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知识点修订版

合集下载

高一文言文鸿门宴原文翻译及知识点

高一文言文鸿门宴原文翻译及知识点

【导语】⾼⼀新⽣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信、宽容的⼼态,尽快融⼊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

记住:是你主动地适应环境,⽽不是环境适应你。

因为你⾛向社会参加⼯作也得适应社会。

以下内容是为你整理的《⾼⼀⽂⾔⽂鸿门宴原⽂翻译及知识点》,希望你不负时光,努⼒向前,加油!1.《鸿门宴》原⽂: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伤使⼈⾔于项⽻⽈:“沛公欲王关中,使⼦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怒⽈:“旦⽇飨⼠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兵四⼗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万,在霸上。

范增说项⽻⽈:“沛公居⼭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关,财物⽆所取,妇⼥⽆所幸,此其志不在⼩。

吾令⼈望其⽓,皆为龙XX,成五彩,此天⼦⽓也。

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季⽗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从俱死也。

”张良⽈:“⾂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具告沛公。

沛公⼤惊,⽈:“为之奈何?”张良⽈:“谁为⼤王此计者?”⽈:“鲰⽣说我⽈:‘距关,⽏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料⼤王⼠卒⾜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请往谓项伯,⾔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秦时与⾂游,项伯XX,⾂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孰与君少长?”良⽈:“长于⾂。

”沛公⽈:“君为我呼⼊,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吾⼊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与⾮常也。

⽇夜望将军⾄,岂敢反乎!愿伯具⾔⾂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旦⽇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沛公⽈:“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军中,具以沛公⾔报项王,因⾔⽈:“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乎?今⼈有⼤功⽽击之,不义也。

《鸿门宴》知识点整理、归纳

《鸿门宴》知识点整理、归纳

《鸿门宴》知识点整理一.实词部分1.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2)具.告以事:(3)要.项伯:(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5)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6)令将军与臣有郤.:(7)不.者:(8)因击沛公于坐.:(9)沛公不胜桮.杓:置之坐.上:2.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2)约为婚姻(3)备他盗之出入..:..,臣战河南..与非常..也:(4)将军战河北(5)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6)沛公已去.:(7)所以..:..遣将守关者:(8)我为鱼肉3.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用①沛公军.霸上:②沛公欲王.关中:③吾得兄事.之:④籍.吏民:⑤范增数目.项王:⑥刑.人如恐不胜:⑦道芷阳间行:⑧若入前.为寿:(2)名词作状语用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②吾得兄.事之:③常以身翼.蔽沛公:④头发上.指:⑤道芷阳间.行:(3)动词的使动用法①项伯杀人,臣活.之:②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③拔剑撞而破.之:④樊哙侧.其盾以撞:⑤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4)形容词用作名词①此其志不在小.:②君安与项伯有故.:(5)名词的意动用法①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4.一词多义(1)如①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②沛公起如厕:③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2)意:①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②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3)举:①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②杀人如不能举:(4)谢: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②哙拜谢:③乃令张良留谢:④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5)军①沛公军霸上②从此道至吾军③为击破沛公军(6)言①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8)去①亡去不义②相去四十里(9)胜①刑人如恐不胜②沛公不胜杯杓(10辞①卮酒安足辞②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③大礼不辞小让二.虚词部分(1)为①客何为者②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③窃为大王不取也④为击破沛公军⑤我为鱼肉⑥吾属今为之虏矣⑦何辞为⑧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⑨军中无以为乐⑩且为之奈何○11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12君为我呼入○1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1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1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完整)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完整)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完整)帅本明整理一、注音旦日飨士卒(飨,xiǎng,用酒食款待) 鲰(鲰,zōu,卑微,浅陋)生说(读“shuì“劝告,劝诫)我曰奉卮酒为寿(卮zhī,酒器)戮(戮,lù联合,一同)力瞋(瞋,chēn发怒时睁大眼睛)目目眦(眦,zì眼角)尽裂按剑而跽(跽,jì,挺直上身,两腿跪着) 彘(彘,zhì,猪)肩刀俎(俎,zǔ切肉用的砧板)不胜杯杓(胜古读shēng,桮bēi,杓sháo,杓,同“勺”,酒器)沛公欲王关中(王wàng,称王)沛公参乘(shèng)1.2.3.4.5.6.7.8.9.10.11.12.13.141.2.3.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5.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

①亡去不义。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6.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动用法,使……活命。

7吾得兄事之。

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

(事,名词用作动词侍奉)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9.范增数目项王。

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示意)10.若入前为寿。

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11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止,使动用法,使……停止。

(止:使……停步,内:使……进来)13.头发上指。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14.刑人如恐不胜。

刑,名词作动词,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

(惩罚)15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①下,名词作动词,下来。

②道,名词作动词,取道。

③间,动词作状语,小道,(抄小路),表示动作的处所。

16.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间,动词作状语,从小路。

17拔剑撞而破之。

破,使动用法,使……破裂。

18.籍吏民,封府库。

籍,名词作动词,登记。

19沛公今事有急。

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大全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大全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全 章叙述的是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6年)两⽀抗秦军队的领袖项⽻和刘邦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的⼀次宴会。

接下来是⼩编为⼤家整理的《鸿门宴》知识点归纳⼤全,希望⼤家喜欢!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全⼀ ⼀、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飨:旦⽇飨⼠卒,为击破沛公军(⽤酒⾷款待,犒劳) 2、籍:籍史民,封府库,⽽待将军(登记) 3、续:此亡秦之续⽿(后继者) 4、当:料⼤王⼠卒⾜以当项王乎(抵敌,抵当) 5、啖:拔剑切⽽啖之(吃) 6、操:⼤王来何操(拿,携带) 7、刑:刑⼈如恐不胜(以⼑割⾁) 8、胜:刑⼈如恐不胜(尽) 9、乘: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四匹马拉的车) 10、窃:窃为⼤王不取也(副词,表⽰个⼈意见的谦词) ⼆、通假字 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通"俱",全,都) 2、距关,⽏内诸侯(通"拒",通"纳") 3、张良出,要项伯(通"邀") 4、愿伯具⾔⾂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违背) 5、旦⽇不可不蚤来谢项王(通"早") 6、令将军与⾂有卻(通"隙",隔阂,嫌怨) 三、⼀词多义 1、因: ①惠⽂、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凭借) ③项王即⽇因留沛公与饮(就) ④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趁机) 2、如: ①万事如意(顺从) ②刑⼈如恐不胜(像是) ③沛公默然,⽈:"固不如也。

"(⽐得上) ④沛公起如厕(到) 3、举: ①举所佩⽟玦以⽰之者三(⾼举) ②今亡亦死,举⼤计亦死(举⾏) ③孙叔敖举于海(被选拔) ④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夺取) ⑤杀⼈如不能举(尽) 4、谢: ①哙拜谢,起,⽴⽽饮之(感谢) ②旦⽇不可不蚤⾃来谢⼤王(道歉) ③乃令张良留谢(辞谢) ④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询问) 5、意: ①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 ②然不⾃意能先⼊关破秦(意料) ③久之,⽬似瞑,意暇甚(神态) 6、置: 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放置) ②沛公则置车骑,脱⾝独骑(丢下) ③郑⼈有且置履者,先⾃度其⾜(购置) ??四、词类活⽤ 1、军:沛公军霸上(名作动,驻扎军队) 2、王:沛公欲王关中(名作动,成为王) 3、财物:今⼊关,财物⽆所取(名作状,像财物⼀类的`) 4、活:项伯杀,⾂活之(动词使动,使……活下来) 5、兄:吾得兄事之(名作状,像对待兄弟⼀样) 6、籍:籍吏民(名作动,登记) 7、⽬:范增数⽬项王(名作动,使眼⾊) 8、翼:常以⾝翼沛公(名作状,像鸟张开翅膀⼀样地) 9、何:"⼤王来何操?"(疑问代词作宾语) 10、间:道芷阳间⾏(名作状,从⼩路) 五、句式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判断句) 2、此亡秦之续⽿(判断句) 3、沛公⽈:"君安与项伯有故?"(疑问句) 4、壮⼠,能复饮乎?(疑问句)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被动句) 6、⼤王来何操?(宾语前置) 六、难句翻译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完整版)《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梳理

(完整版)《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梳理

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

“内”通“纳”,接纳)2.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具”通“俱”,全部)良乃入,具告沛公(“具”通“俱”,全部)—3.要项伯(“要”通“邀”,邀请)4.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5.不可不蚤来(“蚤”通“早”)6.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7.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否则)二、古今异义1.范增说项王曰(说:古义:劝说,劝告;今义:说话。

)2.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3.亡去不义(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4.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固:古义:本来;今义:坚韧。

)5.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游:古义:交往;今义:游玩,游览。

)6.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寿:古义:敬酒并祝人长寿;今义:祝寿。

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7.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的连词。

)8.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无意的变故;今义:副词,很。

)9.公敢入乎(敢:古义:能够;今义:有勇气、有胆量做某事。

)10.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谢:古义:谢罪,道歉;今义:感谢。

)11.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古义:现在别人;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12.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北:古义:黄河以北;今义:指河北省。

河南: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指河南省。

)13.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

)1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鱼肉:古义:鱼和肉;今义:鱼的肉。

)15.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走:古义:逃跑;今义:步行。

)16.再拜献大王足下(再: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三、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用作动词,统治,称王。

3.《鸿门宴》文言知识梳理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3.《鸿门宴》文言知识梳理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鸿门宴》词语考点一、一词多义如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动词,好像)杀人好像不能杀尽,惩罚人好像不能用尽酷刑。

沛公起如厕(往,到……去)刘邦起身去上厕所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比得上)刘邦沉默(一会儿)说:“本来比不上人家。

意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意愿)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然而自己没有料想到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

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杀人如不能举(全、尽)杀人好像不能杀尽。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动词,举荐,推荐后来又有名叫荣的刺史推举臣为优秀人才。

范进中举:名词,科举考试制度戍卒叫,函谷举。

动词,攻克,占领结果戍边的陈胜、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动词,发动现在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

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罪)明天你不能不早些来亲自向项王谢罪。

哙拜谢(感谢)乃令张良留谢(告辞,告别)刘邦就让张良留下来道歉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谢罪)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到达鸿门,谢罪说。

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动词,道歉张良进去道歉,说:“刘邦禁受不起酒力。

往昔初阳岁,谢家事夫婿动词,辞别记得那年初阳的时节,我辞别娘家走进你家门。

阿母谢媒人动词,推辞、拒绝。

兰芝的母亲回绝了媒人。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动词,劝诫我要郑重地告诉后来的人,以此为鉴千万不要忘记。

军沛公军霸上(驻军,动词)沛公驻军霸上。

从此道至吾军(军营,名词)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

为击破沛公军(军队,名词)给我去打垮沛公的军队。

言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说,动词)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话,名词)详细地把刘邦的话报告项王。

幸妇女无所幸(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妇女没有谁被宠幸的。

故幸来告良(幸亏,副词)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

鸿门宴翻译及知识点梳理(完整版)

鸿门宴翻译及知识点梳理(完整版)

鸿门宴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wàng)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xiǎng)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shuì)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楚左尹(yǐn)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wú)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yù).”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wéi)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zōu)生说(shuì)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shào)长(zhǎng)?"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yāo)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zhī)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鸿门宴》语文知识点

《鸿门宴》语文知识点

《鸿门宴》语文知识点有关《鸿门宴》语文知识点在日常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一些语文文言文知识,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有关《鸿门宴》语文知识点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交戟之士欲止不內(內,通“纳”)二、古今异义词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地区今:山东省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河北省、河南省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关系今:男女结婚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意外的情况今:表程度,很、甚而听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说来三、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 12个 )1.军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

从此道至吾军:名词,军营。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名词,军队。

勇冠三军: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

2.击急击勿失:动词,攻击,攻打。

因击沛公于坐:动词,杀。

秦王不肯击缶:动词,敲打,敲击。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名词,碰撞。

3.内毋内诸候:内,通“纳”,动词,接纳。

帘内掷一纸出:名词,里面,与“外”相对。

内无法家弼士:名词作状语,在内部。

色厉内荏:名词,内心,心里。

4.如劳苦而功高如此:动词,像。

沛公起如厕:动词,往、去。

固不如也:动词,及、比得上5.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动词,通“背”,违背。

每逢佳节倍思亲:副词,愈加。

6.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谢罪。

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

7.意然不自意:动词,料想、意料、估计。

其意常在沛公也:名词,心意、意图。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名词,意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名词,神态,神情。

8.坐项王、项伯东向坐:动词,坐下。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名词,座位。

坐北朝南:动词,坐落,指位置所在。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全面-实用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全面-实用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全面-实用《<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全面实用》《鸿门宴》是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中的精彩篇章,生动描绘了楚汉相争初期,项羽与刘邦两大势力之间一场惊心动魄的宴会。

这篇文言文蕴含丰富的文言知识,以下为大家进行全面且实用的总结。

一、重点字词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2、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3、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

4、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命。

5、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6、日夜望将军至日夜:名词作状语,日日夜夜。

7、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动用法,使……跟从。

二、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三、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指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2、约为婚姻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程度副词,很。

四、一词多义1、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哙拜谢(感谢)乃令张良留谢(辞别)2、故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故遣将守关者(特意)3、为使子婴为相(做,担任)为击破沛公军(替,给)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是)4、以具告以事(把)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用来)所以遣将守关者(……的原因)五、重点虚词1、而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表目的)今人有大功而击之(表转折)项王按剑而跽曰(表修饰)2、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动词,到)为之奈何(代词,这件事)珍宝尽有之(助词,无实义)3、于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向)长于臣(比)得复见将军于此(在)六、特殊句式1、判断句此天子气也(“……也”表判断)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者,……也”表判断)2、宾语前置句大王来何操(“何操”应为“操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沛公安在(“安在”应为“在安”,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3、状语后置句具告以事(“具告以事”应为“以事具告”)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贪于财货”应为“于财货贪”)4、被动句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被动)5、省略句为(吾)击破沛公军(省略介词宾语“吾”)欲呼张良与(之)俱去(省略宾语“之”)七、重点句子翻译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完整版)《鸿门宴》知识点梳理(最新整理)

(完整版)《鸿门宴》知识点梳理(最新整理)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①皆为龙虎,成五采(采,通“彩”,色彩、颜色。

)②距关,勿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距,通“拒”,把守、防守;内,通“纳”,接纳、容纳。

)③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弃、背叛。

)⑤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⑥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隔阂、嫌隙。

)⑦因击沛公于坐 / 置之坐上(坐,通“座”,座位。

)⑧不者,若辈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否则。

)⑨交戟之士欲止不内(内,通“纳”,接纳、容纳。

)二、一词多义1.去①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距离②于是项伯复夜去离开2.立①哙拜谢,立而饮之站着②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立即、马上3.谢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罪,道歉)②哙拜谢(感谢)③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告辞,辞别)4.因①因击沛公于坐(趁机)②因招樊哙出(于是)③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5.为①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前“为”读weì,介词,给、替;后“为”读weí,动词,出、谋划)③窃为大王所不取也(动词,认为)④吾属今为之虏矣(介词,被)⑤君王为人不忍(动词,对待)⑥为之奈何?(介词,对、对于)⑦客何为者?(动词,干、做)⑧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前两“为”表判断,是;句末“为”是语助词,相当于“呢”)6.幸①妇女无所幸(宠幸)②故幸来告良(幸好,特地)7.从①毋从俱死也(跟从,跟随)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动用法,使……跟从,带领)8.之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动词,往,到……去)②为之奈何?(代词,代指这件事)③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9.善①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形容词作动词)②不如因善遇之(好好地,副词)10.故①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老交情,名词)②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连词)③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特意,副词)11.乃①乃令张良留谢 / 乃令张良留谢(于是、就,副词)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才,副词)12.去①亡去不义(离开,动词)②相去四十里(距离,动词)13.胜①刑人如恐不胜(尽,形容词)②沛公不胜杯杓(禁得起、承受得住,动词)14.如①固不如也(及、比得上,动词)②劳苦而功高如此(像,动词)③沛公起如厕(往,动词)15.请①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请允许我)②寿毕,请以剑舞(请求)③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 臣请入,与之同命(请允许我)16.置①沛公则置车骑(放弃,丢下)②置之坐上(放置)17.且①且为之奈何?(那么)②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要)③臣死且不避(尚且)18.军①沛公军霸上(驻扎、驻军,名词作动词)②为击破沛公军(军队、部队,名词)19.说①鲰生说我曰(劝说、说服,动词)②而听细说(说法、谗言,名词)20.当①当是时(正当)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抵挡)21.得①未得与项羽相见(能够)②吾得兄事之(应当)22.然①沛公默然(……的样子,形容词词尾)②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然而,连词)三、古今异义①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地区;今:山东省。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总结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总结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总结《鸿门宴》文言知识点总结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

那么总结要注意有什么内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鸿门宴》文言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总结1一、通假字:成五采:成五采:采,通“彩”,色彩。

具以事告:具,通“俱”,全,都。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把守。

内,通“纳”,……进入接纳。

吾得兄事之:事通“侍”侍奉。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早地。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因击沛公于坐:坐,同“座”,座位。

不者:不,通“否”。

沛公不胜杯杓:沛公不胜杯杓:杓,同“勺”。

二、实词活用:1、名词活用:名词活用作状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于是项伯复夜去:夜,连夜。

日夜望将军至:日夜,日日夜夜地。

吾得兄事之:兄,像对待兄长一样。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再三,多次。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头发上指:上,向上。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虎狼,像虎狼一样。

持剑盾步走:步,徒步。

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间,从小路,秘密地。

名词活用作动词:沛公军霸上:军,驻军。

沛公欲王关中:王(wàng),称王。

籍吏民:籍,登记户籍。

范增数目项王:目,用眼睛示意。

若入前为寿:前,上前。

刑人如恐不胜:刑,杀。

道芷阳间行:道,取道。

2、形容词活用: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此其志不在小:小,小处。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情。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素,与……交好。

3、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臣活之:活,使……活,救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随,带领。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wàng),使……称王。

鸿门宴知识点整理

鸿门宴知识点整理

鸿门宴知识点整理“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著名且充满戏剧性的事件,出自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

一、背景知识秦末,天下大乱,陈胜吴广率先起义,随后各路诸侯纷纷起兵反秦。

刘邦和项羽是其中两支重要的力量。

刘邦率先攻入关中,秦王子婴投降,刘邦进入咸阳后,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大败秦军主力,随后率领大军入关。

此时,刘邦的势力相对较弱,而项羽兵强马壮,刘邦的处境十分危险。

二、主要人物1、刘邦刘邦是沛县丰邑中阳里人,为人豁达大度,善于用人。

在鸿门宴中,他小心谨慎,善于应变。

2、项羽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勇猛善战,但性格刚愎自用,优柔寡断。

3、范增项羽的重要谋士,主张杀刘邦以除后患。

4、张良刘邦的重要谋士,足智多谋,为刘邦出谋划策。

5、项庄项羽的堂弟,在宴会上舞剑,企图刺杀刘邦。

6、樊哙刘邦的部下,忠勇豪爽。

三、宴前形势刘邦入关后,派兵守函谷关,想在关中称王。

项羽大怒,攻破函谷关,进驻鸿门。

此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向项羽告密,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让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听后更加愤怒,决定次日攻打刘邦。

四、宴会经过1、刘邦赴宴刘邦得知项羽要攻打他,非常惊恐,在张良的建议下,决定亲自去鸿门向项羽谢罪。

刘邦带着张良、樊哙等人来到项羽的军营。

2、项羽设宴项羽在鸿门设宴招待刘邦。

宴会上,项羽的态度比较傲慢,刘邦则表现得十分谦卑。

3、范增示意范增多次向项羽使眼色,举起玉玦暗示项羽下决心杀刘邦,但项羽默然不应。

4、项庄舞剑范增见项羽无意杀刘邦,便召来项庄,让他在宴会上舞剑,伺机刺杀刘邦。

张良见情况危急,便出去找樊哙。

5、樊哙闯帐樊哙带剑拥盾闯入营帐,怒视项羽。

项羽赐酒赐肉,樊哙趁机陈说刘邦的功劳,指责项羽听信谗言。

项羽无言以对。

6、刘邦逃脱刘邦借上厕所的机会,在樊哙等人的保护下,从小路逃回霸上。

五、重点词句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 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大全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大全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大全章叙述的是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6年)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项羽和刘邦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进行的一次宴会。

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鸿门宴》学问点归纳大全,盼望大家喜爱!《鸿门宴》学问点归纳大全一一、把握下列重点词语1、飨: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用酒食款待,犒劳)2、籍:籍史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登记)3、续:此亡秦之续耳(后继者)4、当: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抵敌,抵当)5、啖:拔剑切而啖之(吃)6、操:大王来何操(拿,携带)7、刑:刑人如恐不胜(以刀割肉)8、胜:刑人如恐不胜(尽)9、乘: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四匹马拉的车)10、窃:窃为大王不取也(副词,表示个人看法的谦词)二、通假字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通俱,全,都)2、距关,毋内诸侯(通拒,通纳)3、张良出,要项伯(通邀)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违反)5、旦日不行不蚤来谢项王(通早)6、令将军与臣有卻(通隙,隔阂,嫌怨)三、一词多义1、因:①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沿袭)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凭借)③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就)④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趁机)2、如:①万事如意(服从)②刑人如恐不胜(像是)③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比得上)④沛公起如厕(到)3、举:①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高举)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进行)③孙叔敖举于海(被选拔)④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夺取)⑤杀人如不能举(尽)4、谢:①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②旦日不行不蚤自来谢大王(赔礼)③乃令张良留谢(辞谢)④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询问)5、意:①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②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意料)③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神态)6、置: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放置)②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丢下)③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购置)四、词类活用1、军:沛公军霸上(名作动,驻扎军队)2、王:沛公欲王关中(名作动,成为王)3、财物: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名作状,像财物一类的`)4、活:项伯杀,臣活之(动词使动,使……活下来)5、兄:吾得兄事之(名作状,像对待兄弟一样)6、籍:籍吏民(名作动,登记)7、目:范增数目项王(名作动,使眼色)8、翼:常以身翼沛公(名作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地)9、何:大王来何操?(疑问代词作宾语)10、间:道芷阳间行(名作状,从小路)五、句式1、此诚危险存亡之秋也(推断句)2、此亡秦之续耳(推断句)3、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疑问句)4、壮士,能复饮乎?(疑问句)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被动句)6、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六、难句翻译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高中语文鸿门宴知识点总大全结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虚词实词特殊句式等完整版

高中语文鸿门宴知识点总大全结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虚词实词特殊句式等完整版

高中语文鸿门宴知识点总大全结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虚词实词特殊句式等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距①关,毋内②诸侯。

①距,通“拒”,据守。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②内,通“纳”,接纳,是进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

7.令将军与臣有却。

却,通“隙”,隔阂,嫌隙。

二、虚词实词(一)实词:1.飨土卒(飨;犒劳)2.夜驰之(之:到,往)3.无所取(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4.从沛公(从:跟从)5.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6.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7.与臣游(游:交往)8.籍吏民(籍:登记)9.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副词,进入)10.具言(具:详细,完备)11.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12.杀人如不能举(举;尽)13.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14.坐须臾(须臾:片刻)15.相去(去,距离)16.置车骑(置;放弃)17.督过之(督过:责备)18.留谢(谢:辞谢)(二)虚词1.固不如也(固:当然,本来)2.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3.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4.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5.因言曰(因:趁机)6.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7.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8.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9.以示之者三(三:多次)10.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11.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三、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素善留侯张良。

鸿门宴文言文高中知识点

鸿门宴文言文高中知识点

鸿门宴文言文高中知识点《鸿门宴》是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中的精彩片段,也是高中文言文学习的重点篇目。

以下将从文学常识、字词解释、句式分析、人物形象以及文章主旨等方面来梳理相关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1、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

鲁迅先生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纪传体纪传体是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事实的一种史书体例,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

二、字词解释1、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

(4)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2、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

今义:指山东省。

(2)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

今义:结婚的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3、一词多义(1)谢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②哙拜谢(感谢)③乃令张良留谢(辞别)(2)故①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②故遣将守关者(特意)(3)胜①沛公不胜桮杓(禁得住,能承受)②刑人如恐不胜(尽)③予观夫巴陵胜状(优美的)4、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2)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3)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

(4)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下来。

(5)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三、句式分析1、判断句(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省略句(1)沛公军(于)霸上。

(2)为(吾)击破沛公军!3、宾语前置句(1)大王来何操?正常语序应为“大王来操何”。

(完整版)《鸿门宴》文言知识整理

(完整版)《鸿门宴》文言知识整理

《鸿门宴》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成五采采:通“彩”,颜色2)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具:通“俱”,全部。

3)距关距:通“拒”,把守的意思4)毋内诸侯毋:通“无”,不要内:通“纳”,接纳,使进入5)要项伯要:通“邀”,邀请6)沛公奉卮酒为寿奉:通“捧”7)不敢倍德倍:通“背”,忘恩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9)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具:通“俱”,都10)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11)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12)不者不:通“否”13)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接纳,使进入14)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座位二、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2)约为婚姻..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不同寻常的变故今义,副词,很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古义,道歉今义,感谢5)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6)将军战河北..河北:古义,黄河以北今义,河北省7)臣战河南..河南: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河南省8)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离间之言今义,仔细说来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沛公军霸上军:驻军2)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3)亡去不义义:恪守道义4)秦地可尽王也王:称王5)籍吏民籍:造官吏名册和户籍册或登记6)若入前为寿前:上前7)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以目示意8)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义:恪守道义9)刑人如恐不胜刑: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杀10)从郦山下下:下来11)道芷阳间行道:取道(二)、形容词作动词1)素善留侯张良善:友善、交好2)秋毫不敢有所近近:接触、沾染(三)、形容词作名词1)君安与项伯有故故:旧交情2)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急:危急的事(四)、名词作状语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在夜里2)吾得兄事之兄:像兄长一样3)日夜望将军至日夜:每日每夜4)于是项伯复夜去夜:在夜里5)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6)头发上指上:向上7)四人持剑盾步走步:用步行的方式8)道芷阳间行间:从小路(五)、动词作名词此亡秦之续耳续:后续者(六)、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意动用法1)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他活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从3)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停止4)樊哙侧其盾以撞侧:使……侧过来5)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使之为王6)拔剑撞而破之破:使……破四、重点实词1)旦日飨士卒飨: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是犒劳的意思2)妇女无所幸幸:封建君主对妇女的宠爱叫“幸”3)急击勿失失:指失去时机4)鲰生说我曰鲰:浅陋、卑微5)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戮力:合力6)披帷西向立披帷:揭开帷幕7)瞋目视项王瞋目:瞪眼8)项王按剑而跽曰跽:跪直身子,这是一种警戒的姿势9)则与斗卮酒斗卮:大酒杯10)拔剑切而啖之啖:吃11)大礼不辞小让小让:细小事情上的礼节12)如今人方为刀俎刀俎:切肉用的刀和砧板13)大王来何操操:拿,这里是携带14)旦日飨士卒旦日:第二天早上15)为之奈何奈何:如何、怎样16)鲰生说我曰鲰生:浅陋无知的小人17)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鸟兽在秋天初生的细毛,比喻细小的东西18)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的原因19)军中无以为乐无以:没有能够用来……的20)项王未有以应有以:有可以用来……的21)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与…相比…哪一个…22)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唯恐23)沛公起如厕往,到……去24)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意愿25)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26)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27)杀人如不能举全、尽28)戌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攻下、占领29)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30)哙拜谢感谢31)乃令张良留谢兼道歉和告辞义32)沛公军霸上驻军33)从此道至吾军军营34)为击破沛公军军队35)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说,动词36)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话,名词37)妇女无所幸封建君主对妇女的宠爱叫“幸”38)故幸来告良幸亏,副词39)亡去不义离开40)相去四十里距离41)当是时正当……时候,介词42)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敌、抵挡五、虚词(一)、为:1)使子婴为相担任2)为击破沛公军替3)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是4)臣为韩王送沛公替5)为之奈何对付6)谁为大王为此计者7)君为我呼入(前者)替;(后者)制定8)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前者)给;(后者)成为9)君王为人不忍10)若属皆且为所虏被11)军中无以为乐作为12)客何为者做,干13)窃为大王不取也认为14)我为鱼肉是15)何辞为句末语气词,表反问,可译为“呢”16)公为我献之17)吾属今为之虏矣(二)、因:1)因言曰趁此2)不如因善遇之趁机,趁着3)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4)因击沛公于坐趁此5)因招樊哙出(三)以:1)具告以事介词,把2)籍何以至此介词,凭3)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4)还军霸上,以待项王表目的连词,来5)所以遣将守关者6)具以沛公言报项王7)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8)请以剑舞9)常以身翼蔽沛公10)樊哙侧其盾以撞11)项王未有以应(四)、且: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副词,尚且2)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3)且为之奈何副词,况且(五)、然:1)然不自意然而,连词2)不然这样,代词3)项王默然不应……的样子(六)、之:1)故听之代鲰生2)为之奈何代这件事3)臣活之代项伯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5)今日之事何如助词,的6)立而饮之代酒7)拔剑切而啖之代彘肩8)公为我献之代白璧和玉斗9)吾属今为之虏矣代沛公10)珍宝尽有之1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12)项伯杀人,臣活之13)吾得兄事之1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15)今者有小人之言16)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17)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18)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19)此亡秦之续耳20)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七)、而1)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整理版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整理版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整理版一.字音桮bēi(同杯) 飨xiǎng(犒劳)瞋chēn(瞪,怒生气) 卮zhī(酒器)戟jǐ(长柄兵器) 芷zhǐ(多年生草本植物)跽jì(双膝着地上身挺直) 彘zhì(猪)玦jué(半环形有缺口的玉器)眦zì(上下眼睑的接合处)哙kuài(咽下去)鲰zōu(短小、浅陋)郤xì(同隙) 俎zǔ(砧板)二.成语成语含义鸿门宴比喻不怀好意的筵席。

秋毫无犯形容军队纪律严明,队百姓无丝毫侵犯。

发指眦裂头发向上指,眼眶尽裂开。

劳苦功高出了力,吃了苦,立下了大功。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言行并非表面所露之意,实则另有所图。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人家是刀和切肉的砧板,我们是要被宰割的鱼和肉。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不拘泥于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回避小的责备。

取而代之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

现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先发制人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

发:开始行动;制:控制,制服。

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沐猴而冠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

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三.复词与称谓1.偏义复词①孰与君少长..?(少长,词义偏向“长”,“少”可不译)(译:他和您相比,谁年纪大?)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入,词义偏向“入”,“出”无义)(译: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2.同义复词贪于财货..、封府库..、项伯许诺..、沛公不胜杯杓..、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立诛杀..曹无伤。

3.称谓①足下:您②竖子:小子③亚父:对人的敬称④季父:叔父四.实词实词含义倍①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动词,通“背”,违背。

②每逢佳节倍思亲:副词,愈加。

辞①动词,辞别:未辞也何辞为不能辞②动词,推辞:卮酒安足辞③动词,争、计较:大礼不辞小让从①张良是时从沛公(跟随,动词)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带领,使……跟着,动词)当①当是时(正当……时候,介词)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对等,比得上)道①取道(名作动):道芷阳间行②道路:从此道至吾军斗①斗一双,献与亚父:名词,酒器。

鸿门宴知识整理

鸿门宴知识整理

《鸿门宴》知识整理一、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 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3.所以..遣将守关者 4.备他盗之出入..也..与非常5.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6.而听细说7.我为鱼肉二、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2.沛公欲王.关中3.此其志不在小.4.素善.留侯张良5.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6.秦地可尽王.也7.项伯杀人,臣活.之8.吾得兄.事之9.籍.吏民10.不可不早自.来谢项王11.沛公不先破.关中1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13.先入关破.秦14.范增数目.项王15.若入为寿.16.常以身翼.蔽沛公17.头发上.指,目眦尽裂18.刑.人如恐不胜19.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20.还军.霸上21.四人持剑盾步.走22.道.芷阳间.行23.拔剑撞而破.之24.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三、文言句式1.沛公军霸上2.沛公欲王关中3.沛公居山东时4.贪于财货5.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6.项伯者,项羽季父也7.具告以事8.欲呼张良与俱去9.毋从俱死也10.臣为韩王送沛公1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12.籍何以至此13.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14.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15.若属皆且为所虏16.今日之事何如17.客何为者18.沛公之骖乘樊哙者也19.则与斗卮酒20.则与一生彘肩21.加彘肩上22.此亡秦之续耳23.人为刀俎,我为鱼肉24.何辞为25.大王来何操26.沛公安在27.置之坐上28.竖子不足与谋29.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30.吾属今为之虏矣31.我持白壁一双,玉斗一双四、句子翻译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2.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3.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5.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6.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7.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8.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羽性格急躁与刘邦残忍奸诈对比鲜明。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其他关键人物:


1、范增
老谋深算:夺天下者必沛公也! 洞察敏锐:力促击刘、举佩示意、出召项王 骄横浮躁:拔剑击斗、斥骂项羽 2、张良 多谋善断:言沛公不敢倍项王也、出招樊哙。 处事不惊:亡去不义、君臣商议、军门见哙。 沉稳机智:张良留谢 处事有方:大王来何操?
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
大王来时带了什么礼物 (宾语前置)
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于)项王; 一双白璧 想献给项王 (定语后置句) (省略句) 玉斗 一双,欲与亚父。会 其怒,不
(给)
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

遵命
项王军在鸿门下, 沛公军霸上,相去四十里。

沛公则置车
人物分析:刘邦的表现
1、刘邦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他是如何应付的?
2、刘邦在宴会时,对项羽说了什么话?他说话 求救张良,拉拢项伯 时的语气是怎样的?
3、刘邦逃离敌营时,对张良说:“度我至军中, 谦虚恭敬,唯恐不周 公乃入。”既然是辞谢,为何不立刻让张良去? 4、从刘邦对项伯、鲰生、曹无伤的态度来看, 你觉得刘邦是一个怎样的人?


(6)鸿门宴——今天“鸿门宴”的含义是含有某种杀机的会晤。
(7)发指眦裂——激动愤怒到极点。 (8)彘肩斗酒 —— 形容英雄豪壮之气
夫 秦 王 有 虎 狼 之 心 , 杀 人 如 不 能 举 ,

刑 人 如 恐 不 胜 , 天下 施加肉刑,名作动
(杀)尽
皆 叛 之 。

秦入咸阳者 王之。’
骑,
脱身独
骑,
人马
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
从郦山下, 道芷阳 间
骑马
走,
徒步 逃跑
行。沛公谓张良曰:
取道,名作动
“从此道
从小路,名作状
我至军
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
中,公乃入。”
估计
才,副词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 道歉 不胜 杯杓,不能 辞。谨 使臣良奉
禁得起 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 两次
(二)
秦末,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当是时, 秦兵强,常乘胜逐北。诸将莫利先入关。独项羽怨秦破 项梁军,奋,愿与沛公西入关。怀王诸老将皆曰:“项 羽为人剽悍猾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遣类,皆坑之, 诸所过无不残灭。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 项羽剽悍,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卒不 许项羽,而遣沛公西略地。
人物关系表
争王对手

项羽 范增(亚父) 项伯(季父) 项庄(堂弟)

刘邦
张良(谋士) 樊哙(部下) 曹无伤(左司马)




思考1:作者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


1、善于把人物放到尖锐矛盾冲突中通过个性 化的语言动作来刻画人物内心和性格; 2、善于运用对比; 3、语言精炼,生动形象。

趁机
沛 公 已 出 , 项 王 使 都 尉 陈 平 召 沛 公 。
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
助词,无义
“ 大行 不 顾
告辞
不 辞 小让。
细谨, 大礼
(做)大事情不必考虑细枝末节,(讲)大礼节不必讲 究小责备 如今人 何 辞 方去。
为什么要告辞呢
.《鸿门宴》叙事结构井然,按时间顺序展开情节,几
条线索层次分明,以曹无伤告密始,以曹无伤被杀终; 以项羽欲击刘邦始,以项羽放过刘邦终;以范增劝说项 羽始,以范增怒骂项羽终。矛盾起伏,波澜壮阔。
第六课时
教学要点:探究人物形象, 总结写作特色。
思考:范增、项伯、刘邦、樊哙4人都曾围绕刘邦是否有王关
1、范增:沛公居山东时……今入关……此其志不在小。……此
吾属今 为之虏 矣!”
我们就要被他俘虏了。被动句
沛公至军,立 诛杀曹无伤。
第10-12自然段主要写了几件事? 1、沛公脱险 2、刘邦锄奸
课堂小结:
五起五落,张弛有效,波澜起伏 的 故事情节:
密 项 告 伤 无 伯 举 夜 增 访范 玦 项 羽 不 庄 应 项 剑 舞 项 伯 翼 蔽 闯 哙 樊 帐 项 王 谢沛 留 款 良 待张 公 诛 奸
中之意对项羽进行劝说和解释,他们是如何从不同角度打动项羽的?
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对比刘邦前后表现,一针见血指出其目的,正应项羽此时欲称王, 不允许有竞争对手的心理,触动项羽骄傲弱点。)
2、项伯:沛公不先破关中, 公
岂敢入乎?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强调刘邦有功,大作“不义”文章, 以长辈身份委婉批评,触动项羽 讲义气、理亏弱点。)
周密,谋略:夜访张良、极力劝羽、翼蔽沛公 、 宴上东向坐
4、曹无伤:项强刘弱,密报项王,暗中投托,“欲以 求封”。投机未成丢了小命。 鲁莽、草率:使人告密、激化矛盾、宴后被诛
5、项庄:没有头脑,剑术不佳,刺杀刘邦未成,笨
拙无能。(有勇无谋,被动。)
6、樊哙:有勇有谋,粗中有细,主动请战


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
使……称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 ,封闭宫室,还 军(于)霸上,以待 大王来。
退军
来,连词,表目的
故 遣 将 守 关 者 , 备 他 盗 出 入 与 非 常 也 。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 说, 小人的谗言 又,并列关系 却,转折关系 古今异义 欲 诛 有 功 之 人 , 此 亡 秦 之 续 。
3、
刘邦: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然不自意能先
入关破秦,……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
称呼—不称项王,不承认项羽的地位; 功绩—强调功绩只是偶然,打消项羽疑虑,直击项羽自负弱点; 责任:推卸责任,趁机找出叛徒,转移视线,直击项羽义气弱点;
貌恭实倨
4、樊哙:夫秦王有虎狼之心,…天下皆叛之。怀
3、项伯(叛徒)
讲哥们义气,为救友不顾失节。禁不住刘邦 的拉拢,竟然做了刘邦的内奸。“沛公不先破关 中,公岂敢入乎?”这有什么不敢的呢,简直是 长刘邦的志气,灭项羽的威风,这完全是替刘邦 说话。“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更是对 刘邦歌功颂德,对项羽进行指责。难怪在项庄舞 剑的时候,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使“庄不 得击”。
自大轻敌;默然对待劝谏;不重视誓死效命者
项羽的性格:
听曹无伤言(大怒)决意伐刘——受项伯说(许诺)答应善遇— —受刘谢罪(留饮)自愧设宴——见增举佩(默然)纵容刘邦— —见伯护刘(不应)继续纵容——樊哙闯斥(称赞)赐坐赐酒— —张良留谢(不追)安然受璧 性格特征: 1、寡谋轻信、轻敌自大、直率鲁莽、光明磊落、“仁义”皆施 2、优柔寡断、刚愎自用、沽名钓誉、眼见不远、政治幼稚
王与诸将约曰…今沛公…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 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 也!”

以无畏之举博得项羽欣赏,抓住不义大做文章,以秦王暴行, 怀王约定斥责项羽不仁不义,触动项羽义气弱点。
探究人物性格:刘邦与项羽
所谓“性格决定成败”,透过《鸿 门宴》,我们看到了项羽、刘邦二人的 争斗与较量,你觉得刘邦胜在哪里?而 项羽又败在何处?
人物结构:两峰并峙,双水分流。

项羽集团: 项羽 范增 项伯 项庄 刘邦集团 : 刘邦 张良 曹无伤 樊哙 对比照应,互相辉映,相得益彰,孰是孰非,孰 胜孰负,不问自明。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缺乏远 虑,用人唯亲,谋臣不能施其谋,将士不能效其力, 轻敌麻痹,养奸贻患,内部不团结;刘邦则与之相反, 虽处劣势,但能忍辱负重,虚心下问,善于机变,知 人善任,使谋臣尽施其谋,将士尽效其力,并瓦解敌 方为自己效劳,及时清除内奸。刘、项在斗争中地位 发生的变化,刘胜项负自成定局。
3、自矜功伐、自高自大、唯我独尊、不善用人、宽宏大量
史实证明:
(一) 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 族矣!”梁以此奇籍。 高祖常徭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 大丈夫当如此也!”




项羽直率粗犷与刘邦胸有城府判若分明。







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语,yù,告诉)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wèi,替,给;wéi,提出, 做出)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当,dāng,抵挡,阻 挡,如:锐不可当,以一当十,螳臂当车) 奉卮酒为寿(奉,fèng,献。为,wèi,替,给) 靳强、纪信(jì n,jǐ)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骑,jì ) ,qí
2、成语或者典故

(1)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2)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表面在做这件 事情,实际上另有目的。)

(3)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有劳苦,有功劳。)
(4)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
究小的谦让。

(5)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任人宰割。)
周密部署,成功脱险
拉拢利用;为隐瞒自己的错误而嫁祸;对背叛者毫不手软
刘邦的性格:
为之奈何(惊)——求救张良(问) ——拉拢项伯(谋)——谢罪项羽(奸) ——脱身独去(识)——留良代谢(周) 性格特征: 1、生性懦弱,虚心请教,善于用人 2、能屈能伸,能言善辩 3、头脑清醒,临危不乱,善于应变 4、虑事周到,狡诈多端

在灭秦战争中,刘邦大军几乎兵不血刃,秦军即 闻风瓦解。反观项羽却一路苦战,在刀光剑影、 腥风血雨之中来到咸阳时,已是姗姗来迟。


(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