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考研中国人民大学行管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课件

合集下载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学研究方法概述【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学研究方法概述【圣才出品】

第二十一章社会学研究方法概述21.1复习笔记一、社会学研究方法及其体系1.什么是社会学研究方法(1)社会学研究的方法是一种经验研究的方法,它通过对经验事实的分析来探究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解释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我们周围的社会世界,预测社会发展、变迁的趋势。

(2)社会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学理论的联系①社会学学科体系由社会学理论、社会学分支研究以及社会学研究方法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社会学研究方法与其他部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②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与机制的综合性具体学科,社会学研究方法就是认识和探索社会良性运行的条件和机制的重要工具与手段。

③社会良性运行理论及其概念、范式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和认识社会世界的特定视角,对特定的认识任务提出研究目标与研究方向,延伸出具体的研究课题,而运用社会学研究方法则可以具体实施和完成这些课题,形成和产生有关社会世界的知识。

(3)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特点①社会学研究所讨论和分析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纯粹客观的自然现象。

②社会学研究方法具有经验性,它区别于思辨的研究模式。

③社会学研究方法注重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和个别性,从而也区别于经济学、历史学的经验研究。

2.社会学研究方法体系社会研究方法体系如图21-1所示。

图21-1社会研究方法体系(1)方法论①方法论是研究方法的原理、原则的体系,它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研究的哲学基础、社会学研究的价值倾向、社会学基本理论范式,以及研究的逻辑体系。

②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有着两种基本的哲学与价值倾向,即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和人文主义的方法论。

a.实证主义方法论认为,社会学研究应该仿效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将社会现象当做纯粹客观的现象来测量和分析,通过对社会现象进行具体、客观的观察,对经验事实做出客观的研究结论。

实证主义研究方法所采用的研究方式最为典型的是定量研究。

b.人文主义方法论认为,社会现象和人们的行为与自然界的运动是不相同的,人类自身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对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研究采用特殊的方法和视角。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考研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超全笔记2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考研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超全笔记2

学姐辅导班讲义:人大行管考研参考书目《社会学概论新修》社会学概论新修复习指南第八章家庭家庭是最重要的社会细胞,也是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形式。

考察家庭不仅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初级社会群体的认识,而且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三节家庭的功能家庭对于家庭成员和社会都发挥着重要功能。

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家庭作为典型的初级社会群体,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化和社会控制等功能。

对于家庭成员而言,家庭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1)持续、专一地满足性生活;(2)生育子女,教育子女以及赡养老人;(3)组织家庭成员的生产与消费;(4)提供家庭成员休息和娱乐的特殊场所,满足家庭成员感情和精神生活的需求。

另一方面,也有学者指出,家庭并不总是发挥正功能,实际上它也有负功能,例如生产和再生产性别的不平等。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复试分数线政治英语专业一专业二总分50509090350人大行管考研经验分享与指导根据往年绝大多数学生复试的情况,可以大概了解到参加复试的学生普遍存在准备不充分的问题。

究其原因在于两点,一是为了应战初试学生已经耗尽了全部的精力,一旦初试完毕,很难再一鼓作气进行有效的复试准备;二是春节期间走亲访友的很多,考生很难抽出有效的时间进行全面的复试辅导。

另外多数学生没有复试经验,即便有心准备也感觉无从下手或者很难有针对性的有效复习。

针对这些情况,易研教育结合历年考研复试辅导经验为大家提供一些指导:经验之一:切勿完全放松春节期间应适当养精蓄锐(补充精力和体力)。

考研的周期很长,多数同学往往只注重初试,轻视复试,认为只要初试成绩过线了就万事大吉了,这是一种目光短浅的见识,因为目前我们国家的考研人数与日俱增,而教育资源确实有限的,这势必导致考研的报录比逐年降低,也就是说考研的整体难度将增大,而考研培训行业对考研初试的辅导更加有力,这就导致每年过初试分数线的学生可能有所增加,如此以来,复试的难度势必增加,否则就无法将录取人数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及含考研真题(抽样技术与数据处理基础)【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及含考研真题(抽样技术与数据处理基础)【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二十三章抽样技术与数据处理基础23.1复习笔记一、抽样技术1.抽样概述(1)抽样概念抽样是指按照一定的方式,从总体中抽取能代表总体的一部分元素(样本),然后根据样本中所包含的信息对总体的状况进行估计和推断的过程。

①总体和样本总体是指所研究对象的全体。

样本由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个体(或单位)所组成。

②抽样单元和抽样框为了便利地实现随机抽样,常常把总体划分成有限个互不重叠的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个抽样单元。

在设计概率抽样的方案时,必须有一份关于全部抽样单元的资料,称之为抽样框。

③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样本是总体的一部分,虽然有代表性,但是并不等于总体。

因此用样本估计总体肯定会产生误差,这一类误差就称为抽样误差。

非抽样误差是指在抽样调查中由于人为的差错或一些不可控制的因素所造成的误差。

④总体指标(总体值或参数值)总体指标是指调查的目标量,即有关的总体参数。

总体参数要通过有关的样本指标(即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统计量)来估计。

(2)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根据总体中抽取样本的方式区分)①概率抽样概率抽样依据概率论的基本原理,按照随机的方式进行,它充分考虑等概率的原则,可以避免抽样过程中的人为影响,可以对样本的误差加以控制,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概率抽样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段抽样等具体方式。

②非概率抽样非概率抽样主要是按照抽取样本的方便性、主观判断、主观意愿来选取研究对象,与概率抽样相比,其最大的区别是无法保证抽取样本的等概率性质,对总体的代表性较差,样本误差无法控制和估计。

从抽样的方式来看,非概率抽样又可分为偶遇抽样、主观抽样、配额抽样、滚雪球抽样。

a.偶遇抽样偶遇抽样是研究者在一定时间、地点、环境中遇到的或接触到的人均选入样本的方法。

偶遇抽样方便省力,但代表性差。

b.主观抽样主观抽样有两种情况:第一,研究者依据主观判断选取认为可以代表整体的个体作为样本的方法,又称判断抽样;第二,研究者有目的地选择样本,又称立意抽样。

人大行管考研参考书目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重难点讲解

人大行管考研参考书目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重难点讲解

考研参考书目《社会学概论新修》重难点讲解一、2008年人大行政管理专业考研真题学科基础试题:公共管理学、行政法学满分:150分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每小题3分,共10题)1、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在一切不重要的层面都是相同的。

2、各种有利于提高员工福利和组织效能的活动,都属于工作生活质量范畴。

3、领导者的个人魅力是领导的基础。

4、非营利组织的出现是对政府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反映。

5、效率是公共管理的起点,也是终点。

6、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的,国家有权决定适用部门规章。

7、不能做自己案件的法官,是大陆法系国家创设回避制度时的一句名言。

8、某地民警A出席朋友婚礼,在婚宴上与B发生口角,并在欧斗中将B打伤,B有权为此获得国家赔偿。

9、行政机关就是行政主体。

10、行政征收就是行政征用。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1、简述政府战略管理的过程。

2、简述提高政府绩效的预算原则。

3、简要说明我国行政立法权。

4、简述行使行政职权的要求。

三、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2小题)1、联系实际,论述公共服务市场化的优点与弊端。

2、我国行政诉讼法第5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只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理进行审查”。

试结合该法的其他相关条款,说明这一规定的合理性。

社会学概论新修复习指南第四章人的社会化第五节当前我国转型社会中的社会化问题当前我国社会已经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转型时期。

社会转型给社会化造成重大影响的关键在于,转型社会中所发生的社会规范、价值标准和行为方式等的变化,必然带来人们新旧观念上的冲突,造成人们价值观念上的多元性和模糊性,导致在行为选择上出现无所适从或随心所欲的倾向,从而妨碍个人社会化的进程,导致各种社会化问题。

一、早期社会化的困境早期社会化主要是指从幼儿时期到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化阶段,这一阶段的社会化对于一个人的一生具有很大影响。

而转型时期的种种社会变化,导致了早期社会化的困境。

社会学概论新修全套课件

社会学概论新修全套课件
3.试述怎样建立社会指标体系。
4.举例说明如何进行P PS 抽样。
第四章 社会的构成
第一节 社会及其构成 第二节 社会结构和社会运 行 第三节 社会类型
第一节 社会及其构成
一、社会的本质
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马克思主义 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 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 的人们的有机总体。
践活动。
第三章 社会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社会学方法论 第二节 社会学研究的过程 第三节 社会学主要研究方 法 第四节 社会指标 第五节 抽样技术与数据分析基础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具体社会学科,社会 学发展至今,已经形成和积累了相对独立的、 系统的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正是依托这些系 统方法,社会学的特殊视角逐渐形成,学科 理论和知识得以不断积累和拓展。
社会学在20 世纪30 —40 年代产生,决定 性的因素是时代实践的要求。
二、社会学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
如果结合我国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 全会的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实际,就能够把社 会学的对象问题说得更清楚。
三、社会学对象的中国特色
社会运行论的中国特色首先表现在它跟中 国历史上的学术传统密切相关。社会运行的 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中国学术传统长期以 来看待社会历史的角度的影响,这个角度就 是注重考察社会的治乱兴衰。
二、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
社会学不仅有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理 性—科学功能,而且还有增促社会进步、减 缩社会代价的人文—价值功能。
三、构建和谐社会
在构建和谐社会及和谐世界的进程中, 社会学研究将会提供理论的支撑。
思考问 题
1.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 2 .什么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如何正确加以把握? 3 .如何理解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4.社会学如何为社会实践服务? 5.中国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五版)PPT第十六章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五版)PPT第十六章

一、与广义社会建设相关的理论
(四)社会冲突论 2.代表人物思想: (1)科塞: 刘易斯·科塞(Lewis Coser)出生于德国柏林的一个犹 太人家庭,像1933年流亡于法国,后于1941年移民美 国。1975年,科塞曾担任美国社会学会主席,并任该 会执委十年,后任学会理事。他还曾担任美国东部社 会学学会主席、社会问题研究会主席。
一、与广义社会建设相关的理论
(三)社会整合论 2.帕森斯的观点 (1)在他看来,行动者在追求其行动目标时,实际上面临着许多可选择的手段,也面临 客观条件的约束,是规范取向或文化价值观决定了行动者的目标选择、手段选择以及认 知和克服各种客观条件的约束,从而导致不同的行动类型以及社会对不同行动选择的评 价呢 (2)在宏观层次上,帕森斯认为,社会秩序的维持有赖于社会中四类制度性结构的功能 发挥及其彼此间的功能耦合,尽管不同社会似乎赋予不同的功能需求以优先地位。
一、与广义社会建设相关的理论
(三)社会整合论 3.评价 (1)局限性:是基于西方社会分析而得出的理论认识,并且过于强调社会均衡和价值观 的共同性,回避了价值冲突和社会冲突的现实性与必然性,没有采取唯物主义立场,客 观上还有着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倾向, (2)对今天的启示:
① 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整合是现代社会系统正常运行的客观需要 ② 应当在保证价值观的合理性、包容性以及变化性的基础上,构建社会共同价值观,并发挥其
【关键概念】
社会建设、社会治理、风险社会、社会团结、和谐社会、善治、制度主义
第一节 社会建设的概念
一、社会建设的主要关怀
1.对社会建设的秩序关怀 这种关怀强调社会建设主要是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追求社会秩序与和谐。
2.对社会建设的民生关怀 这种关怀主要针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社会发展严重失衡的实际情况,强调发展社会事 业、推动社会进步以改善民生质量的重要性

社会学概论新修_郑杭生

社会学概论新修_郑杭生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第一章绪论1、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一)社会学的孕育产生:“社会学”一词最早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正式提出。

孔德使用“社会学”这个术语,是为了表明一门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独立学科,以区别于那种思辩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

(二)社会学产生的社会条件社会学首先是时代的产物,是适应时代实践的要求而产生的,主要就是西欧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以及资本主义大发展所引起的社会变化。

(1)18——19世纪西方的两次大革命: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思想大革命;18世纪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到整个西欧和美国的产业革命。

(2)西方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两次大革命的实质是推动西方社会由传统封建社会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

在两大革命的推动下,西欧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思想观念到社会行为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作为这种巨变之突出表现的工业化、都市化、人口流动,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对推动社会学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学从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3)资本主义社会理想的危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理性的王国”,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如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贫富悬殊、劳资冲突、失业和犯罪等等。

这些都以十分鲜明的形式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能否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

从孔德开始的西方社会学着眼于社会改良,维护资本主义的理想;而从马克思开始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则着眼于社会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彻底批判。

两种不同的回答,形成了社会学中的两大传统。

(三)社会学的思想渊源:(1)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孔德不仅受到柏拉图、亚里斯多德、霍布斯等人的影响,而且还直接从孟德斯鸠关于历史和社会现象的决定论和孔多塞关于人类理性进步的必要阶段论中,引出他关于人类知识、关于政治形式以及关于社会类型的各个三阶段论。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考研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精品笔记5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考研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精品笔记5

2016人大行管考研参考书郑杭生的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成功考上学姐学长经验谈:考研最重要的就是信心,不管考什么学校什么专业,首先自己的心态就得放好,只有打败自己才能打败别人。

社会学概论新修复习指南第十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第二节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是指:(1)以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为代表的分层理论;(2)以M?韦伯三位一体分层论为代表的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一)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基本内容(1)阶级的涵义。

列宁综合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论述,精确地揭示了阶级的实质。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这一定义表明,划分阶级的标准是经济地位,特别是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

(2)阶级产生的条件。

阶级的产生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以剩余产品的出现为前提。

同时,阶级还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相联系,私有制使得对剩余产品的剥夺和占有成为可能。

(3)阶级的内部关系和发展。

同一阶级的成员具有共同行动的可能性,其共同行动的实际能力与其是否已从“自在阶级”过渡为“自为阶级”相联系,阶级意识的形成和阶级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则是这种过渡的重要标志。

(4)私有制社会的阶级斗争。

在私有制社会中,阶级之间具有敌对的一面,这种敌对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采取阶级斗争的形式,它是私有制条件下社会结构变迁和发展的直接动力。

(5)阶级的历史发展趋势。

阶级是个历史现象,仅仅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它的消亡与其产生一样是不可避免的,阶级消亡意味着人类最终能够消灭社会不平等。

(6)阶层分析是阶级分析的具体化。

阶层是依据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之外的属性划分的,它或者存在于阶级内部,或者是与阶级相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特殊群体。

进行阶层分析必须以阶级观点为指导。

(二)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现代西方社会中的阶级状况与马克思所处时代的阶级状况相比,确实发生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特别是在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划分的基础上产生了一大批“新中间阶级”。

社会学概论_ppt课件

社会学概论_ppt课件
三、冲突模型
科瑟尔在《社会冲突的功能》(1956)中最早使用了“冲突理论”这一术语。他反对帕森斯认为冲突只具有破坏作用的片面观点,力图把结构功能分析方法和社会冲突分析模式结合起来,修正和补充帕森斯理论。 达伦多夫则认为,社会现实有两张面孔,一张是稳定、和谐与共识,另一张是变迁、冲突和强制。为此,社会学必须走出帕森斯所建构的均衡与和谐的“乌托邦”,建立起一般性冲突理论。 赖克斯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反对帕森斯以价值规范为重心的秩序理论,强调物质生活手段的分配应该在建构社会模型时占据优先地位。 柯林斯的《冲突社会学:迈向一门说明性科学》一书出版,标志着冲突问题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书
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修订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韩明谟主编:《社会学概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贾春增主编:《外国社会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复习参考题
什么是社会? 社会的构成要素? 试述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实论? 社会有哪些功能?
第一章 社会学意义与范畴 第一节 社会学性质
二、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社会学与经济学:后者研究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前者研究经济行为的社会基础。 社会学与政治学:社会学偏重于研究政治行为;政治学研究整治过程如何运转 社会学与心理学:社会学着重研究人群共同体中的社会;心理学偏重于个人。
三、如何学习社会学 掌握社会学观点,运用社会学理论框架,进行客观分析 熟悉社会学术语 培养综合考虑社会现象的能力 根据社会现象变化趋势来思考问题 要有避免陷入错误的能力 超越个人 通过社会中社会作用观察个人行为
第二节 社会学的应用
一、社会目标: 解释、预测、控制 二、社会学的功能 1、 认识功能:描述、解释、预测和规范 2、 实践功能:教育、管理、咨询、监督

人大行管考研参考书目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最新考点

人大行管考研参考书目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最新考点

人大行管考研社会学概论新修复习指导社会学概论复习指南第一章绪论第二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一、国外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其分类“什么是社会学?”一个半世纪以来—直是它的创始人以及后辈社会学家力图明确回答而又不容易回答清楚的问题。

孙本文在《社会学原理》一书中曾系统介绍过从19世纪中叶起到20世纪30年代初为止国外9种关于社会学的定义,即社会学是研究①社会现象,②社会形式,③社会组织,④人类文化,⑤社会进步,⑥社会关系,⑦社会过程,⑧社会现象间的关系,⑨社会行为的科学。

有的美国社会学家统计了1951一1971年20年间由美国出版的16种社会学教科书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8种提法,即研究①社会互动,②社会关系,③群体结构,④社会行为,⑤社会生活,⑥社会过程,⑦社会现象,⑧社会中的人。

当然,社会学在160多年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定义远要比上述提到的多得多。

这众多的定义主要分属于三大类:(1)侧重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

这种观点在西方社会学传统中的主要代表为孔德、斯宾塞、杜尔克姆等人,形成社会学中的实证主义路线;(2)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

这种观点在西方社会学传统中的主要代表为韦伯等人,形成社会学中的反实证主义路线。

这两类观点影响至深,后世的许多定义多为这两类观点的变形或混成。

属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的学者中,既有主张第一种类型的观点的,也有赞成第二种类型的。

但他们都是以社会和个人的统一为指导的,都赞成马克思的下述观点:个人是社会的存在物,应当避免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反之,社会又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各个人借以生产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3)至于不属于上述两大类的其他社会学定义可以看作是第三大类,其中有些观点影响不小,但都没有成为社会学发展的主流。

二、国内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一百年来,中国社会学界对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大体上有如下几种观点:第一,侧重以社会为研究对象。

其代表性观点有:(1)认为社会学是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治和乱、盛和衰的原因,揭示社会由以达到治的方法和规律的学问。

《郑杭生 社会学概论新修 第5版 笔记和课后习题 含考研真题》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郑杭生 社会学概论新修  第5版 笔记和课后习题 含考研真题》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第九章 家庭、婚 姻、性与社会性 别
6.2 课后习题详 解
6.1 复习笔记
6.3 考研真题与 典型题详解
7.2 课后习题详 解
7.1 复习笔记
7.3 考研真题与 典型题详解
8.2 课后习题详 解
8.1 复习笔记
8.3 考研真题与 典型题详解
9.2 课后习题详 解
9.1 复习笔记
9.3 考研真题与 典型题详解
11.3 考研真题 与典型题详解
12.2 课后习题 详解
12.1 复习笔记
12.3 考研真题 与典型题详解
13.2 课后习题 详解
13.1 复习笔记
13.3 考研真题 与典型题详解
14.2 课后习题 详解
14.1 复习笔记
14.3 考研真题 与典型题详解
15.2 课后习题 详解
15.1 复习笔记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郑杭生 社会学概论新 修 第5版 笔记和课后习
题 含考研真题》
思维导图PPT模板
目录
01 第一编 社会运行概述
03
第三编 社会运行的宏 观分析
02
第二编 社会运行的微 观分析
04
第四编 社会运行与社 会建设
郑杭生主编的《社会学概论新修》是我国高校广泛采用的社会学权威教材之一。作为该教材的学习辅导书, 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框架图表体系,通俗易懂易记本书每章的知识梳理框图,在全方位把握重要考 点的同时,提纲挈领地以知识框架思维导图形式,呈现重要的考点、难点,脉络清晰,一目了然,更容易记忆。 2.整理名校笔记,归纳考点难点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考点难点进行了整理,对部分关键词进行了标记, 并将全书考点按照重要程度分为一星(一般了解)至五星(熟练掌握),以便考生更有针对性地复习。3.解析课 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社会学相关辅导资料,对每章的课(章)后习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部分给出了提示。4.精选考研真题,补充典型习题本书精选了部分名校近年的社会学考研真题,并补充了典型习 题。所选习题涵盖的知识点全面,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凸显当前热点。要深深牢记:考研不同一般考试,概 念题(名词解释)要当作简答题来回答,简答题要当作论述题来解答,而论述题的答案要像是论文,多答不扣分。 有的论述题的答案简直就是一份优秀的论文(其实很多考研真题就是选自一篇专题论文,完全需要当作论文来回 答)!

郑杭生的社会学概论新修

郑杭生的社会学概论新修

郑杭生的社会学概论新修社会学概论复习指南第一章绪论第三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对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现在有多种分法,但不论哪种分法,社会学都占有重要地位。

一、社会学学科地位的历史演变孙本文概括的关于社会学学科地位的种种观点,大体上反映了这个问题的历史演变过程。

第一,“总和说”,把社会学和各门社会科学的关系看作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第二,“综合说”,认为社会学是将各门社会科学的成果从社会整体的角度加以综合得出的。

上述两种看法反映了社会学创立时期的情况,那时社会学刚刚从哲学的怀抱中解脱出来,社会学实际上是社会科学的代名词,同时它又在一定程度上有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的色彩,有某种包罗万象、凌驾于各门社会科学之上的印记。

第三,“普遍说”,认为社会学的原理具有普遍性,适用于一切社会现象,各门社会科学的原理则只有特殊性,仅适用于特殊的社会现象。

这仍然没有摆脱社会哲学的色彩。

第四,“平等说”,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一样,都研究社会生活现象的一个方面。

这反映随着社会学进入形成时期,逐渐摆脱了哲学的怀抱,越来越明确自己的范围和方法。

第五,“共通说”:孙本文于30年代在总结前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社会学地位的看法:“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生活现象的共通原理,此种社会生活现象的共通原理——社会行为原理——为社会生活现象的一部分,而关于部分的社会现象,故社会学为一种普通的社会科学”。

20世纪70年代,台湾省学者魏镛提出了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科学分类,认为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处在并列的地位,认为社会学家是从人类群居生活中去研究人,而政治学、心理学、历史学、文化人类学等则是分别从人类的权力关系、人类的思想、人类的“记忆”、人类的生活方式等方面去研究人。

社会学学科在中国大陆恢复后,郑杭生在80年代中期提出了一种与上述观点不完全相同的看法:把全部社会科学分为一般、特殊和个别三个层次。

属于第一个层次的是像历史唯物论这样的哲学科学;属于第二个层次的是社会学、历史学这样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属于第三个层次的是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学、法学等专门社会科学。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五版)》课件第一章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五版)》课件第一章

二、关于社会运行的问题与对策分析的 内容
• 这方面的内容大体有:社会问题、社会越轨、社会控制、社会工作与社会保 障等。
• 为什么要控制犯罪、违法、违警、不道德等违反社会规范的越轨行为 呢?是为 了从另一个方面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行。在控制越轨行为时,不仅要动用 国家、 法律、纪律等硬控制手段,而且要使用风俗、道德、信仰和信念等软控制手段。
二、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 研究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
• (一)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 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是指特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生
活四大系统之间以及各系统内不同部分、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促进,而社会障 碍、失调等因素被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和最小的范围之内。
• (二)从社会学的层次结构看社会学研究对象及其与社会学基本问题的联系 • 社会学学科的层次结构大体由下述三个层次组成:第一,社会学基本问题层次,
即学科的“元问题”层次,也即作为社会学与哲学联结点的社会哲学层次; 第 二,社会学研究对象问题层次,即学科的“本问题”中的总问题层次,也即作 为综合性具体科学的社会学层次;第三,社会学范畴问题层次,即学科的“本 问题”中的分问题层次,也即作为社会学历史地形成的概念内容的层次。
三、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 研究对象的中国特色
• 上述社会学定义,也即社会运行论的中国特色,首先表现在它跟中国历史上 的学术传统密切相关。在《墨子》中,就有对夏桀乱、商汤治,纣王乱、武王 治的评价。而在《墨子》中,则有对治乱原因和达到治的方法的探讨:“若使 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 若此则天下治。”此外,汉“文景之治”、唐“贞观之治”,尽人皆知;老庄 的“无为而治”,无人不晓。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考研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考研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

2016人大行管考研参考书全程复习规划一、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真题专业课一:一、名词解释:1.公共管理者2.组织学习3.行政复议4.群体狂想症5.象征性政策二、简答题:1.公共组织的性质2.政府治理工具的内涵及类型3.公共预算的性质与功能4.目标群体对政策认可的缘由5.政策议程的类型三、论述题:1.结合实际,分析非营利组织在公共领域的作用及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2.结合实际,分析政策执行的相关条件专业课二(社会学+经济学):社会学简答题:1.什么是初始社会化2.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的区别3.社会互动的类型经济学简答题:1.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主要方法2.什么是货币创造乘数?其作用大小受到哪些条件的影响3.失业的类型三、论述题:社会学论述题:1.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2.我国社会转型对我国社会分层的影响3.社会角色失调的类型及处理方法;经济学论述题:1.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成功考上学姐学长经验谈:考研最重要的就是信心,不管考什么学校什么专业,首先自己的心态就得放好,只有打败自己才能打败别人。

社会学概论新修复习指南第九章社会组织第四节社会组织的管理一、组织管理的含义组织管理是指运用权威来协调组织内部人力、物力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组织活动的效率,这种效率除了受环境的影响之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组织管理。

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是有效管理的基础。

组织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这一工程中,管理者的角色具有两种基本职能:向内观察着组织内部秩序;向外观察着环境的变化。

二、组织管理理论的发展组织管理理论的发展一般被区分为三个阶段:古典组织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的管理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

(一)古典组织管理理论古典管理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包括泰罗的科学管理、法约尔的管理14项原则和韦伯的科层制管理。

古典理论是以等级规则和非人格因素为基础建立的。

这些理论之所以也被称为科学管理理论,是因为它们强调组织成员必须遵守组织规则,而不带个人情感因素,以此提高组织机构的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编社会运行的宏观分析1.社会组织(广义、狭义):广义的社会组织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另一种是狭义的社会组织,即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也可称之为正式社会组织,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2.测定目标实现程度及绩效的标准:1)有效性。

指组织实现各种目标的能力,它意味着组织能以最终实现全部目标的方式来安排和使用它的资源。

2)效率。

指组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消耗的资源与产出的结果之间的比例关系,资源的消耗应当带来相应的正面的结果。

3)人道主义或人文关怀。

指组织应最大限度地发展个人才能,而不仅追求效率。

3.“非正式群体”定义,其正功能与负功能是什么?非正式群体指由一定数量的个人(通常规模比较小)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社会群体。

非正式群体内部有确定的结构,它们通常有自己的领导、有一系列群体目标、有一套用以规范群体成员行动的价值和规范,但这种行为的开始和延续初期并没有自觉的目标或方向。

从范围上说,非正式群体是组织的中下级职员联合体,而且一般是在组织规则不严密的地方产生的。

正功能:非正式群体是工业技术和工业科层制的一种派生和一种反作用。

对工人来说:第一、减轻单调、厌烦和疲劳;第二、获得非正式地位的机会(可以满足工人对地位的需求,以弥补在正式结构中的地位渴望);第三、情绪反映的充分表露(缓和了工人角色中情感中立和普遍主义原则所带来的紧张)第四、提供独立的机会。

对管理工作本身:第一、有助于完成工作任务;第二、减轻管理者的工作负担;第三、提高工作满意感。

负功能:抵制变革、目标冲突、遵从行为问题、谣言问题。

4.马科斯.韦伯:“科层制”含义、特征,“科层制管理”:“科层制”:是一种以正式规则为主体的管理方式,这种组织具有细密的分工和复杂的规章制度体系。

科层制是现代社会组织管理的典型方式,其特征包括:第一、明确的分工;第二、明确的职权等级;第三、明确的规章制度体系;第四、私人关系和公务关系的分离;第五、量才用人;第六、管理权力依附于职位,而不依附于个人。

有职则有权,无职则无权。

“科层制管理”:马克斯.韦伯的科层制管理是指通过“公职”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或“世袭”进行管理。

其所论述的科层制只是一种“纯理型”的组织,合法与合理的职权观点是韦伯科层制的基本观点。

5.组织权变理论:权变,就是随机应变,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主要强调各分系统之间相互关系模式及其特殊性。

权变学派一个基本命题是:一个组织与其他组织的关系,以及与总环境的关系依赖于具体情境。

权变学派认为组织系统是由各分系统构成的,需要研究的是组织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各分系统内与各分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权变理论强调组织的多变量性,并试图了解组织在变化的条件下和在特殊环境中运行的情况。

权变学派最终目的在于提出适宜具体情况的组织设计和管理行动。

6.科斯:“交易费用”概念:科斯提出了交易费用概念: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让某种权力(企业家)赖支配资源,部分市场费用便可以节省。

在这个意义上,企业最明显的特长是作为交易费用的代替物。

因此,实际上有两种制度协调和配置资源,在企业外部,由价格机制指挥生产,通过一系列市场交易实现资源的配置;企业内部,市场交易的复杂结构由企业内部的协调人际合作和指挥生产的管理来替代。

7.威廉姆森:“交易费用”理论对组织研究的应用分析三个层面:威廉姆森指出:“交易费用”理论研究经济组织是将交易作为分析单位,认为对节省交易费用的理解是组织研究的中心问题。

当产品或服务从一个技术上分离的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交易便形成了。

威廉姆森指出交易费用理论对组织的研究可以应用在三个分析层面上:1.第一个层次是是企业整体的组织结构,把企业作为既定的研究范围探讨运作的各个部分如何相互关联;2.第二个层次或中间层次的焦点是各个部分的运作,探讨哪些部分将在企业内实施,哪些行动将在企业外实施,这是发展和定义“效率”、“边界”的尺度;3.第三个层次是人力财产的组织方式,目标是根据群体工作的性质,以不同的方式配置内在的管理结构。

8.社会分层: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

社会分层体现着社会不平等。

9.社会经济地位(SES):不仅指经济地位,而是涵盖了个人的教育程度、收入水平以及职业声望的内容,并计算上述三方面的综合值来反映一个人综合社会地位的高低。

通常,社会经济地位相同的人在获得社会资源方面的机会也大体相同。

10.社会分化之:“水平分化”、“垂直分化”:水平分化:指的是依据某种社会属性或特征,将社会成员分为不同类型的地位群体,这些群体从公认的社会价值序列看不存在高低差别,即他们的生活境况、互动影响力大体相等。

垂直分化:指的是依据某种社会属性或特征,将社会成员分为不同层次的地位群体,这些地位群体从公认的社会价值序列看存在着高低差别,即他们的生活境况、互动影响力各不相同。

由垂直分化所造成的社会差别叫做社会不平等。

11.社会不平等:对垂直分化所产生的各阶级、各阶层之间关系的集中概括,指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在占有量、获取机会和满足需求程度上存在着差异性。

12.马科斯.韦伯:“三位一体”分层模式:主张从经济、声誉、权力(名、利、权)三个角度综合考察一个社会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三大领域中的不平等。

韦伯将根据经济因素划分的地位群体叫做阶级,认为阶级是指一批在经济状态和变化方面相同或相似的人群。

声誉地位是由社会公认的评价体系确定的,社会的评价从肯定到否定构成了高低有序的阶梯,声誉地位即指人们在这一阶梯中所处的位置。

权力地位则是依据人们是否拥有权力以及权力的大小确定的。

所谓权力,在韦伯那里,意味着为实现自身意志,无视他人意愿而支配他人的能力。

权力分层反映了政治领域的不平等。

三个标准之间,虽在一定条件下,可能相互强化,存在密切联系,但在理论分析层次上,它们之间并不必然的存在因果决定关系;另一方面,虽则各自独立,也并不意味任何社会情势下这三个分层属性都同等重要,特定社会情势往往把某一个属性推到突出地位上。

13.帕累托:“精英理论”:帕累托认为,社会分层结构的存在是普遍的和永恒的,但并不意味着,社会上层成员和下层成员的社会地位是凝固不变的。

“精英”指那些具有特殊才能、在某一方面或某一活动领域具有杰出能力的成员。

每一个以社会地位划分的集团中都有一定数量的精英,各个集团社会成员能力和才干的平均值决定着该集团在社会分层阶梯中所处的位置。

到工业社会,阶级的稳定性被一种称为精英循环的社会流动所冲破,稳定性不平等被暂时性不平等所取代。

精英在原则上是不能世袭的。

帕累托指出,社会平衡的基本条件就是保持循环路线的畅通,以使执政阶层中总能保持一定数量的精英。

一旦流动缓慢,将造成执政阶级中蜕化分子激增,同时非执政阶级中精英不断增长,社会随之失去平衡和稳定,而征服或革命将使新的精英掌权并建立起新的平衡。

14.帕累托“精英理论”与马克思“阶级理论”的区别?精英理论与马克思阶级理论区别明显:1.阶级是由人们在所有制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是基于社会差别的不平等;精英则以天赋的自然差别为基础;2.阶级论认为,阶级关系是一种稳定性不平等,个别成员的社会流动不足以从总体上改变稳定的阶级格局;而精英论则把个人天赋能力当作社会流动的动力,认为流动可以改变阶级格局,变稳定性不平等为暂时性不平等;3.阶级论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个人的努力很难弥补人们在竞争七点上的差距,各阶级间业已存在的壁垒构成了它们相互流动的障碍;精英论则认为,个人能力可以缩小乃至弥合竞争起点上的差距,精英循环足以打破阶级壁垒;4.阶级论把阶级之间关系的对立性质视为社会冲突的根源;而精英论则认为,冲突和革命的根源主要是精英循环的通道不畅。

15.结构弹性分析之:“刚性结构”、“弹性结构”:1.刚性结构: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空间的分布具有很强的地位相关性,社会成员在多元化分层空间的分布呈现集束状态。

一个刚性结构的社会,其社会不平等被称为累积性不平等。

特点:1)如果各个分层地位高度相关,且之间又具有某种时间顺序,则暗示它们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因果关系。

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分层属性是该社会的分层中轴。

2)刚性结构同时意味着多元分层标准高度重合,即用其中任何一个对社会成员进行社会分层,其结果同运用其他标准大体上一致。

3)刚性结构还意味着各分层地位之间具有相互加强、相互转化的极大可能性。

4)刚性结构在无形中极大地限制着人们的层间交往。

5)刚性结构极有可能形成社会断裂带,并引发强烈的社会冲突。

总之,刚性结构是一种极具脆性的冲突性结构,各层次之间的社会整合度较低。

刚性结构的社会必然经常处于不稳定的运行状态。

2.弹性结构: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空间的分布状态中各地位之间的相关性很弱,社会成员在多元分层空间的分布呈现弥漫状态。

一个弹性社会,其社会不平等被称为扩散性不平等。

特点:1)各个分层地位间低度相关,即之间不存在因果决定关系,因此不存在明显的分层中轴。

2)“不相关状态”使不同标准对社会成员进行分层,所得到的结构各不相同。

3)弹性结构中的“相对劣势”,即社会成员在某种地位层面上所处的劣势可以由其他层面的优势加以弥补。

4)弹性结构对社会成员的层间交往起着促进作用。

5)弹性结构社会具有高于刚性结构社会的整合度。

16.代际流动之:“结构性流动”、“自由流动(非结构性流动)”:代际流动:是通过同上一代人进行比较而确定的地位变化状态,代际流动的参照基点是父亲(母亲)在同一年龄时的职业或其他地位。

结构性流动:指由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社会结构而造成的人们社会地位的变化。

结构性流动是由外在原因推动的,不反映个人对这种流动所抱的种种态度。

自由流动:是由于个人原因所造成的地位变化,又叫非结构性流动。

17.“先赋条件”与“自获条件”:1.先赋条件:指个人生而具有的或自然得到的属性。

2.自获条件:指个人由于自己的行为或经过自己的努力而得到的一些属性。

3.传统社会中,先赋条件往往起决定性作用;现代社会,以自获条件作为职业录用标准是机会平等原则的体现。

4.先赋条件往往形成封闭分层体系;自货条件则有助于促进自由流动,形成开放型分层体系。

5.虽然先赋条件对自获条件并不是毫无影响的,但是,只要坚持以自获条件为职业录用标准,就会减小先赋条件的影响程度,同时随着垂直流动速率的增大,整个社会中先赋条件的集中优势也将不断受到削减,出现先赋优势扩散化趋势,从而使社会从一种代代相袭的凝固式分层结构转变为代际对流的动态分层结构。

这种社会职业层次经常不断地重新分配的做法,能够有效地减少社会不平等可能造成的冲突和摩擦,以及由此而给社会运行带来的恶性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