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街巷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潮州街巷文化

高一(11)周蔚淼冯琳丁林烨李畅林翠林

罗煜彬许增圣郭斯达许佳柱吴达

指导老师:张立娜

一、课题背景

许多潮州人在提及街巷文化的时候,

只是略知一二。似乎在钢筋水泥结构建筑

矗立于城市各个角落的今天,那些墙面布

满着青苔的小街小巷正从城市人的记忆

中被逐渐抹去。然而,对于潮州这座沉积

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小城来说,这些小街小

巷正是潮州文化的见证者,它们记录着岁

月流逝的痕迹。这些街巷的命名,大都具

有深刻的内在涵义,从街巷的名字中,我

们便可以发掘出潮州小城深厚的历史及

人文文化底蕴。为了唤醒潮州人对于街巷

文化的记忆,我们研究小组决定对潮州街

巷进行一番探究。潮州有何各具特色的街

巷?这些街巷的命名蕴含什么意义?它

们的现状又是如何?今后又该向何处发

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展开了“从街巷命名看潮州文化”的研究活动。

二、研究目的

1、通过了解街巷命名的背景,认识深厚而别具特色潮州的文化。

2、通过探访潮州街巷的现状,了解该如何保护这些古迹。

3、探索街巷的未来发展,提出保护街巷文化,潮州文化的可行措施。

三、研究方法

1

——

1、对所选取的有代表性的大街,小巷的历史背景进行研究。主要途径:请教长辈,上网,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第一周至第四周)

2、对家乡街巷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它们的名称来由及现状,保护或遭破坏程度。主要途径:拍照,实地探访。(第五周至第七周)

3、访问街巷周边的居民,了解广大群众对潮州街巷名称来由的认识及看法。主要途径:发放调查问卷。(第八周至第十周)

4、讨论、研究、整理资料、分析调查结果、完成调查报告、提出建议。(第十一周至第十六周)

四、研究成果

(一)街巷起名典故

1、以历史故事或传说命名,这是所有街巷文化中最具传奇色彩的版块。

义井巷:潮州开元路不远处的东畔有一口古井,人称为“义井”。井对面的小巷,便是“义井巷”。相传南宋末年,元兵入侵,南宋皇室南逃。帝昰死后,陆秀夫、张世杰等大臣拥立赵昺为皇帝。次年,元兵进一步南侵,帝昺继续逃走。当他们一行来到潮州的时候,由于当时兵荒马乱,城中居民门户紧闭,帝昺一行口渴难忍。当他们走到城南时,见路旁有一口井,井水清澈。可是,到处找不到汲水用具,真是望水莫及。宋帝昺长叹一声:“难道井水也来欺负朕么?”

说来也怪,话音未落,但见井水蓦然上涨,涌至井面。帝昺大喜,以手掬水痛饮,感慨地说:“井也知君臣之义!”并封为“义井”。井对面的胡同,便称为“义井巷”。

从此,“义井”和“义井巷”的名字便叫开了,并流传至今。

太平路:潮州城里有一条贯穿南北的长街,以前叫做“大街”。现在地道的潮州城人在口头上还是叫这条路为大街,它的学名叫做太平路,也就是近来重新修建的牌坊街了。

1926年,军阀洪兆麟在潮州城开辟马路,于大街北端近上水门街口左近,掘出一块石碑。碑约一人高,近三尺宽,碑阳镌刻“太平”两个大字;碑的左下侧,镌刻“致和元年”四个小字。“致和”是元朝泰定帝的年号,是年为公元1328年。太平碑是六百多年前之物。洪兆麟获得此碑,乃于大街北端筑一三级圆台,树碑其上,称为“百花台”。太平碑背北面南,正前方就是大街。洪兆麟遂将大街易名为太平路。原大街左右两侧也各有一条纵贯南北的长街称为东堤和西街,至此也易名为东平路和西平路。从此这条路就叫做太平路。

甲第巷:甲第巷是古代潮州城仕宦商贾望族聚居之地,至今仍保留明清街巷格局和大量古民居。甲第巷是潮州街巷精华中的精华,顾名思义,从巷名“甲第”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2

——

— —

3 自南宋以来,古城南部成了潮州仕宦商贾聚居之地。特别是在清代末年,繁华的潮州城吸引了潮州府许多富商大贾来这里建屋造园,繁衍生息,使这里的建筑、文化艺术、民风民俗在一派浓郁的商贾情调中积淀下古城的无限风华。甲第巷由于宅院最为豪华气派,于是有了“甲第”之名。你看,“大夫第”、“资政第”、“儒林第”这些颇为大气的匾额,显示出当年大屋主人的荣耀家史和高贵地位。这一座座风格各异的古民居,积淀着古城深厚的传统文化,记载着无尽的古城风情。

状元亭巷、四进士亭巷:这两者都是为了纪念古时科举中举的潮州才子而建。

韩愈在潮州任刺史期间大兴教育,文风昌盛,唐代考中进士3人,而宋代已达到172人。其中建炎二年(1128年)戊申科同一榜就中进士8名,一时传为佳话。

孝义巷:据说,明朝天启年间,巷口有一寡妇开了间小食店。因为买卖公道,生意做得很旺。有一天,一位外地客商来到这间小食店吃点心,因为行色匆匆,把一个包袱遗落在店中。过了一年,这位客商又来到这间小食店吃点心,边吃边问店家:“在一年前,我遗失了一个包袱在贵店中,不知可曾收留?”那妇女听了,说:“包袱是有的,我已经等了一年了。不知是何颜色?”商人忙说:“是靛蓝色,里面有一百两银子。”店家一听,便进屋把包袱拿

出来还给客商。客商万万没想到银子掉了一年之后,又失而复得,十分感激。细谈之后,客

商知道店家丈夫早丧,上有公婆,下有幼子,为养活一家,日夜操劳。客商十分感动,便将银子馈赠给她。不料店家分文不取,说:“若是我要这银子,怎会留到今天给你?”可客商一片至诚,一定要送上一半的银子,以留给她奉养公婆。店家这才收下。此事一经传开,人们都称赞这店家孝义贤淑,便把她所居住的这条巷称为“孝义巷”。

2、以巷中“传奇”景物命名,这大概是以点带面的经典。

石碑巷:宋代曾挖出无字大石碑。

小石狮巷、大石狮巷:巷中有石狮庙。

七枞松(榕)巷:巷中有七棵古榕树。

庵巷:因明代以前巷内有“啸雪庵”而得名,该庵被毁于清世祖顺治九年(1653年)。存《啸雪庵易解》二集传世。

箭道巷:原来是古时候兵营较场射箭的地方。

3、以巷中店铺命名,像极了今时今日的“XX一条街”。

打银街:古时打银器的店铺的聚集之地。

打铜街(现“义安路”):同打银街,有打铜器的店铺在此经营。据说铜器包括日常所用的铜盆,也有铜锣、铜钹等潮州大锣鼓乐器,街上总是热闹非凡。

油巷(现“猷巷”):巷中有榨油作坊而名。

灶巷:相传明初建巷时曾挖出古人熬盐的土灶多处,故为巷名。此前曾讹传为卖灶之巷,其实灶是古人砌而非买来的,只有卖炉而没人卖灶。

家伙巷:古时因巷内多家作坊制作工具出售,而工具古称“家伙”,以为名。巷中有李厝内,历史上曾是明代“兄弟进士”李思悦和李思寅的府第。由于李家兄弟官居要职,故人见人畏,潮州俗话有:“晤北(不识)死——去惹家伙巷李”喻意不知死活。

猪肉铺巷、鱼生巷、大鱼市巷、小鱼市巷:顾名知意,巷中原本热闹的市井生活也呈现于前。

4、以街巷形状命名

旗杆巷:古时家中有人中举后常在家门口垒一平台,上树一旗杆表示高中,而旗杆巷因其形如此,故名。

桶箍巷:状如旧木桶上箍住木板的铁条,故名“桶箍”。

老鼠巷:过于狭窄,只能容一部单车通过。连接二支渠和西新,不过现在已经封了。

5、取美好意愿命名

兴宁巷:明初已有,取“兴旺安宁”之意而为巷名

4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