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阳光下的影子》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光《阳光下的影子》教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光《阳光下的影子》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太阳的运动和影子的变化对孩子们来说太习以为常了。
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也不陌生,但正是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变化却往往被学生忽视。
因此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知道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发现太阳和影子的变化规律.知道可以通过影子的变化来推断太阳的变化,进一步感知人类生活离不开太阳。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3.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二)过程与方法1.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
2.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3.一天中影子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
4.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
5.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人们为什么能用影子计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
2.能够按活动要求坚持观察如实记录数据。
3.能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
三、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认识一天中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关系。
(二)难点:分析影子变化的规律。
四、教具学具的准备:手电筒、铅笔、纸板、橡皮泥等。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师叙述谜语内容:一个火球天上转,东边升起西边落。
一时矮来一时高,高过之后又变矮。
万物生长离不了,送来光明和温暖。
2.学生猜谜。
(太阳)3.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影子了,关于太阳和影子你还知道哪些?(晴天时大树有影子、篮球架也有影子;有阳光时就有影子;阴天时没有影子;有太阳的时候才能看到影子。
……)谈话:你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影子和太阳确实有关系,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精选】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2.2、阳光下的影子》教案.doc
阳光下的影子【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3.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过程与方法1.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2.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3.一天中影子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4.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5.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人们为什么能用影子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2.能够按活动要求坚持观察如实记录数据3.能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日晷的图片或课件分组实验:简易的日影观测仪、指南针【教学重、难点】探究影子的特点【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1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也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3.看书上第26页,根据我们上节课的研究,推测一下大树的影子在一天中发生的变化情况,并让学生说说理由。
二、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2.学生认真阅读科学书上的说明,明白观察的目的和观察记录的方法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但每个人都要记录小组的观测结果三、整理我们的记录1.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观测数据2.教师讲解如何把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整理成柱状图:纵轴表示影长,横轴表示时间3.每个学生自己将数据整理成柱状图4.分析柱状图: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我们还有什么发现?5.关于祖国西部地区,影子最短时不是12时的说明四、日影观测仪古人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五、作业设计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六、板书设计阳光下的影子铅笔影子的变化23。
教科2001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二 光 阳光下的影子》教学设计_48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阳光下的影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和影子的变化——方向变化和长短变化。
2、培养学生的实验水平——做说明影子变化的实验。
3、能实行简单的测量与记录。
4、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现象是有一定条件的。
1、分组实验材料:小手电筒、短竹签、长竹签、坐标图纸、实验表格、尺子2、演示实验材料:大手电筒三、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通过有趣的手影游戏引起兴趣,创设问题的情境。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样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提出问题的水平。
1、打开大手电筒,使光投在白色墙壁上。
2、请学生表演一种手影。
5、讲述: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关于影子的秘密。
(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理解影子产生的条件(1)谈话:你认为影子是怎么产生的?(2)讲述:为了弄清为什么会有影子,我们来做个实验。
(3)演示实验:此实验方法渗透了对比实验的方法——在其他条件相同下,实行单因素比较。
①打开手电筒,灯光中没有挡光的物体。
问学生:有影子吗?为什么?②举一物体(例如笔盒),关闭手电筒。
问学生:有影子吗?为什么?③打开手电筒,在灯光中举一个笔盒。
问学生:有影子吗?(4)讨论:根据以上实验结果,你认为怎样才有影子?(5)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实验和讨论,我们知道:只有在有光、有挡光的物体时才有影子,这是产生影子的二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此外,还要有屏幕、墙这样的东西,使影子能投在上面,否则也看不到影子。
2、指导学生理解影子方向的变化(1)谈话:同一个物体的影子都一样吗?影子会发生什么变化?这个问题应该让学生充分发言,不限于影子方向的变化。
因为学生并不知道下面将要研究什么问题,所以应该让学生广开思路,全面发言。
打开手电筒,把光照在竹签上,(上方、稍斜一点、再斜一点…),观察竹签的影子有什么变化?(2)讲述: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
把坐标纸放在桌上,把短竹签立在纸的中间;用手电光照射短竹签,观察短竹签有影子吗?让手电光分别从前、后、左、右方向照在短竹签上,观察短竹签的影子有什么变化?(3)学生分组实验。
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第二单元在阳光下第二课阳光下的影子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五年级《阳光下影子》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阳光下影子是学生最熟悉不过的知识,它的形成与太阳有着直接的关系。
让学生通过讨论观察记录方法,进行观测记录影子长度、绘制影子长度变化方格图、整理分析方格图、交流影子的共同特点,从而意识到研究关于太阳的秘密原来并不复杂。
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自己归纳、交流影子的共同特点。
二、教学背景分析:学习内容:本节课分为三部分内容进行。
1、观察影子: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测量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感知阳光下影子的特点。
2、整理我们的观测记录:引导学生对观测记录进一步加以整理,发现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推断出影子的特点。
3、阳光下影子的特点:引导学生从观察事实和观测数据中归纳出有关影子的特征。
学生情况分析: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的结果。
学生们在阳光下活动时,一定注意到了自己的影子,一定也做过“踩影子”的游戏。
一般情况下,五年级的学生已经不再做这种游戏了,因为他们知道应该站在什么地方,才能不被同伴踩到影子;知道什么时间地上有影子,闭上眼睛也知道影子在什么位置。
也就是说,“观察影子”以及“阳光下影子的特点”学生们已经有所了解。
本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引领学生重新经历更具结构的探究活动,拓展自己对光与影的认识。
但由于学生要到室外观察影子,所以要做好安全教育。
三、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方面:能观察和测量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变化,会进行简单的记录过程;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记录方法,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并在课外继续进行太阳与太阳光及物体影子的研究活动。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在活动过程中能细致观察、科学测量、认真记录,能科学地进行思考、实验和交流,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能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爱好。
五年级上期 科学第二单元教案 2、阳光下的影子
新授课
教具
日晷的图片
分组实验:简易的日影观测仪、指南针
个性化设计
教
学
内
容
与
过
程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也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
3)看书上第26页,根据我们上节课的研究,推测一下大树的影子在一天中发生的变化情况,并让学生说说理由。
二、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
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
5)关于祖国西部地区,影子最短时不是12时的说明
四、日影观测仪
1)古人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
五、作业设计
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
在现在的时间作息中,没有办法让学生做到整点记录,一方面只能让学生周末进行,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学生制定一套非整点的方案进行。
板
书
设
计
2、阳光下的影子
课题
2、阳光下的影子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3、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
铅笔影子的变化
观察时间
太阳位置和方向
影长
9点
10点
11点
12点
13点
14点
15点
影子变化柱状图:
课
后
反
思
2、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
五年级科学上册《2.2阳光下的影子》教案
3)每个学生自己将数据整理成柱状图
4)分析柱状图: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我们还有什么发现?
5)关于祖国西部地区,影子最短时不是12时的说明
4、日影观测仪
1)古人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
3)看书上第26页,根据我们上节课的研究,推测一下大树的影子在一天中发生的变化情况,并让学生说说理由。
2、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
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
2)学生认真阅读科学书上的说明,明白观察的目的和观察记录的方法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但每个人都要记录小组的观测结果
3、整理我们的记录
1)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观测数据
作业设计
A预习下一课B
板书
设计
2.2阳光下的影子
铅笔影子的变化
观察时间
太阳位置和方向
影长
影子变化柱状图:
教学
反思
教案
检印:
课题
2.2阳光下的影子
编号
20170510
授课
时间
9月13日
课时
安排
1
第1节
教材分析
本课有两部分内容: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整理我们的记录。
教
学
目
标
(重点、
难点)
教学目标:
1、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
2、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3、一天中影子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
4、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
5、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人们为什么能用影子计时。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2课时 阳光下的影子教案与反思
第二单元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樱落学校曾泽平第2课时阳光下的影子【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3.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过程与方法:1.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2.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3.一天中影子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4.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5.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人们为什么能用影子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2.能够按活动要求坚持观察如实记录数据3.能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日晷的图片或课件分组实验:简易的日影观测仪、指南针【教学重、难点】探究影子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也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3.看书上第26页,根据我们上节课的研究,推测一下大树的影子在一天中发生的变化情况,并让学生说说理由。
二、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2.学生认真阅读科学书上的说明,明白观察的目的和观察记录的方法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但每个人都要记录小组的观测结果三、整理我们的记录1.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观测数据2.教师讲解如何把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整理成柱状图:纵轴表示影长,横轴表示时间3.每个学生自己将数据整理成柱状图4.分析柱状图: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我们还有什么发现?5.关于祖国西部地区,影子最短时不是12时的说明四、日影观测仪古人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五、作业设计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六、板书设计阳光下的影子铅笔影子的变化【素材积累】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二 光 阳光下的影子》教学设计_34
阳光下的影子【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阳光下的影子》,现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年龄约11至12岁,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同学们太熟悉不过了。
即使是低年级的学生,也不陌生。
可越是习以为常的变化往往会令他们忽视。
前面他们已经学习了《光和影》,所以对于阳光和影子有了些专业的理解。
本课通过让学生实行模拟实验,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从而发现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知道能够通过影子的变化,从而推断太阳的变化。
此外四五年级学生即将升入中学,更应该培养他们学习光学的兴趣,并用科学系统的方法研究问题,如绘制表格和柱状图,还能够进一步感知人类生活离不开太阳。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4、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过程与方法1、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
2、利用日影观测仪模拟实验,观测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4、根据一天中影子长短变化的数据制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
5、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长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
6、使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解释人们为什么能用影子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到自然事物是在持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
2、能够按活动要求坚持观察和如实记录数据。
3、能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实行分析和推理。
【教学重点】能探究出影子的特点,归纳影子的变化规律,绘制表格和柱状图。
【教学难点】实行科学的观察记录与分析【教学准备】提前板画:学生分组实验材料,教师教具等。
【教学过程】(一)细心观察,发现“影子的长度和方向不同”出这两幅图中最明显的不同之处吗?预设一:生:影子不同师:影子有什么不同?生:影子方向不同师:还有补充吗?生:影子长短不同。
评价语: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一下子就发现了影子的长度和方向是不同的。
五年级科学上册《阳光下的影子》参考教案 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阳光下的影子》参考教案教科版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太阳的方向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方向相反,长短也随太阳变化而变。
2、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规律的。
教学重难点重难点:探究影子的特点教具学具准备日晷图片或课件、分组实验单、简易的日影观察仪、指南针教学设计思路本课先让学生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接着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数据,然后根据一天中影长变化的数据制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再根据观察到的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最后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人们为什么能用影子计时。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引入1、、上节课学到哪些知识?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3、看书上26页,根据上节课研究推测一下大树的影子在一天中发生的变化情况,并让学生说理由。
学生回答学生推测并说理由。
复习旧知,引入新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推测能力。
二、观察阳光下影子变化1、让我们通过实际观测来验证我们的相法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但每人都要记录小组的观察结果。
学生阅读教材上的说明,明白观察目的和观察记录方法。
分组实验,做好记录让学生明白只有动手实验才能验证前面的猜测,培养其动手能力。
三、整理记录1、师讲:如何把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整理成柱状图,纵轴表示影长,横轴表示时间。
2、分析柱状图: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还有什么发现?分组汇报自己的观测数据。
学生将数据整理成柱状图。
培养学生分析、整理的能力。
四、日影观测仪古人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记时,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学生思考回答此问题的提出,是对本节课的巩固反馈。
作业设计作业:1、影长变化有什么规律?2、再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有什么新发现?。
教科2001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二 光 阳光下的影子》教学设计_7
〈阳光下的影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阳光下的影子〉是本的第二课,是研究光的传播、光的反射等问题的基础,教材通过“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和“整理我们的记录”两部分从而总结出阳光下物体影子规律。
引导学生在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发现并解决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实验水平,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实验规律的水平。
(二)学情分析: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学生们比较熟悉,他们已经学习了光和影,所以对于阳光和影子有了更深的理解。
本课通过让学生模拟实验的形式,让学生们通过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从而知道阳光与影子的关系,发现阳光照射下影子变化的规律,知道能够通过影子的变化从而推断太阳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一天中影子的变化规律。
难点:理解阳光与物体、物体与影子之间的关系,理解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规律;通过绘制表格和柱状图理解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影子方向随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和太阳方向相反2. 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3. 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2)过程与方法1.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2.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3.一天中影子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4.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5.使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生活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理解到自然事物是在持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2. 能够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数据。
3. 能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行分析和推理三、教学过程:1.关于太阳影子你还知道哪些知识?2.问题:想想看从清晨到黄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在持续变化,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也在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呢?3.出示课题: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一〉:影子的产生你认为影子是怎么产生的?学生回答,指出问题,引导分析原因。
教科2001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二 光 阳光下的影子》教学设计_34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微课设计说明一、设计背景学生在学习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阳光下的影子》时,按照书上的方法实行观察、测量和整理数据后是能够得出阳光下的物体在一天之中影子的变化规律。
但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是连续而缓慢的,如果仅仅选择几个时间段实行观察,学生就看不到影子的连续变化过程。
同时学生对太阳位置的高低变化很难通过观察来判断,致使学生虽然能够总结出影子的变化规律却不知道其中的原因。
所以需要设计微课来展示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连续变化和讲解变化的成因。
二、教学目标1、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看到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连续变化,给学生更加直观的的体验;2、借助ppt演示,讲解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发生变化的原因,加深学生对影子变化规律的理解。
1、地球仪;2、笔套;3、双面胶;4、手电筒;5、摄像机;6、ppt课件;7、带录音功能的笔记本电脑;8、Camtasia Studio 8软件。
四、设计意图1、因为地球仪是球形,用双面胶将笔套固定在地球仪表面能够更好的模拟地球上的物体被太阳照射的真实情况。
2、用手电筒从正面照射地球仪,并让其自西向东缓慢转动,就能够看到笔套影子的连续变化。
同时结合讲解,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连续变化。
3、借助ppt的演示,用一只手电筒代表太阳。
在早晨7:00,手电筒在东方(即:太阳从东方升起),位置最低。
当它发出的一条光线刚好通过物体的顶端照到地面上时,物体影子的长度就是这条光线和地面的交点到物体本身的距离,也就是ppt中用黑色表示的部分,方向向西。
到上午10:00,手电筒仍然在东方,位置要高一些,所以影子会变短,但方向仍向西。
中午12:00,手电筒高度最高,在物体正上方。
它发出的刚好通过物体顶端的光线与地面的交点就是物体本身所在的位置,所以影子最短。
下午3:00和7:00,手电筒移动到了西方,位置逐渐降低,影子又开始变长,方向向东。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二单元第2课《阳光下的影子》教科版
从清晨到黄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不断变
我们的猜测:一天中影子长短是有变化的,太阳在正午时最高,物体影子最短;太阳在清晨傍晚时最低,物体的影子最长。
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是相反的。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来验证我们的猜测吧!
大家知道我们应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观察一天中影子的变化吗?
1.要先知道太阳所在的准确方位;
2.量一量铅笔影子的长度是多少;
3.在白纸上用笔描下铅笔的影子;
通过这个数据表,你能说出一天中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规律吗?为了能更直观地看出影子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把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整理成柱状图。
请同学们认真看这张柱状图并思考:
1.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
2.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
通过大家的实际观察以及根据数据的绘制柱状图,我们发现: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人们很早之前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一起观看《影响人类发展的发明创造之日晷》,结合本节课的知识,了解日晷,并体会古人的创造与智慧。
点击查看学习目标
我们来看看古人对阳光下的影子的应用吧!
请选择正确的选项:
不同时间,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
位置保持不变
方向保持不变
长短、位置和方向都发生变化
古代人们用日晷来计时,其原理是(。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阳光下的影子》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阳光下的影子》教案一. 教材分析《阳光下的影子》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影子的形成和变化规律。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影子的形成与阳光的照射角度有关,同时让学生了解到影子的长度和物体的大小、形状有关。
教材还介绍了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影、摄影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自己简单的理解和解释。
但是,对于影子的形成和变化规律,他们可能还没有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我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并通过思考、讨论,得出影子的形成和变化规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影子的形成和变化规律。
2.让学生了解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影子的形成和变化规律。
2.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影子现象,发现问题,并提出假设。
2.实验法:让学生进行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3.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总结规律。
4.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影子现象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阳光、物体(如树叶、玩具等)、投影仪、白板等。
2.学具:每组准备一个物体,用于实验观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阳光和物体,现场演示影子的形成过程,引发学生对影子现象的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吗?影子的长度和什么有关?”2.呈现(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现象。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发现影子的长度和物体的大小、形状有关。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改变物体的位置和阳光的角度,观察影子长度的变化。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总结影子的形成和变化规律。
五年级科学上册2.2《阳光下的影子》教案(新版)教科版
学习目标:1.知识:认识到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随太阳方向改变的变化规律
2.情感:能够按活动要求坚持观察如实记录数据
3.能力:能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
教师复备及学生学习笔记
重难点: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教学法:自主学习,讨论,讲练结合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__________。
。
2、影子产生需要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1、制作简单的观察仪——日影仪
2、观察并记录:
观察时间
太阳位置和方向
影长
三.拓展延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____________。
2、位置最高时影子__________,太阳位置最
低时,影子__________。
五.反馈校正
六.作业布置
完成书上柱状图
自主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当堂检测
判断
1、一天当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不会发生变化。()
2、物体的影子总在阳光背光的一面。()
3、影子越短,表示太阳的位置越高。()
4、早晨太阳在东方升起,物体的影子就在东方。()
5、同一时间,阳光下不同物体的影子方向相同。()
教科2001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二 光 阳光下的影子》教学设计_37
《阳光下的影子》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阳光下的影子》这节课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的第二课时,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从本课到第4课将指导学生理解光的传播特点。
理解光的传播特点从观察影子开始,因为影子的很多特点,显示了光的传播是直线的。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影子的产生和特点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他们知道影子的产生必须要有光和物体,影子随着光的改变而改变等等,但是他们的这些理解还比较模糊、零碎的,所以有必要通过教师的指导,实际地去观察、去发现光和影子之间的规律。
三、设计思想:本课教学设计力求充分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自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激发探究的兴趣,敢于猜测,注重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研讨,培养学生提问和发现问题意识,构建科学概念。
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知道不同大小的物体其影子大小也不同,所有影子都向同一边,了解影子与太阳的位置相关。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地测量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学习的影子的观察、测量的水平。
价值观与情感态度:培养认真、仔细、客观的观察记录精神。
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实行记录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窗帘的教室、课件分组实验:手电筒、A4开的记录单、长方体的小木块、铅笔、尺子六、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测量影子的长度。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1、教学引入导入:同学们,光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那么对于光,我们都已经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从本节课开始,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光的奥秘。
2、回忆影子形成的条件:1)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播放皮影戏片断)回忆影子形成的条件2)小组讨论:从皮影戏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能够找到光?看到影子呢?3)小组实行讨论,教师参与小组活动。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五年级上册光2《阳光下的影子》
2.《阳光下的影子》【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目标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2.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
3.一天中,正午时影子最短,清晨和傍晚时,影子最长。
二、科学探究目标1.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2.根据一天中影子的长度,制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
3.根据绘制图表,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
4.说出生活中人们对影子变化规律的应用。
三、科学态度目标1.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
2.能够按实验要求坚持观察和如实记录数据。
3.能够如实地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运用合理的数据进行推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
难点:阳光下物体影子的观察和记录;整理实验数据,绘制成柱状图。
【教学准备】长4cm的小木棒,超轻粘土,A4纸,铅笔、指南针,地平式日晷【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步讨论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预设10分钟)提问:从清晨到黄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怎样变化?物体的影子也在变化吗?说说我们的推测及理由。
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开展教学。
学生初步说出太阳的位置变化和物体影子的位置变化,并画一画。
二、实验观察(预设30分钟)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察来验证我们的想法。
出示实验材料,提问:你认识这些材料吗?简单的了解实验的材料:长4cm的小木棒,超轻粘土,A4纸,铅笔、指南针,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注意:选择的小木棒不宜太长)提问:你能用这些材料来研究阳光下小木棍影子的变化吗?说说你的想法引导学生讲解实验装置的组装方法,并用指南针确定方向,在A4纸上做好标记,并用重物固定。
实验装置图示及说明:(1)超轻粘土用来将小木棒固定在A4纸上,方便学生测量影子。
(2)选用4cm长的小木棒是为了防止影子太长而无法在A4纸上记录完整。
【精品】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2阳光下的影子 教科版
2.2阳光下的影子一、教学目标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3、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过程与方法1、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2、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3、一天中影子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4、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5、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人们为什么能用影子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2、能够按活动要求坚持观察如实记录数据3、能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日晷的图片或课件分组实验:简易的日影观测仪、指南针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影子的特点教学难点能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1)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也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3)看书上第26页,根据我们上节课的研究,推测一下大树的影子在一天中发生的变化情况,并让学生说说理由。
2、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2)学生认真阅读科学书上的说明,明白观察的目的和观察记录的方法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但每个人都要记录小组的观测结果3、整理我们的记录1)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观测数据2)教师讲解如何把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整理成柱状图:纵轴表示影长,横轴表示时间3)每个学生自己将数据整理成柱状图4)分析柱状图: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我们还有什么发现?5)关于祖国西部地区,影子最短时不是12时的说明3、日影观测仪1)古人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六、作业设计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七、板书设计2.2阳光下的影子铅笔影子的变化影子变化柱状图:八、教学后记。
教科2001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二 光 阳光下的影子》教学设计_14
课时总编号:
Hale Waihona Puke 教材第二单元光2阳光下的影子
教学要求
1、能够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么变化。
2、能够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3、能够根据一天中影长变化的数据制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
4、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
二、科学探究
1、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1)说明:找一根约10厘米长的铅笔(或一根筷子)、一块平滑的木板、一张和木板同样大小的白纸。把白纸粘在木板上,再把铅笔用橡皮泥垂直地固定在木板上,做一个简易的日影观测仪。然后把它放在校园里能照到阳光的地方。
(2)先看看太阳在什么方向,量量铅笔影子的长度是多少,然后在白纸上用笔描下铅笔的影子。
5、使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人们为什么能用影子计时。
月日星期
课前准备
简易的日影观测仪、指南针。日晷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回顾:影子变化的特点。(生回答)
2、提问:在阳光下我们看到过影子吗?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
3、让学生对大树的影子在一天中发生的变化情况实行推测。并说出理由。把学生的推测记录在黑板上,实行比较。
b.什么时候影子最长,什么时候影子最短?
c.我们还有什么发现?
(4)古代的人们以前利用日晷观测仪计时,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
(5)生讨论、交流、汇报。
三、总结
1、回顾本节课了解了什么?
2、坚持一段时间的观察,看看我们对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还有什么新发现。
修订与反思:
(3)在课堂上每隔10分钟观察,记录一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2课《阳光下的影子》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本教材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中第2课。
阳光和影子是同学们进入光学世界的第二课,是为以后研究光的传播,光的反射等问题的基础知识,教材通过“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和“整理我们的记录”两部分从而总结出阳光下物体影子规律。
整个教材引导学生模拟实验的形式发现并解决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并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实验规律的能力。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年龄约11-12岁。
阳光和影子的变化,学生们太熟悉不过了,即使是低年级的学生也不陌生,可越是习以为常的变化往往会令同学们忽视。
前面他们已经学习了光和影,所以对于阳光和影子有了些专业的认识。
本课通过让学生模拟实验的形式,让学生们通过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从而知道阳光与影子的关系,发现阳光照射下影子变化的规律,知道可以通过影子的变化从而推断太阳的变化。
此外五年级的学生即将升入中学,更应培养他们学习光学的兴趣,并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研究问题,如绘制表格和柱状图,还可以进一步感知人类生活离不开太阳。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3.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二)过程与方法
1.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
2.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
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3.一天中影子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
4.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
5.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人们为什么能用影子计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2.能够按活动要求坚持观察如实记录数据
3.能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
【教学重点】
识别一天中影子的变化和阳光的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阳光与物体、物体与影子之间的关系,归纳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规律;绘制表格和柱状图。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日晷的图片或课件
分组实验:简易的日影观测仪、指南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上一节科学课。
科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通过学习科学,可以让我们明白生活在许多奇妙现象背后的道理。
(出示课件)比如,雨后为什么会出现彩虹?水面为什么会波光粼粼?为什么会产生极光现象?为什么能看到海市蜃楼?为什么屏幕是黑的?因为天黑了。
黑夜里,我们什么都看不到要怎么办呢?打开手电筒,灯光照亮了前面的路。
当光照亮周围的物体时,我们是否想过它从哪里来,又是怎样到达被照亮的物体上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板书课题
2.出示课件,提出猜想。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课件出示图片)正是因为有了光,我们才能看见各种各样的颜色。
仔细观察这些图片,谁能试着说说光是怎样传播的呢?(生答)
师:这只是我们的猜想。
任何的猜想都要经过反复的实验验证才能得出结论的,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吧。
3.通过实验一,验证猜想。
师:(出示实验材料:手电筒,三张光盘,白板)现在,老师先给大家做个实验,我们仔细观察。
老师想让手电筒的光同时透过三张光盘照到白板屏上,你们猜我能做到吗?(师演示,学生观察)
师:(完成实验)谁想来试一下?(学生试做)
师:现在老师如果移动一下第二张或者第三张光盘,你们猜会怎么样呢?
师: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引导学生说出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教师板书:光→传播)
4.通过实验二,验证猜想。
师:任何一个结论的得出,都是需要反复验证的,最好是用多种方法来验证,下面我们就换一种方法来验证吧。
师:同学们听说过小孔成像吗?现在我们就小组合作,用我们桌上的实验材料来做一下这个实验吧。
(告诉学生注实验过程及注意事项)
师: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图像倒立)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白板屏上的火焰是倒立的吗?现在老师来给大家演示一下。
(课件演示小孔成像)
师:不仅用蜡烛可以做小孔成像的实验,还有很多物体可以,比如大树。
(课件演示大树小孔成像)
师:这个实验能证明我们(指着板书)的这个结论吗?
5.通过实验三,得出结论。
师:也许有的同学还是觉得理由不够充分,那我们就继续来验证吧。
(教师出示量筒,激光笔,简介材料名称)
师:(打开激光笔,照射量筒)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红点)
师:(点燃一支烟)同学们,验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一名同学拿着量筒和激
光笔,教师猛吸一口,把烟吐进量筒里)
师:你们看见了什么?
师:那我们现在通过多次验证就可以得出结论:(补充板书:光沿着直线传播)
6.通过演示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巩固结论。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现象的产生,都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
现在我们仔细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现象说明了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呢?(生回答)
师:同学们看到过日食和月食现象吗?(课件出示图片)你们知道为什么会产生这两种现象吗?谁能来说一说。
(生试答)
师: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就是光的直线传播的最好的证明。
师:今天,老师把太阳、地球和月亮都带到我们课堂上了,你们想不想看?(师出示三球仪)
师:这个装置叫做三球仪,现在老师就简单给大家演示一下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制成的物体,希望大家课下认真地去观察。
7.解释影子的成因。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课件出示)现在我们能解释影子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了吗?
指名试说,教师课件总结
8.补充小资料。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现在老师还要给同学们补充一些关于光的知识。
(课件出示)
师:谁能给大家读一读。
(指名读)
师:(指着课件)同学们要把这几个数字记清楚。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四、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习题。
五、布置作业:
如果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怎么办呢?
同学们,科学破除愚昧,真知成就未来。
其实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希望同学们不仅要学科学,还要用科学,更要研究科学。
用锲而不舍,求实创新的精神打开科学之门,在科学的研究探索之路上,一起加油向未来!
六、板书设计:
光是怎样传播的
光沿着直线传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