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版五年级下册传统文化(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教案
1.学期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聆听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了解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国人的大气、自尊、圣洁和人格的高尚。

(2)通过阅读,使学生欣赏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的民族,逐步了解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3)通过传统文化学习,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4)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与同学合作,尝试进行文化名胜游览和当地传统文化考察活动。

2.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25人,大部分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对中国的经典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3.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名胜佳境”“艺术乐园”两个单元。

“名胜佳境”:了解济南、崂山等名胜。

在教学时,适当补充一些图片文字和课外资料,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艺术乐园”: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信心。

本章节主要分为“对联”和“成语”两个部分。

教材基本呈现形式为:“经典回放”(呈现原创经典中精华部分);“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要求);“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在“名胜游踪”里,我们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每一处风景,都有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在“艺术乐园”
里,我们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温馨点击”不仅介绍了作者、作品及相关的知识,而且揭示了文章的思想内容;“活动广角”以对话的形式提示了学习要求,并注重让学生联系实际加深认识;最后通过“成长阶梯”这一环节检验学习情况,促进形成和发展。

4.教学内容
5.教学进度和教学时间分配
周次教学内容
第1、2周泉城济南
第3、4周千佛山
第5、6周趵突泉
第7、8周大明湖
第9、10周海上名山
第11、12周龙潭瀑
第13、14周妙联集锦
第15、16周读书名联
第17、18周成语探源、
第19、20周成语诗画
6.教学措施
(1)注重游戏教学。

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多种形式。

(2)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

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3)重视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并以此作为反馈,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

(4)教学形式多样化。

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等。

7.教学辅导计划
课时备课
第三单元名胜佳境
1、泉城济南
一、教学目标:
1、把文章读通顺。

2、想一想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
3、通过阅读,使学生欣赏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步了解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重、难点:
增强学生阅读积累,陶冶学生的品德修养。

三、教法与学法:
指导、启发;自主、合作、探究
四、学具准备(根据需要来写,此项一定包含对教育技术的使用):
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指具体的分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你们都到过哪些地方旅游?你知道哪些旅游城市?听说过济南吗?你对济南有哪些了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看看济南有多美,看看济南有哪些旅游景点。

板书:泉城济南
二、指导学生自学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说一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试分析一下每一句话的含义。

三、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小组交流上述两个问题。

四、全班交流、拓展
1、集体交流,教师适时订正,指导。

2、活动广角:你知道哪些着名的景点呢?小组内交流。

六、课内训练题
尝试背诵这首诗,可以同桌背,也可以小组背。

七、作业布置(体现分层,不同水平学生布置不同梯度的作业)
学习了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
八、板书设计。

济南
落日天边见二峰,
平临湖上出芙蓉。

西来水窦缘王屋,
南去山根接岱宗。

2、佛教名山——千佛山
一、教学目标:
1、能背诵这首诗。

2、通过阅读,使学生欣赏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步了解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

三、教法与学法:
激发兴趣、指导方法;个人诵读、自悟。

四、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前搜集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听说过千佛山吗?你对千佛山有哪些了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千佛山,看看千佛山有多美。

板书:佛教名山——千佛山
二、指导学生自学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说一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试分析一下每一句话的含义。

3、读一读:温馨点击:简介千佛山。

三、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小组交流上述三个问题。

四、全班交流、拓展
1、集体交流,教师适时订正,指导。

活动广角:千佛山历史文化悠久,把你知道的有关千佛山的传说、诗句、对联等讲给同学听。

请听这幅对联:“秋水一湖,满贮五三烈士血;佛山万仞,可作国耻纪念碑。


理解这幅对联的含义。

六、课内训练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对千佛山有哪些了解?
2、你还能说出千佛山的哪一些着名景点?
七、作业布置
1、有机会亲自去爬一爬千佛山,并把历代名士的题词、题句抄录下来。

2、尝试背诵这首诗,可以同桌背,也可以小组背。

八、板书设计
千佛山
山对济南城,
人言帝舜耕。

登临记晚秋,
几案与云平。

3、名泉之冠——趵突泉
一、教学目标:
1、能背诵这首诗。

2、通过阅读,使学生欣赏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步了解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

三、教法与学法:
激发兴趣、指导方法; 个人诵读、自悟
四、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前搜集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听说过吗趵突泉?你对趵突泉有哪些了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趵突泉,看看趵突泉有多美。

板书:名泉之冠——趵突泉(二)指导学生自学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说一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试分析一下每一句话的含义。

3、读一读:温馨点击:简介千名泉之冠——趵突泉。

(三)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小组交流上述三个问题。

(四)全班交流、拓展
1、集体交流,教师适时订正,指导。

活动广角:趵突泉历史文化悠久,把你知道的有关的趵突泉传说、诗句、对联等讲给同学听。

六、课内训练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对趵突泉有哪些了解?
2、你还能说出趵突泉的哪一些着名景点?
七、作业布置
1、有机会亲自去趵突泉看一看,并把历代名士的题词、题句抄录下来。

2、尝试背诵这首诗,可以同桌背,也可以小组背。

八、板书设计
趵突泉
家家泉水,户户垂杨
4.泉城明珠—大明湖
一、教学目标:
1、能背诵这首诗。

2、通过阅读,使学生欣赏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步了解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

三、教法与学法:
激发兴趣、指导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四、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泉城明珠大明湖介绍:
位于济南市中心偏东北处,公园面积八十六公顷(1290亩),其中湖面四十六公顷,约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三。

湖水来源于城内的珍珠泉、濯缨泉、王府池等诸泉,水源充足,有“众泉汇流”之说,平均水深两米,最深处约四米,是繁华都市中一处难得的天然湖泊。

大明湖历史悠久,见诸文字已有一千四百多年。

早在北魏年间,着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济水注>>记载:“泺水北流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

寺东北两面则湖。

”其位置在今五龙潭一带。

另有史料记载,那时的大明湖称历下波或历水波,南至濯缨湖,北至鹊山和华不注山,也就是说现在的大明湖、五龙潭和北园是相连的一个大湖,湖阔数十里,平吞济泺。

六朝时,因湖内多生莲荷,曾名“莲子湖”;唐时又名“历水波”,宋代称“西湖”。

宋时着名文学家曾巩曾有诗道:“问吾何处避炎蒸,十顷西湖照眼明”。

可知当时此处已是消暑游憩之地。

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曾巩任齐州(今济南)知州时,为防御水患,修建了北水门,引湖水入小清河,使得湖水经年水位恒定,并在沿湖修建了亭、台、堤、桥,使之渐成游览景观。

至金代,诗人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始称大明湖。

明代重修城墙,大明湖遂初成今日形貌。

二、指导学生自学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说一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试分析一下每一句话的含义。

3、读一读:温馨点击。

三、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小组交流上述三个问题。

四、全班交流、拓展
集体交流,教师适时订正,指导。

活动广角:大明湖历史文化悠久,把你知道的有关的大明湖传说、诗句、对联等讲给同学听。

六、课内训练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对大明湖有哪些了解?
2、你还能说出大明湖的哪一些着名景点?
七、作业布置
尝试背诵这首诗,可以同桌背,也可以小组背
八、板书设计
西湖二首
大明湖的景色真是美不胜收啊!
5、崂山
一、教学目标:
1、能背诵这首诗。

2、通过阅读,使学生欣赏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步了解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

三、教法与学法:
激发兴趣、指导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四、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搜集材料
五、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
(二)指导学生自学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说一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试分析一下每一句话的含义。

3、读一读:温馨点击:崂山八水河中游,于百尺悬崖飞流直下,喷珠吐玉,状如龙舞,故名“龙潭瀑”。

潭中碧水凝寒,清澈见底。

山雨过后,洪涌瀑注,飞腾叫啸,蔚为壮观。

北九水
白沙河上游河流,因山有九折,水有九曲得名。

以北九水疗养院“九水界桥”为界分内九水外九水。

“九水明漪”为崂山十二胜景之一。

源于巨峰北麓之水,流入峡谷,一路群峰竟秀,万木争荣,佳景迭出,美不胜收,故有“九水画廊”之美誉。

(三)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小组交流上述三个问题。

(四)全班交流、拓展
集体交流,教师适时订正,指导。

(五)成长阶梯
六、课内训练题
1、你还能说出崂山的哪一些着名景点?
2、有机会亲自去崂山看一看,并把历代名士的题词、题句抄录下来。

七、作业布置
尝试背诵这首诗,可以同桌背,也可以小组背。

八、板书设计
崂山:青岛市
海上名山
第四单元艺术乐园
(一)妙联集锦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这种文化艺术形式的基本特点。

2.了解对联的一些常用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活动掌握部分妙联,体会其对应的巧妙,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兴趣。

三、教法与学法:
激发兴趣、指导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四、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前搜集材料
五、教学过程:
1.学生阅读艺海拾贝,体会对联的妙趣。

交流你喜欢的对联,并说出它妙在什么地方。

2.品读温馨点击,对对联有进一步的了解。

3.活动广角:
(1)把这些对联读几遍,同桌试着对一对,一定很有趣。

(2)讲出下面对联中包含的七个人物的名字和他们的故事。

如果讲不出就去请教别人或查找资料。

4.交流学习心得。

5.教师小结。

六、课内训练题
把这些对联读几遍,同桌试着说一说它们是怎样对的。

七、作业布置
搜集历史上的明联妙对,说一说,除了我们课本上出现的形式之外,对联还有哪些对仗形式?
八、板书设计
对联(对子)
合字联
拆字联
叠字联
回文倒顺联
2.读书名联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明白古往今来有哪些有关读书的名联。

二、教学重、难点
背诵教材上提供的一组名人话读书的对联,受到发奋读书的教育。

三、教法与学法:小组合作学习
四、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学生阅读艺海拾贝,体会这些读书名联。

交流你喜欢的对联,并说出它妙在什么地方。

2.品读温馨点击,对读书名联的来历有进一步的了解。

3.活动广角:
(1)同桌比一比,看谁能先把这组名人读书联背下来。

(2)自己动手把这些对联做成书签。

(3)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副作为座右铭。

(4)你能看出以下两副对联是哪种商店的吗?请你也去抄录所在社区、街道商店的对联,和同学们评一评哪副写得最好,也可以试着写一副。

4.交流学习心得。

5.教师小结。

六、课内训练题
同桌比一比,看谁能先把这组读书名联背诵下来。

七、作业布置
摘录所在社区、街道商店的对联,评一评哪副写得最好。

八、板书设计读书名联
3.成语探源
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成语的各种来源。

二、教学重、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指鹿为马”的大意。

三、教法与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四、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学生自学艺海拾贝,对照书边的注释体会文章的意思。

读后你有何感想?快和同桌交流一下吧!
2.阅读温馨点击,知道什么是成语?它的来源有哪些?阅读成语故事有什么好处?
3.活动广角
(1)把“指鹿为马”这个历史故事讲给别人听,并试着用一用这个成语。

(2)下面这些成语都来源于史书上有记载的历史故事,你知道这些故事吗?不清楚的你去查阅一下资料。

(3)下面这些唐宋诗句,都与成语有关,你能写出这些成语吗?
4.教师小结。

六、课内训练题
把“指鹿为马”的故事讲给同学听,并学会用这个成语。

七、作业布置
课后查一些成语的来源,将给家长、同学听
八、板书设计
指鹿为马
4.成语诗画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学会根据成语故事来为成语配上图画。

二、教学重、难点
加深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培养学生为成语作诗、配画的兴趣。

三、教法与学法:
激发兴趣、小组合作
四、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学生自学艺海拾贝,体会书上为成语配画的方法。

看后你有何感想?快和同桌交流一下吧!
2.阅读温馨点击,知道“杞人忧天”这个成语的来源及有关它的知识。

3.活动广角
(1)读一读、演一演“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故事,并查阅一下它的来源。

(2)你知道下列成语故事吗?能从中选一两个给它配上诗或画吗?
(3)搞一个成语大接龙的比赛,看谁的龙最长!
4.教师小结。

六、课内训练题
读一读、演一演“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故事,并查阅一下它的来源。

七、作业布置
选择课本上或课外的一个成语故事,试着给它配上诗或画。

八、板书设计
杞人忧天
凿壁偷光
闻鸡起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