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机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Top Epidemiologist • Top Immunologist; • 1960 Nobel prize winner
克隆选择学说
淋巴细胞与抗体的多样性
免疫应答的特异性
免疫耐受
多样性与特异性
大千世 界万物 都可以 是抗原
HOW ? 那机体要预先准备好那么多 的TCR、BCR、抗体 需要多少基因
TCR多样性产生机制
多样性机制 V a 70 b g d 52 10 7
D
J
0
61
2
13
0
2
2
2
V区基因数
5.8x106
6x102
连接多样性
总 计
2x1011
1018
1013
1015
BCR、TCR 多样性的机制
* 组合多样性
* 连接多样性
* 体细胞高频突变(B细胞)
主 要 内 容
* 免疫应答的特异性
TCR的结构及编码基因
V、D、J基因
V、J基因
人类TCR胚系基因
通过数目众多的编码基因 经过不同组合重排使TCR 理论多样性达到1018 之多
TCR多样性产生的机制
组合造成的多样性:TCR V与J基因片段多于 BCR,如发生V/D/J无效重排后,还可再行重排, 从而增加了有效重排的机会; 连接造成的多样性:N区插入多于BCR,a链V-J 片段、b链V-D、D-J之间都有N插入;而BCR则只 有重链才有N插入; 没有体细胞高频突变。
BCR多样性产生的机制
2. 连接多样性:发生于胚系基因
CDR3区位于V/J或V/D/J片段连接处,两 个片段之间的连接点不同或丢失或插入数个 核苷酸及倒转。 3. 体细胞高突变造成的多样性:
成熟B细胞在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生发中 心发生体细胞高突变,多发生在Ig的CDR区 ,若干核苷酸替换突变,利于提高抗体与抗 原的亲和力。
Leabharlann Baidu
B记忆细胞特征
Bm再次受到抗原刺激,其数量增长为Bn的 10100倍; 产生抗体的量及其亲和力增高; 抗体类型转换,Bm表达膜IgG、IgA、IgE; 抗原递呈能力增强: Bm表达MHCII类分子较Bn 高,BCR亲和力; FDC表面捕获的IC是维持B细胞记忆的重要分子 基础。
*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克隆清除
*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克隆失能
*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克隆忽视 *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克隆抑制
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AICD)
T细胞无能
B细胞和Th细胞识别同一抗原的不同表位
自身耐 受的重 要机制 之一
缺 乏 Th 细 胞 的 辅 助
抑制性T细胞的作用
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
免疫耐受的生物学意义
免疫耐受是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与 非己的基础,即免疫系统在建立对自身抗 原耐受的基础上,才能识别并排斥异己抗 原,从而维持自身环境的稳定。
免疫耐受的临床意义
超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肿 瘤
+
移植排斥 反应
免疫耐受
某些感染
免疫应答的耐受性
* 免疫耐受的概念及特性
* 免疫耐受的诱导条件和形成机制
* 免疫应答的记忆性
* 免疫耐受性
免疫应答的记忆性
• 概念:机体对抗原产生初次应答后,所接受的活
化信息及产生的效应信息可存留于免疫系统,当再 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可迅速、强烈、持久地发生 应答。
•免疫记忆的物质基础:记忆T/B细胞,亲和力增强
的特异性BCR,增强的抗原提呈能力等。再次免疫 应答仅由记忆淋巴细胞介导。
阴性选择
B细胞阴性选择
阴性选择(骨髓) 未成熟 B(mIgM)+自身抗原 克隆清除或无能 自身耐受
外周免疫耐受
自身反应性T及B细胞逃避中枢耐受的原因
胸腺及骨髓基质细胞不表达某些外周器 官的组织特异性抗原或机体成熟后表达 的抗原;
自身抗原表达水平太低或与TCR/BCR的 亲和力低。
外周免疫耐受机制
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机制
翁 秀 芳 同济医学院免疫学系
主 要 内 容
* 免疫应答的特异性
* 免疫应答的记忆性
* 免疫耐受性
矛盾对立与统一
特异性
千千万万的抗原
千千万万不同的淋巴细胞
Burnet提出克隆选择学说
• Top Virologist;
MacFarlane Burnet (1899-1985)
(二)机体方面
* 免疫系统的成熟程度(年龄)
胚胎期> 新生期> 成年期
* 动物的种属和品系(遗传)
大鼠、小鼠 > 兔、有蹄类、灵长类
* 机体生理状态
用免疫抑制剂破坏成熟淋巴细胞,造成类似新生期
免疫不成熟状态,有利于诱导免疫耐受。
免疫应答的耐受性
* 免疫耐受的概念及特性 * 免疫耐受的诱导条件 * 免疫耐受形成机制
Ig的结构及编码基因
可变区
V、D、J基因
重链
轻链 恒定区 C基因
Ig的编码基因数量
(30)
(50)
BCR多样性产生的机制
1. 组合多样性:V/D/J/ 的组合及轻重链的组合 肽链 组合多样性 连接多样性 VH VH65 x DH30 x JH6=11700 Vk Vk50 x Jk5 =250 Vl Vl30 x Jl4 = 120 L 250+120 = 370 H+L 2.5 x 108 3 x 107 总计 1014
T细胞耐受与B细胞耐受的主要区别
T细胞耐受
耐受原 抗原剂量 诱导时间 持续时间 耐受的形成 耐受的完全性 TD抗原 高或低 较短(24h) 较长(数月) 较易 多为完全耐受
B细胞耐受
TD、TI抗原 高 较长(1-2周) 较短(数周) 较难 多为部分耐受
(一)抗原方面
3. 抗原免疫途径 静脉注射/口服>腹腔注射>皮下/肌肉注射 4. 其他因素 是否用佐剂等
主要内容
* 免疫应答的特异性 * 免疫应答的记忆性 * 免疫耐受性
免疫应答的耐受性
* 免疫耐受的概念及特性 * 免疫耐受的诱导条件 * 免疫耐受形成机制
* 研究免疫耐受的意义
天然免疫耐受
Owen(1945)
异卵双生小牛
克隆选择学说
胚胎期免疫系统 尚未发育成熟, 异型红细胞进入 胎牛体内,使具 有相应抗原识别 受体的免疫细胞 克隆受到抑制或 被排除
•生物学意义:对机体抵抗病原体多次入侵有重要
意义,是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基础。
记 忆 T 细 胞 的 产 生
T记忆细胞特征
Tm比Tn更易激活,所需抗原浓度较低; Tm对协同刺激信号的依赖性较Tn低;
Tm分泌的CK更多,且对CK更敏感;
Tn寿命短,Tm寿命长,表达更多的bcl-2, CK(IL-15)维持其生存; 记忆CD8+T细胞的维持无需CD4+T细胞辅助。
一种神奇的机制可以用少量的基因 给无数多的TCR、抗体编码
基因的多样性 连接的多样性
免疫应答的特异性
BCR、TCR 基因结构、重排
及多样性形成机制
BCR、TCR 基因结构
组成TCR和BCR的每条肽链均由可变区(V 区)和恒定区(C区)组成,分别由分布于不 同染色体的多个不连续基因片段所编码。 * BCR胚系基因结构及其多样性 * TCR基因结构及其多样性
* 免疫耐受的建立、维持和终止 * 研究免疫耐受的意义
免疫耐受的维持
* 耐受原的持续存在是最重要的因素
* 免疫系统的成熟程度
* 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免疫耐受的终止
* 耐受原的清除
* 自身抗原结构发生改变
* 隐蔽抗原的释放 * 交叉抗原的侵入
小结
免疫耐受 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三大特点 免疫耐受的机制
Medawar胚胎诱导耐受实验(1953年)
免 疫 耐 受
(Immune tolerance)
指在一定条件下,机体免疫系统 接触某种抗原后所产生的对该抗原的 特异性弱应答或无应答状态。
* 免疫抑制:无抗原特异性,对所有抗 原均呈无应答或低应答。
免疫正应答和免疫耐受的异同
免疫正应答 抗原刺激 需要 潜伏期 有 抗原特异性 + 免疫记忆 + 免疫反应 强 效 应 排斥异己 免疫耐受 需要 有 + + 无或弱 保护自身
* 研究免疫耐受的意义
自身免疫耐受的机制
* 中枢性免疫耐受 胚胎期免疫系统未成熟的T、B 细胞在中枢性免疫器官接触抗原所 形成的免疫耐受。
* 外周性免疫耐受
成熟的T、B细胞在外周淋巴器 官接触抗原所形成的免疫耐受。
中枢免疫耐受:克隆清除学说 (clonal deletion theory)
胚胎期免疫系统接触特定抗原后 ,针对该抗原的特异性细胞克隆 即被清除或被“禁闭”,机体将 该抗原视为自身成份,出生后将 不对此抗原产生应答。
免疫应答的耐受性
* 免疫耐受的概念及特性 * 免疫耐受的诱导条件 * 免疫耐受形成机制
* 研究免疫耐受的意义
(一)抗原方面
1. 抗原的性质
耐受原:小分子、可溶性、单体、 免疫原:大分子、颗粒性、聚合体
2. 抗原剂量
T I 抗原:高剂量 B细胞耐受 TD抗原:高剂量 T、B细胞耐受(高带耐受) 低剂量 T细胞耐受(低带耐受)
中枢免疫耐受
克隆清除机制(阴性选择)
自身反应性T、B细胞在胸腺与骨髓发育过 程中,其TCR及BCR分别与微环境基质细胞 表面表达的自身抗原肽-MHC分子/自身抗原 肽呈高亲合力结合,从而启动细胞程序性死 亡,致克隆清除。
克隆清除、克隆流产、BCR抑制学说
T细胞阴性选择
阳性选择
经过阴性选择 获得自身耐受 排除自身反应性T 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