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历史学派的演变

合集下载

西方历史学派的发展与演变

西方历史学派的发展与演变

西方历史学派的发展与演变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记录,而历史学作为人类学科之一,通过研究和分析历史事实、人物、事件等来揭示历史的真相。

西方历史学派的发展与演变,是一段充满曲折和变革的历程。

一、西方历史学派的初期西方历史学派的雏形诞生于18世纪的欧洲。

当时的历史学家主要关注的是古希腊、罗马等古代文明的研究,而他们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基于文献资料的阐释和分析。

这种研究方法被称为“文献主义”,其代表人物包括德国历史学家莱普西乌斯和奥地利历史学家鲍尔哈夫。

但是,文献主义在20世纪初期遭遇了挑战。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变革,历史研究需要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的方法。

此时,西方的历史学派开始了一段重大的转型期。

二、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历史学的兴起19世纪曾经有一种叫做“历史唯心主义”的思想流派,认为历史是由上层统治者的英明领导和思想创新所决定的。

这种观点在20世纪初遭到了无情的批判。

代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了自己的历史理论,即“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进程”。

历史唯物主义的兴起对西方历史学派的影响是深远的。

在学界中,人们开始更加注重社会历史的研究,试图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历史事件。

这一时期形成了社会历史学派,它不再是单纯的文献分析,而是将历史作为社会现象来研究,注重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与方法。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包括法国历史学家布洛赫和英国历史学家汤普森。

三、多元化和相对主义的历史学20世纪中期以后,西方历史学派进入了一个多元化和相对主义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历史学家不再对任何一种方法或理论教条固守,而是开放、包容和接受多种研究方法和历史理论,并尝试将它们结合起来。

根据学者不同的学术偏好和探索方向,西方历史学派开始分化成为多个分支学派。

当代西方最重要的历史学派,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女性历史学派(Feminist History),它主要关注历史上女性的地位和价值,试图揭示历史对女性的压迫和歧视现象。

第六讲 德国历史学派

第六讲  德国历史学派
思想史是思想的战场,不是亡灵的 画廊!
思想史是思想的战场,不是亡灵的 画廊!
第三节 瓦格纳和桑巴特
❖ 瓦格纳定律 ❖ 国家活动或公共活动存在不断扩大趋势,因
而公共经费也随之增加。当国民收入增长时, 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随着人均收入 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的比重将会越来越高。
思想史是思想的战场,不是亡灵的 画廊!
❖ 桑巴特、马克斯·韦伯与资本 主义精神
思想史是思想的战场,不是亡灵的 画廊!
❖ 拿破仑战争后德意志的分裂(39个联邦)严 重阻碍了其工商业的发展并刺激了德意志的 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感,德意志各邦出现 了强烈要求统一和宪政改革的呼声。
❖ 法国和俄国不希望德意志统一和强大,俄国 还觊觎德意志东部的波兰领土,德意志联邦 中的大邦奥地利则希望德意志联邦维持衰弱 状态,英国则希望普鲁士崛起以牵制法国。
和世界经济五个阶段。 ❖ 2、强调心理因素和伦理因素在社会经济中的
地位和作用 ❖ 3、国家至上论 ❖ 4、改良主义观点。 ❖ “讲坛社会主义”
思想史是思想的战场,不是亡灵的 画廊!
❖ 历史学派的主要方法 ❖ 旧历史学派:历史生理方法 ❖ 新历史学派:历史统计方法 ❖ 方法论大论战 ❖ 施穆勒v.s.门格尔 ❖ 归纳法v.s.演绎法
❖ 贸易自由和关税保护 ❖ 强调保护幼稚工业,但反对保护农业 ❖ 但同时强调,保护是为了不保护,应设定保
护期 ❖ 在国内实施自由贸易
思想史是思想的战场,不是亡灵的 画廊!
第二节 德国历史学派
❖ 历史学派演变的两个阶段 ❖ 1840~1860年代为旧历史学派,代表人物:
威廉·罗舍尔(1817~1894)、布鲁诺·希尔德 布兰德和卡尔·克尼斯。 ❖ 1870~1910年代为新历史学派,代表人物: 古斯塔夫·施穆勒(1838~1917)、阿道夫·瓦 格纳、路德维希·布伦坦诺和威尔纳·桑巴特。

德国历史学派

德国历史学派
背景 代表人物
学派观点 形成助力及影响

背景
1、德国封建割据,国家四分五裂,工业化进程缓 慢,决定其不同于古典经济理论。 2、新兴的资产阶级一方面希望获得更多的政治权 利,另一方面又希望获得政府保护。 3、封建贵族和官僚希望通过改革,在不损害本阶 级利益的情况下,实现工业化,发展资本主义。
2、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 同时期干预程度方式不同(贸易保护)。
形成助力及影响
形成助力:教育体制的现代化使官僚集团成员希望
通过理性化管理提高效率。而官僚家庭是服从政 府权力的,旧历史学派在一定程度上是为普鲁士
的资本主义发展做辩护,同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和国民经济现代化。其实证的历史主义方法为经 济方法理论注入了新的元素。
时期及代表人物
时期:19世纪40—60年代 •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罗雪尔《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大纲》 •希尔德布兰德《统计学的科学任务》 •克尼斯《历史方法的政治经济学》
基本观点
1、强调历史特殊性,以历史方法为基础的经济史 研究, 反对古典经济学抽象理论分析,否认普
遍的经济规律存在。

德国历史法学派的发展及其意义

德国历史法学派的发展及其意义

德国历史法学派的发展及其意义德国历史法学是一种以哲学思想的本源和德国特有的文化历史特征为基础的法律学派,它产生于十九世纪初期的德国,是欧洲法学史上体系较完整、影响较大的法学派别。

德国历史法学的发展及其意义将探讨如下:一、德国历史法学的产生及发展1.德国历史法学的产生德国历史法学的诞生要追溯到18世纪末早期,起源于当时出现的理性教义运动,此运动强调对传统法律的批判,并以实践为准则,以私法规范为核心,取代传统流派以公法规范为核心的法学思想。

1790年,爱泼斯坦·康德(Immanuel Kant)的《启示录》首先提出了德国历史法学派的概念,他把这种法学派式地定名为“德国历史法学”,这是德国历史法学派及其后继者追求的理性化、现实化和社会化法学家的追求。

2.德国历史法学的发展20世纪上半叶,德国特拉布宁(T.Tielebrun)、马克斯·默勒拉尔(Max Muller)等人也分别建立了基于理论的德国历史法学派,将德国历史法学与哲学、历史学、神学等结合起来,为德国历史法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世纪末,唐斯(D.Tans)等人又提出了社会历史法学的概念,强调了因民族性而演变形成的法律历史演化及其积极作用,使得德国历史法学派受到世界各国学者的认可与影响。

二、德国历史法学的意义1.理论意义德国历史法学从理论上探讨了法律的发展演变及其起源,它的诞生使得我们能够深入探究人类社会法律的实质和本质,明了其文化历史性、时效性、民族性和社会性的实质内容,以此为基础构建现代民族的观念。

2.实践意义德国历史法学突出重视社会实践和实际应用,它强调遵循实际历史发展,从历史演变中寻求新发展,试图解决当前社会问题,它探索了以实践历史为准则,实施科学现实主义的新法学思想,以及以保护人权为关注焦点的人性化法律理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结论德国历史法学是一种以哲学思想的本源和德国特有的文化历史特征为基础的法律学派,它的发展不仅对欧洲的法学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而且对当今国际法律的完善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德国历史学派简介

德国历史学派简介
希尔德布兰德
1832年进入莱比锡大学学哲学、历史和语言学。1836年任布雷斯劳大学历史学讲师,1839年任教授,1841年转到马尔堡大学任国家学教授。1844~1845年任该校校长。1846年因在伦敦参加了德国共产主义者俱乐部的活动,被免去职务。在三月革命期中一度任议会议员,以后亡命瑞士在苏黎世等地大学任教。1862年和J.康拉德教授1839~1915一起创办《国民经济学与统计学年鉴》。他本是历史学家和统计学家,和罗雪尔一样也是从历史国家学的基础,进入到经济学的研究。但他未能完成他自己的在经济学方面独自的体系和方法。他平生关心国家的行政和政治,曾从事铁路建设事业,成立“储蓄银行”以及“寡妇年金金库”,设立统计局等。1848年他出版了《现在和将来的国民经济学》第一卷,从对过去经济学说的发展过程的分析,开始研究“现在和未来的经济学”,表明了他既不同于古典学派又不同于社会主义的立场。该书序言说要将经济学改造成为各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科学,使经济学对国民经济生活的认识,要采用历史语言学的方法。他的1863年出版的《国民经济学的当前任务》,叙述了他的方法。但是,他的历史语言学派和罗雪尔的历史法学派都是19世纪中叶反启蒙思想,反理性主义的反动思潮,它们强调民族固有的所谓“民族精神”。
克尼斯
克尼斯生于德意志黑森的马尔堡,曾学习神学和国家学。1846年任马尔堡大学讲师。1855年任弗赖堡大学国家学教授。1861~1865年在巴登国会任大学选举的议员。1865~1896年任海德堡大学教授,直至去世。他的主要著作有《历史方法观的政治经济学》1853。他批判斯密的理论是一种“世界主义”、“永恒主义”、“理论的绝对主义”,忽视了各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差异。他称自己的经济学是“相对性原理”,也就是研究国民经济生活发展,是经济学的特殊课题。他不同意李斯特、罗雪尔和希尔德布兰德的历史发展阶段理论和假设,而强调必须通过类比,去探索国民经济现象的规律性。他反对用单一的公式来规定经济生活发展的因果关系,认为各国国民经济不存在共同的发展规律,而各自有它的特殊的具体的发展进程。他认为,这种经济学只与人类的或某一国家或民族的历史中某个时代有着有机的联系。它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特定的国家或民族等条件的制约下产生,同时又随它们的变化而变化。经济学要从历史的生活中探求其理论基础,它的结论只有用历史的方法来引导解决,经济学的一般规律,不外是历史表现的说明和真理进化的表现。经济学理论的“绝对主义”只能适用于某一特定历史阶段,因为它本身就是时代的产物,因此,不能将某一时代的经济理论看作是完整无缺的,是最后的东西。

《德国新历史学派》课件

《德国新历史学派》课件

德国新历史学派 认为历史研究应 该注重实证研究, 通过收集和整理 历史资料,进行 深入的分析和研 究。
德国新历史学派强 调历史研究的跨学 科性,认为历史研 究应该与其他学科 进行交叉融合,以 获得更全面的历史 认识。
德国新历史学派 认为历史研究应 该注重历史与现 实的结合,通过 历史研究,为现 实社会提供借鉴 和启示。
德国新历史学派认为 历史研究应该完全客 观,忽视了历史研究 的主观性对历史研究 的影响。
德国新历史学派认为 历史研究应该完全客 观,忽视了历史研究 的主观性对历史研究 的影响。
德国新历史学派认为历史发展是线性的,忽视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德国新历史学派强调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忽视了历史发展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 德国新历史学派认为历史发展是客观的,忽视了历史发展的主观性和主观能动性 德国新历史学派认为历史发展是理性的,忽视了历史发展的非理性和情感因素
促进了历史研究的 跨学科合作:德国 新历史学派注重与 其他学科的合作, 促进了历史研究的 跨学科合作,为全 球历史学研究提供 了新的研究方法和 思路。
PART FIVE
德国新历史学派过 于强调历史研究的 客观性,忽视了历 史研究的主观性。
德国新历史学派认为 历史研究应该完全客 观,忽视了历史研究 的主观性对历史研究 的影响。
主张历史研究应该以客观事实为基础,避免主观臆断 强调历史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反对历史研究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认为历史研究应该遵循科学的方法和原则,避免个人偏见和情感因素的影响 主张历史研究应该注重历史事实的客观性和真实性,避免历史研究的虚构和歪曲
强调历史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重视历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强调历史研究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重视历史研究的比较和借鉴
特点:强调历史研 究的客观性和科学 性,注重史料的考 证和整理

德国历史学派总结

德国历史学派总结


谢谢您的耐心阅读! 输入文字

衰落的原因 作为历史学派标志性的详尽和广博的历史分析给人以枯燥的印象 德语转译英语的障碍 某些方法论过于极端 历史学派的成员支持霍亨苏伦王室的政治议程削弱了他们的额可信度
一战遗留的敌对情绪减少了人们对历史学派的兴趣
严厉打击异己学派
僵化—极端
பைடு நூலகம்
1
李斯特
没有批评和放弃使用演绎 方法
2
罗雪尔
突出历史归纳法,演绎法 降低为论述多因素中某一 原因时可用的方法
历史主义与中国经济学的当代构建 西方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苏联范式 改革开放 西方范式 无法解释 太过抽象演绎
历史主义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输入文字
中国模式
在此输入标题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演变 一战后,历史学派在德国走向衰落,它的部分思想后来发展成为 法西斯思想体系来源之一。
历史主义在英国有一个以W.J. 阿什利(1860-1927)为代表的 支派。
出现于19世纪末盛行于20世纪20~30年代以后的制度学派,是 德国历史学派在美国经济环境下的特殊变种。它的主要代表有T. 凡勃伦、J.R.康蒙斯、W.C.米切尔等人。他们都把历史学派的方 法具体化为制度演进的研究,否认经济理论的意义,以批判资本 主义的姿态出现,提倡改良主义政策。
4
克尼斯
从根本上否定客观规律 的存在
3
布尔德布兰德
无需寻求规律,罗列事实 就可说明一切。

德国历史学派

德国历史学派

历史方法特点
• 国民经济学的目的在于描述和说明一切经济生活 的现在和过去的事实 • 国民经济学的研究只有与法律史、政治史和文化 史结合起来,才能对经济生活做出完整的说明 • 国民经济学不单纯研究现在的经济状况和单个的 国民满足,而必须结合过去的情况和国民整体进 行研究,以获得启示和教训 • 历史方法不是轻易颂扬一种经济制度,也不轻易 否定一种制度,因为没有一种制度对所有国民和 一切文化阶段是完全有有益或有害的
• 桑巴特认为:“我们对于那种由企业家精 神和市民精神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的心情 称为资本主义精神。” • “企业家精神”表现为“征服和营利”。 资本主义社会企业家是为了获得利润。 • “市民精神”即遵守契约和“计算的正确 性和冷静的目的的确切性”
企业家是现代经济的主体
• 企业家的形成 一类是“有权力者”,另一类是“有策略 者” • 企业家的特质 • 企业家的职能 第一是“组织的职务”,第二是“商人的 职务”,第三是“计算和节约的职务”
基本经济观点
• 强调心里的、道德的因素在经济生活中的 地位和作用 • 强调法律对经济的制约关系 • 强调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 作用
马克斯·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 精神
• 资本主义精神,是指个人把努力增加自己 的资本并以此为目的活动视为一种尽职尽 责的行动,把赚钱本身当做一种目的,当 做一种职业责任,看做是一种美德和能力 的表现。 • 产生的原因:通过新教改革,建立了有利 于资本主义精神产生的新教理论
李斯特观点
• 实行关税保护政策,反对自由贸易 • 生产力理论 • 经济发展阶段论
一、关税保护政策
• 李斯特认为,统一的世界市场的实现还为 时尚早,在此情况下实行自由贸易不符合 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的民族利益 • 德国工业落后于英法,应实行关税保护制 度(全德关税同盟)实行工业化,才能在 国际贸易中自由竞争 • 实现关税保护不应妨碍国内工业发展,提 出新式机器和现代生产资料的进口不应因 关税保护受影响

德国历史学派兴衰述评

德国历史学派兴衰述评

德国历史学派形成于十九世纪初期,兴起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之后在德国流行了近半个多世纪。

它的风格迥异于当时的主流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第一个反对者。

十九世纪末,经过著名的德奥方法论之争以后,德国历史学派归于沉寂(但并没有消亡)。

纵观德国历史学派的兴起、鼎盛和衰亡过程,有一个现象颇引人注目,那就是在主流经济学(古典经济学)衰落时,历史学派兴起;而当主流经济学重新崛起时,历史学派却衰落了。

历史学派兴衰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看待它的兴衰以及这一过程本身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这是本文所关心的问题。

一、德国历史学派的历史主义历史主义是历史学派反对与抨击经济学的主要法宝。

这一思想在历史学派的先驱者亚当·米勒和李斯特那儿就已经萌芽,经过罗雪尔的发展,到施穆勒的达到顶峰。

所谓历史主义,它强调以一种动态的观点来看待事物,认为人类社会处于不断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具有不可逆性。

并且每个民族、国家具有不同的发展过程,影响及形成不同发展道路的原因在于每个民族具有不同的民族精神,不存在适用于所有民族的经济规律。

因此,只存在以个别国家的经济发展史为研究对象的“国民经济学”。

也只有通过对各国发展史的研究,才能归纳出某些可能存在的经济规律,以演绎推理为基础和特征的普遍规律并不存。

亚当·米勒首开反对古典经济学的先河,强烈批评古典经济学的世界主义。

李斯特在其名著《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开篇第一编就回顾了西欧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史,旨在说明各国有不同的发展道路,不存在具有普适性的“世界主义经济学”。

在此基础上,他又进一步提出了与“世界主义经济学”相对立的“国家经济学”,认为后者的研究主题是“某一国家,处于世界目前形势以及它自己的特有国际关系下,怎样来维持并改进它的经济状况”,(注: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商务印书馆1983年中文版,第109页。

)并着重“研究如何使某一指定国家(在当前世界形势下)凭农工商业取得富强、文化和力量”。

德国国家主义学派和历史学派

德国国家主义学派和历史学派

德国的历史学派
19世纪40年代,德国产生了自己的资产阶级政治经 济学,即历史学派。
历史学派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两个阶段:从19世
纪40-70年代为旧历史学派,70年代后为新历史学 派。
第二节
德国的历史学派
一、旧历史学派
旧历史学派继承国家主义学派的观点,反对英法古典政治 经济学的抽象演绎。
商时代。
第一节
德国国家主义学派
评价:
李斯特从历史的观点来论述德国实行贸易保护政策的重 要性,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必要性,并特别强调教育、
科学技术等在发展生产力中的伟大作用,无疑是有重大的
现实意义的。 但他对生产力的理解是不科学的,任意扩大了生产力的范
畴。
其历史发展阶段论不仅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和规律,而 且把社会历史的发展仅仅理解为国民经济部门的演进,完 全离开了社会经济更迭的主要形式即生产关系的变革这一 根本因素。
第二节
德国的历史学派
施穆勒的主要观点: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不仅要研究人类与物 质财富的关系,而且要探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2)国民经济发展论:国民经济受支配于法律和国 家。
(3)价值论:价值是建立在心理道德基础上的,经
济价值附庸于道德价值。
(4)经济发展阶段论:家庭、都市、区域、国民、 世界经济时代五个阶段。
第六讲
德国国家主义学派和历史学派
主讲:周绍宾
xnzhoushaobin@
引入:
19世纪初叶的德国还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保持着中 古时代的封建制度。
后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
在德国开始出现,这威胁着封建秩序,也威胁着资本 主义,于是德国新兴的资产阶级与封建土地贵族互相 勾结,希望通过宣传国家对增进国民财富的作用,来 对付工人运动及社会主义运动。

第六讲德国历史学派

第六讲德国历史学派

3、分类
历史学派分为旧历史学派和新历史学派两个阶段。 历史学派分为旧历史学派和新历史学派两个阶段。 W.罗雪尔为创始人的旧历史学派活动于19世纪40~70年代 罗雪尔为创始人的旧历史学派活动于19世纪40 年代。 以W.罗雪尔为创始人的旧历史学派活动于19世纪40~70年代。 他们反对19世纪中叶以前的英法传统经济学, 19世纪中叶以前的英法传统经济学 他们反对19世纪中叶以前的英法传统经济学,以历史归纳法 反对抽象演绎法;以历史反对理论, 反对抽象演绎法;以历史反对理论,否认经济规律的客观存 在;以国家主义反对世界主义;以生产力的培植反对交换价 以国家主义反对世界主义; 值的追求;以国家干预经济反对自由放任。 值的追求;以国家干预经济反对自由放任。 随着70 70年代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工人运动的蓬勃 随着70年代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工人运动的蓬勃 兴起,出现了以G.von施密尔、A.瓦格纳 1835~1917)、 G.von施密尔 瓦格纳( )、L. 兴起,出现了以G.von施密尔、A.瓦格纳(1835~1917)、L. 布伦塔诺(1844~1931)等为主要代表的新历史学派, 布伦塔诺(1844~1931)等为主要代表的新历史学派,他们 在上述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改良主义的“ 在上述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改良主义的“社会经济政 因而被称为“讲坛社会主义者” 70年代起 年代起, 策”,因而被称为“讲坛社会主义者”。从70年代起,统治 着德国的经济学界。 着德国的经济学界。
(5)发展阶段理论
李斯特为了发展本国的民族工 业,强调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 的整体, 的整体,有一个发生发展的历 史过程。他从生产力理论出发, 史过程。他从生产力理论出发, 提出了经济发展阶段论。 提出了经济发展阶段论。认为 经济发展的阶段为: 经济发展的阶段为: 原始未开化状态; ①原始未开化状态; 畜牧状态; ②畜牧状态; 农业状态; ③农业状态; 农工业状态; ④农工业状态; 商业状态。 ⑤农、工、商业状态。

第八章 德国历史学派和美国制度学派

第八章 德国历史学派和美国制度学派

(2) 新历史学派时期——19世纪7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
大战
古斯塔夫 ·施穆勒 (Gustav Schmoller, 1839-1917年), 新历史学派领袖 ,《一般国民经济学大纲》(19001904年) 鲁维格 ·布伦坦诺( Ludwig Brentana, 1844-1931年) 1927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现代劳动组合论》 (1881年) 阿尔伯特 ·谢夫勒(Albert Schaffle, 1831-1904年, 《社会主义要义》(1874年) 阿道夫 ·瓦格纳( Adolf Wagner, 1835-1917年), 《政治经济学原理》(1876年) 卡尔·比歇尔 (Karl Biicher,1847-1930年), 《国家经济 学的起源》(1893年)
8.1.4 新历史学派的“社会经济政策”
新历史学派经济观点的基本特征
(1) 比旧历史学派更强调伦理、道德因素的作用 (2) 比旧历史学派更强调国家法律在经济生活中的地
位和作用
新历史学派的政策主张
(1) 反对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要求国家干预经济生 活
(2) 主张制定法令和采取行政措施实行社会改良
8.1.5 历史学派解体的原因和影响
米契尔致力于研究商业循环的原因及对策,《经济周期》 (1913年)《经济周期:问题及其解决》(1927年)
(2)“过渡时期” 艾尔斯等人强调从评价标准的角度和技术进步的性质 来考察经济现象, 主要著作《经济进步理论》(1944 年); 贝利和米恩斯合著 《现代公司和私有财产》(1932年)
(3)新制度学派时期 a.强调结构分析方法,反对单纯的“经济”分析和数 量分析法第八章源自德国历史学派和美国制度学派
Main Topics
历史学派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特点 新历史学派的社会改良主义政策 历史学派解体的原因和影响 制度学派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制度学派经济学说的一般特点 制度学派的影响及其发展

德国新历史学派

德国新历史学派

施穆勒的经济学说
施穆勒强高强经济学的历史性及其与道德的关系。他认为,如果 施穆勒强高强经济学的历史性及其与道德的关系。他认为, 人类只立于自然必然性的规律之下,那么,经济学可称为数学的学问, 人类只立于自然必然性的规律之下,那么,经济学可称为数学的学问, 所研究的也只有自然规律了,并成为永恒的不灭真理。然而, 所研究的也只有自然规律了,并成为永恒的不灭真理。然而,经济学 属于社会科学,受地点、时间、国民性等制约,必须有历史的基础。 属于社会科学,受地点、时间、国民性等制约,必须有历史的基础。 他认为, 他认为,国民经济学是介乎应用的自然科学和比它更重要的精神科学 之间的科学。经济现象既体现自然的、技术的关系,同时又是伦理的、 之间的科学。经济现象既体现自然的、技术的关系,同时又是伦理的、 心理的关系、 心理的关系、经济组织不外是由这些经济规律和伦理所规定的生活秩 他把生产、交换、分工、劳动、 序。他把生产、交换、分工、劳动、工资等不仅看做是经济技术的范 而且视为伦理心理学的范畴。因此, 畴,而且视为伦理心理学的范畴。因此,新历史学派也被称为历史的 伦理学派。 伦理学派。 施穆勒是19世纪80年代经济方法论之争的主要论战者, 19世纪80年代经济方法论之争的主要论战者 施穆勒是19世纪80年代经济方法论之争的主要论战者,以后奥地 利学派和历史学派之间的争论持续了20 20年 利学派和历史学派之间的争论持续了20年,成为学说史上一次重要的 方法论之争” “方法论之争”。
施穆勒的经济学说
古斯塔夫·冯 施穆勒(1838-1917) 1838生于符 古斯塔夫 冯·施穆勒 生于符 腾堡海尔布隆市的一个官吏家庭。 腾堡海尔布隆市的一个官吏家庭。毕业于蒂宾 根大学。 年任哈雷大学教授, 根大学。 1864年任哈雷大学教授,1872年转任 年任哈雷大学教授 年转任 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 年任柏林大学教授, 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 1882年任柏林大学教授, 年任柏林大学教授 1912年教授职务退休。1884年任普鲁士枢密院 年教授职务退休。 年教授职务退休 年任普鲁士枢密院 顾问。 年发起“ 顾问。 1873年发起“社会政策学会”并担任主 年发起 社会政策学会” 年后, 席。 1878年后,主持《国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 年后 主持《 丛书的编审, 年创办《 究》丛书的编审, 1881年创办《德意志帝国立 年创办 行政和国民经济学年鉴》 法、行政和国民经济学年鉴》。早年受自由主 义思想影响,但从19世纪 世纪70年代开始意识到 义思想影响,但从 世纪 年代开始意识到 旧中间阶层” 包括自耕农 包括自耕农、 “旧中间阶层”(包括自耕农、城市手工者和中 小人 没落的趋势和“新中间阶层”(白领、工人、职员、经理、公务 商人)没落的趋势和 商 白领、 商人 没落的趋势和“新中间阶层” 白领 工人、职员、经理、 员等)的发展 因而认为,维持资本主义经济秩序的稳定, 的发展, 员等 的发展,因而认为,维持资本主义经济秩序的稳定,需要阻止 旧中间阶层”的继续没落,保护“新中间阶层” “旧中间阶层”的继续没落,保护“新中间阶层”。

第八章德国历史学派

第八章德国历史学派

第八章德国历史学派和美国制度学派主要内容一、历史学派产生的背景(一)民族国家的兴起拿破仑战争使得刚刚从三十年战争中恢复过来德意志联邦遭受重创,战争结束后的和平协定将德国分裂为34个邦国和4个自由市。

拿破仑战争激发了德国人的民族情感,统一德意志民族的要求开始愈发强烈;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梅特涅的神圣同盟专制统治却又扼杀了在这种民族情绪下促进的对民主的渴望;1848年革命的失败,使得一种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得以结合;俾斯麦1871年的统一更加强了这种信念。

一、历史学派产生的背景(二)德国启蒙精神启蒙运动在德国的发展是辉煌的,从莱布尼茨到康德,从莱辛到歌德,继承了笛卡尔理性传统的启蒙精神在德国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于英美文化的道路。

然而历史没有能让德国的启蒙运动完成她的使命。

启蒙的精神在康德那里达到巅峰后便衰落了。

在战争和民族国家兴起的过程中,康德的遗产被扭曲地继承到了黑格尔手中。

(二)德国启蒙精神 1、康德 Immanuel Kant, 1724-1804 “有两样东西,越是经常而持久地对它们进行反复思考,它们就越是使心灵充满常新而日益增长的惊赞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要只按照你同时能够愿意它成为一个普遍法则的那个准则去行动。

”在康德那里,“道德”绝不能依凭感觉而定。

最基本的道德“不杀人”、“不偷盗”等,需要强有力的“命令”形式,而不是依赖情感的道德判断。

康德道德论的核心是:道德是内在与我们的行为之中的,是我们行为的原因而不是结果。

我们之所以能做出道德判断,不是因为我们有道德情感;相反,因为我们先天理性中蕴涵了“道德”,所以我们的理性使得我们能够有赞同或者怨恨的道德情感,所以我们能够做出道德判断。

自由、理性和道德,三者是统一的:自由、自律和自尊。

他们构成了人的至高无上的本质。

(二)德国启蒙精神 2、黑格尔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1770-1831 “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德国历史学派总结

德国历史学派总结

德国历史学派总结德国历史学派的发展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德国,这个时期正值德国社会的大变革,包括颠覆性的市场经济发展、工业化和政治上的统一、这些变革带来了对历史的重新思考和对历史研究方法的新的需求。

因此,德国历史学派应运而生。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几个重要的德国历史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1. 确证派(Rankean School):由莱奥波德·冯·兰克(Leopold von Ranke)创立,他被认为是现代历史学之父。

兰克强调对历史事实的详细研究和对原始资料的深度挖掘,他提出的“史实”(Wie es eigentlich gewesen)原则成为了历史研究的基础。

2.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Marxist Historical School):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

他们认为历史是阶级斗争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重点研究经济条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其中,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科学的史前史》和卡尔·考茨基的《社会史学与马克思主义》等作品为该学派做出了重要贡献。

3. 文化史学派(Kulturgeschichtliche Schule):由威廉·迪尔泽(Wilhelm Dilthey)和海因里希·里克尔特(Heinrich Rickert)等人提出。

该学派强调个体的心理和文化因素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通过解释文化现象和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来揭示历史的意义。

4. 结构主义历史学派(Structuralist Historical School):由费尔南·布劳代尔(Fernand Braudel)和安娜·莱斯贝格(Annales School)等人创建。

结构主义历史学派关注长期历史变迁和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贫富分化、社会结构等问题。

布劳代尔的著作《地中海与地中海世界的历史》是该学派的代表作之一这些表示只是德国历史学派中的一小部分,每个学派都有其独特的方法和理论。

11.德国历史学派

11.德国历史学派


最后,落后国家要发展生产力必须实行关税 保护。
他认为,一个落后国家要想在国际自由竞争
中发展成为一个新兴工业国已不可能,落后
国家要发展生产力就必须实行关税保护。

但他的保护主义是有选择和时间限制的。认
为,当时德国对棉麻毛纺织品的进口要限制,
而对原料和先进的机器进口要鼓励。
3.
提出国家经济发展阶段论思想

其次,认为一国生产力的增长是国内各产业之间分
工协作和国际间分工协作的结果。

强调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是私人经济 的简单总和,认为创造财富的诸生产力,必须要有 国家规模的分工和诸生产力的协作与结合,只有在 国民经济整体中农、工、商相互协调、均衡的场合, 才能使一个不发达的国家有保障地达到“正常的国 民经济的发展状态”。
在德国新的历史条件下,一批年轻的经济学家, 随袭旧历史学派的传统,进一步发展了历史学派的 理论,被称为新历史学派。1870-1872年一批大学 教授筹设德国“社会政策学会”, 原来对政治与社 会问题不太关心的大学教授从此开始强烈主张国家 采取措施解决“社会问题”。他们因此成为德国自 由主义经济学家和报界攻击对象,被讽刺为“讲坛 社会主义”。其核心人物施穆勒则公开宣布接受这 一名称。施穆勒把罗雪尔等三人的理论体系称为旧 历史学派,而把自己的理论体系称为新历史学派, 与讲坛社会主义在学说史上是同义词。这个阵营的 成员大多是旧历史学派的弟子或接班人,是享有声 誉的社会政策论学者和社会改良主义者。
五、新历史学派

(一)新历史学派出现的背景: 新历史学派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以后。 政治的统 一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 展扫清了道路。19世纪80年代,德国的工业总产量 已跃居世界第三,90年代后又赶上英国而仅次于美 国。19世纪末,德国开始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级。 德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引起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和工人运动的发展。在70年代以后成为国际工人运 动的中心。德国工人运动发展促使德国资产阶级与 容克地主阶级进一步结合,另一方面又展开改良性 的社会改革运动,力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加强 国家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干预、控制,以防止无产 阶级革命的发生。

德国历史学派

德国历史学派
(3)对韦伯理论的批评
3、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马克思·韦伯 (1)马克思·韦伯和他的代表作
Max Weber,(1864——1920)
(2)韦伯的伟大成就
韦伯的基本观点是:17世纪之前的宗教阻碍了资本主义的 发展,赚取财富被宗教所不齿,中世纪的天主教强调禁欲原则。 在韦伯看来,只有在新教徒中,虔诚的基督徒才能听到关于财 富的布道。于是,新教教义导致的结果是,工商业世界不断地 自我控制、诚实和努力地工作,并最终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4)要重视发挥民族国家的作用
国家不仅要充当“守夜人”,还要负责培育和发展国 内相对落后的生产力,国家的这一行动并不意味着损害个 人的经济自由,二者并不矛盾。
二、旧历史学派的经济学说
Wilhelm Georg Friedrich Roscher(1817—1894)
1、国民经济学的对象
国民经济学是社会经济或国民经济的解剖学和生理学,其 目的是单纯地描述人的经济本性和他的经济欲望,考察适于满 足这些欲望的经济制度的规律和性质。
一、李斯特及李斯特生活的年代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1789——1846 )
二、李斯特的经济思想
1、国家经济学理论
李斯特认为,英法的政治经济学是一种“世界主义经济 学”,它研究一种适用于全世界经济的“普遍规律”,但这一 规律只有在世界一切国家经济发展都一样时才有意义,世界各 国的情况千差万别,因而并不存在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各国 的经济发展有自己的特点,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不同,自 由贸易原则不是有利于一切国家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所以, 政治经济学不应该是世界主义经济学,而应该是国家经济学。
2、国民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历史方法
所谓“历史方法”就是对社会经济制度进行历史归纳研 究,按照时代的顺序研究每个个别国家的国民经济生活,发 现它们各自的经济发展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社会改良主义 , 第一,关于社会改良政策的理论基础- 第一,关于社会改良政策的理论基础-工人的道德 有问题,劳资间感情、教养和思想之间的缝隙; 有问题,劳资间感情、教养和思想之间的缝隙; 第二,改良的主张, 国家实行社会保险, 第二,改良的主张,如:国家实行社会保险,救济 失业;修改税率,多少限制资本家的财富积累等。 失业;修改税率,多少限制资本家的财富积累等。 称这些为社会主义; 称这些为社会主义; 第三,评论。 第三,评论。
4,经济发展阶段学说 , 为了给保护关税政策寻找理论根据, 为了给保护关税政策寻找理论根据,提出上述生产 力学说和本学说; 力学说和本学说; 各国经济发展经历的5个时期 个时期。 各国经济发展经历的 个时期。标志是在国民经济 中起主导作用的部门; 中起主导作用的部门; 划分经济发展阶段同时, 划分经济发展阶段同时,提出保护关税的政策理论 关税的基本任务,关税只是一种临时措施); (关税的基本任务,关税只是一种临时措施);
德国历史学派的演变
一、历史学派产生的条件与特点
●怀疑古典经济学宣扬的政治经济学原理是 否仍是通行的“世界经济原则”-思想史 ●德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普鲁士道路”模式 -社会政治背景 ●德国民族的历史课题-促进祖国统一和国 民经济现代化-经济发展角度 ●演变的四个时期
二,历史学派的先驱-李斯特
1,生平和著作 其特点是:反对欧洲封建专制的战士和爱 国者; 在经济学说史上,对英国古典经济学提出 批判和修正,是德国国民经济学的创始 人; 为了发展和保护本国的幼稚工业,提出科 学保护本国产业的关税政策,这对发展 中国家经济成长仍具有现实意义。
评论和引申 李斯特并非是一个绝对的贸易保护主义者。他的主要论点是, 李斯特并非是一个绝对的贸易保护主义者。他的主要论点是,一个国家在加入 国际竞争前,应当先发展它的生产能力-加工产品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开发大自 国际竞争前,应当先发展它的生产能力 加工产品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开发大自 然赠与的能力,工业是经济力量及其发展的基础; 然赠与的能力,工业是经济力量及其发展的基础;在发展水平相对其他先进 国家差距巨大的世界里,国家的干预必不可少; 国家差距巨大的世界里,国家的干预必不可少;在各国发展水平相等情况下 的自由贸易才可以提高各国的福利水平,所以, 的自由贸易才可以提高各国的福利水平,所以,他的经济民族主义在对外方 面是防御性而非进攻性的。 面是防御性而非进攻性的。 汉密尔顿( 年美国制造业报告中, 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在1891年美国制造业报告中,将财富、独立 ) 年美国制造业报告中 将财富、 和安全都同手工工场的兴盛相联系,而工场为求发展需要国家的有效保护。 和安全都同手工工场的兴盛相联系,而工场为求发展需要国家的有效保护。 格兰特(南北战争中征服南方的美国总统)认为,在数个世纪中, 格兰特(南北战争中征服南方的美国总统)认为,在数个世纪中,英国从被 它推至极端的保护主义制度中得益-毫无疑问 它今天的强大来自于这个制度。 毫无疑问, 它推至极端的保护主义制度中得益 毫无疑问,它今天的强大来自于这个制度。 200年后,英国认识到实行自由贸易有好处,因为它感到保护主义已不能继 年后, 年后 英国认识到实行自由贸易有好处, 续给它带来利益。但是先生们,我对我对我的国家的了解使我相信, 续给它带来利益。但是先生们,我对我对我的国家的了解使我相信,再过 200年,当美国从保护主义体制中得到它所能得到的一切之后,它也会实行 年 当美国从保护主义体制中得到它所能得到的一切之后, 自由贸易。(格兰特唯一的失误是低估了这一变化的速度) 。(格兰特唯一的失误是低估了这一变化的速度 自由贸易。(格兰特唯一的失误是低估了这一变化的速度)
3,生产力学说 , 对生产力的认识“财富的生产力比财富本身, ●对生产力的认识“财富的生产力比财富本身,不 晓得要重要多少倍” 晓得要重要多少倍”-这是这个观点的验证);
●这个学说和由此而来的保护关税政策同古典学派 的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政策针锋相对。 的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政策针锋相对。认为国内 分工高于国际分工,注重特定民族生产力的发展; 分工高于国际分工,注重特定民族生产力的发展; 没有国家支持,就不可能发展生产力; 没有国家支持,就不可能发展生产力; ●评价
2,国民经济学说(体系的中心概念-国民经济学) ,国民经济学说(体系的中心概念 国民经济学) 国民经济学 ●古典学派的最大缺点就是世界主义和忽视经济发 展的民族特点,因此,国民经济学的基本任务, 展的民族特点,因此,国民经济学的基本任务, 就是规定一个民族的经济发展条件; 就是规定一个民族的经济发展条件; 国民经济学与分工学说的联系- ●国民经济学与分工学说的联系-最大限度加强国 内分工,但对世界各国分工的过分发展表示担心, 内分工,但对世界各国分工的过分发展表示担心, 与古典学派不同; 与古典学派不同; 这个学说同当时的德国历史环境密切相关(评论) ●这个学说同当时的德国历史环境密切相关(评论)
三、旧历史学派(19世纪40-60年代) 主要论点及分析: 主要论点及分析: 1,否认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和“世界主义”, ,否认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和“世界主义” 把政治经济学看成仅是研究某一国家具体 的国民经济学, 的国民经济学,否认它首先是一门理论科 学的意义; 学的意义;
2,方法论 , 反对古典学派运用抽象法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结 构进行分析。认为研究政治经济学, 构进行分析。认为研究政治经济学,根本就不能 用抽象方法。理由; 用抽象方法。理由; 强调用历史方法简单描述现实- 历史-生理学方 强调用历史方法简单描述现实-“历史 生理学方 法”; 拒绝揭示经济结构的质变过程, 拒绝揭示经济结构的质变过程,把人类历史归结为 经济现象单纯的量变,没有突变; 经济现象单纯的量变,没有突变;
3,完全否认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 , 4,历史统计方法。不仅是比较描述一般历史 ,历史统计方法。 事实, 事实,而且大量运用统计资料和统计学方 法; 5,认为心理、道德和伦理在经济中具有决定 ,认为心理、 作用。 作用。
最后说明的两点
对历史学派的重新评价和认识对发展中国家 的发展很有价值 历史学派解体的原因: 历史学派解体的原因:缺乏货币方面的经济 理论;由于特别强调民族主义, 理论;由于特别强调民族主义,后来演变 为狂热的军国主义而导致失败
3,否认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 三位一体”公式和“节欲” 用“三位一体”公式和“节欲”论,并用所谓事实 说明资本家的勤俭和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指责空 说明资本家的勤俭和对企业的经营管理, 想社会主义轻视历史。 想社会主义轻视历史。 4,对我们的启发之处: ,对我们的启发之处: 第一,较高形式的文明不要鄙视较低形式的文明; 第一,较高形式的文明不要鄙视较低形式的文明; 第二,如果不贬低抽象理论, 第二,如果不贬低抽象理论,同时用较多的历史材 料说明,这样的理论就是好的。 料说明,这样的理论就是好的。
四、新历史学派
1,新历史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与旧历史学派的 , 不同 第一,产业资本壮大,走向垄断资本主义。 第一,产业资本壮大,走向垄断资本主义。劳资问 题严重。为缓和社会阶级矛盾, 题严重。为缓和社会阶级矛盾,提出各种社会改 良方案,也从意识形态上批判“世界主义” 良方案,也从意识形态上批判“世界主义”及古 典学派的理论前提; 典学派的理论前提; 第二,新历史学派与旧历史学派的区别( 个更 第二,新历史学派与旧历史学派的区别(3个更 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