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遇知音

合集下载

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

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

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
相传俞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懂,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和寡,没有知音,十分寂寞。

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着听着,停住了脚步。

坐在俞伯牙的对面,说出了俞伯牙弹奏的心中所想的。

这个人就是钟子期。

两人结成了忘年之交。

他们约好在两年之后,在他们两个坐着的地方见面。

可是两年之约到了,俞伯牙拿着琴在这里等,不见钟子期的影子。

等着等着,来了一个老翁,自称是钟子期的父亲,是专门来替钟子期来赴约的。

老翁向俞伯牙说明了来意。

原来钟子期的临终遗言就是同俞伯牙的约定。

俞伯牙跪拜在老翁的面前,悲痛欲绝。

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一说河边)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珍惜。

这就是那段“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看出了俞伯牙和钟子期深厚的友谊,所以人们常用此感叹知音难觅。

和合故事《高山流水遇知音:俞伯牙和钟子期》(读经典,陪伴即教育)

和合故事《高山流水遇知音:俞伯牙和钟子期》(读经典,陪伴即教育)

《高山流水遇知音》——读经典,陪伴即教育俞伯牙和钟子期音乐在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说到音乐就必须要提《高山流水》,它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此曲悠扬清婉,使人仿佛置身于俊朗高山、幽幽清风、澄澈流水之中。

此曲也见证了伯牙和子期的“知音”友谊,他们也成为了中国千百年来的至交典范。

俞伯牙,春秋时期楚国郢都人,伯牙最擅长弹琴,从小就对音乐有极高的天赋,造诣极深。

荀子曾对伯牙评价道“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足以见得伯牙高超的弹琴技艺。

钟子期虽是一介樵夫,但是他对音律却十分精通,因此才有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佳话。

1. 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善古琴,子期擅长听音辨意。

伯牙从小就对音律有极高的天赋,他拜师名门,刻苦学习最终成为一代杰出的琴师,但是没有人能懂他,没有人能懂他的音乐。

一天伯牙行至山涧,晚上的江面风平浪静,伯牙兴致大发,携琴而弹,突然琴弦震颤,这是琴师的心灵感应,说明有人在附近听琴,果然看到一个樵夫状的男子,他就是子期。

伯牙与子期一见如故,伯牙邀请子期上船详谈,子期一见伯牙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造的。

”接着,子期又把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伯牙心中暗暗佩服。

伯牙又为子期弹奏,子期聚精会神聆听。

伯牙弹奏一曲《高山》,子期感叹道:“善哉,峨峨乎若泰山(多么巍峨的高山啊)!”伯牙又弹奏一曲《流水》,子期又叹道:“善哉,洋洋乎若流水(多么浩荡的江水啊)!”听到子期的评价伯牙既激动又佩服,终于有人能听懂他的琴声了,至此伯牙与子期惺惺相惜,成为生死之交,并相约第二年中秋在此江边,伯牙抚琴,子期赏琴。

2. 知音再难觅,伯牙终绝弦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而至,但是子期迟迟没有出现。

伯牙用琴声召唤子期,子期依旧没有出现,伯牙失落而归。

第二天,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子期的下落,才得知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

临终前子期留下遗言,让后人将他埋葬于江边,到中秋之时,他就能听到伯牙的琴声。

知道实情,伯牙悲痛万分,他来到子期的墓前,弹奏了《高山流水》。

短美诗文:高山流水遇知音_全诗

短美诗文:高山流水遇知音_全诗

高山流水遇知音高山流水遇知音是出自《丑奴儿·玉节珠幢出翰林》的名句。

【全诗如下】《丑奴儿·玉节珠幢出翰林》作者:张孝祥(宋代)玉节珠幢出翰林。

诗书谋帅眷方深。

威声虎啸复龙吟。

我是先生门下士,相逢有酒且教斟。

高山流水遇知音。

【相关阅读】高山流水遇知音故事出自《列子·汤问》。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琴曲《高山流水》即为俞伯牙的代表作之一。

人物说伯牙全名:俞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

经考证,伯牙原本就姓伯,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小说中的杜撰,而在此之前的《史书》与《荀子》、《琴操》、《列子》等书中均为“伯牙”。

东汉高诱注曰:“伯姓,牙名,或作雅”,现代的《辞源》也注曰:“伯姓牙名”。

伯在古代是个很普通的姓,如周武王时不食周粟的伯夷,秦穆王时擅长相马的伯乐等。

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

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

《荀子·劝学篇》中曾讲“伯牙鼓琴而六马仰斜”,可见他弹琴技术之高超。

《琴操》记载:伯牙学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师成连把他带到东海蓬莱山去听海水澎湃、群鸟悲鸣之音,于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

历代文献关于伯牙的记载颇多,最早见于荀况的《劝学》篇:“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其音乐演奏的生动美妙。

在《吕氏春秋》和《列子》中,记载有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一向为后世所传诵。

《琴操》、《乐府解题》记载有伯牙学琴的故事:著名琴家成连先生是伯牙的老师,伯牙跟成连学了三年琴却没有太大的长进。

成连说自已只能教弹琴技艺,而其师万子春善移情,便带伯牙去东海找万子春请教移情之法。

可伯牙到了东海,并未见到方子春,只看见汹涌的波涛,杳深的山林和悲啼的群鸟,伯牙心中豁然一亮,感慨地说:“先生移我情矣!”于是创作了《水仙操》。

钟子期钟子期,名徽,字子期。

高山流水的历史典故_高山流水的故事

高山流水的历史典故_高山流水的故事

高山流水的历史典故_高山流水的故事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也比喻乐曲高妙。

那么你知道高山流水的典故是什么吗?接下来由店铺给大家带来高山流水的历史典故,希望大家喜欢!高山流水的历史典故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于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于听音辨意。

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滞留在岩石之下,心里寂寞忧伤,便拿出随身带的古琴弹了起来。

刚开始,他弹奏了反映连绵大雨的琴曲;接着,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乐音。

恰在此时,樵夫钟子期忍不住在临近的一丛野菊后叫道:"好曲!真是好曲!"原来,在山上砍柴的钟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听到伯牙弹琴,不觉心旷神怡,在一旁早已聆听多时了,听到高潮时便情不自禁地发出了由衷的赞赏。

俞伯牙听到赞语,赶紧起身和钟子期打过招呼,便又继续弹了起来。

伯牙凝神于高山,赋意在曲调之中,钟子期在一旁听后频频点头:"好啊,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无比的山啊!"伯牙又沉思于流水,隐情在旋律之外,钟子期听后,又在一旁击掌称绝:"妙啊,浩浩荡荡,就如同江河奔流一样呀!"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钟子期就能完全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

他放下了琴,叹息着说:"好呵!好呵!您的听音、辨向、明义的功夫实在是太高明了,您所说的跟我心里想的真是完全一样,我的琴声怎能逃过您的耳朵呢?"二人于是结为知音,并约好第二年再相会论琴。

可是第二年伯牙来会钟子期时,得知钟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

俞伯牙痛惜伤感,难以用语言表达,于是就摔破了自己从不离身的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高山流水解析[释义] 比喻知己或知音。

也比喻乐曲高妙。

[语出]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古琴台,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千古传说

古琴台,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千古传说

古琴台,⾼⼭流⽔觅知⾳的千古传说曾经在读冯梦龙的《警世通⾔》第⼀卷(俞伯⽛摔琴谢知⾳)时,就⼀直很想造访古琴台。

虽然对知⾳的故事早就⽿熟能详,但故事的发⽣地在武汉汉阳我却⼀⽆所知,此次出游前做攻略时,我被“古琴台”这三字吸引了,⼈不由地痴了⼀会,难道这就是我想要造访的古琴台吗?于是不假思索地将它列⼊了出游计划。

古琴台⼤门左侧上千株翠⽵,丛丛碧⽟,根根琅玕,为古⽼的琴台增添了盎然幽深的情趣。

翠⽵的下⽅是⼀幅长近百⽶的⾼⼭流⽔觅知⾳故事始末全图⽯刻,从俞伯⽛过江,遇⾬泊⾈,⿎琴⽽歌,得遇⼦期,听琴知⾳,结为知⼰,相约再期,伯⽛祭友,断弦摔琴,到饮恨绝响,故事⼀串串穿插起来,让⼈未进琴台就已将⾃⼰也融⼊到整个故事中,撬开斑驳的历史锈迹,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搜寻那古⼈的履痕。

站⽴门前,赫然看见门楣上“古琴台”三字,据说这是清末书法家杨守敬所书,笔⼒遒劲,⼤⽓凛然。

古琴台,⼜名伯⽛台,它始建于北宋,历代曾毁建多次。

三⾯环⽔,遥对龟⼭的古琴台规模很⼩,整个建筑群占地也才15亩,但它却精巧雅致,园内布局层次分明,保留着古建筑的风貌。

进⼊琴台⼤门是⼀⼩院,两侧的桂花全开了,树树⾦黄裸露着细嫩的花蕊,让⼈吞纳吸⽓中满嘴都是咀嚼的⾹味。

院内建有琴堂,琴堂门前写有⼀幅对联:志在⾼⼭,志在流⽔;⼀客荷樵,⼀客抚琴。

这上联出⾃《列⼦·汤问》:伯⽛善⿎琴,钟⼦期善听。

伯⽛⿎琴,志在⾼⼭,钟⼦期⽈:“善哉,峨峨兮若泰⼭。

”志在流⽔,钟⼦期⽈:“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下联据说是出⾃《诗品·实景》:“晴涧之曲,碧松之⾳,⼀客荷樵,⼀客抚琴。

”堂内介绍着“俞伯⽛摔琴谢知⾳”的故事。

春秋时,精于⾳律的晋国上⼤夫俞伯⽛,奉命出使楚国郢都后,顺长江⽽下⾄汉江⼝,当时正值中秋,明⽉当空。

伯⽛雅兴⼤开,命童⼦焚⾹,抚琴案间。

⽅弹⼀曲,见有樵夫⽴于岸上,伯⽛与之辩琴论艺,始知此⼈名叫钟⼦期,于是邀其⼊⾈。

⼀曲⾼⼭流⽔喜遇知⾳,伯⽛与⼦期结为挚友,相约翌年中秋重聚。

中国寓言故事:高山流水遇知音

中国寓言故事:高山流水遇知音

中国寓言故事:高山流水遇知音中国寓言故事:高山流水遇知音“高山流水”典故最早见于《列子·汤问》。

在人们的用典实践中,这一典故逐渐发展出七十余个典形和乐曲高妙、相知可贵、知音难遇、痛失知音、闲适情趣等典义,还存在典故反用现象。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寓言故事:高山流水遇知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后世分为《高山》、《流水》二曲;另有同名筝曲《高山流水》,与古琴曲无传承关系。

高山流水遇知音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于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于听音辨意。

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滞留在岩石之下,心里寂寞忧伤,便拿出随身带的古琴弹了起来。

刚开始,他弹奏了反映连绵大雨的琴曲;接着,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乐音。

恰在此时,樵夫钟子期忍不住在临近的一丛野菊后叫道:“好曲!真是好曲!”原来,在山上砍柴的钟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听到伯牙弹琴,不觉心旷神怡,在一旁早已聆听多时了,听到高潮时便情不自禁地发出了由衷的赞赏。

俞伯牙听到赞语,赶紧起身和钟子期打过招呼,便又继续弹了起来。

伯牙凝神于高山,赋意在曲调之中,钟子期在一旁听后频频点头:“好啊,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无比的山啊!”伯牙又沉思于流水,隐情在旋律之外,钟子期听后,又在一旁击掌称绝:“妙啊,浩浩荡荡,就如同江河奔流一样呀!”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钟子期就能完全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

他放下了琴,叹息着说:“好呵!好呵!您的听音、辨向、明义的功夫实在是太高明了,您所说的跟我心里想的真是完全一样,我的琴声怎能逃过您的耳朵呢?”二人于是结为知音,并约好第二年再相会论琴。

可是第二年伯牙来会钟子期时,得知钟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

俞伯牙痛惜伤感,难以用语言表达,于是就摔破了自己从不离身的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拓展阅读: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杂文随笔繁华过后后的孤独,总是倍显苍凉。

高山流水遇知音

高山流水遇知音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高山、流水是古代著名的古琴独奏曲,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故亦传《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

两千多年来,《高山》、《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相传伯牙是春秋时著名的七弦琴演奏家,有高超的演奏技巧,《苟子·劝学篇)中有“匏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之语,就是说匏巴弹瑟时,连水里的鱼都跃出水面倾听;伯牙弹琴时,正吃的草料马也仰首而听。

伯牙的琴声能够模仿很多种自然界中的声音,并且能表达各种情感。

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听懂他的琴音,理解他的琴意。

所以,他常常因此而感叹无知音。

有一年,俞伯牙奉晋国国君之命出使楚国。

在完成使命以后,俞伯牙乘船逆汉水而上,准备返回晋国。

但刚启程不久,就在汉阳遇上了大雨,不得不命船停泊在岸边。

俞伯牙命令仆人取出随身携带的七弦琴,看着旁边的高山,听着汉水的涛声,就在船舱中抚起琴来。

他弹着弹着,突然,琴弦断了。

按照当时的说法,只有遇到懂得音乐并理解弹琴人心境的人琴弦才会崩断。

伯牙走出船舱,见到岸上有一个身穿蓑衣,头戴斗签的樵夫,这位樵夫叫钟子期,生活在汉水边,以砍柴为生,闲暇时喜欢读些诗书。

刚才在附近躲雨,被俞伯牙的琴声吸引而来到了船边。

俞伯牙问他:“你听我弹琴,但是你能听懂其中的寓意吗?”钟子期答到:“能。

”于是,俞伯牙马上换好琴弦。

他鼓琴一曲后,问钟子期:“何也?”子期答到:“巍巍乎,若高山。

”伯牙又鼓琴一曲,子期曰:“荡荡乎,若流水。

”俞伯牙立即走到钟子期面前,一揖到地,激动地说:“我今天终于找到知音了!”“知音”之典故由此而来。

俞伯牙遇钟子期雨过天晴,俞伯牙必须启程复命去,两人分别时约定,明年此时此刻还在这里相会。

第二年,俞伯牙如期赴会,但却久等子期不到。

于是,俞伯牙就顺着上次钟子期回家的路去寻找。

半路上,他遇到一位老人,便向这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家。

这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位老人正是钟子期的父亲。

成语高山流水-高山流水遇知音

成语高山流水-高山流水遇知音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成语高山流水:高山流水遇知音高山流水是比喻知己或知音。

这个成语如何造句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成语高山流水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语高山流水的解析gāoshānlishuǐ[释义]比喻知己或知音。

也比喻乐曲高妙。

[语出]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近义]知音难觅[用法]联合式;作宾语;比喻乐曲高妙成语高山流水的故事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于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于听音辨意。

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滞留在岩石之下,心里寂寞忧伤,便拿出随身带的古琴弹了起来。

刚开始,他弹奏了反映连绵大雨的琴曲;接着,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乐音。

恰在此时,樵夫钟子期忍不住在临近的一丛野菊后叫道:"好曲!真是好曲!"原来,在山上砍柴的钟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听到伯牙弹琴,不觉心旷神怡,在一旁早已聆听多时了,听到高潮时便情不自禁地发出了由衷的赞赏。

俞伯牙听到赞语,赶紧起身和钟子期打过招呼,便又继续弹了起来。

伯牙凝神于高山,赋意在曲调之中,钟子期在一旁听后频频点头:"好啊,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无比的山啊!"伯牙又沉思于流水,隐情在旋律之外,钟子期听后,又在一旁击掌称绝:"妙啊,浩浩荡荡,就如同江河奔流一样呀!"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钟子期就能完全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

他放下了琴,叹息着说:"好呵!好呵!您的听音、辨向、明义的功夫实在是太高明了,您所说的跟我心里想的真是完全一样,我的琴声怎能逃过您的耳朵呢?"二人于是结为知音,并约好第二年再相会论琴。

可是第二年伯牙来会钟子期时,得知钟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

俞伯牙痛惜伤感,难以用语言表达,于是就摔破了自己从不离身的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高山流水的主人公是谁

高山流水的主人公是谁

高山流水的主人公是谁
高山流水的主人公是谁
阅读精选(1):
高山流水的主人公是:钟子期,俞伯牙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出自《列子·汤问》。

成语“高山
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钟子期与俞伯牙”高
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钟子期是古琴高手,创作有《高山流水》,一向无人欣赏。

一天他乘船飘过汉阳,在船上弹奏"高山流水",
恰逢伯牙砍樵,只有伯牙高声赞叹啊,如是两人结识啊,并在黄
鹤楼切磋琴艺,别时约好一年后再见。

等一年后钟子期回来,听
说伯牙已死,就把琴摔断了,从此不在弹琴。

于是人们在他们相
识的地方建了古琴台,武汉此刻还有个地方叫《琴断口》,就是
子期摔琴的地方。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
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
高人为师,琴技到达水平,但他总觉得自我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
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伯牙的老师明白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
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

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

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

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

高山流水遇知音:音乐之源的自然之声

高山流水遇知音:音乐之源的自然之声

高山流水遇知音:音乐之源的自然之声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音乐始终伴随着我们,成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高山流水遇知音,自然之声激发了无数音乐家的灵感,创作出了一批批传世之作。

本文将探讨音乐之源的自然之声,分析其对音乐发展的深远影响。

一、自然之声的启示自古以来,大自然就是音乐家的灵感源泉。

在我国古代,著名琴师俞伯牙因偶遇长江边的波涛声,激发了创作《高山流水》的灵感。

这首作品被誉为“古琴十大名曲”之首,传达了山水之美和知音之情。

此外,西方音乐大师贝多芬创作的《第九交响曲》也受到了自然景象的启发。

他曾漫步于维也纳森林,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妙,将这些感受融入音乐作品中。

二、自然之声在音乐中的体现自然之声在音乐创作中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节奏与韵律:音乐家的创作灵感往往来源于大自然的节奏和韵律。

例如,非洲的土著音乐吸收了部落生活中的击鼓、舞蹈等元素,展现出浓郁的自然风情。

此外,印度古典音乐中的节奏韵律也源于自然界的生物钟和天文现象。

2.音色与音域:音乐家在创作过程中,常常借鉴自然界中的声音。

例如,管弦乐《图画展览会》中的“古堡”主题,借鉴了教堂钟声和乌鸦的叫声,呈现出神秘的氛围。

同时,音乐家们还通过模仿自然界的声音,拓展了音乐的音色和音域,使音乐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3.情感与意境:自然之声往往能触动人心,激发音乐家的创作情感。

如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交响曲》,以美洲大陆的自然风光为背景,展现了作曲家对这片新世界的向往与感悟。

此外,我国作曲家谭盾的《霓裳羽衣曲》也将自然景观与民族音乐相结合,传达出对大自然的敬仰之情。

三、自然之声的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音乐创作手段日新月异。

自然之声在音乐中的地位也愈发重要。

现代音乐家们不断尝试将自然声音与电子音乐相结合,探索出新的音乐形式。

例如,环境音乐、氛围音乐等,都是以自然之声为基础,融入现代科技手段,呈现出更为丰富的音乐体验。

总之,自然之声作为音乐之源,激发了无数音乐家的创作灵感。

高山流水遇知音_哲理故事

高山流水遇知音_哲理故事

高山流水遇知音
高山流水遇知音
俞伯牙是春秋时期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出神入化的水平。

据说他的琴声会让吃草的马抬头倾听,但却无人赏识。

有一日,伯牙乘船夜游,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

审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

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船头。

伯牙便当即邀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

伯牙弹琴表现赞美高山的情怀,当听到激越之处时,樵夫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接着伯牙用琴声表现流水奔腾澎湃的曲调,当听到琴声回转千叠处时,樵夫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俞伯牙见他对自己的琴声心领神会,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自此之后,二人有相见恨晚之感,成为莫逆之交,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

后来,钟子期因病而死,伯牙就悲痛欲绝,悲叹没有了知音,便扯断了弦,摔破了他珍爱的琴,终生不再弹琴。

知音难觅,知己难求。

性情相投、志趣一致是友谊的基础。

无数人感慨:人生得遇一知音足矣。

每个人都在寻求能理解自己的同道者,可是忙忙碌碌的人们都在谋取自己的美好前程,都不曾设想朋友的苦衷,首先是我们自己也不曾理解过他人。

(曹攀)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

高中音乐《高山流水遇知音》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高山流水遇知音》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高山流水遇知音教学目标:1. 通过伯牙、子期的感人故事,并聆听《流水》体会人文音乐的特点,感受古琴曲的风格特征。

使学生感受到古琴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产生兴趣。

2. 能分辨古琴的音色、了解古琴的构造,演唱《流水》泛音部分的主要旋律,同时激发学生对中华瑰宝——古琴的热爱。

3. 理解乐曲通过对山泉、小溪、江河、湖海的描绘,抒发了对大自然壮丽河山的赞颂,表现了一种开阔的胸襟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4.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珍惜友谊,形成正确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及难点:1、古琴的音色及演奏技法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点难。

2、流水不同形态的分段聆听以及旋律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过程:一、聆听两段乐曲问:两段乐曲分别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学生回答(大部分会回答是古筝,教师提示,还会有回答古琴)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接下来对比分析。

二、出示古筝古琴的图片,从琴弦、琴码、音色对比不同以此重点推出古琴。

(七弦、无码、淡雅深邃)三、展示古琴1、长度:三尺六寸五分→1 年365 天;2、面:圆弧形,底:方形,寓意“天圆地方”;3、弦:七弦(又名“七弦琴”)4、琴徽:十三个琴徽,代表一年12 个月和四年一个闰月5、教师解说古琴的一些人文知识四、关于古琴的一个非常著名的典故——伯牙鼓琴,子期知音。

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讲解故事,上升友谊之情,引出本节课课题——高山流水遇知音。

(学生讲故事,激发对古琴的兴趣)五、问:究竟是一首什么样的乐曲能成就这样伟大的友情?同学们想知道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推出《流水》,同时思考:从这段乐曲中看到一幅什么样的自然景观?请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通过对山泉、小溪、江河、湖海的描绘,抒发了对大自然壮丽河山的赞颂,表现了一种开阔的胸襟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六、学习古琴音色出示三段专家讲解的视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学到的古琴音色(泛音散音、按音)以及他们的音色特点是什么?并一起简单总结演奏技法。

七、介绍曲子的结构(引子、起、承、转、合、尾声),为接下来分段聆听做铺垫,让学生从音色、旋律等方面进一步了解《流水》这首作品。

《高山流水遇知音》原文及翻译含赏析

《高山流水遇知音》原文及翻译含赏析

《高山流水遇知音》原文及翻译含赏析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内心想着高山。

钟子期赞叹道:“好啊,高耸的样子就像泰山!”心想流水,钟子期又喝彩道:“好啊!浩浩荡荡就像长江大河一样!”凡是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出来。

有一次,伯牙在泰山北面游玩,突然遇上暴雨,被困在岩石下面;心中悲伤,就取琴弹奏起来。

起初他弹了表现陆续大雨的曲子,接着又奏出了表现高山崩坍的悲壮之音。

每奏一曲,钟子期总是能悟透其中旨趣。

伯牙便放下琴,长叹道:“真是太好了!我练琴时所要表达出的,和你听到琴声时心里所想象的都一样。

我的心声去哪隐匿呢?
世上知音难觅,所以古人有“白首如新,倾盖如故”的感叹,所以这段“高山流水”的佳话传颂至今。

俞伯牙志在高山,钟子期可以听出其志在高山,俞伯牙志在流水,钟子期可以听出其志在流水。

两个人借助琴声,精神达到了高度的契合。

钟子期死后,再无人懂伯牙之志,所以他摔烂琴身,扯断琴弦,终身不复鼓琴。

知音难觅,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如此,即使今天通讯如此发达,人们交往如此方便。

交流的手段多了,然而交流时走心的人少了。

1/ 1。

高山流水遇知音,子期不在对谁弹?(诗词典故)

高山流水遇知音,子期不在对谁弹?(诗词典故)

高山流水遇知音,子期不在对谁弹?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

经考证,伯牙原本就姓伯,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小说中的杜撰,而在此之前的《列子》与《荀子》、《史书》、《琴操》等书中均为“伯牙”。

东汉高诱注曰:“伯姓,牙名,或作雅”,现代的《辞源》也注曰:“伯姓牙名”。

伯在古代是个很普通的姓,如周武王时不食周粟的伯夷,秦穆王时擅长相马的伯乐等。

伯牙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琴师,精通音律,琴艺高超,善弹七弦琴,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

话说,伯牙自幼聪慧灵敏,并且有着极高的音乐天赋,拜当时名气颇大的琴师成连学琴。

伯牙跟成连学了三年琴却没有太大的长进,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伯牙的老师成连知道他的想法后,便说自已只能教弹琴技艺,而他的老师万子春善移情。

于是,成连便带伯牙去东海蓬莱山找师祖万子春请教移情之法。

可是伯牙到了东海,并未见到师祖方子春。

成连就与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

伯牙举目远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

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

他不由自主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伯牙心中豁然一亮,感慨地说:“先生移我情矣!”于是创作了《水仙操》。

有一年,伯牙奉晋国国君之命出使楚国。

中秋节那天,伯牙坐船来到了汉阳江口。

由于风浪很大,伯牙便停泊在一座小山下,等待风浪的平息。

晚上,云开月出,景色十分美丽迷人。

伯牙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不禁琴兴大发,逐取出自己的瑶琴对着月亮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拍手叫绝。

岸边那人朗声道:“先生莫惊,在下湖北汉阳一樵夫。

听先生的琴声绝妙,忘情打扰,失礼了。

”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站在岸边,估计是刚从山上砍柴回来,正赶着回家吃团圆饭。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演讲稿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演讲稿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演讲稿尊敬的领导、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在这里向大家分享我的观点和体验。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谈论的主题是“高山流水遇知音”。

“高山流水遇知音”,这是一句流传千古的成语,形象地描述了在这个世界上,人们总是渴望能够遇到志同道合的人,与其心灵相通,互相促进和成长。

所谓“高山流水”,高山代表了坚强、不畏困难的品质,流水则代表了灵活、不断前进的态度。

正是因为这种志向和进取心的追求,我们才能够遇到那些与我们心灵相通的知音。

那么,如何才能够遇到高山流水遇知音呢?首先,我们需要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

无论面对挑战还是困难,我们都要保持乐观的态度,相信自己能够克服所有的难题。

只有积极向上,才能够吸引那些与我们有共同追求的人,并与他们产生共鸣。

正如俗话所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必须先成为一个高山流水,才能遇到其他的高山流水。

其次,我们需要主动去寻找机会。

机会并不会主动上门找我们,我们必须主动出击,才能够遇到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

我们可以积极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加入兴趣小组,参加志愿者工作等等,扩大我们的社交圈子,与更多的人交流和接触。

只有在不断的交流和接触中,我们才能够找到那些与我们志同道合的人,成为彼此的知音。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要学会倾听。

在与他人交流时,我们要保持谦虚、倾听的态度。

只有通过倾听,我们才能够真正理解对方的想法和需求,与对方产生共鸣。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尊重他人的不同意见和观点,不执着于自己的观点,而是积极与对方进行讨论和互动,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只有在这样的交流中,我们才能够找到真正的知音。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在我们遇到知音之后,我们要珍惜这份缘分,并通过互相扶持和帮助来共同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与对方保持真诚的交流和深入的沟通,分享彼此的成长和进步。

我们要激励和鼓励对方,共同突破自我,实现个人的理想和目标。

只有在相互支持和协作的氛围下,我们才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迈向更高的人生境界。

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

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

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在遥远的古代,有一位名叫王阳的文人,他酷爱山水之间的清幽与灵动,常常漫步于高山流水之间,寻找知音。

王阳的诗文以高山流水为题材,写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因此广受人们的喜爱。

有一天,王阳听说了一个传闻,说是在一座名为“知音山”的高山上,有一位同样钟爱山水的文人,他的诗文更是动人心魄,让人如沐春风。

王阳心中燃起了一股火热的渴望,他决定踏上征途,前往知音山,与这位文人相会。

王阳沿着蜿蜒的山路,穿过茂密的树林,攀越险峻的崖壁,终于来到了知音山的山脚下。

他抬头仰望,只见山峰耸立,云雾缭绕,宛如一位沉睡的巨人,庄严而神秘。

王阳心中激荡着一股敬畏之情,他深知,要找到知音,必须登上这座高山。

于是,王阳开始攀登知音山。

他一步一步踏上崎岖的山路,时而顶风迎雪,时而跋涉泥泞,但他的内心却充满了对知音的渴望和对高山流水的热爱。

在攀登的过程中,他不时停下脚步,凝望远方的山水,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思绪如云般飘荡。

终于,当王阳登上知音山的山巅时,他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只见山巅云雾缭绕,山花烂漫,高山流水从山间奔流而下,发出潺潺的流水声。

王阳心中一阵激动,他深吸一口清新的山风,闭上双眼,聆听着高山流水的声音,仿佛能听到知音的心跳。

就在这时,一位身着白衣的文人走了过来。

他面带微笑,目光清澈如水,正是王阳梦寐以求的知音。

两人相视而笑,彼此心领神会。

知音邀请王阳一同坐下,品茗赏景,畅谈诗文。

王阳将自己的诗作展示给知音,知音也不甘示弱,取出自己的诗稿与王阳分享。

两人在山巅上畅谈诗文,交流心得,彼此启发,相互倾听,仿佛置身于一个诗意盎然的世界。

在知音山上,王阳与知音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相互鼓励,相互启迪,共同探讨诗文的奥妙。

他们在高山流水之间,感悟人生的真谛,领略诗意的深邃。

他们的诗文也因此得到了更深的升华,成为后人传颂的经典之作。

最终,王阳与知音依依不舍地告别,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山水之间。

但他们的友谊却像高山流水一样,永远流淌在心间,成为彼此心灵的知音。

统编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伯牙鼓琴》教学设计及反思

统编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伯牙鼓琴》教学设计及反思

统编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伯牙鼓琴》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分析:《伯牙鼓琴》是一则文言文,选自《吕氏春秋》第十四卷《孝行览·本味》。

课文共4句话,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讲了伯牙与锺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

伯牙将自己的情操和志向融入琴声,锺子期每次都能快速、准确地听出来。

“善哉乎鼓琴”表现了锺子期对伯牙高超琴艺的赞叹,“巍巍乎若太山”和“汤汤乎若流水”是锺子期对琴“志”的理解。

喜遇知音,伯牙是怎样的欣喜?故事中没有描述,而是在第二部分写了伯牙失去知音,表现了伯牙失去知音的巨大痛苦和不再弹琴的决绝态度。

文章用墨极简,但画面感很强,富有想象空间。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是本单元需要训练和落实的语文要素。

从本单元的编排内容来看,有音乐、古画、京剧和书法。

在落实语文要素中,在借助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既可以依托听觉想象,视觉想象,又可以视听综合想象。

而本篇课文作为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可以借助乐曲声、抓住语言文字和文本留白处展开想象,形成由文到声到想再到文的过程,从而一步一步理解“知音”的内涵。

教学目标1.借助读音、注释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读通、读懂课文内容。

2.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高山流水”的音乐之美。

3.理解“知音”,明白伯牙、子期互为知音的原因,感受他们的深厚情谊。

教学重点1.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高山流水”的音乐之美。

2.理解“知音”,明白伯牙、子期互为知音的原因,感受他们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理解“知音”,明白伯牙、子期互为知音的原因,感受他们的深厚情谊。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听曲想象画面:(播放《森林狂想曲》)同学们,听着这段音乐,你的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2.引出单元主题:这些美妙的心境都是音乐带给我们的。

音乐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正如第七单元篇章页所说——“一首歌,一幅画,一件小工艺品……一段美好的艺术之旅”。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课文去畅游艺术空间,感受艺术的魅力。

高山流水遇知音下一句是什么

高山流水遇知音下一句是什么

高山流水遇知音,彩云追月得知己。

出自《列子·汤问》。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琴曲《高山流水》即为俞伯牙的代表作之一。

高山流水遇知音出自《列子·汤问》。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琴曲《高山流水》即为俞伯牙的代表作之一。

高山流水遇知音,彩云追月得知己。

《列子·汤问》是列子所辑注,里面具有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子》这部书的作者,旧本题周列御寇撰。

《汉书·艺文志》道家有《列子》,班固自注曰:“名圄寇,先庄子,庄子称之。


现存的《庄子》书中二十二次提到列子,分别见于《迫遥游》、《应帝王》、《至乐》、《达生》、《田子方》、《列御寇》、《让王》诸篇,有时尊称他为子列子,有时称他为列子,有时直呼其名,作列御寇,或御寇,上御下示、御、图三字古音全同,当可通用,因此,《庄子》中的列御寇,即班固所说的列圄寇。

高山流水:琴音好弹,知音难觅

高山流水:琴音好弹,知音难觅

高山流水:琴音好弹,知音难觅高山流水:琴音好弹,知音难觅高山流水比喻知己相赏或知音难遇,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关于高山流水的历史典故,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

【释义】比喻知己相赏或知音难遇,也比喻乐曲高妙。

【历史典故】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高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

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仙境一般。

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和谐动听的音乐。

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从此以后,琴艺精进。

不久,老师见他已经学成,便让他自行离去。

于是,俞伯牙开始四处游历。

一天晚上,俞伯牙乘船游览。

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心中有所感受,便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

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俞伯牙闻声望去,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

他暗自吃惊,想不到一个樵夫竟有如此高的欣赏能力。

他故意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他又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于是,两人成了心心相印的挚友,并约好明年中秋十五在此相约赏中秋。

没想到第二年中秋钟子期却死了。

俞伯牙到他的坟前去祭奠,奏了一首哀伤的曲子后,便将琴摔碎了,发誓从此以后不再抚琴。

【成长心语】琴音好弹,知音难觅,这就是在钟子期死后,俞伯牙摔琴不弹的原因。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的行为在社会上是需要回应的。

一个人弹琴弹得好,还得有人能够欣赏,如果没有人能够欣赏,则无异于对牛弹琴。

2022年教学教案 《拓展阅读高山流水遇知音》优秀教案

2022年教学教案 《拓展阅读高山流水遇知音》优秀教案

高山流水遇知音高山流水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故事,这那么故事千百年来一起感动着人们,人们不是羡慕俞伯牙的高超的琴艺,而是羡慕他遇到了一个能听懂他的琴声的人——钟子期。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假设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假设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有一年,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

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

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

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

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

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

俞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

俞伯牙正在猜想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俞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

俞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听了俞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答复:“先生,您刚刚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答复一点不错,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

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

〞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

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

接着俞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

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

〞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俞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夏古韵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 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 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遄行,遄行,长途越度关 津。历苦辛,历苦辛,历 历苦辛宜自珍,宜自珍。
音乐情景剧
• 根据《阳关三叠》的诗句和音乐,分组创 编情景剧。
• 剧情:两位朋友阳关话别。 • 角色:诗人,元二,杨柳,吹箫人,酒保,
伴舞者等(自选或自编)
华夏古韵
华华夏夏古古韵 韵
高山流水遇知音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 听。伯牙志在高山,钟 子期曰:巍巍乎,若泰 山。伯牙志在流水,钟 子期曰:洋洋乎,若江 海。伯牙所念,子期心 明。伯牙曰:善哉,子 之心而与吾心同。子期 既死,伯牙绝弦,终身 不复鼓也”。
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唱歌
范唱
伴奏
古琴
合唱
阳关三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