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的过程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社会的发展演变(一)英吉利王国的形成1、5世纪,日耳曼人中的安格鲁·萨克逊人建立一些小国2、9世纪,形成统一的英吉利王国(二)11、12世纪------1500年左右1、经济:城市兴起,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2、政治:形成封建议会(封建等级代表制)(1)原因:经济上城市兴起工商业发展政治上市民阶层逐渐发展为早期资产阶级,展开与封建王权的斗争直接原因:约翰的暴政引起封建贵族联合教士、小封建主和市民反抗(2)过程:1215年,英国贵族在市民支持下发动起义,迫使国一签《大宪章》国王受到封建法律的约束,国王独断专行受到限制(内容:都会选举自由、不征收额外捐税、伦敦享有自由)1265年,英国贵族骑士和市民召开封建议会;构成:上下两院;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很多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进入议会;影响:使封建王权受到制约,成为西方控议会制起源3、思想文化:(1)教育:牛津、剑桥等大学的建立(2)思想:宗教异端思想和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其思想解放(三)1500------1640年:资本主义的孕育发展瓦解着传统封建社会结构,新旧矛盾激化1、资本主义的发展(1)表现:工业:工厂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起来,形成资产阶级农业:圈地运动以,促进了农业资本主义发展形成新贵族海外贸易:工农业发展促进商业发展,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对外殖民扩张(3)影响:出现了反映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新教反对君权神授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不断发展(人生而自由、法律至上、王在法下的权力思想)资产阶级新贵族成为议会一员,以议会下议院为系舞台展开反封建斗争,形成谇中的反对派2、新旧矛盾激化:(以王权为依的封建主义与以议会为代表的资本主义)(1)政治斗争的焦点:国王与议会的关系,国王与法律孰轻孰重(核心:税收问题)(2)议会取得成就:1628年议会通过《权力请愿书》;1634年,国王解散议会;1641年,《大抗议书》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一)原因:1、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具体原因:经济上资本主义发展较快;政治上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日益壮大,形成反封建联盟;思想上资产阶级民主启蒙思想不断发展,宗教改革,清教运动3、导火线:1638年苏格兰有民起义(二)过程:1、1640-----1642年议会斗争阶段(目标:和平夺权)1640年长期被关闭的议会召开;1641年通过《大抗议书》2、1642------1649年内战阶段:议会军胜利,处死查理一世,共和国建立3、1649------1653年共和国时期:既无国王又无议会4、1653-------1660年护国政治时期:克伦威尔军事独裁统治5、1660-------1688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开成辉格党、托利党6、1688年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双王制”为君主立宪奠基(光荣革命是一场不流血的宫庭政变,既是政治变革又是政治妥协)(三)意义:1、推翻了君主专制,确立了君主立宪,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开辟道路2、反映了世界历史的发展道路,对世界产生广泛影响,标志一个新历史时期的开始三、1688年后,英国建立起以君主立宪制为核心的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一)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2、前提:通过光荣革命,资产阶级掌握政权(二)来源: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特点:1、实行间接民主制2、保留君主,议会掌权,议会内阁制为核心3、代议制政府掌握实权,国王仅做为国家元首“监朝不理政”是国家统一的象征,是英联邦首脑。
高一历史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知识点归纳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背景: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议会与国王斗争(2)过程: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成立共和国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2.确立标志——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1)内容:它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2)作用: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也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概况18世纪初,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2.组成:下院议员由普选产生,多数党领袖为首相3.职能控制下院立法程序,通过控制下院本党议员控制下院,宣布提前大选等4.特点内阁成员(各部大臣)集体负责,与首相(内阁首脑)共进退;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首相掌握国家大权(行政权立法权);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首相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5.意义:使立法机构得以控制行政权,有效地调节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三、议会改革1.概念:使民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2.原因: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3.过程:英国1832年议会进行选举改革4.结果: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四、君主立宪制的意义1.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利于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避免独裁统治。
2.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权益之争,在议会中得以和平的方式实现,这有利于避免暴力冲突。
高一历史必: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背景1.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2.独立之初,美国是松散的邦联制,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3.华盛顿等人受启蒙思想影响,希望建立统一而强大的共和制国家二、基础: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1.主要内容(1)联邦制①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有机结合(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②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2)三权分立①国会由参议员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②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行政权(对宪法负责)③最高法院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掌握司法权(三者独立平等,互相制约,有利于防止专制的出现)2.特点:分权与制衡;联邦制;民主制3.意义①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基础。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课件
挑战:政治分歧、社会矛盾、经济压力等
政治分歧
01
英国政治体制中存在不同的政治派别和利益集团,导致政策制
定和执行过程中存在分歧和争议。
社会矛盾
02
社会不公、贫富差距、教育医疗等社会问题可能导致社会矛盾
加剧,对君主立宪制产生挑战。
经济压力
03
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稳定和英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给政府带来经济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课件
目录
• 英国君主立宪制概述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背景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完善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价值与影响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01
英国君主立宪制概述
君主立宪制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君主立宪制是一种政治体制,其 中君主为国家元首,拥有象征性 的权力,而政府则由议会中多数 党组成,并向其负责。
对现代民主制度的影响与启示
1 2
强调了法治的重要性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强调了法治的重要性, 使得政治决策更加公正、透明和可预测。
强调了分权与制衡的重要性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强调了分权与制衡的重 要性,使得政治权力不会被任何一方所掌控。
3
提供了民主制度的实践经验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为现代民主制度的实践 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使得现代民主制度能够更加 完善和成熟。
责任内阁制的建立
18世纪初,英国形成了责任内阁制,即内 阁成员对议会负责,接受议会的监督。
责任内阁制的完善
责任内阁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包括内阁成 员的任命、内阁与议会的关系等方面。同时 ,责任内阁制也促进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
和完善。
05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价值与影响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1、光荣革命(1)背景①13世纪初,大贵族联合起来迫使英王签署《大宪章》,以限制王权②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斯图亚特王朝统治的阻碍;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同国王斗争激烈(1199年,约翰成为英国的新国王,这位国王酷爱打仗,但是又屡战屡败,丢失了英国在欧洲大陆上的全部领地,被英国人讥讽为“失地王”。
约翰为了筹集军费,向英国的贵族和教会征收高额税,在1215年在坎特伯雷大主教的带领下,贵族们讨伐国王占领伦敦,逼迫国王签订《大宪章》。
《大宪章》最精髓的两条原则是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对臣民财产及人身安全的保障权,以及臣民与君主的契约关系中臣民对君主的反抗权。
这就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法理依据:保护私有财产;反抗国王的暴政。
中国作家柏杨曾感叹到:当明王朝发明廷杖和诏狱时,英国却早在明王朝建立100多年前颁布了《大宪章》保障人权。
1258年国王亨利三世要征税,他的妹夫西蒙男爵带领7为男爵逼迫国王签订限制王权的《牛津条例》,根据条例规定,国家权力有贵族操控的15个委员会掌握,这就是议会的来由。
1265年议会在西蒙的主持下首次召开,参加的成员不仅有贵族和主教,还有骑士和城市代表。
1603年,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继承了英格兰王位,史称詹姆士一世。
詹姆士一世登台便鼓吹"君权神授'的说法,声称国王是上帝派到人间的最高权威,有无限的权力。
他曾三次解散议会;他不关心英国的海上贸易,不重视建设海军,引起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强烈不满。
查理一世继位后,大肆搜刮钱财,仍然独断专行,由于议会不同意他随意收税,他竟多次解散议会,结果形成多年无议会统治的局面。
)(2)过程①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国王,建立共和国(1638年查理一世向苏格兰推行圣公会宗教政策,引发苏格兰人民起义,拉开了英国资产家革命的序幕。
为了募集军费查理一世召开议会,最终与议会闹掰了。
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内战,组织王军,向议会军发起进攻。
7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荷兰女王
丹麦女王
西班牙国王夫妇
摩纳哥国王
柬埔寨国王
泰国国王夫妇
是谁在统治德国?
德国宰相俾斯麦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一战”的发起者)
德国议会大厦
二、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
1、确立的前提:德意志的统一:
2、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确立:
标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
1 对丹麦
1864年
3
对法国
2 对奥地利 1866年
1870年
统一后普鲁士“铁血宰相” 俾斯麦当上了帝国宰相
普鲁士国王威廉一 世当上了帝国皇帝
宰相
行政权
皇皇帝帝
“德意志帝国是 由一只大猛兽、 半打狐狸和十几 只耗子组成的 ”
负责
议会 (立法权)
联邦议会
共同组成
帝国议会
下列不能恰当表现德国皇帝和议会的关系的是
“太不象话了,家务活你 连手指也不动一下!”
威廉三世和玛丽 二世
§四、民主制度的作用§
➢1、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促进政治民主化。 ➢2、对社会的稳定作用不可低估。 ➢3、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4、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这一制度
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树立了一种模式。
政治民主 社会稳定 经济发展 一种模式
日本天皇夫妇
英国议会大厦
政治条件: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
(原因、进程)
英过 国程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曲 线 图
两 次 内 战
处 死 国 王
建 立 共 和 国
苏
威廉三16世49年和玛丽
格 兰
二世
人
1640年
民
起
义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在世界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中,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它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和复杂的政治斗争。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时期。
当时,英国的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国王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同时也受到贵族和教会的一定制约。
这种权力的制衡为后来君主立宪制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13 世纪初,英国国王约翰肆意征税,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
贵族们奋起反抗,迫使约翰签署了《大宪章》。
这份文件虽然在当时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国王的权力,但却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它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原则,即国王的权力不能超越法律。
这一原则为后来限制王权的斗争提供了法律依据。
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的议会制度逐渐发展起来。
议会最初由贵族组成,后来逐渐扩大到包括骑士、市民等阶层的代表。
议会的权力不断增强,开始对国王的征税等行为进行监督和制约。
17 世纪,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这次革命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封建专制制度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力,以保障他们的经济利益。
在革命过程中,国王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断头台,英国建立了共和国。
然而,共和国时期的政治动荡不安,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也引起了人们的不满。
于是,在 1660 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但复辟后的国王詹姆士二世企图恢复天主教,损害了新教和资产阶级的利益。
1688 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了“光荣革命”,邀请荷兰执政威廉和他的妻子玛丽共同入主英国。
这次革命没有发生流血冲突,却实现了政权的更迭。
“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于 1689 年通过了《权利法案》。
这一法案以法律的形式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国家的权力重心从国王转移到了议会。
此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不断发展和完善。
18 世纪初,英国形成了责任内阁制。
内阁由议会中的多数党组成,对议会负责。
如果议会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提请国王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发展
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选举权
议会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 会之外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强与维护法律起
见,议会应经常集会。
集会权
课堂设问:什么是代议制?
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 力的制度。它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通常以议 会作为代表民意的机关。
二、建立过程
1.确立:《权利法案》的颁布
1)时间: 1689年
2)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 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3)作用: ① 君权神授遭到否定,君主权力由法律赋予,受 到法律制约; ②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 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 确立起来。
1)经济基础:资本主义有较大发展
2)阶级基础: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的日益壮大
3)政治条件:封建专制统治侵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
益,他们要求限制王权,同国王展开斗争。
2、过程
1)爆发: 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
2)复辟: 查理二世及詹姆斯二世反攻倒算,引发不满
3)结果: 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玛丽和威廉承袭英国
议会 下院
对议会集体负责
监督内阁,从 而控制行政 内阁
(政府)
唐宁街十号 首相
白金汉宫
内阁
组多 阁数
党
下院
选 举
选民
形式任命 议会大厦
君主
任 命
上院
英国政体 结构特点
1、君主制、民主 制、贵族制三者融 为一体;
2、君主保留,但 议会掌权;
3、以议会和责任 内阁为核心;
4、国王临朝不理 政,代表国家,是 民族团结的纽带和 国家统一的象征。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封建制度的衰落,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发展趋势。
本课从横向来看,英国的制度创新表现为君 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内阁制度的形成、议会选 举制度的不断完善;从纵向来看,英国政治制 度的发展实际上是国家权力重心的不断下移即 由君主转移到议会、由议会转移到人民。由于 英国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实现了民 主和法治,英国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的时 期,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创造了政治前 提。
导火线:(导言部分)
1640年,苏格兰起义,英 国国王不得不召开议会, 会上,国王要求征收新税, 以筹集军费,引起议员们 不满。
英 国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曲 线 图
过 程
处 死 国 王
建 立 共 和 1649年 国 斯图亚特王朝 复辟1660年
光 荣 革 1688年 命
革命爆发 1640年
答:赞同。集体负责,共同进退。
⒉如果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反对出兵的话,布莱尔会不 会为此而撤兵?为什么? 答:不会。首相掌握行政大权,名义上对国王负 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⒊如果议会中大多数极力反对出兵的话,结果又会如 何?
答: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内阁下台; 内阁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下院,重新选举。
A、英国是君主专制的国家
B、议会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C、议会除立法、财政大权外,还行使对行政机关的监督权 D、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权力需求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前,反对国王专制统治的阵 地在( )
A、议会 B、三级会议 C、教会 D、大陆会议
4、一般认为,英国在16、17世纪的时候的社会和政 治制度、人民精神面貌以及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 于工业化的程度,其中的政治制度是指( ) A、斯图亚特王朝前期实行的政治制度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光荣革命背景: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地发展(根本原因)②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国王查理一世和詹姆士一世信奉君权神授③国王与议会地矛盾日益尖锐(世纪,英国地议会制度基本确立)领导阶级:新兴资产阶级和具有资产阶级倾向地新贵族过程:①开端: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英国成为共和国)②曲折: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查理二世和詹姆士二世)③结束:年,辉格党人和托利党人联合发动“光荣革命”,詹姆士二世地女儿“玛丽”为女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关于光荣革命.“光荣革命”不是英国君主立宪制地确立标志.“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地标志..“光荣革命”地胜利为英国君主立宪指地确立奠定了基础议会权力地确立《权利法案》地颁布直接目地:限制王权,扩大议会权力根本目地:维护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地利益颁布:年英国议会颁布内容:①以明确地法律条文限制国王地权力②保证议会地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意义:①英国议会地权利日益超过王权,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地地位②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起来③从社会转型地角度来看,标志着英国实现了由“人治”向“法治”地转变★易错指正.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地标志是《权利法案》地颁布..《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国王还保留较大地权力.《权利法案》颁布后,英王还有行政权,国王可以依法行政.英王失去行政权是在责任内阁制形成以后.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地权利由来源于神变成了来源于议会.★君主立宪制简介君主立宪制亦称“有限君主制”,是资本主义国家君主权力受宪法限制地政权组织形式,是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妥协地产物,由二元制和议会制两种.二元制地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和议会分掌政权,君主任命内阁,内阁对君主负责,君主直接掌握行政权,而议会则行使立法权,但君主由否决权.如地德意志帝国和明治维新后一段时间地日本.在现代,二元制地君主立宪制只有个别国家实行.英国地《权利法案》就属于典型地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地君主立宪制,则仍为现代不少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如英国、荷兰、日本、比利时、丹麦、挪威、瑞典、泰国等.总之德意志帝国是二元制,英国是议会制.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另外,英国君主立宪制地建立是议会与国王长期斗争地结果,最后议会胜利,所以国王无实权,而德国是在普鲁士地主导下统一地,同意后,普鲁士国王自动升为德国国王,德国建立君主立宪制也是在国王地主导下完成地,所以国王有实权.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责任内阁制地形成概念: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地政体形式,与总统制相对.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地特点,所以又称责任内阁制、议会内阁制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形成过程:①光荣革命后,国王经常在一个秘密地小房间里召开会议,被称之为内阁会议②后来,国王不再出席内阁会议③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他实际上成为英国第一任首相,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④世纪中期,议会变成两大政党之间权力斗争地对象,由国王任命在下院大选中获胜地多数党领袖成为首相,首相提交内阁成员名单,经由国王批准后,组成责任制内阁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特点:①全体内阁成员对首相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②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内阁)地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③首相时下院多数党地领袖.首相通过内阁掌握国家行政大权,由于首相又是下院多数党地领袖,他又可以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这样首相实际上掌握了国家大权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年议会改革本质:民主权利有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领导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原因:①工业革命完成,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地政治权利②工人运动地不断发展,工人阶级提出普选权③妇女运动地兴起内容:①重新分配议席.取消许多已经衰败地选区,减少一些选区地议席;人口增加地郡地一系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②更改选举资格,扩大选民范围.降低选民地财产和身份要求,工业资产阶级和农村中地富裕农民得到选举权,选民人数大大增加.到年英国大约有地成年男子获得选举权.这次议会改革以和平地方式削弱了贵族地保守势力.但是广大地工人、雇农、妇女仍被排斥于政治之外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作用: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地议席,加强了在议会中地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地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年、年、年三次议会改革年议会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权利年议会改革:使小资产阶级和工人上层获得选举权年议会改革:赋予农业工人选举权利英国君主立宪制地特点及其作用主要特点:保留了君主,议会掌权,以内阁为核心详细特点:()国王为礼仪性地国家元首,处于“统而不治”地位.()议会是国家权力地中心,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首相是政府最高行政首脑,由下院大选中获胜地多数党领袖担任,全体内阁成员对首相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以代议制为基础,内阁是君主立宪制地核心,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议会监督内阁作用:①对英国本国:为英国资本主义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地保障;各派可以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自己地政治主张,使得政治斗争在一个有序地状态中进行促进了社会稳定;削弱了国王权利,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道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②对世界:英国政体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树立了一种新模式,不少国家都采用这种模式★国王与首相首相:拥有对国家各部门大臣和大主教地提名权并交送国王比准,拥有国家高级文官地任免权,议会地主持权、重大决策地决策权等国家权力,首相身兼政府首脑、议会党团领袖、多数党领袖数职,是最高领导者决策者,是国家实际地控权者,掌有国家地行政权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国王:是国家元首,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国王是国家地人格化,是民族团结地纽带和国家统一地象征,国王作为英联邦地首脑,起着维系英联邦地纽带作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易错知识.“光荣革命”不是英国君主立宪制地确立标志.“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地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地标志是《权利法案》地颁布.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国王还保留较大地权力.《权利法案》颁布后,英王还有行政权,国王可以依法行政.英王失去行政权是在责任内阁制形成以后.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直到年,英国才规定凡是年满周岁地公民,不论男女,都可以参加下院选举.英国《大宪章》地主要内容是限制王权,实质上是维护封建贵族特权,不是近代民主地体现☞冷知识辉格党与托利党:“辉格”起源于苏格兰盖尔语,意为马贼;“托利”源于爱尔兰语,意为不法之徒.起初这些不雅地称呼均出自对立派之口,后来这些称呼沿用下来.辉格党(自由党)代表金融资本家、大商人和新贵族地利益,托利党(保守党)代表贵族地主、英国国教上层教徒地利益.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社会形态地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地矛盾运动推动地.技术社会形态地划分,则是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地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地产业结构为标准来划分地.从生产工具方面来看,人类经历了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电子时代.从另一个角度来考察这几个时代,则呈现处一个技术社会形态地序列: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语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历史唯物主义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即唯物史观,认为历史发展是客观地,是有规律地,而且人们可以认识并实践这种规律.基于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矛盾地对立和统一推动着事物地发展,所以人类社会地基本矛盾是: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地矛盾,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地矛盾.所谓经济基础,是指所有生产关系地总和,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比如,当今中国地所有科学技术工业设备人才资金以及中国地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地经济制度,以及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关系地总和,称为中国地经济基础.所谓上层建筑,是指宗教,文化,法律,政权等国家意识形态.比如中国,宗教自由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刑法公检法机关科学发展观中国梦等等都是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地对立统推动了事物地发展,所以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地关系有两点,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地物质基础,经济基础地性质决定上层建筑地性质,经济基础地变更必然引起上层建筑地变革,并决定着其变革地方向. 第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为自己地经济基础地形成和巩固服务,上层建筑反作用地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地经济基础地性质.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训练答案好题CDCABBD易错题CCADAACDABB高考题·模拟题DDBAC☞好题. 有学者研究表明.世纪地英国商人在印度经商致富后回国,第一件要做地事便是在乡村购买田地或与土地贵族联姻,比如建立英国在孟加拉霸权地克莱武和创办怡和洋行地马地臣,回国后都变成了地主,但他们还是被传统贵族所排斥;这一现象后来得到改变地背景应该是(). 责任制内阁确立. 宪章运动展开. 年议会改革. 两党政治确立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古代中国与近代西方都形成过内阁制度,以下说法正确地是()①中国内阁地设置始于明朝;西方地内阁始于英国②明朝地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地内侍机构;英国内阁权力巨大,其首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地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③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地产物;英国内阁是权力民主地象征.①②.①③.②③.①②③. 西方学者评价年英国议会制度改革是具有革命意义地变革,这是因为(). 无产阶级赢得了被选举权. 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工业资本家渐入政权中心. 垄断资本控制了国家政权4.“有些人可说是在不断地搜寻,在现有地制度里暗中窥探以求一逞,像啄木鸟绕着树那样绕来绕去,一心想找出某些不完善之处,以便他们好插进嘴去,着手工作;但又不像诚实地啄木鸟那样,仅仅寻找蛆虫去吃掉,而不管那棵树本身如何.” 这一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议会改革前地英国保守党 . 巴黎公社成立前地临时政府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光荣革命发生前地新贵族 . 辛亥革命爆发前地满清政府5.当代历史学家哈勒维评论某国地政治制度时说“(它)是供宪政考古地博物馆,这里积聚了以往岁月(中世纪)地陈物遗迹.” 哈勒维评论地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美国政制.英国政制.法国政制.苏联政制6.议会是英国政治地中心舞台,是英国地最高立法机关,是英国基本地民主制度,但现代英国议会制度是在不断改革中发展完善起来,如年改革降低了财产资格限制,重新划分了选区和分配议席;年改革,城市工人获得选举权,秘密投票取代了举手投票;年改革使农业工人获得选举权;年以后,妇女开始获得选举权等.这反映出英国议会改革呈现地主要趋势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①选区划分日趋合理②选举对象不断扩大③财产限制不断降低④阶级差别逐渐消除.①②③④.①②③.②③④.①②④7.下表反映了英国部分年份经济主要部门地收入变化(单位:万英镑),这一变化带来地影响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工业革命完成,阶级矛盾趋于缓和.地主阶级消亡,王权开始受到削弱.资产阶级壮大,责任内阁制度出现.社会结构变动,议会改革势在必行☞易错题. 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他们本身发生地地区即英法两国地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地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地要求”.这表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地成功标志着()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工业生产方式确立.工业资产阶级胜利.新社会制度地胜利.君主制度地衰亡. 凤凰网记载“传统社会中,女性总是在婚姻家庭地这个领域中间扮演着主角.总体来看,世纪以来,西方传统家庭观念逐渐淡化,在家庭中间地性别分工发生变化,许多妇女走出家庭,开始扮演社会角色.”导致西方在世纪“许多妇女走出家庭”地原因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①工业革命地开展②资本主义政治民主化地加强③男女平等地实现④工人运动地兴起.①②③.①②④.①②.①②③④有学者在分析某一重大事件地发动时说:“此举若成功,王权地扩张就会被阻止,而‘自由’又不需要再呼唤一个克伦威尔.”该历史事件地意义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使国王权力地来源从神变成了议会.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地原则.标志着英国议会制度地真正确立.议会取得对行政权力地监督控制权. 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统治时期(—年)“国王地政治优势已牢固地建立起来,他地意志就是对大臣地法律,而大臣在议会两院中都拥有压倒多数……人民与议会地争端消失了,这是一个政治上地冷漠时期.权力平衡地重心,在沃波尔内阁时,是由上院滑向下院,现在却是从议会滑向君主”.材料不能反映出当时地英国(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君主重新成为国家权力重心.责任内阁名存实亡.议会和君主进行权力地博弈.君主立宪制尚未确立. 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地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如果我抱着老百姓哭,第二天《泰晤士报》地标题会是英国首相以无耻地眼泪换取选票.卡梅伦地上述言辞最能体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英国政治精英受到广泛监督英国首相经济待遇与其政治地位不相称英国首相必须接受下院监督选民在英国政治生活中有一定地位. 《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年前后地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地一次以政变为形式地革命,而且视野拉地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国家权力地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 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地转变.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地参政权和选举权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以下哪一情景最贴切地反映了“光荣革命”后确立地君主立宪制地特征(). 国王宣布本年度议会开幕,由议会就税收问题展开辩论. 议会起草有关税收地法律文本,提请国王裁决. 议长宣布议会开会,并主持讨论本年度国家税收. 国王每年盛装莅临议会,宣布本年度议会开幕与闭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地万英镑军费地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国王掌控实权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银行担心政府违约失信.宪政制度确立.有位学者把世纪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地暴亡,视为东西方天平失衡地开端.其观察到地历史影响因素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社会形态转变.民族矛盾激化.革命力量兴起.文化途径迥异. 年英国地“光荣革命”一直为西方地政治家和史学家所津津乐道.这次没有流血地宫廷政变被称之为“革命”,从政治文明演进地角度看,主要是因为它(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推翻了英国地君主统治.改变了国王地权力来源.确立了英国地君主立宪制.保证了工业革命地进行. (英国)老萨勒姆镇没有一座房子,也没有一个居民.在一片田地中竖立一块石头,算是选区所在地.这个“镇”有张选票,可以推选名议员.这一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A世纪年代B世纪年代C世纪年代D世纪年代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英国人普遍认为沃波尔是一个大恶棍,但是,他却成了内阁大臣,还常常主持内阁会议,这一历史现象最能说明英国政治发展地哪一特点(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地政治十分腐败.实际上是国王指定他做上了枢密大臣.国王不再参加内国会议成为惯例.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并组建内阁☞高考题·模拟题.(·新课标全国卷Ⅰ)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地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地女儿)为女王,目地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加强英国与荷兰地友好关系.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地外衣.(·江苏高考)“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地社会结构,经济地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地壮大,贵族、大地主地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地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地行政权.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台州期末质评] 肖德甫在《大国法则》中认为:“光荣革命在英国地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地事件.它不仅将英国年以来地革命成果以温和和妥协地方式巩固下来,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奠定了现代英国地基础,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该材料反映了光荣革命()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使英国议会制度从此开始真正确立.为英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适宜地环境.和平渐进地变革道路被各国借鉴.使英国确立了责任制内阁.[·孝感一模] 英国中世纪有一条政治原则,即“国王不能犯错误”.这使得历代君主都可以恣意妄为而不致因“犯错误”而被追究责任.后来地法案对这一原则有了新地解释:“国王地错误应由签署该项决定地大臣负责.”这一变化()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使王权受到了间接限制.让国王可以继续胡作非为.使大臣成为国王犯错地替罪羊.保证了国王由能犯错误到不能犯错误.[·宣城期末调研] 年,英国宪政学家沃尔特·巴奇霍特在《英国宪政》中写道:“英国政体有效运行地秘密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地密切结合,一种几乎完全地融合……它地优点恰在于二者之间地奇妙结合.”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地实际连接点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国王.议会.内阁.最高法院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英国首相布莱尔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你认为:
A.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
答:赞同。集体负责,共同进退。
B.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布莱尔会不会为此 而撤兵?为什么?
答:不会。首相掌握行政大权,不对女王负责。
C.议会中大多数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
答: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内阁下台; 内阁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根本原因)
阶级基础:出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政治基础: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
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 过程:
(1)1639年苏格兰人民起义 (2)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3)1649年国王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英国成为共和国 (4)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5)1688年“光荣革命”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英国的全称: 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英伦三岛: 即大不列颠岛,分为英格兰、 苏格兰、威尔士三部分。
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用宪法 限制君主权力的一种政治制度。一切都 由法律规定,君主没有实权,而且本身也 要遵循法令。
一、光荣革命
1. 背景:
经济基础: 资本主义已经有了阁首相由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担任。 (2)内阁对议会负责。 (3)议会监督内阁,从而控制行政权。 (4)内阁首相掌握行政权,又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
3、议会改革
(民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不断完善)
(1)原因:工业革命以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 (2)结果: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席,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 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议会权力的确立
1.《权利法案》的颁布: (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君主立宪制初步确立) (1)时间、机构:1689年 、议会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人教版必修1历史教案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人教版必修1历史教案一、引言英国的政治制度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在众多的政治制度中,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一直被认为是最成功的政治制度之一。
本文将重点介绍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其发展历程。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英国内战时期。
当地的贵族和议会在这个时期不断地与国王进行权力的斗争,并最终将君主的权力限制在了宪法框架内。
这次权力的斗争正是英国君主立宪制得以建立的重要原因之一。
17世纪末期和18世纪初期,英国的宪法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条款,以保证国王不能够滥用权力。
这些条款包括了英国政府的三大原则:议会拥有立法权、政府部门要向议会负责以及法律的适用普遍。
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主要特点有:1.君主制:英国王室在形式上仍然是国家的元首,但在实际上主要起到象征作用,而所有的行政权力和立法权力都掌握在议会手中。
2.三权分立:英国政府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个部门,这三个部门各自独立,相互制衡。
3.选举制度:英国的政治体系自由民主与常规选举制度的结合,国家领导人和议会都是通过选举产生的。
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过程中,议会逐渐成为了国家的最高实权机构。
虽然英国的君主仍然被视作国家元首,但是他们的权力已经不再是政治决策的关键。
在19世纪后期,英国逐渐成为了一个工业国家。
同时,国内政治制度也在经历了不断的改革和完善,以适应当时的社会和政治需求。
20世纪初期,英国的政治制度已经逐渐稳定下来,并逐步成为了民主政治的典范之一。
五、总结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发展是一段漫长而充满曲折的历程。
这个政治制度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在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正是由于这个政治制度的成功和优越性,它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六、参考文献1.英国政治制度。
熊文举,黎彦洋。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The making of the English constitution, 449-1485. A. R. Myers. Cambridge: At the University Press, 1959.3.A Goodly Heritage: Three centuries of Anglican worship. J. C. Dickinson. London: Mowbrays, 1984.。
英国君主立宪制
2.【解析】B 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英 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掌握。根据史实革命 开始时反对的是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 后来资产阶级革命家克伦威尔建立了军 事独裁统治,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项。
3.(2010· 山东文综15)1688年,一群英国 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 桌前的人们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 式。”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 ) A.结束了王权专制 B B.君权收归议会执掌 C.建立了责任内阁制 D.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
中英两国政治制度比较
中国
国体 政体 政党制度 立法机关 行政机关 国家元首
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代表大会制
中共领导下的多党 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全国人大与其常务委员会
英国
资产阶级专政 君主立宪制 两党制 议会
国务院 国家主席
内阁(首相)
国王
1.(2011· 上海单科· 32)英王查理一世在受 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 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 的。”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 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 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两段话体 现了( ) D A.英王与法官的恩怨
赞同。集体负责,共同进退。
B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布莱尔会不 会为此而撤兵?为什么?
不会。首相掌握行政大权,不对国王负责。
C 议会中大多数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
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内阁下台; 内阁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拓展: 在我国明朝时期,明成祖即位后开始设立“内 阁”,从而使中国古代的内阁制度正式确立;而在18世 纪,英国的责任内阁制也逐渐形成并发展。 请思考: 18世纪英国的内阁制与中国的内阁制有什么不同? 英国 职权 君主 权力 性质 中国
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
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如下:1. 中世纪封建时期(11世纪- 15世纪):在这个时期,英格兰王室逐渐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王的权力得到巩固,但同时也面临着与贵族、教会等势力的权力斗争。
2. 议会的崛起(13世纪- 17世纪):在13世纪末,英国首次出现了由贵族和高级教士组成的议会。
这个议会在14世纪逐渐发展为两院制,即上议院和下议院。
议会的崛起标志着君主制度开始与民主机构相结合。
3. 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17世纪后半叶):在17世纪的英国内战和光荣革命期间,君主立宪制度得到确立。
光荣革命后,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接受了《权利法案》,明确了君主的权力受到限制,国会在立法和税收等方面拥有更大的权力。
4. 政党政治的兴起(18世纪):18世纪英国政治的特点是政党政治的兴起。
两个主要政党——托利党和辉格党(后来演变为保守党和工党)相互竞争,政治力量逐渐向议会集中。
5. 一人一票的民主制度建立(19世纪):19世纪初,英国进行了一系列选举改革,包括1832年的《大革命法案》和1867年的《第二次改革法案》,逐渐实现了一人一票的普选制度。
这些改革扩大了参与政治的人口范围,加强了民主制度。
6. 立宪君主制的巩固(20世纪):20世纪英国政治的重要事件包括1911年《议会法案》,削减了上议院对立法的权力;1918年妇女获得选举权;1997年实行伦敦自治。
这些事件进一步巩固了英国的立宪君主制度。
总体而言,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封建制到君主立宪制,再到民主制度的演变过程。
议会的崛起、政党政治的兴起和民主选举的推行都是英国政治制度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
如今,英国政治制度以立宪君主制为基础,具有民主选举、政党政治和权力分立等特点。
【历史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完善过程
【历史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完善过程
英国君主立宪制,是1688年政变后在英国建立起来的国家政体,也称议会君主制,属资产阶级民主制政体类型。
接下来分享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完善过程。
17世纪的英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到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在英国最终确立。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条文来约束国王的权力,后来,又通过了《王位继承法》,对王权做了进一步的具体限制,并且把包括国王继承权和任命法官等重大问题的权力都掌握在议会手里。
通过这些法律文献,国家的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议会手中,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从而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1)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①形成:18世纪前期,内阁制开始形成。
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责任内阁制形成。
②内阁由下院多数党单独组成,内阁大臣必须是下院议员;下院多数党的首领为内阁首相,他负责挑选内阁成员并拥有免职权。
③内阁实行集体负责制,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阁员对外必须全体一致,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④内阁首相的权力——手握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是实际上的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作用:内阁制的建立,使立法机构得以控制行政,有效地调节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
(2)1832年的议会改革——工业革命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迅速壮大。
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1832年议会改革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作用增强。
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英国政治史--从王政时期到君主立宪制度建立
英国政治史-从王政时期到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英吉利王国的早期封建政治制度(一)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不列颠初期的社会状况和政治制度英吉利王国位于法兰西北部的不列颠岛上,公元前55年罗马的恺撒率军侵入不列颠,直到公元43年,罗马人才终于征服此地,罗马皇帝克劳狄下令把不列颠作为罗马的一个行省。
这里的土著居民是凯尔特人,他们一直过着原始的氏族生活。
442年,罗马由于内忧外患,戍军不得不全部撤离。
罗马统治不列颠前后达400年,但其势力范围主要是在英国的东南部,罗马人在不列颠建立了许多的大农庄和50多个城镇,最大的城市是伦敦,当时的人口只有15000人左右。
罗马人撤离之后,凯尔特人一度恢复了自己独立自由的生活,但在450年前后,居住在易北河、莱茵河和威悉河下游的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朱特人先后入侵不列颠岛,这一入侵的过程持续了近一个半世纪。
在这个漫长的入侵过程中,大部分凯尔特人或被屠杀,或被沦为奴隶,只有一小部分人逃到了西部山区和法国的布列塔尼等地。
6世纪,在不列颠形成了七个王国:南部的埃塞克斯、威塞克斯、苏塞克斯为撒克逊人所建立;东北部的东盎格鲁、麦西亚、诺森伯里亚为盎格鲁人所建立;东南部的肯特为朱特人所建立。
所有这些王国,正如法兰克人、勃艮第人和其他日尔曼部落在欧洲大陆上所建立的国家一样,都是早期的封建国家。
盎格鲁·撒克逊各王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在战争的过程中,一些王国兼并了其他王国的土地,成为比较强大的王国。
在6世纪末至7世纪初,肯特王国较为强大,7世纪中叶,诺森伯里亚王国最为强大,在8世纪,麦西亚则一度占据统治地位,从9世纪起统治地位转入英格兰西南部的威塞克斯手中,它终于先后兼并了其他的六个王国。
829年,威塞克斯国王爱格伯当政时期,盎格鲁·撒克逊和朱特人的所有王国终于合并成为一个国家,这个国家从此就被称为英格兰。
在中央,9世纪出现了一种由国王不定期召集的所谓贤士会(witenagemot,一译名士会),参加会议的有主教、修道院长、亲王、郡长和贵族。
2、英国君主立宪制是怎样建立起来的?英国君主立宪制有什么特点?
2、英国君主立宪制是怎样建立起来的?英国君主立宪制有什么特点?上一页下一页【问题提出与解析思路】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英国是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典型国家。
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的一种类型,是英国特殊的国情和历史发展的结果。
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其特点有助于我们理解政体与国体的关系和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实质。
【问题解析】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一)英国的“光荣革命”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英国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势力不断加强,他们同代表旧的生产关系的封建专制制度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自1603年起,斯图亚特王朝开始统治英国。
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都宣扬“君权神授”,还宣称国王居于法律之上,认为“除上帝之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
所以,在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时期,经济上,国王可以不通过议会而强行征税,可以实行部分商品的专卖,可以任命亲信控制大部分国内贸易和几乎整个对外贸易。
这些都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触犯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在宗教问题上,严厉对待“非国教徒”,实行宗教专制,特别是残酷迫害那些主张取消国教中天主教旧习的“清教徒”。
这些政策,使资产阶级和王权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导致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1638年的苏格兰起义,严重威胁着查理一世的统治。
为了筹措军费讨伐苏格兰人,1640年11月,查理一世被迫召开议会,企图以合法的形式筹集经费。
英国议会有赞成或拒绝征收新税和特别税的权力,政府征税须经议会授权成为传统。
因此,议会中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结成反对派利用这个权力同国王展开斗争。
他们对国王推行的政策和专横行为进行指责,不但拒绝通过征税法案,而且要求限制王权。
他们的斗争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声势日盛。
这次议会的召开,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不断同国王进行斗争和较量。
内战爆发后,由克伦威尔组织议会军取得了一些战役的胜利,内战的结果是议会军打败王军。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的过程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的过程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这个制度建立的过程是怎么建立的呢?以下是为你整理的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的过程,欢迎大家阅读。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的过程都铎王朝后期,代表封建势力的国王同代表资产阶级、新贵族利益的议会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化。
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议会成为资产阶级同斯图亚特王朝斗争的政治中心。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议会成为资产阶级同代表封建势力的斯图亚特王朝斗争的政治中心。
1688年的“光荣革命”推翻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迎立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和玛丽同时登位。
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于1689年召集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从法律上确认“议会主权”原则,给王权以很大限制。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擅自批准法律、废除法律或中止法律之实施。
并规定,国王必须是信奉英国国教者,天主教徒或同天主教徒结婚者不得继承王位。
专制君主为受宪法约束的立宪君主所取代。
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政体初步确立。
随后议会又制订了《叛乱法案》,规定平时国王必须经过议会同意才能征集和维持军队,而且这支军队只能保持一年。
为了防止国王排斥议会而独断专行,保证议会能定期召开,议会在1694年制订了一个《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
英国议会在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英国国王的王位不能传给天主教徒,英国国王必须加入英国教会;同时,还对国王的其它一些权利作了明确限制。
上述一系列法案的实施,使议会权力超过王权,国王“统而不治” 的君主立宪制更加不可撼动。
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在18世纪时,国王还能运用手中的实权,恩赐官职,笼络保王势力,以后,王权逐渐削弱。
到19世纪中叶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王权大大衰落。
法律赋予英王的权力,实际上都是通过议会和内阁去行使,王权成为象征性的。
君主必须根据议会意愿行使行政权力。
君主名义上是世袭国家元首、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的世袭领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的过程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这个制度建立的过程是怎么建立的呢?以下是为你整理的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的过程,欢迎大家阅读。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的过程都铎王朝后期,代表封建势力的国王同代表资产阶级、新贵族利益的议会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化。
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议会成为资产阶级同斯图亚特王朝斗争的政治中心。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议会成为资产阶级同代表封建势力的斯图亚特王朝斗争的政治中心。
1688年的“光荣革命”推翻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迎立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和玛丽同时登位。
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于1689年召集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从法律上确认“议会主权”原则,给王权以很大限制。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擅自批准法律、废除法律或中止法律之实施。
并规定,国王必须是信奉英国国教者,天主教徒或同天主教徒结婚者不得继承王位。
专制君主为受宪法约束的立宪君主所取代。
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政体初步确立。
随后议会又制订了《叛乱法案》,规定平时国王必须经过议会同意才能征集和维持军队,而且这支军队只能保持一年。
为了防止国王排斥议会而独断专行,保证议会能定期召开,议会在1694年制订了
一个《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
英国议会在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英国国王的王位不能传给天主教徒,英国国王必须加入英国教会;同时,还对国王的其它一些权利作了明确限制。
上述一系列法案的实施,使议会权力超过王权,国王“统而不治”的君主立宪制更加不可撼动。
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在18世纪时,国王还能运用手中的实权,恩赐官职,笼络保王势力,以后,王权逐渐削弱。
到19世纪中叶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王权大大衰落。
法律赋予英王的权力,实际上都是通过议会和内阁去行使,王权成为象征性的。
君主必须根据议会意愿行使行政权力。
君主名义上是世袭国家元首、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的世袭领袖。
就法律地位而言,君主可以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和各属地的总督,拥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和公布法律,统帅军队、宣战和媾和等权力。
实际上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与封建专制制度下拥有绝对权威的封建君主相比,立宪君主只能是依宪法而治的君主。
其存在主要作为国家的象征。
在对外交往中,君主代表英国;英王(女王)是英国国家的人格化,提供了国民效忠的对象,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现在位女王的头衔全称“天佑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和她的其他领土及领地的女王、英联邦元首、基督教护教者伊丽莎白二世”就表
明英王的权力;
在日常政治生活中,英王(女王)具有被咨询权、支持权和敬告权;英王(女王)作为英联邦首脑,还起着维系英联邦纽带的作用。
虽然如此,英王仍是资产阶级国家政权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作为国家的象征,英王可以在维护国家团结、调解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等方面发挥作用,或就内政、外交问题提供可资参考的意见;在特殊情况下,也还可以行使宪法赋予的某些权力。
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光荣革命以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确立,推翻了君主专制,议会的权力大增,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议会通过了一系列旨在限制国王权力的法案。
其中,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影响最为深远。
《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这样,封建时代的君权神授遭到否定,君主权力由法律赋予,受到法律严格制约。
议会君主制政体的权力重心在议会。
议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行政的监督权。
表面上,议会通过的法案要经过国王批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形式。
英国议会实行两院制。
上院议员不经选举,由各类贵族组成,故上院也叫贵族院。
上院议员有1156人(1980)。
下院选举产生,贵族不得竞选下院议员。
下院任期5年,届满全部改选。
下院有议员635人(1980)。
在1832年改革以前,议会选举制度十分混乱。
从中世纪延续下来的一套旧选举制度没有改造,议会为一小撮贵族寡头操纵,议员或是由控制选区的特权人物指派、赠送,或是靠恫吓或贿赂选民当选,完全不是民主选举。
1832年进行了第1次全国规模的议会改革,调整了选区,取消一部分贵族操纵的“衰败选区”,补充或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以议员席位;整顿了选举的财产资格。
使工业资产阶级的代表得以进入议会,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1867、1884年又一再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
1872年,议会通过秘密投票法,使选民能够自由表达个人意志;1883年通过取缔选举舞弊法;1885年,在英国历史上第一次确定按人口分配议席的原则。
通过19世纪中期议会这一系列的改革,资产阶级争得政治统治权,打击并排挤王权和贵族对议会的控制,使议会下院成为表达资产阶级意志的最高权力机构,促进了议会民主。
20世纪以来,选举权不断扩大。
1969年《人民代表制法》规定,凡年满18岁以上没有被法律剥夺投票资格的英国公民,都享有平等选举权。
又规定,年满21岁以上的英国男女臣民(除法律规定的少数例外),经所在选区两名选民提名、8名选民同意者,可登记为候选人。
候选人名单,一般由参加竞选的各党派提出。
议会的职权主要由下院行使。
立法的程序一般是提出议案、议会辩论、经三读通过、送交另一院通过,最后呈英王批准颁布。
英王批
准只是一种形式,从18世纪初叶以来,英王从未行使过否决权。
议会的财政权由下院行使,实际上议会对财政起不了监督作用,财政大权为内阁一手把持。
议会对行政的监督权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
议员有权对政府大臣的工作提出质询;有权对政府的政策进行辩论;批准或否决政府缔结的条约。
最后,议会有权对政府提出不信任案,这是对政府监督的最重要手段。
在如果不信任案通过,根据责任内阁制的原则,内阁必须辞职,或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
议会君主制所确定的议会至上原则,在19世纪中期确曾一度成为政治生活的现实。
从19世纪末叶以来,随英国政治制度渐趋保守,议会在国家机构中的实际地位和作用下降。
国家权力的重心逐渐转移到内阁和首相手中。
国王必须信奉英国国教(即新教徒),这意味着天主教徒或同天主教徒结婚者不得继承王位。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评价传统马克思主义认为立宪君主制优于专制君主制,但共和制又优于立宪君主制,比如历史学家刘宗绪、刘祚昌、唐德刚等都反对简单地把君主制与封建残余等同,认为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君主立宪制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可能更大。
比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它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不仅对巩固
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也有着巨大影响。
进入21世纪的中国,对传统的君主制有了一个新的看法。
一些学者认为应该从人文的角度重新定位君主制中君主在国民中的精神领袖作用,摈弃封建残余的不当说法。
简要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是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的。
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平常仅仅扮演仪式性的角色,实际最高行政首长是首相。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