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遇知音

合集下载

高山流水遇知音五年级精选作文

高山流水遇知音五年级精选作文

高山流水遇知音五年级精选作文春秋战国时期,有个读书人叫俞伯牙,他擅长抚琴,他的琴声悠长而深远,但没几个人能赏识。

一年中秋节,伯牙为皇帝和诸侯们演奏,弹的是他的成名曲——《高山流水》,他弹得尽心尽力,本以为皇上要赞扬他,没想到皇帝竟睡着了。

伯牙生气极了,他走出了皇宫,登上一片湖上的小船,明月映在湖面上波光粼粼,伯牙拿出琴,又弹起了那曲《高山流水》。

一曲终了,从草丛中跳出一个樵夫,为他喝彩。

伯牙十分惊异,几年来听他弹过这首曲子的人成百上千,可没有一个人听懂,而这位山野樵夫却拼命地赞赏他,“这樵夫是听懂了我的琴声吗?”伯牙疑惑。

伯牙面对着樵夫,坐在地上再一次抚起了琴。

伯牙弹着琴,心里想着高山,樵夫眺望着湖面,张口吟道:“好啊,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眼前”;伯牙想着长江黄河那川流不息的江水,樵夫说着:“弹得真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在我耳边流淌”;伯牙的思绪跑到了湖面上,一阵风吹过,樵夫高呼:“太妙了,太妙了!听着琴声,如似清风徐徐拂过草地”。

一曲末了,伯牙抬头一看,月光的照射下,樵夫留下了晶莹的泪珠。

想到自己总算是找到了知音,伯牙的脸上也挂着两行长泪。

伯牙拱手向前问道:“请问兄台高姓大名,何方人士?”樵夫拱手还礼,说:“在下姓钟,贱字子期,乃汉阳人士也。

”伯牙感慨道“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两人结拜为兄弟,并约定了一年以后再次见面。

一年后,伯牙又来到了汉江口——那个与子期相遇的地方,却得到子期不幸病逝的消息,伯牙来到子期坟前,解囊取琴,又弹起了那首《高山流水》,边弹边放声大悲,曲终,伯牙割断了琴弦,把心爱的瑶琴摔了个粉碎,曰: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此后,“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千古流传至今。

指导教师点评:这是“高山流水”的扩写,从扩写中了解了“知音”的含义,理解了“高山流水觅知音”深刻的内涵。

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

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

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
相传俞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懂,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和寡,没有知音,十分寂寞。

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着听着,停住了脚步。

坐在俞伯牙的对面,说出了俞伯牙弹奏的心中所想的。

这个人就是钟子期。

两人结成了忘年之交。

他们约好在两年之后,在他们两个坐着的地方见面。

可是两年之约到了,俞伯牙拿着琴在这里等,不见钟子期的影子。

等着等着,来了一个老翁,自称是钟子期的父亲,是专门来替钟子期来赴约的。

老翁向俞伯牙说明了来意。

原来钟子期的临终遗言就是同俞伯牙的约定。

俞伯牙跪拜在老翁的面前,悲痛欲绝。

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一说河边)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珍惜。

这就是那段“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看出了俞伯牙和钟子期深厚的友谊,所以人们常用此感叹知音难觅。

高山流水遇知音

高山流水遇知音

高山流水遇知音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

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

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

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

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

忽听岸上有人叫绝。

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

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

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和合故事《高山流水遇知音:俞伯牙和钟子期》(读经典,陪伴即教育)

和合故事《高山流水遇知音:俞伯牙和钟子期》(读经典,陪伴即教育)

《高山流水遇知音》——读经典,陪伴即教育俞伯牙和钟子期音乐在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说到音乐就必须要提《高山流水》,它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此曲悠扬清婉,使人仿佛置身于俊朗高山、幽幽清风、澄澈流水之中。

此曲也见证了伯牙和子期的“知音”友谊,他们也成为了中国千百年来的至交典范。

俞伯牙,春秋时期楚国郢都人,伯牙最擅长弹琴,从小就对音乐有极高的天赋,造诣极深。

荀子曾对伯牙评价道“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足以见得伯牙高超的弹琴技艺。

钟子期虽是一介樵夫,但是他对音律却十分精通,因此才有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佳话。

1. 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善古琴,子期擅长听音辨意。

伯牙从小就对音律有极高的天赋,他拜师名门,刻苦学习最终成为一代杰出的琴师,但是没有人能懂他,没有人能懂他的音乐。

一天伯牙行至山涧,晚上的江面风平浪静,伯牙兴致大发,携琴而弹,突然琴弦震颤,这是琴师的心灵感应,说明有人在附近听琴,果然看到一个樵夫状的男子,他就是子期。

伯牙与子期一见如故,伯牙邀请子期上船详谈,子期一见伯牙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造的。

”接着,子期又把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伯牙心中暗暗佩服。

伯牙又为子期弹奏,子期聚精会神聆听。

伯牙弹奏一曲《高山》,子期感叹道:“善哉,峨峨乎若泰山(多么巍峨的高山啊)!”伯牙又弹奏一曲《流水》,子期又叹道:“善哉,洋洋乎若流水(多么浩荡的江水啊)!”听到子期的评价伯牙既激动又佩服,终于有人能听懂他的琴声了,至此伯牙与子期惺惺相惜,成为生死之交,并相约第二年中秋在此江边,伯牙抚琴,子期赏琴。

2. 知音再难觅,伯牙终绝弦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而至,但是子期迟迟没有出现。

伯牙用琴声召唤子期,子期依旧没有出现,伯牙失落而归。

第二天,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子期的下落,才得知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

临终前子期留下遗言,让后人将他埋葬于江边,到中秋之时,他就能听到伯牙的琴声。

知道实情,伯牙悲痛万分,他来到子期的墓前,弹奏了《高山流水》。

短美诗文:高山流水遇知音_全诗

短美诗文:高山流水遇知音_全诗

高山流水遇知音高山流水遇知音是出自《丑奴儿·玉节珠幢出翰林》的名句。

【全诗如下】《丑奴儿·玉节珠幢出翰林》作者:张孝祥(宋代)玉节珠幢出翰林。

诗书谋帅眷方深。

威声虎啸复龙吟。

我是先生门下士,相逢有酒且教斟。

高山流水遇知音。

【相关阅读】高山流水遇知音故事出自《列子·汤问》。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琴曲《高山流水》即为俞伯牙的代表作之一。

人物说伯牙全名:俞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

经考证,伯牙原本就姓伯,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小说中的杜撰,而在此之前的《史书》与《荀子》、《琴操》、《列子》等书中均为“伯牙”。

东汉高诱注曰:“伯姓,牙名,或作雅”,现代的《辞源》也注曰:“伯姓牙名”。

伯在古代是个很普通的姓,如周武王时不食周粟的伯夷,秦穆王时擅长相马的伯乐等。

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

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

《荀子·劝学篇》中曾讲“伯牙鼓琴而六马仰斜”,可见他弹琴技术之高超。

《琴操》记载:伯牙学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师成连把他带到东海蓬莱山去听海水澎湃、群鸟悲鸣之音,于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

历代文献关于伯牙的记载颇多,最早见于荀况的《劝学》篇:“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其音乐演奏的生动美妙。

在《吕氏春秋》和《列子》中,记载有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一向为后世所传诵。

《琴操》、《乐府解题》记载有伯牙学琴的故事:著名琴家成连先生是伯牙的老师,伯牙跟成连学了三年琴却没有太大的长进。

成连说自已只能教弹琴技艺,而其师万子春善移情,便带伯牙去东海找万子春请教移情之法。

可伯牙到了东海,并未见到方子春,只看见汹涌的波涛,杳深的山林和悲啼的群鸟,伯牙心中豁然一亮,感慨地说:“先生移我情矣!”于是创作了《水仙操》。

钟子期钟子期,名徽,字子期。

高山流水遇知音,子期不在对谁弹?(诗词典故)

高山流水遇知音,子期不在对谁弹?(诗词典故)

高山流水遇知音,子期不在对谁弹?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

经考证,伯牙原本就姓伯,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小说中的杜撰,而在此之前的《列子》与《荀子》、《史书》、《琴操》等书中均为“伯牙”。

东汉高诱注曰:“伯姓,牙名,或作雅”,现代的《辞源》也注曰:“伯姓牙名”。

伯在古代是个很普通的姓,如周武王时不食周粟的伯夷,秦穆王时擅长相马的伯乐等。

伯牙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琴师,精通音律,琴艺高超,善弹七弦琴,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

话说,伯牙自幼聪慧灵敏,并且有着极高的音乐天赋,拜当时名气颇大的琴师成连学琴。

伯牙跟成连学了三年琴却没有太大的长进,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伯牙的老师成连知道他的想法后,便说自已只能教弹琴技艺,而他的老师万子春善移情。

于是,成连便带伯牙去东海蓬莱山找师祖万子春请教移情之法。

可是伯牙到了东海,并未见到师祖方子春。

成连就与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

伯牙举目远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

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

他不由自主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伯牙心中豁然一亮,感慨地说:“先生移我情矣!”于是创作了《水仙操》。

有一年,伯牙奉晋国国君之命出使楚国。

中秋节那天,伯牙坐船来到了汉阳江口。

由于风浪很大,伯牙便停泊在一座小山下,等待风浪的平息。

晚上,云开月出,景色十分美丽迷人。

伯牙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不禁琴兴大发,逐取出自己的瑶琴对着月亮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拍手叫绝。

岸边那人朗声道:“先生莫惊,在下湖北汉阳一樵夫。

听先生的琴声绝妙,忘情打扰,失礼了。

”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站在岸边,估计是刚从山上砍柴回来,正赶着回家吃团圆饭。

高山流水之知音历史故事

高山流水之知音历史故事

高山流水之知音历史故事1、俞伯牙摔琴谢知音高山流水的故事出自《列子•汤问》,书中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若江河!”我记不清是那一本书了,同样记载了这个故事,但要比这个要长一些,它的记载是:在山之滨,水之湄,士大夫俞伯牙与山野樵夫钟子期相遇,琴韵丁冬声里,弥漫着巍巍高山,浩浩江水,意境开阔吞吐万物,高山巍峨,流水浩瀚,樵夫钟子期听懂了俞伯牙的琴意,歌声相和。

俞伯牙把钟子期引为人生知己,因为音乃心之声,听懂他的琴意,就是明白他的灵魂,这是知音。

后来二人不但是知音,还成了终生挚友,钟子期早亡,俞伯牙悉知以后,在钟子期的坟前抚了平生最后一支曲子,然后尽断琴弦,终生不复鼓琴。

2、豫让吞碳春秋时,晋国人豫让投奔智伯后,受到重视和尊重。

后来智伯被庄襄子杀死,豫让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我一定报答智伯”。

意思是志士要为欣赏自己的人献出生命,美女要为喜爱自己的人打扮。

他将替智伯报仇。

于是他躲进山里,改变自己的形貌,又用吞火炭的方式弄坏自己的声带,不让别人听出自己的声音。

经过伪装后,他找机会接近了庄襄子,不料被庄襄子察觉。

豫让看报仇无望,便自杀了。

《战国策》2、季札挂剑春秋时,吴国公子季札出使晋国,途径徐国时去拜见徐君。

两人闲谈时,徐君将季札所佩的宝剑把玩许久。

季札很明白徐君想要宝剑,但因为出使上国,必须带上佩剑,因而没有送给徐君。

季札完成使命归国时,经过徐国,想把宝剑赠给徐君,遗憾的是此时徐君已死,季札便将宝剑赠送给徐君的继承人。

但徐君的继承人说:“先君没有遗命,我不敢接受你的剑。

”季札见嗣君坚辞不受,便将宝剑挂在徐君目前的树上,方才离郑回国,徐国人作歌称赞他道:“延陵季子呵不忘故旧,千金之剑呵挂于陵墓。

”《史记@吴太伯世家》、汉刘向《新序@节士》3、管鲍之谊春秋时,齐国管仲与鲍叔牙是好朋友,管仲曾感叹说:“我年少时穷困,曾经同鲍叔合伙做生意,总是多分钱给自己,鲍叔不认为我贪财,知道是因为我贫困。

高山流水的主人公是谁

高山流水的主人公是谁

高山流水的主人公是谁
高山流水的主人公是谁
阅读精选(1):
高山流水的主人公是:钟子期,俞伯牙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出自《列子·汤问》。

成语“高山
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钟子期与俞伯牙”高
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钟子期是古琴高手,创作有《高山流水》,一向无人欣赏。

一天他乘船飘过汉阳,在船上弹奏"高山流水",
恰逢伯牙砍樵,只有伯牙高声赞叹啊,如是两人结识啊,并在黄
鹤楼切磋琴艺,别时约好一年后再见。

等一年后钟子期回来,听
说伯牙已死,就把琴摔断了,从此不在弹琴。

于是人们在他们相
识的地方建了古琴台,武汉此刻还有个地方叫《琴断口》,就是
子期摔琴的地方。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
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
高人为师,琴技到达水平,但他总觉得自我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
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伯牙的老师明白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
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

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

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

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

2022年教学教案 《拓展阅读高山流水遇知音》优秀教案

2022年教学教案 《拓展阅读高山流水遇知音》优秀教案

高山流水遇知音高山流水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故事,这那么故事千百年来一起感动着人们,人们不是羡慕俞伯牙的高超的琴艺,而是羡慕他遇到了一个能听懂他的琴声的人——钟子期。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假设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假设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有一年,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

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

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

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

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

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

俞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

俞伯牙正在猜想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俞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

俞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听了俞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答复:“先生,您刚刚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答复一点不错,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

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

〞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

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

接着俞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

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

〞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俞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

高山流水遇知音

高山流水遇知音

高山流水遇知音在我国古代的楚国,有个读书人姓伯名牙。

他很喜欢弹琴,从小跟一位名叫成连的先生学琴。

伯牙天资聪颖,琴艺大进,却始终难以捕捉到乐曲的神韵。

有一天,老师对伯牙说:“我带你去寻一个仙师点化点化,可好?伯牙一口答应,高高兴兴地背着琴随老师乘船来到东海蓬莱山,老师让他坐地休息,自己则去寻找仙师了。

伯牙在巍峨苍郁的山野之中,久等不见老师归来,便沿一条山路寻去。

绕过一个山头之后,不想却有一幅奇景挂在眼前:云中飞瀑,雾中清泉,水花四溅如珍珠,激音回荡似仙乐。

伯牙顿感天眼大开,灵感涌出,便席地而坐,抚琴而成妙曲。

突然,他的身后传来老师的声音:“哈哈,哈哈……仙师被你找到了。

”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老师所说的仙师就是大自然啊。

相传《水仙操》和《高山流水》这两首古琴曲都是伯牙当时成就的。

从此,他的琴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被人称为“琴仙”。

后来,伯牙到晋国做了大夫,奉命出使楚国。

由于遇到大风,他只好在汉阳江口停留。

待风平之后,一轮仲秋之月便从浮云中漫步而出。

伯牙站立船头,时而仰视明月,时而俯视江面,琴兴大发,便抚琴而弹。

一曲即终,忽然从草丛中跳出一个樵夫来,此人对伯牙的琴艺赞叹不已。

伯牙大惊,便问道:“你会听琴,那你能识琴之优劣吗?”樵夫接琴观之,答道:“此琴叫瑶琴,是伏羲(西)氏所造,取树中良材梧桐的中段做成。

其树必高三丈三尺,截为三段,上段声音太清,下段声音太浊,只有中段,清浊相济,轻重相兼。

后再把此木漫在水中七十二天,择吉日良时,凿成乐器。

最初,此琴有五条弦,外按金、木、水、火、土,内按宫、商、角(决)、徵(止)、羽。

后来,周文王添弦一根,称为文弦,周武王又添弦一根,称为武弦。

因此,这琴又称文武七弦琴。

”伯牙听罢,心悦诚服,便又调弦抚琴。

琴声时而雄壮、高亢,时而舒畅、流利。

樵夫时而曰:“善哉,峨峨乎若泰山。

”时而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伯牙大喜,推琴而起,使礼而问道:“天下贤士,请教高名雅姓?”樵夫还礼说:“在下姓钟,贱字子期。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作文800字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作文800字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作文800字英文回答:High Mountains and Flowing Water is a well-known piece of music in Chinese culture. It symbolizes the meeting of two kindred spirits, who understand and appreciate each other's talents and virtues. In my opinion, the phrase "高山流水遇知音" (gāo shān liú shuǐyù zhī yīn) perfectly captures the essence of true friendship.In my life, I have been fortunate enough to experience the joy of finding a kindred spirit. I remember when I was in high school, I had a classmate named Lily. We were both passionate about music and often spent our free time playing instruments together. Whenever we played High Mountains and Flowing Water, our music seemed to blend seamlessly, as if we were communicating through our instruments. We understood each other's musical expressions without the need for words. It was a magical experiencethat brought us closer together.Another example of finding a kindred spirit is when I joined a sports club in college. I met a guy named Jack,who shared the same passion for basketball as I did. We would often play one-on-one games and push each other to become better players. We developed a deep bond through our shared love for the sport. Whenever we played, it felt like we were in sync, anticipating each other's moves and understanding each other's strategies. It was like we were speaking a language that only we could understand.中文回答:高山流水是中国文化中一首著名的音乐作品。

伯牙鼓琴诗句描写

伯牙鼓琴诗句描写

伯牙鼓琴诗句描写
《伯牙》
宋王安石
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

故人舍我闭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

《寄张元夫》
唐薛涛
前溪独立后溪行,鹭识朱衣自不惊。

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

《丑奴儿·玉节珠幢出翰林》
宋张孝祥
我是先生门下士,相逢有酒且教斟。

高山流水遇知音。

《颂古三十六首》
宋释惟的
不落宫商太古音,无劳弦上发清声。

高山流水有余意,除却子期谁解听。

《黄海杂兴》
清余鸿
雪依片石留鸿爪,台峙层峦理素琴。

钟子难逢谁识我,高山流水慕知音。

《高山流水觅知音》
势利交怀势利心,斯文谁复念知音!
伯牙不作钟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写意二首》
牟融(唐)
寂寥荒馆闭闲门,苔径阴阴屐少痕。

白发颠狂尘梦断,青毡泠落客心存。

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

醉后曲肱林下卧,此生荣辱不须论。

萧萧华发满头生,深远蓬门倦送迎。

独喜冥心无外慕,自怜知命不求荣。

闲情欲赋思陶令。

卧病何人问马卿。

林下贫居甘困守,尽教城市不知名。

高山流水遇知音

高山流水遇知音

【文章标题】高山流水遇知音【文章缩略图】“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

”俞伯牙、钟子期关于“高山流水”的故事流传千年,每每思之,令人感慨不已。

的确,千金易得,知音难觅,要想寻得心与心相通、情与情相惜的知己真是难上加难。

在过去民风淳朴的年月尚且不易得之,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更是可遇而不可求。

当伯牙难遇子期时,我们无需惆怅,亦不必埋怨。

“古来圣贤皆寂寞”,我们又有什么想不开的呢?“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

”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走出户外,在绿草茵茵、落英缤纷的原野,懂得了没有虚无的人生,且有自然的馈赠,那花、那草不就是最亲的朋友吗?草儿知我,给我希望的绿意;花儿知我,给我生命的五彩。

在清波荡漾、流水潺潺的溪边悟得了人生若水,终将要逝去,该忘却的且忘却,羁羁绊绊的生活不是快意的人生追求。

炎热的午间,品着香茗,挥毫泼墨,寄情瀚海,气定神宁,又哪有忧来哪有烦?静谧的夜晚,凭窗仰望,闪烁的繁星是在与我会意的眨眼;端坐桌前,捧读历代经典,浏览当今时文,神游九天,心驰八极,与大师对话,与时代谐振,不亦快哉?再如飘雪的今日,窗外白雪纷纷,室内暖意融融,举目远眺,一片银装素裹,心为之澄澈,意为之淡然,人间多少事,都将如烟飘散,何必长存心底!【练一练】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音”故事?【答案】“拂绿琴埃”【解析】用俞伯牙、钟子期有关知音的的典故。

作者希望风拂去琴上尘埃就是希望朋友到来自己重新弹琴。

什么时候故人真能如风来似的掀帘进来,我当重理丝弦,一奏绿琴,以慰知音,那有多么好啊!。

HSK6 Lesson28 高山流水遇知音

HSK6 Lesson28 高山流水遇知音
A. 向来为别人考虑得少 B. 向来他说了不算 C. 这地方向来热闹
1.
,买东西的、逛街的、看热闹的,人山人海。
2. 他的缺点就是太自私,
,为自己想得多。
3. 他们家的事
,得问他爱人。
作业
用下列词语造句:
领会: 清澈: 美妙: 向来: 精通: 难能可贵:
HSK6 Lesson28
高山流水遇知音
part2
演奏
yǎnzòu
能够在这个舞台上演奏,是她毕生的梦想。
语言点
向来
副词,表示从过去到现在都是这样。例如:
1、他们向来忠厚、老实,为人诚恳。
2、他教汉语向来重视识字,这样可以使留学生熟悉语素, 进而掌握大量的词汇。
3、琴向来是要弹给知音听的,如今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 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练习
选择合适的句子填空
语言点
气势
气魄
天安门城楼的气势/气魄非常雄伟。
(都有“人或事物表现出某种力量和气概”的意思。)
他气势汹汹地冲过来。
(侧重于指态度、声势。)
他办事很有气魄。
(侧重于指人处置事情时所具有的胆识 和果断的作风。)
练习
选择“气势”或“气魄”填空
1. 处理大事就应该像他这样果断,有大气魄 。 2. 整场演出气势 宏大,精彩异常,深深吸引了广大观众。 3. 这样一个有大气魄 的人,如果不当领导实在太可惜了。 4. 在比赛中,不管实力如何,我们首先要从气势 上压倒对方。
黎明
真挚
不止
逝世
坟墓
爷爷
已经有段时间了,可每当提到他,奶奶还是
泪流
。从黄昏到
,奶奶整夜思念爷爷,实在忍不
住了,她就到爷爷的

高山流水觅知音15首诗

高山流水觅知音15首诗

高山流水觅知音15首诗高山流水觅知音15首诗
1. 高山流水遥相呼,有知音者敢相托。

山巨水深自信长,知音难觅自谦慕。

2. 可挽终天缘,难求一世友。

高山流水处,知音在树头。

3. 莫说高山流水,天地有情何须尤。

知音相伴人生路,同心共赏万里秋。

4. 风起云涌高山水,人生苦短有知音。

同行同心路漫漫,笑看世事任风云。

5. 高山流水云涛怒,贵友相随畅所欲。

知音难觅今何在,浪子真心挚情输。

6. 念念高山流水,期望知音相依。

草木别离春去秋,知音相知真情在。

7. 高山流水知音来,落日边塞梦还迴。

世事如梦空留恨,唯有知音真挚存。

8. 高山流水谁伴行,落日惆怅多情状。

相逢知音握手间,江湖恩义岂忘忘。

9. 高山流水情无限,知音难觅共情深。

岁月茫茫书不尽,唯有真情来相亲。

10. 高山流水伴心伴,知音难觅夙缘深。

愿得天长地久月,相随行役破天真。

11. 高山流水音声婉,知音相伴心情舒。

世间情义少相知,唯有高山知音馆。

12. 高山流水情满怀,知音难得与相迴。

纵有千里合欢树,始终相伴有缘回。

13. 高山流水潺潺去,知音相伴亦徘徊。

行尽千里泪双落,志存高远情难改。

14. 高山流水曲径通,知音相拥身轻松。

山水如画人如玉,相逢情谊聊无穷。

15. 高山流水相寻觅,知音难得共天涯。

幸有青山何必怨,真情相伴永不赊。

注:高山流水,一般指山中飞瀑流水,也可指临高山之水。

知音,亲近的心灵朋友。

高二作文:高山流水遇知音

高二作文:高山流水遇知音

高二作文: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谷中,瀑布下,素衣长发的琴师拨动着琴弦,手上提斧的樵夫正闭眼听着。

琴师抬手挽指间音律乐声化作那琴弦间飞舞的蝴蝶,乐声绕在二人身上,感动的是两人的心。

高山不语,流水不停。

琴上的琴曲不断的奏,可传出的却是只有两人才能听得懂的人间妙音。

伯牙视子期为知己,子期于伯牙乃知音。

在月夜寂静时,一曲琴曲奏于夜色。

那曲,美妙的醉倒了风,也醉倒了风中的二人。

静谧的夜中,琴曲在指尖慢奏着,两人相视。

听者读懂了奏者内心的孤独,读懂了奏者的灵魂,又或者说是奏者读懂了听者内心。

在曲调中,两人的灵魂得以交替,思想得以共鸣,心灵得以共话。

曲调中诉说着只有他们两人能听懂的事。

在俞伯牙孤独的人生里,他遇到了钟子期这个知音,这是他人生中最绚烂的事。

日上瓜洲酌淡酒,高山流水遇知音。

知音难觅的伯牙遇到欣赏他的子期,在次次奏曲听曲的夜晚,两人的友谊便从此结下。

两人的友谊像花香一样,淡淡的,越淡的花香使人越依恋,越淡的友谊也越持久。

子期死后,伯牙摔琴谢知音。

他这一生,再也没了他的知己,这世间,再也没了伯牙的琴音。

于是从此之后再也无人与伯牙在月下听琴时,再也无人在奏琴时与他内心产生共鸣,再也无人像子期一样懂他的曲,懂他的人,再也无人看穿他那孤独的灵魂。

月夜下,行云流水般的曲调中,白衣墨发的琴师和那樵夫两人的景竟成了世间的永恒。

统编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伯牙鼓琴》教学设计及反思

统编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伯牙鼓琴》教学设计及反思

统编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伯牙鼓琴》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分析:《伯牙鼓琴》是一则文言文,选自《吕氏春秋》第十四卷《孝行览·本味》。

课文共4句话,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讲了伯牙与锺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

伯牙将自己的情操和志向融入琴声,锺子期每次都能快速、准确地听出来。

“善哉乎鼓琴”表现了锺子期对伯牙高超琴艺的赞叹,“巍巍乎若太山”和“汤汤乎若流水”是锺子期对琴“志”的理解。

喜遇知音,伯牙是怎样的欣喜?故事中没有描述,而是在第二部分写了伯牙失去知音,表现了伯牙失去知音的巨大痛苦和不再弹琴的决绝态度。

文章用墨极简,但画面感很强,富有想象空间。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是本单元需要训练和落实的语文要素。

从本单元的编排内容来看,有音乐、古画、京剧和书法。

在落实语文要素中,在借助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既可以依托听觉想象,视觉想象,又可以视听综合想象。

而本篇课文作为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可以借助乐曲声、抓住语言文字和文本留白处展开想象,形成由文到声到想再到文的过程,从而一步一步理解“知音”的内涵。

教学目标1.借助读音、注释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读通、读懂课文内容。

2.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高山流水”的音乐之美。

3.理解“知音”,明白伯牙、子期互为知音的原因,感受他们的深厚情谊。

教学重点1.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高山流水”的音乐之美。

2.理解“知音”,明白伯牙、子期互为知音的原因,感受他们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理解“知音”,明白伯牙、子期互为知音的原因,感受他们的深厚情谊。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听曲想象画面:(播放《森林狂想曲》)同学们,听着这段音乐,你的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2.引出单元主题:这些美妙的心境都是音乐带给我们的。

音乐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正如第七单元篇章页所说——“一首歌,一幅画,一件小工艺品……一段美好的艺术之旅”。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课文去畅游艺术空间,感受艺术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高山、流水是古代著名的古琴独奏曲,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故亦传《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

两千多年来,《高山》、《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相传伯牙是春秋时著名的七弦琴演奏家,有高超的演奏技巧,《苟子·劝学篇)中有“匏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之语,就是说匏巴弹瑟时,连水里的鱼都跃出水面倾听;伯牙弹琴时,正吃的草料马也仰首而听。

伯牙的琴声能够模仿很多种自然界中的声音,并且能表达各种情感。

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听懂他的琴音,理解他的琴意。

所以,他常常
因此而感叹无知音。

有一年,俞伯牙奉晋国国君之命出使楚国。

在完成使命以后,俞伯牙乘船逆汉水而上,准备返回晋国。

但刚启程不久,就在汉阳遇上了大雨,不得不命船停泊在岸边。

俞伯牙命令仆人取出随身携带的七弦琴,看着旁边的高山,听着汉水的涛声,就在船舱中抚起琴来。

他弹着弹着,突然,琴弦断了。

按照当时的说法,只有遇到懂得音乐并理解弹琴人心境的人琴弦才会崩断。

伯牙走出船舱,见到岸上有一个身穿蓑衣,头戴斗签的樵夫,这位樵夫叫钟子期,生活在汉水边,以砍柴为生,闲暇时喜欢读些诗书。

刚才在附近躲雨,被俞伯牙的琴声吸引而来到了船边。

俞伯牙问他:“你听我弹琴,但是你能听懂其中的寓意吗?”钟子期答到:“能。

”于是,俞伯牙马上换好琴弦。

他鼓琴一曲后,问钟子期:“何也?”子期答到:“巍巍乎,若高山。

”伯牙又鼓琴一曲,子期曰:“荡荡乎,若流水。

”俞伯牙立即走到钟子期面前,一揖到地,激动地说:“我今天终于找到知音了!”“知音”之典故由此而来。

俞伯牙遇钟子期雨过天晴,俞伯牙必须启程复命去,两人分别时约定,明年此时此刻还在这里相会。

第二年,俞伯牙如期赴会,但却久等子期不到。

于是,俞伯牙就顺着上次钟子期回家的路去寻找。

半路上,他遇到一位老人,便向这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家。

这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位老人正是钟子期的父亲。

老人告诉俞伯牙,钟子期又要砍柴又要读书,再加上家境贫寒,积劳成疾,已经在半月前去世了。

子期去世时担心俞伯牙会在这里久等,叮嘱老人一定要在这一天来通知俞伯牙。

俞伯牙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

他随老人来到钟子期的坟前,抚琴一曲哀悼知己。

曲毕,就在钟子期的坟前将琴摔碎,并且发誓终生不再抚琴。

后人称颂其事,在此筑馆纪念,称为琴台,现琴台东对龟山,西临月湖,成为武汉
著名古迹胜地。

清朝著名文人宋湘曾随友人到古琴台游玩,当他听完这个故事后深受感动,他当即在古琴台的墙壁上题诗一首:“噫嘻乎,伯牙之琴,何以忽在高山之高,忽在流水之深,不传此曲愁人心。

噫嘻乎,子期知音,何以知在高山之高,知在流水之深,古无文字直至今。

是耶?
非耶?相逢在此,万古高山,千秋流水,壁上题诗,吾去矣。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