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血剂

合集下载

方剂与中成药学--理血剂

方剂与中成药学--理血剂
川芎(三钱) 桃仁(十四枚) 炙甘草(五分)
黄酒、童便各半煎服.
川 芎
·生化汤·
【主治】 产后血虚、寒凝血瘀腹痛 血虚受寒,瘀血内阻
恶露不行,小腹冷痛,脉迟细或弦 【病机】 产后血虚受寒,瘀阻胞宫 【治法】 化瘀生新,温经止痛
【方解】
·生化汤·
君:当 归 ─ 补血活血,化瘀生新 ─ 温经散寒(重用)
血不循经:漏下不止,或月经提前, 或一月数行。
阴血不足,失于濡润:唇口干燥 瘀热或阴虚内热:傍晚发热,手足心热
·温经汤·
【治法】 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方解】
君:吴茱萸 ─温经散寒
桂 枝 ─助吴萸温经散寒 温经散寒,
—通利血脉
通血脉
臣: 当 归 川 芎─养血,活血,调经
白芍
丹 皮 ─活血祛瘀,清虚热 佐: 阿 胶 ─养血滋阴
理血剂
·理血剂·
➢概念
组成:以理血药(活血祛瘀药、或止血药)为主; 作用:活血祛瘀、或止血; 治证:血瘀证、或出血证。
➢分类
·理血剂·
1、活血祛瘀 ― 治血瘀证 代表方: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 补阳还五汤、生化汤
2、止血-治出血证 代表方:黄土汤,小蓟饮子
➢使用注意
·理血剂·
1、辨清寒热虚实,分清标本缓急,急则治 其标,缓则治其本,或标本兼顾。
上部出血:清降药 ⑶升降药
下部出血:升提药
⑷调理脏腑功能
咳血-宣肺化痰 便血-行气导滞 吐、便-健运脾胃
·理血剂—止血·
十灰散
《十药神书》
·十灰散·
【组成】
大蓟
小蓟
侧柏叶 茅根
山栀
大黄
棕榈皮 各等分(各9g)
荷叶 茜根 牡丹皮

方剂学 理血剂

方剂学 理血剂

第十二章理血剂概说一、含义——理血药为主组成,具调血作用,治疗血分病证的方剂,称理血剂。

二、作用——调血1.活血祛瘀:①加速血行②消散瘀血2.止血:制止出血,使血归经。

三、主治——血分病血热证——凉血清热血寒证——温经散寒血虚证——虚则补之血瘀证——活血祛瘀血溢证——止血归经四、分类1.活血祛瘀——瘀血证(因瘀血导致的病证)。

特点:疼痛-刺痛、钝痛(牵拉痛、刀割痛)、夜痛(肩周炎)。

包块-肝脾肿大,宫外孕,痈肿,外伤瘀肿。

瘀斑-皮下瘀斑,蜘蛛痣(早期肝硬化的标志),巩膜蓝斑。

舌象-紫暗,瘀斑,瘀点,舌下络脉紫黑。

代表方: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温经汤、生化汤(一级方)。

2.止血——全身出血证(咳、咯、吐、衄、便、尿、崩漏、外伤等)。

代表方:十灰散、小蓟饮子、黄土汤(一级方)六、使用注意1.辨证求因,准确选方(寒热虚实)。

2.剂型:新瘀证急,多用汤剂,取其力大效速;久瘀证缓,外伤出血,多用丸散,性缓力小,急速止血。

新伤,开汤剂(便于加减),加云南白药、三七粉、七厘散;陈伤用丸散,服用时间长。

3.上部出血忌升提,下部出血忌沉降。

4.大出血(止血为当务之急)有虚脱先兆者,当补气固脱(急则治标)。

因为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

5.孕妇,月经过多,慎用活血祛瘀方(性多破泄)。

月经期慎用,因为月经期中医认为属正气亏虚阶段。

第一节:活血祛瘀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红花桃,芎芍膝归生地草,柴胡枳桔活行痛,胸中血瘀不作痨。

一、关于血府-《内经》:“脉者,血之府也”。

王清任错把胸下膈膜低处的空隙认为是血府(王清任:膈膜以上,满腔皆血,故名血府)根据“血府”产生“血瘀”的理论,王氏创立血府逐瘀之剂,本方能逐“血府”瘀血,故称为“血府逐瘀汤”。

二、组成:三、作用特点1.专于肝经:专入肝经,足厥阴肝经循行部位的瘀血中多用之。

长于胸中:桔梗配枳壳,载药上行。

2.气血兼顾,重在活血:佐以行气(桔梗、枳壳、柴胡)。

3.祛瘀不伤血(当归、生地),行气不耗气(炙甘草)。

中医方剂学理血剂课件(1)

中医方剂学理血剂课件(1)
使:甘 草─缓急止痛;
─调和诸药。
*配伍要点:大黄 + 柴胡─ 一升一降, 调畅气机,攻散胁下瘀血。
【运用】
·复元活血汤·
1、本方为治疗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的常用方。 (注意:孕妇忌用)
*《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胁下瘀肿疼痛,痛不可忍。
3、临证加减: ➢气滞甚者,加郁金、川芎、香附、枳壳、木香; ➢血瘀较甚者,加田七、乳香、没药、玄胡。
--合参、夏、草以温中养胃
使: 甘 草─调和诸药
*配伍要点: ➢温清消补并用,但以温经化瘀为主; ➢大队温补药与少量寒凉药相配,使全方温而不燥, 刚柔相济,以成温通、温养之剂
【运用】
·温经汤·
1、本方为妇科调经的常用方剂。主要用于冲任虚寒。
*《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 ·月经不调,痛经,小腹冷痛,经有瘀块,崩漏,舌质 黯
黄 芪
·理血剂 — 活血·
复元活血汤
《医学发明》
【组成】
柴胡(半两) 红花(二钱) 大黄(一两)
【用法】
·复元活血汤 ·
瓜蒌根(三钱) 当归(三钱)
甘草(二钱)
穿山甲(二钱)
桃仁(五十个)
穿山甲
【主治】 跌打损伤。
·复元活血汤·
外伤损络,瘀留胁下,气滞络阻。
瘀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者。 【病机】 瘀阻胁下 【治法】 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4、现代运用: ·跌打损伤、胸胁挫伤、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
等属瘀血阻滞者。
温经汤
《金匮要略》
·理血剂 — 活血·
张仲景
·温经汤·
【组成】
吴茱萸(三两) 川芎(二两) 阿胶(二两) 甘草(二两)
当归(二两) 人参(二两) 牡丹皮(二两) 半夏(半升)

12理血剂

12理血剂

[]
组 成
全当归八钱 川芎三钱 桃仁十四枚 炮姜五分 炙甘草五分 黄酒、童便各半煎服
功 用
活血祛瘀
主 治
产后瘀血腹痛
产后血虚
寒邪乘虚而入
寒凝血瘀
留阻胞宫
恶露不行,小腹冷痛
(君)全当归 (臣)川芎
桃仁
养血补虚 活血祛瘀
行气活血
(佐)童便:引败血下行
(佐使)黄酒 温通血脉
炮姜 温经散寒
(使)甘草:和药缓急
7、现代药理研究:本方 具有抗炎、调节免疫功能、 降低血液粘稠度等作用;并 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及营养血 流量;促进巨噬细胞吞噬活 性;促进神经系统损伤的修 复等。
[思考]
1、黄芪在本方、补中益气汤、 玉屏风散、当归补血汤、归脾汤中 的作用有什么异同?
2、本方与桃核承气汤、血府逐 瘀汤在病因病机病位及组方特点上 如何区别?
用。
桃核承气汤
活血祛瘀
《YI LIN GAI CUO》
桃仁 红花 当归 川芎 赤芍
怀牛膝
川牛膝
牛膝 生地 桔梗 柴胡 枳壳 甘草
[功用]
活血祛瘀 行气止痛
[主治] 胸中血瘀证。
血府逐瘀汤
[分析]
瘀 血气 内机 阻郁 胸滞

唇、
胸胁刺痛
目、
日久不愈
舌、
急燥易怒
脉 均
瘀血阻滞 清阳不升

头痛 瘀
【治法】滋阴清热,固经止血。
【方解】
君 龟板(量重) – 益肾滋阴而降火 白芍 – 敛阴益血以养肝
臣 黄芩 – 清热止血 黄柏 – 泻火坚阴
佐 椿根皮 – 固经止血 香附 – 调气活血
阴气火 血血热 得调得 养畅清

9、汤头歌诀--理血之剂

9、汤头歌诀--理血之剂

9、汤头歌诀--理血之剂九、理血之剂(一)理血之剂,即理血剂。

是调理治疗血分病证的方剂。

血是营养人体的重要物质,在正常情况下,周流不息地循行于脉中,灌溉五脏六腑,濡养四肢百骸。

一旦受某种内、外因素的影响,造成血液耗伤,或血行不畅,或离经妄行,或瘀蓄某处,均可导致血分病证。

常见的如血虚、瘀血和出血的证候。

因此,理血之剂是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补血、活血祛瘀和止血的作用,治疗血虚、血瘀和出血证的方剂。

故理血剂又有补血、活血祛瘀和止血之分。

但很多方剂书均将补血之剂归入补益剂中论述,学者可相互参照。

1.四物汤养血通剂。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歌诀】四物地芍与归芎血家百病此方通八珍合入四君子气血双疗功独崇再加黄芪与肉桂十全大补补方雄十全除却↑①芪地草加粟↑②煎之名胃风【注释】①却:即祛除。

②粟:指粟米(即小米)。

【组成】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各等分【用法】上四味药研为粗末,每次三钱,水煎去渣,空腹热服。

【功用】补血调血。

【主治】营血虚滞。

症见心悸失眠,头晕目眩,唇爪无华,妇女月经不凋,量少或经闭不行,脐腹作痛,舌质淡,脉细弦或细涩。

【方析】血虚为本方的主证。

血滞为本方的兼证。

故方中熟地黄滋阴补血为君药。

当归助君药补血,且能活血而行滞,是妇科调经的要药,为臣药。

白芍敛阴养血柔肝;川芎行气活血,共为佐药。

四药合用,既可补血,又能行血,使补而不滞,行而不伤,补中有散,散中有收,共成补血调血的良方。

按:本方在《方剂学》教材中,归属于补益剂。

足补血的基本方,也是妇科调经的常用方。

凡一切血虚证及月经不调证,均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原书四药等分,未分主次,其义示人以大法。

故使用本方时,应视病证而定君药。

若取补血,当重用熟地黄为君;若作调经,应以当归为主,加大剂量;若用于活血,可重用当归、川芎为君,且白芍易赤芍。

临床使用时,可随证加减。

【附方】(1)八珍汤(《正体类要》)即本方合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用法: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煎服。

方剂学第十六章理血剂

方剂学第十六章理血剂
血,或粪中带血,以及痔疮出血,血 色鲜红或晦暗。
方剂学第十六章理血剂
十 灰 散《十药神书》 咳 血 方《丹溪心法》 小蓟饮子《济生方》
槐 花 散《本理方》 黄土汤《金匮要略》
方剂学第十六章理血剂
主治 病机
阳虚便血。大便下血,先便后血, 血色暗淡,或吐血、衄血,及妇人 崩漏。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 苔白,脉沉细无力。
方剂学第十六章理血剂
桃核承气汤《伤寒论》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方剂学第十六章理血剂
主治
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 ,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 黯淡,苔白,脉缓
病机
气虚血瘀
治法
补气活血通络
方解 黄芪四两(120g) 君 当归尾二钱(10g) 臣
补气 活血
方剂学第十六章理血剂
方剂学第十六章理血剂
第一节 活血祛瘀
方剂学第十六章理血剂
桃核承气汤《伤寒论》
方剂学第十六章理血剂
主治
下焦蓄血证。少腹急结,小便 自利,甚者谵语烦躁,其人如 狂,至夜发热。以及血瘀经闭 ,痛经,脉沉实。
病机
瘀热互结于下焦
治法
破瘀泄热
方剂学第十六章理血剂
方解
大黄四两(20g)
破瘀泄热

桃仁五十个(20g)
方剂学第十六章理血剂
桃核承气汤《伤寒论》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温 经 汤 《金匮要略》 生 化 汤 《傅青主女科》 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 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剂学第十六章理血剂
组成 五灵脂 蒲黄 各等分 功用 活血祛瘀,散结止痛 主治 瘀血停滞。心胸刺痛,脘腹疼痛,或

理血剂

理血剂
第十二章
理血剂
要求:
1、熟悉理血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注意 事项。
2、掌握: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生化汤、 黄土汤、小蓟饮子。
理血剂概述
一、定义: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祛瘀或止 血的作用,治疗血瘀或出血病证的方剂,称为理血剂。 1、药物组成: 活血药:川芎、丹参、红花、桃仁、赤芍 止血药:小蓟、三七、茅根 2、功用:促进血行、消除血瘀、制止出血。 3、适应证:血瘀、出血。
二、分类及配伍特点
1、活血化瘀剂 适用于血瘀证。代表方:
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补阳还五汤。 A、 B、 C、 D、 理气药:枳壳 补血药:当归、生地 通络药:地龙、穿山甲 清热药:黄芩、栀子
E、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F、
温经散寒药:桂枝
补气药:黄芪
2、止血剂
适用于出血证。代表方: 十
灰散、小蓟饮子、黄土汤 A、清热泻火药:栀子、大黄 B、活血化瘀药:蒲黄、大黄 C、温阳益气药:白术、附子 三、注意事项: 1、血证病情复杂,要做到急则治其标,缓则
伤加黄芪、阿胶、党参、麦冬;尿中夹
砂加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
3、现代医学:急性泌尿系感染,尿路结石
和肾结核。
病案分析:
李某某 女 40岁
素有胃溃疡病史,有胃出血史,前一个 月大便检查潜血阳性,近日肉眼可见大便带 血,血色紫暗,偏黑,腹痛隐隐,喜温喜按, 面色无华,神倦少气,懒言少食,舌淡脉细。
辨证: 治法: 选药:
血腑逐瘀 膈下逐 汤 瘀汤 红花、当 活血祛 归 瘀止痛 柴胡、桔 香附、 梗 乌药
少腹逐瘀 身痛逐 汤 瘀汤
小茴香、 羌活、 肉桂 秦艽
功用
部位 症状
活血通 窍

方剂学12理血剂

方剂学12理血剂
适应范围
第四页,共69页。
瘀血证——活血祛瘀剂出血证——止血剂
分 类
第五页,共69页。
1.辨病因内因,外因,病性是寒、热、虚、实,标本缓急.2.活血化瘀易伤正气,不宜过剂过量使用.3.活血化瘀性多破泻, 月经过多及孕妇慎用. 4.活血祛瘀为主,常配伍理气药,有助化瘀血. 5.根据病情可配补益、通络、消癥、清热、温阳药等药. 6.止血时以止血药为主,配伍化瘀药,使的血止不留瘀. 7.根据病情亦可配及清热、补益、温阳药. 8.上部出血不宜配伍升提药,下窍出血不宜配沉降药. 9.《血证论》对出血提出的治疗原则:先止血,次消 瘀,继宁血,终补血.
主治
功用
温经汤〈伤寒论〉
第二十八页,共69页。
温经汤〈伤寒论〉
证治分析
少腹里急腹满月经失调甚则久不受孕痛经
冲任两脉起于胞宫循行少腹
冲任虚寒血瘀气滞
冲任不固瘀血阻滞血不归经
月经超前或延后或逾期不止,或一月再行或停经不至
瘀血不去新血不生不能濡养
傍晚发热手足心热,唇口干燥舌暗红,脉细涩。
本方证属瘀寒虚热错杂但以虚寒为主瘀滞为辅
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第二十五页,共69页。
使用注意:1 、是否适合所有中风后遗症2 、临床如何服用:药不可断,隔3—5日 或7—8日服1付
3 、黄芪适宜用量:从少量逐渐增加
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第二十六页,共69页。
温经汤
《金贵要略》
吴茱萸3两(9g)当归2两(6g)白芍 2两(6g)川芎2两(6g)人参2两 (6g)桂枝2两(6g)阿胶2两(6g) 牡丹2两(6g)生姜2两(6g)半夏半 升(6g)麦冬1升(9g)甘草2两(6g)
主证分析:
瘀阻胸中,清阳不升肝郁气滞 急躁易怒肝胃不和 胃气上逆 呃逆,干呕 犯胃瘀久化热 瘀热 入暮潮热瘀阻生机 心失所养 心悸,失眠舌脉:舌黯红,脉涩或弦紧

理血剂

理血剂

血府逐瘀汤——病机
瘀热扰心 瘀久化热 瘀血内阻
不通则痛 清阳不升 心悸怔忡,失眠多梦 内热瞀闷,入暮潮热 胸痛 头痛 日久不愈 痛如针刺而有定处
肝气郁滞
急躁易怒 呃逆,干呕,饮水即呛
横逆犯胃
血府逐瘀汤——方解
本方证病位在胸中,病机重点是血
瘀,兼有气滞。治当活血化—方解
血府逐瘀汤——主治
胸中血瘀证。 症见:胸痛、头痛日久,痛如针刺而有 定处,或呃逆,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 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 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暗红或有瘀 斑,脉涩或弦紧。
血府逐瘀汤——主治
原书治疗十九种血瘀证:
头疼、胸疼、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天 亮出汗、食自胸右下、心里热、瞀闷、急躁、 夜睡梦多、呃逆、饮水即呛、不眠、小儿夜 啼、心跳心忙、夜不安、俗言肝气病、干呕、 晚发一阵热
病机特点:虚、寒、瘀、热错杂。
温经汤——方解
本方冲任虚寒,瘀血内阻证。瘀血内阻 是标,冲任虚寒是其产生的原因,因虚寒导 致血瘀,故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温经汤——方解
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温通血脉。 ——君 川芎、当归:活血祛瘀,养血调经。 丹皮:活血祛瘀,清血中虚热。 ——臣
温经汤——方解
阿胶、麦冬、白芍:养血益阴,兼清热 三药同用,既可养血,兼清虚热,又可 制约茱萸、桂枝辛燥之性。此方中芍药古用 白芍,亦可用赤芍—偏活血。 人参、甘草:益气健脾。 半夏、生姜:降胃散结,以助祛瘀。 ——佐 甘草:调和诸药。 ——使
中医方剂学
主讲:长春中医药大学
王迪
第十二章
理血剂
概 说
概念
凡是以 理血药 为主组成,
具有
活血化瘀或止血 的作用,

方剂学下篇—理血剂

方剂学下篇—理血剂
出血为标,火热迫血妄行为本。
方解:
君:大蓟、小蓟—性味甘凉,长于凉血止血,且能祛瘀
臣:荷叶、侧柏叶、白茅根、茜根—凉血止血

棕榈皮—收涩止血,与君药相配,既能增强澄本清源之力,又
有塞流止血之功

*清热凉血、收涩止血相结合
佐:栀子、大黄—清热泻火,引热下行,使气火降而助血止

栀子通利水道
瘀血的成因 气不行血
阴阳失调 外伤
气滞血瘀 气虚血瘀 寒凝血瘀 热灼血瘀 离经之血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桃仁四钱 红花 当归 生地黄

川芎一钱半 桔梗一钱半
赤芍二钱


甘草一钱
柴胡一钱
用法:水煎,取汁温服。
牛膝各三钱 枳壳二钱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
使邪热从二便而去

大黄泻下通便

丹皮—配大黄凉血祛瘀,使止血而不留瘀

藕汁—清热凉血散瘀

萝卜汁—降气清热以助止血
诸药炒炭存性,亦可加强收敛止血之力。
配伍特点: 全方集凉血、止血、清降、祛瘀诸法于一方,但以凉血止血为主,
使血热清,气火降,则出血自止。是寓止血于清热泻火之中,寄祛 瘀于凉血止血之内。
孕妇禁用。
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组成:黄芪生,四两
当归尾二钱
赤芍一钱半

地龙
川芎
红花
桃仁各一钱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
王清任与补阳还五汤

相传,清代嘉庆年间,清朝军机大臣卢荫溥中风后半身不遂、
口角流涎、语言不利、小便失禁,经皇上派来的太医久治无效。这

理血剂(方剂学)

理血剂(方剂学)

活血祛瘀剂,适用于蓄血及各种瘀血阻滞 病证。代表方如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 等。
桃核承气汤
《伤寒论》
【组成】
桃仁去皮尖,五十个(12g)大黄四两(12g)桂枝去皮,二两(6g)甘草 炙,二两(6g)芒硝二两(6g)
【用法】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 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现代用法:水煎服, 芒硝冲服)。
【方解】
本方由调胃承气汤减芒硝之量,加桃仁、桂枝而成。方中桃仁苦 甘平,活血破瘀;大黄苦寒,下瘀泻热。二者合用,瘀热并治, 共为君药。芒硝咸苦寒,泻热软坚,助大黄下瘀泻热;桂枝辛甘 温,通行血脉,既助桃仁活血祛瘀,又防硝黄寒凉凝血之弊,共 为臣药。桂枝与硝、黄同用,相反相成,桂枝得硝、黄则温通而 不助热;硝、黄得桂枝则寒下而不凉遏。炙甘草护胃安中,并缓 诸药之峻烈,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破血下瘀之功。
【配伍特点】
活血攻下,相辅相成;寒中寓温,以防凉遏。
【运用】
本方为逐瘀泻热法之基础方,亦为治疗瘀热互结,下焦蓄血证之 代表方。以少腹急结,小便自利,脉沉实或涩为辨证要点。原方 “先食,温服”,使药力下行。服后“当微利”,使蓄血除,瘀 热清,邪有出路。表证未解者,当先解表,而后再用本方。因本 方为破血下瘀之剂,故孕妇禁用。
复习思考题
何为理血剂?其适应范围有哪些? 作用理血剂应注意哪些事项?
第一节活血祛瘀剂
学习目标
01.
掌握: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 补阳还五汤、复元活血汤、温经汤、 生化汤
02.
熟悉:失笑散
病案导入
韩某,女,19岁。每遇经期腹痛,小腹冷痛,经血 色暗夹瘀块,舌质暗红,苔薄白,脉细涩。
该患者为何证?应如何治疗?

理血剂讲义

理血剂讲义

1.理血剂的适用范围:理血剂主要适用于瘀血或出血病证。

2.理血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必须辨清造成瘀血或出血的原因,分清标本缓急,做到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或标本兼顾。

(2)逐瘀过猛,或是久用逐瘀之品,均易耗血伤正,因而只能暂用,不可久服,中病即止,勿使过剂(3)止血之剂多有滞血留瘀之弊,故临证用方时多在止血剂中辅以适当的活血祛瘀之品(4)活血祛瘀药性多破泄,易于动血、伤胎,故凡妇女经期,月经过多及孕妇均应慎用或忌用。

(5)对于出血病人,应嘱其卧床静养为宜。

活血祛瘀桃核承气汤(《伤寒论》)【组成】桃仁五十个大黄四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二两芒硝二两【方歌】桃核承气五般奇,甘草硝黄并桂枝热结膀胱少腹胀,如狂蓄血最相宜【功用】逐瘀泻热。

【主治】下焦蓄血证。

少腹急结,小便自利,甚则烦躁谵语,神志如狂,至夜发热;以及血瘀经闭,痛经,脉沉实而涩者。

【配伍意义】本方证乃邪在太阳不解,随经入腑化热,与血相搏结于下焦所致。

君——桃仁苦甘平,活血破瘀;大黄苦寒,荡涤邪热,活血下瘀。

臣——芒硝咸苦寒,泻热软坚,软化瘀结之邪热;桂枝辛甘温,通行血脉,既助桃仁活血祛瘀,又防芒硝、大黄寒凉凝血之弊。

佐使——炙甘草护胃安中,缓和诸药的峻烈之性。

全方配伍,使蓄血除,瘀热清,邪有出路,诸症自平。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组成】桃仁四钱红花三钱川芎一钱半赤芍二钱牛膝三钱当归三钱生地黄三钱桔梗一钱半柴胡一钱枳壳二钱甘草二钱【方歌】血府逐瘀归地桃,红花枳壳膝芎饶柴胡赤芍甘桔梗,血化下行不作劳【巧记】四物与四逆桃红根牛膝【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

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或瘀点,脉涩或弦紧。

配伍意义:本方证为瘀血内阻胸部,气机郁滞所致。

君——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红花活血祛瘀以止痛。

臣——赤芍、川芎助君药活血祛瘀;牛膝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引血下行。

中药方剂学—理血剂

中药方剂学—理血剂
阴血不足,失于濡润:唇口干燥 瘀热或阴虚内热:傍晚发热,手足心热
【病机】 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虚、寒、瘀、热) 寒凝血瘀—主;虚、热—次
【治法】 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配伍意义
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通利血脉
归、芎、芍、丹皮——活血调经,清虚热 阿胶、麦冬——养血滋阴,止血 人参、甘草——补气生血 半夏、生姜——降胃气,通冲任以调经;
· 黄土汤 ·
1、本方为治疗脾阳不足所致的出血之常 用方。
2、辨证要点:
·大便下血,或崩漏,血色暗淡, 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3、类方比较:理中丸-黄土汤
黄土汤-归脾汤
1.具有逐瘀泻热功用的方剂是() A复元活血汤 B血府逐瘀汤 C桃核承气汤 D补阳还五汤 E生化汤 2.桃核承气汤的组成中不含有() A桃仁 B桃核 C大黄 D芒硝 E桂枝 3.血府逐瘀汤主治的病证是() A膈下血瘀证 B少腹血瘀证 C胸中血瘀证 D两胁血瘀证 E头部血瘀证 4.血府逐瘀汤的君药是() A当归、川芎 B川芎、柴胡 C桃仁、红花 D柴胡、枳壳 E生地、赤芍
现代临床应用
使用指征 治疗胸胁部瘀血的常用方,以
胸胸胁胁痛痛有有定处定,外舌,脉舌瘀脉血瘀征血象为证治要点
此外,久病顽证,病在上部,有瘀 血之征者皆可斟酌使用本方。
本方亦为瘀血证的通治方,随证加减可 用于不同部位及不同性质的瘀血证候。(?)
验案选录 神经衰弱
某男,36岁,教师。近1年来自觉心 悸,失眠,头痛,头晕,胸闷,思维紊 乱,健忘;每因心情不佳,病情加重, 影响工作。经多方治疗,疗效不著。西 医诊为“神经衰弱”。诊得:舌质紫黯 ,边有瘀点,脉弦涩。Fra bibliotek理血剂
为温补之剂,重在温中阳,健脾运,并能 燥湿,长于温脾止泻,止痛,是用治中焦

方剂-13理血剂

方剂-13理血剂

方剂学——第十三单元理血剂一、概述理血剂的适用范围及配伍规律理血剂适用于血瘀证及出血证。

凡下焦蓄血证,或瘀血内停之胸腹胁肋诸痛,妇女经闭、痛经或产后恶露不行,外伤瘀肿、痈肿初起等,以及吐血、衄血、咳血、便血、尿血、崩漏等各种出血证,均为理血剂的适应范围。

活血祛瘀剂常配伍理气药,使气行则血行;或配伍养血补血药,使祛瘀血不伤血。

止血剂常配伍活血药,使止血不留瘀;上部出血,多配沉降药;下部出血,多配升提药,以增强止血之力。

理血剂的应用注意事项辨清瘀血或出血的原因,分清标本缓急。

逐瘀需防伤正,止血慎防留瘀。

至于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法当祛瘀为先。

活血祛瘀剂其性破泄,易于动血、伤胎,凡妇女经期、月经过多及孕妇当慎用或忌用。

二、活血祛瘀血府逐瘀汤【组成药物】桃仁四钱、红花三钱、当归三钱、生地黄三钱、川芎一钱半、赤芍二钱、牛膝三钱、桔梗一钱半、柴胡一钱、枳壳二钱、甘草二钱【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

【配伍意义】本方系桃仁四物汤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而成,方中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红花活血祛瘀以止痛,共为君药。

补阳还五汤【组成药物】生黄芪四两、当归尾二钱、赤芍一钱半、地龙一钱、川芎一钱、红花一钱、桃仁一钱【功用】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

桃核承气汤【组成药物】桃仁五十个、大黄四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二两、芒硝二两【功用】逐瘀泻热。

【主治】下焦蓄血证。

小腹急结,小便自利,甚则谵语烦躁,其人如狂,至夜发热,以及经闭,血瘀痛经,脉沉实而涩者。

【配伍意义】本方由调胃承气汤减芒硝用量,再加桃仁、桂枝而成。

《伤寒论》原治邪在太阳不解,循经入腑化热,与血相搏于下焦之蓄血证。

温经汤【组成药物】吴茱萸三两、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各二两、半夏半升、麦冬一升【功用】温经散寒,祛瘀养血。

【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

方剂学第十二章

方剂学第十二章

桃核承气汤《伤寒论》
桃核承气汤
【组成】桃仁 大黄 桂枝 炙甘草 芒硝结下焦 少腹急结,( 闭经,痛经)
下 焦
瘀热扰心
其人如狂(神志错乱) 谵语烦渴

血 热在阴血分
夜间发热
【病机】 瘀热互结于下焦
【治法】 泻热逐瘀
桃核承气汤
【方解】
君:桃仁─破瘀活血
瘀热并治
大黄─泻热通便,活血祛瘀
臣:芒硝─泻热软坚通便
桂枝─通行血脉;1、助桃仁、大黄活 血祛瘀;2、防方中寒凉太过(寒热并用)
佐使:炙甘草-调和
桃核承气汤
【运用】 辨证要点:
少腹急结,小便自利,脉沉实或涩。
理血剂
血府逐瘀汤 (《医林改错》)
血府逐瘀汤
【组成】桃仁 红花 当归 生地 川芎 赤芍 牛膝 桔梗 柴胡 枳壳 甘草
舌本失养—— 语言不利 气虚不能固摄——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小便失
禁 【病机】 气虚血瘀,脉络瘀阻 【治法】 补气活血通络
补阳还五汤
【方解】
君:生黄芪─大补元气,使气旺而促进血

臣:当归尾─活血祛瘀
佐: 川芎、赤芍
活血化瘀,
桃仁、红花
助归尾之力
地龙─通经活络
补阳还五汤
配赤芍以清血分瘀热
使:甘草─调和诸药
血府逐瘀汤
【运用】
辨证要点:
胸痛、痛有定处,舌暗红或有瘀斑,脉 涩或弦紧。
为血瘀胸中常用方
理血剂
补阳还五汤 (《医林改错》)
补阳还五汤
【组成】黄芪 归尾 赤芍 地龙 川芎 红花 桃仁
【主治】 气虚血瘀之中风。
气虚不能行血——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淡黯, 苔白,脉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剂学第十三单元理气剂细目一概述要点一理血剂的适用范围及配伍规律理血剂适用于血瘀证及出血证。

活血剂常配伍理气药,使气行则血行;配伍养血补血药,使祛瘀血不伤血。

止血剂常配伍活血药,使止血不留瘀;上部出血,多配沉降药;下部出血,多配升提药,以增强止血之力。

要点二理血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辨清瘀血或出血的原因,分清标本缓急。

2、逐瘀需防伤正,止血慎防留瘀。

3、至于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法当祛瘀为先。

4、活血祛瘀剂其性破泄,易于动血、伤胎,凡妇女经期、月经过多及孕妇当慎用或忌用。

细目二活血祛瘀要点一桃核承气汤《伤寒论》【组成】桃仁五十个大黄四两桂枝二两甘草(炙)二两芒硝二两【用法】水煎,芒硝冲服。

【功用】逐瘀泻热。

【主治】下焦蓄血证。

少腹急结,小便自利,神志如狂,甚则烦躁谵语,至夜发热;以及血瘀经闭,痛经,脉沉实而涩者。

【组方原理】君——方中桃仁,活血破瘀;大黄,下瘀泻热。

二药瘀热并治,共为君药。

臣——芒硝,泻热软坚,助大黄下瘀泻热;桂枝,通行血脉,既助桃仁活血祛瘀,又防硝、黄寒凉凝血之弊。

佐使——炙甘草,护胃安中,并缓诸药之峻烈。

要点二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组成】桃仁四钱红花当归生地黄各三钱川芎一钱半赤芍二钱牛膝三钱桔梗一钱半柴胡一钱枳壳甘草各二钱【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

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

【组方原理】君——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红花,活血祛瘀以止痛。

臣——赤芍、川芎,助君药活血祛瘀;牛膝,活血祛瘀止痛,引血下行。

佐——生地、当归,养血活血;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宽胸行气;柴胡,疏肝解郁,与桔梗、枳壳同用,使气行则血行。

桔梗,载药上行。

使——甘草,调和药性。

全方活血与行气相伍,祛瘀与养血同施,升降兼顾。

【附方】通窍活血汤——由赤芍、川芎、桃仁、红花、麝香、老葱、生姜、红枣、黄酒组成,辛香温通作用较好,重在活血通窍,主治瘀阻头面之头痛等;膈下逐瘀汤——由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元胡、甘草、红花、香附、乌药、枳壳组成,行气止痛作用较好,善治瘀阻膈下之腹痛、胁痛;少腹逐瘀汤——由元胡、没药、当归、川芎、赤芍、蒲黄、五灵脂、干姜、肉桂、小茴香组成,偏于温经散寒止痛,用治寒凝血瘀之少腹疼痛、痛经、月经不调最宜;身痛逐瘀汤——由川芎、桃仁、红花、甘草、没药、当归、五灵脂、香附、牛膝、地龙、秦艽、羌活组成,长于活血通络,宣痹止痛,用于瘀阻脉络之痹痛。

要点三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组成】黄芪四两当归尾二钱赤芍一钱半地龙川芎红花桃仁各一钱【用法】水煎服。

【功用】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

半身不遂,口眼(口呙)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

【组方原理】君——重用生黄芪四两,补益元气,意在气旺则血行,瘀去而络通。

臣——当归尾活血通络而不伤血。

佐——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以行药力。

本方配伍特点:重用补气药,少佐活血药。

要点四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组成】柴胡半两瓜蒌根当归各三钱红花甘草穿山甲各二钱大黄一两桃仁五十个【用法】为末,加黄酒,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主治】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

胁肋瘀肿,痛不可忍。

【组方原理】君——重用酒制大黄,荡涤留瘀败血,导瘀下行;柴胡疏肝行气,引诸药入肝经。

臣——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穿山甲破瘀通络,消肿散结。

佐——当归,补血活血,使祛瘀而不伤血;瓜蒌根,入血分而消瘀散结,又清热润燥。

佐使——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酒煎服,增活血通络之力。

【鉴别】血府逐瘀汤与复元活血汤同具活血化瘀止痛之功,主治血瘀证。

血府逐瘀汤证——为瘀血停于胸部,除重用活血化瘀药外,配伍柴胡、枳壳、桔梗、牛膝等行气引血之品,活血化瘀与行气止痛之力均较强。

复元活血汤证——瘀血留于胁肋,配伍大黄、穿山甲等,活血破瘀之力较强,兼以疏肝通络。

要点五七厘散《同寿录》【组成】朱砂一钱二分麝香冰片各一分二厘乳香没药红花各一钱五分血竭一两儿茶二钱四分【用法】治外伤,先以药七厘,烧酒冲服,复用药以烧酒调敷伤处。

【功用】散瘀消肿,定痛止血。

【主治】跌打损伤,筋断骨折之瘀血肿痛,或刀伤出血。

并治无名肿毒,烧伤烫伤等。

伤轻者不必服,只用敷。

【组方原理】重用血竭活血散瘀止痛,敛疮生肌止血。

红花、乳香、没药活血行气,消肿止痛;麝香、冰片通行经络。

儿茶助君药收敛止血,并治疮肿;朱砂镇惊安神要点六温经汤《金匮要略》【组成】吴茱萸三两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各二两半夏半升麦冬一升【用法】水煎,阿胶烊化冲服。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

漏下不止,血色暗而有块,淋沥不畅,或月经超前或延后,或逾期不止,或一月再行,或经停不至,而见少腹里急,腹满,傍晚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舌质暗红,脉细而涩。

亦治妇人宫冷,久不受孕。

【组方原理】本证属虚、寒、瘀、热错杂。

君——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通利血脉。

臣——当归、川芎,活血祛瘀,养血调经;丹皮活血散瘀,又清血分虚热。

佐——阿胶、白芍、麦冬,养血调肝,滋阴润燥,且清虚热,并制吴茱萸、桂枝之温燥;人参、甘草,益气健脾,以资生化之源;半夏、生姜辛开散结,通降胃气,以助祛瘀调经使——甘草调和药性。

要点七生化汤《傅青主女科》【组成】全当归八钱川芎三钱桃仁十四枚干姜五分甘草(炙)五分【用法】水煎,或加黄酒同煎。

【功用】养血祛瘀,温经止痛。

【主治】血虚寒凝,瘀血阻滞证。

产后恶露不行,小腹冷痛。

【组方原理】君——重用全当归,补血活血,化瘀生新臣——川芎,活血行气,桃仁,活血祛瘀佐——炮姜,温经散寒止痛,黄酒,温通血脉以助药力使——炙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童便同煎,取其益阴化瘀、引败血下行之意。

【鉴别】温经汤与生化汤同为温经散寒、养血散瘀之剂。

温经汤——温养散瘀之力较强,温清消补并用,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证。

生化汤——长于化瘀生新,但温养之力不及温经汤,主治妇人产后血虚寒凝、瘀血内阻之证。

要点八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组成】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各等分【用法】炼蜜和丸。

【功用】活血化瘀,缓消癥块。

【主治】瘀阻胞宫证。

妇人素有癥块,妊娠漏下不止,或胎动不安,血色紫黑晦暗,腹痛拒按,或经闭腹痛,或产后恶露不尽而腹痛拒按者,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沉涩。

【组方原理】君——桂枝,通利血脉以行瘀滞。

臣——桃仁,活血化瘀,助君药化瘀消癥。

佐——丹皮,散血行瘀,兼清瘀热;芍药,益阴养血,使祛瘀不伤正;茯苓,利湿以助消癥,健脾益胃以扶正气。

佐使——白蜜甘缓补中,可收渐消缓散之效,兼调和诸药。

【鉴别】桂枝茯苓丸与鳖甲煎丸均有化瘀消癥之功桂枝茯苓丸——化瘀消癥之力和缓,主治瘀血留结胞宫之妊娠漏下不止等。

鳖甲煎丸——软坚消癥力强,主治久疟不愈之疟母,瘀血痰湿相搏之癥瘕。

细目三止血要点一十灰散《十药神书》【组成】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根山栀大黄牡丹皮棕榈皮各等分【用法】烧灰研末,纸包,碗盖于地上一夕。

用白藕捣汁或萝卜汁磨京墨调服。

【功用】凉血止血。

【主治】血热妄行之出血证。

呕血、吐血、咯血、嗽血、衄血等,血色鲜红,来势急暴,舌红,脉数。

【组方原理】君——大蓟、小蓟,凉血止血,兼能祛瘀。

臣——白茅根、荷叶、侧柏叶,凉血止血。

佐——大黄、栀子,清热泻火,导热下行;棕榈皮,收敛止血;茜草、丹皮,配大黄既凉血止血,又活血以行留瘀。

诸药烧炭可增收涩止血之力。

以藕汁或萝卜汁磨京墨调服,亦在加强凉血止血之效;全方集凉血、止血、清降、祛瘀诸法,为止血之良剂。

要点二小蓟饮子《重订严氏济生方》【组成】生地四两小蓟滑石木通蒲黄藕节淡竹叶当归山栀子甘草各半两【用法】水煎服。

【功用】凉血止血,利水通淋。

【主治】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

尿中带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舌红,脉数。

【组方原理】君——生地,凉血止血,养阴清热。

臣——小蓟,凉血止血,蒲黄、藕节,助君药凉血止血,并能消瘀。

佐——滑石、竹叶、木通,清热利水通淋;栀子清泻三焦之火,导热从下而出;当归养血和血,引血归经,且防诸药寒凉滞血之弊。

使——甘草缓急止痛,和中调药。

要点三槐花散《普济本事方》【组成】槐花柏叶荆芥穗枳壳【用法】为末。

【功用】清肠止血,疏风行气。

【主治】肠风、脏毒下血。

便前出血,或便后出血,或粪中带血,以及痔疮出血,血色鲜红或晦暗,舌红苔黄,脉数。

【组方原理】本方所治肠风、脏毒皆因风热或湿热邪毒,壅遏肠道血分,损伤脉络,血渗外溢所致。

君——槐花,善清大肠湿热,凉血止血。

臣——侧柏叶,清热止血。

佐——荆芥穗炒用,入血分而止血;枳壳行气宽肠。

要点四黄土汤《金匮要略》【组成】甘草干地黄白术附子阿胶黄芩各三两灶心黄土半斤【用法】先将灶心土水煎过滤取汤,再煎余药,阿胶烊化冲服。

【功用】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主治】阳虚便血。

大便下血,先便后血,以及吐血、衄血、妇人崩漏,血色暗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组方原理】君——灶心黄土(即伏龙肝),温中收涩止血。

臣——白术、附子,温阳健脾以复统血之权。

佐——生地、阿胶,滋阴养血止血;与黄芩合用,又能制约术、附温燥之性;生地、阿胶得术、附则滋而不腻,避呆滞碍脾之弊。

使——甘草调和药性,补脾和中。

全方寒热并用,刚柔相济,标本兼顾。

【鉴别】黄土汤与归脾汤均可用治脾不统血之便血、崩漏。

黄土汤——温阳健脾而摄血,适于脾阳不足、统摄无权之出血证;归脾汤——补气健脾与养心安神并重,适于脾气不足,气不摄血之出血证,亦治心脾气血两虚之神志不宁证。

A型题小蓟饮子的组成药物中不含有的是()A.当归、蒲黄B.生地黄、滑石C.藕节、木通D.大黄、车前子E.山栀子、淡竹叶【正确答案】D血府逐瘀汤的组成除桃红四物汤之外。

其余的药物是()A.葱白、麝香、大枣、黄酒B.香附、牛膝、没药、五灵脂C.柴胡、桔梗、枳壳、牛膝D.乌药、香附、枳壳、延胡索E.官桂、干姜、蒲黄、五灵脂【正确答案】CB型题A.瘀血停滞证B.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证C.肝火犯肺之咯血证D.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E.风热湿毒,壅遏肠道,损伤血络证<1>、槐花散主治病证是()【正确答案】E<2>、十灰散主治病证是()【正确答案】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