨兄是死不瞑目;无论如何,还是少生气,别生气的好,气来气去受伤的仍旧是自己。气上来了,尽量的心平气和,正所谓和气生财嘛。

火气来了,万一没有降下来,那注定是要出一口恶气了。也罢!说不生气是不可能的,看那刘禅败家子我们能不生气?看那商纣王昏庸无道我们能不生气?看那贪官是非不分、鱼肉百姓我们能不生气吗?这个时候就得养气,要养浩然之气,以树正义之风气,针砭歪风邪气。有朝一日,当浩然之气成气候了,我们做人做事,方可如下山之猛虎,气贯长虹,意气风发,马到功成。

养浩然之气,做一个心胸豁达的大丈夫,这既是修身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成大事的必备条件之一。当今的成功人士,从李嘉诚到柳传志,从曾宪梓到荣毅仁,他们无不虚怀若谷。但一个豁达的心胸并不是与身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不断的修养与培炼而达到的,这需要我们向以往的圣贤学习,同时也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培育浩然之气!

对孟子说的浩然正气,曾有一首长诗作出过生动的文学描绘,这就是一身正气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写的《正气歌》。诗中写道:“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月浩然,沛乎塞苍冥。……”意思是说,浩然正气寄寓于宇宙间各种不断变化的形体之中。在大自然,便是构成日、月、星辰、高山大河的元气;在人间社会,天下太平、政治清明时,便表现为祥和之气,而在国家、民族处于危难关头时,便表现为仁人志士刚正不阿、宁死不屈的气节。社会秩序靠它维系而得以长存,道义是它产生的根本。他还列举了中国历史上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如不怕杀头仍秉笔直书的晋国史官董狐;坚贞不屈,誓死不降,在匈奴牧羊十九载的苏武;被俘后大喝“蜀中只有断头将军,而无投降将军的严颜;率部渡江北伐、中流击楫、发誓收复中原的东晋名将祖逖,还有充满忠贞正直之气的诸葛亮的《出师表》……等等,作为例证,说明浩然之气长存于天地之间。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所谓浩然之气,就是刚正之气,就是人间正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