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血细胞综合征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嗜血细胞综合征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 ppt课件
PPT课件
16
指征: 1.持续NK细胞功能障碍; 2.证实为家族性或遗传性疾病的患者; 3.复发性或难治性HLH; 4.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HLH患者。
PPT课件
17
HLH患者常合并感染和多脏器功能受累。支持治疗
包括预防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及真菌感染、静脉补充 免疫球蛋白和防范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维持血小板 计数在50× 109/L以上,防止自发性出血,严密监 测脏器储备功能,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4.其他类型的嗜血细胞在综合征:妊娠、药物、器
官、造血干细胞移植和罕见的代谢性疾病也可诱发 HLH。
PPT课件
6
目前诊断标准由国际组织细胞协会2004年修订:
1.分子诊断符合HLH:在目前已知的HLH相关致病 基因,如PRF1、UNC13D、STX11、STXBP2、 Rab27a、LYST、SH2D1A、ITK、AP3 ᵝ1、 MAGT1、CD27等发现病理性突变。
•维持治疗(9-52周): CSA:5-6mg /kg .d(维持谷浓度200ng/L) Dex: 每2周用初治量冲击3天 VP-16 :150mg/m2,每2周一次
•04HLH治疗方案: 与94方案基本一致,但CSA从第一天就开始
PPT课件
13
PPT课件
14
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和地塞米松:
年龄﹤1岁,6mg/2mg(MTX/Dex); 1-2岁,8mg/2mg (MTX/Dex); 2-3岁,10mg/4mg (MTX/Dex); ﹥3岁,12mg/5mg (MTX/Dex)。 每周鞘内注射持续到中枢神经系统(临床和CSF指
⑥血清铁蛋白升高≧500ug/L; ⑦NK细胞活性降低或缺如 ⑧sCD25(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升高
2020儿童风湿性疾病相关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
2020儿童风湿性疾病相关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风湿病;儿童;共识;中国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juvenile-onset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SLE)是一组具有不同表现的综合征,具有多元性发病机制,为自身免疫疾病的原型,临床表现为多脏器受累,血清学特点为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和补体下降。
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crophage activation syndrome,MAS)作为儿童风湿免疫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可见于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ystemic 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SJIA)、幼年型皮肌炎(juvenile dermatomyositis,JDM)、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和JSLE等,近年来JSLE相关性MAS (JSLE-MAS)日益受到关注。
由于JSLE-MAS的临床表现与JSLE原发病活动以及并发感染等症状相似,使得JSLE-MAS早期识别困难,目前也缺乏公认的JSLE-MAS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
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国内外文献和专家的经验,制定本共识,以促进我国JSLE-MAS 的规范诊治。
1 流行病学SLE相关性MAS可见于成人和儿童[1-2]。
据报道JSLE-MAS发病率为0.9%~4.6%[3]。
然而,实际上目前JSLE-MAS的发病率可能比以往还要高[4]。
近期有回顾性研究发现,近10% JSLE病人合并MAS,这个比例接近于SJIA[5]。
但目前尚缺乏大宗的研究报道;无性别发病率比较的数据;也无世界范围内JSLE-MAS病死率报告的确切数据。
2 病因与发病机制JSLE疾病活动、各种感染和遗传因素可能是MAS发病的主要原因[6]。
有相关易感基因的JSLE患儿,在疾病活动或感染时,触发T 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过度活化和增殖,产生炎性细胞因子风暴,导致MAS发生。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血液科医师对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诊治,由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牵头,在广泛征求国内专家意见基础上,最终达成了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的诊断程序、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等方面的共识。
一、定义和分类[1,2,3,4,5,6]1.嗜酸粒细胞增多症(Eosinophilia):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0.5×109/L。
2.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Hypereosinophilia, HE):外周血2次检查(间隔时间>1个月)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1.5×109/L 和(或)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嗜酸粒细胞比例≥20%和(或)病理证实组织嗜酸粒细胞广泛浸润和(或)发现嗜酸粒细胞颗粒蛋白显著沉积(在有或没有较明显的组织嗜酸粒细胞浸润情况下)。
3.HE的分类:分为遗传性(家族性)HE(HEFA)、继发性(反应性)HE(HER)、原发性(克隆性)HE(HEN)和意义未定(特发性)HE(HEUS)的四大类。
(1)HEFA:发病机制不明,呈家族聚集,无遗传性免疫缺陷症状或体征,无HER 和HEN证据。
(2)HER:主要可能原因有:①过敏性疾病:如哮喘、异位性皮炎、花粉症等;②皮肤病(非过敏性):Wells综合征等;③药物:包括抗生素和抗痉挛剂;④感染性疾病:寄生虫感染和真菌感染等;⑤胃肠道疾病:嗜酸细胞性胃肠炎、肠道炎症性疾病、慢性胰腺炎、乳糜泄等;⑥脉管炎:Churg-Strauss综合征、结节性多动脉炎等;⑦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hulman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⑧呼吸道疾病:Lǒeffler综合征、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等;⑨肿瘤:实体瘤、淋巴瘤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嗜酸粒细胞为非克隆性)、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嗜酸粒细胞为非克隆性)等;⑩其他: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leich病等。
(3)HEN:是指嗜酸粒细胞起源于血液肿瘤克隆。
噬血细胞综合征治疗进展
噬血细胞综合征治疗进展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简称HS)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它通常表现为免疫系统异常导致的异常炎症反应,对多个器官造成损害。
患者常出现持续高热、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出血等症状。
HS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疾病机制的深入理解,HS的治疗也在不断取得进展。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为了更好地治疗HS,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探索其病因和发病机制。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HS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过度的免疫活化和细胞因子风暴有关。
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导致大量的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释放,进而引起炎症反应和器官功能紊乱。
部分研究发现与感染相关的HS比较常见,包括病毒感染(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细菌感染和寄生虫感染等。
针对这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医学界在治疗HS时正逐渐转向更准确的病因诊断和个体化治疗。
对于感染相关的HS,及时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免疫异常导致的HS,目前一些新的靶向免疫治疗药物也正在不断涌现。
二、新的治疗药物和疗法的不断出现随着对HS发病机制的深入理解,一些新的治疗药物和疗法也不断出现,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1. 白细胞介素-1拮抗剂的应用白细胞介素-1(IL-1)在HS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IL-1拮抗剂的应用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
已有研究发现,IL-1拮抗剂如阿那基钠可有效抑制IL-1的生物学活性,减轻炎症反应,改善HS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在一些难治性HS患者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2. 利用干细胞治疗HS随着干细胞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研究表明,干细胞移植可能成为治疗HS的一种新方法。
干细胞具有修复受损组织和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因此通过干细胞移植可以有效地改善HS患者的免疫状态,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3. 靶向免疫治疗新药的研发三、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的建立由于HS的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治疗过程中常常需要综合多学科的协作。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版)
∙标准与讨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版)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DOI :10.3760/cma.j.issn.0253-2727.2017.07.001通信作者:肖志坚,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Email :zjxiao@ ;王建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Email :wangjx@Chinese expert consensus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osinophilia (2017)Leukemia and Lymphoma Group,Chinese Society of Hematology,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Corresponding author:Xiao Zhijian,Institute of Hematology and Blood Diseases Hospital,CAMS &PUMC,Tianjin 300020,China,Email:zjxiao @;Wang jianxiang,Institute of Hematology and Blood Diseases Hospital,CAMS &PUMC,Tianjin 300020,China,Email:wangjx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血液科医师对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诊治,由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牵头,在广泛征求国内专家意见基础上,最终达成了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的诊断程序、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等方面的共识。
一、定义和分类[1-6]1.嗜酸粒细胞增多症(Eosinophilia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0.5×109/L 。
2.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Hypereosinophilia,HE ):外周血2次检查(间隔时间>1个月)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1.5×109/L 和(或)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嗜酸粒细胞比例≥20%和(或)病理证实组织嗜酸粒细胞广泛浸润和(或)发现嗜酸粒细胞颗粒蛋白显著沉积(在有或没有较明显的组织嗜酸粒细胞浸润情况下)。
最新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最新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是一种由于各种诱因导致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过度活化,并刺激巨噬细胞活化,分泌大量炎性细胞因子的危重疾病。
淋巴瘤是导致HLH的重要病因之一,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
为了提高血液科医师和肿瘤科医师对淋巴瘤相关HLH的认识和理解,提供规范的临床实践指导,由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专家论证,广泛征求国内外专家意见,在淋巴瘤相关HLH的诊断程序、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方面达成以下共识。
定义和分类1.HLH的定义:HLH是一类由原发或继发性免疫异常导致的过度炎症反应综合征。
这种免疫调节异常主要由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系统异常激活、增殖,分泌大量炎性细胞因子而引起的一系列炎症反应。
临床以持续发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以及骨髓、肝、脾、淋巴结组织发现巨噬细胞吞噬血细胞现象(即噬血现象)为主要特征。
2.淋巴瘤相关HLH的定义和分类:淋巴瘤相关HLH是由淋巴瘤作为主要诱因导致的HLH或在淋巴瘤治疗过程中出现的HLH,根据发生时间的区别,分为〃淋巴瘤诱导的HLH〃和〃化疗期合并的HLH〃两大类。
(1)淋巴瘤诱导的HLH:发生在淋巴瘤治疗之前。
HLH可以早于确诊淋巴瘤之前发生,也可于淋巴瘤诊断的同时发生,或在淋巴瘤疾病进展或复发时出现。
这可能与肿瘤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如干扰素Y和白细胞介素6等导致高炎症因子状态有关。
这类HLH以T细胞或NK细胞淋巴瘤最为多见,其次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
⑵化疗期合并的HLH:在淋巴瘤化疗过程中出现。
主要原因是患者在化疗后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此时在病毒感染、侵袭性真菌感染和一些细菌感染的刺激下出现HLH的临床表现。
此时患者的淋巴瘤往往处于缓解状态。
诊断标准1.淋巴瘤相关HLH诊断标准:目前国际上没有公认的专门用于淋巴瘤HLH的诊断标准。
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附原文下载)
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附原文下载)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是一种免疫介导的危及生命的疾病。
HLH可以影响各个年龄人群,不仅发生在先天性遗传易感性免疫缺陷患者,也在越来越多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持续性感染、恶性肿瘤或免疫抑制的患者中发现,因此涉及多学科交叉。
为了提高临床医师对HLH的认识和理解,提供规范的临床实践指导,由国内外相关专家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在HLH的诊断程序、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方面达成以下共识。
一、HLH的定义和分类(一) HLH的定义[1]是一类由原发或继发性免疫异常导致的过度炎症反应综合征。
这种免疫调节异常主要由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系统异常激活、增殖,分泌大量炎性细胞因子而引起的一系列炎症反应。
临床以持续发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以及骨髓、肝、脾、淋巴结组织发现噬血现象为主要特征。
(二) HLH的分类[2,3,4]HLH由于触发因素不同,被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1.原发性HLH:一种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目前已知的明确与HLH相关的基因有12种,根据缺陷基因的特点将原发性HLH分为家族性HLH(FHL)、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HLH和EB病毒(EBV)驱动HLH。
① FHL:共有5个亚型,包括FHL-1、FHL-2、FHL-3、FHL-4和FHL-5。
FHL-1相关的缺陷基因及编码蛋白至今仍未被确定,而FHL-2至FHL-5则分别对应了PRF1、Unc13D、STX11及STXBP2基因及其相关编码的蛋白。
②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HLH:主要包括Griscelli综合征2(GS-2)、Chediak-Higashi综合征1(CHS-1)和Hermansky-Pudlak综合征Ⅱ(HPS-Ⅱ),缺陷的基因分别为RAB27A、CHS1/LYST和AP3β1。
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治进展
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治进展噬血细胞综合征(HS)是一种少见的免疫系统紊乱性疾病,其特点是异常的免疫系统活性导致破坏性的溶血和血小板减少。
本文将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是基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组织检查。
患者常常出现疲劳、脱发、皮肤瘀斑、黄疸以及贫血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溶血性贫血(红细胞破坏过快导致贫血)、血小板减少以及红细胞无镰状变形。
组织检查可通过骨髓穿刺或者淋巴结活检等方法进行,以确定免疫系统的异常活性。
治疗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免疫疗法。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过度活性,减少溶血和血小板减少的程度。
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是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少异常活性导致的溶血和血小板减少。
免疫疗法常用的方法包括输注免疫球蛋白和造血干细胞移植。
输注免疫球蛋白可以提供正常的免疫系统功能,减缓溶血和血小板减少的程度。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潜在治疗方法,通过置换患者的免疫系统,导入正常的造血干细胞,以恢复正常的造血功能。
近年来,针对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研究人员发现,针对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免疫系统的异常活性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免疫疗法中的输注免疫球蛋白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如全身小剂量辐射疗法和靶向治疗药物。
全身小剂量辐射疗法可以抑制异常的免疫系统活性,减少溶血和血小板减少的程度。
靶向治疗药物可以通过干扰免疫系统的信号通路,抑制异常活性导致的溶血和血小板减少。
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治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噬血细胞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病,研究人员对其了解相对较少。
目前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揭示其发病机制,并发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另一方面,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需要一个多学科的团队合作,包括血液科医生、免疫学家、放射科医生等等。
嗜血细胞综合征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PPT
2020/6/12
8
表现为神经和(或)精神症状:如易激惹、惊厥、 癫痫、脑膜刺激征、意识改变、共济失调、偏瘫等;
CNS影像学异常:头颅MRI提示脑实质或脑膜异常 改变;
脑脊液异常:细胞﹥5个/ul和/或 蛋白质﹥35g/L 当患者出现上诉一项或多项征象时,需考虑。
2020/6/12
2
2020/6/12
3
由于触发因素不同,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两大类
1.原发性:一种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继发性:由感染、肿瘤、风湿性疾病等多种病因
启动免疫系统活化机制所引起的一种反应性疾病。
2020/6/12
4
根据缺陷基因特点分为以下三类:
1.家族性HLH(FHL):共有5个亚型,包括FHL1、 FHL-2、 FHL-3、 FHL-4、 FHL-5。
年龄﹤1岁,6mg/2mg(MTX/Dex); 1-2岁,8mg/2mg (MTX/Dex); 2-3岁,10mg/4mg (MTX/Dex); ﹥3岁,12mg/5mg (MTX/Dex)。 每周鞘内注射持续到中枢神经系统(临床和CSF指
数)恢复正常至少1周后。
2020/6/12
15
初始治疗2-3周进行疗效评估,未能达部分应答及 以上疗效患者建议尽早接受挽救治疗:
4.其他类型的嗜血细胞在综合征:妊娠、药物、器
官、造血干细胞移植和罕见的代谢性疾病也可诱发 HL断标准由国际组织细胞协会2004年修订:
1.分子诊断符合HLH:在目前已知的HLH相关致病 基因,如PRF1、UNC13D、STX11、STXBP2、 Rab27a、LYST、SH2D1A、ITK、AP3 ᵝ1、 MAGT1、CD27等发现病理性突变。
《中国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断与治疗指南(2022年版)》解读PPT课件
患者教育内容和形式创新思考
01
疾病知识教育
向患者和家属普及噬血细胞综合 征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症状
、治疗方法等。
03
心理疏导与支持
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患者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面对
治疗和生活。
02
日常生活指导
指导患者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包 括饮食、运动、休息等,以提高
生活质量和促进康复。
04
感谢观看
管理能力。
增强信心与自我管理能力
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与交流, 争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理解, 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 。
促进家庭与社会支持
建立有效的心理评估体系,及时 发现并处理患者的心理问题,防 止心理危机的发生。
05
患者管理与随访工作建议
住院期间患者管理要点梳理
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 的治疗方案,包括化疗、免疫治疗、支持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感染风险防控策略部署
强化环境消毒与隔离措施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
确保患者所处环境清洁、卫生,定期进行 空气和物品表面消毒,减少外部病原体侵 入的风险。
在医疗护理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 则,避免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加强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用抗生素进行 预防性治疗,降低感染发生率。
高危人群
遗传性HPS主要见于婴幼儿,而获得性HPS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常与感染、肿 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HPS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持续发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以及骨髓、肝、脾 、淋巴结组织发现噬血现象等。
分型
噬血细胞综合征专家指南2019
噬血细胞综合征专家指南2019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是一种临床上严重危及生命的疾病。
不仅好发于免疫缺陷的人群,也越来越多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肿瘤等患中。
因为其发病凶险,死亡率高,临床诊治难度大,由噬血细胞综合征专家联盟及中国儿科血液学组专门起草制定了最新的相关中国专家共识。
HLH是一类原发或继发性免疫异常导致的过度炎症反应综合征。
主要是因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巨噬系统异常增生、活化,分泌大量的炎性细胞因子产生一系列炎症反应。
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及骨髓、肝、脾、淋巴组织发现嗜血现象为主要特征。
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1.原发性多为染色体阴性遗传病。
目前已知的相关基因有12种。
⒉.继发性多由感染、肿瘤、风湿性疾病等多种病因启动免疫系统的活化机制产生—系列反应性病变。
①感染性(最多见)︰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感染,其中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因。
②肿瘤相关:包括血液系统肿瘤,可见于淋巴瘤、急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也见于少数实体瘤:胚胎细胞肿瘤、胸腺瘤、消化系统肿瘤等;③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是HLH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其中全身性青少年特发性关节炎(sJIA)最多见,SLE及AOSD也易并发。
④其它类型HLH:包括妊娠、药物、器官、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HLH的诊断标准(符合以下两条中的一条即可诊断):1.分子诊断符合HLH:相关基因包括:如PRF1、UNCI3D、STX11、STXBP2、Rab27a、LYST、SH2DIA、BIRC4、ITK、AP3β1、MAGT1、CD27等发现病理性突变;⒉符合以下8条指标中的5条:①发热体温>38.5C.持续>7d:②脾大;;③血细胞减少(累及外周血两系或三系),血红蛋白<90><100 x=""><1.0 x="" 10/l且非骨髓造血功能减低所致;④=""高三酰甘油血症和(或)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三酰甘油="">3 mmolL或高于同年龄的3个标准差、纤维蛋白原<1.5="" g/l或低于同年龄的3=""个标准差:=""⑤=""在骨髓脾脏、肝脏或淋巴结里找到噬血组胞:⑥=""血清铁蛋白升高:铁蛋白≥500="" ug/八; ⑦="" nk=""细胞活性降低或缺如:=""⑧="" scd25(可溶性白细胞介索-2受体)="">HLH是一种进展迅速的高致死性疾病,及时发现疑似病例,提前预防和治疗也尤为重要。
最新:中国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断与治疗指南最全版
最新:中国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断与治疗指南(最全版)摘要噬血细胞综合征(HPS )又称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 ),是一种遗传性或获得性免疫调节功能异常导致的严重炎症反应综合征。
近年来HLH的诊治策略不断更新,为更好地指导我国医师的临床实践,基于当前的循证医学证据,经多领域医学专家共同商讨,对2018年版的《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进行修订,制定《中国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断与治疗指南(2022年版)》。
本指南制定了HLH临床诊断和治疗路径,旨在进一步规范我国HLH的诊断和治疗。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 , HPS )z又称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emophagocytic Iymphohistiocytosis , HLH)z是一种遗传性或获得性免疫调节功能异常导致的严重炎症反应综合征。
HLH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因此容易误诊、漏诊;由于HLH的潜在病因多种多样,首诊科室较多,存在多学科交叉的特点。
HLH是一种进展迅速的高致死性疾病,HLH未经治疗的中位生存时间不超过2个月[L 2 ]。
为提高我国HLH患者的早期诊断水平,指导规范化治疗,降低病死率,经我国多领域医学专家共同商讨,在参考国外相关指南和诊疗规范的基础上,对2018年版的《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治中国专家共识》[3 ] 进行修订,制定中国HLH患者的临床诊疗指南,以供临床参考。
根据美国卫生保健研究和质量机构(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 , AHRQ )证据分级系统对证据进行分级及推荐, 指南中的推荐意见基于6个证据等级共分3个级别。
证据等级定义如下:Ia级:源于对多项随机对照研究的荟萃分析结果;Ib级:源于≥1个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a级:源于≥1个的设计良好的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结果;Ub级:源于Nl个的设计良好的其他类型干预性临床研究结果;In级:源于设计良好的非干预性研究(如描述性研究、相关性研究等);IV级:源于专家委员会报告或权威专家的临床经验报道。
嗜血细胞综合征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
由于触发因素不同,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两大类 1.原发性:一种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继发性:由感染、肿瘤、风湿性疾病等多种病因 启动免疫系统活化机制所引起的一种反应性疾病。
根据缺陷基因特点分为以下三类: 1.家族性HLH(FHL):共有5个亚型,包括FHL1、 FHL-2、 FHL-3、 FHL-4、 FHL-5。 2.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HLH:主要包括Grisceli综 合征2(GS-2)、Chediak-Higashi综合征1 (GHS-1)和Hermansky-Pudlak综合征II (HPS-II)。 3.EBV驱动HLH: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综合征 (XLP),包括XLP-1和XLP-2.
诱导治疗(HLH-94方案详解续)
•维持治疗(9-52周): CSA:5-6mg /kg .d(维持谷浓度200ng/L) Dex: 每2周用初治量冲击3天 VP-16 :150mg/m2,每2周一次 •04HLH治疗方案: 与94方案基本一致,但CSA从第一天就开始
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和地塞米松: 年龄﹤1岁,6mg/2mg(MTX/Dex); 1-2岁,8mg/2mg (MTX/Dex); 2-3岁,10mg/4mg (MTX/Dex); ﹥3岁,12mg/5mg (MTX/Dex)。 每周鞘内注射持续到中枢神经系统(临床和CSF指 数)恢复正常至少1周后。
HLH患者常合并感染和多脏器功能受累。支持治疗 包括预防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及真菌感染、静脉补充 免疫球蛋白和防范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维持血小板 计数在50× 109/L以上,防止自发性出血,严密监 测脏器储备功能,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疗效评价主要指标包括sCD25、铁蛋白、血细胞计 数、三酰甘油、嗜血现象、意识水平(有CNSHLH患者) 1.完全应答:上诉指标均恢复正常范围。 2.部分应答:≧2项症状或实验室指标改善25%以上, 个别指标达到以下标准: ①sCD25水平下降1/3以上; ②铁蛋白和三酰甘油下降25%以上; ③不输血情况下:中性粒细胞﹤0.5× 109/L,需上 升100%并﹥500× 109/L并恢复正常; ④ALT﹥400u/L者,需下降50%以上。
噬血细胞综合征 诊断标准
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断标准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其特征是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导致大量噬血细胞(吞噬自身正常细胞或外来病原体的细胞)活化并释放大量炎性因子,从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病理生理反应。
HPS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临床表现:HPS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等症状。
其中,持续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肝脾肿大也比较常见。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淋巴结肿大、皮疹、神经系统症状等。
2.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电解质、铁代谢等方面的检查。
HPS患者通常会出现全血细胞减少,以血小板减少和贫血最为常见。
此外,肝功能异常也比较常见,主要表现为胆红素升高和转氨酶升高。
凝血功能障碍也是HPS患者的常见表现。
3.组织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HPS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患者的淋巴结、脾脏、肝脏等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观察到噬血细胞增生、组织损伤等病理变化。
4.免疫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免疫系统是否出现异常。
通过对患者的血清、淋巴细胞等进行免疫学检测,可以了解患者的免疫系统状态和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5.病因学检查:病因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是否感染了某些病原体,从而引发HPS。
常见的病因学检查包括病毒、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等感染指标的检查。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诊断标准,医生可以对噬血细胞综合征进行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HPS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如果怀疑患者患有HPS,应该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LH中枢神经系统受累(CNS-HLH)
表现为神经和(或)精神症状:如易激惹、惊厥、 癫痫、脑膜刺激征、意识改变、共济失调、偏瘫等;
CNS影像学异常:头颅MRI提示脑实质或脑膜异常改 变;
脑脊液异常:细胞﹥5个/ul和/或 蛋白质﹥35g/L 当患者出现上诉一项或多项征象时,需考虑。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CNS-HLH治疗
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和地塞米松: 年龄﹤1岁,6mg/2mg(MTX/Dex); 1-2岁,8mg/2mg (MTX/Dex); 2-3岁,10mg/4mg (MTX/Dex); ﹥3岁,12mg/5mg (MTX/Dex)。 每周鞘内注射持续到中枢神经系统(临床和CSF指
HLH诊断程序
1.及时发现疑是HLH患者:当患者出现持续发热、 血细胞减少、肝脾肿大或不明原因的严重肝功能受 损时应当怀疑;在此基础上合并铁蛋白显著升高也 具有强烈的提示意义;
2.根据HLH-2004诊断标准,完善与诊断相关的检查: 如NK细胞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功能学检查,穿 孔素、颗粒酶B、SAP、XIAP等。其中sCD25 ﹥6400pg/ml可作为诊断标准之一。
实用文档
六、疗效评估
疗效评价主要指标包括sCD25、铁蛋白、血细胞计 数、三酰甘油、嗜血现象、意识水平(有CNS-HLH 患者)
1.完全应答:上诉指标均恢复正常范围。 2.部分应答:≧2项症状或实验室指标改善25%以上,
FHL-2、 FHL-3、 FHL-4、 FHL-5。 2.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HLH:主要包括Grisceli综
合征2(GS-2)、Chediak-Higashi综合征1(GHS-1) 和Hermansky-Pudlak综合征II(HPS-II)。 3.EBV驱动HLH: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综合征(XLP), 包括XLP-1和XLP-2.
实用文档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
指征: 1.持续NK细胞功能障碍; 2.证实为家族性或遗传性疾病的患者; 3.复发性或难治性HLH; 4.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HLH患者。
实用文档
支持治疗
HLH患者常合并感染和多脏器功能受累。支持治疗 包括预防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及真菌感染、静脉补充 免疫球蛋白和防范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维持血小板 计数在50× 109/L以上,防止自发性出血,严密监 测脏器储备功能,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数)恢复正常至少1周后。
实用文档
挽救治疗
初始治疗2-3周进行疗效评估,未能达部分应答及 以上疗效患者建议尽早接受挽救治疗: 1.DEP或L-DEP联合化疗方案:DEP方案是一种由脂质 体多柔比星、VP-16和甲泼尼龙组成的联合化疗方 案。 2.混合免疫治疗方案:该方案由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和 VP-16组成。
4.其他类型的嗜血细胞在综合征:妊娠、药物、器 官、造血干细胞移植和罕见的代谢性疾病也可诱发 HLH。
实用文档
四、HLH诊断标准
目前诊断标准由国际组织细胞协会2004年修订: 1.分子诊断符合HLH:在目前已知的HLH相关致病基
因,如PRF1、UNC13D、STX11、STXBP2、Rab27a、 LYST、SH2D1A、ITK、AP3 ᵝ1、MAGT1、CD27等发现 病理性突变。
实用文档
诱导治疗(HLH-94方案详解续)
•维持治疗(9-52周): CSA:5-6mg /kg .d(维持谷浓度200ng/L) Dex: 每2周用初治量冲击3天 VP-16 :150mg/m2,每2周一次
•04HLH治疗方案: 与94方案基本一致,但CSA从第一天就开始
实用文档
HLH2004治疗方案
3.筛查导致HLH的潜在疾病,确定HLH的类型。
实用文档
五、治疗
的治疗分为两个方面: 1.诱导缓解治疗:控制过度炎症状态为主,达到控
制HLH活化进展的目的。 2.病因治疗:就诊潜在的免疫缺陷和控制原发病为
主,达到防止HLH复发的目的。
实用文档
诱导治疗(HLH-1994方案详解)
•初始治疗(8周) Dex : 10mg/m2.d×2周,5mg/m2.d×2周, 2.5mg/m2.d×2周, 1.25mg/m2.d×1周, 1周减停 VP-16: 150mg/m2,每周2次×2周,每周1 次×6周 IT(MTX) :第3-6周每周1次,共4周
实用文档
一、定义
嗜血细胞综合征,又称为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 增多症。
是一类由原发或继发性免疫异常导致的过度炎症反 应综合征。
主要由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系统异常激 活、增殖,分泌大量炎性细胞而引起的一系列炎症 反应。
临床以持续发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以及骨 髓、肝、脾、淋巴结组织发现嗜血现象为主要特征。
实用文档
继发性HLH分类
1.感染相关HLH:是继发性HLH最常见的形式,包括 病毒、细菌、真菌以及原虫感染等。
2.恶性肿瘤相关HLH:恶性肿瘤容易罹患HLH,主要 是血液系统肿瘤,少数实体肿瘤。
3.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是HLH的另一种表 现形式,目前认为超过30种系统性或器官特异性自 身免疫性疾病与HLH相关。
实用文档
HLH诊断标准
2.符合以下8条指标中的5条: ①发热:体温大于38.5°,持续大于7天; ②脾大; ③血细胞减少:Hb﹤90g/L,Plt﹤100 × 109/L, N ﹤1.0 × 109/L且非骨髓造血功能减低所致; ④高甘油三酯血症﹥3mmol/L或高于同年龄3个标注差;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1.5g/L或低于同年龄的3个标 准差; ⑤在骨髓、肝脏或淋巴结里找到嗜血细胞; ⑥血清铁蛋白升高≧500ug/L; ⑦NK细胞活性降低或缺如 ⑧sCD25(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实用升文档高
实用文档
二、发病机理
实用文档
三、分类
由于触发因素不同,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两大类 1.原发性:一种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继发性:由感染、肿瘤、风湿性疾病等多种病因 启动免疫系统活化机制所引起的一种反应性疾病。
实用文档
原发性HLH分类
根据缺陷基因特点分为以下三类: 1.家族性HLH(FHL):共有5个亚型,包括FH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