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导学案二讲课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第二课时)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0bbc33ff0242a8956bece49d.png)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第二课时)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试着根据文本内容,分析贾宝玉的性格形象。
2、学会鉴赏小说人物并总结人物刻画的常用方法。
【重点难点】深入研究文本,分析贾宝玉的性格形象。
【学法指导】自学法,批注法,合作探究【知识链接】鉴赏课文(1).围绕中心描写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面,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2).人物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当,虚实兼用对王熙凤、贾宝玉等主要人物详写,对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姊妹则略写;对贾母、王熙凤等出场人物是实写,而对贾政、贾赦等未出场的人物则属于虚写;对贾宝玉、王熙凤等是单独写,而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惜春等只作集体介绍。
这样描写不但笔法变化多姿,而且在众多人物中可使描写重点突出。
(3).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交叉进行,配合自然,相得益彰宝黛初会——便都感到似曾相识、息息相通。
作者这样写,一方面是来自第一回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故事,给两人的关系蒙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初会时的心灵感应,表现两人感情上为默契,为后来两人爱情的发展张本。
【学习过程】一、独立思考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一般方法有哪些?要从哪些方面入手?说说你的看法。
二、合作探究贾宝玉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有人评价说,贾宝玉的出场作者煞费苦心,运用了先抑后扬(一抑再抑,一扬再扬)手法,并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融会在内,从而神完气足的塑造出了不同反响的贾宝玉形象。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宝玉进行描写:(1)出场前的侧面勾勒(2)出场后的肖像描写(3)《西江月》二词的总结。
1、给课文做批注在课文中找到写宝玉的相关内容,每部分体现出宝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在文中做批注,写出你的理解。
《红楼梦》导学案2
![《红楼梦》导学案2](https://img.taocdn.com/s3/m/72835c6fa0116c175e0e4839.png)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导学案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品味《红楼梦》的语言特点,研读重要人物判词。
2、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主要情节,理解和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
3、审美鉴赏与创造:从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获得审美体验。
4、文化传承与理解:整体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认识《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发掘其中所包含的中国古代文化。
一、背景知识(一)《红楼梦》的地位、作者、版本及脂砚斋1.地位:《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
是世界文学名著,是中华民族文学的代表作。
章回体长篇小说,它产生于18世纪中叶。
她是世界文学中一颗最灿烂的明珠。
世界文学史上为一个作家专门成立的文学研究会只有两个:一个是红学会,一个是莎学会。
可见她的影响之大。
研究《红楼梦》的学会遍布世界各地。
中国有专门的学术杂志《〈红楼梦〉研究》学刊。
《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
“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清·《竹枝词》“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鲁迅2.《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约生于公元1715年左右,卒于1763年左右,出身于一个有文化素养的皇家世仆家庭。
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曹家本是汉人,后被努尔哈赤俘虏,曹家就在皇家做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
曹家祖上有战功,高祖曹振彦跟随多尔滚出生入死,是清朝的开国功臣。
到康熙年间,曹家已发迹。
曾祖父曹玺也有战功,官至工部侍郎。
康熙登基以后,曾祖曹玺、祖父曹寅、伯父曹颙、父亲曹頫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达六十年之久,负责掌管宫廷所需各种织物的织造、采购、供应等任务,并为皇帝耳目,被封为一品大官,负有探听江南一带社会动向、随时奏扳的政治使命。
康熙六次南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其中四次是在曹寅任内。
《红楼梦》导学案
![《红楼梦》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1f519d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c1.png)
《红楼梦》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红楼梦》的作者、创作背景、版本等基本信息。
2、熟悉《红楼梦》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掌握《红楼梦》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4、培养对古典文学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理解《红楼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性格特点。
分析《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和社会意义。
欣赏《红楼梦》的语言艺术和写作技巧。
2、难点解读《红楼梦》中隐晦的象征和隐喻。
探究《红楼梦》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理解和接受。
三、学习方法1、阅读法:通读《红楼梦》原著,结合注释和相关研究资料,理解文本内容。
2、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互相启发。
3、分析法:对书中的人物、情节、语言等进行分析,深入挖掘作品的内涵。
4、比较法:将《红楼梦》与其他古典小说进行比较,突出其独特之处。
四、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曹雪芹(约 1715 年 5 月 28 日—约 1763 年 2 月 12 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
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2、创作背景《红楼梦》诞生于 18 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然而,在这看似繁荣的表象下,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封建礼教的腐朽和封建制度的衰落已初现端倪。
曹雪芹家族的兴衰荣辱成为他创作《红楼梦》的重要素材和情感基础。
3、版本介绍《红楼梦》版本众多,较为常见的有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戚序本、程甲本、程乙本等。
不同版本在文字、情节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为研究和阅读带来了丰富的视角。
五、学习过程1、初读感知用较快的速度通读全书,了解故事梗概,对主要人物和情节有初步印象。
绘制人物关系图,梳理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
2、精读品味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章节或段落进行精读,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摘抄优美的语句和段落,品味《红楼梦》的语言魅力。
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中语文 红楼梦2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
![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中语文 红楼梦2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a4d42f2e960590c69fc37688.png)
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中语文红楼梦2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了解曹雪芹的生平和《红楼梦》的成书过程。
2.初读《红楼梦》,能复述《红楼梦》的故事梗概,了解《红楼梦》的基本思想。
3.培养阅读小说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预习检查】讲述你所预习的一个故事情节【自主学习】1、速读全文,给下列字注音霑頫颙寅饫牖椽犀姝蠹毓媛戕撷矜倩2、解释下列词语百年望族:一蹶不振:锦衣纨绔:饫甘餍肥:蓬牖茅椽:绳床瓦灶:金玉良缘:钓名饵禄:须眉浊物:沽名钓誉:钟灵毓秀:钟鸣鼎食:名媛淑女:矜奇尚异3、说说下列语句意思A、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B、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C、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D、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4、请了解下列故事情节A、木石前盟B、林黛玉进贾府C、葫芦僧判断葫芦案5、请列出曹雪芹家的世谱6、曹雪芹的身世和他创作《红楼梦》有什么关系?7、《红楼梦》主要情节怎样?中心思想是什么?8、《红楼梦》的版本如何?【合作探究】1、《红楼梦》书名如何理解?书名有何变迁?2、在中国古代小说中《红楼梦》是一个“异数”,它“异”在何处?3、列出贾府中主要人物关糸4、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王熙凤等主要人物性格如何?5、《红楼梦》的人物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6、《红楼梦》的语言值得称道。
试从书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两段细细品味。
7、《红楼梦》艺术上有何特色?8、一般认为高鹗补续的《红楼梦》后40回,描写了贾宝玉应试中举和贾府的“家道复初”等,并不完全符合曹雪芹的原意。
如果由你来补续,你会怎样安排小说的结局?【交流展示】一、小组内先自我展示交流,(按顺序将要代表本组上台展示的同学做好记录)二、各组代表上台展示(展示内容可采用抽签方式)1、《红楼梦》书名如何理解?书名有何变迁?2、在中国古代小说中《红楼梦》是一个“异数”,它“异”在何处?3、根据《红楼梦》四大家族的关系,理清并列出《红》的主要人物关系表。
《红楼梦》阅读指导与交流课教案
![《红楼梦》阅读指导与交流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01fe53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16.png)
《红楼梦》阅读指导与交流课教案红楼梦阅读指导与交流课教案
课程目标
- 帮助学生了解《红楼梦》的背景和作者的意图
- 提供阅读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小说中的复杂情节和人物关系-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批判性和分析性思维能力
- 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加深对《红楼梦》的理解
课程安排
第一课:《红楼梦》的背景介绍
- 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及其创作背景
- 解读小说的题材、主题和文学价值
- 分享《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二课:人物分析与心理描写
- 介绍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 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 探讨小说中的心理描写手法和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第三课:情节分析与主题思考
- 讨论小说中的重要情节和事件
- 解读情节背后的隐含含义和主题
-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探讨的社会问题和人生哲理
第四课:文学批评与《红楼梦》研究
- 介绍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分析《红楼梦》在不同时期的接受和评价
-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研究,撰写小论文或展示报告
第五课:阅读交流与讨论
- 学生分享个人对《红楼梦》的理解和感受
- 小组讨论关于小说的问题和观点
- 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合理争论
评估方式
- 平时课堂表现(包括参与度和讨论质量)占50%
- 期末小论文或展示报告占50%
-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和小组讨论,积极表达个人见解
以上是《红楼梦》阅读指导与交流课的教案安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文学作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名著导读《红楼梦》导学案(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名著导读《红楼梦》导学案(2)](https://img.taocdn.com/s3/m/f00f0bb5ee06eff9aff8074e.png)
名著导读《红楼梦》导学案 1学习目标:1.了解曹雪芹的生平和《红楼梦》的成书过程。
2.初读《红楼梦》,能复述《红楼梦》的故事梗概,了解《红楼梦》的基本思想。
3.培养阅读小说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学习重难点:1、了解《红楼梦》的基本思想。
2.培养阅读小说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A级)1、《红楼梦》的地位《红楼梦》是世界文学名著,是中华民族文学的代表作。
她是世界文学中一颗最灿烂的明珠。
世界文学史上为一个作家专门成立的文学研究会只有两个:一个是红学会,一个是莎学会。
可见她的影响之大。
研究《红楼梦》的学会遍布世界各地。
中国有专门的学术杂志《〈红楼梦〉研究》学刊。
中国清朝有谚语说:“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2、高鹗续书的功与过功劳:①将全书写完,使故事、人物有了完整的结果。
②依据原书线索,完成了宝黛爱情悲剧。
③部分章节和环境描写很精彩。
问题:①安排了贾府“兰桂齐芳,家道复初”的结局,违背了曹雪芹的创作原意,削弱了《红楼梦》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力量。
②某些方面歪曲、损害了人物形象的和谐统一。
如黛玉支持宝玉雪八股文。
3、当代续书作者当代影响最大的续书是作家张之续写的《红楼梦新补》,共三十回,依据曹雪芹留下来的后三十回提纲续写而成,但在语言、风格、诗词等方面不如高鹗的续写。
4、《红楼梦》的版本(1)抄本系统(脂评本)①甲戌本16回本(乾隆十九年)。
②己卯本41回加两个半回(乾隆二十四年)。
③庚辰本78回(乾隆二十五年,价值最大的版本)。
戚蓼生序本80 回。
研究《红楼梦》以抄本为主。
(2)印本系统①程甲本。
乾隆五十六,程伟元用排版印刷,高鹗补了四十回。
②程乙本。
程伟元第二次排版印刷,高鹗加工润色。
5、脂砚斋脂砚斋是何许人,姓什么?不得而知。
8《红楼梦》二则导学案
![8《红楼梦》二则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038248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5c.png)
8《红楼梦》二则导学案
引言
本导学案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经典小说《红楼梦》。
通过对其中两个重要情节的分析和讨论,读者将深入了解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情节一: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感情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感情发展是其中一个重要情节。
贾宝玉是贾府的少爷,而林黛玉则是贾府中的侍女。
他们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情感,但却因为命运的安排而无法在一起。
本情节展示了宝玉与黛玉之间的纠葛、爱恨交织的关系,并对爱情和命运的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情节二:贾宝玉与薛宝钗的婚姻
贾宝玉与薛宝钗的婚姻是《红楼梦》中另一个重要情节。
贾宝玉和薛宝钗最初的婚姻打破了他与林黛玉之间的感情,引发了一系列的变故和冲突。
这一情节探讨了爱情与婚姻、责任与情感之间的冲突,同时也揭示了封建社会下婚姻制度的种种问题。
结论
通过分析上述两个情节,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红楼梦》中所体现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这部作品通过对人生、爱情和命运的描绘,以及对封建社会下婚姻制度的探讨,展示了作家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细腻描绘。
希望读者在阅读《红楼梦》时能够对其中的人物和情节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以上是《红楼梦》二则导学案的简要介绍,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阅读和讨论这些情节将会使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部伟大的古代小说。
《红楼梦》导学案
![《红楼梦》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3efd2deefdc8d376ee3236.png)
《红楼梦》导读导学案
第 5 周第 2 课时编号22
《红楼梦》导读学案
第5 周第2 课时编号22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地位和影响。
2、分析红楼中人名、地名的谐音,了解名字背后的故事,体会谐音的艺术美。
3、激发阅读《红楼梦》的热情。
学习过程:
一、初识《红楼梦》
1、《红楼梦》在我国文坛中地位和影响。
2、曹雪芹生平介绍。
3、《红楼梦》的内容简介。
二、走进《红楼梦》
1、分析甄士隐、贾雨村、英莲、娇杏、冯渊、霍启等人名的谐音。
2、林黛玉、薛宝钗谐音有什么含义。
3、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人的谐音是什么?
4、分析秦钟、傅试、单聘仁、卜世仁、卜固修、冯紫英和湖州、十里街、仁清巷、葫芦庙、潇湘馆、梨香苑、蘅芜苑、怡红院谐音是什么?
、
5、分析贾、王、薛、史四大家族的谐音。
三、探究《红楼梦》
曹雪芹为什么在《红楼梦》用谐音来给人和物来取名,谐音的好处是什么?
我们还可以从哪些角度去品读《红楼》?。
红楼梦导学案二
![红楼梦导学案二](https://img.taocdn.com/s3/m/4465dbff80eb6294dd886ca6.png)
高一年级语文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红楼梦》的前五回内容。
2.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充分认识贾府的特点。
3.体会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及因此而形成的不同个性化语言。
学习重点、难点把握人物的性格,了解刻画人物的方法。
一、相关链接《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
它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
当时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也有了增长。
这股新的力量与严重束缚它的封建主义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
这种冲突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便是处于萌芽状态却蓬勃而有朝气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与腐朽的趋向最后崩溃的但又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宗法思想、传统制度之间的矛盾斗争。
在这样的时代,《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
《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
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
因此,为了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就有必要对前五回的内容,作一概要的了解。
第一回是开篇。
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
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
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
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
同时由于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钢。
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
红楼梦导言 导学案(苏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红楼梦导言 导学案(苏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e22c31f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3c.png)
红楼梦导言导学案(苏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红楼梦导言导学案(苏教版高二选修)1红楼梦导言导学案(苏教版高二选修)《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不可替代的经典巨著,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
它不仅是清代小说的代表作,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高峰之一。
在它的创作过程中,曹雪芹的创作手法、文艺风格、人生观和审美观被充分体现和表现。
本文将以《红楼梦》的导言为蓝本,为大家提供一份导学案,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中国经典巨著。
1. 导读首先,导师们需在课堂上对整个《红楼梦》的导读进行介绍,向学生们阐释这部小说的历史背景、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背景。
让学生们对这部小说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同时要告诉他们《红楼梦》是一部熔汇了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伦理道德和艺术的经典巨著。
2. 解读红楼梦的导言导言是小说冠以门首或引起神秘气氛的文字,也是作品全书的精华和开篇。
在《红楼梦》的导言中,曹雪芹通过“怀古抱今”、“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等手法,展现出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和反思,同时阐述了自己的文学观和人生观。
下面就《红楼梦》的导言进行具体解读。
2.1 怀古抱今在导言的开头,曹雪芹通过“维扬柳市”、“半亩方塘”、“洛阳城里看秋水”等词句,呈现出了士族物质文化生活的繁华景象,与当时的历史背景相呼应,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汉族文化传统观念。
在此基础上,曹雪芹又以“此时惟有文字是吾等拯救之良策”为切入点,表现出文人墨客在时代变迁中如何掌握自己的命运和价值。
他以文字为载体,为自己和被忘却的先贤代言,倡导文学创作具有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2.2 托物言志在导言的第二节,曹雪芹通过托物抒情,对世事变迁和社会生活表现出自己的批判和反思,并借此阐发自己的价值眼光和思想观念。
首先,曹雪芹以“燕山雪花大如席”、“江河风波只自知”等自然景象,表现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审美意识。
他认为自然和人生都是奥妙无穷的,而人类只有面对自然和历史,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才能拥有更加深刻的自我认知和人生感悟。
(完整版)红楼梦导学案二.doc
![(完整版)红楼梦导学案二.doc](https://img.taocdn.com/s3/m/cca86d6976eeaeaad0f3300a.png)
班级:姓名:学号:主备人豆卫娜高一年级审核人朱建华语文导学案使用日期: 2019 年 3 月 6 日编号:8课题:《红楼梦》导学案二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红楼梦》的前五回内容。
2.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充分认识贾府的特点。
3.体会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及因此而形成的不同个性化语言。
学习重点、难点把握人物的性格,了解刻画人物的方法。
一、相关链接《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
它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
当时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也有了增长。
这股新的力量与严重束缚它的封建主义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
这种冲突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便是处于萌芽状态却蓬勃而有朝气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与腐朽的趋向最后崩溃的但又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宗法思想、传统制度之间的矛盾斗争。
在这样的时代,《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
《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
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
因此,为了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就有必要对前五回的内容,作一概要的了解。
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第一回是开篇。
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
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
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
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
高二李红英讲解《红楼梦》二课教案
![高二李红英讲解《红楼梦》二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f1967a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75.png)
高二李红英讲解《红楼梦》二课教案在我国的经典小说《红楼梦》中,有着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文化与价值观念。
以这部经典小说为主题的文学课程深受广大读者和教师的喜爱,成为很多学生的必修课。
在这些教师中,李红英老师是一位深受学生敬爱与好评的优秀中学文学老师。
在教学过程中,她多次使用《红楼梦》这部文学巨作,灵活使用诸多教育理论手段,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与综合能力,并教授了广泛的价值观念。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将对李红英老师这位优秀中学文学课教师授课所使用的《红楼梦》二课教案这个话题进行一番探讨。
为什么要使用《红楼梦》在学习文学方面,高中阶段是非常重要的。
而这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需求经常会发生变化,他们需要在阅读、写作和口语能力方面不断进步。
随着这种需求的不断成长,中学教师需要灵活的教学手段,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令他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
李红英老师非常了解学生的这些需求,并选择了《红楼梦》这部经典作品。
她给学生们展现了《红楼梦》中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思维方式,通过让学生参与至关重要的讨论并分享他们的个人看法,她迫使学生积极思考这部作品。
为什么选择第二课进行解析据了解,《红楼梦》是一部文学巨作,包含了数百位主要人物和复杂的情节。
选择哪些章节是非常重要的。
李红英老师选择教授第二课,是因为该部分具有文化价值,而这部份的结构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与此同时,它也描绘了一系列的情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讨论的框架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李红英老师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并理解这部巨作老师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红楼梦》中的基本情节和角色。
在授课过程中,老师往往会使用多媒体讲解方法,以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小说内容。
她还会使用回顾和概括来帮助学生记忆重要信息,并使他们更好地整合学习材料。
老师会根据学生的需求安排一系列的讨论和问答活动,这些互动活动可以促进学生提出关于文本中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寻找新的视角。
在这些活动中,老师会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并通过解释文学术语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分析的技巧与方法。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案《红楼梦》二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案《红楼梦》二](https://img.taocdn.com/s3/m/dde00e31580216fc700afd68.png)
明确:从荣府西角门进去,走“一射之地”,转至垂花门,过穿堂,绕插屏,再经三间过厅,后面方是贾母居住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这样穿堂过厅一路行来,仆役、婆子、丫环轮番更换,的确给人以侯门深似海的感觉。
(4)黛玉所见的贾府有什么特点?对贾府环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透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那皇帝御书的金匾、乌木錾银的对联,那等级分明的礼仪,果然与别家不同。
从中我们看到了贾府显赫的地位、豪门贵族的气派和贵族生活的奢侈豪华,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可以说贾府这个典型环境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授课日期
授课节次
授课班级
教学目的
1.研讨贾府与别家有何不同,明确作者怎样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及其作用。
2.分析理解王熙凤的形象特点。
教学重点
研讨贾府与别家有何不同,明确作者怎样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分析理解王熙凤的形象特点。
教学准备
教参、教案、教材
教学方法
分析法、对比法
教
学
过
程
Ⅰ、课堂组织:2分钟
3.比较阅读《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说说同样是第一次到贾府,林黛玉和刘姥姥眼中贾府的人物、器物有何不同?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上了正房台矶,小丫头打起猩红毡帘,才入堂屋,只闻一阵香扑了脸来,竟不辨是何气味,身子如在云端里一般。满屋中之物都耀眼争光的,使人头晕目眩。刘姥姥此时唯点头咂嘴念佛而已。于是来至东边这间屋内,乃是贾琏的女儿大姐儿睡觉之所。平儿站在炕沿边,打量了刘姥姥两眼,只得问个好让坐。刘姥姥见平儿遍身绫罗,插金带银,花容玉貌的,便当是凤姐儿了。才要称姑奶奶,忽见周瑞家的称他是平姑娘,又见平儿赶着周瑞家的称周大娘,方知不过是个有些体面的丫头了。于是让刘姥姥和板儿上了炕,平儿和周瑞家的对面坐在炕沿上,小丫头子斟了茶来吃茶。
高中语文第二课时教案模板
![高中语文第二课时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9eb48982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4c.png)
课题:《红楼梦》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红楼梦》第二课时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红楼梦》第二课时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红楼梦》第二课时的主要内容。
2. 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分析。
教学难点:1. 人物形象的把握。
2. 艺术特色的分析。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红楼梦》第二课时的相关资料,如人物介绍、故事梗概、艺术特色等。
2. 学生准备:预习《红楼梦》第二课时,做好笔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上一课时的内容,回顾《红楼梦》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提问:上一课时我们学习了《红楼梦》的第一回,这一回中出现了哪些人物?这些人物有哪些特点?3. 引入本课时主题:《红楼梦》第二课时。
二、新课学习1. 介绍《红楼梦》第二课时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故事情节。
2.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
a. 通过阅读原著,分析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b. 通过阅读原著,分析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c. 通过阅读原著,分析薛宝钗的性格特点。
3. 讨论人物之间的关系,如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关系,以及贾宝玉与贾母、王夫人的关系等。
4. 分析《红楼梦》第二课时的艺术特色,如人物塑造、情节安排、语言表达等。
三、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分析《红楼梦》第二课时的主题思想。
2. 学生分享:谈谈自己对《红楼梦》第二课时的理解和感悟。
3. 课堂展示:学生分组表演《红楼梦》第二课时的片段。
四、课堂小结1. 总结《红楼梦》第二课时的主要内容,强调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重要性。
2. 分析《红楼梦》第二课时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强调阅读经典名著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作业布置1. 阅读原著,完成《红楼梦》第二课时的详细笔记。
2. 撰写一篇关于《红楼梦》第二课时的读后感。
3. 为《红楼梦》第二课时的故事情节设计一个续写。
(综合性学习教案)《红楼梦》前五回解读(二)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综合性学习教案)《红楼梦》前五回解读(二)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https://img.taocdn.com/s3/m/57543fb6581b6bd97e19ea7b.png)
《红楼梦》前五回解读(二)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综合性学习教案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永昌一中张含光本回主要内容:借贾雨村之口粗略介绍了小说的环境及主要人物, 给人们一个初步的印象。
用读书人与商人担当介绍贾府角色正好, 看官事,二看经济,三看人物。
1贾雨村上京赴考,中了进士。
2、再次见到娇杏时雨村做了姑苏府知府,收娇杏为小妾,后来扶为正室。
3、后来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后被弹劾,削职, 漂泊到扬州。
4、认识了林如海,做了林黛玉的家庭教师,顺便交代了林黛玉的家庭背景,一是林家本身是书香门第官宦世家,二是引出其外祖母家是当时很显赫的贾家。
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馀。
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
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 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
虽系钟鼎之家, 却亦是书香之族。
只可惜这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的。
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于去岁死了。
虽有几房姬妾,奈他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
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
夫妻无子,故爱如珍宝,且又见他聪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
4、贾雨村做了家庭教师,因贾夫人仙逝而停教,在闲逛中遇见了京城古董商人冷子兴,于是初步介绍了宁荣二府及府中人物。
雨村笑道:原来是他家。
若论起来,寒族人丁却不少,自东汉贾复以来,支派繁盛,各省皆有,谁逐细考查得来?若论荣国一支,却是同谱。
但他那等荣耀,我们不便去攀扯,至今故越发生疏难认了。
”贾雨村:去岁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从他老宅门前经过。
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 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
大门前虽冷落无人,隔着围墙一望, 阁,也还都峥嵘轩峻;就是后一带花园子里面树木山石,里面厅殿楼也还都有蓊蔚洇润之气,那里像个衰败之家?”此段文字表明,贾府的家世。
(综合性学习教案)《红楼梦》前五回解读(二)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综合性学习教案)《红楼梦》前五回解读(二)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https://img.taocdn.com/s3/m/65c05a3802020740bf1e9b1e.png)
《红楼梦》前五回解读(二)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综合性学习教案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永昌一中张含光本回主要内容:借贾雨村之口粗略介绍了小说的环境及主要人物,给人们一个初步的印象。
用读书人与商人担当介绍贾府角色正好,一看官事,二看经济,三看人物。
1、贾雨村上京赴考,中了进士。
2、再次见到娇杏时雨村做了姑苏府知府,收娇杏为小妾,后来扶为正室。
3、后来“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后被弹劾,削职,漂泊到扬州。
4、认识了林如海,做了林黛玉的家庭教师,顺便交代了林黛玉的家庭背景,一是林家本身是书香门第官宦世家,二是引出其外祖母家是当时很显赫的贾家。
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馀。
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
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
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
只可惜这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的。
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于去岁死了。
虽有几房姬妾,奈他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
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
夫妻无子,故爱如珍宝,且又见他聪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
4、贾雨村做了家庭教师,因贾夫人仙逝而停教,在闲逛中遇见了京城古董商人冷子兴,于是初步介绍了宁荣二府及府中人物。
雨村笑道:“原来是他家。
若论起来,寒族人丁却不少,自东汉贾复以来,支派繁盛,各省皆有,谁逐细考查得来?若论荣国一支,却是同谱。
但他那等荣耀,我们不便去攀扯,至今故越发生疏难认了。
”贾雨村:“去岁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从他老宅门前经过。
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
大门前虽冷落无人,隔着围墙一望,里面厅殿楼阁,也还都峥嵘轩峻;就是后一带花园子里面树木山石,也还都有蓊蔚洇润之气,那里像个衰败之家?”此段文字表明,贾府的家世。
《红楼梦》 导学案
![《红楼梦》 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bdb2b0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76.png)
《红楼梦》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红楼梦》的作者、创作背景、版本等基本信息。
2、熟悉《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3、掌握《红楼梦》中的重要情节和主题思想。
4、培养对古典文学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
(2)理解《红楼梦》中的复杂情节和深刻主题。
2、难点(1)分析《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和艺术特色。
(2)探讨《红楼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红楼梦》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曹雪芹。
曹雪芹(约 1715 年约 1763 年),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
他出生于清朝一个富贵的世家,但后来家道中落,生活贫困。
曹雪芹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这些经历为他创作《红楼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创作背景《红楼梦》诞生于清朝乾隆年间,当时的社会经济繁荣,但也存在着种种矛盾和问题。
曹雪芹通过描写贾府的兴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
3、版本介绍《红楼梦》有多个版本,常见的有甲戌本、庚辰本、程甲本、程乙本等。
不同版本在文字和情节上可能存在一些差异。
四、学习过程1、阅读原著建议同学们阅读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尽量选择完整的版本。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做一些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感受和疑问。
2、人物分析(1)贾宝玉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核心人物之一。
他出生于富贵之家,却厌恶封建礼教和功名利禄。
他尊重女性,追求自由和平等的爱情。
他的性格叛逆,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
例如,在“宝玉摔玉”这一情节中,宝玉初见林黛玉时,因听闻黛玉没有玉,便怒摔自己的通灵宝玉,表现出他对世俗观念的不屑和反抗。
(2)林黛玉林黛玉是一个敏感、聪明、多愁善感的女子。
她自幼父母双亡,寄居于外祖母贾母家中。
她与贾宝玉有着深厚的感情,但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他们的爱情最终以悲剧收场。
林黛玉的葬花之举,充分体现了她的细腻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年级语文导学案使用日期:2019年3月 6 日编号:8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红楼梦》的前五回内容。
2.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充分认识贾府的特点。
3.体会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及因此而形成的不同个性化语言。
学习重点、难点把握人物的性格,了解刻画人物的方法。
一、相关链接《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
它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
当时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也有了增长。
这股新的力量与严重束缚它的封建主义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
这种冲突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便是处于萌芽状态却蓬勃而有朝气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与腐朽的趋向最后崩溃的但又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宗法思想、传统制度之间的矛盾斗争。
在这样的时代,《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
《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
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
因此,为了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就有必要对前五回的内容,作一概要的了解。
第一回是开篇。
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
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
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
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
同时由于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钢。
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
《红楼梦》只流传下八十回,续写部分对于《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
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环境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便在此基础上展开了。
课文标题“林黛玉进贾府”是编者根据节选内容拟的。
林黛玉因何进贾府?原来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
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
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
作者把此事安排在第三回,也就是全书的序幕部分,显然是借黛玉进贾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作了安排。
因此,认真阅读课文对我们了解《红楼梦》很有意义。
3.相关评论⑴《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全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
⑵清代流行一句话:“开卷不谈《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
“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主备人豆卫娜审核人朱建华课题:《红楼梦》导学案二⑶《红楼梦》的最大价值是给中国古典文学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空前未有的东西:把女人当人,对女性尊重。
曹雪芹饱含深情地谱写了一曲女性的颂歌,《红楼梦》中的女子几乎个个都是美丽聪慧、冰清玉洁的。
作者通过宝玉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也正因为宝玉把女人当人,他在当时的人们眼里是什么样子呢?——是孽根祸胎,是混世魔王。
⑷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
——清•《竹枝词》大哉红楼梦,再论一千年。
——冯其庸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鲁迅二、学法指导1.要从分析环境入手,看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
2.要认真揣摩语言,要细细咀嚼品味,提高语言的欣赏能力。
3.由表及里,透过人物言行认识人物思想性格。
三、课前预习1.基础知识积累⑴这篇课文选自《》第()回,题目为编者所加。
《红楼梦》的作者是(),名霑,字梦阮,号(),又号芹圃、芹溪。
⑵课文以()为中心事件,通过林黛玉的所见所闻介绍了一大批主要人物。
作者介绍人物有详有略,重点介绍的有()、()、();仅作外貌描写,连名字也没有点出的是()、()和();只是介绍而并没有出场的是()、()。
⑶给字正音敕.()造阜.()盛绾.()着内帏.()盥.()沐两靥.()忖.()度宫绦.()嗔.()视⑷解释词语小厮:纳罕敛声屏气:敕造:懵懂:惫懒:潦倒:纨绔:2.问题预设⑴本文的中心事件是什么?通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可以看出贾府是个怎样的家庭?⑵文中有哪些主要人物?各自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四、检查预习⑴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人烟fù()盛敕造() 穿红着绿()两靥( )敛声屏气()biàn()宜宫绦()dí()亲內帏()孽根祸胎()残羹冷炙()漱盂()惫懒()懵懂()忖度()作揖()杜撰()劳shí()子东施效颦()盥手( )⑵古今异义偏僻:便宜:态度:不经:可怜..辜负好韶光:五、文本解读探讨小说所描写的典型环境林黛玉进贾府,贾府便是她以后长期生活的地方。
听母亲说过外婆家与别家不同,怎么个不同,黛玉今来至外婆家当会细心观察、判断。
作者就是以黛玉进府的行踪为线索,通过林黛玉的一双慧眼一层层铺陈开来,通过她的视线来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
这也是作者第一次向读者展现小说的典型环境---贾府。
首先请大家思考以下问题,概括出贾府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的特点。
1.贾府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黛玉来到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2.黛玉进入贾府到贾母处,她看到了什么?3.黛玉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什么?4.黛玉在府内所见到的人,可分为几大类,他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㈠贾府的硬件㈡贾府的软件贾府庭院的的气势之宏、布局之妙、陈设之精,充分显示了高门大第的威严、显豁,社会地位的尊崇、高贵。
但这只是“硬件”。
林黛玉进贾府,她所感的,还有贾府里处处透露着的一种逼人的神魄,可谓“软件”。
请说说贾府“软件”的特点。
六、解题注解中指出,题目是编者所加。
将这个题目改成“贾府迎黛玉”或“林黛玉住姥姥家”,可不可以?七、小结《林黛玉进贾府》向我们第一次展现了贾府。
透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那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果然与别家不同。
从中我们不是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吗?可以说贾府这个典型环境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透过院落建筑的“硬件”和服饰仪节的“软件”,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贾府的特点。
像贾母在贾府至高无上一样,贾府透示给黛玉的是骨子里的至尊至贵。
它是封建大家庭的一个样板,是封建上层统治者的生活写照。
最后,我们要感谢“导游小姐”林黛玉,她让我们得以领略这种无从亲临参观的“历史风景”。
当然,最终功劳还是曹雪芹的,是他一手“策划”了我们这次穿越“时间隧道”的“故国神游”。
《林黛玉进贾府》答案参考课前预习1.基础知识积累⑴红楼梦三曹雪芹雪芹⑵林黛玉进贾府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迎春探春惜春贾赦贾政⑶给字正音chì fù wǎn wéi guàn yè cǔn tāo chēn⑷解释词语小厮:男性小仆人。
纳罕:诧异,惊奇。
敛声屏气:收住声音,屏住呼吸,声气不敢出。
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
懵懂:糊涂,不明事理。
惫懒:涎皮赖脸。
潦倒:偏激,不端正。
纨绔:细绢做的裤子,泛指富家子弟穿的华美衣着,也借指富家子弟。
第二课时检查预习⑴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阜 chì zhuó yè bǐng 便 tāo 嫡 wéi niè zhìshù lǎn měng cǔn y ī zhuàn shí pín guàn⑵古今异义偏僻:偏激、不端正。
便宜:方便。
态度:神态。
不经:不合常理。
可怜..辜负好韶光:可惜。
文本解读㈠贾府的硬件⑴宏伟的外观。
处于繁华街市、阜盛人烟之中的贾府建筑,在黛玉的眼中,仅就外观,就突出地感觉到它“大”:门前蹲着两个大狮子;门是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书写着五个大字。
三个“大”字不但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气派,而且也暗示了贾府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
⑵讲究的布局。
比如贾母的正房大院,就设置了一个垂花门、两边抄手游廊和一个安放着大理石插屏的穿堂做掩映,既庄严肃穆,又表现出豪门贵族气派。
就贾赦住处,虽不似贾母的正房那样,却也有仪门和厢庑游廊。
至于“荣禧堂”的五间大正房,被仪门、耳房、穿堂、甬道簇拥着,更是轩昂壮丽。
⑶华贵的陈设。
就“荣禧堂”而言,先以特写镜头详细介绍了堂屋中的匾额,无论是匾的质地花纹,匾上大字的规格,还是匾上的题字与印玺,都显示着主人的社会地位;室内陈设的大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楠木交椅、玻璃盒等,都说明了主人的富贵豪华。
就是耳房内的陈设和器物也颇为华贵:靠背、引枕、条褥,都饰以龙蟒;小几、香盒、酒槲、茗碗乃至痰盒都各具特色。
㈡贾府的软件⑴非凡的服饰。
如王熙凤的衣饰打扮“彩绣辉煌”,贾宝玉、王夫人等乃至仆妇下人,“包装”都是很“精良”。
⑵骄矜的气质。
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三春等人,身上都有一种骄矜之气。
⑶繁文缛节,等级森严。
如用饭时,“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十分讲位次;丫鬟旁边执着拂尘,李纨、熙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寂然”吃饭,吃过了漱口洗手,之后吃茶。
一套仪节,均不得乱来。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贾府的富贵尊荣,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礼教的;不仅写出了富贵尊荣,也写出了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
在贾府里聚居着两类人:一类便是"座上珠现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的少数主子,他们的荣华富资依恃那握有"万几震翰之宝"的皇帝;另一类则是人数众多的为主子服役的小厮、媳妇(此处指女仆)、婆子、嬷嬷以及等级不同的丫鬟,他们是受压迫、被奴役的奴隶。
解题注解中指出,题目是编者所加。
将这个题目改成“贾府迎黛玉”或“林黛玉住姥姥家”,可不可以?答:不可以。
“贾府迎黛玉”这个题目显得过于隆重,抬高黛玉在小说中的地位,不像原来题目那样充分显示贾府的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