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工伤伤残鉴定标准
最新十级工伤鉴定标准

最新十级工伤鉴定标准最新十级工伤鉴定标准是指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工伤进行鉴定并确定其等级的标准。
工伤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伤害或职业病,给劳动者造成伤残、死亡或者需要治疗的,依法享受的各项待遇。
工伤鉴定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最新十级工伤鉴定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一级工伤。
一级工伤是指工伤事故或者职业病造成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为临时伤残,但在工伤诊断期内,劳动者的工作能力未受影响,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二、二级工伤。
二级工伤是指工伤事故或者职业病造成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为临时伤残,但在工伤诊断期内,劳动者的工作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三、三级工伤。
三级工伤是指工伤事故或者职业病造成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为临时伤残,但在工伤诊断期内,劳动者的工作能力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但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四、四级工伤。
四级工伤是指工伤事故或者职业病造成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为临时伤残,但在工伤诊断期内,劳动者的工作能力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五、五级工伤。
五级工伤是指工伤事故或者职业病造成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为临时伤残,但在工伤诊断期内,劳动者的工作能力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且需要辅助器具。
六、六级工伤。
六级工伤是指工伤事故或者职业病造成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为临时伤残,但在工伤诊断期内,劳动者的工作能力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且需要辅助器具,且需要辅助人员照顾。
七、七级工伤。
七级工伤是指工伤事故或者职业病造成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为永久伤残,但在工伤诊断期内,劳动者的工作能力未受影响,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八、八级工伤。
八级工伤是指工伤事故或者职业病造成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为永久伤残,但在工伤诊断期内,劳动者的工作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工伤鉴定伤残评级标准

工伤鉴定伤残评级标准
工伤鉴定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由劳动部门对发生在工作中的意外事故或职业病进行认定的过程。
伤残评级是指根据受害人的伤残程度,对其进行评估分类的标准。
以下是工伤鉴定伤残评级的主要标准:
一、轻伤残(一级评定标准):伤残程度评定为残疾程度表所列二十四项职业病和损伤项目中的任何一项,或残疾程度评定为60%以下者;
二、中度伤残(二级评定标准):伤残程度评定为残疾程度表所列的二十四项职业病和损伤项目中的任何一项致残程度评定在60%以上80%以下者;
三、重度伤残(三级评定标准):伤残程度评定为残疾程度表所列二十四项职业病和损伤项目中的任何一项致残程度评定在80%以上;
四、特殊伤残(四级评定标准):经考核符合特殊伤残标准的残疾人。
特殊伤残指因职业病致残者,或本人致残前就已签订劳动合同或从事法定保险范围内的工作,按照现行特殊伤残标准伤残程度评定为1级或2级的人员;
五、无法工作(五级评定标准):经鉴定无劳动能力的残疾人。
在工伤鉴定过程中,通常会根据伤残程度进行评估,确定具体的伤残评级。
评定伤残程度时,除了参考残疾程度表的标准,还会考虑到伤残对劳动能力的影响、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的因素。
此外,工伤鉴定过程中还会根据具体的案例进行综合评估,对
一些特殊情况进行特殊处理。
例如,对于残疾人出现病情反复或加重情况、多处功能障碍、多种伤残妨碍某项劳动能力,或某项伤残对劳动能力影响明显等情况,可以适当提高伤残评级。
因此,工伤鉴定伤残评级的标准是根据法律法规和职业病伤残程度表制定的,但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特殊处理,以保证伤残评级的公正和准确性。
国家新工伤伤残等级鉴定标准

国家新工伤伤残等级鉴定标准国家新工伤保险条例自实施以来,对工伤伤残等级鉴定标准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定,以保障受伤职工的权益,确保其能够得到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工伤伤残等级鉴定标准主要是根据受伤职工的伤残程度,对其进行等级鉴定,以确定其工伤伤残等级,并据此确定其工伤保险待遇。
首先,国家新工伤伤残等级鉴定标准主要包括了伤残等级的划分和鉴定方法。
根据《国家新工伤保险条例》第十条的规定,伤残等级分为十级,分别是一级至十级,其中一级为最轻微的伤残,十级为最严重的伤残。
而鉴定方法则是根据《国家新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一条的规定,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鉴定,鉴定结果应当经过评定委员会确认后方可生效。
其次,国家新工伤伤残等级鉴定标准的具体适用范围和程序也有明确规定。
根据《国家新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二条的规定,受伤职工在认定为工伤后,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伤残等级的鉴定,同时应当提供相关的医疗证明和鉴定材料。
鉴定结果应当及时通知受伤职工,并由用人单位和劳动保障部门共同监督。
再次,国家新工伤伤残等级鉴定标准的实施对于受伤职工的工伤保险待遇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国家新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三条的规定,受伤职工的工伤伤残等级将直接影响其工伤保险待遇的确定,不同等级的伤残将对应不同的待遇标准,以满足受伤职工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医疗保障。
总的来说,国家新工伤伤残等级鉴定标准是为了保障受伤职工的合法权益,确保其能够获得应有的工伤保险待遇而进行的规定。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伤残等级的鉴定,并依法确定工伤保险待遇,才能真正做到保障受伤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希望各相关部门和医疗机构能够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执行,确保工伤伤残等级鉴定工作的公正、公平和准确。
工伤伤残等级鉴定标准

工伤伤残等级鉴定标准工伤伤残等级鉴定标准工伤伤残等级鉴定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对因工作关系导致的劳动者伤害或患病后遗留下的身体损害程度进行评估和等级划分的过程。
该等级划分主要以劳动者损伤的身体功能、生活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为依据,以客观、科学、公正的原则进行评定,旨在为受伤的劳动者提供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
工伤伤残等级的划分标准如下:一、特级伤残伤残程度达到法定最高限度,即身体功能完全丧失,丧失劳动能力。
二、一级伤残伤残程度较重,双眼丧失或者视力极度受损,双耳丧失听力或者听力极度受损,四肢丧失或者功能丧失,重度智力受损,瘫痪或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等。
三、二级伤残伤残程度较重,单眼丧失或者视力受损,单耳丧失听力或者听力受损,一项肢体丧失或者功能丧失,某些重要器官功能受损或者较为严重的多个部位功能受损。
四、三级伤残伤残程度一般,但丧失劳动能力,如单眼视力受损,单耳听力受损,各关节功能丧失,某些器官功能受损或者多个部位功能受损等。
五、四级伤残伤残程度轻微,损伤的功能障碍对劳动能力影响较小。
伤残等级的鉴定过程需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通常经历以下步骤:一、劳动者提交鉴定申请材料,包括劳动者基本信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伤残状况的描述等。
二、医疗机构进行伤残鉴定,通过对劳动者的身体检查、病史了解以及其他必要的检查手段,全面评估其伤残程度。
评估过程需要严格遵循相关的鉴定规范和要求。
三、医疗机构根据评估结果出具伤残鉴定书,将伤残程度进行等级划分,并详细描绘劳动者的伤残情况,包括受伤部位、功能损害程度、生活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等信息。
四、劳动者携带鉴定书向劳动保险机构申请工伤保险待遇,劳动保险机构根据伤残等级确定相应的保险金或福利待遇。
需要强调的是,伤残等级的鉴定必须以公正、专业的原则进行,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此外,鉴定过程涉及到的个人隐私应予以保护,相关信息仅供鉴定和保险机构使用,不得泄露或滥用。
2023年工伤伤残等级鉴定标准

2023年工伤伤残等级鉴定标准2023年工伤伤残等级鉴定标准主要根据受伤人员的具体情况进行评定,包括-级工伤与职业病鉴定标准和二级工伤与职业病鉴定标准。
一级工伤与职业病鉴定标准包括以下情况之一者:1.极重度智能减退;2.面部重度毁容,同时伴有表B.2中二级伤残之一者;3.双侧眼睑重度下垂(或严重畸形),或一侧眼睑下垂该侧眼眶内骨折所致重度下垂;4.一侧眼球缺失,另一眼言目3级;5.双侧眼睑重度下垂,遮盖双眼视觉功能完全丧失;6.双侧眼球缺失或者萎缩,视力为0级;7.双眼视野极度缺损(直径小于5°) ;8.-侧眼球姜缩。
- -眼球正常,另一眼言目3级;9.双耳极度听觉障碍;10. -耳重度听觉障碍,另一-耳中等重度听觉障碍;11.-侧耳廓缺失(或严重畸形)。
另一侧耳廓缺失(或畸形) 50%以上:12.双侧耳廓缺失(或严重畸形) ;13.外伤性脑脊液漏合并颅底骨缺损1/2以上,或外伤性脑脊液漏合并颅内出血;14.全身瘢痕面积90%以上:15.女性双侧乳房完全缺损或严重畸形:16.女性一一侧乳房完全缺损或严重畸形,另-一侧乳房部分缺损;17.外阴部瘢痕致使尿道完全狭窄或闭锁;18.肛管、直肠严重损伤,粪便失禁; .19.腹部损伤致一侧肾切除。
对侧肾功能重度障碍;20.双侧输尿管产唾堵塞,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
二级工伤与职业病鉴定标准包括以下情况之一者:1.重度智能减退:2.中度运动障碍(非肢体瘫) ;3.双手全肌瘫肌力s2级;4.三肢大关节中重度功能障碍;5.双足全肌瘫肌力≤2级;6.中度非肢体瘫运动障碍。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伤残等级的鉴定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进行。
如有需要,建议咨询相关机构以获取准确信息。
工伤一至十级伤残鉴定标准

工伤一至十级伤残鉴定标准工伤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因工作原因造成的人身伤害或者疾病。
对于因工作受伤或患病的职工,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可以进行伤残鉴定,以确定其伤残程度,并据此确定工伤保险待遇。
工伤一至十级伤残鉴定标准是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下面将对工伤一至十级伤残鉴定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一级伤残。
一级伤残是指职工受到工伤或者患职业病,其伤残程度达到国家规定的一级伤残标准。
一级伤残的鉴定标准为,双目失明或者双耳失聪,或者两个手臂残废,或者一个手臂残废加一个下肢残废。
二、二级伤残。
二级伤残是指职工受到工伤或者患职业病,其伤残程度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级伤残标准。
二级伤残的鉴定标准为,一只眼失明或者一只耳失聪,或者一个手臂残废加一个下肢残废,或者两个下肢残废。
三、三级伤残。
三级伤残是指职工受到工伤或者患职业病,其伤残程度达到国家规定的三级伤残标准。
三级伤残的鉴定标准为,一只手臂残废,或者一只下肢残废,或者一个手指残缺。
四、四级伤残。
四级伤残是指职工受到工伤或者患职业病,其伤残程度达到国家规定的四级伤残标准。
四级伤残的鉴定标准为,两个手指残缺,或者一个手指残缺加一个脚趾残缺。
五、五级伤残。
五级伤残是指职工受到工伤或者患职业病,其伤残程度达到国家规定的五级伤残标准。
五级伤残的鉴定标准为,一个手指残缺加一个脚趾残缺。
六、六级伤残。
六级伤残是指职工受到工伤或者患职业病,其伤残程度达到国家规定的六级伤残标准。
六级伤残的鉴定标准为,一个手指残缺。
七、七级伤残。
七级伤残是指职工受到工伤或者患职业病,其伤残程度达到国家规定的七级伤残标准。
七级伤残的鉴定标准为,一个脚趾残缺。
八、八级伤残。
八级伤残是指职工受到工伤或者患职业病,其伤残程度达到国家规定的八级伤残标准。
八级伤残的鉴定标准为,一个眼球缺失,或者一个耳蜗缺失。
九、九级伤残。
九级伤残是指职工受到工伤或者患职业病,其伤残程度达到国家规定的九级伤残标准。
九级伤残的鉴定标准为,一个眼球缺失,或者一个耳蜗缺失。
工伤1-10级鉴定标准

工伤1-10级鉴定标准工伤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伤害或职业病,经医学诊断属于工伤范畴的。
工伤鉴定标准是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和《工伤保险鉴定暂行办法》的规定,对工伤进行鉴定并确定工伤等级,从而确定工伤保险待遇的标准。
下面将对工伤1-10级鉴定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1级工伤,指造成职工轻微伤残的事故或职业病。
例如,轻微烧伤、扭伤等,伤残程度在1%以下。
2级工伤,指造成职工轻伤残的事故或职业病。
例如,轻度烧伤、轻度截肢等,伤残程度在1%-10%。
3级工伤,指造成职工中度伤残的事故或职业病。
例如,中度烧伤、中度截肢等,伤残程度在11%-25%。
4级工伤,指造成职工重度伤残的事故或职业病。
例如,重度烧伤、重度截肢等,伤残程度在26%-50%。
5级工伤,指造成职工全残的事故或职业病。
例如,全身性烧伤、全身性截肢等,伤残程度在51%-100%。
6级工伤,指造成职工轻微伤残的职业病。
例如,轻微尘肺病、轻微化学中毒等,伤残程度在1%以下。
7级工伤,指造成职工轻伤残的职业病。
例如,轻度尘肺病、轻度化学中毒等,伤残程度在1%-10%。
8级工伤,指造成职工中度伤残的职业病。
例如,中度尘肺病、中度化学中毒等,伤残程度在11%-25%。
9级工伤,指造成职工重度伤残的职业病。
例如,重度尘肺病、重度化学中毒等,伤残程度在26%-50%。
10级工伤,指造成职工全残的职业病。
例如,全身性尘肺病、全身性化学中毒等,伤残程度在51%-100%。
工伤鉴定标准的确定对于职工的权益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职工们在工作中能够注意安全,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同时,雇主也应该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和防护措施,共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工伤1—10级伤残鉴定标准

工伤1—10级伤残鉴定标准工伤1—10级伤残鉴定标准是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和相关法规制定的,目的是对工伤职工因工致残后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进行评估。
该标准将工伤残疾分为十个等级,其中一级为最重,十级为最轻。
一级伤残是指因工致残后,职工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需要他人长期照料。
例如,全身瘫痪、严重的脑损伤等情况。
二级伤残则是职工大部分丧失了劳动能力,日常生活需人辅助。
比如,双目失明或者四肢高位截瘫等。
三级伤残指职工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能够进行简单自理,但无法从事正常工作。
这可能包括单眼失明或者一肢失去功能等情形。
四级伤残意味着职工虽然能自理生活,但已不能适应原来的工作,且在一般劳动力市场上难以找到适合的工作。
五级伤残涉及到职工在原有工作类型中难以找到合适的岗位,但在其他一些工作中还能胜任。
六级伤残的职工在轻微劳动时可能会感到困难,但可以通过更换工种继续就业。
七级伤残则影响较小,职工在特定条件下可能会出现功能障碍,但通过调整仍可继续工作。
八级伤残通常指职工具有轻度的身体障碍,对工作能力的影响非常有限。
九级伤残涉及的是微小的功能损害,对职工的工作几乎无影响。
十级伤残是最轻微的一类,指的是对职工工作能力没有任何影响的极小伤害。
值得注意的是,这套标准的实施并非一成不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伤残鉴定的标准也会适时进行调整,以确保能够公正客观地反映职工的实际状况。
在实际操作中,工伤1—10级伤残鉴定是由专业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医学专家的诊断结果和相关法律规定进行的。
鉴定过程中会综合考量职工的伤害程度、功能障碍以及对工作和生活的影响等多个因素。
工伤一到十级伤残鉴定标准

工伤一到十级伤残鉴定标准工伤一到十级伤残鉴定标准是根据《劳动能力鉴定与劳动能力鉴定证书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制定的,用于对工伤职工的伤残程度进行评定。
根据《办法》,工伤职工的伤残等级分为十级,分别为一级至十级。
下面将对工伤一到十级伤残鉴定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一级伤残。
一级伤残是指工伤职工由于工伤造成的身体残疾程度为轻微,但仍对工伤职工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能力产生一定影响。
具体标准包括,单侧手指、趾指、鼻、耳、乳房、外耳道等部位的部分缺失或功能障碍;单侧视力视力不超过0.6,双侧视力不超过0.3;单侧听力损失40分贝以上,双侧听力损失70分贝以上等。
二、二级伤残。
二级伤残是指工伤职工由于工伤造成的身体残疾程度为较重,对工伤职工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能力产生明显影响。
具体标准包括,单侧手指、趾指、鼻、耳、乳房、外耳道等部位的严重缺失或功能障碍;单侧视力视力不超过0.3,双侧视力不超过0.1;单侧听力损失70分贝以上,双侧听力损失90分贝以上等。
三、三级伤残。
三级伤残是指工伤职工由于工伤造成的身体残疾程度为严重,对工伤职工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能力产生严重影响。
具体标准包括,双侧手指、趾指、手掌、脚掌等部位的缺失或功能障碍;单侧视力不超过0.1,双侧视力不超过0.05;双侧听力损失90分贝以上等。
四、四级伤残。
四级伤残是指工伤职工由于工伤造成的身体残疾程度为重度,对工伤职工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能力产生极其严重影响。
具体标准包括,双侧手臂、腿部截肢;双侧视力不超过0.05;双侧听力损失100分贝以上等。
五、五级伤残。
五级伤残是指工伤职工由于工伤造成的身体残疾程度为极重,对工伤职工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能力产生极其严重影响。
具体标准包括,双侧手臂、腿部截肢;双侧视力不超过0.02;双侧听力损失110分贝以上等。
六、六级伤残。
六级伤残是指工伤职工由于工伤造成的身体残疾程度为全身性,对工伤职工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能力产生极其严重影响。
最新工伤伤残鉴定标准

最新工伤伤残鉴定标准最新工伤伤残鉴定标准一、一级工伤鉴定标准一级伤残的鉴定标准包括:面部重度毁容,同时伴有表b2中二级伤残之一者;全身重度瘢痕形成,占体表面积三最新工伤伤残鉴定标准,伴有脊柱及四肢大关节活动功能基本丧失;双肘关节以上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双下肢高位缺失及一上肢高位缺失等更多内容。
二、二级工伤鉴定标准二级工伤鉴定标准包括:器官严重缺损或畸形,有严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者等更多内容。
三、三级工伤鉴定标准三级工伤鉴定标准包括:器官严重缺损或畸形,有严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生活部分不能自理者等更多内容。
四、四级工伤鉴定标准三级工伤鉴定标准包括:一手全肌瘫肌力W2级;脑脊液漏伴有颅底骨缺损不能修复或反复手术失败;面部中度毁容;全身瘢痕面积±60%,四肢大关节中1 个关节活动功能受限;面部瘢痕或植皮±1/2并有轻度毁容;双拇指完全缺失或无功能等更多内容。
五、五级工伤鉴定标准五级工伤鉴定标准包括:不完全性失用、失写、失读、失认等具有多项者; 全身瘢痕占体表面积±50%,并有关节活动功能受限;面部瘢痕或植皮±1/3并有毁容标准之一项;脊柱骨折后遗30°以上侧弯或后凸畸形,伴严重根性神经痛(以电生理检查为依据)等更多内容。
六、六级工伤鉴定标准六级工伤鉴定标准包括:撕脱伤后头皮缺失1/5以上;脊柱骨折后遗小于30°畸形伴根性神经病(神经电生理检查不正常);单纯一拇指完全缺失,或连同另一手非拇指二指缺失;一拇指功能完全丧失,另一手除拇指外有二指功能完全丧失等更多内容。
七、七级工伤鉴定标准七级工伤鉴定标准包括:烧伤后颅骨全层缺损±30cm2,或在硬脑膜上植皮面积三10cm2;颈部瘢痕挛缩,影响颈部活动;全身瘢痕面积±30% ;面部瘢痕、异物或植皮伴色素改变占面部的10%以上等更多内容。
工伤十级伤残鉴定标准2023

工伤十级伤残鉴定标准2023
一、一级工伤鉴定标准
一级伤残的鉴定标准包括: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意识消失;各种活动均受到限制而卧床;社会交往完全丧失。
二、二级工伤鉴定标准
二级伤残的鉴定标准包括:日常生活需要随时有人帮助;仅限于床上或椅上的活动;不能工作;社会交往极度困难。
三、三级工伤鉴定标准
三级伤残的鉴定标准包括:不能完全独立生活,需经常有人监护;仅限于室内的活动;明显职业受限;社会交往困难。
四、四级工伤鉴定标准
四级伤残的鉴定标准包括:日常生活能力严重受限,间或需要帮助;仅限于居住范围内的活动;职业种类受限;社会交往严重受限。
五、五级工伤鉴定标准
五级伤残的鉴定标准包括: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需要指导;仅限于就近的活动;需要明显减轻工作;社会交往贫乏。
六、六级工伤鉴定标准
六级伤残的鉴定标准包括: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但能部分代偿,部分日常生活需要帮助;各种活动降低;不能胜任原工作,社会交往狭窄。
七、七级工伤鉴定标准
七级伤残的鉴定标准包括: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能力严重受限;短暂活动不受限,长时间活动受限。
八、八级工伤鉴定标准
八级伤残的鉴定标准包括: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能力部分受限;远距离流动受限。
九、九级工伤鉴定标准
九级伤残的鉴定标准包括:日常活动能力大部分受限;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社会交往能力部分受限。
十、十级工伤鉴定标准
十级伤残的鉴定标准包括:日常活动能力轻度受限;工作和学习能力有所下降;社会交往能力轻度受限。
工伤伤残等级鉴定标准

工伤伤残等级鉴定标准工伤伤残等级鉴定标准一级工伤与职业病鉴定标准:以下12种情况之一者可认定为一级工伤或职业病:1.极重度智能减退;2.面部重度毁容,同时伴有表B2中二级伤残之一者;3.双眼无光感或仅有光感但光定位不准者;4.四肢瘫肌力3极或三肢瘫肌力2级;5.重度运动障碍(非肢体瘫);6.全身重度瘢痕形成,脊柱及四肢大关节部分功能丧失;7.双肘关节以上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8.双下肢高位缺失及一上肢高位缺失;9.双下肢及一上肢瘢痕畸形,功能丧失;10.小肠切除90%以上;11.肝节除后原位肝移植;12.双侧肾切除或孤立肾切除术后,用透析维持或同种肾移植术后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
二级工伤与职业病鉴定标准:以下34种情况之一者可认定为二级工伤或职业病:1.重度智能减退;2.精神病性症状致使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者;3.一眼有或无光感,另眼矫正视力<=0.02,或视野<=8%(半径<=5();4.双侧上颌骨完全性缺损;5.双侧下颌骨完全性缺损;6.一侧上颌骨及对侧下颌骨完全缺损,并伴有颜面软组织缺损30平方厘米;7.静止状态下或仅轻微活动即有呼吸困难;8.三肢瘫肌力3级或截瘫、偏瘫肌力2级;9.双侧前臂缺失或双手功能完全丧失;10.双下肢高位缺失;11.双下肢瘢痕畸形,功能完全丧失;12.双膝双踝僵直于非功能位;13.双膝以上缺失,不能装假肢;14.双膝、踝关节功能完全丧失;15.同侧上、下肢瘢痕畸形,功能完全丧失;16.四肢大关节(肩、髋、膝、肘)中四个以上关节功能完全丧失者;17.心功能不全三级;18.一侧全肺切除并胸改术,呼吸困难3级;19.肺功能重度损伤;20.呼吸困难4级或PaO24.1~8kPa或PaCO27.9~6kPa;21.尘肺Ⅲ期,伴肺功能中度损伤或呼吸困难3级;22.放射性肺炎后,两叶以上肺纤维化,伴肺功能中度损伤或呼吸困难3级;23.肝功除3/4,并有常规肝功能重度损害;24.肝外伤后发生门脉高压三联症或发生Budd-chiari综合症;25.慢性重度中毒性肝病;26.胆道损伤致重度肚功能损害;27.全胰切除;28.全胰切除胰腺移植术后;29.急性白血病;30.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ⅠⅡ型)。
工伤1-10级伤残鉴定标准

工伤1-10级伤残鉴定标准工伤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因工作原因受到的伤害或患病,造成的身体损害,包括职业病和工伤。
对于因工作受伤或患病的职工,其伤残程度的鉴定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和《工伤职工伤残等级鉴定标准》,工伤职工的伤残等级分为1-10级,不同等级对应不同的伤残鉴定标准。
下面将详细介绍工伤1-10级伤残鉴定标准。
1级伤残,指工伤职工的伤残程度较轻,但仍然影响了其工作能力。
如,单眼失明、单耳失聪、单侧肢体残缺等,但仍能从事原工种或适当的其他工种劳动。
2级伤残,指工伤职工的伤残程度较轻,但明显影响了其工作能力。
如,一侧肢体丧失功能、双手丧失功能、双下肢残废等,但仍能从事适当的工种劳动。
3级伤残,指工伤职工的伤残程度较重,影响了其工作能力。
如,一侧肢体丧失功能且伴有其他功能障碍、双下肢残废且伴有其他功能障碍等,但仍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
4级伤残,指工伤职工的伤残程度较重,影响了其工作能力。
如,双下肢残废且伴有其他功能障碍、双上肢残废且伴有其他功能障碍等,但仍能从事简单的脑力劳动。
5级伤残,指工伤职工的伤残程度严重,影响了其工作能力。
如,双上肢残废且伴有其他功能障碍、双下肢残废且伴有其他功能障碍等,但仍能从事简单的劳动。
6级伤残,指工伤职工的伤残程度严重,影响了其工作能力。
如,双上肢残废且伴有其他功能障碍、双下肢残废且伴有其他功能障碍等,但仍能从事简单的劳动。
7级伤残,指工伤职工的伤残程度非常严重,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8级伤残,指工伤职工的伤残程度非常严重,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9级伤残,指工伤职工的伤残程度非常严重,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10级伤残,指工伤职工的伤残程度非常严重,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以上是工伤1-10级伤残鉴定标准的详细介绍,希望对广大职工朋友有所帮助。
在工作中,我们要时刻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全,避免发生工伤事故,也要了解自己的权益,及时进行伤残鉴定,获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
祝愿大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1-10级工伤鉴定标准

1-10级工伤鉴定标准1级工伤,指因工作原因导致的轻微伤害,如轻微烫伤、划伤等。
经治疗后,伤残程度小于3%。
2级工伤,指因工作原因导致的较重伤害,如中度烧伤、骨折等。
经治疗后,伤残程度在3%至8%之间。
3级工伤,指因工作原因导致的一般伤害,如中度烧伤、严重扭伤等。
经治疗后,伤残程度在8%至15%之间。
4级工伤,指因工作原因导致的较重伤害,如严重烧伤、严重骨折等。
经治疗后,伤残程度在15%至25%之间。
5级工伤,指因工作原因导致的重伤害,如重度烧伤、截肢等。
经治疗后,伤残程度在25%至35%之间。
6级工伤,指因工作原因导致的严重伤害,如重度烧伤、重度创伤等。
经治疗后,伤残程度在35%至45%之间。
7级工伤,指因工作原因导致的特重伤害,如特重度烧伤、特重度创伤等。
经治疗后,伤残程度在45%至55%之间。
8级工伤,指因工作原因导致的特重伤害,如特重度烧伤、特重度创伤等。
经治疗后,伤残程度在55%至65%之间。
9级工伤,指因工作原因导致的特重伤害,如特重度烧伤、特重度创伤等。
经治疗后,伤残程度在65%至75%之间。
10级工伤,指因工作原因导致的特重伤害,如特重度烧伤、特重度创伤等。
经治疗后,伤残程度在75%以上。
工伤鉴定标准的确定对于劳动者的权益保护至关重要。
雇主应当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预防和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劳动者在工作中应加强安全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同时,对于发生工伤的劳动者,应及时进行伤情鉴定,依法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
总之,工伤鉴定标准的严格执行,对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安全生产和建设和谐劳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广大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能够共同遵守相关规定,共同营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共同推动我国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
工伤1-10级伤残鉴定标准

工伤1-10级伤残鉴定标准工伤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因工作原因受到的伤害或者患病。
工伤鉴定是对工伤事故中的伤残程度进行评定的一项重要工作。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和《工伤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支付办法》,对工伤鉴定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其中1-10级伤残鉴定标准是工伤鉴定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1级伤残鉴定标准,指因工伤致残,造成职工全身功能障碍,但生活自理能力无明显障碍。
2级伤残鉴定标准,指因工伤致残,造成职工全身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能力有一定障碍,但无严重影响。
3级伤残鉴定标准,指因工伤致残,造成职工全身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能力有较大障碍,但不需要卧床疗养。
4级伤残鉴定标准,指因工伤致残,造成职工全身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能力有较大障碍,需要卧床疗养,但不需要卧床长期疗养。
5级伤残鉴定标准,指因工伤致残,造成职工全身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能力有严重障碍,需要卧床长期疗养。
6级伤残鉴定标准,指因工伤致残,造成职工全身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能力有严重障碍,需要卧床长期疗养,并有一定的护理需要。
7级伤残鉴定标准,指因工伤致残,造成职工全身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能力有严重障碍,需要卧床长期疗养,并有较大的护理需要。
8级伤残鉴定标准,指因工伤致残,造成职工全身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能力有严重障碍,需要卧床长期疗养,并有全天候的护理需要。
9级伤残鉴定标准,指因工伤致残,造成职工全身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能力有严重障碍,需要卧床长期疗养,并有全天候的护理需要,且存在生命危险。
10级伤残鉴定标准,指因工伤致残,造成职工全身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能力完全丧失,且存在生命危险。
工伤鉴定标准的明确对于工伤职工的权益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工伤职工来说,通过鉴定可以获得相应的工伤保险金和医疗补偿,对于企业来说,也可以明确责任,做好防范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在进行工伤鉴定时,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评定,确保公平、公正、公开。
同时,也需要注重对工伤职工的心理关怀和社会帮助,帮助他们尽快康复,重新融入社会。
新工伤伤残鉴定标准

新工伤伤残鉴定标准工伤伤残鉴定标准是根据《劳动能力鉴定暂行办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主要用于评定工伤事故导致的伤残程度,以确定劳动者享受工伤保险的待遇水平。
工伤伤残鉴定标准主要包括五级标准和十级标准两种,下面分别介绍这两种标准的具体内容。
一、五级标准五级标准是指根据劳动者的伤残程度将伤残分为五个级别,分别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五级。
其中,一级伤残是指劳动者无法从事适应他职业或者其他任何工种劳动的伤残程度最轻的级别;五级伤残是指劳动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伤残程度最重的级别。
根据五级标准,一级伤残、二级伤残、三级伤残、四级伤残和五级伤残的评定标准分别是:一级伤残:劳动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未受影响,但劳动能力减少,只适应于轻体力劳动;二级伤残:劳动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未受影响,但劳动能力减少,只适应于中等体力劳动;三级伤残:劳动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劳动能力减少,只适应于轻体力劳动;四级伤残:劳动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劳动能力减少,适应于中等体力劳动;五级伤残:劳动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二、十级标准十级标准是在五级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将伤残程度进一步划分为十个级别,分别为一级至十级。
其具体评定标准如下:一级伤残:劳动者无法从事适应他原来职业或者其他任何工种劳动的伤残程度最轻;二级伤残:劳动者无法从事适应他原来职业或者其他任何工种劳动的伤残程度较轻;…九级伤残:劳动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伤残程度较重;十级伤残:劳动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伤残程度最重。
总之,工伤伤残鉴定标准是为了评定工伤事故导致的伤残程度,从而确定劳动者享受工伤保险的待遇水平。
五级标准和十级标准是对伤残程度进行不同程度的分级,劳动者根据自己的伤残程度获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
工伤一到十级伤残鉴定标准

工伤一到十级伤残鉴定标准工伤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因工作原因造成的人身伤害或者疾病。
对于因工作原因导致的伤残情况,我国有一套严格的鉴定标准,即工伤一到十级伤残鉴定标准。
这些标准对于工伤职工的权益保护和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工伤一到十级伤残鉴定标准的具体内容。
一、工伤一到十级伤残鉴定标准。
1. 一级伤残,指因工伤造成身体机能损害,但不影响劳动能力的伤残。
如轻微烧伤、轻微骨折等。
2. 二级伤残,指因工伤造成一定程度的劳动能力减轻的伤残。
如手指残缺、轻度听力损失等。
3. 三级伤残,指因工伤造成较重的劳动能力减轻的伤残。
如手部严重残缺、中度视力障碍等。
4. 四级伤残,指因工伤造成部分劳动能力丧失的伤残。
如手部截肢、双眼失明等。
5. 五级伤残,指因工伤造成全部劳动能力丧失的伤残。
如双下肢截肢、全身性化学中毒等。
6. 六级伤残,指因工伤造成全部劳动能力丧失,并且需要他人全天候照料的伤残。
如严重烧伤、严重脑损伤等。
7. 七级伤残,指因工伤造成丧失全部劳动能力,并且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伤残。
如严重脊髓损伤、严重精神障碍等。
8. 八级伤残,指因工伤造成丧失全部劳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并且需要长期卧床的伤残。
如严重脑损伤、严重脊柱损伤等。
9. 九级伤残,指因工伤造成丧失全部劳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并且处于植物人状态的伤残。
10. 十级伤残,指因工伤造成死亡的伤残。
二、工伤一到十级伤残鉴定标准的适用范围。
工伤一到十级伤残鉴定标准适用于在工作中受到意外伤害或者患上职业病的职工。
在进行伤残鉴定时,需要结合职工的具体情况和医学诊断结果,进行综合评定,确定伤残等级。
三、工伤一到十级伤残鉴定标准的意义。
工伤一到十级伤残鉴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保护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保障其获得应有的赔偿和治疗。
同时,也有利于规范工伤鉴定程序,提高鉴定的公正性和准确性,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四、工伤一到十级伤残鉴定标准的完善。
在实践中,工伤一到十级伤残鉴定标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具体鉴定过程中可能存在主管部门对鉴定结果的干预,或者鉴定标准与实际情况不完全匹配等。
工伤伤残等级1-10赔偿标准

工伤伤残等级1-10赔偿标准工伤伤残等级是指因工伤造成的身体功能障碍程度,通常由医疗鉴定机构根据《工伤保险条例》中规定的《工伤保险行业分类及工伤鉴定标准》进行鉴定。
根据不同的伤残等级,工伤保险有相应的赔偿标准。
下面将详细介绍工伤伤残等级1-10的赔偿标准。
工伤伤残等级1-10的具体鉴定标准如下:等级1:指适用于2.7%-10%之间的一级工伤伤残等级的伤残。
该等级的鉴定标准是:部分失去工作能力、劳动收入减少,但不影响正常生活自理,无需外人帮助。
等级2:指适用于10.1%-15%之间的二级工伤伤残等级的伤残。
该等级的鉴定标准是:部分失去工作能力,劳动收入减少,但不影响正常生活自理,无需外人帮助。
等级3:指适用于15.1%-20%之间的三级工伤伤残等级的伤残。
该等级的鉴定标准是:部分失去工作能力,劳动收入减少,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有一定影响,需要部分依赖外人帮助。
等级的鉴定标准是:部分失去工作能力,劳动收入减少,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有影响,需要较多依赖外人帮助。
等级5:指适用于25.1%-30%之间的五级工伤伤残等级的伤残。
该等级的鉴定标准是:劳动能力有较大程度的损失,劳动收入减少,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明显受损,需要较大程度的外人帮助。
等级6:指适用于30.1%-35%之间的六级工伤伤残等级的伤残。
该等级的鉴定标准是:劳动能力丧失,劳动收入减少,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基本丧失,需要完全依赖他人帮助。
等级7:指适用于35.1%-40%之间的七级工伤伤残等级的伤残。
该等级的鉴定标准是:劳动能力丧失,劳动收入减少,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基本丧失,需要完全依赖他人帮助,并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
等级8:指适用于40.1%-45%之间的八级工伤伤残等级的伤残。
该等级的鉴定标准是:劳动能力丧失,劳动收入减少,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丧失,需要全面依赖他人帮助,并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等级的鉴定标准是:劳动能力丧失,劳动收入减少,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丧失,需要全面依赖他人帮助,并出现非常严重的并发症。
最新工伤等级鉴定标准

最新工伤等级鉴定标准工伤等级鉴定标准是指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和《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工伤事故造成的伤残程度进行评定,确定工伤职工的伤残等级,从而确定工伤职工的伤残津贴和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的发放标准。
工伤等级鉴定标准的制定,对于维护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保障其生活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伤等级鉴定标准的主要内容。
工伤等级鉴定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定的程序和要求,二是伤残等级的划分标准。
在鉴定的程序和要求方面,主要包括工伤职工的申请程序、鉴定机构的资质要求、鉴定人员的资格要求、鉴定过程的程序规定等内容。
在伤残等级的划分标准方面,主要根据工伤职工的伤残情况,将伤残等级划分为十级,分别为一级至十级,对应不同的伤残程度和伤残津贴标准。
二、最新工伤等级鉴定标准的调整。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最新的工伤等级鉴定标准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主要体现在对伤残等级划分标准的细化和明确,对鉴定程序和要求的规范和规定的完善等方面。
这些调整的目的是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评定工伤职工的伤残等级,确保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促进工伤保险制度的健康发展。
三、工伤等级鉴定标准的重要意义。
工伤等级鉴定标准的制定和调整,对于工伤职工的权益保障、工伤保险制度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它能够客观、公正地评定工伤职工的伤残等级,为其提供相应的伤残津贴和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帮助其顺利度过伤残期。
另一方面,它也能够促进企业加强对职业健康和安全的管理,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降低劳动保护责任和成本,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竞争力。
四、工伤等级鉴定标准的贯彻落实。
工伤等级鉴定标准的贯彻落实需要相关部门、鉴定机构、企业和工伤职工共同努力。
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工伤等级鉴定标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鉴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
鉴定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标准程序进行鉴定,确保鉴定结果的客观、公正和科学。
企业应当加强对职业健康和安全的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工伤事故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工伤伤残鉴定标准篇一:2015年工伤十级伤残鉴定标准2015年工伤十级伤残鉴定标准发布时间:2015-5-15 17:36:00阅读次数:1097821次作者:张士谦我要评论随着GB/T16180-2014《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2014年9月3日发布,2015年1月1日实施,代替了GB/T16180-2006《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
本站张士谦律师根据本次修改,对更改及新增加的内容作了详细的整理,蓝色字体为更改内容,红色字体为新增内容。
十级伤残鉴定标准或十级工伤鉴定标准主要包括如下一些情形,即凡伤残达到如下情形之一的,均应认定为十级伤残。
1)符合中度毁容标准中的一项者;2)面部有瘢痕,植皮,异物色素沉着或脱失>2 cm2(注:2为平方);3)全身瘢痕面积<5%,但≥1%;4)急性外伤导致椎间盘髓核突出,并伴神经刺激征者;5)一手指除拇指外,任何一指远侧指间关节离断或功能丧失;6)指端植皮术后(增生性瘢痕1 cm2(注:2为平方)以上);7)手背植皮面积>50 cm2(注:2为平方),并有明显瘢痕;8)手掌、足掌植皮面积>30%者;9)除拇趾外,任何一趾末节缺失;10)足背植皮面积>100 cm2(注:2为平方);11))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未做手术者;12)身体各部位骨折愈合后无功能障碍或轻度功能障碍;13四肢大关节肌腱及韧带撕裂伤术后遗留轻度功能障碍;14)一手或两手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II度及Ⅱ度以上者;15)一眼矫正视力≤0,5,另一眼矫正视力≥0. 8 ;16)双眼矫正视力≤0. 8;17) 一侧或双侧睑外翻或睑闭合不全行成形手术后矫正者;18)上睑下垂盖及瞳孔1/3行成形手术后矫正者;19)睑球粘连影响眼球转动行成形手术后矫正者;20)职业性及外伤性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眼,矫正视力正常者;21)职业性及外伤性白内障Ⅱ度~Ⅱ度(或轻度、中度),矫正视力正常者;22)晶状体部分脱位;23)眶内异物未取出者;24)眼球内异物未取出者;25)外伤性瞳孔放大;26)角巩膜穿通伤治愈者;27)双耳听力损失≥26 dB,或一耳≥56 dB;28)双侧前庭功能丧失,闭眼不能并足站立;29)铬鼻病(无症状者);30)嗅觉丧失;31)牙齿除智齿以外,切牙脱落1个以上或其他牙脱落2个以上;32)一侧颞下颌关节强直,张口困难I度;33)鼻窦或面颊部有异物未取出;34)单侧鼻腔或鼻孔闭锁;35)鼻中隔穿孔;36)一侧不完全性面瘫;37)血、气胸行单纯闭式引流术后,胸膜粘连增厚;38)腹腔脏器挫裂伤保守治疗后;39)乳腺修补术后40)放射性损伤致免疫功能轻度减退;41)慢性轻度磷中毒;42)氟及其无机化合物中毒慢性轻度中毒;43)井下工人滑囊炎;44)减压性骨坏死I期;45)一度牙酸蚀病;46)职业性皮肤病久治不愈。
篇二:2016工伤鉴定标准和赔偿办法2016工伤鉴定标准和赔偿办法2016工伤赔偿最新标准(一)医疗费1、要求: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
2、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0条第3款。
3、备注:用人单位没有参加工伤保险的,不是必须到签有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治疗。
(二)住院伙食补助费1、标准:由各工伤保险统筹地区人民政府规定。
2、要求:住院期间。
3、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0条第4款。
(三)交通费、食宿费1、标准:由各工伤保险统筹地区人民政府规定。
2、要求:医疗机构出具诊断证明,经办机构同意,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
3、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0条第4款。
(四)康复治疗费1、标准: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
2、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0条第6款。
3、备注:依地方规定,康复治疗需经办机构组织专家评定。
(五)辅助器具费1、标准:各省、直辖市工伤辅助器具限额标准。
2、要求: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
3、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1条。
(六) 停工留薪1、标准: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2、要求: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3、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3条。
4、备注:停工留薪期根据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和各地的停工留薪期分类目录确定,但确定的部门和程序,依地方规定。
(七)护理费1、标准:(1)停工留薪期内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2)评定伤残后需要护理的,完全生活不能自理,按统筹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大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统筹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统筹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
2、要求:生活护理费需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工伤职工按月享受。
3、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3条第3款、第34条。
(八)一级至四级伤残待遇1、标准: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按月享受伤残津贴: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
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补足差额。
2、要求: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
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补足差额。
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3、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5条。
4、备注: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
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
(九)五级、六级伤残待遇1、标准: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五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
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
2、要求: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经职工本人提出,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分别以其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时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3、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6条。
4、备注: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
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
(十)七级至十级伤残待遇1、标准: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2、要求: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分别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3、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7条。
4、备注: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
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
(十一)工亡待遇标准1、丧葬补助金标准: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2、供养亲属抚恤金(1)、按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工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
(2)、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
(3)、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
3、供养亲属范围:(1)、职工的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2)、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其中,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包括遗腹子女:(3)、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4)、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抚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4、一次性工亡补助金(1)、标准: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篇三:2014年最新伤残等级鉴定标准2014年伤残等级评定标准一级伤残1. 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全靠别人帮助或采用专门设施,否则生命无法维持;2. 意识消失;3. 各种活动均受到限制而卧床;4.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目录1伤残分类? 一级伤残? 二级伤残? 三级伤残? 四级伤残? 五级伤残? 六级伤残? 七级伤残? 八级伤残? 九级伤残? 十级伤残2鉴定标准? 工伤职业病劳动能力鉴定? 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 医疗事故伤残等级鉴定? 军人残疾等级评定标准3伤残等级的划分标准1伤残分类编辑一级伤残1. 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全靠别人帮助或采用专门设施,否则生命无法维持;2. 意识消失;3. 各种活动均受到限制而卧床;4.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二级伤残1. 日常生活需要随时有人帮助;2. 各种活动受限,仅限于床上或椅上的活动;3. 不能工作;4.社会交往极度困难。
三级伤残1. 不能完全独立生活,需经常有人监护;2. 各种活动受限,仅限于室内的活动;3. 明显职业受限;4. 社会交往困难。
四级伤残1. 日常生活能力严重受限,间或需要帮助;2. 各种活动受限,仅限于居住范围内的活动;3. 职业种类受限;4. 社会交往严重受限。
五级伤残1. 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偶尔需要监护;2. 各种活动受限,仅限于就近的活动;3. 需要明显减轻工作;4. 社会交往贫乏。
六级伤残1. 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但能部分代偿,条件性需要帮助;2. 各种活动降低;3. 不能胜任原工作;4. 社会交往狭窄。
七级伤残1. 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能力严重受限;2. 短暂活动不受限,长时间活动受限;3. 工作时间需要明显缩短;4. 社会交往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