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转喻在英语幽默中的认知机制

合集下载

言语幽默生成机制的认知探究——转喻视角

言语幽默生成机制的认知探究——转喻视角
转 喻 是 用 某 事 物 的 名 称 替 换 相 邻 近 事 物 名 称 的修 辞 手 段 从
关 于 “ 默 ” 不 同领 域 的学 者 有 着 不 同 的解 读 。 文 权 威 幽 . 中
词 典 《 代 汉 语 词 典 》 修 订 本 ) 19 :5 0 的 释 义是 “ 趣 或 现 ( (9 6 12 ) 有 可 笑 而 意 味 深 长 ” 英 文 权 威 词 典 O fr d acdL an rs 。 xodA vne ere’
的。”
幽 默 成 为 了多 学 科 研 究 的对 象 怎样 达 到 幽默 效 果 以及 什 么是 幽 默 的生 成 机 制 是 哲 学 家 、 理 学 家 、 言学 家 和 美 学 心 语 家等 长期 关 注 和 研 究 的课 题 。 方 有 三 种 经 典 的 幽 默 理 论 . 西 不 和谐 论 ( eicn ri er1 蔑 视论 认 为 幽默 源 于人 们 对 于 t ogut t oy。 h n vh 他 人 的优 越 感 . 对 他 人 的 缺 陷和 错 误 的嘲 笑 ; 是 释放 论 认 为 幽
J1 09 u. 0 2
V o. 16 No. 7
第 6卷 第 7期
言语 幽默 生成 机制的认 知探究
何 晓 宇 , 洪 亮 杨
( 西华 师 范 大学 外 国语 学 院 , l南 充 6 7 0 ) ’ l l  ̄J 30 0
转喻视角
摘 要 : 文从 认 知 语 言 学上 转 喻 的 角度 来研 究 言 语 幽 默 的 生 成 机 制 , 出 了一 个 言语 幽 默 生 成 机 制 的 框 架 , 本 提
20 0 9年 7月
湖北 经 济学 院学 报 ( 文社 会 科 学版 ) 人

英语幽默的语用分析

英语幽默的语用分析

英语幽默的语用分析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的不断进步,文化素养也得到了提高,影响着人们处理社会关系的方式。

作为一种文化交流手段,幽默在社会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关于英语幽默,有许多风格现存,它们传达着不同的社会消息和文化价值观。

本文将尝试分析英语幽默的语用特征,以及人们在表达和理解它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英语幽默的语用分析追溯到传统的社会概念,语用研究者认为,幽默的组织者具有“翻转情境”的特性,他们在一种表面上肯定的概念,而实际上却可能存在负面价值观或隐含攻击力。

英语幽默中最常见的语用形式是“转折”,它使用“但是”,“尽管”,“可是”等连接词,同时避免说话者的头脑僵化,使收件人在愉悦的同时更加思考。

此外,英语幽默也可以利用反讽来达到幽默效果,表达者利用此种方式来改变他人的说话方式,来开启一种自上而下的话语。

英语幽默也可以从语用角度考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境成分,即检查发言者与收言者之间的关系,如他们是否存在攻击性,贬低,欺负或其他负面意义;二是社会文化层面,即解析调侃是否依据当前的社会状态,如特定群体的价值观,行为守则等。

除了挖掘英语幽默的语用特点,理解和表达英语幽默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在表达时,学习者应该注意词的搭配,这能够提高幽默的逻辑性;其次,学习者应该在实践中强化自己的语用知识,提高表达时的灵敏度;最后,学习者应该练习给予正确的反馈,练习解释英语幽默。

总之,英语幽默的语用分析不仅体现了作为一种文化交流形式的重要性,也表明它对社会价值观以及人们认知行为扮演着积极的作用。

当学习者意识到幽默的语用特征,灵活运用幽默去表述观念时,学习者就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更有效地与他人进行交流。

英语幽默话语的认知转喻解读

英语幽默话语的认知转喻解读

与新框架相关的元素

重新调整信息 , 化解之前 的信息矛 盾 ,


…… ’ 一 … 一 … 一
概念 转喻 的认 知研 究

生成幽默效果 。如一位女士在对 她的朋友谈到 自己丈夫 时: “ I l o s t my h u s b a n d a t s e a . ” s a i d t h e wo ma n . “ I a m s o r r y , ”r e p l i e d t h e ma n .“ Ho w d i d i t h a p 一 p e n ?Wa s h e s wi mmi n g ? ”
禁。
实体 以参 照点的方式为 目标 体提供心理通道 的过程 。 也就 是认知主体会选择认 知域 中某 个较为突显 的事件为参 照点 , 并 以此 达成对处 于该认 知域 中其他 事物 的认 知 。认知 参照 点概念符合人们 的思维 习惯 , 是对概念转 喻思维方 式的一个
重要表述 。R a d d e n& K v e c s e s 运用 L a k o f f 提 出的I C M( 理
第2 6 卷第 l 2 期 2 0 1 3 年1 2 月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Ch a n g c h u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
[ 基金项 目] 2 0 1 2 年度漳州 师院教 改课题 “ 认知 隐喻 、转喻机制在 大学英语语篇 阅读教 学 中的应用 ”( J G 2 0 1 2 2 9 ) [ 作者简介] 林慧英 ( 1 9 7 8 一 )女,硕 士,讲 师,研 究方 向为英语语言 学及大学英语教学。 幽默是英语语篇 中常见 的一种语言形式 , 它是话语双方 在特 定 的场境 中制 造 出字 面语 义与深 层语 义错 位 的结果 。 也就是说 幽默话语 的生成首先需要制造乖讹 , 即事物 间的相 互矛盾 , 常常是言者提 出的新框架 中的信息与听者原认知框 之一 。而综 观 目前英 语幽默的认知研究 , 鲜有学者关注并系 统 阐述转喻 的阐释力 , 在此拟 以概念 转喻的角度解读英语幽 默话语 中乖讹 的产生及消解 , 希 望能进一步丰富认知视角下 的英语幽默话语研究 。

隐喻转喻视角下的英语人体词汇多义现象阐释

隐喻转喻视角下的英语人体词汇多义现象阐释

- 208 -校园英语 /语言文化隐喻转喻视角下的英语人体词汇多义现象阐释重庆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杨小波【摘要】本文以实例探讨了隐喻和转喻两种认知机制在人体词多义生成中的机制,并指出在词汇学习中引入认知机制的学习将就将对词汇学习大有裨益。

【关键词】隐喻 转喻 多义 人体词一、引言一词多义现象是人类语言中极为普遍的现象。

Lyons 认为“人类所有的语言都没有,也不曾有过一个词有且只有一个意义的时候”。

一词多义是所有语言共有的特点,这种现象一直都是语言者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和焦点。

以结构主义语言学为代表的传统方法侧重于关注词语本身的内部逻辑关系。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兴起的认知语言学从认知的视角出发,为一词多义现象提供了更科学、更系统的解释。

认知语言学认为一词多义现象是建立在体验主义哲学基础上,隐喻和转喻是多义词从基本意义向相关意义延伸的主要方式。

二、隐喻和转喻1.隐喻是由源域到目的域的基本结构或部分结构的映射过程,它的实质是以一件事或经验来理解和经历另一件事或经验。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参照他们熟知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和理解陌生的、无形的、抽象的概念。

以Life is a journey 为例,人们利用旅行和人生两者在心理认知上的相似性,把“旅行域”映射到“生活域”通过具体的概念“旅行”来理解抽象概念“人生”。

2.转喻。

转喻涉及一种“接近”和“突显”的关系,是用相近或相关联的不同概念域中的一个突显的事物来代替另一事物。

接近原则的心理机制是距离相近的事物容易被看作是一个单位,而突显原则认为人们的注意力更容易观察和记忆事物比较突显的方面(赵艳芳:2001)。

如 We need more hands here ,手是身体的一部分,用手代替人力,属于部分代替整体的转喻。

三、人体词多义的认知阐释人类的认知总是遵循这样一些规律:以自我为中心,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由自我到非自我。

人们最先认识的是自己,再将对自己身体的认识以各种方式映射到客观世界,通过隐喻或转喻把已形成的熟悉的、具体的、易理解的体系投射到陌生的、抽象的、复杂的体系,从而逐步的认识世界。

转喻的语用功能及对英语学习者的启示

转喻的语用功能及对英语学习者的启示
们 的思想和行为 。 认 知语 言学基 于概念之 间的普遍联 I
例2 :
He c h o s e a g u n i n s t e a d o f a c a p a n d g o wn .
该句 中 t h e g u n和 c p a a n d g o w n ( 大学方帽 和长
行。转喻表达 的用法唤起了一种生动鲜活 的意象 , 能 代替。 在语言表达中, 转喻的准确使用可使语言别致、 I
生动 、 形象, 突出事物 的特 征 ; 从认 知角度来分 析 , 转 { 发挥更大的感染力 和说 服力 ,取得 艺术 性 的表 达效
喻表达中指称对象的转换涉及认知域的转移, 而认知 J 果。 此处的转喻表达相比于直义表达具有“ 言近意远 ” 域的转移、变换往往能够提升言语接受者的视角, 使 { 的效 果 。
殊语 境下 ,医护人员最关 注 的并非病人 的姓 名 l
“ S m i t h ” , 相 比之下 , 转 喻表达式 m y h e a t r p a t i e n t ( 心 {
有的典型性的语用 功能 , 同时探讨各种功能对英语学 一 美学功能。 习者的启 示。


例3 :
T h e e n e my s o l d i e s r p u t ll a t o i f r e a n d s w o r d .

修辞功能

转喻 的修辞方 式是故意不 用需要说 明的人或 物 :
本例中用 f i r e a n d s w o r d转 指 d e s t r u c t i o n a n d
的本称, 而是借用与该人或物密切相关的事物名称来 I d e a t h 。突出了敌军穷 凶极恶 , 到处杀人放火 的滔天罪

英语一词多义的转喻认知机制 叶碧慧

英语一词多义的转喻认知机制 叶碧慧

第24卷 第4期 宁 波 大 学 学 报(人 文 科 学 版)Vol. 24 No.4 2011年7月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LIBERAL ARTS EDITION) Jul. 2011——————————————收稿日期:2011 - 03 - 07作者简介:叶碧慧(1968-),女,浙江温州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语用学和英语教学。

E-mail: Yebh@英语一词多义的转喻认知机制——以head 为例叶碧慧(肇庆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摘要:根据转喻的认知原则、邻近原则和突显原则,“head”名词词义延伸义项存在三种转喻形式,即“部分代整体”、“整体代部分”、“部分代部分”,“head”转化为动词主要涉及“主体代行为”、“工具代行为”和“方式代行为”转喻,形容词延伸义也体现了突显原则,因此“head”词义延伸存在转喻认知机制,认知转喻思维在英语词义延伸中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一词多义;转喻;认知机制 中图分类号:H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 - 5124(2011)04 - 0068 - 04一词多义现象与人类的认知过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由人类的认知机制决定的,而隐喻和转喻是人类非常重要的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的认知活动,从隐喻和转喻的角度能说明词义延伸的内在机制和可能性。

[1]尽管有许多研究表明隐喻与转喻并非截然分开,而是一个连续统,但是隐喻与转喻有着本质的区别,隐喻的认知原则是相似性,而转喻的认知原则是邻近性。

在诸多探讨人体部位词一词多义的隐喻、转喻机制的研究中,存在概念比较混乱、没有突显隐喻的相似性原则和转喻的邻近性原则的问题。

转喻的认知研究表明,同一认知域中概念之间的邻近关系是判断语言现象是否为转喻的关键。

[2]因此,本文以邻近性为出发点,以“head”为例,分析词义延伸的认知转喻机制,并探讨认知转喻思维在英语词义延伸中的作用。

概念转喻及其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概念转喻及其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 56-校园英语 / 高等教育概念转喻及其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吉林师范大学/吴会娜【摘要】在认知领域,转喻已不单是修辞工具,更是一种认知机制。

本文将从转喻本质、分类、生成机制及其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进一步深化人们对转喻的理解,并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英语词汇,并能熟练运用。

【关键词】转喻 本质 认知 英语词汇教学引言近些年来,语言学家对概念转喻理论进一步研究,并指导着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及交流运用等技能培养。

一、转喻的本质传统转喻观指出,“转喻(metonymy)”源于拉丁文denomination ,被视为一种修辞手法,等同于汉语中的修辞格,且仅定格在语言层面。

但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转喻认识已经上升到概念、思维层面上。

简言之,概念转喻是在同一领域内,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的认知过程。

在同一认知矩阵或者理想化认知模式内,目标实体被另一载体实体所激活。

二、转喻的分类传统转喻分类法,容纳各种具体的表达,繁琐且不系统。

认知语言学家们基于不同的出发点给出了不同的分类方法,比如语用功能、共现性、连续性等。

最全面、最系统的分类方法是Radden & Kovecses 基于转喻喻体和目标间关系的分类。

转喻分为以下两大类:1.同一领域内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转喻:事物与部分间、标量、构成、事件、范畴和成员间、范畴及其特征间、缩减等。

2.同一领域内部分与部分间的转喻:行为、感知、因果、生产、控制、所属、容器、地点、符号和指称等。

这种转喻分类方法有优势,系统概括性强,但未得到一致赞成。

三、转喻的生成机制概念转喻生成有其发生条件和规约性:1.喻体和目标必须满足分类中某一默认映射类型;2.满足的默认映射类型也受认知和交际原则的制约。

从交际角度来说,为了满足交际的经济性与礼貌性、准确性等原则,人们趋于选择清晰明了的、有共同认知背景的、紧密相关的事物形象去代替相反特性的事物。

3.默认类型还会受到其它原则的制约,诸如心理、文化、教育、美学等。

认知转喻与英语词汇教学论文

认知转喻与英语词汇教学论文

认知转喻与英语词汇教学论文•相关推荐认知转喻与英语词汇教学论文【内容摘要】转喻模式发生在同一事件认知模型中,表示的是一种邻近关系,即用一个认知上凸显的事物代表或联想到另一个相关联的事物。

转喻是词义拓展和词类转换的重要途径。

词汇教学运用转喻认知机制有助于学生了解词性转换的理据,激发联想并扩大学生词汇量。

【关键词】转喻认知词类词汇教学一、认知转喻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转喻同隐喻一样,在本质上都是概念现象,都可理解为映射过程。

由此可见,转喻不只是一种代表或替代关系,也是对世界概念化的认知工具。

Taylorc.F.砸人为转喻是一种比隐喻的更为基本的意义拓展方式,因为我们首先通过邻近来认识事体之间的关系。

Panther和Raddenc2]指出,隐喻是基于从一个ICM向另一个ICM的映射,而转喻是指在同一个ICM之内的映射。

其实,人们在认识和理解范畴的过程中,也是以范畴中的典型或原型来认识和表达整个范畴,因为范畴中的原型成员具有认知上的显著性和代表性。

这时转喻起着以“部分代整体”的认知作用。

我国学者王寅[3](P238)提出事件域认知模型(Event-domainCognitive Model),简称EDM。

人们常以事件域为单位来体验和认识世界的,在对许多具体事件体验和认识的基础上逐步概括出事件的抽象概念结构,并将其作为组织块储存于大脑之中,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语言的各种表达。

一个基本事件域主要包括两大核心要素:行为( Action)和事体(Being)。

一个事体是由很多个体构成,包括人,事物,工具等实体。

各事体又具有很多典型特征和多个方面的属性,如特征、外形、材质、功能等。

同一个行为,包括动态性行为和静态性行为,是由很多具体的子行为或子动作构成的。

这样,整个事件域不仅包括若干要素,而且各要素之间构成层级关系。

人们可用同一事件域中的组成要素互代,或组成要素与整体之间互代,因而产生转喻模式。

转喻模式发生在同一认知域或事件域中,概念之间通过邻近关系连接起来,而且通常都为具体概念。

概念转喻在英语阅读中的应用分析——以《现代大学英语》为例

概念转喻在英语阅读中的应用分析——以《现代大学英语》为例

概念转喻在英语阅读中的应用分析——以《现代大学英语》为例刘慧;李美荣【摘要】转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人类认知的重要思维方式之一.本文基于转喻的认知本质,以<现代大学英语精读>为语言素材,利用概念转喻来分析和理解文章中的词汇、语篇和文化,旨在帮助学生准确、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含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期刊名称】《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39)003【总页数】3页(P109-111)【关键词】概念转喻;英语阅读教学;阅读理解能力【作者】刘慧;李美荣【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四平136000;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四平13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9;G42近年来,认知语言学家对转喻的研究表明,转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格,而且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认知思维方式之一。

人们习惯用突显的、易感知的、易记忆的、易辨认的事物代替另一事物,这种概念能力是人们在交流中经常使用转喻的理据。

转喻的理解是通过用突显的转体激活转喻目标来实现的。

在英语阅读中,学生常常会在语言的词汇、语篇和文化层面上接触到转喻现象,但是按照通常的思维方式他们很难理解其中所蕴涵的深刻含意和作者独特的写作文采。

面对诸多的转喻语料,如何帮助和教会学生准确把握概念转喻来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是英语阅读教学的关键。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很多认知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视角对转喻这一概念进行了阐释。

Lakoff(1987)认为转喻是同一个 ICM(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内表述和理解“部分和整体”关系的认知现象,即可用一个部分来认识另一个部分或整体,两者具有接触或邻近关系[1]。

Langacker(1993)把转喻看作一个参照点现象。

他认为转喻参照点的选择是基于人类对事物相对突显属性的经验性认识。

由转喻词语指定的实体作为一个参照点,为被描述的目标提供心理可及,并同时把听者读者的注意力引导到目标上”[2]。

概念转喻的本质,分类和认知运作机制

概念转喻的本质,分类和认知运作机制

2. Panther等人转喻的分类
从语用功能的角度,转喻可分为三类: 指称转喻(referential metonymy)、 谓词转喻(predicational metonymy) 言外转喻(illocutionary metonymy)。
指称转喻是转喻中最常见的。这一类 型的转喻是指称转换(referential shift)的 现象,转喻与指称行为有密切的关系。
转喻是以观念的邻近性为基础的联系 (association)所引起的,任何通过联
系或转喻的变化都属于这一范畴。但 Roudet的关于转喻是概念联系的观点在 当时并未受到重视,
大部分的关于转喻的研究都集中于 Jakobson的横向和纵向轴的双轴理论。 他把转喻看成是在横向轴上“语义特 征”之间的邻近关系。数十年后,随 着认知科学和实验心理语言研究的深 入,人们对于转喻的本质的认识更加 倾向于概念联系的观点,这一观点对 以后的转喻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关于转喻本质的研究
转喻的定义最早的是源自《修辞和解 释》一书,它指出“转喻是一个词格, 它从近和联系紧密的事物中获得语言 形式,通过这一语言形式我们能理解 不被该词语命名的事物。”从这一定 义,我们可以看到,对转喻的传统解 释是基于“邻近”(contiguity)的概念。
邻接的概念也反映在Roudet ( 引自Ruiz de Mendoza 2002)的定义中,他指出,
这个例子说明,转喻分析并不排除语用分析,相 反,语用明确义和隐含义的推导在很大程度上依 靠转喻进行的。语用推理常常是由事先存在转喻 原则(preexisting metonymic principles)所引导的。
3。对Panther等人转喻分类的补充
Panther 等人关于转喻分类的意义在于, 转喻并不局限在指称转喻这一类,对 转喻的研究应从更广的角度着手,这 大大拓展了转喻研究的范围。但他们 的分类不能涵盖转喻的所有类型。

《概念整合视域下基于隐喻思维的英语幽默认知机制研究》范文

《概念整合视域下基于隐喻思维的英语幽默认知机制研究》范文

《概念整合视域下基于隐喻思维的英语幽默认知机制研究》篇一一、引言英语幽默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常以其巧妙的词句和深刻的讽刺内涵给人带来欢笑与深思。

这种幽默的形成和传播过程中,隐喻思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从概念整合的视角出发,探讨基于隐喻思维的英语幽默认知机制,以期为英语幽默的理解与欣赏提供理论支持。

二、概念整合与隐喻思维概念整合是一种认知过程,指人们将来自不同来源的概念进行整合,以形成新的理解与认识。

隐喻思维则是通过比喻手法,将抽象概念与具体事物相联系,以实现思维的创新与表达。

在英语幽默中,隐喻思维常被用来创造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

通过概念整合与隐喻思维的结合,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英语幽默的生成机制。

三、英语幽默中的隐喻运用英语幽默常通过隐喻手法将不同概念进行巧妙联系,从而达到幽默的效果。

例如,幽默作家可以通过夸张、双关等修辞手法,将两个看似不相关的概念联系起来,从而引发读者的笑点。

这些隐喻的运用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以便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意图。

四、概念整合与英语幽默认知机制在概念整合的视域下,英语幽默的认知机制可以理解为读者在理解幽默过程中,将不同的概念进行整合与连接的过程。

这个过程涉及到语言的语义理解、语境感知、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因素。

当读者遇到一个幽默句子时,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文化背景,对句子中的隐喻进行解读,进而理解作者的意图并产生笑意。

五、基于隐喻思维的英语幽默认知策略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英语幽默,读者可以采取以下认知策略:1. 提高语言素养:加强英语语言学习,提高词汇量及语法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幽默中的隐喻含义。

2. 培养文化敏感性:了解西方文化背景及价值观,以便更好地理解幽默中的文化内涵。

3. 锻炼思维灵活性: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创造幽默。

4. 注重语境感知:关注语言使用的语境,以便准确理解幽默的意图和含义。

六、结论本文从概念整合的视域出发,探讨了基于隐喻思维的英语幽默认知机制。

英语听力会话推理中的转喻机制

英语听力会话推理中的转喻机制

英语听力会话推理中的转喻机制
转喻机制在英语听力会话推理中十分重要,它可以帮助人们正确理解另一个人正在表达的内容以及想法。

转喻是一种两个不同现实或抽象事物之间的关系,可以使用直观而简单的方式表达抽象概念。

转喻是一种让我们可以将复杂概念简化成易于理解的图像,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另一个人正在表达的ideas。

在听力会话推理中,转喻可以提供帮助。

当对话者使用转喻时,它可以清楚地说明他们的想法,而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给出精确的概念。

这样,转喻有助于他们更快地传达他们的思想,并使得接收到这些信息的听众可以更加容易地理解他们正在表达什么。

此外,转喻可以增加英语听力会话的趣味性,因为它不仅能让谈话更有趣,还能使对话变得更有意义。

这样就能增加谈话的参与度,使英语听力会话更容易连续。

转喻还可以使语言更生动,更有故事性,更容易让人理解,从而使整个会话更加有趣。

因此,转喻机制在英语听力会话推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既能减少推理所需要的时间,又能增加英语听力会话的趣味性,从而使英语听力会话更容易连续。

论英语名转动的概念转喻认知理据

论英语名转动的概念转喻认知理据

论英语名转动的概念转喻认知理据张明杰【摘要】作为英语中最为能产的构词方式之一,名词转用作动词体现了人类基本的转喻思维模式。

概念转喻理论不仅为名转动提供了认知理据,而且是诠释这一转换过程的重要机制。

基于概念转喻的视角研究名转动有助于更好地揭示该语言现象产生的认知机制,为词类转换研究和进一步探究语言结构与人们认知思维方式问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As one of the most productive way of word formation, noun-to-verb conversion reflects human being' s metonymic mode of thinking. Conceptual metonymy not only serves as the cognitive motivation of noun-to-verb shift, but also is critical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is conversion process. This study is conducive to the revelation of cognitive motivation of noun-to-verb conversion, and provides a new approach to studying conversion and exploring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language structure and human cognition.【期刊名称】《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28)005【总页数】3页(P85-87)【关键词】名转动;概念转喻;认知理据;事件理想化认知模型;认知突显【作者】张明杰【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学院大外部,陕西汉中723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41构词法中把一个词在不增减任何词缀且语法形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转化为另一个词类范畴的成员的现象称作词类转换[1]。

汉英语言动宾结构及其转喻认知机制

汉英语言动宾结构及其转喻认知机制

汉英语言动宾结构及其转喻认知机制汉英语言动宾结构中,动词和宾语的逻辑语义关系有很多种,有些结构从字面理解似乎在逻辑和语义上讲不通,但在一定程度上却反映了其组合的转喻思维。

本文从转喻的角度,从认知的凸显性、配位选择性、经济性以及概念合成等方面对这些结构的形成和理解进行研究和阐述。

标签:动宾结构转喻机制认知研究一、引言动宾结构是动词后面带宾语的结构,由动语与宾语构成,动语是宾语前的动词性成分,宾语是动语后边表客体事物的成分。

无论汉语还是英语,动宾结构的词或词组极其丰富,动词与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更是多种多样。

动词可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及物动词带宾语是语言中的常见现象,其中“动词+受事宾语”为语法典型(prototype)。

例如“打他”“see a movie”。

但汉英语言中也存在大量的工具宾语、处所宾语、时间宾语、方式宾语、目的宾语、原因宾语、结果宾语等非典型宾语。

不及物动词通常不带宾语,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存在带宾语的现象。

如:(1)吃大碗、照镜子(工具)吃风味一条街、睡上铺(处所)我唱白天,他唱晚上、过春节(时间)吃小灶、存定期(方式)考博士、打扫卫生(目的)避雨、我今天吃犒劳(原因)建房、架桥、扎个洞(结果)升国旗、跑马、斗蟋蟀(致使)教大学生、挖土、想念亲友(对象)在英语中,也存在一定数量的非典型受事关系的动宾结构。

如:(2)smoke pipes,wipe the towel all over his face,struck his hand upon his knee (工具)jump the fence,visit Shanghai(处所)last five days,sleep the night(时间)laugh her thanks,nod my approval(方式)run a blockade,beat a retreat,run an errand (目的)write an essay,paint a flower on the wall,dig a hole(结果)dance the baby,walk their horses,fly a kite(致使)pay the bus driver,benefit us all(对象)sleep a peaceful sleep,die a heroic death(同源)从逻辑和语义的角度看,这样的语言结构不合常理,动词和宾语的语义不能直接兼容。

试论英语幽默生成中概念转喻的认知机制研究

试论英语幽默生成中概念转喻的认知机制研究

试论英语幽默生成中概念转喻的认知机制研究编者按:王牧群与刘鸿宇合作的文章以特点鲜明的英语幽默为对象,深入探讨概念转喻的认知机制。

这是认知语言学进一步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同时,国外认知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的本土化是我国语言学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司建国以《北京人》为语料,分析“上”、“下”的隐喻意义,提炼出不少有价值的东西。

此外,司建国和高红云、蒯振华分别从认知语言学与文体学、语用学的交叉点出发,推动相关研究进一步发展。

学科交叉是推动认知语言学发展的另一条有效途径。

提要: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研究语言幽默中指称转喻、言外义转喻和因果关系转喻在语言幽默生成过程中的认知功能。

研究发现,在妙句中对指称转喻的曲解是造成乖讹的基础;在言外义转喻幽默中,言外义转喻句对默认框架突然切换,造成幽默意境所特需的反差效应;在“程度幽默”的理解过程中,凸显结构的优先权靠因果关系转喻句式实现;转喻语言之所以能够创造幽默意境,是因为转喻思维和幽默语言具有共同特征。

关键词:语言幽默;概念转喻;认知机制;幽默生成Cognitive Mechanism of Conceptual Metonymy in Verbal Humor ProductionWang Mu qun Liu Hong yu(Yanshan University, Qinhuangdao 066004, China)Based on cognitive linguistic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ognitive functions of conceptual metonymy in verbal humor production. It is found that in punchline based humor the misinterpretation of conceptual metonymy is the key factor to form incongruity, in indirect speech act metonymy based humor it is the metonymy of implicature that makes default frame shifting take place and thus sets up the basis for the effect of striking contrast, inscalar humor it is the sentence of cause effect metonymy that presents the priority of salient structure.Key words:verbal humor; conceptual metonymy; cognitive mechanism; humor production1 引言近年来,有关言语幽默生成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越来越丰富。

浅析英语修辞中的转喻和提喻

浅析英语修辞中的转喻和提喻

浅析英语修辞中的转喻和提喻引言:英语中使用修辞有很多,转喻和提喻就是其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修辞是一种刻意经过精心构思的文字表达,它可以把主题表达得更生动有趣,能更好地抓住读者的兴趣。

英语修辞中的转喻和提喻,既能让读者更好的理解,又能给文章带来说服力,因此,了解英语修辞中的转喻和提喻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什么是转喻和提喻转喻是比喻的一种,它可以让说话者将一类事物暂时比作另一类事物,来表达某种思想或情绪,也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变得更加可见。

转喻也可以使常用的言辞变得更加生动,它能使叙述更有意思,从而让读者更能入情入理。

比如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书里有句“他的嘴唇像只乌龟的壳”,这句话把嘴唇比作了一只乌龟,它不仅带来了更多的联想,而且也将叙述变得更加生动。

提喻比转喻更为直接,它会直接将一类事物比作另一类,而无需给出明确的比较,从而表述出一种意思。

提喻会以更直接的方式表达概念,使文章更有说服力,比如,温斯顿丘吉尔的一句话“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它可以让读者更好的理解行动的重要性。

第二节:英语修辞中的转喻和提喻的重要性英语修辞中的转喻和提喻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能够使叙述更加引人入胜,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因此,转喻和提喻在英语修辞中有其重要的位置。

首先,转喻和提喻能够有效表达抽象,大多数时候抽象的概念不容易被人理解,但是通过转喻和提喻,这种概念就可以被表达的更加生动,更加易于理解。

比如说,诗人多恩的《月亮和六便士》,诗中说“月亮是个盒子,里面装满了六便士”,这句话不但将抽象的概念表达的更加生动,而且也使读者更好的理解了这种概念。

其次,转喻和提喻能够使文章更有意思,可以把描述变得更加生动,从而抓住读者的兴趣,使他们对文章更加感兴趣,比如罗伯特贝克莱的一句话“世界被一床柔软的棉被笼罩着”,这句话把世界比作了一床柔软的棉被,它不仅让世界变得更具体化,而且也引起了读者的兴趣,使他们更加希望去了解。

第三节:转喻和提喻的运用使用转喻和提喻的关键在于把握比喻的两个事物之间的联系,使之具有辨识度,以及让读者明白你想表达的意思。

英语名词的动化——基于认知转喻和隐喻机制的视角

英语名词的动化——基于认知转喻和隐喻机制的视角

英语名词的动化——基于认知转喻和隐喻机制的视角刘静【摘要】文章从认知角度出发,运用转喻和隐喻理论对英语中名词动化的认知基础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名词动化的认知过程,以及认知转喻机制和隐喻机制如何在名词动化过程中发生作用.【期刊名称】《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35)004【总页数】5页(P74-78)【关键词】名词动化;转喻机制;隐喻机制【作者】刘静【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周口46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4.2名词和动词是日常语言中的两个最基本且最普通的词类范畴,两者之间既对立又可以相互转化。

近些年来,学者们大多从形态、语义、句法和语用角度对名词动化的类型、特点、意义、结构与语用功能等进行分析研究。

这些研究都侧重于分析这种语言现象及其发生的动因而未能说明名词动化背后的认知过程及认知机制。

隐喻和转喻理论是认知领域的重要理论,它被广泛应用在许多语言现象的研究中。

因此,本文将认知隐喻和转喻理论与名词动化进行结合研究。

(一)名词动化的概念名词和动词是语法上的两个基本范畴,两者在功能分布上既有对立又有联系,处于词类连续统的两端,又可以相互转化[1]。

当一个通常被用作名词的语言单位出现在动词的位置时,它们的范畴则发生了临时改变。

如果这种临时用法出现的频率足够高时,它们则会在语言中固定下来,形成一个语言结构同时属于名词和动词两个范畴的现象。

在构词法中,当一个词在不增加任何词缀的情况下转化成另一种词类范畴成员的现象称为转换法(conversion),或者零位派生(zero derivation)。

名词动化即是名词在不增加任何词缀的情况下转化为动词范畴的成员而在句法结构中充当动词成分的转化现象。

在名词动化过程中,名词被称为原生名词(parent noun),转化后的动词则被称为是名转动词(denominal verb)。

原生名词和名转动词的形态特征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但是它们的语义和句法特征都发生了明显转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转喻在英语幽默中的认知机制摘要:本文概括了转喻的定义以及认知类型,并且以转喻为研究工具,分析英语幽默机制的产生和识解过程。

关键词:转喻幽默乘讹消解论框架移位理论
一、转喻的定义
转喻传统上被认为是一种修辞格,现代汉语称之为“借代”或“换喻”,即不直接说人或物的“本称”,借用与该人或该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东西去替代(沈少华,1999:68-69),如,“泥腿子”、“枪杆子”等。

研究表明,转喻是发生在同一认知模型中的认知操作过程,其中一个概念实体为另一个概念实体提供心理通道。

二、转喻的认知类型
传统的修辞学分类是尽可能地归纳出转喻的各种表达式,ungererschmid列出了九种:
part for whole(部分转整体)
whole for part(整体转部分)
container for content(容器转内容)
material for object(材料转物体)
producer for product (生产者转产品)
place for institution(地点转机构)
place for event(地点转事件)
controlled for controller(被控转控制人/物)
cause for effect(原因转结果)
虽然这九种转喻式(当然可以更多)都是综合了大量语言表达式之后归纳得出的,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但这种分类法的缺点就是不系统。

radden & kovecses以理想化的认知模型为理论基础,对转喻作了全面的分析。

他们认为,转喻不只具有指称功能,转喻在本质上是一种概念现象,是认知加工过程。

三、幽默的生成及解读
分析言语幽默最常用的方法“乖讹-消解论”
( in-congruity-resolution)认为幽默的妙语是正确读解幽默的关键。

乖讹指事物间相互矛盾。

妙语出乎意料、不落窠臼的释义一经呈现,乖讹即消解,幽默效应生成。

suls认为解读幽默有理解幽默和欣赏幽默两个步骤(suls 1983)。

首先,受众听到某种与背景知识矛盾的不和谐信息,输入信息与心理期待冲突,导致期待落空。

然后,认知机制付出更大努力,重新识解先前信息,消解矛盾。

coulson提出解释幽默生成机制的框架移位理论
( frame-shifting)。

她认为,幽默生成过程是有意识地提出和创建一个框架,继而激活与另一框架相关的元素,通过转移到另一框架重新调整已经确认的信息。

框架转移是通过对语用和语义的再分析,重组语篇表征存在的各种元素;通过激活背景知识,在新旧框架的对应结构中建立映射(coulson 2000:32)。

例如:
an elderly woman entered a chemist shop and asked,“what do you have for grey hair?”
“great respect, madam,” replied the salesman.
售货员显然把“grey hair”理解成了白头发的老人,而对话发生在“chemist shop”,在当时语境下老太太的意思是问售货员对白头发他们有什么办法,而售货员的回答却是对白发老人非常尊敬。

答非所问,令人捧腹。

消解矛盾需要自圆其说,在此过程中老太太在期望落空以后放弃前一个思想框架,重新启用新的思想框架,从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努力推测服务员的话,矛盾被消除,幽默由此产生。

转喻词“grey hair”在幽默生成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认知语言学认为,间接言语行为具有明显转喻认知的特点,因为用一个言语行为代替另一个言语行为就是一个概念实体给另一
个概念实体提供心理通道的过程。

祖利军指出,间接言语行为是一种转喻,所有间接语言行为都含有替代关系: x stands for y,是用间接话语方式代替直接话语方式(祖利军2008: 9)。

英语幽默利用间接言语行为做文章,创造幽默意境的例子很多。

1)(on a train, a man had just put a heavy box somewhere above a lady’s head)
lady: sir, what if the box drops down?
man: don’t worry, madam. there aren’t any breakable inside.
在此幽默中,女士的提问显然是间接警告那位先生注意箱子掉下后可能伤到人,而这位先生却理解为箱子掉下后可能招致物品损
伤。

男士语用能力的欠缺导致对女士言语的言外行为的误解,从而触发了幽默。

总之,本文主要阐述了转喻词或者转喻句在英语幽默生成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分析了幽默生成及解读的认知机制,其中主要涉及到乘讹消解论和框架移位理论。

参考文献:
[1]coulson, s.semantic leaps: frame-shifting and conceptual blending in meaning construction[m ]. cambridge,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2]祖利军.礼貌语言的转喻视角[ j].山东外语教学, 2008(2)
作者简介:
刘向南(1982- ),女,吉林榆树人,长春建筑学院,讲师,长春理工大学在读研究生。

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