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期末考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并探讨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率、低成本、无害化生产的理论和措施,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一门技术性应用科学。
简述野生植物、栽培植物及作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栽培植物与野生植物的区别在于是否经过人工驯化和栽培。
广义的说所有的栽培植物都是作物,狭义的说作物主要指在大田里栽培的面积较大的栽培植物即通常所说的农作物。
谷类作物与禾谷类作物有何区别:谷类作物包括蓼科、苋科、禾本科。
禾本科的谷类作物又称禾谷类。
包括麦类作物和黍类作物。
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结合分类方法,作物分为五大部分:
1粮食作物包括禾谷类,豆类,薯芋等三类作物2经济作物:纤维作物油类作物糖料作物其他作物3绿肥及饲料作物4药用及调味品作物5再生能源作物。
禾谷类作物包括,种植面积最大是:禾谷类分为两类,第一类禾谷类作物为麦类作物包括小麦、大麦、燕麦、和小黑麦。
第二类禾谷类作物为黍类作物包括玉米、高粱、粟、黍及稻。
纤维作物:常见的有棉花和麻类。
播种面积最大的是棉花。
油料作物:油菜、花生、芝麻、亚麻、向日葵、蓖麻、黄芥,播种面积最大的是油菜。
作物生产的特点及含义
1作物生产的生物性:指各种作物都是有生命的有机体。
这一基本特征决定了作物生产的其他特征。
2作物生产的时宜:指作物生产的时间性(季节性)各种作物在播、管、收、藏上都有相当强的“时宜”。
这是不同于其他产业的重要特点。
3作物生产的地宜:指作物生产的空间性,即地域性,即作物在空间分布(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上都有相当强的“地宜”。
这也是不同于其他产业的重要特点。
4作物生产的综合性和灵活性:综合性:指在栽培作物的过程中,要综合天、地、人的各方面条件应用到作物上;灵活性:即辩证性。
事物的各种规律都是相对的,在特定条件下,时、空间可以相互弥补和取代。
生长:是作物体积或重量的量变过程,是通过细胞分裂和伸长完成的,既包括营养体的生长,也包括生殖体的生长。
发育:指作物一生中,其结构、机能的质变过程,它的表现是细胞、组织和器官分化,最终导致植物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关系:在作物生活中,生长和发育是交织在一起的,没有生长便没有发育,没有发育也不会有进一步的生长。
两者交替推进。
生长为作物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发育为作物的进一步生长创造了条件
我国种植业分区依据,河北省处于种植业分区的哪几个一级区中1发展种植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2作物结构、布局和种植制度3种植业发展和关键措施等的相对一致性,并保持县级行政区界的完整性。
北部高原小杂粮、甜菜区;黄淮海棉、麦、油、烟、果区。
我国在作物栽培科学的理论方面有哪些独到的建树?
1研究明确了作物产量形成过程中产量构成因素与器官建成的关系,器官同伸规律及其调节控制原理;2把作物群体作为一个完整的光合物质生产体系,研究其结构和功能,提出了作物群体合理动态结构的新概念;3研究了各种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作物对养分、水分的需要几吸收利用规律;近年来开展的基础理论研究,从源库平衡、养分平衡、器官平衡、激素平衡等方面探讨了作物高产、优质、高效、抗逆的生理机制。
作物生产面临的问题1水资源缺乏,农业基础条件差2人口持续增长对作物生产的压力3粮食生产重心转移与粮食地域平衡4粮食生产的品种结构5技术发展与小规模生产的矛盾6作物的高产优质高效生产
作物栽培中种子的概念及包含器官种类:作物生产上的种子泛指用于播种和繁殖下一代的播种材料,它包括植物学上的三类器官。
1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种子,这与植物学上的种子概念不同。
如豆类、麻类、棉花、油菜种子2由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
如禾谷类作物的颖果,向日葵的瘦果等3进行无性繁殖的根、茎等。
如甘薯的块根、马铃薯的块茎、甘薯的茎节等。
叶面积指数:指作物群体的总绿色叶面积与该群体所占据的土地面积的比值。
是叶面积总盖度的无量纲的度量值,随生育进化而变化。
当多数叶片处于光饱和点的光强,最底层叶片能获得2倍于光补偿点的光强时,群体的物质生产可望达到最大值,此时的叶面积指数叫最适叶面积指数,其大小因生产水平、作物种类和品种而异。
禾谷类作物为6左右,双子叶作物为4左右。
作物的分类:
1温度条件要求:喜温作物:喜温作物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为10左右,最适温度20-25,最高温度30-35(稻、玉米、谷子、棉花、花生、烟草等),在暮春、夏初播种,早播需采取保温措施。
耐寒作物:耐寒作物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为1-3左右,最适温度12-18,最高温度26-30(小麦、黑麦、豌豆),在暮春、初冬和早春播种。
2光周期反应:长日照作物:在日长变长时开花的作物,如麦类作物、油菜。
短日照作物:在日长变短时开花的作物,如稻、玉米、大豆、棉花、花生、烟草。
中性作物:开花和日长几乎没有关系的植物,如荞麦、豌豆。
定日照作物:要求日长在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其生育时期,如甘蔗。
3按农业生产特点分类:按播种期,可分为春播作物、夏播、秋播、冬播等;按播种密度和田间管理,可以分为密植作物和中耕作物等。
光合势:指在某一生育阶段或整个生育期内作物群体绿叶面积的积数,即每日绿叶面积的积加。
光合势标志着,在作物生育期间,单位土地面积上共有多大叶面积进行了多少天的光合作用。
在群体生长正常的条件下,光合势与干物质积累量呈正相关。
温度三基点:作物生长对温度的要求有最低点,最适点和最高点之分,称为温度三基点,当温度处于最低或最高点时,作物尚能忍受,但生活力降低。
再高或再低则受到伤害甚至死亡。
种子萌发的三基点低于营养生长期的,营养生长期又低于生殖器官发育期的,开花期对温度最为敏感。
需水临界期: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叫需水临界期,在临界期内若水分不足,最作物生育和产量影响最大。
一般来说,大部分作物的需水临界期在生殖生长最旺盛时。
如:麦类作物在孕穗到抽穗,黍类作物在抽穗(或开花)至灌浆,其他作物也多在开花到产量形成的盛期。
哪些作物分别属于喜氮作物、喜磷作物和喜钾作物?
喜氮作物:水稻、小麦、玉米、高粱等。
喜磷作物:油菜、大豆、花生、蚕豆等。
喜钾作物:糖料作物、淀粉类作物、纤维类作物,如甜料、烟草、薯类、纤维作物等。
生物产量:是指作物在一定的生育阶段或全生育期内,单位面积所积累的干物质总量,即作物的根、
茎、叶、花和果实等各器官的干物质的总质量。
经济产量:是指栽培的目的所需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的数量,由于人类栽培作物的目的是获得较多
有经济价值的农产品,所以一般指的产量是指经济产量。
经济系数(收获指数):是指作物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反映了作物的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
何谓作物的经济系数?经济系数在作物生产中有何意义?各类作物的经济系数范围一般是多少?经济系数与作物产品器官的种类及其化学成分有何关系?
指经济产量占其生物产量的比例,即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经济系数只表明光合产物转运到产品器官中去的能力,而不表明经济产量的高低,通常,经济产量的高低与生物产量高低成正比,要提高经济产量,只有在提高生物产量的基础上提高经济系数,才能达到目的。
不同作物的经济系数差异很大,这与人们所需要的器官及其化学成分有关。
一般说来,凡以营养器官为主产品的作物,形成主产品的过程比较简单,其经济系数较高;以生殖器官为主产品的作物,其经济产量的形成要经过生殖器官的分化发育直到结实成熟,同化产物要经过复杂过程,因而经济系数较低。
主产品的化学成分不同,经济系数也不一样。
产品一碳水化合物为主的,在形成过程中需要的能量较少,因此经济系数较高;而含蛋白质和脂肪较多的产品,在形成过程中需要的能量较多,因此经济系数较低。
因此大豆、花生和油菜籽的经济系数都较禾谷类作物的低,但它们的单位重量产量多含有的能量却较多。
通常,禾谷类作物中的水稻和小麦为0.35~0.50,玉米0.30~0.50;薯类作物为0.70~0.85,甜菜;油菜0.28,大豆0.25~0.40;棉花籽棉为0.35~0.40,皮棉为0.13~0.16;烟草为0.60~0.70,叶菜类和牧草可接近1。
禾谷类作物的经济系数还与植株高度有关。
通过品种改良、优化栽培技术及改善环境条件等,可以使经济系数达到高值范围。
群体:是指密集于同一田块上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作物个体群。
作物群体结构及分层:指组成群体的各个单株以及总叶面积、总茎数、总根重等在平面和空间的分布和排列的动态情况。
可分为三个层次:1光合层(叶、穗层),包括所有绿色叶片及穗和茎的一部分。
主要功能是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2支架层(茎层),在光合层之下。
主要功能是支持光合层,并行使地上与地下部之间的运输传导功能3吸收层(根层),在地面以下。
主要功能是吸收,也进行部分合成和代谢。
合理群体结构:指群体内植株地上的各个器官(尤其是叶片)的数量及空间配置有利于光在群体中的“均匀”(是指上部叶片不超过光饱和点,下部叶片不超过光补偿点)“合理”(是指,光几种与正在行使光合功能的主要叶片)分布。
作物产量构成因素:影响作物产量的直接函数,叫做作物产量构成因素。
各个产量构成因素的数值越大,产量也就越高。
但是,在生产上各产量构成因素很难同步增长。
他们之间有一定的相互制约关系。
例如:增加禾谷类作物的穗数,单穗粒数或粒重就有降低的趋势。
禾谷类(稻、麦、玉米、高粱):穗数、每穗实粒数、粒重。
豆类(大豆、蚕豆、豌豆):株数、每株有效分枝数、每分枝荚数、每荚实粒数、粒重。
油菜:株数、每株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粒重。
积温对作物生产有2个含义:1它是一种表示热量资源的方法,指某地高于某一界限温度和温度总和2它又是作物对热量要求的一个指标,表示作物某一生育时期或全生育期要求的温度综合。
事先了解了某地的有效积温和作物所需的积温,可以为某地确定合适的作物或为作物确定合适的地区。
禾谷类作物和双子叶作物的根系各有何生长特点:禾谷类作物是须根系,由种子根和节根组成。
双子叶是直根系,由一条发达的主根和数级侧根组成。
作物:广义上指有利于人类而由人工进行栽培的植物,所有栽培植物都是作物。
狭义上指在大田里栽培的面积较大的栽培植物,即通常所说的农作物。
生育期:作物从出苗到成熟之间的总天数,即作物一生的连续天数,称为作物的生育期,有时叫全生育期。
生育时期:在作物的一生中,其外部形态特征总是呈现若干次显著的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就可以把全生育期分为若干个生育时期。
物候期:作物生产中还有一些时期只与气候节令或生产活动有关,这些时期称为物候期。
作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关系和调控
1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必要准备;2两种生长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交错在一起,在同一个时间,不同器官各自处于生育进程的不同时期,彼此之间不可避免的会发生相互影响;3最明显的表现是,不同时期和用量的肥水,由于对不同作物两种生长的影响不同,会有不用的产量结果4另一种表现是两种生长并进期间,叶片制造的和根系吸收的营养物质不但流向营养体的尖端和
幼嫩部位,而且还供应正在生长的生殖器官,双方对营养物质有明显的竞争。
调控:由于各种作物的收获部位不同,在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调节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上也要因作物而异。
1对以果实或种子为收获物的作物,开花前要培育壮苗,为花果发育准备物质基础,还要防止生长过旺,以免进入生殖生长阶段时不能建立花果生长的优势2以营养器官为收获对象的甘薯,薯苗栽插后30天内发根还苗,后来茎叶生长加速,块根开始形成。
但直到收获前60天左右,仍以茎叶生长为主3收获茎的作物如甘蔗和麻类的茎都很高,茎的伸长决定着产量的高低。
对这些作物,在营养生长期间要尽量利用肥水促进茎的伸长4种植烟草以采叶为目的,烟草育苗移栽后有一段缓苗发根期,以后进入茎叶生长旺盛期。
栽培上要打尖和去掉腋芽,促进叶片生长5饲料和绿肥作物以全株(全草)为收获物,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收获前可任其发育。
耐涝和抗旱作物.抗旱:糜子,谷子,高粱,甘薯,绿豆等,但在水分充足时同样生育更好并增产。
耐涝:高粱,黑豆,水稻。
一般:小麦苗期耐涝,玉米后期耐涝。
怕涝:棉花,甘薯,粟(孕穗期除外)、花生、芝麻。
作物生育与温度的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1)温度对作物的生态作用:温度的节奏性变化与作物生产、作物的“播性”与春花处理、作物的基本温度、地温与作物根系生长、温度与干物质积累、积温与作物生产。
(2)极端低温对作物的危害及作物的抗性:冻害、冷害、霜害(白霜、黑霜)。
(3)温度对作物分布的影响。
影响生育期的环境因素,及作用下的变化:1在影响生育期长短的环境条件中,光照和温度作用最大:作物在不用地区栽培,由于温光条件不同,生育期也发生变化。
例如:水稻是喜温的短日照植物,对温度和日长反应敏感。
从南向北引种时,由于白天长,温度转低,生育期延长。
反之由北向南引种,生育期则缩短2相同品种在不同海拔种植,生育期也发生变化。
在北方,短日照作物推迟播种,也可以缩短生育期3栽培措施对生育期也有很大的影响。
作物生长在肥沃的土地上,或施氮较多,由于土壤碳氮比低,水分适宜,茎叶生长过旺,成熟延迟,生育期变长;土壤若缺少氮素,碳氮比高,则生育期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