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货币价值理论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虚拟货币价值的理论研究

【摘要】虚拟货币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财富追求者,都想在虚拟货币价值体系中分享收益。本文立足于虚拟货币价值的理论研究,通过对价值的理解,及虚拟货币的价值的讨论,研究当代虚拟货币的价值特征,最后对虚拟货币的产权进行界定,以确定发行方与使用方在价值体系中地位。

【关键词】虚拟货币价值;财富;帕累托最优;产权

一、价值定义

王海明先生在《价值释义》、《效用论价值定义辩难》文章中研究了价值的概念,并在《新伦理学》中对价值的概念做了非常详尽的分析,定义“价值为客体对于主题的需要——或其各种转化形态,如欲望、目的等等的效用”。

价值是一种相对关系,衡量的是客体对主体需要满足的效用性。在虚拟经济中,价值主体是具有趋利避害与好坏评价能力的人;价值客体即是虚拟货币。价值的存在必须以价值客体的某种属性满足主体需要为前提,具有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的价值客体才能成为价值实体。

虚拟货币没有实物形态,没有实在的价值,但它的存在却实实在在的满足了价值主体的效用。它对拥有者的交换价值更直接地体现了一种社会契约、社会信用和社会符号。比如bitcoin,其交易的匿名性、抗通胀性、可兑换主权货币等一系列特点,使得大量信奉者坚持持有这种新型虚拟货币,而bitcoin的价值却越来越大。

二、虚拟货币价值的探讨

(一)虚拟货币的财富价值

1.财富从功能上讲,可分为个体性财富与社会性财富,它体现了财富的社会价值。个体性财富对个人的消费具有重要意义,它的产生离不开社会分工,但却可以脱离社会而存在。社会性财富对于所有者的社会地位和声誉具有重要意义,必须依赖于社会形态而存在。这样可以从财富角度理解网络经济。虚拟货币即是社会性财富,离开现实社会的分工合作它便失去价值,因为虚拟货币并不能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在网络社会中,拥有大量的虚拟货币,代表个体性财富的富足,同时,为社会的其他较少货币持有所羡慕和敬仰。

2.财富从储存方式讲,可分为分存性财富与统存性财富,它体现了财富的技术形态。同时,财富具有两面性,分存性财富可由自己存储,通过投资获得更多财富便具有正性特征,自行销毁便具有负性特征。社会财富由于社会统一存储而具有正性特征,若有社会协助而销毁便具有负性特征。虚拟货币即是统存性财富,它无法离开社会的存在而单独存在,若没有发行者的协助,虚拟货币拥有者无法自行销毁。

3.社会性财富与统存性财富的价值的大小取决于认可这些财富

价值的人数的多少。例如,主权货币以国家信用发行,并以一国税收做担保;无论是本国居民还是外国民众都倾向于持有一国主权货币。然而金融危机来临,国家主权债务陷入危机,经济的衰退导致

税收收入减少,货币就倾向于贬值,因为认可其财富价值的人数越来越少。

(二)财富管理的成本

1.个体性财富的管理必须付出一定的成本,即个体性成本;社会为了维持现有财富制度运行而花费的社会成本称之为公共性成本。社会发展变化,货币的根本作用是降低交易成本与财富管理成本,既降低个体性成本又降低社会性成本。金属货币阶段,人们需要持有实物货币,自己花费成本进行储藏保管,而国家负责铸造、防伪成本;电子货币阶段,人们仅需要持有一张银行卡,记住其账号和密码即可,而国家仅需要维护电子信息网络的安全即可。

2.在探寻虚拟货币之所以风靡全球,受到各国人民的追捧,核心原因是它极大降低个体性成本。然而对于社会成本可能降低也可能升高。在一定使用范围内,虚拟货币体系的管理成本不随使用者数量变化,其边际成本为零,在这种情况下,可有效降低社会成本;当使用者主体发生变化,则需要相应的制度与系统变革以满足新使用主体的需求,即扩大使用范围,这样就会增加社会成本。bitcoin 发展之初只是为了满足特定人群的交换需求,然而巨大的升值潜力,使之具有了储藏价值,吸引大量的投机者参与,极大的增加了社会管理成本。

(三)人的需要的价值

克雷顿·奥尔德弗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实际经验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本主义需要理论——--erg理论。

认为人有三种核心需要——生存、相互关系和成长发展的需要,在一定时间内有某种需求对行为起作用,当这种需求得到满足后,对这种需求的强烈度不仅不减弱还会增强;当事人可能会追求更高层次需求;当较高级需求受到挫折时,可能退而求其次。实物货币随着经济发展,退化为商品而满足人们的实际消费需要,从而具有直接的消费价值。在符号货币时代,货币仅能满足人们交换商品的需要,仅有交换价值存在;同时,人们可以通过持有更多符号货币,以满足其获得社会地位和人们尊敬的需要,从而具有价值尺度的作用。

(四)经济价值

货币形态的演变促使以更低的交易成本实现社会分工,不断改进帕累托最优以获得潜在剩余收益,促进经济发展、增进社会福利。当社会制度、经济结构、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没有一个人的效用能在不损害其他人效用的情况下得到提高,即达到帕累托最优经济状态。当影响这种经济状态的某一因素调整时,使至少一人的效用提高而不降低其他人的效用时即为帕累托改进,这种改进所带来的社会收益就是潜在剩余收益。而与之相对的是内生交易费用,是人们分工合作协调失败而造成与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差距。在各种经济行为中,机会主义策略行为所造成的损失都视为内生交易费用。在纸质货币阶段,走私、仿制货币等行为所造成的印刷、防伪成本,都极大的增加了内生交易费用。货币作为经济的产物,也就是潜在剩余收益与交易费用相等时的产物,此时的经济形态决定了货币的

形态。

经济活动的创新实质就是发现潜在剩余收益,然而人类的每一次创新性活动并非有利可图,在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货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保持着其固有的形态。历史上的金属货币尽管没有足够的便利性,但仍然在很长的历史长河里主导货币史,正是潜在剩余收益大于内生交易费用,才推动人们不断展开社会合作与分工。在当世界贸易一体化、区域货币一体化,社会分工与写作遍布五大洲四大洋,推动货币形态迅速发展。虚拟货币作为网络经济的创新产物,正是通过降低交易成本费用,大大实现了大于相关交易费用的潜在剩余收益。

三、虚拟货币的价值特征

(一)具备有限信用特征

在货币形态的历史演变中,从足值铸币到不足值铸币,从可兑换银行券到信用纸币,从电子货币到虚拟货币,交易的载体与货币形态始终在变化,而货币的本质——人们在交易过程中所达成的一种默认的信用关系,却恒定不变。

1.在商品货币阶段,商品所具有的普遍适用性使得任何人相信持有该商品能为自己所用,所以货币的信任来源于商品自然普遍适用性的信任。

2.在信用货币阶段,国家通过立法保证对货币的发行制作的垄断,并对危害货币体系的行为严加惩罚,信用货币来源于对国家行政权力的信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