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表达语言的节奏艺术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摘要:语文主要包括口头的语言和书面的文字,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免不了要应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通过语言人们可以表达情绪、提出要求、交换信息等,可以说,语言同人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由此可见,语文学科是我国教育教学中的基础学科,也是重要学科。
在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质量得到保证,语文教师就需利用生动、活泼、鲜明、准确、丰富的课堂语言进行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课堂语言艺术;语文教师引言语文学科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听说、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其教学内容繁多且具有一定难度。
目前来说,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很多初中学校的语文教学课堂已经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得到了优化和创新,但就课堂语言设计和组织方面来说,却因重视程度不够还存在很多问题,加上部分语文教师的语言比较贫瘠,不够生动鲜活,使得整个初中语文的课堂气氛太过压抑、沉闷,不仅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严重影响了最终的教学效果。
因此,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能够通过各种手段不断提升自己,使自己在具有较高道德修养的基础上拥有优秀的语言艺术,以促进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1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堂语言要讲究规范性初中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特别强,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是否使用规范的语言对他们来说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
为避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方言,使语文课堂沉浸在‘南腔北调’中,导致学生的发音出现不标准现象,在对教师进行资格筛选时就严格要求任职教师需获得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
以此条件来规范语文教师的吐字发音,使他们能够在语文课堂上字正腔圆地进行讲解,将前鼻音和后鼻音、n和l、平舌和翘舌等分清楚。
另外,语文教师除保证在课堂上能够使用规范的普通话进行教学外,还需重视遣词造句的准确性,要保证语句通顺,不出现主谓宾颠倒、前言不搭后语等现象,使教学的课堂语言能够严谨。
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就要着重对课堂语言进行研究,并模拟课堂情境,对需要讲解的内容可能回答的问题进行推敲,以保证能够在正式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准确通畅地传情达意【1】。
掌握语文课堂节奏艺术论文
掌握语文课堂节奏艺术内容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具有活力。
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教学的节奏性不仅体现了教学的艺术性,而且也体现了教学的协调性和新颖性。
关键词:课堂节奏艺术语文教学课堂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见到这样的情况:一些教师上课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教学环节联系也得当,学生能听懂,效果甚佳。
但课堂气氛十分沉闷,激情澎湃、优美生动的语文课被讲得枯燥乏味,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同一个人,五官肢体端正完整,但给人面黄肌瘦、病弱无力的感觉。
所以,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掌握语文课堂节奏艺术尤为重要。
掌握语文课堂节奏是一种教学艺术。
如何把握语文课堂节奏是因人而议、因文而殊的。
但是就一般规律而言,不外乎从教学时间的利用,教学语言的运用,课堂气氛的控制和调节,教学结构层次的合理安排以及教学方法的丰富多样、灵活匹配这几个方面去把握。
为了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节奏要进入艺术的境界下面,我就将对掌握语文课堂节奏的一些看法和大家一起探讨。
第一、语文教学内容“详”和“略”结合的艺术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传授的多与少,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完整地构建知识的精华,教师讲得“面面俱到”详中又详,不分主次轻重“眉毛胡子一把抓”,就像小河流水平平而过,无波涛起伏,毫无疑问,怎么能收到强烈感人的节奏效果。
如有的语文教师,不分文章的体裁,都是从作者介绍,文章字词讲起,然后段落结构分析,总结中心,最后归纳写作特点等,千篇一律。
因此说,教师应从文章的体裁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传授知识时必须做到突出重点,克服难点。
重点内容要“浓墨重彩”,次要内容“轻描淡写”。
找准文章难点,减少坡度,难易相间,精心点拨,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有详有略,详略安排得当。
只有这样,才能够把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富有节奏感。
那么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不言而喻了。
第二、语文教学容量“密”“疏”结合的艺术语文课堂在教学内容上应该是有“密”有“疏”疏密结合。
语文教学中的节奏艺术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节奏艺术成功的课堂教学不是平铺直叙,不是一劳永逸。
必须有相对稳定的充满特色的节奏变化。
教学内容上有详略,速度上有快慢,语调上有高低,环节上有松紧,这就是课堂节奏。
掌握节奏变化,使其达到最佳状态,这就是课堂节奏艺术。
语文课堂尤其如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如何把握节奏,引导学生达到高标准的语文教学艺术境界,使语文课堂充满美感。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和尝试:1、讲究教学语言的抑扬顿挫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讲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
它不仅开发情绪的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
”可见美的语言对学生的影响。
在这方面,语文教学比其他任何学科都表现得更为突出。
教师教学语言的美,一方面来自语言表达的准确、恰当和生动,另一方面则来自教学语言中速度的快慢、节拍的强弱、力度的大小等的交替交换,以及句子长短、语调升降的有规律变化。
这种抑扬顿挫、富有韵律感的教学语言使教学具有鲜明的节奏。
如讲《听潮》一课的“涨潮”部分,需要用快节奏表现惊心动魄的壮美;而“落潮”部分表现的温柔宁静之美,则需用慢节奏来传达。
又如讲《一月的哀思》,介绍周总理的丰功伟绩时可用中速平调;讲到人们静静地伫立长安街的暮色里等待载着周总理遗体的灵车时,要用慢速降调,表示哀痛之情;讲到有人不允许我们缅怀周总理伟大一生时,要用快速升调,表达激愤之情。
这样快慢交替,急缓相间,能渲染出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情绪、情感上的摹仿,在心中激起相应的感情,大大增强接受的效果。
2、注重内容安排的疏密相间教学活动信息量的疏密也是构成教学节奏的重要因素。
信息量的疏和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感受的变化,疏给人舒缓、轻松的感觉,密则使人感到急促和紧张。
密而不疏,会给人以堆积感。
学生长时间紧张,容易疲劳;如果一味地疏而不密,则会使人产生空疏感,学生情绪过于松弛,注意力就难以集中。
只有疏密相间,才会给学生带来有张有弛的心理节律,保持旺盛的精力。
《渐》要“渐”上——谈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艺术
谈 语 文课 堂教 学 的 节奏 艺术
画 邓冬梅
子恺 先 生 的 《 渐》 , 是 一 篇富 含 哲 理 的 议 论 体 散 文 . 用语多文言词 , 用 一 堂课 来 吃 透 文 本 . 还 是 有 一 定 难 度
的. 因 此 课堂 的重 点 应 放在 对 文 本 的 解 读和 哲理 性 浯 句 的领 悟 上 。 新课 标 也 要 求我 们 : 读透 文 本 。 先带 领 学 生理 清 文 章 的思 路 : 作 者 是 从 人 生阶 段 、 人生 境 遇 、 自 然社 会 三 个 方面 先 说 明 了 万 事万 物 都 是 靠 “ 渐” 的助 力的 . 接 下
曾 听 过 一 节 语 文 公 开 课 ,一 位 老 师 主 讲 丰 子 恺 的
《 渐》 。他 首 先 以丰 子 恺 先 生 富 有 童趣 的漫 画 入 手 . 接 着
给 学 生 三 分 钟 的时 间 看 课 文 , 然后提出问题 : 如 文 章 每
来道出了“ 渐” 的作用是“ 用 每步 相 差 极 微 极 缓 的 方 法 来 隐 蔽 时间 的过 去 与 事物 的变 迁 的痕 迹 . 使 人误 认 为其 为
1 . 语言 节奏 艺 术
教 师 可通过 教学 语 言 的轻 重 高 低 、
疾 徐 张 弛 来 提 高 学 生 的 注 意 力 教 师 教 学语 言 的 美 . 一 方 面 来 自 表达 的 准 确 、 恰 当和 生 动 . 另 一 方 面 则 来 自对 教 学 语 言 速 度 的快 慢 、 节 拍 的强 弱 等 的把 握 , 以 及 句 子
i I i 大 语 文 论 坛 ・ 教 学 一 线
点, 收 放 自如 , 推 进合理 , 凸显 l 丰辅 、 层次和 章法 , 激 发
语文教学节奏和谐及口语训练节奏
语文教学节奏的和谐及口语训练节奏[摘要] 语文教学是有规律的运动过程,有张弛、抑扬、错综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强弱长短交替出现,便形成了课堂教学的节奏。
语文课的布局有高低急徐、启承转合,流动的节奏展现出教学过程的动态、教学的多样和丰富极具教学美。
在语文口语教学中,应将构成课堂教学节奏的诸多要素融会贯通,如教学、速度、难度、重点度、强度与激情度等。
通过符合规律地重复、交替这些可比要素,来表现情感、态度、思想倾向及要强调的内容,进而完成预定的训练任务。
[关键词] 教学节奏和谐口语训练一、语文教学节奏张与弛的和谐和谐,是中国的传统理想,它追求对象的外在与内在特点的协调。
语文教学课堂的节奏美,首先要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使学生在学习情绪上处于张弛的和谐变化中。
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教学过程除了教授知识之外,要引导学生热爱艰苦的学习,逐步引导学生树立起以苦为乐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心境中从事艰苦的劳动。
这就需要语文教学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
一节课如果没有起伏、张弛、曲折的节奏变化,一直都很松懈,很平静,就不能满足学生审美心理的需要,大脑皮层得不到有效的刺激,甚至还被逐渐抑制起来,学生就会产生困倦和厌烦。
但是,如果一节课一直是紧锣密鼓,处处是难点重点新知识点,教师讲得紧张昂扬,步步设疑,环环激疑,学生思维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运作之中,学生也会很快疲倦,也会影响听课学习的效果。
一张一弛的“张”是显著的变动的状态;“弛”是相对静止状态。
语文课堂上的张,是指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进行紧张的思维活动,以昂扬的积极的情绪听课做练习的状态;弛,是指学生以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注意力听课学习的状态,学生听课时比较随意,不必集中全部注意力,情绪松懈轻松。
教学中张弛的变化,是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学习情绪的变化反映出来的教学状态。
教学内容的知识量大,密度大,难度大,教学活动多,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紧张,教学状态呈现张;教学内容的知识量小,密度小,难度小,教学活动少,学生注意力不大集中,情绪松弛,教学状态就是弛。
幼儿园语文教案儿童诗歌的节奏与韵律
幼儿园语文教案儿童诗歌的节奏与韵律语文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儿童诗歌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形式,拥有独特的节奏和韵律,对于幼儿的语言表达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语文教案中儿童诗歌的节奏与韵律,以及如何有效地教授儿童诗歌,激发幼儿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首先,儿童诗歌独特的节奏和韵律是吸引幼儿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
节奏是语文表达中音节的按照一定规律的排列组合,给人一种规律感。
对于幼儿来说,这种规律让他们感到安全和舒适,也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诗歌的意义。
韵律则是指诗歌中使用的有规律的声音的重复和变化。
幼儿喜欢韵律,因为它们给他们带来一种愉悦的感受,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丰富多样的节奏和韵律,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
其次,教师在编写幼儿园语文教案中,应注重选取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儿童诗歌。
幼儿的思维方式有限,对于较长、复杂的诗句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应选择简单易懂、生动有趣的儿童诗歌作为教学材料。
此外,幼儿对于外部声音和表情的反应非常敏感,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媒体、唱歌、手势等多种方式来演示和教唱诗歌,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儿童诗歌和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诗歌中的节奏和韵律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拼音和汉字,并设计相关的拼音和汉字游戏,提高幼儿的语文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儿童诗歌的情感表达,引导幼儿思考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并进行绘画、手工等创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最后,教师在教授儿童诗歌时,要注意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幼儿来说,能够熟练地朗读一首诗歌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挑战和成就感。
因此,教师需要给予幼儿充分的鼓励和认可,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逐步培养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朗诵、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幼儿在合作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20212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存在的不足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教师的语言作用是无法替代的,教学的基本原则告诉我们,教师要把握好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语言的传递而实现的。
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会对课堂教学质量产生直接影响,但从目前教学现状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1)语言啰嗦。
口头禅较多,经常使用“明白了吗?”“对不对?”作为语句结尾,老师觉得学生听不太清,所以习惯性地将同一句话重复两遍;(2)语速混乱。
部分教师会出现语速偏快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担心在课堂时间内无法讲完预设的内容,担心知识点没有讲到,所以会自顾自地快速讲授。
还有部分教师语言表达太拖沓,尤其是在讲到某一个重难点时,会一边思考一边讲授,非常影响教学进度;(3)语音不清。
部分教师的普通话不够标准,表达常常出现语音虚化的情况,声音发飘、吞吞吐吐,不够简练,含混不清的语音也让学生听得索然无味;(4)满堂灌。
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按照教案一通讲授,与学生的互动极少,不顾学生的“动态生成”,缺乏科学性,语言平淡乏味,或因语调低沉,致使学生昏昏欲睡或焦躁烦厌,学习兴趣不高,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应用策略既然语言是一门艺术,我们就应该用对待艺术的态度去对待它。
真情投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基础,立足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倘若教学语言极为枯燥,缺少情感投入,自然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保证学生始终处在求知的亢奋状态,无法提高教学质量。
老子说:“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当真情投入、生动形象、幽默风趣,让学生感觉轻松写意、兴趣盎然。
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以形象为主,由于字词积累不多且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对生动形象的语言更感兴趣。
比如,在讲解《找春天》一课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用这样一段话进行导入:“一说到春天啊,我们总能想象出阳光明媚、微风徐徐、翠绿杨柳的美丽风景!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雅士留下了大量感叹春天美好景色的诗词与文章。
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语言艺术
准确 、 晰 、 准 、 清 标 自然 、 谐 、 切 、 和 亲
悦耳。 1渗 透 语 言 艺 术 的激 情 美 .
把 快 慢缓 急 、 连疏 密 、 断 刚柔 轻 重 、 抑 扬 顿 挫 有 机结 合 并 融 为 一体 通 语 普
现“ 身在 曹营 心 在 汉 ” 的现 象 师 丰 教 富 的情 感来 源 于教 学 情 景 的 创 设 . 把 学 生 带 入 一个 知 识 的殿 堂 . 入 童 话 带
交 流 情感 有 节 奏 美和 韵 昧 美 的 语 具 言 是 普通 语 言 与 艺 术语 言 的统 一 . 所 以 , 既 可 以传 播 知 识 、 流 思 想 , 它 交 又 可 以 沟通 心 灵 、 流 情 感 。 需 要 注 意 交 的 是 . 用 这 一 语 言 艺 术 手 段 . 必 运 也 须 体 现 自然 美 . 即不 能 故 意 装 腔 作 势 。如 果 让 学 生感 到你 是 装 腔 作 势 . 华而 不实 . 为 你 是 “ 上 芦 苇 . 认 墙 头重 脚 轻 根 底 浅 : 间竹 笋 . 尖 皮 厚 腹 山 嘴 中 空 ” 那 可 就 惨 了 言 的 情感 美 和 , 语 真情 美 . 现着 教 师 的 心 灵 世 界 和情 展 感世 界 。充 满 感情 色彩 的教 学 语 言 .
和 心 态 。 节 奏 、 韵 味 的教 学语 言 . 有 有
都 是 难 以 估 量 的
3 提 升 语 言 艺 术 的 机 智 和 幽 .
默 美
语 言 为载 体 来 表 达情 感 、 授 知 识 并 传
发展 能 力 的 教 师 的课 堂 语 言 是 口头 语 言与 书 面 语 言 、 通 语 言 与 专 业语 普 言 的有 机 结 合 . 的最 基 本 的 要 求 是 它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节奏把握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节奏把握一、引言语言节奏把握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节奏把握的重要性、现状及教学方法,以期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语言节奏把握的重要性语言节奏把握是指说话者在表达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语音、语速、语调等方面的协调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节奏把握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富有节奏感的语言表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提高学习效果。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把握语言节奏,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和灵活性,提高其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富有节奏感的语言表达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韵律美和音乐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当前语言节奏把握的现状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节奏把握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师对语言节奏把握的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只注重教学内容的传授,而忽略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其次,教师缺乏相关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无法准确把握学生的语言节奏问题,难以对症下药。
最后,部分学生缺乏自信,不敢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导致语言节奏把握能力较差。
四、教学方法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以下教学方法:1.强化教师培训: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其对语言节奏把握的重视程度,并传授相关的教学经验和技巧。
2.课堂实践:教师应注重课堂实践,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语言节奏把握的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故事讲述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语言的节奏美。
3.鼓励表达: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其自信和表达能力。
在语言表达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语言表达中的问题,提高其语言节奏把握能力。
4.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音频、视频等,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节奏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试论语文教学中表达语言的节奏艺术
试论语文教学中表达语言的节奏艺术作者:张丽菊来源:《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年第16期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是一门艺术,其效果因人而异,一位经验丰富善于把握语调升降变化规律的教师,能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有意注意和主动性,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反之,则会大打折扣。
如何提高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艺术,现谈谈自己的拙见:1.调控教学语速的轻重缓急、语气的抑扬顿挫、疾徐张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讲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
它不仅开发情绪的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
”可见美的语言对学生的影响深远。
在这方面,语文教学比其他任何学科都表现得更为突出。
教师教学语言的美,一方面来自语言表达的准确、恰当和生动,另一方面则来自教学语言中速度的快慢、节奏的强弱、力度的大小等的交替变换,以及句子长短、语调升降的规律变化。
这种抑扬顿挫、富有韵律感的教学语言使教学具有鲜明的节奏。
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带来直接影响。
现代生理学研究表明,人在一种单调的声音刺激下,大脑皮层会很快进入抑制状态,而抑扬顿挫、节奏感鲜明的教学语言能有效地打破大脑的抑制状态,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所以,加强课堂语言调控,讲究对教学语言的巧妙编排与合理组装就显得尤为重要。
怎样控制教学语言的轻重缓急、语气的抑扬顿挫、疾徐张弛呢?我认为主要应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而定。
一般地说,讲解教材的重点或比较深奥抽象的内容,应有意放慢语速,增强音量;如果是浅近易懂或本身节奏明快的内容,应加快语速,放轻音量。
表现急切、震怒、兴奋、激昂、壮烈等基调的内容,可用快节奏的语言;表现宁静、优美、沉郁、悲哀、沉思等基调的内容,可用慢节奏的语言。
如讲《听潮》一课的“涨潮”部分,需要用快节奏表现惊心动魄的壮美;而“落潮”部分表现的温柔宁静之美,则需用慢节奏来表达。
又如讲《一月的哀思》,介绍周总理的丰功伟绩时可用中速平调;讲到人们静静地伫立长安街的暮色里等待载着周总理遗体的灵车时,要用慢速降调,表示哀痛之情;讲到有人不允许我们缅怀周总理伟大一生时,要用快速升调,表达激愤之情。
语文教学要讲节奏
语文教学要讲节奏黄厚江广义的节奏泛指规律的运动形式。
正如没有节奏就没有乐音只有噪音一样,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其运动形式知心朋友具有鲜明的艺术节奏。
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包括哪些内容呢?一、教学的行程节奏一堂课,从某种意义上说,有如一台戏、一部电影、一篇小说,有开端发展,也有高潮终结,如果平铺直叙,便缺少艺术的魅力和美感。
教学的行程节奏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速度的快慢行止,一是教学内容的详略取舍。
教学速度的快慢行止和教堂内容的详略取舍有机的结合就形成了课堂教学的行程节奏。
教学行程的起始便是教学内容的导入,教学行程的发展便是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教学行程的高潮便是教学重点的突破和解决,教学行程的终结便是教学巩固和小结。
教学行程慢的时候,便是教学内容详处理的时候,教学速度快的时候,便是教学内容略处理的时候。
二、学生的思维节奏学生思维活动的质量如何,是衡量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要努力寻求有效刺激使学生的思维呈高效率的节奏思维。
首先要注意思维活动总体趋向的渐强。
优秀的老师上课,开头的问题总是精心设计,难度适当,甚至“王顾左右而言他”,于不知不觉中煽情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为后面较大强度的思维训练创造良好条件。
其次要注意强弱刺激的交替。
要使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呈现出节奏,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变化思维的形式,可以是形象思维训练和抽象思维训练相结合,通常先形象思维后抽象思维。
变化思维训练的形式也可以是发散思维训练和聚合思维训练相结合,求同思维训练和求异思维训练相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你的注意中心的将不是关于教材思考,而是对于你的学生的思维情况的关心。
这是每一个老师的教育技巧的高峰,你应当向它攀登。
”三、情感节奏语文课堂教学总伴随着一定的感情的流动。
可以说,无论哪种文体的教学都离不开一个“情”字,尤其是文学作品的教学。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形成鲜明的感情节奏,就能使文章的内在表现力得到充分地外现,使学生在感情的律动中融入作品,使课堂教学产生最佳的艺术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节奏把握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节奏把握节奏是语言艺术中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把握好语言的节奏,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本文将从节奏的含义、节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如何把握好语言的节奏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节奏的含义节奏是音乐、诗歌、语言等艺术形式中,有规律地出现的时间间隔和音调的抑扬顿挫。
在语言中,节奏表现为语速的快慢、音调的高低起伏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把握好语言的节奏,可以更好地传达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二、节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把握好语言的节奏,可以使小学语文教学更具生动性和表现力。
通过有节奏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提高学习效果。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性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有节奏的语言表达,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性。
学生可以通过有节奏的语言表达,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如何把握好语言的节奏1.语速的把握语速的快慢是语言节奏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控制语速。
一般来说,对于需要重点讲解的内容,可以适当放慢语速,而对于比较简单的知识,可以适当地加快语速。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语速的起伏变化,使语言更具生动性和表现力。
2.音调的把握音调的高低起伏也是语言节奏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绪状态,合理控制音调。
一般来说,对于比较重要的内容,可以适当提高音调,而对于比较轻松的内容,可以适当地降低音调。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音调的抑扬顿挫,使语言更具生动性和表现力。
3.情感表达的把握情感表达是语言艺术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表达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情感表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艺术
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艺术学生的朗读技巧对于语文教学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通过正确的指导技巧,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效果,培养学生的语感、韵律感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朗读时能够自如地把握语调、速度、停顿和情感的表达。
下面将介绍一些指导学生朗读技巧的艺术。
一、注重节奏和语调学生的朗读中,节奏和语调是最基础的要素。
语调不清晰、节奏不明确会影响学生尤其是初学者的理解和表达。
因此,教师需要多关注学生朗读时的语调和节奏,指导学生把握每个字的语调和每个句子的节奏,使他们能够轻松自如地把控语音。
在指导朗读时,需要引导学生注重声音的起伏变化,加强语言节奏感的训练。
比如,在教学诗词朗读时,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诗词中自带的押韵和节奏感,从而使自己的声音更加动感。
此外,老师还可以使用语音教材,教授常见的字符和标点符号的语调和节奏,让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语言的韵律。
二、注重速度和停顿语言的速度和停顿是语言表达的重要元素。
因此,教师需要在指导学生朗读技巧时,引导学生注重声音的速度和停顿,掌握好把握语言的节奏感。
在指导朗读时,需要引导学生相应调整自己的声音速度和停顿的位置。
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的恰当运用,让每个词语及句子之间的停顿都有合理的停顿。
另外,老师可以对学生施加节奏的引导力度,增强学生对语音和声音表达的感觉。
这样,学生在朗读时就能够自如地表达情感,使每一次的朗读都更加高效、准确。
三、注重情感和表达学生朗读时,情感和表达是关键。
即便是同样的文字,由不同的学生朗读出来,会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和表达。
教师需要在指导学生朗读技巧时,引导学生注重情感和表达,通过声音情感的变化表达出文字的激情和感动。
通过情感的融入,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情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指导情感和表达时,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故事或者生动的形象来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的情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的表达和情感的抒发。
通过情感的转化和化解,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也得到进一步的连结。
调控语文课堂教学节奏的艺术
象 ,面面俱到 ,而是通过教 师的精 密组织 、认真筛选实行数量 的控制 和质量 的追求 。
些 ,一次性过去 。 其三 ,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控
别是语文教师 的课堂教学语言不 能 如一池静水 ,无波无澜 ,总是一个 腔调 ,一种语速 ,这会使学生的大 脑皮层很快进入抑制状态 ,从而严 重影响学 习情绪 ,而适时适度的语
律节奏之美 ,从而有效地提高教 学
13 4
提高单位 时间的教学效率 。
师道 ・ 教研 20 0 9年第 1 2期
我
效果 。
教
我
思
有以下三种方式 :① 语言 的互动互 控 。②表情 的互动互控。③动作的 互动互控 ,学生的学习活动往往是 在教师 的组织 下有计划地进 行的 。 在课堂教学活动 中,教师和学生应 保持动态平衡的态势 ,双方围绕着 同一课题 、同一 目标 ,以同样的节 奏进行。因此 ,教师对教学心理的 调控必须掌握动态平衡 的原则。在
出重点 ,让学生明了每节课应掌握
的重 点 、有 针 对 性 地 进 行 教 与 学 。
学 习心理与接受能力 ,又要突出学 习重点 、突破难点 ,使学生学有所 获 。只有善 于调 控课 堂 教学 的节 奏 ,在有限的时间 内最大限度地激 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师生 间 的情感交 流才能达到和谐共振 的高
水平 和年龄特点等确定 出单元的教
学 目标和课堂教学 目标 ,做出合 理
的 教 学 安 排 , 突 出 重 难 点 ,通 过
奏 的控制也应有所不 同。初一 、初
二 的节 奏 以 轻 松跳 跃 、循 序 渐 进 为
“ 向”控 制 ,使每个课 堂教学环 定
节 “ 川 归海 ” 百 。
运用诗词曲歌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节奏感
运用诗词曲歌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节奏感语言节奏感是指语言表达中的节奏感受和韵律感受。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节奏感是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和专家开始运用诗词曲歌的方式来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节奏感。
本文将从诗词曲歌的特点以及运用方式来探讨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节奏感。
一、诗词的节奏感诗词是一种特殊的文体,以其独特的韵律和节奏而被广泛赞誉。
诗词具有浓厚的音乐性和节奏感,通过诗词的朗读和吟唱,不仅可以体验到诗词的意境,还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韵律和节奏。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诗词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节奏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二、曲歌的节奏感曲歌是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具有明快的旋律和鲜明的节奏感。
通过唱曲歌,孩子们能够体验到曲歌的韵律和节奏,培养自己的语言节奏感。
例如,我们可以选取一些优美的曲歌,让学生进行欣赏和演唱,让他们在歌曲中感受到音乐的韵律和节奏,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节奏感。
三、提高语言节奏感的方法1. 朗诵诗词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脍炙人口的古诗词,让学生进行朗诵。
通过反复朗读,学生们能够逐渐感受到诗词中的韵律和节奏,提高自己的语言节奏感。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朗诵过程中注意停顿的位置和力度,使其更好地把握语言的节奏。
2. 编曲歌谣曲目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优美曲调和明快节奏的儿歌、童谣等,编写简单易学的歌词,让学生进行学唱。
通过唱歌,学生们可以感受到歌曲中的韵律和节奏,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节奏感。
同时,为了培养学生对于节奏的感知能力,我们可以使用身体语言或者击打节奏器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跟随节奏进行身体的表演。
3. 课堂游戏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节奏感。
比如,“韵律接龙”游戏,学生们围成一个圈,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韵律的接龙,每个学生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说出符合韵律的词语。
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对于节奏的敏感度。
通过上述几种方式的运用,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节奏感。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内容提要:语言是一种艺术。
教师语言表达的水平制约着学生智力活动的水平;教师语言的艺术赋予语文课以诱人的魅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的教学效果主要是教学语言效果,语文课的教学艺术主要是教学语言的艺术。
关键词:语言艺术苏霍姆林斯基说:“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教学语言是一种专业语言,它是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语言。
它富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是很有讲究的。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的专业特色一般应当具有“六性”。
一是深浅适度,富有针对性。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讲课也要看对象。
针对教学对象的实际状况,教师应当采取深浅适度、易于理解接受的语言。
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教学语言应充满童趣;对初中生,教学语言应注重纯真;而对高中生,教学语言要富有哲理。
二是清晰准确,富有逻辑性。
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是教学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
学生主要借助教师语言来接收、储存、加工、反馈教学信息。
要确保教学效果,就必然要求教师口齿清楚、语音清晰、语句完整、表达准确、逻辑严密,任何含混模糊、言不及义、华而不实的语言都是有害的。
三是循循善诱,富有启发性。
课堂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既有教师的教,又有学生的学,不能由教师一人唱独角戏。
教师的讲课,要常常保持一种“引而不发”的姿态,以此激发兴趣,启迪思维。
引导学生一边听课一边动脑动嘴,自己去认识真理、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把学生一步步地引入知识的殿堂。
四是情真意切,富有感染性。
语文教材文情并茂,语文课堂也应情趣盎然。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情真意切的教学语言,可以拨人心弦,动人心魄。
教师依据崇高的道德标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正确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把对是非曲直、爱憎好恶、喜怒哀乐化作富有真情实感的教学语言,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熏陶,潜移默化。
五是张弛有致,富有节奏感。
初一语文教案古代诗词的音韵与节奏
初一语文教案古代诗词的音韵与节奏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意境和高度的艺术性。
在初一语文教案中,教授古代诗词的音韵与节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探讨古代诗词的音韵与节奏,以及在初一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古代诗词的音韵特点古代诗词以其独特的音韵特点而著称,这是由于中国古代音韵体系的独特性决定的。
古代诗词注重平仄的押韵方式,根据音节的长短、声调的高低,形成了独特的音律。
其一,平仄押韵。
古代诗词常常采用平仄押韵的方式,即通过音节的长短来押韵。
平音和仄音的交替和谐,增加了诗词的音韵美。
其二,声调变化。
中国古代的声调变化丰富多样,不同声调的配合运用,使诗词更加动听。
其三,古代韵律。
古代诗词的音韵特点还体现在其独特的韵律上,每句诗词都有其固定的音节结构和节奏感,通过特定的音乐性节奏使诗词更加鲜活。
二、古代诗词的节奏感古代诗词的节奏感是指其韵律和韵脚的运用,给人以鲜明的节奏感受。
古代诗词常常具有明确的音节数量和音律节奏,通过对音节长度和重音位置的安排,形成独特的节奏感。
其一,韵律的使用。
古代诗词的韵律是由每个字或每句词的声韵所构成的。
根据句子的长短、韵脚的变动和音律的配合,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韵律特点。
其二,音节数量的调整。
古代诗词中,对音节数量的精确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增加或减少音节数量,调整诗句的长度和速度,增加了诗词的节奏感。
其三,音律节奏的安排。
古代诗词的音律节奏是指通过对每个音节的重音位置、长短的安排来形成的节奏感。
这种音律节奏的安排使诗词更富有韵律美,引人入胜。
三、初一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了解古代诗词的音韵与节奏对初一语文教学非常重要,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学素养。
首先,可以通过朗读古代诗词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古代诗词,帮助他们感受古代诗词的音律和节奏。
通过朗读的实践,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音韵感受能力。
其次,可以进行音韵与节奏的分析训练。
幼儿园语文教案:儿童诗歌的节奏与韵律
幼儿园语文教案:儿童诗歌的节奏与韵律一、引言语文教学在幼儿园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是学习语言的基础,也是培养孩子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的关键环节。
儿童诗歌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文字艺术,对于幼儿来说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本篇教案将着重讨论儿童诗歌中节奏与韵律的教学方法,通过有趣而灵活的活动帮助幼儿在欢乐中提高语言表达和感知能力。
二、理论依据1. 儿童诗歌对幼儿发展的积极影响儿童诗歌以其简单明快、押韵流畅等特点吸引了广大幼儿。
通过唱诵儿童诗歌,可以培养幼儿对于韵律和节奏的感受能力,提高他们听说读写各方面的综合语言素质。
同时,儿童诗歌还可以培养情感体验和想象力,在活跃氛围中促进孩子日后才艺发展。
2. 幼儿诗歌的节奏与韵律训练方法(1)听觉感知:通过听音乐、唱歌等方式培养幼儿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并发展他们对诗歌节奏和韵律的敏感度。
(2)演唱朗读:在教学中,指导幼儿正确、有节奏地演唱或朗读诗歌,在提高语言表达的同时培养其对于节奏和韵律的理解能力。
(3)身体动作配合:引导幼儿使用身体动作来配合诗歌的节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内在的韵律。
(4)游戏活动:通过各类游戏活动,如音乐猜谜、打拍子等,巩固幼儿对于诗歌节奏与韵律的掌握,并激发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思考。
三、教学过程1. 活动一:听评走进儿童诗歌世界通过播放一段优美而简单明快的儿童诗歌录音,在孩子们欢笑之余提问询问:这是一首怎样的诗歌?大家有什么感受?鼓励幼儿积极分享,引导他们用简洁的语言描绘自己对诗歌节奏和韵律的感知。
2. 活动二:探索节奏与韵律的力量分小组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份儿童诗歌,并指导他们在指定时间内研读并找出其中的节奏和韵律。
之后,每个小组依次表演、朗读或演唱自己研究的诗歌,全班同学通过聆听并投票评选最佳表演。
这样可以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不同诗歌节奏和韵律的多样性及其对情感传达的影响。
3. 活动三:舞动诗歌创设一个开放而宽敞的空间,在音乐伴奏下引导幼儿通过身体动作来配合诵读或演唱一首有明显节奏与韵律的儿童诗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语文教学中表达语言的节奏艺术
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是一门艺术,其效果因人而异,一位经验丰富善于把握语调升降变化规律的教师,能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有意注意和主动性,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反之,则会大打折扣。
如何提高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艺术,现谈谈自己的拙见:
1.调控教学语速的轻重缓急、语气的抑扬顿挫、疾徐张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讲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
它不仅开发情绪的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
”可见美的语言对学生的影响深远。
在这方面,语文教学比其他任何学科都表现得更为突出。
教师教学语言的美,一方面来自语言表达的准确、恰当和生动,另一方面则来自教学语言中速度的快慢、节奏的强弱、力度的大小等的交替变换,以及句子长短、语调升降的规律变化。
这种抑扬顿挫、富有韵律感的教学语言使教学具有鲜明的节奏。
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带来直接影响。
现代生理学研究表明,人在一种单调的声音刺激下,大脑皮层会很快进入抑制状态,而抑扬顿挫、节奏感鲜明的教学语言能有效地打破大脑的抑制状态,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所以,加强课堂语言调控,讲究对教学语言的巧妙编排与合理组装就显得尤为重要。
怎样控制教学语言的轻重缓急、语气的抑扬顿挫、疾徐张弛呢?我认为主要应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而定。
一般地说,讲解教材的重点或比较深奥抽象的内容,应有意放慢语速,增强音量;如果是浅近易懂或本身节奏明快的内容,应加快语速,放轻音量。
表现急切、
震怒、兴奋、激昂、壮烈等基调的内容,可用快节奏的语言;表现宁静、优美、沉郁、悲哀、沉思等基调的内容,可用慢节奏的语言。
如讲《听潮》一课的“涨潮”部分,需要用快节奏表现惊心动魄的壮美;而“落潮”部分表现的温柔宁静之美,则需用慢节奏来表达。
又如讲《一月的哀思》,介绍周总理的丰功伟绩时可用中速平调;讲到人们静静地伫立长安街的暮色里等待载着周总理遗体的灵车时,要用慢速降调,表示哀痛之情;讲到有人不允许我们缅怀周总理伟大一生时,要用快速升调,表达激愤之情。
这样快慢交替,急缓相间,能渲染出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情绪、情感上的摹仿,在心中激起相应的感情,大大增强接受的效果。
2.讲究教学方式的间隔变换、有机组合
教学方式的交替变换,有助于消除学生疲劳,保持注意力。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巧于设计和安排教学方式,讲究教学方式的间隔变换和合理搭配,使之有动有静,动静结合,使教学活动在动静交替中有节奏地进行。
如学习《孔乙己》一文,第一步用讲授式,介绍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及对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理解和把握的导读提示。
第二步运用练习式。
一是填表对比分析孔乙己两次出场的肖像、语言、动作等方面的变化,引导学生把握孔乙己这个形象的特征及意义;二是完成课后练习,体味该文语言精炼、深刻、含蓄的特色。
第三步运用讨论式,思考讨论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源,把握小说的主题。
这样安排,整堂课讲练结合,动静相生,表现出一种与学生心理相容的节奏变化。
板书也是调整教学节奏的重要手段,对此应给以足够重视。
教学板书是教师的书面表达语言,它从视觉上刺激学生感官,增加信息接受的渠道。
这种信息渠道的转换,会带来学生心理和行动的变化,使学生由听变看,由听变写,或边听边看边写等。
就是说,教师可通过板书引导和控制学生,使整个教学进程保持适当节奏。
这里的关键是把握板书的时机。
实际教学时,有的教师是先把整个内容讲完再板书,或者先抄好板书而后讲内容。
这样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教学的流程和教学的效果。
最理想的应是板书与教学语言密切结合,边讲边写。
比如,有位教师教《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时的课题板书时序的安排就很巧妙,他说:“今天,我将领你们去参观一个地方(略停),那是一处印刷所(板书)。
不过,不是咱们学校的印刷厂,而是建筑在地下的(板书)印刷所。
而且,还得到苏联的第比利斯(板书)去。
”教学板书与教学语言的配合严密精巧,妙趣横生。
这样可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文思路、教师思路和学生思路合拍共振。
还要讲究板书出现的频率和书写速度。
频率过大或书写太慢,都会直接影响整个教学的节奏的效果。
3.注重内容安排的疏密相间、错落有致
教学活动信息量的疏密也是构成教学节奏的重要因素。
信息量的疏和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感受的变化,疏给人舒缓、轻松的感觉,密则使人感到急促和紧张。
密而不疏,会给人以堆积感。
学生长时间紧张,容易疲劳;如果一味地疏而不密,则会使人产生空疏感,
学生情绪过于松弛,注意力就难以集中。
只有疏密相间,才会给学生带来有张有弛的心理节律,保持旺盛的精力。
所以,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区分详略并进行合理组合与布局,讲究信息的疏密相间,错落有致。
一般说来,重点难点要重锤敲,要学生精力高度集中,积极思考,以体现一个“张”字。
学生易懂的非重点内容,则可在“张”中体现一个“弛”字。
张而不弛和弛而不张,都是不讲究表达语言节奏美的表现。
只有在紧张之中见松弛,激越之中见舒缓,学生才能在张弛相济、起伏有致的富有美感的节奏变化中轻松愉快地获得更多的知识。
4.追求教学节奏的融洽统一、整体和谐
语文教学的节奏艺术追求整体美。
它不能仅仅关注某些环节,而应综合考虑,全面统筹安排,使构成各要素搭配合理,穿插得体,衔接自然,融洽统一,以构成整体节奏的和谐美。
优秀的语文教师都十分重视用整体和谐的教学节奏来增强教学艺术的魅力。
特级教师于漪就特别强调“要和谐统一,形成一个整体”。
学校教研组在集中学习时组织收看了特级教师于漪的课件,她在讲《雨中登泰山》一文,一开始满怀激情地导入课文,先声夺人,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形成一个波峰。
接着,改用导游式的语言,放慢语速,提出问题。
学生静思,快速阅读课文,寻求问题答案,这样形成第一个波谷。
之后学生纷纷举手,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第一幅奇景,出现第二个波峰。
接着往前推进,在学生对七真祠作了简要介绍后,立即巧妙过渡:“一路行来,从一天门到二天门,沿途见
到哪些奇景?”两个环节衔接自然紧凑。
于老师充分注意到学生被美景深深吸引的情绪,恰当地加以语言引导,加快了节奏。
学生经过短时思考,争着介绍一天门和二天门的景色,课堂上出现第三个波峰。
接下来,她小结上文,对学生给以肯定,有意放慢节奏。
然后,于老师用富有鼓动性的语言,激励学生进一步“游览”胜景,要他们边“攀登”边谈感受。
此后再次加快节奏,又推进一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绝顶又是怎样的风光呢?让我们带着胜利的喜悦,来欣赏这仙境般的美景,请同学们抓住特征,介绍二三美景。
”马上就有学生抢先回答,引起全班学生的欢声笑语,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之后又依次提出三个问题,既是对教学内容的总结,又把学生的情感和思路引向纵深。
整个教学,真可说是波澜起伏,环环相扣,快慢相间,疏密有致。
学生在整体和谐的教学节奏中得到知识,同时也体验到审美情趣,获得审美享受。
前苏联美学家斯托洛维奇曾说:“在每个领域中出现的凡是值得被称为艺术性的活动,都必定具有审美意义。
”作为语文教学艺术重要组成部分的语言表达节奏艺术,它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审美因素,有着不可忽视的美育功能。
因此,我们应当把它提升为一种美育形式,以充分发挥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美育效应。
(作者单位:贵阳市花溪区党武乡中心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