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 3.2.1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 3.2.1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https://img.taocdn.com/s3/m/f9ffb70deff9aef8941e06d6.png)
云南省高中化学 3.2.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二课时)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一、内容及其解析1、 内容: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的PH 。
2、 解析:学习水的电离以及影响水的电离的因素、水的离子积,,c (H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1)、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2)、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pH 的关系 2、解析: (1)、通过学习知道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和离子积常数,知道水的电离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2)要求懂得溶液的酸碱性与pH 的关系及PH 的测定方法,学会用PH 的理论进行有关溶液PH 的计算。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1、教学重点:水的离子积,溶液酸碱性和溶液pH 值的关系2、教学难点:水的离子积,有关溶液PH 的简单计算。
四、教学过程: 引入:水是不是电解质?研究电解质溶液时往往涉及溶液的酸碱性,而酸碱性与水的电离有密切的关系。
那么水是如何电离的呢?精确的实验证明,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它能微弱地电离,生成H 3O + 和OH —: 一、水的电离(第一课时) 1、水的电离H 2O + H 2O H 3O + + OH — 简写为:H 2O H + + OH—实验测定:25℃ [H +]=[OH -]=1710-⨯mol/L 100℃ [H +] = [OH -] = 1610-⨯mol/L水的电离与其它弱电解质的电离有何异同?不同点:水是“自身”作用下发生的极微弱的电离。
相同点:均是部分电离,存在电离平衡提问:请学生计算水的浓度,1L 纯水的物质的量是55·6mol ,经实验测得250C 时,发生电离的水只有1×10-7mol ,二者相比,水的电离部分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电离前后水的物质的量几乎不变,可以视为常数,常数乘以常数必然为一个新的常数,用K w 表示,即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2、水的离子积K w = c (H +)·c (OH —)由于250C 时,c (H +)= c (OH —)= 1×10-7mol/L所以250C 时,K w = c (H +)·c (OH —)=1×10-14(定值)(省去单位)提问:当温度升高时,K w 如何变化?影响K w 的因素是什么?(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1000C 时,K w = c (H +)·c (OH —)=1×10-12影响因素:温度越高,Kw 越大,水的电离度越大。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第1课时 水的电离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学案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第1课时 水的电离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349299647d27284a73516a.png)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第1课时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与pH[核心素养发展目标]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认识水的电离存在电离平衡,了解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知道水的离子积常数,会分析水的电离平衡移动。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知道溶液pH的概念、溶液酸碱性与pH的关系,建立溶液酸碱性判断的思维模型。
知识梳理一、水的电离1.水的电离(1)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
(2)水的电离方程式为H2O+H2O H3O++OH-,简写为H2O H++OH-。
(3)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
2.水的离子积3.外界条件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分析下列条件的改变对水的电离平衡H2O H++OH-ΔH>0的影响,并填写下表:改变条件平衡移动方向c(H+)c(OH-)水的电离程度K w升高温度右移增大增大增大增大加入HCl(g)左移增大减小减小不变加入NaOH(s)左移减小增大减小不变加入金属Na右移减小增大增大不变加入NaHSO4(s)左移增大减小减小不变(1)升高温度,若K w增大到10-12,则纯水电离出的c(H+)=10-6 mol·L-1(√)(2)在纯水中加入少量酸,水的电离平衡向逆向移动,K w 减小(×)(3)25 ℃时,若溶液中c (H +)=1.0×10-6 mol·L -1,则溶液中c (OH -)=1.0×10-8mol·L -1(√) (4)25 ℃时,水的离子积K w =1.0×10-14,35 ℃时水的离子积K w =2.1×10-14,则35 ℃时水中的c (H +)>c (OH -)(×) (5)25 ℃时,0.01 mol·L-1的盐酸中,由水电离出的c (OH -)=1.0×10-12mol·L -1(√)1.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 (H +)=1.0×10-11mol·L -1,该溶液可能是________。
2023年高三化学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高三化学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教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f3dc9f6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d7.png)
2023年高三化学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教案(精选3篇)教案一:水的电离与溶液的pH目标:1.了解水的电离反应和溶液的pH的概念及相关知识。
2.掌握计算溶液的pH值的方法。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通过展示一个酸性和碱性溶液,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水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引导出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的概念。
步骤二:水的电离反应1.向学生介绍水的电离反应,即H2O ⇌ H+ + OH-。
2.解释水的自离平衡,即水中既有游离的H+离子又有游离的OH-离子。
3.展示水的离子平衡图,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步骤三:溶液的pH1.向学生介绍pH的概念和定义,即pH = -log[H+]。
2.解释pH的定义,并指导学生进行计算练习。
3.解释pH表并指导学生阅读和理解。
4.进行pH计算练习题,让学生巩固计算方法。
步骤四:巩固与评价1.组织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布置相关作业。
3.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教案二:水的电离与pH的计算目标:1.了解水的电离及其在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2.掌握计算溶液的pH值的方法。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通过对开水和酸性溶液的观察,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其中的差异,引导出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的概念。
步骤二:水的电离反应1.向学生介绍水的电离反应,即H2O ⇌ H+ + OH-。
2.解释水的离子平衡图,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步骤三:溶液的pH计算1.向学生介绍pH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即pH = -log[H+]。
2.指导学生通过计算确定溶液的pH值,并进行计算练习。
3.引导学生思考pH值与酸碱性的关系。
步骤四:应用与巩固1.展示一组常见溶液的pH值,并让学生判断其是否为酸性、中性或碱性。
2.进行pH计算练习,让学生巩固计算方法。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和分享学习成果。
步骤五:评价与扩展1.布置相关作业。
2.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3.扩展讨论其他与pH相关的知识,如酸碱指示剂、酸碱滴定等。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11 教案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11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89d7c89ec3d5bbfd0a749f.png)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一课时)教案茌平二中【课程分析】本节内容是以水的电离为突破口,理解影响溶液酸碱性的本质因素。
通过水的离子积的导出过程,加深学生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理解,找到溶液发生酸碱性变化的平衡点。
水的电离平衡移动及溶液的离子积的教学,可使学生理解酸碱性的本质,从而进一步使学生理解溶液的酸碱性、溶液的pH、盐类的水解以及电解食盐水等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电解质的有关知识,知道了电解质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可以发生不同程度的电离,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
但对于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并不熟悉。
另外,学生对于化学平衡常数、电离常数的知识比较熟悉,知道影响平衡常数的因素只有温度,即化学平衡常数是温度的函数,为学习水的离子积常数奠定了基础。
【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含义。
2.学会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3.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水的电离平衡分析,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会合作交流和讨论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水溶液中H+与OH-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关系的分析,树立矛盾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教学重点】水的离子积,溶液中c(H+) 、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教学方法】理论推理拓展法、自学讨论法、归纳总结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模式】“问题组式”教学。
把内容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按“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学生思考或讨论-------得出正确结果”的教学思路进行。
【教学过程】[引入]农夫山泉“弱碱性水”广告视频,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溶液的酸碱性。
[板书]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提出问题]水能否发生电离?[学生活动]问题组一纯水导电实验实验目的:探究纯水是否电离及电离程度的大小。
[板书]一、水的电离1.水的电离[师生互动]多媒体演示水的电离过程。
[学生活动]写出水的电离方程式。
[学生活动]思考与讨论:写出水的电离常数表达式,推导水的离子积常数。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教案-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区一等奖)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教案-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区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725a78e0227916888586d779.png)
2.通过练习,是学生会使用水的离子积和PH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分类、对比、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手、脑、口并用;
1.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2.了解溶液 pH 的定义和测定溶液 pH 的方法;能进行 pH 的简单计算。
触摸高考:
高考选项正误判断
1.『2012·江苏卷』水的离子积常数Kw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水的电离是放热反应( )
2.『2012·广东卷』常温下pH为2的盐酸由水电离出的c(H+)=×10-12mol/L( )
3.『2013·天津卷』25℃时,NH4Cl溶液的Kw大于100 ℃ NaCl溶液的Kw ( )
4.『2013·江苏卷』由水电离出的c(H+)=×10-14mol/L的溶液中:Ca2+、K+、Cl-、HCO3-可以大量共存( )
二、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一、水的电离
水是一种______的电解质,H2O+H2O⇌H3O++OH-,简写为:__________________。
3、(1)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6mol·L-1,则此溶液有可能是()
(2)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9mol·L-1,则此溶液有可能是()
A、HCl B、NaCl C、NaHSO4D、NH4Cl
4、下列物质溶解于水时,电离出的阴离子能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的是()
高三一轮复习——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一节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一节的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34ddf72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ed.png)
【关键词】化学教学;《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学目标;设计理念;核心素养【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0)09—0192—01高中化学选修四《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一节是应用“化学平衡”理论,来解决酸、碱、盐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同时也对学习“溶液的pH”“盐类的水解”等知识起到理论指导作用。
因此,本节是“化学平衡”的延伸、拓展,又是“盐类水解”的基础、铺垫。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以全面践行新课程理念、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初衷,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探索。
一、教学目标1.通过两组实验对水的电离进行探究认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2.掌握水的电离平衡及电离平衡常数,从而建立与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等知识间的普遍联系。
3.掌握水的离子积常数Kw及其与温度的关系,并通过对水的离子积常数影响因素和适用范围的讨论,总结归纳出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
使学生掌握知识推理的逻辑关系,学会逻辑推理方法。
在本次教学中,每学完一个相关知识点,笔者都设置了相应的环节检验学习效果。
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都基本完成了上述教学内容。
最后通过习题训练对整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检验,回答问题的同学们表述准确,思路清晰,说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有效和可行的。
二、设计理念1.创设故事情境导入,传递爱的信息。
本节课通过分享一个小故事,即在笔者遇到困难时,女儿帮笔者制作小“锦囊”加油鼓劲的故事作为情境导入,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传递了女儿对妈妈关心关爱的正能量,还树立了学生正确的情感导向。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笔者也为同学们制作了三个“锦囊”,让学生在本节课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打开“锦囊”获取帮助。
通过这个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锦囊”里到底是什么?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探究的作用,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同时将教师为学生“授业解惑”的关爱在春风化雨中贯穿始终。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案)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164724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0f.png)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案〕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案〕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案〕第一课时课程目的:1、理解水的离子积的含义2、掌握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 3、判断溶液酸碱性的根据 4、 pH值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一、水的电离 1、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能微弱的电离: H2O+H2O H3O+ + OH –简写为 H2O H+ + OH –根据水的电离平衡,写出相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_________ c (H+)·c (OH-) c (H2O) K电离= 1L H2O的物质的量为55.6moL,即H2O的浓度为55.6moL/L ,可视为常数c (H+)·c (OH –)=K电离·c (H2O) K电离与常数c (H2O)的积叫做水的离子积常数,用KW 表示 KW =c (H+)·c (OH–) 讨论:25℃时,水电离出来的[H+]=[OH—]=10—7mol/L ,说明水的电离程度如何?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通常的电流表无法检验其中离子〕问题考虑 1、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响还是放热反响?KW与什么因素有关? 2、水的离子积为多少? 3、条件改变对水的电离平衡及Kw的影响〔1.T;2.参加酸或碱;3.参加NaHSO4〕 T升高参加少量盐酸参加少量NaOH 参加NaHSO4 c (H+) c (OH –)平衡挪动方向 KW变化情况 H2O的电离程度归纳:①电离常数是表示弱电解质电离趋势的物理量。
K值越大,电离趋势越大。
②一种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而与该弱电解质的浓度无关。
③任何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 (H+)与c (OH –)总是相等的④H2O中加酸或加碱均能抑制H2O的电离,但水的离子积不变二、溶液的酸碱性水的离子积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酸、碱、盐稀溶液 KW =c (H+)总·c (OH –) 总=1×10-14〔常温〕问题考虑 1、水中参加酸或者碱之后溶液中c (H+)与c (OH –)是否相等?2、酸性溶液中是否存在H+,碱性溶液中是否存在OH –?3、由上表分析^p 在酸性溶液中c (H+)与c (OH –)大小:碱性溶液中c (H+)与c (OH –)大小。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案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b1cf57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67.png)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掌握水的电离的过程和离子产生的规律。
3.了解溶液酸碱性的判断原则和常用指示剂的作用。
4.掌握利用pH计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
5.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水的电离和离子产生的规律。
2.溶液的酸碱性的判断原则。
3.利用pH计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
三、教学步骤1.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和常见酸碱物质的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思考“酸碱性是什么?”、“溶液的酸碱性如何判断?”等问题,并带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介绍水的电离过程和离子产生的规律。
讲解溶液酸碱性的判断原则,包括酸碱指示剂的使用和酸碱中性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25分钟)3.1 实验前准备准备好标有不同pH值的溶液,并将它们分别添加到几个试管中;准备好pH计和酸碱试纸。
3.2 实验过程让学生使用pH计测量不同pH值的溶液,并记录测量结果。
然后使用酸碱试纸将溶液进行初步酸碱性判断,并与pH计的结果进行比较。
4.讨论(10分钟)让学生针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探讨pH计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的优劣和注意事项。
5.总结(5分钟)总结讲解水的电离和溶液酸碱性的基本原理和常用判断方法。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鼓励学生通过实际生活的实例分析、搜集、总结关于水的电离和溶液酸碱性的知识。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小组讨论、问题解答五、教学评价教师通过酸碱指示剂实验、学生理解与回答问题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同时,教师对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知识的掌握程度、交流与合作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学案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3103d4856a561252d36f51.png)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第一课时)复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2、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pH 的关系,3、学会计算酸碱的pH 值以及氢离子浓度和pH 值的互算,4、掌握pH 相同的强酸与弱酸的几个规律,5、了解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学会用pH 试纸测定溶液的pH 值 一、水的电离与溶液的PH 值 1.水的电离H 2O + H 2O H 3O + + OH — 简写为:H 2O H + + OH —实验测定:25℃纯水中 C(H +)=C(OH -)=1710-⨯mol/L100℃ C(H +)=C(OH -) = 1610-⨯ mol/L2.水的离子积常数 k w = C(H +)·C(OH -常温下: k w = 3.影响Kw 大小的因素是:注意:任何物质的水溶液中,在常温时,K W = ,K W 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只与: 有关。
提问:当温度升高时,K w 如何变化?(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1000C 时,K w = c (H +)·c (OH —)=1×10-12影响因素:温度越高,Kw 越大,水的电离程度越大。
对于中性水,尽管Kw 、电离度增大,但仍是中性水,[H +]=[OH -].(注:温度升高时K w 增大,所以说K w 时要强调温度。
)例1:某温度下,纯水中的c (H +)=2.0×10-7mol/L ,则此时溶液中c (OH -)为 ;若温度不变,滴入稀硫酸使c (H +)=5.0×10-6mol/L ,则c (OH -)为 。
〖针对性训练〗1.某温度时,测得纯水中的C(H +)=2.4×10-7mol/L ,则C(OH -)为( )A .2.4×10-7mol/L B .0.1×10-7mol/L C .714104.2100.1--⨯⨯ mol/L D .C(OH -)无法确定2.水的电离过程为H 2OH ++OH -,不同温度下其离子积常数为k w (25℃)=1.0×10-14,k w (35℃)=2.1×10-14。
高中化学-高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第一课时)教案
![高中化学-高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39b62d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c8.png)
高中化学-高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第一课时)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为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水的电离及离解度2.酸和碱的定义3.溶液的pH及计算方法4.酸碱指示剂【教学目标】1.掌握水的电离及离解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了解酸和碱的定义。
3.掌握溶液的pH及计算方法。
4.了解酸碱指示剂的应用及选择原则。
【教学重点】1.水的电离及离解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溶液的pH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酸碱指示剂的应用及选择原则。
【教学方法】1.讲述与举例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验演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2.分组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合作完成问题,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3.课后预习,精读教材,在课上针对一些疑难问题进行解答。
【教学手段】1.课件展示2.黑板板书3.实验教学【教学过程与时间安排】【Step 1】知识梳理(5分钟)回顾高一学习的物质的三态、化学键的分类及性质,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Step 2】引入知识(10分钟)1.通过示意图,展示水分子的电离过程,引导学生认识水的电离及离解度,并简要介绍水的电离常数和离解度的计算方法。
2.简要介绍酸和碱的定义。
【Step 3】实验探究(20分钟)实验1:“溶解度对电离”的影响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温度、离解度对电离的影响。
实验步骤及结果:将若干氢氧化钠加入纯水中,会出现明显的碱性,同时读取溶液温度,并记录离解度的值,通过实验结果,让学生感受离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实验2:“溶液的酸碱性”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酸碱性的pH值。
实验步骤及结果:将一些常见的酸和碱的溶液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指示剂,通过对溶液颜色的变化,介绍酸碱指示剂的应用及选择原则。
【Step 4】概念理解(15分钟)1.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pH的定义及应用,并介绍pH计算公式及计算方法。
2.通过实验结果和探究,让学生理解酸和碱的概念及定义。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学案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c1806e0b1c59eef8c7b4ff.png)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1课时)一、水的电离1.水的电离:水是电解质,发生电离,电离方程式水的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思考1】实验测得,在室温下1L H2O中只有1×10-7 mol H2O电离,则室温下C(H+)和C(OH-)分别为多少?2.水的离子积水的离子积:K W= 。
【注意】:(1)一定温度时,K W是个常数,K W只与有关,越高K W越。
25℃时,K W= ,100℃时,K W=10-12。
(2)K W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酸、碱、盐的稀溶液。
任何水溶液中,由水所电离而生成的C(H+) C(OH-)。
例1.在室温下,1mol/L的盐酸中,求溶液中的C(H+)=_____________,水电离出的C(H+)=_____________,水电离出的C (OH—)=_____________,例2.在室温下,1mol/L的NaOH溶液中,求:溶液中的C(OH—)=_____________,水电离出的C(H+)=_____________,水电离出的C(OH—)=_____________,3、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1)温度: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水的电离平衡向方向移动,C(H+)和C(OH-) ,K W。
(2)溶液的酸、碱度:改变溶液的酸、碱度均可使水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
【思考2】①在0.01mol/LHCl溶液中, C(H+)= ,C(OH-)= ,由水电离出的c(H+)= ,由水电离出的c(OH—)= 。
,②在0.01mol/LNaOH溶液中,C(OH-)= ,C(H+)= ,由水电离出的c(H+)= ,由水电离出c(OH—)= 。
③在0.01mol/LNa2SO4溶液中,C(OH-)= ,C(H+)= ,由水电离出的c(H+)= ,由水电离出的c(OH—)= 。
根据上面的计算,填写下表(25℃时) (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条件变化平衡移动方向c(H+)(mol/L)c(OH-)(mol/L)水的电离程度K W升高温度加入HCl加入NaOH加入Na2SO4结论:(1)升高温度,水的电离 K W(2)加酸、加碱水的电离,但由水电离出的c(H+)____c(OH—)。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获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a649c29af1ffc4ffe47ac9a.png)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一课时)。
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我对处理这节课的一些看法: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包括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
只有认识水的电离平衡及其移动,才能从本质上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和pH。
本节的学习也为盐类的水解及电解等知识的教学奠定基础。
教材从实验事实入手,说明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存在着电离平衡。
由此引出水的电离平衡常数,进而引出水的离子积,并使学生了解水的离子积是个很重要的常数。
在25℃时K w=c(H+)*c(OH-)。
学生了解在室温时,不仅是纯水,就是在酸性或碱性稀溶液中,其c(OH-) 与c(H+) 的乘积总是一个常数—1×10-14。
使学生了解在酸性溶液中,不是没有OH- ,而是其中的c(H+)>c(OH-);在碱性溶液中,不是没有H+,而是其中的c(H+)<c(OH-);在中性溶液中,并不是没有H+和OH-,而是c(H+)=c(OH -)。
.使学生了解溶液中H+浓度与OH -浓度的关系,了解溶液酸碱性的本质。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评价建议及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本教材的内容及学生特点,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水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
2、使学生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水的离子积的运算,提高有关的计算能力,加深对水的电离平衡的认识。
2、通过水的电离平衡分析,提高运用电离平衡基本规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水的电离平衡过程中H+ 、OH-关系的分析,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2、由水的电离体会自然界统一的和谐美以及“此消彼长”的动态美。
(三)、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新课标、教材内容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水的离子积,c(H+)、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说课稿 教案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说课稿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478090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99.png)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学目标】1、知道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在一定温度下,水的离子积是常数。
2、使学生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pH 的关系。
【重点难点】水的离子积、c(H +)、溶液的酸碱性和pH 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言:在初中我们学习了溶液的酸、碱性可用pH 表示,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可以用pH 表示溶液的酸性,也可以表示溶液的碱性? 二、新授1、水的电离阅读精确的导电性实验并归纳: (1)水分子能够发生电离(2)水分子发生电离后产生的离子分别是H 3O + 和OH – (3)发生电离的水分子所占比例很小结论:水是一种极弱电解质,存在有电离平衡: H 2O+H 2OH 3O + + OH –简写为 H 2O H + + OH –根据水的电离平衡,写出相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应有K 电离=室温时,1L 纯水中(即55.56mol/L )测得只有1×10-7molH 2O 发生电离,电离前后H 2O 的物质的量几乎不变,故c (H 2O)可视为常数,上式可表示为:c (H +)·c (OH –)=K 电离·c (H 2O)思考:① 该水中c (H +)等于多少?② c (OH –)等于多少?③ c (H +)和c (OH –)有什么关系?K 电离与常数c (H 2O)的积叫做水的离子积常数,用K W 表示室温时K W =c (H +)·c (OH –) =1×10-14mol 思考:①水的电离是吸热?还是放热?②当温度升高,水的离子积是:_________(“增大”,“减小”或 “不变”) ③当温度降低,水的离子积是:_________(“增大”,“减小”或“不变”) [结论]水的电离是个吸热过程,故温度升高,水的K W 增大归纳:①电离常数是表示弱电解质电离趋势的物理量。
K 值越大,电离趋势越大。
②一种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而与该弱电解质的浓度无关。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学案(第一课时)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学案(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7990f8d876eeaeaad1f3307d.png)
第三节 水的电离与溶液的酸碱性(一)制作:田宇 审核:高二化学组【知识探究】一、水的电离平衡 1.表示方法: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H 2O +H 2 简写为:2.电离特点:I、电离程度小,常温下,c(H +)=c(OH -)=____________mol/L II 、正反应为___________反应促进水电离的因素有 ; 抑制水电离的因素有 。
二、水的电离平衡常数与离子积常数1、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2、水的离子积常数:Kw= _________________酸性溶液:Kw= _________________( 当c(H +)酸>100 c(H +)水时,忽略掉c(H +)水) 碱性溶液:Kw= _________________( 当c(OH -)碱>100 c(OH -)水时,忽略掉c(OH -)水) 3、影响因素:(1)K W 只受 的影响,常温下c (H +)=c (OH –)=,K W =c (H +)·c (OH –)= ,pH = , 一定时K W 不变, 温度升高,K W 。
(2)K W 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稀的电解质...(主要指酸、碱、盐)水溶液,常温下 任何电解质水溶液中 ;这又可说明.....任何水溶液中都存在水的电离平 衡,即任何水溶液中都是H +与OH -共存。
【思考】电解质溶液加水稀释时,离子浓度是否均减小?三、溶液的酸碱性与pH1.溶液酸碱性的表示方法――pH(1)定义:pH=__________________。
(2)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pH范围:当溶液的酸碱性用pH表示时,其c (H+)的大小范围一般为:mol/L <c (H+)< mol/L。
即>pH> 。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ccc5802581b6bd97f19ea37.png)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一课时)北京市第55中学张静第三章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一课时)张静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 100027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加深和发展对化学变化的本质认识,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能对生产生活和自然界中有关化学变化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体会化学科学对提高生活质量和推动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以此为指导思想,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利用“如何检测自动售水机中的水是否健康”的问题作为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走进水的微观世界,学习与水的电离平衡相关的化学知识,完成饮用水的pH检测实验,从而体会化学科学对提高生活质量和推动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一节为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二节部分内容,它是前述第二章化学平衡理论知识在水溶液中的拓展与应用,水的电离平衡是建立在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理论的深入认识基础上的,而后续的盐类水解平衡则是前述两节内容的综合应用,它们在知识的认识水平上是渐进的,因此本节内容在教学功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分析:学生对水的原有认识停留在“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和“纯水不导电”的基础上,通过本节的教学,学生会更深入的了解“纯水中除了水分子,还有极少量的H+和OH-”以及“纯水具有微弱导电能力”的事实,在情感上,由原来的爱护水资源的意识将提升为关注饮水健康意识,从而进一步树立更科学的生活观念和态度。
三、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技能:会写水的电离方程式,知道水的离子积常数K W及其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了解溶液的pH,知道pH与c(H+)的定量关系,初步掌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水的电离平衡问题讨论,加深从平衡角度对水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利用推理和演绎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从而获得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如何检测水质的问题讨论,进一步体会化学中的宏观与微观、分类观以及对立统一的思想,知道pH调控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体会化学科学对提高生活质量和推动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高三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教案(精选3篇)
![高三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教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a10dc51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fd.png)
高三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教案(精选3篇)第一篇:水的电离教学目标:了解水的电离过程,掌握水的电离方程式,理解pH的概念。
教学步骤:1. 导入:向学生提问,水是否是电解质?为什么?2. 介绍水的电离:通过示意图或实验现象,让学生观察到水在水中电解产生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3. 讲解水的电离方程式:H2O(l) ⇌ H+(aq) + OH-(aq)。
解释方程式中的符号和含义。
4. 解释电离常数Kw:Kw = [H+][OH-],指出在25℃的标准状态下,Kw的值为10^-14。
5. 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如计算[H+]和[OH-]的浓度等。
6. 讲解pH的概念:pH是以10为底的负对数,表示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指数。
7. 练习:让学生计算一些溶液的pH值,通过计算给出溶液的酸性、碱性或中性。
评估方式:让学生完成练习题,或进行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是否掌握水的电离和pH的概念。
第二篇:酸碱溶液的pH值教学目标:理解酸碱溶液的pH值与氢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了解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水的电离和pH的概念,提问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的pH值一般是多少?2. 引入pH计:介绍pH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指出pH计可以直接测量溶液的酸碱度。
3. 讲解酸碱溶液的pH值与氢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pH = -log[H+],指出pH值越小,溶液越酸;pH值越大,溶液越碱。
4. 引入酸碱指示剂:介绍酸碱指示剂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指出通过颜色的变化可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5. 练习:让学生计算一些酸碱溶液的pH值,或使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6. 实验:进行酸碱指示剂实验,让学生观察指示剂颜色变化的情况。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或进行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酸碱溶液pH值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三篇:共享电离和强弱电解质的pH值教学目标:了解共享电离和强弱电解质的概念,掌握计算弱酸、弱碱溶液的pH值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信息课题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材分析本节是电离平衡在水的电离及电离平衡移动方面的具体应用,是第三节盐类水解的基础,本节课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复习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及平衡移动问题,使学生理解酸、碱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减小,使溶液中H+、OH—浓度不相等,从而表现出酸性或碱性。
本节课以复习为主,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学情分析在讲解水的电离这部分通过复习和回忆化学平衡常数、弱电解质的电离以及电离平衡常数等知识,引入水的电离和水的电离平衡常数的书写,让学生能很好地做到知识的推广和应用。
再通过回忆化学平衡时讲解纯液体的浓度为常数,从而推出水的离子积,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而通过回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知识来分析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能加深学生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影响因素的记忆和理解,也使旧知识在水的电离平衡中得到应用和推广,达到知识的延伸。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明确水的离子积常数与温度的关系;2、明确溶液PH的意义以及c(H+),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了解PH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归纳知识,总结知识的能力;2、培养学生对知识点迁移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水的离子积和溶液酸碱性等内容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矛盾的对立统一、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制约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水的离子积,c(H+)、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教学难点:水的离子积教学过程一、对水的电离及水电离子积常数,采用类比、推理法,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什么样的物质才能发生电离?水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弱电解质的电离有什么特点?分析表格中的数据,规律,并解释。
改变条件水的电离平衡是否移动?向哪个方向移动?水的离子积常数是否改变?是增大还是减小?二、溶液的PH的教学以讲练结合为主,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引言】【过渡】【调板】【讲解】【提问】【过渡】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一些PH的知识,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学习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溶液的PH与酸碱性有什么关系?这节课的标题是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那么溶液的酸碱性与水的电离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我们学习完本节的内容就知道了。
什么样的物质才能发生电离?水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弱电解质的电离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写出水的电离方程式:实验证明,25℃时1L纯水中只有1×10—7mol的水电离,因此,纯水中c(H+)和c(OH—)都为1×10—7mol,在一定温度时,c(H+)和c(OH—)的乘积是一个常数c(H+). c(OH—)=Kw,Kw叫做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25℃时Kw=1×10—7×1×10—7=1×10—14.改变下列条件水的电离平衡是否移动?向哪个方向移动?水的离子积常数是否改变?是增大还是减小?①加入NaCl ②加入NaOH ③加入HCl水中加入酸后,就成了酸溶液,此时溶液中还有OH—吗?既然酸溶液中有OH—,碱溶液中有H+那么为什么溶液还有酸、碱之分呢?酸或碱溶液中的H+和OH—浓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学习第二个问题。
学生回答后,投影显示指定学生回答,并由其他学生补充:①不能完全电离;②电离过程可逆,存在电离平衡;③条件改变时,电离平衡发生移动。
H2O H++OH—分析表格中的数据,有何规律,并解释学生讨论回答1、温度越高,Kw越大2、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增大。
学生讨论后回答①平衡不移动,离子积不变;②平衡逆向移动,离子积不变;③平衡逆向移动,离子积不变。
请同学们讨论以下问题:1、L的NaOH溶液中c(OH—)= c(H+)=由水电离出的—水=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讨论】从以上练习可以看出,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的H+、OH—浓度有何关系?在酸、碱或盐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OH—浓度有何关系?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指定学生回答,并由其他同学补充,最后教师总结2、L的H2SO4溶液中c(H+)水=c(OH—)= c(H+)=由水电离出的c(OH—)水= 3、L的NaCl溶液中c(OH—)= c(H+)=由水电离出的c(OH—)水=c(H+)水=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一、水的电离H2O H++OH—H2O+H2O H3O++OH—水的离子积:Kw= c(H+). c(OH—) Kw决定于温度25℃时Kw=1×10—14温度0℃20℃25℃50℃100℃Kw ×10—15×10—151×10—14×10—141×10—12影响水的电离的因素:1、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增大2、加入酸或碱抑制水的电离,Kw不变二、溶液的酸碱性与PH溶液的酸碱性与c(H+)、c(OH—)的关系1、溶液中c(H+)> c(OH—),溶液显酸性2、溶液中c(H+)= c(OH—),溶液显中性3、溶液中c(H+)<c(OH—),溶液显碱性4、无论在什么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浓度总等于水电离出的OH—浓度。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1.水的电离:水是电解质,发生电离,电离过程水的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思考:实验测得,在室温下1L H2O(即mol)中只有1×10-7 mol H2O电离,则室温下C(H+)和C(OH-)分别为多少? 纯水中水的电离度α(H2O)= 。
2.水的离子积水的离子积:K W= 。
注:(1)一定温度时,K W是个常数,K W只与有关,越高K W越。
25℃时,K W= ,100℃时,K W=10-12。
(2)K W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酸、碱、盐的稀溶液。
任何水溶液中,由水所电离而生成的C(H+) C(OH-)。
3.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1)温度:温度升高,水的电离度,水的电离平衡向方向移动,C(H+)和C(OH-) ,K W。
(2)溶液的酸、碱度:改变溶液的酸、碱度均可使水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
讨论:改变下列条件水的电离平衡是否移动?向哪个方向移动?水的离子积常数是否改变?是增大还是减小?①升高温度②加入NaCl ③加入NaOH ④加入HCl练习:①在LHCl溶液中, C(OH-)= ,C(H+)= ,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 ,由水电离出的OH-浓度= 。
,②在LNaOH溶液中,C(OH-)= ,C(H+)= ,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 ,由水电离出的OH-浓度= 。
③在LNaCl溶液中,C(OH-)= ,C(H+)= ,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 ,由水电离出的OH-浓度= 。
教学反思教学调整:一、在讲解溶液的酸碱性与PH时,通过列表比较的方法,清楚地反应出酸性或碱性溶液中C(H+)和C (OH-)的相对大小,揭示出溶液呈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加深理解、记忆。
再联合初中实验知识:酸性:PH<7;碱性:PH>7;中性:PH = 7,很容易就可以得出溶液酸碱性与PH之间的关系。
二、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来学习PH的相关计算,可以让学生有一个先思考,再听讲,后练习的一个学习过程,更加加强了学生对计算方法、思路的理解、思考和掌握。
三、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正确操作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三章: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三、教学背景分析水的电离及水的离子积的教学,是学生理解溶液的酸碱性、溶液的pH、盐类的水解以及电离食盐水等知识的基础,搞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本节课的关键之一。
水的电离平衡移动及溶液的离子积的教学,可使学生理解酸碱性的本质,这是本节教学的另一个关键,也是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好素材。
有关离子积的简单运算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教学设计思路1、首先通过导电性实验引入课题,既激发兴趣。
2、然后紧跟课题讨论水的电离平衡,平衡常数,影响因素,适用范围;计算在水溶液中c(H+)和c(OH—)3、最后,指导学生整理。
体会归纳的学习方法。
4、总体思路如下:学习环节:导入新课→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离子积应用→本课小结→课后练习教学流程: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在一定的温度下,水的离子积是常数。
了解水的离子积的含义2、初步学会有关水的离子积的简单计算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通过问题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水的电离平衡过程中H+、OH- 的关系分析,体会矛盾的对立统一2、由水的电离体会自然界统一的和谐美以及“此消彼长”的动态美。
教学重点:水的离子积常数的概念教学难点:水溶液中c(H+)和c(OH—)的计算六、教学过程设计: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实验引探究一:水的电离情况【演示实验】·L-1 NaCl溶液,水的导电性教师演示实验,指导观察,要求描述现象,推导结论。
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及结论①灵敏电流计指针有偏转—设疑启思入·L-1NaCl·L-1CH3COOH蒸馏水现象灯泡指针偏转(速度、幅度)解释及结论【提问】1、有什么现象?2、灯泡不亮说明了什么呢?3、指针偏转说明了什么?4、水中的什么在导电?—水能电离,是电解质,能导电②灯泡不亮;——水是弱电解质,电离程度很小,水中离子浓度很小培养观察、分析能力引入课题使学生亲身体会水的电离概念学习【板书】一、水的电离【板书】水是弱的电解质【展示】水的电离动画演示可简写为:H2O H++OH-【提问】水是如何电离的?【知识准备】根据水的电离平衡,写出相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根据动画演示书写水的电离方程式H2O+H2O H3O++OH-直观认识水的电离概念学习探究二:水的离子积常数?在25℃时,测得1L纯水中仅有×10-7 mol的水发生电离。
请同学们分析:该水中c(H+)等于多少?c(OH—)等于多少?二者有何关系?此时c(H2O)等于多少?和电离前的c(H2O)比较,相差大吗?【过渡】即温度不变时K电离和c(H2O)都是一个常数【引出概念】那么,K电离·c(H2O)也是一个新的常数,叫做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用K w表示。
【板书】二. 水的离子积常数1、t℃K w= c(H+)×c(OH—)【阅读课本】P46,表3-2相关数据,分析分析思考✍c(H+)=c(H2O)=10-7mol·L-1✍c(H2O)未电离≈c(H2O)前=·L-1倾听领会温度升高,K w值增大,水的电离是一个吸热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