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与未来发展思考 胡建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与未来发展思考胡建军

发表时间:2018-11-21T11:29:16.247Z 来源:《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6月下作者:胡建军[导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2003年,国家水利厅局长在全国会议中提出了“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发展思路,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提高了人们对于水利信息化的重视,同时也为各地区防汛、抗旱的指挥和决策等应急处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但从目

(乌兰察布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 012000)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2003年,国家水利厅局长在全国会议中提出了“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发展思路,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提高了人们对于水利信息化的重视,同时也为各地区防汛、抗旱的指挥和决策等应急处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但从目前的实际水利信息化建设来看,在某些区域信息化建设依旧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造成防汛抗旱信息化系统相对匮乏,从而造成其无法发挥降低灾害损失的实用价值,给减灾过程带来一定的影响。基于此,为规避上述问题的发生,本文主要了解了目前我国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分析制约信息化建设的原因,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促进水利信息化建设进程,进而保障水利现代化的稳定发展。关键词: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未来发展;现状;原因水旱灾害是我国社会经济治理的重点和难点,要面对我国水旱灾害的特点,全面树立人水和谐的观念和意识,关注防汛抗旱工作的直接效用及其对水系统带来的影响,注重防汛抗旱工作的思路转变和工作模式转变,全面分析我国防汛抗旱工作的现状,积极思考和探索防汛抗旱工作的具体措施和对策,较好地提升我国防汛抗旱工作的效果。 1信息化建设现状

1.1高清视频会商系统及工程视频监控系统

近年来,我国某市区防汛抗旱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2014年,市、县2级均建成高清视频会商系统。2016年,建设了山洪灾害省级数据同步共享系统试点项目,将市级到省级的计算机网络专线扩容至50Mb/s,类型为PTN,县级到市级计算机网络专线扩容至2Mb/s,类型为MSTP,可以召开1080P高清视频会议。与视频会商系统同步建设覆盖大中型水库、沿江主要涵闸、大型灌区、江堤及重点内河防守段、防汛仓库等29处工程视频监控系统。

1.2防汛抗旱业务平台

2016年5月,我国某省防汛抗旱业务平台初步建成并投入试运行。我国某市区部分防汛抗旱业务可通过平台办理,实现雨情、水情、工情等重要防汛抗旱信息的查询,通过访问防洪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可方便查询区域内各种防洪工程基本情况。随着该平台的不断完善,将为防汛抗旱工作提供支撑。

1.3水文监测预报系统

目前已开展的水文监测有降水量、蒸发量、泥沙、地下水、墒情、水环境等。建成水情遥测站点286个、旱情遥测站点13个,雨量站网密度每48km2有1个站。2017年汛前建成8个卫星信道站点,同时共享县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雨量水位站点388个。已开展的水文预报主要有洪峰水位、洪峰流量、峰现时间、湖泊(水库)来水量、入库(湖)洪峰流量、库水位及涵闸闸门开启时机等。

1.4山洪灾害预警平台

我国某市区共有自动水位站244个、自动雨量站304个、视频站19个、无线预警广播456个,覆盖108个乡(镇)。山丘区自动雨量站点密度每45km2有1个站,水位监测站点密度每63km2有1个站。我国某市区除大观区、迎江区、望江县外,其他各县(市、区)均已建成预警平台。

2、影响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的原因

2.1资金问题

我国地域辽阔,但经济发展状态却存在严重的差异,这种差异具体表现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明显高于内陆地区,因此,由于受资金制约的影响,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从而使得地方财政机构无法出资相应的资金,完善信息化配置,对于技术人员的培养更是天方夜谭,从而导致信息化建设处于原始阶段,进而影响防汛抗旱系统的完善与发展。

2.2技术与体制

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水利行业的网络化结构进行了改革,但同时由于部分区域缺乏一定的技术指导,从而导致其通讯平台依旧沿用传统的短信平台,不仅降低了软件开发水平,最主要的是区域政府无法开展各项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进而影响了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增加了灾害时的财产损失,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

除此之外,在应用系统建设方面,除了技术标准无法统一外,在建设规模、内容、设备档次等方面也存在这一定的差距,易形成信息孤岛,降低决策者的决策水平。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体制的制约,同样各类信息化工程建设的发展也无法脱离体制的规范,但从目前来看,部分区域在进行水利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企业内部未形成有效的管理体制,从而造成体制混乱,进而对各项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长此以往,必将对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2.3人才问题

随着近年来对各项水利工程建设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企业在人才选拔方面也秉承着“宁缺毋滥”的选拔原则,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供不应求局面的产生。同时,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各级高校人才具备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都缺乏一定的实践能力,因此导致选拔的人员无法独立进行岗位操作,这也是现下客观存在的一个问题,制约了防洪抗旱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同时,严重阻碍了我国水利现代化的发展。

3、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的方向

由于各区域之间技术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加之各级领导对于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认知的不同,从而导致了各区域之间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水平高低不同,进而对于水利现代化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为统筹各区域的信息化建设,国家有关部门以及各级领导应该遵循以下发展规划:

3.1经济发达地区

对于经济发达的区域,信息化建设主要以“延伸、完善、提高、整合”为主,即利用我国目前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提高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加强软件的开发,从而实现对防汛抗旱工程的自动监控,并对建设的先后顺序进行妥善的处理,且在处理过程中必须保障原有成果和资源的整合度,以此为基础,进而提高经济发达地区的整体信息化建设。

3.2经济中等发达地区

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计算机网络技术存在一定的差异,究其原因是因为该区域的信息化系统建设时间晚于发达区域信息化建设时期。因此,该区域的信息化建设主要以“加快水情遥控系统和三防应急调度建设”为主,提高该区域遥测技术发展水平的同时,配套中级规模的计算机网络,从而推进该区域水利信息化的建设进程。

3.3经济欠发达地区

与前两者相比,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滞后,信息化建设也大多处于原始阶段,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制约了水利现代化的发展,同时还提高了建设工程中的不安全影响因素,危及技术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该区域的信息化建设主要以“水利工程遥测系统”建设为主,并配套初级规模的计算机网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和健全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的抗旱指挥调度可视系统以及远程会商系统,进而稳固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规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生态系统的破坏,造成了极端天气频发,影响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其中,旱涝是危险度极高的自然灾害,因此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工作迫在眉睫,但是在经济全球化、信息高速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在动态变化的市场中确定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显的尤为重要。基于此,快速建立健全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体系,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是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推进市场稳定发展的重要方向。参考文献

[1]刘怀利.安徽省水利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探讨[J].治淮,2015(3):54-55.

[2]万海斌.推进防汛抗旱信息化向更高水平迈进—访国家防办副主任万海斌[J].中国防汛抗旱,2013(4):4-6.

[3]万海斌,刘汉宇,吕行.浅论我国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四个统一”[J].中国水利,2015(3):53-55.

[4]丁留谦.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与未来发展思考[J].中国防汛抗旱,2017(3):8-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