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电影欣赏——《小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慈母严父”是我们对父母的概括,而父亲也一直是一个很值得表达的主题。在父亲呵护下成长的我们可能很难去想象没有父亲的生活。但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苏联,精神上的失父却是很多俄罗斯人心口的伤疤。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出现了很多带有反思性质的影片。《小偷》便是其中很具有代表性的一部电影,它从一个小男孩寻找父亲的经历发散开去,道出了俄罗斯整整一代人心中的伤痛,将这个民族精神上的磨难、动荡和彷徨再现了出来。电影中清晰的表现出了俄罗斯人民的政治上的成长和觉醒。在对待自己国家的历史上的清醒明确的态度,也让人看到了俄罗斯人民的思考。

50年代的苏联,战争的阴霾尚未曾退却,单亲母亲卡嘉带着六岁的儿子桑亚独自生活。直到他们在火车上遇到了一身戎装的托杨。对于母亲口中那个军人形象的父亲的憧憬和想象让桑亚对托杨有一种莫名的情感。战后流离失所让母子两更期待有个依靠,托杨便承担起来“父亲”这个角色,他们随即在途中的某个城市下车与之开始了自己期待中的新生活,可是没有料到这个受到左邻右舍欢迎的军官,竟然是个窃贼,骗取了邻居的信任之后,大肆行窃,席卷一空之后,再到另外一个城市故伎重施…

卡嘉对于托杨的恶习心存厌恶,一再规劝,但是托杨不思悔改,态度粗暴,还拳脚相加,这使得卡嘉萌生去意,但无奈自己孤儿寡母,无依无靠,也只得作罢,而且他的阳刚之气和他所提供的庇护也让卡

嘉犹豫不决。缺乏父爱的桑亚总是幻想自己的父亲突然出现,托杨所灌输的人生哲学和暴力观点让弱小的桑亚折服,托杨的男子气概更让桑亚崇拜,内心中不觉把托杨当成自己的父亲来看待,就在卡嘉终于无法忍受这种生活带来的压力决心离开时,托杨锒铛入狱,于是便有了雪原上,桑亚追逐囚车的一幕。

从此之后,父亲的幻影再没有出现过,桑亚认定托杨就是自己的父亲。母亲卡嘉终因流产导致的腹膜炎去世,桑亚也被送进孤儿院,他一直期待会有和托杨团圆的一天,六年以后当他循着熟悉的歌声找到已经苍老许多的托杨时,他们母子在托杨的记忆中已经所剩无几,托杨对于从前的事情轻描淡写,甚至在提到卡嘉时,跟旁边的人说自己在火车上曾经搞过一个叫卡嘉的。这次托杨期待已久的重逢让他的世界在一瞬间崩塌,如同小时候一样,再一次失禁。就在托杨又一次洗劫得手,准备奔向下一个目标时,桑亚用自己珍藏了多年的那把托杨留给自己的手枪,从背后一枪把托杨撂倒在列车的车厢中,徐徐启动的列车,载着托杨的尸体和桑亚扔掉的手枪奔向未知的远方……

看完后总是会去想,母亲真的爱上小偷了么?有时候觉得,她所爱的只是那种有男人可以依靠的踏实感,亦或是害怕独自一人的孤苦伶仃。而小偷,利用他们母子也好,日久生情也罢,总之,三个人拴在了一起,彼此为对方提供一些所需要的东西:父亲,丈夫,女人,家庭,掩护偷窃所必需的各种假象。影片的结尾,为这种复杂的情绪做

了最后的交待。母亲堕胎而死,男孩住进孤儿院,一心等着小偷出狱将他带走。在男孩的心中,已经把小偷当作了真正的父亲,直到有一天发现,小偷只是小偷而已,没有升华为任何温情脉脉的东西。温情主义在此轰然倒塌,影片让我们最终面对现实。如果说这部影片一直在温情与理智之间徘徊,那么到了结尾处,导演不愿留给观众任何虚妄的期待,为此甚至跨越了7年的时光,让我们看到一个从监狱里出来的,拉着手风琴的男人。这个男人没有成为小男孩的父亲,他还是一个小偷。男孩最后杀死了小偷,也结束了观众心中任何残留的温情。男孩回到孤儿院,脱下衣服睡觉,左背上露出一个豹头的纹身,与当年小偷刺在背上的一模一样。

桑亚没有父亲,他的生活也从来没有安定,从他出生,他就一直处在动荡的旅途中,在泥泞小道上呱呱落地,在汽车、火车上度过童年生活,直到他和妈妈碰到托扬。俄罗斯人精神的漂泊感是于生俱来的,没有安乐的家,没有父亲,只有母亲和流浪。托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生活,他打破了桑亚的生活,让他和妈妈的距离越来越远,这让桑亚觉得生气沮丧,但是托扬的军服、手枪、纹身又唤起了桑亚心中的一种理想,一种关于父亲的理想。这个认同的过程是艰难的,托扬是小偷,他的所作所为总让桑亚觉得困惑,桑亚不理解托扬到底在干什么,但是他一直在说服自己去相信托扬。一开始桑亚从来没有叫过托扬爸爸,但是他渐渐的在心中将托扬和爸爸认同起来,虽然在恍惚之中,他总能看到亲身父亲的身影,那是他在提醒自己,拒绝托扬,

可是一个活生生的强壮的托扬终于占据了他心中关于父亲的位置。这所有的一切在托扬入狱的时候终于爆发了出来,茫茫的雪地是俄罗斯一道独特的自然景观,它也是俄国人孤独感的缘由之一,桑亚遭到了母亲的责备,他默默的走到一旁依着一根柱子,弱小的身影是那样无助和孤独。托扬出来了,桑亚冲了上去,喊出了从来都没有喊出口的爸爸。爸爸这一个缺席的位置终于被托扬所占据。桑亚精神上的失父和寻找父亲是电影发展的主线索,影片还有一条副线和主线交替出现,相互呼应。和桑亚一样,托扬也是一个失父的人,他居无定所,生活堕落,品质低劣,但是他却对桑亚说斯大林是他的爸爸,胸口还纹了斯大林的肖像,在精神上托扬可以说是一无所有,但是他也和桑亚一样拥有一个关于父亲的梦想,他也渴望有所依靠有所庇护。

影片是缺失,寻找,拥有和再失去的线索结构,桑亚最终失望了,托扬忘记了他和他妈妈,托扬不承认自己是桑亚的爸爸,桑亚多年来的信仰在一瞬间就这样无声的坍塌掉了,他的失望最终变成了愤怒,他举起托扬的枪打死了托扬,最终完成了对父亲这一缺席者的追寻。其实故事到最后似乎已经变成了俄罗斯这个民族在20世纪苦难经历的一个寓言。托扬这一父亲形象的坍塌隐喻这斯大林这一父亲形象在所有俄罗斯人心中的坍塌。影片的主线和副线在结尾处最终合二为一,桑亚拿出了托扬的枪,枪的下面就是一张斯大林的照片。桑亚打死了托扬,俄罗斯人也否定了斯大林,他们渴望忘记伤痛,从头再来。

为了再现战后俄罗斯的真实面貌,影片的摄影风格非常的自然纯朴,场面调度和用光都尽量再现生活。比如影片开头火车上的场景就用的非常的实在,很有一点记录片的感觉。但是影片的摄影风格并不仅仅局限于此,在桑亚父亲的幻影出现时,光都用的非常朦胧,有一种混浊而圣洁的感觉,也许这也意味着俄国人心中对父亲想像的美好和模糊。此外,苏联蒙太奇学派的传统在影片中也得到了继承,托扬的几次行窃过程用几个场景就巧妙的展现了出来,不仅不拖沓还极有节奏感。

影片里有许多意味深长的意象。首先是火车,火车是俄国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从某一个方面来说,它不仅是一种生活工具,更是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民族性格。它隐喻着俄国人漂泊、无根、孤独的心理状态,桑亚与妈妈和托扬的相识是在火车上,他们的主要生活也是在火车上,托扬被捕是在火车旁,桑亚杀死托扬也是在火车上。手风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意象,桑亚随托扬第一次租房时遇到的瘸腿小姑娘拿着手风琴,托扬举办的聚会上拉的也是手风琴,只有随着手风琴唱歌时,托扬的眼睛才显得那样真诚,后来小姑娘的手风琴被托扬偷了,桑亚拥有了它,最后当长大了的桑亚发现托扬时,托扬也是在边拉手风琴边唱歌,手风琴拉出的音乐特别具有俄罗斯风味,在手风琴的音乐声中,我们感觉到俄国人渴望安宁幸福的生活,但是琴声的悠远又让人觉得一切都是那样的遥远和不切实际。斯大林的肖像也是一个重要的意象,他代表着那一代俄国人的精神之父,在影片中托扬这一角色正是隐喻着斯大林,他强壮、霸道,让人信服,但是他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