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象类探究题
典型题型之主题类探究题
典型题型之主题类探究一、主题概括要点可从反映社会生活(现象)、揭示人性美丑、揭示哲理、表达情感等方面考虑。
二、提问模式1.直奔主题型。
一般是:直接问“主题是什么”;“探究文章的深刻(丰富)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探究文章的深刻(丰富)意蕴”;“探究作者的情感(情思)”。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只问“深刻(丰富)意蕴”,也需要答作者情感;如果只问“情感”则需答对某现象、某人性、某哲理的情感;如果既问深刻意蕴也问情感取向,两者最好分开答。
2.小切口突破型。
主要是:标题含义及探究一句话(主题句)的意蕴。
答题时应围绕与标题或这句话相关的人物、事件探讨主题。
三、答题思路1.以小见大。
小说以小题材、小事件、或某个片段、平常现象反映大主题或深刻的道理。
答题时明确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通过分析小说的事件,或揭露某种社会现象,或揭示人性美丑,或揭示深刻的哲理,或表达作者的情感。
2.多种对象或角度。
若小说出现的对象(人物、动物、环境等)比较多,经过分类后,分别探讨这些对象(或对象与对象间的关系)的特点,或通过他们揭示的现象、哲理,或表达的情感。
有时还要兼顾小说的情节。
而许多散文探讨主旨(或情感)时,一般按其行文思路,梳理对不同对象(或同一对象的不同方面)或不同事件的情感(或感悟)。
3.由浅入深。
若小说对象单一,往往先探讨小说人物特点,再进一步探讨其蕴含的精神(文化)或哲理。
而有一种散文文章本身的思路即由浅入深,探讨是则由物及人及精神(或哲理)。
4.物象类题目。
往往要考虑物象的象征(隐喻)内容、寄托的情感及揭示的主题。
四、典型题例★★★小说【主要立足于小说中的形象(人、物、环境),兼顾情节】(一)以小见大1.王安忆《洗澡》“‘洗澡’作为这篇小说构思的关键,有主题思想方面的考虑。
结合全文,试作分析。
”参考答案:小说通过写“他”是否给送货的小伙子洗澡和买水时内心激烈的斗争,塑造了精打细算斤斤计较典型的上海小男人形象【分析内容】。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小说“物象”内容与作用专练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小说“物象”内容与作用专练统编版高三总复习2022届高考小说“物象”内容与作用专练考点:1.贾平凹《挖参人(节选)》2.(秘鲁)弗朗西斯科.埃斯卡特《胡安发现了一条绳索(节选)》3.迟子建《逝川(节选)》4.石鸣《庹其五》5.王若冰《对面的碗》【考点研究】一、小说中“物象”的内容与作用1.从人物塑造方面思考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
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从哪些方面对主要人物作了映衬,如梅、玉、竹等。
2.从情节安排方面思考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
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3.从环境方面思考指的是它对时代特色氛围作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以及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作用。
4.从主题方面思考“物象”往往具有衬托或象征意义,有揭示和深化主题的作用。
5.暗示作用解题思路:1.对人物的作用:交代人物背景,烘托人物情感,烘托人物性格,衬托人物形象,暗示人物命运;2.对情节的作用:预示情节走势,推动情节发展,串起文章的线索,为下文……作铺垫,与……构成对比,(开头)引起下文,(结尾)总结上文,前后呼应;3.对环境的作用:营造氛围,创造美感,创造意境,衬托环境,暗示社会环境,具有象征意义;4.对主题的作用:暗示主题,揭示主题,深化主题,触发情思,寄托感情,象征意义。
二、常见题型1.小说中的XX与刻画某人物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限定角度)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XX,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有什么作用?(限定角度)3.请围绕XX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限定角度)4.小说以XX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限定角度)5.XX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限定角度)6.请探究作者以XX为题目的原因。
7.小说中多次写到XX,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
(综合角度)8.小说中XX有怎样的特点?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综合角度)9.小说中先后几次提到XX,有什么作用?(综合角度)答题思路:自身作用+环境作用+人物作用+情节结构作用+主题作用+艺术手法作用(“自身作用”,指的是它作为小说形象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它自身的独到特点、作用和审美价值)三、注意事项1.结合文本进行解题,具体内容具体分析⑴先要注意物象的类别与特征;像“太阳”“雪”“竹”“梅”等物象属自然环境中的一部分,本身就具有环境描写的作用,特别注意它在渲染气氛、铺设背景中的作用。
高一生物实验与探究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实验与探究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一定不具有活性的细胞是A.用健那绿对线粒体染色30min的细胞B.经盐酸和龙胆紫溶液处理的根尖细胞C.用于观察叶绿体的黑藻细胞D.用于进行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表皮细胞【答案】B【解析】健那绿是活性染料,健那绿对线粒体染色30min的细胞仍然具有活性,A错误;经盐酸和龙胆紫溶液处理的根尖细胞已经被杀死,肯定没有活性了,B正确;用于观察叶绿体的黑藻细胞,需要观察的是细胞质中叶绿体的流动,细胞肯定是活的,C错误;活细胞才能通过渗透作用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死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用显微镜观察洋葱上表皮装片的同一部位,应选择下列哪种目镜和物镜组合,在视野中所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A.目镜10×,物镜10X B.目镜10X,物镜40XC.目镜15X,物镜40X D.目镜15X,物镜100X【答案】A【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和宽度,低倍镜下细胞的数目多、体积小、视野亮,高倍镜下细胞的数目少、体积大、视野暗,所以为了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放大倍数最小的目镜和物镜组合,A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以及在不同放大倍数下细胞数目的判断,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3.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B.用低倍镜观察不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C.观察叶片细胞的叶绿体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D.甲基绿染色可使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呈绿色【答案】B【解析】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的原理是根据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将色素分开,A正确;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呈紫色,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在低倍镜下可以看清楚,B错误;观察叶片细胞的叶绿体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C正确;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甲基绿染色可使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呈绿色,D正确。
人教版初中生物实验题(带答案)
生物实验题一、探究光对鼠妇影响的实验材料用具:10只鼠妇、长方型铁盒、潮湿的吸水纸或泥土、透明的玻璃、不透明的硬纸版(可以补充所需的材料和用具)实验方法和步骤:1.先在长方形铁盒中放入潮湿的吸水纸或泥土。
2.将鼠妇放在中央处。
3.将玻璃盖在左侧处,将纸版盖在右侧处。
4.静置10分钟后,大多数鼠妇跑到右侧侧。
5.根据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6.在研究“光对鼠妇的影响”时,在实验结束后,应该这样处理鼠妇:放归大自然7.本实验探究的是光的不同对鼠妇选择生活环境的影响。
8.本实验为什么要用10只而不是1只鼠妇?防止有偶然事情发生9.为什么要计算全班的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二)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1)作出的假设是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2)该实验中的变量是光,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黑暗和光亮两种环境,以便对照。
(3)每个实验装置中放入10只鼠妇,每分种统计一次明亮和阴暗土壤中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计算10次统计数的平均值。
(4)得出的结论是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5)如果“探究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则实验中的变量是水份,需要给鼠妇提供干燥和潮湿两种环境。
二、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1)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正确的显微镜操作步骤是 3 2 1 6 4 5 8 7 .①对光②装镜头③放置④升镜筒⑤降镜筒⑥低倍镜观察⑦细准焦螺旋⑧寻找物像(2)对光时,应首先转动图中的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转动图中的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4)若想观察到较多的细胞,应使用的物镜是低倍。
对光时使用的物镜是低倍。
(5)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物镜放大倍数乘以目镜的放大倍数如果目镜上标有5×,物镜上标有40×,则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被放大的倍数是 200 倍。
(6)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关系是相反,这说明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立像。
(学会判断玻片标本怎样移动?)(能判断看如“F”、“上”等的像是什么?)(7)怎样判断污点在目镜上、物镜上、还是在玻片标本上?移动玻片时,污点动则在玻片上,如不动,换物镜,污点没则在物镜上,如没有则在目镜上8.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在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最少和视野最亮的镜头组合是( C )①目镜15×物镜10×②目镜10×物镜10×③目镜15×物镜25×④目镜10×物镜25×A、①②B、④①C、③②D、③④9、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纵切面切片,先用10×的物镜观察,再换用40×的物镜,若不调整准焦螺旋,此时视野的清晰度和亮度变化是DA、模糊、变暗B、模糊、变亮C、清晰、变亮D、清晰、变暗10、用显微镜观察的材料要求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探究含义题型解题技巧(附练习与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探究含义题型解题技巧(附练习与答案解析)【探究主题】探究小说主题,往往要结合情节、环境、人物甚至写作背景进行,但一般都是从人物角度,尤其是主要人物角度探究。
因为小说主题的多义性和选择性,所以,有时探究主题就重点探究其多义性、选择性,如对这篇小说,有人认为反映了这样一个主题,有人认为反映了那样一个主题,要求说出你的看法,这时探究方法除了要结合人物外,还可以从题材、社会环境和描写人物的方法等角度展开。
【探究标题】高考对标题探究的角度有三个:一是标题含义(意蕴),二是标题作用(妙处),三是分析是否可以更换标题。
1.探究标题含义(意蕴)标题含义有表层义、深层义和主旨义(情感义)三个层面。
表层义是指标题本义;深层义主要指在文中的指代义、比喻义或象征义;主旨义是指标题传达出的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
理解标题含义,尤其是其深层义和主旨义,一定要对文本仔细琢磨,善于抓住文中的点题词句,联系主旨来思考。
2.探究标题作用(妙处)①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②概括故事情节。
③形成结构线索,贯穿全文。
④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⑤强化突出人物形象。
⑥暗示、揭示小说主旨,寄托情感,深化主题。
⑦制造悬念、引起读者兴趣等。
当然,标题的作用还是与标题自身有关:①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
②如果以物件(物象)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
③如果以形象特征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的作用。
④如果以问题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引人思考”的作用。
3.探究标题是否可以更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比较:①能否体现主题;②能否表达情感;③是不是线索;④是不是简洁、醒目、形象、生动、富有诗意;⑤是不是富有情感或悬念,引人入胜;⑥是不是体现作者的构思;⑦是不是突出人物形象的某种个性化特征等等。
2022年深圳市中考生物实验探究复习题及答案
2022年深圳市中考生物实验探究复习题1.如图表示“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操作步骤:(1)实验步骤A滴加的X液体是清水。
(2)实验步骤F的正确操作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3)按照实验操作过程,正确的排序为A→E→D→B→F→C(用字母表示)。
【分析】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是:擦→滴→撕→展→盖→染→吸。
解答即可。
【解答】解:(1)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目的是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2)盖盖玻片的正确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避免产生气泡;(3)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吸、染。
故正确的排序为A滴清水→E取材→D放置标本→B展平→F盖盖玻片→C染色。
故答案为:(1)清水;(2)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3)A→E→D→B→F→C。
【点评】掌握制作洋葱鳞片叶细胞临时装片操作步骤是解题的关键。
2.小乐制作了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请根据信息回答:(1)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在如图甲所示步骤中滴加生理盐水的目的是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在如图乙所示步骤中滴加碘液给细胞染色,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细胞核。
(2)用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①第一次观察时,看到如图丙所示视野,则在制片时出现的问题是涂抹不均匀;②重新制片后,在显微镜下依次看到的视野如图丁所示,由视野①到②的操作是将临时装片向左移动,由视野③到④的操作是换用凹面镜使视野变亮,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视野变清晰。
【分析】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操作步骤:擦→滴→刮→涂→盖→染。
图甲为滴液,图乙为染色。
【解答】解:(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由于0.9%生理盐水的浓度与人的组织细胞液的浓度一致,故可以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不至于细胞因吸水膨胀,也不至于因失水而皱缩。
散文阅读专题六:探究标题、意蕴-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备考之散文阅读总复习(全国通用)
必备知识
2.意蕴式探究两层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表层意蕴
文本中所涉及的基本内容,如文中的人、事、物、景等所 蕴含的不同意义以及所体现出的作者的情感倾向
民族心理
①精忠报国②崇尚自然③中庸稳重④追求大一统 ⑤安土重迁,叶落归根⑥爱好和平,厌恶战争等
主要指人的意义和价值、社会责任、个人尊严、
深层意蕴
人文精神
人生理想等方面,核心是人的价值追求;还指对 人性的关怀,如对生命的关怀,对弱势群体的关
关键能力
典型例题:2021·全国甲卷·《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
探究标题“五思考” (3)思考标题是否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和态度。要特别注意标题中表达感情的词语, 这些词语往往是作者对写作对象的特征或内在意蕴的一种概括,要结合文章内 容准确理解其含义。 (4)思考标题是否揭示文章的主旨。 (5)思考标题是否是文章的线索。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专题六:探究标题、意蕴
考情分析
探究是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 和分析、鉴赏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层级,是考试能力中 的最高级。探究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其设题角度多涉及主旨意蕴、审美 意蕴及创作意图等。近年来,高考命题在“探究”上淡化了许多,虽然 不冠以“探究”字样,但不少题目的实质仍是探究。散文探究与小说探 究在探究角度及方法上差不多,仍以主旨意蕴为主,要求思考深刻、开 掘广泛。对于我们复习来说,需要掌握探究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常见探 究题型的探究要点。
怀,对苦难的悲悯情怀等
学科认知
主要指哲学道理(哲理)、美学文学原理、文化历 史规律等
关键能力
1.物象意蕴探究。物象意蕴探究题的解题方法同前面分析形象特点、 物象特点及作用一样,只不过要综合全文,把特点与作用联系起来, 由表及里,由实及虚。重点看其主旨意蕴、象征意蕴和结构意蕴。 2.情感意蕴探究。情感意蕴是指作品的情感意义或取向,即作者的情 感态度等。它不同于思想意蕴,思想意蕴是指作品表现出的思想意义 或价值,是作品带给读者的思考和认识。探究散文的情感意蕴,要重 点抓住几点: (1)抓住文中“情语”。要捕捉文中断断续续或显或隐的情感语言,从 而确定作者的情感倾向。尤其要抓住文眼句、议论抒情句这些能直接、 鲜明地表达作者情感的语言。 (2)抓住文中众多不同的材料,挖掘作者对它们的不同情感态度。“不 同的材料”在文中主要指不同的人、物、景、事等。
生物实验与探究试题答案及解析
生物实验与探究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中,所涉及的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的选择,合理的是A.用显微镜直接观察花生子叶细胞,可看到有多个橘黄色脂肪颗粒B.选择蝗虫的卵巢为实验材料,研究减数分裂过程C.选择野山菊为遗传杂交材料,研究孟德尔的遗传定律D.调查某陆地群落植物类群丰富度,可采用样方法完成【答案】D【解析】花生子叶细胞中存在多个脂肪颗粒,需用苏丹III染色后才呈橘黄色,不能直接进行观察;选择蝗虫的精巢为实验材料,研究减数分裂过程;野山菊的花小,难以完成人工杂交,没有容易区别的相对性状,有时进行有性生殖,有时进行无性生殖,不适合用来研究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调查某陆地群落植物类群丰富度,可采用样方法完成。
2.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制备纯净细胞膜时,不可用鸡的红细胞代替猪的红细胞B.标志重捕法解决了活动性不强的动物取样方法上的难题C.当渗透装置中长颈漏斗内液面不再升高时,漏斗内溶液浓度等于烧杯内溶液浓度D.盐酸处理染色质能促进DNA与派洛宁(吡罗红)结合【答案】A【解析】制备纯净细胞膜时,只能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A正确。
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B错误。
当渗透装置中长颈漏斗内液面不再升高时,因为大气压强的存在漏斗内溶液浓度不等于烧杯内溶液浓度,C错误。
盐酸有利于DNA与甲基绿结合,D错误。
3.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观察DNA和RNA分布的实验中,分别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洋葱内表皮细胞进行染色B.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时用到的染液为健那绿,染色后数小时内细胞仍可进行有氧呼吸C.从叶绿体中提取色素的原理是叶绿体色素能溶解在丙酮酸中,且不同色素溶解度不同D.在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答案】B【解析】在观察DNA和RNA分布的实验中,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使用对洋葱内表皮细胞进行染色,A错误;健那绿是活细胞染色剂,整个实验过程中细胞仍保持活性,B正确;从叶绿体中提取色素的原理是叶绿体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酒精、丙酮)中,C错误;有丝分裂中大部分细胞处于间期,而间期是以染色质形式存在的,因此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不能观察到染色体,D错误。
【阅读专题4】管中窥豹:物象,读出小说的多重境界
管中窥豹:物象,读出小说的多重境界【专题解释】本专题精读《百合花》《哦,香雪》两文,整合两篇小说中出现的重要物象,体悟物象在塑造人物形象、调控叙述节奏、彰显作品主旨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
【预习任务】1.列出《百合花》和《哦,香雪》中的物象,分类整合。
2.圈画新媳妇与“百合花被子”、香雪与“自动铅笔盒”的相关细节,概括人物形象。
3.思考《百合花》中物象重现的作用,探究《哦,香雪》中“自动铅笔盒”出场时间上的安排用意。
4.探讨“百合花被子”和“自动铅笔盒”的象征意义。
【学习任务】任务一“物象”大盘点,聚焦核心处导入:小说中的“物象”一词,是从传统诗词的意象中分化而来,最终走向独立运用的。
“物”是客观之物,“象”则是物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表征。
比如,蒲松龄《促织》中的“小虫”、莫泊桑《项链》中的“项链”、欧·亨利《最后的常青藤叶》中的“藤叶”,都是小说家借以探寻人生、世界奥义的载体。
1.两篇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物象,请根据表格提示,分类别进行整合。
2.小说的情节主线是由许多细节在一条基本线索的统领下辐辏而成的。
速读《百合花》和《哦,香雪》,分别概括两文的主要情节。
从情节主线入手,你觉得两文的核心物象分别是什么?《百合花》描写的是1946年的中秋之夜,在部队发起总攻之前,小通讯员送文工团的女战士“我”到前线包扎所,之后向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借被子的故事。
《哦,香雪》主要讲述了香雪的一段“历险经历”:她在火车停靠的一分钟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
卡尔维诺在《新千年文学备忘录》中说:“一个物件出现在叙述中,就立即充满某种特殊力量。
恍如一个磁场的极,恍如那个不可见的关系组成的网络中的一个结。
”在两文主线脉络的观照下,结合卡尔维诺的论述,“百合花被子”和“自动铅笔盒”分别是两文的核心物象。
任务二人物面面观,物象识其真1.品读《百合花》《哦,香雪》中新媳妇与“百合花被子”香雪与“自动铅笔盒”的相关细节,解读人物形象。
高一生物实验与探究试题
高一生物实验与探究试题1.下列有关“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彩球大小、形状、质地、重量等要一致B.每次抓彩球以前必须摇动小桶,使彩球充分混合C.每次抓彩球,统计的彩球不必放回桶内,重复进行多次即可D.抓彩球时应双手同时进行,最好闭眼【答案】C【解析】每次抓彩球,统计的彩球都要放回原来的小桶内,摇匀,保证桶内两种彩球数量相等,即模拟配子结合之前,产生的两种雌配子或两种雄配子数量相等。
重复做50~100次,重复的次数越多,越接近理论比例。
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只有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条件下,才能显示细胞中某物质或结构的实验是()A.苏丹Ⅲ染色观察花生种子子叶细胞中的脂肪B.龙胆紫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C.健那绿染色观察动物细胞的线粒体D.甲基绿、呲罗红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DNA和RNA【答案】C【解析】苏丹Ⅲ溶液只是给脂肪染色,与细胞死活无关,故A错。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一经盐酸解离就死亡,观察到只是细胞分裂到哪一个时期的细胞分裂特征,故B错。
健那绿为活性染色剂,需要细胞保持活性才能给线粒体染色,故C正确。
甲基绿、呲罗红只是给DNA和RNA染色,与细胞死活无关,故D错。
【考点】本题考查实验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能力。
3.(8分)洋葱在欧美被誉为“蔬菜皇后”。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洋葱进行了相关实验。
(1)他们首先用镊子扯下一条洋葱根,用刀片将根切成数段(如右图所示),并选取其中的一段作为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材料,其中可能获得成功的区段是。
(2)在洋葱根培养的过程中,大家发现由于换水不及时,经常出现烂根现象,某同学推测可能是由于造成的;他们用溶液进行检测,发现溶液变成色,说明该同学的推测正确。
七年级上学期生物实验探究专题复习
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探究专题复习(一)教材上的重要实验1、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1)提出问题: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2)作出假设: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3)制定实验:设计明暗不同但是其他条件都相同的两种环境,这样做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
这个实验中的变量是光。
实验中的鼠妇数量以及实验的次数不能太少,主要是为了保证实验进行的准确性,减少误差。
实验完毕,鼠妇应该放回大自然。
(4)得出结论: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2、使用显微镜(1)取镜和安放取镜时,应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住镜座。
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边缘大约 7 厘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用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使反射光线经过通光孔、物镜、镜筒到达目镜。
以通过目镜看到白色的圆形视野为宜。
(3)观察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平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物镜为止。
眼睛看目镜,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再略微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
3、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1)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2)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3)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浸入载玻片的清水中,保持细胞的活性;(4)镊子夹起盖玻片一边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
(5)滴一滴稀碘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6)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4、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1)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2)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3)用消毒牙签在已经漱口的口腔内侧壁上轻刮几下,把牙签附有的碎屑的一端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轻涂几下;(4)镊子夹起盖玻片一边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
(5)在盖玻片的另一侧滴几滴稀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物象含义及作用
二、物象的作用答题要点
思考角度
物象作用
人物形象
① 物象交代了人物背景 ② 衬托/突出人物(性格、特点、心理) ③ 暗示了人物命运
情节安排 环境角度 主题角度
① 推动情节发展 ② 线索作用
① 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 ② 揭示时代特色气氛 ① 象征意义 ② 有揭示和深化主题的作用
+自身作用:引申义(自身的独到特点、作用和审美价值)
活动二 真题链接·实战演练
真题重现(2021年新高考I卷)
《石门阵》 9.小说中多次出现“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 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温馨提示:找出和“门”有关的段落,判断这些门是否是同样的意 思,对应含义层次,解析背后的意蕴)
我来评价 请对同学答案进行评析。
9.小说中多次出现“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 加以分析。(6分)
限定角度
活动一 教考衔接·归纳要点
教材衔接:《老人与海》
1.依据小说相关内容,分 析小说中多次写到鲨鱼的 含义。
2.依据小说相关内容,分 析小说中多次写到鲨鱼的 作用。
选必修上P71
教材衔接:《老人与海》
1.依据小说相关内容,分析小说中多次写到鲨鱼的含 义。
①庞大、凶猛的动物。鲨鱼一次又一次地抢夺老人的 收获,攻击捍卫收获的老人。
① 自身:“门”是百姓抗击侵略者时摆的“石门阵”,代表着百姓 抗日的智慧和决心。
②人物:百姓把木门变成了“石头门” ,表现了对侵略者的憎恶, 也写出了“皇军”在看见“石头门”时的震惊。
③情节:“门”作为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从诸葛亮的八阵图到 抗击侵略者的石门阵,再到“家门”“国门”,由“门”串联故事。
2021年新高考I卷 《石门阵》
初一科学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科学试题答案及解析1.熟练地使用显微镜是学习生物学应掌握的最基本技能之一。
(1)某同学在视野的左下方看到一个完整的细胞结构,要向将物象移至视野正中央,则应该将载玻片向移动;(2)如果观察到的物象有点模糊,要使物象更清晰,应调节的结构是。
【答案】(1)左下方(2)细准焦螺旋2.自然界中的各种物体千姿百态,多姿多彩,我们可以将它们分为和两大类。
【答案】生物和非生物3.下列各种物体中,属于非生物的是()【答案】A4.原鸡是家鸡的祖先,家鸡和原鸡有很多相似的特征,但家鸡的产蛋量高。
人们能把原鸡驯化成产蛋量高的家鸡,是因为生物有( )A.生殖和发育的特征B.生长的特征C.遗传和变异的特征D.新陈代谢的特征【答案】C5.狗从小狗变为大狗,这属于生物基本特征中的。
一只猫生出了4只小猫这属于生物基本特征中的。
【答案】生长发育、繁殖6.下列各项中,一般不属于人类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是()A.语言B.文字C.互联网D.鸟语花香【答案】D7.生石花属于生物的依据是()①能开花结果②能生长③能进行光合作用④种子萌发形成生石花幼苗⑤和石块一起生长⑥形状像石块A.①②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⑥D.①⑤⑥【答案】B8.“美人鱼”的名字叫儒艮(如图),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
在哺乳期,儒艮会带着幼儒艮在浅海游弋,这时的成年儒艮乳头肿大,古代水手在光线不好的时候看到它,认为是女人,便有了“美人鱼”的称呼。
你认为“美人鱼”属于( )A.鱼类B.两栖类C.哺乳动物D.爬行动物【答案】C9.下列物体中,不属于生物体的是()A.含羞草B.木茶几C.草履虫D.大鲵【答案】B10.下列有关生物共同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答案】B1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
科学观察需要工具,显微镜就是其中一种工具。
(1)我们在练习使用显微镜时,若在玻片上是“b”字,那么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图象是。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小说文本考题探究10形象类题(物象内涵作用)_1
2024届高三复习小说考题探究(10):形象类题(物象的作用)一、考题解读1.考题式样①(2021新高考Ⅰ卷《石阵门》)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②(2017年江苏卷《一个圣诞节的回忆》)小狗奎尼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
③(2014年全国Ⅲ卷《鞋》)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亊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筒要分析。
2.答题方略(1)相关知识小说中的物象,在诗歌中即是意象。
物象在小说中有着重要作用。
一般而言,作用主要体现四个方面。
(2)答题角度要回答的物象的作用,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①物象的衬托作用②物象的象征作用③物象的主题作用④物象的线索作用二、真题实践1.(2021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石门阵卞之琳“诸葛孔明摆下了八阵图,叫陆逊那小子,得意洋洋,跨马而来的,只见左一块石头,右一块石头,石头,石头,石头,直弄得头都昏了。
他一看来势不妙,就勒转了马头,横冲直撞,焦头烂额,逃回了原路。
——这《三国》里的故事,你们还记得吗?”说到了这里,干咳了一声,木匠王生枝抬起了眼睛,打量了一番列在他面前的许多面孔。
男人的面孔,女人的面孔,小孩子的面孔。
带胡子的有,麻的有,长雀斑的有,带酒窝的有,一共十来张,在中秋前两天的月光里,有明有暗,可是全一眼不眨,只是点点头,意思要王木匠尽管讲下去得了。
王木匠手巧。
譬如,现在邻近各村常用的由煤油箱改造的水桶子,确是王木匠的发明。
他的手艺不止见长于他的本行。
“对,我正要给你们摆一个和八阵图差不多的石门阵,不过几句话,一点新闻,石门阵摆退鬼子兵。
”老王捡去才落到颈脖子上的一片枯枣树叶子,随即干咳了一声。
“来了。
”大家一起想。
果然——“来了!来了,一群鬼子兵!”王木匠转过头来望望山坡下转进村子里来的白路,仿佛日本兵当真从那边来了,把听众给吓了一跳。
“他们先在远处山头上向镇上望,用望远镜,看得清清楚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用题,尤其是作为最后一道题的探究题,
首先需要解剖文章要素:
小说:四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结构、艺术手法、艺术效果(从读者的角度)
散文:内容、结构、情感、手法、艺术效果(从读者的角度)文中出现物象可能担当的功能:
1、作为情感的寄托物;
2、引出下文的眼线、引发情感的触点;
3、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
4、表现人物形象;
5、比喻、象征义。
文章以“手镯”作为标题的目的是什么?(4分)
答案:(1)“手镯”是小男孩的工作对象,是作者集中描写的主体,因此文章用此作为标题。
(2分)同时,作者借助手镯制作的艰辛、廉价,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对孩子现状、未来的担忧,是抒发感情的寄托物。
(1分)以此为题,更能引人深思。
(1分)
“大钟馗”为题的用意?
(1)突出沈全精于思考,勇于推陈出新的艺术追求;
(2)作为全文的线索,将故事情节紧密联系起来;
(3)揭示主题,通过写钟馗的变化,写出了小人物,大情怀;
(4)可以更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的意蕴。
(6)
梨树就是这样,从最显老的枝干上,捧举出最纯净娇美的花朵,让人深味生命的秘密——让人的情感在欣喜的同时又感到悲伤。
15.(6分)①苍老的树干能绽放娇美的梨花,让人感叹造物主的神奇;②枝干的苍老衬托出梨花的娇美,令人愉悦;
③娇美的梨花美得脆弱,令人感伤;④由花及人,使人联想到生命历经沧桑与艰辛,依然可以绽放出美丽;⑤美好的一切可能脆弱易逝,必须懂得深深地珍惜。
(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四点,满分,6分。
)
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文章标题“萤火一万年”含义的理解。
(3分)
答:文中的“萤火”是自然的景物,象征着安详、自由、光明,永不泯灭,亘古长存,它以体内蓄积着亿万年前的光明,启迪人应该保持内心的安宁平和。
请探究作品结尾画线句的意蕴。
(6分)
答:这晚点的时钟极富象征意义,形象地讽刺了方鸿渐生活在新的时代却有着落伍的家庭观念,(2分)“钟”和“终”谐音也表达了作者对方孙二人婚姻解体的伤感和同情,(2
分)暗示对人生困局的无奈。
(2分)
《横岭苍茫》
1、横岭高耸、阔远
2、横岭滋养和孕育万物的大爱精神
3、比喻像横岭一样无私奉献精神的人
请探究小说标题“餐馆和玫瑰”的内涵。
答:(1)空气污浊的餐馆象征了喧嚣,繁华的大都市和复杂社会,也隐喻偏僻沉闷的家乡小镇
(2)玫瑰比喻美丽动人的卡林顿小姐
(3)主人公离开家乡投身社会,失掉了原本的柔媚与芳香四溢变得和餐馆一样污浊;
(4)也暗指主人公尽管迷失在繁华的都市生活,但内心深处其实一直存在对家乡与亲人的思念。
请结合全文,探究文中“菊花”这一意象的丰富意蕴。
(6分)
15.①借菊花衬托出爱丽莎的外表美和勤劳美,赋予其生活乐趣和活力。
②菊花既是爱丽莎追求美好的情感寄托,也是其内在精神的象征,她正是在种植、赠送菊花的过程中得到快乐、自信,内心也走向成熟与坚强。
③菊花不被认可,被抛弃,暗示女主人公的价值不为现实所认同。
(每点2分)
结合全文内容,探究题目“芥子之中的灯”的意蕴。
(6
分)
答:新疆菜籽沟小如芥子;刘亮程的乡村文化建设譬如芥子中点灯;芥子虽小能容纳须弥,木垒菜籽沟文学艺术奖虽小,却能透射出中国文化的希望。
(6分,每点2分)
文中多处描写粽子和粽叶,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写的用意(苏童《祖母的季节》)
①是祖母情感的载体,表现了对祖父的思念和对其归家的期
盼;
②祖母的命运的象征,由青粽叶叶到灰褐色,暗示着祖母断
送了青春,过完了一生;
③凸显小说的主旨,表现了祖母对于祖父的深情,表现了我
对于祖母从一而终的孤苦一生的深深的惋惜和同情;
④使小说情节紧凑,文脉连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