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第13课知识点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总结(全册26课合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总结(全册26课合集)

新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知识点(过关篇)第1 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我国境内早期的人类1.、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2、——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

时间:距今约年地点:省县地位:是我国境内人类。

特点:能够制作,知道用。

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

二、北京人的发现1、时间:距今约年发现时间:1921 年是第一个发现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学者地点: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2、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其中、是远古人类遗址分布较多的区域。

1三、北京人的特征1、特征:前额,眉骨,颧骨,鼻骨,嘴部,脑容量,一、半坡居民的生活1、时间:距今约年地点:区域: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式圆形房屋②生产工具:制作使用精美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③生产活动:开垦土地,主要种植,饲养等家畜,进行渔猎,采集野果;④生活用具:主要是,最具特色的为,代表:半坡;还有装饰品,乐器。

⑤生活技术:半坡原始居民已会、。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1、时间:距今约年地点:区域: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使用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木构水井;②生产活动:农作物主要种植,农业工具,家畜以、、为主;⑤生活技术: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会运用和使用,会制作艺术品。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21、是世界最早栽培人工的起源地,是栽培的最早起源地2、原始农业起源于中国等流域。

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三、尧舜禹的禅让1、生活地点:黄河流域。

2、禅让制:(1 )定义(实质):。

(2)禅让的顺序:继黄帝之后,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

)3、主要事迹:尧鼓励人们开垦农田,适时耕种;舜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派大禹治水,解除水患;禹治水,而不入。

禹的高贵品质:无私奉献、勇往直前、不畏艰难。

第4 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2、禹建立的是中国历史上国家,标志着的产生器的数量反映了权力的 和严格的工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在铸造技术上,采用“ ”,如著名 的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的青铜器)2、 甲骨文记事 . 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和牛、羊等 上的文字。

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

第一单元: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2、元谋人:(1)发现:两颗门齿化石、炭屑烧骨(2)生活:距今170万年,知道使用火能够制造工具(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3)地位: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3.北京人:(1)时间地点:距今70万-2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2)发现:1921年发现3枚牙齿,被命名为“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1929年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头盖骨此后,又发现4个头盖骨,40多个直立人化石,及10万件石器和动物化石。

意义:为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证据(3)体貌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能够直立行走,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4)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

会使用火,并会保存火种✍防寒、照明、驱兽,改善生存条件✍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5)北京人遗址发现的意义:✍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4、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有骨针、饰品;会磨光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为什么居住两种不同结构的房屋?(2)原始农业的发展✍兴起时间:距今9000-7000年✍长江流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在起源地✍由“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4标志:农作物的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5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第3课远古的传说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形成炎黄联盟涿鹿之战:炎黄联盟打败蚩尤,最终形成华夏族2、炎帝贡献: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教民制作陶器,发明纺织、煮盐,叫人民通商交换,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黄帝贡献:建造宫式,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发明弓箭、指南车等属下仓颉制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嫘祖养蚕缫丝3、禅让制含义: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顺序:尧——舜——禹(禅让制下产生的第一个?在哪位首领时产生?)大禹治水:疏导治水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1、夏:建立:公元前2070年,禹,都阳城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夏王朝出现了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拥有军队、刑法、监狱,还有历法“夏历”灭亡:夏桀,公元前1600年2.商:建立: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都亳(盘庚时迁殷)强盛原因: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安定,商朝很快强大起来。

历史七上1~19课每课知识点归纳

历史七上1~19课每课知识点归纳

历史七上1~19课每课知识点归纳1.第1课:人类社会的起源人类社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石器时代,当时人们主要以打猎和采集为生。

The origin of human society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ancient Stone Age, when people mainly lived by hunting and gathering.2.第2课:奴隶社会奴隶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奴隶制度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

The slave society is an important sta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nd the slavery system is one of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lave society.3.第3课: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封建制度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

Feudal society has a long history in China, and the feudal system is one of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feudal society.4.第4课: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近现代社会的主要形式,资本主义经济为社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Capitalist society is the main form of modern society, and the capitalist economy has played a driving role in social development.5.第5课: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替代形式,其核心是公有制和计划经济。

Socialist society is an important alternative to capitalist society, and its core is public ownership and planned economy.6.第6课:古代的城市古代的城市多数由墙围城,城内有市场、衙门和寺庙等建筑。

2024秋新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2024秋新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2)迁,把南匈奴内迁,把鲜卑内迁。此 后,内迁各族的生活习俗逐渐跟汉人趋同,有些民族甚至忘记了 自己的语言,军队成为维持地方治安的武装。
(3)允许北方各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光武帝统治后期,经济得到恢复和 发展,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
结果: 历时9个月,最后被镇压下去 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名存实亡
课堂总结
东汉的兴衰
随堂练习1
C
最后送给我们自己
1、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2、把美德、善行传给你的孩子们,而不是留下财富,只有这样才能给他 们带来幸福。 3、每个人在受教育的过程当中,都会有段时间确信:嫉妒是愚昧的,模 仿只会毁了自己;每个人的好与坏,都是自身的一部分;纵使宇宙间充满了 好东西,不努力你什么也得不到;你内在的力量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你知道 能做什么,但是除非你真的去做,否则连你也不知道自己真的能做。 4、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就应当努力求得好的习惯。习惯如果是 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这是一定的,这个我们叫做教育。 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早年就起始的习惯。
二、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
东汉绿釉陶水亭
➢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75页的内容,归纳东汉中后期政局动荡的表现。
表现: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导致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 豪强大族势力膨胀,兼并土地,逐渐形成割据局面。
三、黄巾起义
➢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76页的内容。
领导人: 张角等 创立宗教:太平道
黄 爆发时间: 184年 巾 爆发范围:全国各地 起 起义装扮: 头裹黄巾 义 整体特点: 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
史称“光武中兴”。
作用: (1)使衰落的汉朝重新振兴。 (2)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天下 出现兴盛局面。

3.13 东汉的兴衰 课件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1)

3.13 东汉的兴衰 课件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1)

新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他参加农民起义军,曾骑牛上阵,最终
打出了自己的一片江山,被称为“牛背上的开国皇帝”。这位“牛背上的开
国皇帝”指的是( D )
A.汉高祖
B.汉武帝
C.汉质帝
D.光武帝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刘秀的相关知识。解题思路如下:
第一步: 分析材料
①西汉皇亲血统的布衣→西汉皇室宗亲(指明身份); ②新莽末年→王莽建立的新朝的末期(指明时期);
5.[2023广州番禺区一模]下表呈现了东汉部分年份的人口与垦田变化情况。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东汉初年( A )
户数(万) 口数(万) 垦田数(顷)
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 汉章帝章和二年 汉和帝元兴元年
4 279 634 7 456 784 9 237 112
21 007 820 43 356 367 53 256 229
知识点3 黄巾起义
9.“太平道的首领以传道和治病为名,在农民中宣扬教义。10余年间,徒 众达10万,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分为36方,每方 设一统帅,由他统一指挥,为大规模的起义作好了准备。”材料说明黄巾 起义( D ) A.计划漏洞太多 B.准备时间太短 C.参与力量太弱 D.组织工作得力 【解析】 由材料“10余年间,徒众达10万”“分为36方,每方设一统帅,由 他统一指挥,为大规模的起义作好了准备”可知,黄巾起义有周密的计划, 组织工作得力。故选D。
6.“牛”作为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精神 化身,在许多中国文物中都能见到它的 身影。下面这组与牛有关的文物反映出 汉代( D ) A.绘画技巧的成熟 B.盐铁官营的实施 C.冶铁技术大发展 D.农耕技术的发展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东汉时期农业的相关知识。根据题干可知,图片 体现的是牛耕方式的变化,材料说明汉代农耕技术有所发展,故选D。题 干主要关注的是与“牛”有关的文物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而非绘画技巧本身, 排除A;B与文物中“牛”的形象并无直接联系,排除;题干主要体现的是 农业方面的内容,C属于手工业方面的成就,排除。

【K12学习】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1-13课复习知识点

【K12学习】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1-13课复习知识点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1-13课复习知识点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复习历史朝代歌:黄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 人类从何而来?人类古猿逐渐进化而来的。

2. 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3. 我国境内的最早的古人类是什么人?元谋人,距今170万年,云南省元谋县,位于长江流域。

4. 元谋人的生产生活特征:已经知道制造工具,会使用火。

5.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6. 北京人的生活时间、地点、发现时间、体质特征?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发现于1921年,体质上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位于黄河流域。

7. 北京人的生活生产特征:①工具:使用打制石器,②生活:过着群体生活,共同劳动,③会用火,会保存火种。

8. 北京人遗址的地位: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9. 意义: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10. 火对原始人类有什么用途和意义?1用途: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改善生存条件意义: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11.什么是旧石器时代?北京人处于什么时代?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就是旧石器时代,北京人就处于旧石器时代,也就是原始社会早期。

知识拓展:山顶洞人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

2.距今约3万年3.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4.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5.有了审美观念6.已会人工取火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1. 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半坡人和河姆渡人2. 半坡人:距今时间约6000年,生活在黄河流域;河姆渡人:距今约7000年,生活在长江流域。

3. 半坡人的生活生产特征:①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②工具:使用磨制石器,还制造骨器、角器,③食物:种植粟,饲养家畜,食物多样化,④制作陶器,最具特色的是彩陶,⑤乐器:陶埙,⑥会简单的纺织、制衣。

七年级上册历史笔记1~19课。

七年级上册历史笔记1~19课。

七年级上册历史笔记第一课:史前时期1. 人类起源:非洲大草原2. 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3. 人类社会的发展:狩猎采集社会、农业社会的出现第二课:古代文明1. 三大文明古国: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古印度2. 文明的特征: 写字、城市、农业、手工业、商业、宗教3. 古代文明对世界的影响:法老的金字塔、苏美尔的楼阁、孔老夫子的思想第三课:古代近东文明1. 阿凡提与古代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2. 古代巴比伦、亚述、波斯帝国3. 古代近东文明的贡献:人类最早的法律——汉谟拉比法典第四课:古希腊文明1. 古希腊城邦:雅典、斯巴达2. 希腊的政治体制:民主政治的萌芽3. 希腊文化的影响:哲学、艺术、竞技运动第五课:古罗马文明1. 古罗马城邦的建立:罗马的传说2. 罗马的政治制度:共和制3. 古罗马的文化传播:法律、语言、建筑第六课:古印度文明1. 印度古代的社会制度:种姓制度2. 婆罗门教、佛教的创立及影响3. 印度文明对世界的影响:数字的发明、航海术的发达第七课:古埃及文明1. 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2. 古埃及的政治制度:法老的统治3. 古埃及的社会制度:奴隶制、农民、工匠第八课:古代我国文明1. 黄河流域的古代华夏文明2. 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封建制度的初步形成3. 我国古代文明的特点:文字、思想、科技第九课:中华五千年1. 我国古代的狩猎时期2. 我国古代的农耕时期3. 我国古代的手工业和商业第十课:周朝的覆灭1. 周朝的兴起2.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3. 周朝的覆灭:战国七雄的兴起第十一课:秦朝的统一1. 秦朝的建立2. 秦始皇的统一战争3. 秦朝的统一:统一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第十二课:秦始皇的坑兵1. 秦始皇的坑兵发现2. 秦始皇的统治政策3. 秦始皇统一币制、度量衡第十三课:汉朝的建立1. 汉高祖的建立2. 汉朝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3. 汉朝的文化:汉武帝的政治改革第十四课:汉武帝的改革1. 汉武帝的封禅之宝2. 汉武帝的郡县制度3. 经济、军事的变革第十五课:我国的探险活动1. 三圣之旅:张骞,班超,班固2. 东汉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3. 古代探险活动的成就第十六课:东汉的覆灭1. 东汉末年的政治斗争2. 黄巾之乱3. 东汉的覆灭与三国的兴起第十七课:三国的兴起1. 曹操的统一2. 三国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制度3. 三国时期的诗词第十八课:北魏文化1. 北魏天文历法2. 北魏隋唐科学的发展3. 北魏的崇拜佛教第十九课:我国的北方民族1. 草原的游牧民族2. 我国的北方游牧民族的政治制度3. 我国的北方民族对中原的影响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历史的全部内容,由于历史知识的丰富与繁杂,需要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外的知识进行拓展,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的表面,要善于挖掘历史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全面了解历史,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爱好。

人教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新课标背记要点与三年真题】

人教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新课标背记要点与三年真题】

第13课东汉的兴衰【2022年课标】了解西汉末到东汉的政治、社会动荡。

【思维导学】【背记要点】知识点01 东汉建立1.西汉的灭亡: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

公元9年,王莽夺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2.东汉建立: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知识点02 光武中兴1、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中兴措施):①释放奴婢;②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③合并郡县,裁减冗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2、影响: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光武中兴和“文景之治”出现的共同原因有哪些?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①统治者都善于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②都实行轻徭薄赋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并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③都加强中央集权,都维护国家统一。

启示:统治者善于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等。

知识点03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1、原因:东汉中期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太后临朝,致使外戚专权;皇帝长大后依靠宦官夺取政权,宦官被崇信,把持朝政,又导致宦官专权。

2、特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恶性循环。

外戚是皇帝的母族、妻族,也就是太后和皇后的家族;宦官是指在宫中服侍皇帝和皇室家族的人。

3、影响:动摇了东汉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知识点04 黄巾起义1、原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政腐败,灾荒连年(直接原因),社会动荡。

2、概括:184年,张角领导农民起义爆发。

3、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说明其特点是有组织、有准备。

4、规模:人数多,地域广,时间长。

5、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为什么说黄巾起义是一次有组织、有准备的起义?张角创办太平道,经过10年传教,经过了精心的策划。

【名师点拨】东汉衰败的原因(1)统治阶级的腐化:东汉末期,统治阶级更加腐朽,到灵帝时,公开卖官鬻爵;官员为了攀升,开始大肆搜刮,导致百姓难以生存下去。

七年级历史上册 1-14课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上册 1-14课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历史1-13课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远古人类:补充:①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②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迹③氏族特点:血缘、公有、平等(居住在一起、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第2 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也是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大汶口文化(距今四五千年):出现贫富分化、私有财产(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第3课 华夏之祖一、为什么中华民族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皇帝被称为“人文初祖”的原因)1、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2、黄帝:人文初祖。

建宫室,制衣裳,挖井,发明舟车。

(嫘祖养蚕缫丝、仓颉造字、伶伦编乐谱)——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二、禅让制:原始社会时期一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被推举的条件:德才兼备)三、原始社会的结束1、过程:生产力的发展 剩余产品的出现 私有财产的出现早期的奴隶主 早期的奴隶、战俘原始社会的终结 奴隶社会的开始 贫富分化2、标志: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3、意义: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①桀、纣残暴失民心;②商汤和武王仁义之举得民心;③任用贤人(伊尹、姜尚),联合周边小国。

三、夏商周的政治1、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夏朝设置了各种国家机构(包括政府机构、军队、刑法和监狱等)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我国境内早期的人类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1.、中国...2、元谋人——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

时间:距今170万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

特点:能够制作工具,知道用火。

二、北京人的发现1、时间:至今70万-20万年发现时间:1921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2、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其中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是远古人类遗址分布较多的区域。

三、北京人的特征1、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小,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长,能直立行走。

2、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①工具: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称为打制石器,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②生活组织形式:生存环境险恶,个人无法生活,北京人过群居生活,一起获取食物;③用火:学会使用火,能保存火种,从而改善生存条件,增强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第2 课原始农耕生活一、半坡居民的生活1、时间:距今约6000年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区域:黄河流域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②生产工具:制作使用精美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③生产活动:开垦土地,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等家畜,进行渔猎,采集野果;④生活用具:彩陶;⑤生活技术: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织、制衣。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1、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区域:长江流域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使用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木构水井;②生产活动:农作物种植水稻,农业工具骨耜,家畜以猪、狗、水牛为主;⑤生活技术: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会运用雕刻技术和使用天然漆,会制作艺术品。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1、长江流域是世界最早栽培人工稻的起源地,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知识清单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知识清单

●中国古代史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中国古代史时期时代特征: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原始社会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奴隶社会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封建社会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封建社会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与文明起源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元谋人距今年代、生活技能、地位。

年代/技能:距今约170万年;能制造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地位: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2.北京人距今年代、生活技能、地位。

年代/技能:距今约70万—20万年;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保存火种地位: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3.山顶洞人距今年代、生活技能。

距今约3万年,使用打制石器,懂得人工取火,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爱美意识。

4.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能制造并使用工具。

5.考古发现(化石)是研究人类历史的重要(第一手)证据。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1.半坡与河姆渡居民的距今时间、地区、种植农作物、房屋样式、生产工具、手工业发展状况。

原始居民半坡人(距今约6000年)河姆渡人(距今约7000年)生活地区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房屋样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图1)干栏式房屋(图2)种植作物种植粟种植水稻原始手工业人面鱼纹彩陶盆制造陶器(猪纹陶钵)图1 图22.原始农业的发展情况?长江流域是世界最早栽培人工稻的起源地,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3.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第3课远古的传说1.炎黄联盟(华夏族)的形成: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

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华夏族形成。

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编部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终极版

编部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终极版

第一单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是,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

2、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是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原始人群。

保留猿的体质特征,直立行走,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

3、火使用的意义:增强了人们征服大自然地能力。

4、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体形特征与现代人没有什么区别。

已经掌握了磨光技术、钻孔技术和人工取火的方法。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1、半坡居民与河姆渡居民* 造成半地穴式与干栏式房屋不同的原因是气候不同,北方气候寒冷干燥,所以住半地穴式,南方气候炎热潮湿,所以住干栏式。

* 大汶口氏族村落发现于山东泰安大汶口,距今约5000——4000年,属于父系氏族,已经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现象(从随葬品可以知道)。

能制作黑陶和白陶。

第3课远古传说一、炎黄联盟1、炎帝与黄帝在阪泉进行战争,炎帝战败,并入黄帝部落。

2、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与蚩尤进行大战,蚩尤失败。

3、“炎黄子孙”的由来:炎帝部落被黄帝部落打败后,并入了黄帝部落,两大部落不断繁衍发展,成为华夏族的主干部分,黄帝与炎帝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1、炎帝:传说中,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号称神农氏,他的发明主要有:教民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

2、黄帝:传说中,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号轩辕氏,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创始人。

他的主要发明有: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会练铜、发明弓箭和指南车。

3、其他人的贡献:仓颉造文字;伶伦发明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的方法。

三、尧舜禹的禅让尧、舜、禹先后成为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尧、舜通过“禅让制”推举继承人;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成功治理洪水,是治理黄河水的英雄。

禹是最后一个通过“神让制”当上部落联盟首领的人。

2024年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课件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2024年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课件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2.这是出土于四川的东汉
击鼓说唱俑。查阅资料,试为
这件陶俑写一段解说词。
东汉击鼓说唱俑
这件东汉击鼓说唱俑出土于四川成都,现藏于中国国 家博物馆。该人俑表情生动活泼,线条简练,技法娴熟, 表现了汉代说唱表演艺术的流行,也从侧面反映了东汉的 民间生活气息和地方风貌。
课堂练习
1.下列表示西汉与东汉关系图哪一幅是正确的?请 说明理由?
东 中兴” 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
汉 东汉中后 的 期的政局
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兴 衰
动荡
东汉后期社会矛盾尖锐
概况 公元184年,太平道首领张角领导
黄巾起义
的起义爆发
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课后活动
1.比较“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指 出统治者政策的共同之处。
从背景方面看,统治者都吸取了前朝灭亡的教训;从 措施方面看统治者都轻徭薄赋,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注重 减轻刑罚。
势力膨胀造成的社会动荡局面。 4. 了解黄巾起义的原因、经过、特点及意义。
新课展开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1.背景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 权,定国号为“新”,西汉灭 亡。王莽的施政措施加剧了社 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
王莽
外戚是指皇帝的母族、妻族。
公元9年, 王莽自立为帝, 建立新朝, 西汉灭亡。
➢ 民族关系:允许北方各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结果: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
局面,史称“光武中兴”。
陶院落
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
4.东汉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 农业:使用二牛一人一犁的耕作方法,提高了农 业生产效率;王景治理黄河,使被淹没的土地变 成了良田。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知识点一、古代文明的起源1. 人类起源:- 人类起源于非洲大陆。

- 早期人类包括澳洲人、尼安德特人和智人。

2. 农业革命:- 农业革命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

- 人类开始种植作物和驯养动物,从而定居下来。

3. 古代文明的摇篮:- 古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

- 古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两河流域,即现今的伊拉克地区。

- 古印度文明:印度河流域。

- 古中华文明:黄河流域。

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周三代:- 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传说中的大禹治水。

- 商朝:出现了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

- 周朝:实行分封制,形成了诸侯国。

2. 封建社会的形成:- 封建制度:君主将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再分封给士大夫。

- 宗法制度: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结构。

三、古代中国的经济与文化1. 农业经济:- 农业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基础。

- 铁器的广泛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2. 手工业与商业:- 手工业逐渐发展,出现了丝织、陶瓷等行业。

- 商业活动开始兴盛,形成了市场和货币经济。

3. 科技与文化:- 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

- 诗歌、哲学、历史等文化成果丰富。

四、古代中国的社会生活1. 社会结构:- 士、农、工、商四个阶层。

- 严格的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

2. 宗教与哲学:- 儒家思想:孔子的“仁爱”和“礼”的教导。

- 道家思想:老子的“道德经”,主张顺应自然。

- 佛教:起源于印度,后传入中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3. 艺术与娱乐:- 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

- 棋类、武术等娱乐活动。

五、古代中国与世界的交流1. 丝绸之路:- 连接中国与西域、欧洲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路线。

-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和商品的交流。

2. 外来文化的吸收与融合:- 中国古代文明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吸收和融合。

- 形成了独特的中华文化特色。

六、历史人物与事件1. 重要历史人物:- 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七年级历史上知识点完整版

七年级历史上知识点完整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4、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5、1929年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的是裴文中。

6、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7、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8、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称为新石器时代3、河姆渡遗址还发现了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构水井。

4、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5、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3课远古的传说1、距今约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2、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与炎帝展开战争,炎帝失败,归顺黄帝。

3、炎黄部落运用指南车在涿鹿之战大败蚩尤,以后逐渐形成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4、相传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接触的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当时实行禅让制,即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5、禹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被尊称为“大禹”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1、夏朝建立: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标志着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2、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夏朝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还制定了历法,称为“夏历"4、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5、列举出夏商西周的建立者和暴君,并说出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建立者:夏禹、商汤、周武王暴君:夏桀、商纣、周厉王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成由勤俭败由奢。

6、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都城在亳,汤是位有作为的君主,任用有才干的伊尹7、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史称“盘庚迁殷”.8、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双方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1、云南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会制造工具和使用天然火。

2、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1、距今约七千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反映了长江流域原始农耕图景,住着干栏式的房屋。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距今约五六千年的西安半坡遗址反映了黄河流域原始农耕图景,住着半地穴式的房子,会制造彩陶。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第3课华夏之祖1、距今约四五千年,黄河流域部落首领炎帝和黄帝结成联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至今,海外华人常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2、尧、舜、禹为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1、禹的儿子启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都城为阳城。

约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立商朝。

重要都城为殷。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

3、西周的分封制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作战。

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1、春秋争霸: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首先称霸)、晋文公(城濮之战——退避三舍)、楚庄王等。

2、战国七雄:是指秦、楚、齐、燕、赵、魏、韩。

其地理方位:见P33《战国形势图》。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1、战国时期,秦国李冰在四川岷江中游修建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2、商鞅变法:时间:公元前356年;变法主持者:商鞅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

初一历史第13课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一历史第13课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一历史第13课知识点总结归纳初一历史第13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特点和发展情况,从而使学生对古代中国社会的经济生活有所了解。

本文将对该课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

一、农业经济的特点与发展中国古代以农业经济为主体,农业生产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农业经济的主要特点包括:1. 农业生产方式:古代农民主要采用手工耕种,农具简单,劳动强度大;同时,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

2. 人口分布:古代中国人口多集中在农村地区,农村经济相对发达。

3. 农业技术:古代农业技术相对较为落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和简单的农具进行生产,种植技术和灌溉技术逐渐发展。

4. 农业产出:古代农业主要生产粮食、棉花、丝绸等农产品,其中粮食是最重要的经济作物。

二、手工业与商业的兴起1. 手工业的兴起:古代中国的手工业主要包括纺织业、陶瓷业、铁器制作等,手工业的兴起推动了商品生产的发展。

2. 商业的兴起:古代商业发展逐渐成熟,主要体现在货币的使用、市场的形成和商业网络的建立等方面。

三、国家经济的管理与制度1. 经济财政管理:古代中国的国家机构负责统一计划和管理国家经济,通过赋税、物资调配等方式控制经济活动。

2. 国家垄断经营:古代中国国家对某些行业进行垄断经营,例如铁政、盐政等。

国家垄断经营使国家能够有效地控制市场和经济,增加国家收入。

四、农业经济与手工业、商业的联系与发展1. 农业与手工业:农业生产为手工业提供了原材料和市场,手工业产品则满足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需求。

2. 农业与商业:农产品的产出和流通推动了商业的发展,同时商业的兴起也促进了农产品的交流和销售。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以农业经济为基础,农业的发展推动了手工业与商业的兴起,同时也促进了国家经济管理与制度的形成。

不同经济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发展是古代中国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初一历史第13课知识点的总结归纳,相信学生们对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演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全册)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全册)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全册)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提纲(全册)第1课我们的远古祖先一、人类的起源: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在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远古人类1、元谋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大约距今70—20万年之间。

保留了猿类的一些特征,会制造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木棒),使用天然火。

3、山顶洞人:距今约年,模样与现代人差不多,人工取火。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1、列表比较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原始人类距今时间发现地点生产活动生产工具住房用具河姆渡居民距今约6000多年长江下游种植水稻饲养磨制石器、骨器干栏式房屋黑陶半坡居民距今约5000多年黄河中游种植粟、蔬菜普遍使磨制石器半地穴式房屋彩陶2、氏族:按血缘关系构成的比较固定的生产、生活集体叫氏族。

3、大汶口遗址:出现私有财产,出现贫富分化。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第3课神奇的远古传说1、黄河中下游三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即XXX、XXX和九黎族的首领XXX。

2、为什么自称“炎黄子孙”?XXX和XXX结成联盟,九黎族的一局部也插手进来,他们成为中原地域的主体居民。

颠末长期开展,形成了往后的华夏族。

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局部。

以是先人尊奉XXX、XXX为华夏族的先人,自称“炎黄子孙”。

3、XXX是中汉文明的创始者,称XXX是“人文初祖”。

4、禅让制:这种大众选举、领袖让贤的办法,历史上称为“禅让”。

(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XXX、XXX、XXX)”。

第4课夏传子家天下1、大约公元前2070年,XXX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奴隶制王朝),都城在阳城。

标志着国度的产生。

2、XXX的儿子启继承父位,从此,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夏、商、周的更替一览表:朝代建立时间都城开国君主亡国之君XXX公元前2070年阳城(登封)XXX商约公元前1600年亳,XXX时迁到XXXXXX公元前1046年镐京XXXXXX东周公元前770年洛邑XXX第6课西周的分封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制第7课甲骨文与青铜器1、甲骨文: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笔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第13课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的人类活动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知识点1 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1.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知识点2 北京人的发现1、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古人类化石和石器的发现,为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证据。

3、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

知识点3 北京的特征1、北京人能够直立行走。

2、使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叫作旧石器时代。

3、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4、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知识点1 半坡居民的生活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成为新石器时代。

知识点2 河姆渡人的生活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位于长江流域,距今7000年左右。

知识点3 原始农业的发展考古发现:在中国南方的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历史影响: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三课远古的传说知识点1 炎黄联盟黄帝联合一些部落与炎帝在涿鹿大战,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盟。

后人尊崇黄帝和炎帝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知识点2 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炎帝的发明:传说中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学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还会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黄帝的发明:黄帝,姓公孙,名轩辕。

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学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相传黄帝时期,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

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知识点3 尧舜禹的禅让为抵御黄河的洪水灾难,三个部落走向了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当时实行禅让制,即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四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知识点1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2.建立者:禹;3.地位: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课王朝。

4.意义:夏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5.禹的儿子启继位,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最后一个夏王是桀(暴君)。

知识点2 商汤灭夏1.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的首领汤建立商朝,都城亳。

2.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于殷(河南安阳)。

3.最后一个王商纣王(暴君)。

知识点3 武王伐纣1.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

都城在镐京(陕西西安),历史上称为西周。

知识点4 西周的分封制1.分封制: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对象: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

内容: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实质:确立了周王朝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社会等级制度。

分封制的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2.西周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

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知识点1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在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

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

用途与功能: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杰出代表:司母戊鼎,这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

知识点2 甲骨文记事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发现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知识点3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

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第六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知识点1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农业: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知识点2 王室衰微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的状态,分封制逐步遭到瓦解。

知识点3 诸侯争霸诸侯争霸: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

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春秋争霸的利弊: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

但在争霸过程,一些诸侯国被消灭,国家出现了走向统一的趋势第七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知识点1 战国七雄战国七雄: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诸侯国中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战争: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战争的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战役,如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知识点2 商鞅变法时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政治方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方面: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军事方面: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影响: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3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在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它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第八课百家争鸣知识点1 老子学派:老子是春秋后期的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主张: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他的学说集中在《老子》又称《道德经》一书,这部书成为道家经典。

知识点2 孔子和儒家学说大思想家: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

大教育家: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影响: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由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知识点3 百家争鸣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渐确立。

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

意义: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九课秦统一中国知识点1秦灭六国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秦王嬴政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知识点2确立中央集权制度中央: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

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

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知识点3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有利于文化交流和发展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统一度量衡: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

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车同轨: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开灵渠、修长城:派人开凿灵渠,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建了“万里长城”。

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第十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知识点1秦的暴政1、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

2、在全国大规模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

3、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

4、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

知识点2 陈胜、吴广起义原因: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农民在大泽乡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

经过:起义军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各地农民纷纷响应。

由于缺乏后援,最终失败,吴广、陈胜相继被部下杀害。

影响: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继续领导军队分别对秦军作战。

知识点3楚汉之争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展开历时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

最终,刘邦军队将项羽及部下包围在垓下,项羽兵败自刎,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第十一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知识点1 西汉的建立1.时间:公元前202年2.人物:刘邦3.都城:长安知识点2 修养生息政策1.背景: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2.目的: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

3.具体措施有(1)下令“兵皆罢归家”。

(2)将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

(3)鼓励农民致力农业生产,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

4、评价: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1.人物: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2.措施:(1)他们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2)重视“以德化民”。

(3)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

3.结果: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

第十二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政治上:“推恩令”的实施原因:西汉初,诸侯势力强大,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

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措施: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计谋,下诏规定诸侯王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汉武帝还建立了刺史制度。

影响: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措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

影响: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经济上:盐铁专卖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汉武帝采用察举制选拔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