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戏说历史
戏说对普及历史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辩论稿
戏说对普及历史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辩论稿第一篇:戏说对普及历史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辩论稿《戏说对普及历史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定义:戏说:戏说是一种在尊重事实、合理想象的基础上戏剧化地处理某种题材的具体细节过程,使得最终成品更加生动形象、丰富精彩的艺术表现手法。
普及:普及是取其广度而非深度。
关键:一:从【戏说的影响力】角度: A:对个人有兴趣去看;简单易懂生动,便于理解、记忆 B:对社会以新的方式叙说历史,引起历史热,促进知识的传播死咬不放点:戏说历史并非篡改历史,而是用艺术的表现手法使得历史更加生动形象,更加具有趣味性。
中心论点:1.加强兴趣,通俗易懂2.古代靠戏说普及历史3.虽然戏说有一些虚构的成分,但是符合大众审美观,能使大众接受。
新的方式解说历史,便于常人理解、记住更多的历史,有助于历史发挥它真正的作用,反思历史,以史为鉴。
一辩稿:戏说,按辞海解释,即是一种在尊重事实、合理想象的基础上戏剧化地处理某种题材的具体细节过程,使得最终成品更加生动形象、丰富精彩的艺术表现手法。
而普及历史,则应关注其广度而非深度。
无可否认,戏说注重言辞的趣味和表演的生动,必定没有正史的严谨性和真实性。
但复旦大学历史教授周振鹤先生说:“没有文学性的历史令人觉得面目可憎。
”仅仅依靠晦涩难懂的正史难以向大众普及历史。
事实上,戏说从古至今都在向广大人民普及历史方面起着莫大的作用。
在古代,平民百姓目不识丁者大有人在,那他们从何了解历史呢?只有通过听着说书人评说历史,或是欣赏历史话剧了解历史。
有了这些生动幽默的历史戏说,民众才能将一段段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传承下去,,诸如鸿门宴、霸王别姬、火烧赤壁等等等等。
也因此,不识字的人们也能笑谈古今事,煮酒论英雄。
如今虽然正史易得,但有多少人会去啃枯燥乏味的正史?一般民众还是通过欣赏生动有趣的戏说,如《三国演义》、《明朝那些事儿》、百家讲坛等来了解历史。
这些戏说不仅让我们知悉历史的框架,还由于它们的趣味性而易于引起人们对历史的兴趣,进而研究正史。
戏说历史有利于提高人文素养
戏说历史有利于提高人文素养谢谢主席!对方辩友,在场的各位,大家好!今天我方所持的观点是:戏说历史有利于提高人文素养。
所谓戏说历史,就是在一定的历史基础上,添加一部分后人的推理、想象和猜测内容的一种记述历史的方式。
所谓人文素养,是指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即人的内在质量。
今天我方的标准是:戏说历史是否能够促进人文素养的提高。
基于上述观点,我方认为有理由三。
首先:说到记叙历史,大家第一个想到的一定会是被称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那么史记到底采用的是哪一种记叙方式呢?我方认为恰恰就是戏说历史。
也许大家一时不能接受,但请听我慢慢道来。
我相信很多人都读过《陈涉世家》,里面有这么一段很有意思的对话,是,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当时既没有录音机,更没有记录,那司马迁怎么会知道的这段对话的?我想,恐怕就是司马迁凭着他写史时的文学家的想象,描述了这段文学的历史真实,这便是戏说。
这样的例子在《史记》中举不胜举,这也就是为甚么它会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原因,它是历史与文学的完美结合。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也可以看出,戏说这个东西他本身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关键在于人们怎么使用它。
其次:在《史记》出现之前,中国大多使用编年体来记叙历史,而自从《史记》这种纪传体出现之后,编年体就慢慢被纪传体所取代。
究其缘由,恰恰是因为纪传体更具有人文内涵。
众所周知,司马迁下笔的史记对人物质量的描写是有他自身的价值取向判断的,即对良好质量的赞扬和褒奖以及对不良品行的批判。
人们阅读史记,可以通过司马迁的文笔对来感悟人生之道,培养优良内在质量,提高人文素养。
这就是后人所说的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辩论会反方: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不能戏说
辩论会反方: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不能戏说
您好,我是专业的辩论手二辩,我不知道你是哪个位置。
处于这点的话,我帮你大概构思了一下。
论点要抓住3个。
1、历史题材历史是确实的,是真实存在的,是发生过的,以此为题材,要登上大雅之堂,必须得从正史出发,这样就没有戏说的成分了。
2、影视剧作为一个传播媒体,看的人那么多,给人潜移默化的影响,虚构、编造、改写都会造成人认知的改变。
3、戏说的话,我们不是否定可以加入自己的思想,但是要考虑的一点是,怎么个戏说法,你要虚构一些现代小品、历史小故事可以戏说,但是影视剧戏说的话,对于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文学艺术都有极大的危害。
接下来是二、三辩,攻击问题,死死抓住:我们不否定戏说,而是否定历史剧戏说。
戏说历史
戏说历史何为历史?1,戏说的解释为了达到娱乐化的目的进行戏剧化地夸大细节或改变事实。
另一种解释:戏说是一种在尊重事实、合理想象的基础上戏剧化地处理某种题材的具体细节过程,使得最终成品更加生动形象、丰富精彩的艺术的表现手法。
辞海解释:戏说是一种戏剧化地处理某种题材的具体细节过程,使得最终成品更加生动形象、丰富精彩的艺术表现手法。
1开玩笑。
元无名氏《飞刀对箭》第四折:“你剗的还戏说哩,你被摩利支杀的大败亏输,若不是薛仁贵当住海口,怎能彀杀退辽兵?”《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六回:“德夫人戏说道:‘我们两口子睡一间屋。
’”2不是严肃认真的解说某件事情,如戏说乾隆,戏说历史。
正方:观点:1,是用一种表现手法使事物更生动形象。
2,使历史知识更具趣味性,人们更容易接受。
3,时代发展的需要,现代人生活无比忙碌难以有兴趣了解枯燥的历史,而戏说激发读者的兴趣,更有利于在轻松的氛围中传承历史。
4,对历史的是说不仅能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更是推广了文化。
(5.戏说历史并非对历史的篡改,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问题:野史是否是戏说历史?例子:1,收视率暴涨的百家讲坛。
论证第四点。
2,三国演义是对三国时期的历史戏说,但正是因这本书更多的人才更想了解这段历史,促进历史的传承。
3金庸的鹿鼎记是戏说历史,但关于清代的大事与历史记载是真的,只是让韦小宝参一脚使故事更生动。
4.《明朝那些事》以文学的手法演绎历史。
5《大汉天子》.用更通俗易懂的方式----电影,让人们更好地理解那段历史试问艰深的古文史籍有多少人能懂。
历史的传承。
反方:1,历史追求的是事实真相,如果历史被任意戏说,那还是历史吗。
,2戏说历史,会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会误导了青年学生,会形成全社会的不做真学问的风气3.戏说历史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对文化的亵渎。
例子:1历史经过一系列恶作剧式的戏说:风流倜傥的皇帝救民水火,侠肝义胆的勇士充斥私欲,建功立业的栋梁男盗女娼,卖国求荣的汉奸侠骨柔情,江山社稷维系在颦笑之间,民族大义演化为一己私仇,国家利益让位于争风吃醋,正义与邪恶、英雄与败类、公德与私欲、良知与无耻都被重新诠释,社会公认的历史观价值观遭受颠覆,隐藏在偶然背后的必然性不见了,历史成了一堆杂乱的毫无理性的无聊噱头。
一辩稿 戏说历史有利于提高人文素养
一辩稿戏说历史有利于提高人文素养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戏说历史有利于提高人文素养感谢主席问候在场各位…今天我方的观点是:戏说历史有利于提高人文素养。
戏说历史,与以追求过去真相为目的的正说历史相对应,指在尊重事实、合理想象的基础上戏剧化地处理历史材料的具体细节过程,使得相关作品更加丰富精彩的做法。
而人文素养,则指通过学习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学科基础知识而形成的,关怀人本身价值的思想体系和行为风格。
今天我们所说的有利于提高人文素养,是指为人文素养的提高创造了相关条件,而并非是对于最终结果的保证。
基于以上前提,我方的判断标准是,戏说历史是否为提高人文素养创造了条件。
首先,戏说历史能够保留正说历史传递信息的优势。
戏说历史的基础是尊重事实,与错配历史和扭曲历史有着根本上的差别。
由于戏说历史并没有改变原本的已经确定的历史框架,受众在接受戏说的同时,也会相应地获得历史知识,历史人物的命运沉浮,历史事件的风云变幻,都可以提供人生的思考与借鉴。
其次,在保留正说历史优势的同时,戏说历史还具有广泛激发受众兴趣、成为借古讽今载体的独特长处。
第一,戏说使得原本高深难懂的史料变得更加有趣,拥有更加广泛的传播力。
正说历史碍于本身的严肃与审慎,不得不在表现形式和趣味性上做出让步。
而戏说历史允许合理的想象和虚构,更加活泼的表现形式,使得其更容易被观众接受;而更加契合观众心理期望的细节填充,使得其更能激发受众兴趣。
第二,戏说不以还原过去真相为目的,这使它得以借用历史的框架进行映射社会现实的虚构,从而成为借古讽今的良好载体。
正说历史必须尽量还原事实,创作空间被大幅度压缩,而戏说则不受这一限制,恰当虚构可以用来表达对于实时的评论,展现创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这时我们对于戏说历史的理解,也就是对于现实的理解。
诚然,戏说历史也存在传播不确切的历史知识的消极影响,但是这种消极影响不足以对关怀人本身的思想体系造成威胁。
笑谈古今也从容——试论“戏说历史”的文化内涵
笑谈古今也从容——试论“戏说历史”的文化内涵“戏说历史”一词源于散文家宫城谈古的《戏说历史》一书,该书于清朝乾隆时期问世,通过调侃历史中各种荒谬的故事和迷信的行为,以幽默的笔调为古今历史添了一缕轻松的氛围。
在我国古代的历史传统中,通过戏说历史,人们以解压、调侃的方式对待历史,一方面可以排解心中的烦闷,另一方面也能够达到吸收历史知识和传承历史文化的目的。
古代的戏说历史主要通过戏剧、小说、杂文等多种形式来表现。
诸如《红楼梦》中的贾政、贾琏、王夫人等角色,以及《水浒传》中的武松、宋江等人物,都是通过夸张、幽默的手法来描述古代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这些故事不仅让人哈哈大笑,还能够让人对历史舞台不时闪现出来的英雄豪杰有所了解。
随着时代的进步,戏说历史的传统并未消失,反而在现代社会中有了新的表现形式。
相比古代,现代人面对的历史压力更多,人们的生活节奏更快,对于历史的理解和接触也变得更加迅速和片面。
因此,通过戏说历史,可以更加轻松愉快地了解历史。
近年来,互联网的兴起,让戏说历史以更多样化、更直接的方式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比如,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社交平台,历史爱好者们可以以一种轻松、娱乐的方式分享历史知识或者以幽默的口吻聊天式地讨论历史事件。
值得一提的是,戏说历史并非只有搞笑的一面,它还可以用来批判历史的荒谬和错误。
例如,《明朝那些事儿》系列就以幽默的方式讽刺和揭示明朝历史中一些荒诞的现象和离奇的人物。
这种批判性的戏说历史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帮助形成客观的历史认识,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历史的真相。
当然,戏说历史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戏说历史往往是基于某种立场、某种观点来进行的,有时甚至夸大或变形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形象。
因此,在娱乐的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持一定的历史分辨力,不能将戏说历史中的一切当作历史事实来对待。
总的来说,戏说历史既是一种娱乐方式,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手段。
它通过幽默、夸张的手法,将历史展现在人们眼前,让人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了解历史。
1 戏说历史不利于提升人文素养 2016、4
戏说历史不利于提升人文素养谢谢主席,今天我方的观点是戏说历史不利于提升人文素养。
首先,何为戏说?《辞海》及《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戏说是指附会历史题材,虚构一些有趣或引入发笑的情节进行创作或讲述。
因此可以说,戏说是根据一定的历史题材进行坐着主观上的虚构,来达到娱乐读者。
换言之,是否是戏说历史取决于它所想要达到的目的。
很显然的,前些日子热播的《芈月传》、《女医明妃传》就是妥妥的戏说历史。
这样的电视剧,勉强称其为艺术作品,除了娱也许它能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但更多的会是对历史的误导,更不用说真正对于历史的兴趣又怎么会是这些犹如垃圾食品般的戏说历史可以培养出来的?其次,何为人文素养。
“人文”,何谓“人文素养”?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文精神”。
而现代人文精神具有时代的特征,它是在历史中形成和发展的由人类优秀文化积淀凝聚而成的、一种内在于主体的精神品从而让观众或读者产生误解,无法带给人们能够提升人文素养的优秀文化积淀。
当历史进过过度包装,当历史的美已变成一种技术展示,而不再是美本身的时候,追求美、崇拜美也就不再是一种质朴感情,而只能沦为一种“做戏”式的行为模式。
这就是眼下“轰动品”日多、“感动品”日少,甚至有时连“崇拜”本身也成为一种情感游戏的缘故。
如此下去,消亡的不仅会是人的严肃的心态、严肃的事业,还会是历史本身。
有人认为“戏说”有利于提高人文素养,事实上这种乐观是廉价的。
我方之前也已经说了,戏说是以娱乐大众为目的的,谈何人文素养?若对方辩友一定要说总能提高一点的话,我方只能说,如果你看到文章中或电视剧中有一句台词很有哲理,你把它记下来了,或者说看芈月传你认识了个字,这样也算是提高人文素养的话,那对方辩友你太low啦!在我方眼里这只是量变并没有产生质变,所以你人文素养还是没有提高呀。
综上所述,我当认为戏说历史不利于提高人文素养。
戏说历史有利于人文素质的提升二辩稿
戏说历史有利于人文素质的提升二辩稿戏说历史有利于人文素质的提升标准:是否有利于人民大众精神品质的提升定义:人文素质知识储备对生活的看法为人处世之道论点:1.兴趣普及2.文学价值攻:1.中国古代书籍晦涩难懂,而在如今中国人口素质偏低,如果不怎么整体的提高国民的人文素质例:易中天百家讲坛以现代官职名代替古代官职名2.请问对方辩友,你既然否定戏说,那么你方有什么更好的方式去普及历史呢3.对方辩友一直在纠结真实性这个点,难道就只有了解真实的史实才能提高人文素质吗?牛顿没有被苹果砸到过头多思多问,华盛顿没有砍过爸爸的樱桃树诚实,阿基米德没有称过皇冠科学严谨多维思考,包拯斩陈世美廉洁公正,达芬奇也没有反复画过鸡蛋对艺术精益求精,伽利略斜塔实验敢于质疑权威。
4.数据,没时间阅读,文化水平低防:1.涉及与正史的出入戏说有其独特的文学欣赏价值,与正史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职责。
+社会现状我们并不否定正史的价值,相反2.古代以戏说作为做为普及历史的重要方式3.戏说与史实存在出入,艺术化后的形象引人深省,戏说比正史更能体现人性,反映现实,如曹操的丑化。
4.戏说历史中的捏造谬误部分会扭曲受众对历史真相的理解与认知。
以抗日神剧为例,其中充斥着捏造过分夸大的成分。
误导了很多青少年对于我国那段历史的理解与认识,使他们不能认识到抗日先辈为守护国家与民族所做出的巨大牺牲.甚至让他们认为抗日战争胜利的取得是轻松而容易的5。
受众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在戏说历史中真正有价值的能够提高人文素质的部分。
以大火的甄嬛传为例,我们不能否认这是一部很好的作品,其中的部分内容确实能够提高人文素养,但是真正被大家热议,被大家记住的却并不是这些内容。
而是说类似:臣妾做不到,贱人就是矫情,等等。
这就在细说历史中无法避免的喧宾夺主的问题,纵然你有好的内容,难以被受众注意,又怎么有利于提高人文素质呢?二辩驳论谢谢主席,感谢对方辩手的精彩发言首先我想指出对方辩友一辩稿中的几个问题,第一对方提到戏说历史就是歪曲历史不利于传承,我想对方辩友歪曲了我们对戏说的定义,而我方在一辩稿也提到了戏说历史是有利于一个历史普及的,受众都没有谈何传承。
戏说历史有利于历史传承一辩稿
谢谢主席。
各位评委、观众、对方辩友,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戏说历史有利于历史传承。
立论如下:首先,来看辩题中的“历史传承”。
历史传承是传播、传递并继承,其过程是先传后承,先有广泛的受众,再有批判继承。
从横向上看,是当代人中的历史传播。
从纵向上看,是代际间的历史传递与延续。
传承历史的目的是让人类以史为鉴,实现历史的价值,弘扬真善美和民族精神,其本质是让人们寻求到对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
其次,我们再来分析何为戏说历史。
我方认为,戏说历史分为三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戏说历史是通过生动、诙谐的语言,赋予历史人物以丰满的形象、使历史故事更为生动传神。
这种方式,能够在客观反映历史之余,以戏说的方式让历史更容易被人们接受,从而推动历史的传承。
如《百家讲坛》中易中天品三国、袁腾飞讲两宋等,都是以平易近人的方式、故事化地讲述历史,从而让千千万万的观众从中汲取历史、吸收知识,达到传承历史的目的和本质。
第二种情形,戏说历史是在真实的历史背景与事实上进行部分虚构,或是以委婉、诙谐的方式对正史进行补充。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不断更迭的王朝、亿亿万万的人民,但在正史记载中,只能对某些英雄人物、帝王等有着较为详细的记载,对更多的人与事只能是一句话甚至是一段空白,所以才有了《水浒传》等历史作品。
水浒以宋朝的一次农民起义为原型,虚构了一百零八将的故事,更直接地表现当时社会的尖锐矛盾、使历史得到扩充。
更有人指出:“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家史而已。
”可见,正史未必就是完全真实的。
所以有相当多的野史实际上是对正史的一种补充。
这些创作不正是给大众提供了研究、了解历史的途径吗?没有创作者对当时历史的戏说,合理想象、大胆尝试,我们又如何能有上古的《传说》、宋代的评书、明清的小说、民国的历史剧呢?可见,戏说历史不仅为后人提供了研究的资料,也推动着历史的传承。
第三种情形,戏说历史是建立在真实的历史背景下虚构故事情节,就如《宫》《步步惊心》这一类电视剧,客观上激发了大众兴趣,迈出了传播进而传承历史的第一步。
浅谈影视作品戏说历史的利弊
浅谈影视作品戏说历史的利弊【关键词】影视作品:戏说历史:利弊一、影视作品戏说历史概述(一)影视戏说的现状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是世界少见的一个自古至今从未中断过自身文明传统的古老国家。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朝代曾多次更替而波澜起伏,文化却连续绵延如血脉贯通。
所以,如此丰富而绵延的历史,从来都是中国文艺创作的重要题材来源之一。
通俗化的历史演义也为百姓所喜闻乐见――人们从中了解历史,辨别善恶,感悟兴替。
《楚汉传奇》、《三国演义》等以历史为载体进行再创作的影视剧也在观众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可以说演绎历史故事的影视剧成了最能吸引人的“说书场”。
当下电视荧屏上戏说历史题材的电视剧越来越多,层出不穷,并且这些影视剧作品部分都被广大观众认可和喜爱。
从电视文化角度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欣喜的现象,但对于史学界而言,这些电视剧或多或少都篡改历史事实,无中生有,冠戴历史人物,形象颠覆,对于历史足一种不甚尊重的行为,对于当代人的历史观也有错误的引导,更足让一些在历史观萌芽期的青少年对于历史的认知混淆,迷乱。
(二)影视戏说的形式戏说历史的电视剧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还珠格格》式毫无史据的影视剧,一种是《隋唐英雄》式有史可查的影视剧。
前者划分到“戏说”是毫无争议的,因为他的人物、剧情设定与历史并无太大关联,只是借用了一个真实存在的朝代来衬托剧集;而后者却不能只将其当做“戏说”来诠释,甚至说是披上了所谓“正剧”的外套来加深剧集的历史厚度,但其实却会让人有更多的诟病。
前者这样纯属虚构的影视可以无条件的宽然接受,但是后者这样的所谓“戏说”却多了几分计较。
我们可以理解,这些影视的创作毕竟要符合大众胃口,才能获得好的收视率,甚至可以说还能指引着观众对各个时期的历史会有进一步的了解,但是,这些却不能成为影视剧胡乱编写、扭曲历史的借口。
二、戏说历史影视剧的兴盛(一)戏说历史的影视剧剧情吸引人、收视率高影视戏说为什么能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呢?是因为它足一种集合了多种性质的感性文化,是与思想、经济同样进步的。
历史影视剧的戏说弊大于利
历史影视剧的戏说弊大于利谢谢主席,大家好!随着戏说各朝帝王剧,清宫剧,抗战片等影视剧的热播,也掀起了一股影视剧戏说历史之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让影视创作拥有了丰厚的资源和肥沃的土壤,但如果把历史都用戏说来演绎,后宫斗争不断、微服私访不停,妃子与大臣互表情衷,实在让人哭笑不得,那么我们来看看历史影视剧的戏说到底是不是一个好的现象.首先我们先明确一些定义:“戏说”是以戏谑的态度,附会历史题材,虚构、扭曲引人发笑的情节进行创作。
指的不仅是种表现也是态度.而历史影视剧顾名思义是指的主要讲述历史为主线内容的影视作品,它区别于其他影视剧的地方正在于其职能是为观众了解历史真相、获取民族记忆的提供一个便捷的平台。
我们今天判断利弊的标准在于历史影视剧戏说后对其职能的实现是促进作用大还是阻碍作用大。
权衡之后,我方认为历史影视剧的戏说弊大于利。
一方面,从历史影视剧的文化职能上来看,历史影视剧的戏说不仅没有达到其原本良好的文化传承作用更是轻薄了原本厚重的历史.当影视剧冠上历史二字,就注定了其需要将历史的精髓与其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传播给大众,这才是历史影视剧最重要的文化职能,而在其历史影视剧戏说以后,纪晓岚口吃近视,却变成了口灿如花的风流才子;庞太师一代清官,贤能良相却变成了嫉贤妒能、掌握朝纲的阴险小人.而高高在上、锦衣玉食的王子公主们纷纷走出宫廷, 到民间去寻觅自由恋爱的对象; 于是,历来被斥为“见利忘义”的吕布竟成了为爱情而死的英雄,荒淫无耻的明武宗竟成了忠于爱情的情种等等,肆意地消解历史的沉重感、厚重感,代之以狂欢化、娱乐化的对待历史,这不仅没有达成其原本的职能反而起了非常不好的作用,甚至是轻薄了原本厚重的历史。
另一方面,从历史影视的社会职能上来看,历史影视剧的戏说没有提供一种良好的价值倡导并且易造成对受众的错误引导。
人民日报近期发表的文章批宫斗剧胡编乱造、扭曲历史,将“煽色腥"发挥至极。
文中指出“这种对历史的解构背后隐藏着对权力、恩宠、一夜走红、一夜暴富的向往和对享乐主义的崇拜,既无益于认识历史,也无益于思考人生。
戏说历史一辩稿
感谢主席尊敬的各位来宾、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今天我方的立场是“戏说历史,有利于提高人文素质”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明确几个概念:①戏说:《辞海》对其的解释为在尊重历史事实,对原有历史事件合理想象的基础上戏剧化的处理一些具体的细节,是一种对于进行有趣、生动形象、丰富内涵的艺术表现手法。
戏说历史:就是用“戏说”这种表现手法来叙述历史②人文素质: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包括四个方面,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以及遵循人文精神。
众所周知,人文素质是国民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
而提高人文素质也成了至关重要的事情之一。
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这里的“戏说”并不是娱乐至死、商业至上,比如一些以博得大众眼球、过分追求商业利益为目的的广播、影视剧等就不能算作“戏说”,因为它们已经脱离了“戏说”的概念,目的性不纯。
苏格拉底说,“历史的真实不是真实,艺术的真实才是真实,因为它展现了人性”。
可见“戏说历史”作为一个艺术表现手法对于人性的展现和人文素质的提升具有很大的影响,我方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论述:1、戏说历史具有普遍性和可持续发展性,有利于提高人文素质。
众所周知,中国的史书典籍有两个普遍的特点,一是严谨有余但趣味不足,二是以古汉语书写史书对于现代人来说,古汉语还是难以理解的。
复旦大学历史教授周振鹤先生说:“没有文学性历史令人觉得面目可憎”,仅仅依靠晦涩难懂的历史资料难以向大众普及历史,达到提高人文素质的目的。
而戏说历史这种表现形式则能很好的弥补这些不足,以其趣味性的语言、现代人所喜闻乐见的方式解读历史,方便了大众对历史的理解。
君不见趣味横生的《百家讲坛》,在轻松的氛围中解读历史而红遍大江南北,既传播了历史文化,又带动了一股学习历史经典的热潮。
2、戏说历史具有历史性,有利于提高人文素质。
我们都知道,历史本身是为了给人以借鉴和启迪,穷究历史真相反而麻烦且意义不大。
我们只需通过把握历史发展的大方向来了解历史即可。
笑谈古今也从容——试论“戏说历史”的文化内涵
关键字:历史观历史剧历史题材戏说历史历史编纂[摘要]任何一种历史记录都带有某种程度的主观性,任何人都不具有界定、说明、解释历史事实的终极权力。
不同的历史观和“戏说”历史可分为两类:历史记录掩藏着不同的旨趣,对历史题材的处理遮蔽着不同的利益。
一类是以戏剧的形式述说历史,一类是以游戏的心态述说历史。
一般社会精英易于容忍前者,却难以接受后者;而在普通百姓那里,这种区分没有多少实质意义。
并非所有的“戏说历史”都是合理合法或有价值的,但探索总是应该允许的。
近年来历史剧异常火爆。
无论是严肃之作还是游戏之笔,历史剧都带来了许多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什么是历史,什么是历史剧,历史剧究竟以“历史”为核心还是以“剧”为鹄的?这些都不是单纯的理论性、技术性问题,包含着许多特殊的文化涵义。
一般说来,历史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或者某个事物的发展过程、某个人的经历;二是指对自然界、人类社会、某个事物、个人经历的文字记录。
虽然自然界、人类社会等的存在、发展变化是不证自明的,但它的处境却甚是尴尬:要么它是不可知的,人类不可能绝对无误地认识、体察它的存在和变化;要么是必定被主观化的,对于历史的观察、记录必定浸染观察者、记录者的主体性因素,受其出身、地位、修养、立场、观点、方法、好恶等因素的影响。
这为历史的阐释和再阐释留下了丰富的想象和创造空间。
这个观点可能会逻辑地派生出两个意味深长的结论。
第一,任何一种历史记录都可以对已经发生的一切加以取舍剪裁,或浓墨重彩或一笔带过,或以偏概全或以善饰恶,总之都带有某种程度的主体性,虽然在意图上存在着差异——有人刻意扭曲历史,有人刻意追求客观。
虽然主观性强弱程度存在差异,但本质上并不存在绝对真实、客观的历史记录。
第二,并不存在绝对主义的一元论的“历史”,历史是多元的,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候因为不同的缘故写出来的历史常常大相径庭,无论哪一种历史记录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俟诸百世而不惑的“惟一”,因为,即使历史事实是可知的,一旦由人写进历史书籍、演义进历史剧之后,都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任何人都不具有界定、说明、解释历史事实的终极权力。
戏说对普及历史弊大于利(一辩)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观众、对方辩友,大家上午好。
很荣幸今天能够在这里和大家讨论戏说对普及历史的影响。
开宗明义,我方的观点是:戏说对普及历史弊大于利。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辩题中的关键字。
辞海对戏说的解释是附会历史题材,虚构一些有趣或引入发笑的情节进行创作或讲述。
普及则为大面积的传布和存在的范围广范两种解释。
普及历史即为在保证历史真实性的前提下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本身。
我们的评判标准是戏说能否做到普及历史的效果。
下面我将从历史的持久性、正确性以及戏说对历史的影响三方面来论述我方观点。
第一、从历史的持久性来看,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而戏说作为一种表现手法可用可不用,这只是暂时的。
用暂时的表现手法来普及一个长久流传的历史,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在这一点上,戏说是不能达到普及历史的目的。
第二、从历史的正确性来看,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然而记载历史、研究历史的学问却往往随着人类的主观意识而变化,戏说会不同程度的加入戏说者自己的见解看法,这就无法保证历史百分之百的正确性。
一些穿越小说的流行更是对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的学生产生了很坏的影响,小学生集体自杀为的是穿越回清朝去做格格,这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生命观简直是一种亵渎。
所以,我们对待历史的态度应该是严谨的,更要普及正确的历史!第三、从现今戏说对历史产生的影响来看,最近雍正在电视上出现得过于频繁,以至于有人问“四阿哥该不该这样忙”,更有人问,历史到底应不应该“戏说”。
宫锁心玉、步步惊心、甄嬛传等穿越剧吸引了很多观众的眼球,但是,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是通过这些对历史的戏说,大家了解的是电视剧那些有趣的故事情节还是历史的本真?在尘封的历史角落中寻觅出的全是些争权夺利、恩怨情仇、兄弟夺权、后宫邀宠的故事,那么我们又从这些戏说中得到了什么?所以说,这些戏说只能作为一种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形式,不能做到还原历史本真,向大众普及历史的效果。
对于其他那些对我国历史毫无所知的人或国家,这样的戏说只会造成对我国历史的误解,这无疑是贬低了我国历史文化的价值!最后我们承认戏说可以做到娱乐大众,丰富我们的生活的目的,同时戏说也被用于商业化手段,推动商业甚至国家GDP的发展,但是这些是戏说的利,没错!但与我们今天的辩题普及历史没有任何关系!综上所述,我方观点戏说对普及历史弊大于利已然得证!!!。
戏说历史弊端例子
戏说历史弊端例子戏说历史弊端例子弊端一:曲解历史事实•例子一:–描述:在某部名为《黄金时代》的电视剧中,主角通过穿越回到了清朝乾隆年间,这期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都是根据演员自己的想象来呈现的,与历史事实严重不符。
–分析:这种曲解历史事实的表现形式将迷惑观众对历史的认知,使得观众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理解出现偏差,影响了观众对历史的正确认知。
•例子二:–描述:某部剧中将真实的历史人物及其时代背景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写,使得历史事件被大幅修改和夸张,以增加剧情的吸引力。
–分析:这种创作行为可能给观众带来娱乐,但也会扭曲历史真相,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认识带来误导。
同时,观众可能误以为电视剧中的情节是历史真相。
弊端二:激化历史恩怨•例子一:–描述:某历史题材的小说以激烈的口水战和仇恨情节为卖点,将历史人物之间的纠纷被放大和扭曲,给读者灌输了严重的仇恨情绪。
–分析:这种创作倾向加剧了历史人物之间的对立和恩怨情绪,给读者造成了负面的社会影响,严重影响了历史和平的思考。
•例子二:–描述:某影视剧中凭借虚构的爱情情节,夸大了历史时期某个族群内部的矛盾和斗争,同时忽略了各方面的历史背景和复杂性。
–分析:这种片段的编排与历史事实的不符可导致观众对当时历史情境的错误理解,加剧了各族群之间的矛盾和偏见,给社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弊端三:玷污历史人物形象•例子一:–描述:某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中通过嘲笑和歪曲历史人物的形象,将其夸张成负面的角色,影响了观众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分析:这种表现形式不仅削弱了历史人物的历史意义,也严重损害了观众对这些历史人物的了解和理解,对历史形象进行了恶化处理。
•例子二:–描述:某部小说中对历史人物的言行进行夸张和歪曲,将其描绘成丑化的形象,妖魔化了历史人物。
–分析:这种创作行为严重玷污了历史人物的形象,扭曲了历史事实,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制造出负面印象,误导了读者对历史人物的正确认知。
以上是戏说历史中的部分弊端例子,这些例子展示了当创作者没有对历史事实和人物形象进行准确、客观处理时,可能导致的误导和严重扭曲。
历史题材可以戏说
首先让我们来明确的几个概念。
戏说:在不改变历史本质的前提下,虚构一些有趣或幽默的情节进行创作或讲述。
历史题材:取材于历史,讲述历史上存在的人物和已发生的事件的素材。
历史题材影视剧可不可以戏说取决于谁能让更好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审美需求。
今天我方的观点是历史题材影视剧可以戏说,原因有二:首先,从历史题材影视剧的目的和功能看:历史题材影视剧的目的是为了使观众了解历史,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满足人们对于历史的探求。
然而,达到这样的目的的方法有很多种,戏说无疑是最佳的方法,戏说离不开戏剧性,而戏剧性是影视剧的根本属性。
在具备戏剧性,成功带给观众精神享受和共鸣的基础之上,通过演员丰富的肢体语言和经典的台词使得观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了解历史。
题材影视剧不是历史题材记录片,单一的传统的创作戏路和艺术手段已不能将今天的观众重新吸引到舞台和荧屏前,也无法满足观众追求美的视觉需求。
总结经验,同时戏说的风趣幽默也满足了观众的精神需求和审美需求。
其次,从历史题材影视剧的属性看:历史题材本身就具有不全面性,不完整性,史料记载前后矛盾性。
郭沫若说:“在史学家搁笔的地方,便须得史剧家来发展”,因为“古人的心理,史书多缺而不传”需要历史剧作家来补充。
历史材料的这种属性要求我们在拍摄历史题材影视剧时可以戏说,用丰富的语言,神态等使得故事更加有血有肉。
《三国演义》之与《三国志》是“戏说历史”,《西游记》之与唐玄奘西域取经也是“戏说历史”,但人们对于《三国演义》和《西游记》却表现出非凡的宽容和欣赏。
综上所述,无论多么严肃的历史题材,一入戏剧总是要纳入文艺的轨道,总是难以避免“戏说历史”的痕迹。
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不以戏而失史,更好的满足人们了解历史的需求,从而满足人们需要的通俗易通的大众文化的需求,因此,我方坚持认为历史题材影视剧可以戏说。
戏说历史不可取一辩陈词
我方认为,戏说历史不可取。
所谓戏说历史,是指附会历史题材,虚构一些有趣或引入发笑的情节进行创作或讲述。
我方将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论证。
第一,从历史的传承与发展角度看,戏说历史不可取。
首先,戏说历史违背了历史的真实性、客观性,造成了人们对历史的误读。
原本雄才伟略的曹操成了奸佞小人;原本是一大奸臣的秦桧却成了大英雄。
真正的史实渐渐被掩埋。
读史以明智,可如果读到的是错误的历史,又何以明智?当历史少了真相,又如何传承?
其次,戏说历史会导致错误的历史观。
读史应本着严谨、务实、尊敬的态度。
而戏说历史却背离了这一态度。
戏说历史受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也会使我们偏离唯物主义历史观。
第二,立足当今文化市场的现状,戏说历史不可取。
首先,来看看文化市场的现状:近年来戏说历史呈井喷状。
其中粗制滥造影视作品泛滥成灾。
雍正帝和穿越女谈情说爱,抗日神剧上演手撕鬼子……当今的戏说历史,真是天雷滚滚,不忍直视。
基于这种现状,我们如何还能说戏说历史是可取的?
其次,当今的戏说历史引领了错误的文化价值观,不利于文化的发展。
文化市场中的戏说历史正是迎合了大众的心理,主要目的是娱乐大众。
悲哀的是,现在的人们,宁愿边骂边看于妈的雷剧,也不愿静下心来读一读真正的历史。
戏说历史颠覆经典,调侃古人的现象愈演愈烈,文化只剩下娱乐功能,其原本的价值渐渐被忽略,文化原创力减弱,不利于人们的精神修养和文化价值建设。
戏说历史弊端例子(一)
戏说历史弊端例子(一)弊端一:曲解历史事实•郑和下西洋被描述为中国进行殖民扩张的开始•红太阳永不落被描述为毛泽东的真实口号详解戏说历史常常将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曲解和扭曲,以满足编剧和观众的故事需求。
例如,一些影视作品描述郑和下西洋时,夸张其为中国进行殖民扩张的开始,实际上,郑和的船队是进行贸易和外交活动的。
同样,在一些戏说历史的作品中,将毛泽东的一些口号曲解成了他真实的想法和言论,造成了“红太阳永不落”等误解。
弊端二:矛盾与错误•《红楼梦》中出现了许多历史错误和矛盾,例如乾隆皇帝的年龄•《大明风华》中错把明代的太监和清代的太监混淆详解戏说历史由于是虚构故事,所以常常存在历史错误和矛盾。
例如,《红楼梦》中描写的乾隆皇帝的年龄与实际不符,此外还存在一些其他的历史错误。
同样,《大明风华》中也出现了明清两个时代的太监被混淆的情况,明代的太监不应该出现在清代的故事情节中。
弊端三:美化历史人物•《广场》中美化了毛泽东,将其形象描述成了完美无缺的人物•《楚汉传奇》中美化了项羽,夸大其军事才能详解戏说历史在描述历史人物时,常常会美化他们的形象,将其描述成非常优秀的人物,但这往往不符合历史事实。
例如,《广场》中美化了毛泽东,将其形象描述成了完美无缺的人物,忽略了他的缺点和错误。
同样,《楚汉传奇》中美化了项羽,夸大其军事才能,但项羽的军事才能在历史上并没有达到这种高度。
弊端四:民族情感误导•《少年包青天》中描绘了清朝外戚的奸诈•《新白娘子传奇》中将白娘子塑造成民族英雄详解戏说历史往往以一个特定的视角来描述历史事件和人物,这种视角经常会引起民族情感误导。
例如,《少年包青天》中描绘了清朝外戚的奸诈,这会使观众对清朝产生负面情感。
同样,在《新白娘子传奇》中,将白娘子塑造成民族英雄,这也是一种民族情感导向,但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弊端五:忽略历史背景和环境•《海瑞罢官》中将海瑞的言行视为“英雄主义”•一些影视作品中忽略了近代中国社会和背景的现实情况详解戏说历史往往只注重故事和情节,而忽略历史事件和人物背后的历史背景和环境,这种情况容易导致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片面理解。
历史可不可以戏说作文
历史可不可以戏说作文在咱们的生活里,经常能看到各种关于历史的电视剧、电影、小说,里面的情节有时候跟咱们在课本上学的不太一样,甚至是相差甚远。
这就引出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历史到底可不可以戏说?有人会拍着桌子说:“那可不行!历史是严肃的,是过去发生的真事儿,怎么能随便乱改,乱戏说呢!”这话说得有道理,历史确实是已经发生的事实,咱们得尊重它的真实性。
要是把历史改得面目全非,那不是误导人嘛!就好比说,你告诉别人秦始皇是个喜欢跳广场舞的主儿,这不是闹笑话嘛!可又有人说了:“戏说一下也无妨,能让历史变得更有趣,吸引更多人去了解。
”想想也有点道理,有时候正儿八经的历史书确实有点枯燥,让人看着打瞌睡。
要是能通过一些有趣的戏说,让大家对历史产生兴趣,愿意去深入研究,好像也不是什么坏事。
比如说,有些电视剧把历史人物塑造得特别有个性,像个活生生的人,有喜怒哀乐,有小心思小脾气。
这样一来,观众就会觉得:“哟,原来这个古人也不是那么遥不可及,跟咱们也有点像嘛!”然后就可能会主动去查查资料,看看真正的历史是咋回事。
但是呢,这戏说也得有个度。
不能为了吸引人眼球,就瞎编乱造,把历史改得亲妈都不认识了。
要是让小朋友们以为历史就是这么胡来的,那可就糟糕了。
所以说,历史可以适当戏说,但要把握好分寸。
就像做菜放盐一样,少了没味道,多了齁得慌。
咱们得让历史既保持它的庄重和真实,又能通过巧妙的戏说变得生动有趣,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历史的大门,去探寻那些过去的故事和智慧。
历史戏说就像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能让人爱上历史,用不好可就把历史给“毁”了。
咱们得小心谨慎,可别瞎折腾咱们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是什么?它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的过 程,也指某种事物的发展和个人的经历。换言之,历史就
是过去的事实。把历史依今人的趣味来戏说一番也未尝不 可,因为中国史书本就有正史、野史之别,野史大约就是 如今戏说的前身。不过,从野史中常常能发现正史之外被 掩盖的真实。如要知道古代温文尔雅的禅让的真实,野史
1
戏说之风岚
5
影视剧里的主仆
6
告 诉 你 一 个 真 实 的
颠 覆 戏 说
7
一· 真实的纪昀与和绅的关系
– 在电视剧里,我们总是
看到和绅受到了纪晓岚 的戏弄,并且纪晓岚是 打心眼里看不起和绅这 样的贪官,而和绅也是 在千方百计的算计纪晓 岚。。。。。。
8
9
1750年5月28
日—1799年2月 22日,即乾隆 十五年——嘉 庆四年正月十 八日
10
一、他是皇上的亲家翁
• 乾隆给和珅六岁的儿子赐名丰绅殷德, 不久又将自己最宠爱的小女儿和孝公 主,许配给丰绅殷德,并于乾隆五十 四年结婚。这门亲事,既给和珅带来 经济上的利益,又使和珅在政治上得 到了不可估量的好处。从此,和珅与 乾隆皇帝之间的关系不但是君臣主仆、 而且又成了儿女亲家的关系。
“戏说”剧上演,知道“戏说”剧这段历史的,权且 看看,作为饭余的娱乐,亦未尝不可,但那些懵懂的 小孩、少年,乃至青年,或本就不知道这段历史的, 就会真以为这就是历史。这样一来,戏说的危害可就 大了。 如果为“戏说”圆场而搬出《三国演义》、《红楼梦》 为据,那就有些可笑了。《三国演义》、《红楼梦》 是小说,并非与“戏说”一样在谈论历史事实。对历
可以告诉我们。《竹书纪年》写道:舜囚了尧,又把尧的 儿子丹朱关起来,使他不能与父亲尧相见。于是,舜得以 称帝,尧则率诸侯朝拜舜。《韩非子· 说疑》道:舜逼尧, 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是弑君者。此外,
相声也可以“戏说”,但这是艺术,人人皆知,不是真实, 是一种诙谐的笑骂艺术。就此而言,今天的“戏说与它们 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戏说”与历史真实的剧烈碰撞,究其根本,是当今大 20 众文化的产物。
18
由此可见,纪晓岚与乾隆的关系的很一般,其
不过就是乾隆蓄养的文学词臣而已.远不是电 视剧里那种亦师亦友,相当融洽的关系。而纪 晓岚与和绅的关系也和荧屏上所展现出来的镜 头挨不着边,电视剧中的那些镜头,根本就不可 能出现。总体而言,纪晓岚与和绅以及乾隆的真 实关系与荧屏上所带给观众的那种关系存在相 当大的不同。当然,电视剧里三人的关系带着 更多的是喜剧色彩,并不是要反映历史的真相。 我们也只能是一笑而过......
11
二、
• 1、和绅长得
•
•
2、和绅确实有才 3、和珅擅长拍马屁 4、其他
12
事实上和绅是敬重文化人的,因此他很尊 敬纪晓岚,而纪晓岚对和绅的能力也是相 当佩服,所以纪晓岚对于和绅也是尊重有 加。并不像电视剧里那样水火不容。据史 料记载:“和绅在发达之后,喜欢与文学 名流诗文喝和,有时也私下请教纪晓岚, 彭元端等人。而纪晓岚,彭元端也多为其 作品润色。”当然,这并不是说明纪晓岚 就与和绅同流合污。椐朝鲜使臣徐有闻所 诉,“和绅专权数十年,内外诸臣无不投 靠,只有刘庸,纪晓岚,朱珪等人始终不 依附。”由此可见,在当时险恶的政治环 境下,纪晓岚所能做到的也就是尽力不与 和绅同流合污而已,与其对抗那只是天方 20110318 夜潭。
16
一乾隆的特殊用人方法
乾隆做为自小生长于深宫的皇帝,有很多怪
习,最要命的一条是,对身边近臣的用人标 准。他不但要求这些人机警敏捷,聪明干练, 而且要相貌俊秀,年轻漂亮。 纪晓岚“貌寝短视”。所谓“寝”,就是相 貌丑陋;所谓“短视”,也就是我们说的近 视眼 。另外,跟纪晓岚交游数十年的朱珪曾 经有诗这样描述纪晓岚,“口吃善著书。” 如此说来,纪晓岚还有口吃的毛病!!
年龄
官职
能力
纪
晓 岚
生于清雍正二 年(1724)六 月,卒于嘉庆 十年(1805) 二月
由侍读学士升为内阁学 文臣 士,并一度受任兵部侍 郎。接着改任不改缺, 仍兼阁事,升为左都御 史。 《四库全书》修成 当年,迁礼部尚书
兼任多职务,任首席,封一 等忠襄大学士、领班军机大 臣,兼管吏部、户部、刑部、 理藩院、户部三库,还兼任 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 书》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 步军统领等等要职,为皇上 宠信之极,官阶之高,管事 之广,兼职之多,权势之大, 清朝罕有。 精通满、汉、 蒙古、西藏四种语 言,更精通四书五 经。更得老师吴省 钦、吴省兰器重。 擅政20余年,升迁 47次,权倾朝野, 百官争相谄附。
13
14
二真实的纪昀与乾隆的关系
在电视剧里,创下 清朝盛世的乾隆皇 帝似乎是在纪昀的 带动辅佐下成就了 自己的文治武功的, 是是非非大都需要 纪昀的聪慧笃行方 能圆满解决.
至于纪晓岚与乾隆 的关系在电视剧里 更是十分融洽,亦 师亦友,两人之间 充满了信任,调侃 和幽默.但事实却并 非如此。
。
15
你又怎样看待戏说?
22
23
史的合理的文学想象属于创作。
“戏说”的心理依据也许在于,人世间有很多历史发 生在今人不愿正视的状况中,而时光的列车又拖着每 个人无情地走向远方,与那段历史越去越远。人大抵 只能抓住一个个感性的瞬间,于是将历史看成自己的 重新书写,就似乎成了信息时代一个历史幻觉化的游 21 戏景观———那历史之眼只好闭上。
17
二、深层原因
专制君主从本质上来说,不会喜欢稍有个性、具有
正义感的知识分子。 内阁学士尹壮图指陈弊政,称各省督抚“声名狼藉, 吏治废弛。我经过各省地方,问起官吏的好坏,人 们都皱眉叹息,各省风气大抵皆然”。由于这些话 惹恼年岁已高、再也听不进忠言的乾隆,结果军机 大臣要将尹壮图斩首。尹壮图之父尹松林与纪晓岚 为同年进士,当纪晓岚打算为尹壮图求情时,乾隆 竟勃然大怒,当即骂道:“朕以你文学优长,故使 领四库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尔何妄谈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