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第3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化学人教版高中(新课标)】
高中化学《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教案
高中化学《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教案高中化学《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教案范本高二化学 3.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大纲人教版[复习提问]常温下,溶液中的c(H+)和c(OH-)有什么关系?[生]乘积等于1×10-14[师]溶液的酸碱性由什么决定?[生]由H+和OH-浓度的相对大小决定。
[引入新课]既然溶液中H+和OH-浓度的乘积为一常数,那么只要我们知道溶液中的H+或OH-浓度,就会知道溶液显酸性还是显碱性,如某溶液中H+浓度为1×10-9molL-1,我们一看就知道该溶液显碱性,但对于很稀的溶液,离子浓度小,用H+或OH-浓度来表示其酸碱性很不方便,因此,在化学上常用pH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我们这节课就学习pH的有关计算。
[板书]2.溶液的pH[师]我们已经知道,pH=7时溶液呈中性,pH>7溶液显碱性,pH<7溶液显酸性,那么pH与溶液中H+浓度有何关系呢?规定,溶液的pH等于H+浓度的负对数。
[板书]pH=-lg{c(H+)}[讲述并板书]若某溶液c(H+)=m×10-nmolL-1,那么,该溶液的pH=n-lgm[师]请同学们根据pH的计算方法填写下表。
[投影]c(H+) molL-1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0-10 10-11 10-12 10-13 10-14 PH酸碱性[学生填完后,指定学生汇报结果,最后得出下列结论]c(H+) molL-1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0-10 10-11 10-12 10-13 10-14 PH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酸碱性—————酸性减弱中性—————碱性增强[问]在上表中,c(H+)=10-3molL-1的溶液中c(OH-)等于多少?[生]10-11molL-1[师]你是怎样求出来的?[生]用水的离子积除以c(H+)。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四 3.2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三、四课时教案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3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pH的测定方法2.学会强酸强碱溶液的pH计算以及混合溶液的pH计算教学重点学会强酸强碱溶液的pH计算以及混合溶液的pH计算教学难点学会方法,训练思维,掌握基本计算格式教学方法推理法、讲述法、分析比较法学法指导分析、推理主要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pH的测定1、pH值的改变①pH﹤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每减小1个单位,C H+ 增大10倍②pH﹥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
pH每增加1个单位,C H+ 减小10倍。
③pH小的酸性溶液,不一定是强酸溶液④pH每升高一个单位,对于强酸需要稀释10倍,而对于弱酸稀释的倍数超过了10倍;pH每降低一个单位,对于强碱需要稀释10倍,而对于弱碱稀释的倍数超过了10倍。
2、测定方法:测定溶液的pH可用pH试纸,这种试纸使用时不能用水湿润,否则非中性溶液的pH测定值比实际的或大或小,使用时用玻璃棒蘸取少量的待测溶液与pH试纸接触,再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出pH值。
另外也可用pH计准确测定。
二、关于pH值的计算1、酸性溶液:按C→C H+→pH2、碱性溶液:按C→C OH-→C H+→pH3、强酸、强碱溶液的稀释后的溶液:对于酸溶液中的C H+,每稀释10n倍,pH 增大n个单位,但增大后不超过7,酸仍为酸!对于碱溶液中的C OH-,每稀释10 n倍,pH减少n个单位,但减少后不小于7,碱仍为碱!PH值相同的强酸与弱酸(或强碱与弱碱),稀释相同的倍数,pH变化为强酸变化大,弱酸变化小。
极稀溶液中的pH值的计算,应考虑水的电离。
4、强酸与强弱溶液混合的计算:反应的实质:H++OH-=H2O三种情况:(1)恰好中和,pH=7(2)若余酸,先求中和后的C H+,再求pH。
(3)若余碱,先求中和后的C OH-,再通过K W求出C H+,最后求pH。
或先求pOH,再由pH=14-pOH。
5、已知酸和碱溶液的pH之和,判断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的p H(1)若强酸与强碱溶液的pH之和大于14,则混合后显碱性,pH大于7。
高二人教版化学选修四教案集:3.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第3课时)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第3课时)[教学目标]掌握水的电离的概念和电离平衡的移动规律,培养学生应用水的电离平衡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水的电离平衡及影响平衡的因素;有关电离度、水的离子积常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水的离子积,有关PH计算。
[教学过程]复习]:1.水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型,H—O键的键角为________水是____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2、水的主要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水的电离1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写成: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25℃时,纯水中H+和OH-的浓度各等于_____mol/L。
则:K w=[H+][OH-]=____。
此常数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酸性或碱性的稀溶液。
3:水的电离:H2O+H2O H3O++OH-简写: H2O H++OH-K= c(H+)c(OH-)c(H2O)已知纯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5.6mol/L,c(H+)·c(OH-)=55.6×K wK w= c(H+)·c(OH-)。
(说明水的浓度几乎不变)4:水的离子积通常把K w叫做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只与温度有关。
已知在25℃时,水中的H+浓度与OH-浓度均为1×10-7mol/L,所以在25℃时,K w= c (H+)·c(OH-)=1×10-7×1×10-7=1×10-14。
5:影响水的电离的因素加入酸或碱,抑制水的电离,K w不变;加入某些盐,促进水的电离,K w不变;升高温度,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增大,在100℃时,K W=1×10-12。
新课的延伸:c(H+)=1×10-7mol/L,溶液一定呈中性吗?说明:溶液或纯水呈中性,是因为溶液中 c(H+)=c(OH-)。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3课时教案
[讲]从未滴定前到滴入 10mL,pH 由 1 增到 1.48 (用 10mL) ;从 10 mL 到 19.5mL,pH 由 1.48 到 2.9(用 9.5 mL) ;从 19.5mL 到 20mL 到 21mL, pH 由
2/9
20mL pH 由 2.9 到 7.0 (用 0.5mL) ; 从
7/9
高;消耗标准溶液偏少,则结果偏纸。其误差可从计算式分析,以 用已知浓度的酸滴定未知浓度的碱为例。 [板书]七、误差分析 3、 误差分析依据:C 待=
C 标 * V标 V待
实验操作中可能引起 C 标和 V 待的变化,最终影响 V 标。 4、 产生误差的来源 (2) 操作不当 1 滴定管的洗涤不当。 ○ [讲]正确的方法是先水洗后润洗。滴 [投影]A、定管用水先后未用标准液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液(实际 消耗 V 标偏大,结果偏大)。 B、 滴定管用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就直接注入锥形瓶(实际滴定的 V 测减小,消耗 V 标减小,结果偏小)。 2 锥形瓶的洗涤 [板书]○ [讲]正确的方法是只水洗。 [投影]A、锥形瓶用水洗后用待测液润洗(实际滴定的 V 测增大, 消耗 V 标增大,结果偏大) B、锥形瓶用水洗后没有干燥(无影响) C、滴定前向锥形瓶中加入蒸馏水(无影响) 3 滴定管尖嘴部分留有气泡 [板书]○ [讲]正确的方法是移液或滴定前排尽滴定管尖嘴部分气泡 [投影]A、滴定前盛标准液的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后消失(实 际消耗的 V 标多一个气泡体积,结果偏大) B、盛待测液的滴定管尖端嘴有气泡,移到锥形瓶后消失(锥形瓶中 V 测少一个气泡的体积,实际消耗的 V 标减少,结果偏小) 4 读数不规范 [板书]○ [讲]正确的读数方法是:滴定后等 1-2 min 待滴定管内壁附着液
中和滴定原理的认识 酸碱中和滴定有在关计算 五、中和滴定的原理 1、定义: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 2、原理:C(B)==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三章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案(3课时)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一)教学目的:1、知道水的离子积常数,通过水的离子积的计算,提高有关的计算能力,加深对水的电离平衡的认识。
2、通过水的电离平衡分析,提高运用电离平衡基本规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水的电离平衡过程中H+、OH-关系的分析,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水的离子积常数教学难点:水的离子积常数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知道水也是一种弱电解质。
怎样证明水也是一种弱电解质呢?精确实验表明:当我们用灵敏电流计测定纯水的导电性的时候发现纯水也能够微弱的导电。
我们知道物体要导电要么具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子,要么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而纯水是一种非金属化合物,不可能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所以只能说明纯水中存在着少量的阴阳离子。
那纯水中的阴阳离子到底是什么离子呢?实际上纯水中的水分子能够部分发生电离,水分子发生电离后产生的离子分别是H3O+和OH―。
虽然水分子能够发生电离,但是发生电离的的水分子所占比例很小,所以水是一种极弱电解质,存在有电离平衡:1、H2O + H2O H3O+ + OH-简写: H2O H++ OH-[讲]与化学平衡一样,当电离达到平衡时,电离产物H+和OH―浓度之积与未电离的H2O的浓度之比也是一个常数。
2、 H2O的电离常数K电离==O)C(H)C(OH)C(H2-•+[讲]实验测得在25℃时,1L纯水(即55.6 mol)只有1×10-7mol H2O电离,因此纯水中c(H +)=c(OH-)=1×10-7mol/L。
由于水的电离极其微弱,所以电离前后H2O的物质的量几乎不变,c(H2O)可以看做是个常数,则有C(H+)·C(OH―)==K电离·C(H2O)。
同样,温度不变的时候K电离也是个常数,常数K电离与常数C(H2O)的积作为一新的常数,叫做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记作K W,即K W= c(H+)· c(OH-)3、水的离子积:25℃K W= c(H+)·c(OH-)==1.0×10-14。
化学 人教版选修教学设计:水的电离及溶液的酸碱性
【知识准备】根据水的电离平衡,写出相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根据动画演示书写水的电离方程式
H2O+H2O H3O++OH—
<="" span="" style="box—sizing:border—box; border:0px; vertical—align:middle;">oldsrc=W5627588637.gif _fcksavedurl="/webpic/W0201106/W020110607/W5627588637.gif" v:shapes="_x0000_i1026">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以了解水的电离作为理解影响溶液酸碱性本质因素的突破口。通过水的离子积的导出,可以加深学生对弱电解质的理解,找到溶液发生酸碱性变化的平衡点。水的电离平衡移动及溶液的离子积的教学,可使学生理解酸碱性的本质,这是本节教学的另一个关键,也是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好素材。有关离子积的简单运算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Flash
概念学习
探究二:水的离子积常数?
【过渡】即温度不变时K电离和c(H2O)都是一个常数
【引出概念】那么,K电离·c(H2O)也是一个新的常数,叫做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用Kw表示。
【投影表格】P46,表3—2相关数据,分析有何规律?并解释之。从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追问】为什么?说明什么?
多媒体展示
PH的测定
PH试纸和PH计的使用
学习基本操作,了解溶液酸碱性的表示方法。
新型PH的测定仪器的使用与多媒体的综合
高中化学水的电离和溶液酸碱性综合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水的电离和溶液酸碱性综合教案设计本节课为高中化学第三单元,以电离水和溶液酸碱性为主要内容,结合实验进行综合讲解,以期让学生全面了解水的电离和酸碱性。
一、课程目标1.了解水的离子键和电离平衡的概念。
2.了解水自离子化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3.了解弱酸和弱碱的特点,能在实验中区分酸碱性。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够合理设计和表述实验过程和结果。
二、教学内容1.水的电离(1)水的离子键在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所形成的化合物中,金属离子受外层电子的加壳成稳定离子,再将电子转移到氧原子中形成阴离子;这种包含电荷在内的离子称为离子键分子,而水正是一种离子键分子。
(2)水的电离平衡当水分子分解为两种离子时,正负电荷在分界面上排列,形成电场,因此形成一个动态的离子平衡。
其反应符号为 H2O= H+ + OH-。
(3)水自离子化的因素水分子的电离和平衡程度与环境温度成反比,因为温度升高有利于离子速率和活动度。
水中杂质含量对离子平衡亦影响。
2.溶液酸碱性(1)弱酸和弱碱的特点弱酸和弱碱的解离程度均比较小,其它物质和离子尚留存在溶液中。
弱酸和弱碱在水中存在平衡状态,通过相关方程式来计算。
(2)实验区分酸和碱进行酸碱性实验,可以通过电离度实验和pH值实验进行。
电离度实验,即将一定浓度的酸碱溶液与电解质铵溶液进行反应,通过电极测量反应过程中产生水的自电离程度。
pH值实验,即通过使用酸碱指示剂滴定法,获得溶液的酸碱度,用数学表述为反对数模式pH表示。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通过讲解,向学生介绍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使用图表和现实事例等来解释酸碱性和电离度等化学现象。
2.实验演示通过演示,让学生更生动地感受实验反应过程,抵触化学的抽象性。
学生在实验中动手操作,观察样品颜色和变化,验证师的解释,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化学实验的过程和原理。
3.讨论分析通过分组探讨和交流学习,发掘更适合班级的关键问题及课程内容,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提高探究能力的目的。
高二化学教案:《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教学设计
高二化学教案:《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pH 值的关系掌握有关pH值的简单计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及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酸、碱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电离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pH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及事物间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的第一部分重点介绍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是对上一节电离平衡的具体应用,同时又为接下来学习溶液酸碱性作必要的准备。
一开始,教材根据水有微弱导电性的实验结论,说明水是极弱的电解质,突出了化学研究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的原则。
然后,应用电离平衡理论,用电离平衡常数推导出水的离子积常数,使水的离子积常数的概念有了充分的理论依据,也反映了两个常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学生理解温度、浓度等外界条件对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影响。
本节的第二部分为溶液的酸碱性和pH。
教材首先指出常温下即便是在稀溶液中,水的离子积仍然是一个常数,由此进一步说明c(H+)和c(OH-)的相对大小是决定溶液的酸碱性的根本原因。
在具体分析了溶液的酸碱性和c(H+)、c(OH-)的关系之后,结合实际说明了引入pH的必要性,这也为后面讨论pH的范围埋下了伏笔。
在给出了pH的表达式之后,教材随即介绍了pH的简单计算,并在分析计算结果的基础上讨论了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最后强调了pH的应用范围。
从教材编排的看,整节内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成为一个前后紧密联系的整体。
教材还安排了“资料”和“阅读”,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习习惯。
还应注意的是,根据新的国家,教材将“pH值”改称为“pH ”。
教学中要以教材为准,不可读错。
教法建议推导水的离子积常数,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水的离子积常数与水的电离平衡常数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水的离子积常数只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原因。
3.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第3课时)(教学设计)高二化学高效课堂(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教学设计第二节水的电离第三课时酸碱中和滴定一、范围内发生的。
活动一、酸碱中和滴定【任务一】强酸或强碱溶液【学生活动1】阅读教材,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定义、所需仪器以及实验原理?【学生】分组讨论与交流,小组代表回答【教师】评价、强调,补充总结:1.定义:酸碱中和滴定是利用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
2.所需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烧杯、滴定管夹、铁架台、锥形瓶等。
3.原理:当接近滴定终点时,极少量的碱或酸就会引起溶液的pH突变。
此时指示剂明显的颜色变化表示反应已完全,即反应到达终点。
4.计算公式:【学生活动2】在滴定过程中,接近滴定终点时,锥形瓶溶液内溶液颜色会发生突变,该如何理解呢?【学生】分组讨论与交流,绘制滴定曲线【教师】强调,补充总结:【任务二】误差分析【学生活动1】在滴定过程中,由于某些操作不当引起最终滴定结果差生误差,请分析可能产生误差的环节有那些?【学生】分组讨论与交流,小组代表回答【教师】强调,补充1.误差分析依据(一元酸、碱的中和滴定)中和滴定实验中,产生误差的原因主要有操作不当,读数不准等,依据原理c(标准)·V(标准)=c(待测)·V(待测),所以c(待测)=c(标准)·c(标准)c(待测),c(标准)与V(待测)已确定,因此只要分析出不正确的操作引起V(标准)的变化,即可分析出结果。
V(标准)变大,则c(待测)偏高;V(标准)变小,则c(待测)偏低。
2.常见的误差分析以标准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溶液(酚酞作指示剂)为例,常见的因操作不正确而引起的误差有:步骤操作V(标准) c(待测)洗涤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酸溶液润洗变大偏高碱式滴定管未用待测溶液润洗变小偏低锥形瓶用待测溶液润洗变大偏高锥形瓶洗净后还留有蒸馏水不变无影响取液取碱液的滴定管开始有气泡,读数时气泡消失变小偏低滴定酸式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达到滴定终点时气泡消失变大偏高振荡锥形瓶时部分液体溅出变小偏低典型例题检测并巩固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第3课时 《酸碱中和滴定》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实验教学法:在本节课中,采用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操作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6.应用与实践:通过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核心素养,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基本操作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基本操作。学生需要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掌握滴定管、滴定液、指示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以及滴定操作的规范步骤。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能够熟练进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并能够正确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
2.教学难点
(1)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和碱在水中发生反应,生成水和盐。学生需要理解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掌握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和反应速率等概念。通过讲解和示例,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来分析和解释实验现象。
(2)滴定管的使用和校准
滴定管是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实验仪器。学生需要掌握滴定管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何正确安装和拆卸滴定管,如何进行滴定管的校准和清洗等。通过讲解和示范,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滴定管,并能够进行准确的滴定管校准和清洗。
2.拓展建议
(1)组织学生进行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设计: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高三化学教案:《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高三化学教案:《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使用说明】:1. 课前完成基础知识导学部分,牢记基础知识,掌握基本题型,标注疑惑知识点。
独立完成课后52-53 页作业。
2. 课堂认真.限时.积极.规范完成合作探究和知识巩固,解决疑惑难点。
3. 课后完成知识反馈.填写查漏补缺并在规定时间内上交课代表。
一.学习目标:1. 巩固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溶液的酸碱性和氢离子浓度、氢氧根浓度及PH 值的关系。
2•掌握PH值的定义及溶液PH值计算。
3.理解强酸碱、弱酸碱溶液稀释过程中的变化趋势。
二.基础知识导学:(用时30 分)㈠•溶液的酸碱性① .pH定义:。
②•数学表达式:pH=。
③.溶液的酸碱性和c(H+)、c(OH-)及PH值的关系在室温时:在室温时对于任何稀溶液,溶液中的c(H+) x c(O—)=== 酸性溶液:c(H+) c(OH—) pH 7碱性溶液:c(H+) c(OH—) pH 7中性溶液:c(H+) c(OH—) pH 7④•溶液的酸碱性也可用pOH来表示:pOH采用0H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负对数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
在室温对某物质的稀溶液:pOH + pH ==⑤.pH值的测量:pH试纸。
pH 计。
㈡.PH值的计算。
1. 基本公式:pH=-lgc(H+) c(H+) x(—)1= KW2. 基本题型:⑴. 稀酸碱溶液的pH 计算①•在常温下求浓度为0.01mol/L的KOH盐酸、硫酸、Ba(OH)2 溶液的PH值。
②•在常温时某一元弱酸HA的电离常数为0.01,求浓度为1mol/L 的该溶液的PH值。
③•在常温时某一元弱酸HA的电离度为0.01,求浓度为0.01mol/L 的该溶液的PH值。
⑵.酸碱溶液混合的计算①.在常温时浓度均为0.01mol/L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分别体积比1:1、9: 1、1: 9求混合液的PH值。
② .pH=13的强碱溶液与pH=2的强酸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pH=11, 则强碱与强酸的体积比是A. 11 : 1B.9: 1C.1: 11D.1 : 9.③.在25C时,有pH为a的HCI溶液和pH为b的NaOH溶液,取VaL该盐酸溶液用该NaOH溶液中和,需VbL NaOH溶液,问:(1) 若a+b=14,则Va/Vb二.(2) 若a+b=13,则Va/Vb=(3) 若a+b=15,则Va/Vb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第3课时酸碱中和滴定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与pH及pH的应用。
只有认识了水的电离平衡及其移动,才能从本质上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和pH。
本节的学习也为盐类的水解及电离等知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教材从实验事实入手,说明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存在着电离平衡。
由此引出水的电离平衡常数,进而引出水的离子积,并使学生了解到水的离子积是个很重要的常数。
本节课的内容实际上是应用了本书第二章化学平衡原理的知识,探讨了水溶液中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内容丰富,理论与实际、知识与技能兼有之;水的电离是对本章第一节课的延续,它的电离过程的分析体现了化学理论的指导意义。
◆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节对《电离平衡》的学习,学生能应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并了解了电离平衡常数,为本节课探究水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有关计算。
2.初步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方法。
3.掌握有关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教学重难点
中和滴定实验中所用仪器的名称和使用方法,酸碱滴定曲线,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现在有一瓶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你能想出多少种测定其浓度的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种方法——酸碱中和滴定。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一:酸碱中和滴定的理论依据
1.定义:利用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
2.原理:n(H+)=n(OH-)
一元酸和一元碱:c(酸)·V(酸)=c(碱)·V(碱)
【思考交流1】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关键是什么?
【师生总结1】实验的关键:
(1)准确量取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来量取)。
读数方式如下图所示:
(2)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用酸碱指示剂来判断是否到达滴定终点)。
【当堂检测1】试读出如右图所示的滴定管内液体的体积。
(25.62 mL)
教学环节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前的准备和具体步骤
1.实验仪器: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铁架台、滴定管夹、锥形瓶、烧杯、白纸。
【思考交流2】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的结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师生总结2】酸式滴定管:用的是玻璃活寒,只能成放酸性溶液、强氧化性溶液以及中性溶液,如果盛放碱性溶液,会将玻璃活塞腐蚀。
碱式滴定管:用的是橡胶管、玻璃珠,只能盛放碱性溶液和中性溶液,如果盛放酸性溶液,会将橡胶管腐蚀。
2.所需试剂:
(1)标准液。
(2)待测液。
(3)指示剂。
通常酸滴定碱采用甲基橙作指示剂,碱滴定酸采用酚酞作指示剂,由于石蕊颜色变化不易分辨,故一般不采用石蕊作指示剂。
3.实验步骤:
(1)查漏:检查两滴定管是否漏水、堵塞和活塞转动是否灵活。
(2)洗涤:用蒸馏水洗涤2~3次后,各用少量待装液润洗滴定管2~3次。
(3)装液:用倾倒法将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注入酸、碱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0”刻度以上2~3 mL处。
(4)赶气泡:对于酸式滴定管而言,快速放液;对于碱式滴定管而言,橡皮管向上翘起,挤压玻璃珠。
(5)调液:调节滴定管中液面高度,使液面等于或低于“0”刻度,并记下读数。
(6)取液:①从碱式滴定管中放出10.00 mL氢氧化钠溶液于锥形瓶中;
②滴入1~2滴酚酞溶液,将锥形瓶置于酸式滴定管下方,并在瓶底衬一张白纸。
(7)滴定: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振荡锥形瓶,眼睛要始终注视锥形瓶内溶液的颜色变化。
(8)记录:当看到加一滴盐酸,锥形瓶中溶液红色突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时,停止滴定,准确记下盐酸读数,并准确求得滴定用去的盐酸体积。
(9)计算:整理数据进行计算。
教学环节三:误差分析和酸碱滴定曲线
1.误差分析原理
根据c(酸)·V(酸)= c(碱)·V(碱),得出c(碱)=c(酸)·V(酸)
V(碱)
【当堂检测2】
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放于锥形瓶中),下列操作(其他操作均正确)对氢氧化钠溶液浓度的测定有什么影响?
(1)未用标准液(盐酸)润洗酸式滴定管(偏大)
(2)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偏大)
(3)滴定操作时,有少量盐酸滴于锥形瓶外(偏大)
(4)滴定前仰视刻度,滴定后俯视刻度(偏小)
(5)锥形瓶用待测NaOH溶液润洗(偏大)
(6)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后未倒尽即装NaOH溶液(无影响)
(7)碱式滴定管用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偏小)
2.酸碱滴定曲线
当接近滴定终点(pH=7)时,很少量(0.05 mL ,约一滴)的碱或酸就会引起溶液pH 突变。
三、课堂小结
酸碱中和滴定
◆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第3课时 酸碱中和滴定
酸碱中和滴定:
原理
仪器
步骤
滴定曲线
指示剂
误差分析
◆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整体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是相当不错的,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的使用方法,学生都能轻松地掌握并应用,为后面新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的亲身体验的学习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使课堂教学成为围绕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n(H +)=n(OH -) 关键:2个准确 实验仪器 所需试剂 实验步骤 误差分析 酸碱滴定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