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美术资源开发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地美术资源开发案例-------------《百变的线条》

一、主题阐释: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拓展了美术的教学内容,而且教材的灵活性很大,教师可以大胆把教材进行处理成能详能略,有的放矢。尤其是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教育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这两方面的有机统一。我校地处农村,本地的经济产业——毛织业以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在毛织品加工过程中有很多废旧的毛线和毛织品废片。在教学中我打算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让学生进行美术创作。

二、毛织业课程开发的目标:

本节课是让学生利用不同色彩、质地、形式的废旧毛线圈,围绕小摆设这一命题进行设计制作,体验各种线的设计要素和制作方法。认识线材的特性,了解线材构成的美感,加强学生对空间概念的认识,发展和感知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设计意识,提高动手能力,并通过欣赏大自然中的一些现象,观察细节,寻找期中线的存在及变化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的主动性。我在这节课上尝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即从过去的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性学习,改变过去美术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学的状态,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认识、应用,制作完成美术作品。在实践中逐渐掌握美术知识及技能,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地方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

三、课程活动与内容安排:

1、本课例在教学活动中的前后联系。

本课例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活动三的内容《小摆设线材人物、动物造型》。本单元是(设计应用)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把日常生活中丢弃的废旧材料收集起来,做成各种各样的工艺品,让这些材料变废为宝,为美化环境做贡献。

课例所讲述的是利用我们身边现有的材料—毛线圈和铁丝,制作立体造型。活动一与活动二是利用废旧材料以面的方式进行造型,而本课是利用线的方式进行造型训练,对学生来说难度相对大一些。如果根据教材中所使用的材料—彩色电线,学生们在寻找材料上就比较困难。经过我与学生的多次交流和多次试验,最终确定:利用我们本地区的地方资源毛线作为主要造型材料。

因为我们里仁街的毛织业以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毛线在学生生活中随处可见。他们对毛线的品种、颜色、质地、用途等都非常的了解。我让学生使用这些材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这正是本节课重点解决的问题。

2、课堂活动实录。

(1)欣赏评述环节,感受毛织叶线条的魅力

欣赏以前学生作品,让学生分析作品的表现形式。(用线造型)

这些作品是我校学生利用毛线圈设计制作的《春天的畅想》美术作品。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线在作品中的应用及表现方法。

教师把手中的毛线随意的弯了一个圆,形成了一个圆圆的太阳。学生们认真地看着我所做的

一切,因为他们不知道,我为什么能把软软的毛线圈成一个立体的圆形。看到他们惊奇的表情,我想他们的探究意识已经形成。于是,我找一名学生到讲台前,把另外一根毛线交到他的手中,并要求他也象我一样圈成一个圆。这时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这名学生的身上,他认真地想把毛线圈成一个圆,可是怎么也立不起来。这时另外一名学生说:

“你的毛线和老师的毛线不一样”。我笑着对那名学生点点头。

我把那名同学叫过来,让他说说我刚才拿的毛线与学生拿的毛线有什么不同。这时学生们的好奇心更强了,我通过让这名学生摸一摸、看一看后,他认真的对同学们介绍着。那种惊奇的目光和对情况了解后那种愉悦的表情,使课堂气愤更加的活跃。

(2)互动探究环节

教师谈话:“刚才通过学生的演示和讲解,我想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今天老师所拿的材料与以往有所不同。老师所拿的材料是用毛线织成的毛线圈而不是一根简单的毛线,而且我在毛线圈的里面穿上了细铁丝,所以刚才的太阳才能站立起来。本来教材中是利用彩色电线进行线材造型的,这些材料我们不容易找到。平时我们进行装饰画制作时,这些毛线圈可以做平面造型,我想在它里面穿上细铁丝,也能立起来,而且毛线的颜色比彩色电线的颜色要丰富得多,所以我决定:我们就利用这种材料,制作完成立体造型的形象。”

在这一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一个完整作品制作的全过程,并让学生在制作时顺利的完成作品,我当场进行演示;而且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学生的注意力非常的集中,从中他们学到了很多立体造型的知识,掌握了用一笔画的方法,抓住形象特征进行立体表现,是线材造型的方法;教师并提示学生在制作时一定要注意作品重心的稳定。

此时学生看到平时乱扔乱放的毛线圈,经过这样的一加工,居然成了一件漂亮的装饰品,他们都感到不可思议。创作的热情非常的高涨,并有跃跃欲试的感觉;我说:“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去体验一下线在你们手中的感觉?老师看看谁的创意最好,作品最精致。”

(3)发展实践环节

我把准备好的毛线圈,让组长发放给自己的组员。学生们很快的进入了状态,但是还有个别学生不知所措,这时,我拿着另外一根毛线圈走到他身边问:“你想做一个什么造型?”学生很尴尬的说:“我想做一只大公鸡,但无从下手。”我这时一边制作,一边进行讲解,不知不觉中,很多学生不自禁的围在我的周围。这样一来我即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又起到了近距离的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很快所有学生都进入状态。我在巡视的过程中,对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好的加以肯定并向其他学生予以示范。

在学生制作快要完成的时候,有一名学生被长出来的细铁丝扎破了手。这时我做了应急措施,并以此为例,启发学生如何让这些多余地细铁丝藏起来。学生们积极的想办法,做试验,最终学生们在实践中解决了这个难题,这时学生们的作品也已经全部完成。

(4)评价拓展环节

当学生们把完成的作品摆放在桌

子上的时候,使我眼前一亮,学生们

也都好奇的看着别人的作品,互相评判着。

教师点评:“同学们,你们在这节课的表现都非常出色,做得非常好;

在这里老师向每位学生表示祝贺;并给在这节课制作最认真、创意最新颖、表现最突出的学生颁发最佳表现奖;给在这节课里进步最快的学生颁发进步奖……”此时学生们沉浸在充满喜悦、轻松、友好的气氛中,虽然作品完成了,但对创作的激情一点都没减少。有些学生通过这次创作,又有了新的想法,他们建议说:“老师,咱们能不能集中全班的力量,同样运用线材造型的方式制作一个大型作品呢?”

我看着他们那种充满期待、充满渴望、充满幻想的表情,创作的激情同时也燃烧着我的思想。我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并让他们组织设计小组。最终学生们完成了我校最大的一个立体造型形象——孔雀。孔雀身上的翎子是学生用编辫子的方法制作完成的,然后在辫子的里面穿上细铁丝它就可以随意进行弯曲了。孔雀身上的金线是我们在废线堆里找出来的。通过这次与学生的合作,我真正体会到了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的一句话:“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利用同样的材料制作出了不同形式的作品,使学生在今后的创作中受到启示也使教师能更好的设计教学内容与形式有了可操作的依据。

四、成效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我校进一步利用地方资源进行美术创作的一个新举措。通过以前学生利用毛线材料绘制平面结构的美术作品,转而利用毛线圈穿上细铁丝进行立体造型,开阔了学生的创作范围。让学生了解了线造型是美术语言的重要表现内容。线是中国造型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用线去塑造形体是中国造型艺术的灵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平时动手能力相对差一些的学生,也对美术作品创作充满了信心。通过利用不同方式的辅导,让不同兴趣、不同能力、不同审美取向的学生,都能感受到艺术创作的乐趣,使学生的审美修养得到提高。本章节倡导的变废为宝的思想得到落实,同时我们也从认识上,对新课程理念中倡导各校尽可能运用自然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