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咏怀古迹(其三)》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达
• • •
态事为
度(体悟感情) ?诗人在诗中表 现 出 什 么
什 么 要 写 这 个 古 人 这 段 往
的所
描 (写 弄的 清古 史人 实、
鉴 赏 咏 史 诗
)往 三
事步
是骤
怎
样
《咏怀古迹》是一组结构严密的七言律 诗,共五首,每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庾 信故居、宋玉故居、昭君村、先主庙、武 侯庙,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 关于它的整体结构,明人王嗣奭在《杜臆 》中有很好的解释:“怀庾信、宋玉,以 斯文为己任也;怀先主、武侯,叹君臣际 会之难逢也;中间昭君一章,盖入宫见妒, 与入朝见妒者,千古有同感焉。”
(千载之怨)
(深沉怨恨)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
怀古伤己 诗人借咏王昭君不被帝遇、 葬身塞外的不幸遭遇来抒写自己怀才不遇、 身世飘沦、心系家国之情
怀古诗小结
内容分类 借古抒怀 怀古伤今讽今
理性反思
思想感情 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
昔盛今衰,物事人非的伤感 ;
借古讽今;
理性反思,揭示哲理。
3、常用手法:以景衬情、用典、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衬托、
抑扬、讽刺、联想与想象,即事议论 。一般是先叙事写景,极
力铺垫;后议论抒情,点明主旨。还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
议论,留充分想象发挥的空间,引发读者的思考。
4、 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这
种
( 分 析 技 巧 )
态 度 运 用 什 么 方
法
3、昭君虽然是一个女子,但她身行万里,冢留千 秋,心与祖国同在,名随诗乐长存,为什么不值得 用“群山万壑赴荆门”这样壮丽的诗句来郑重地写 呢?
怨埋没汉宫,恨远离家园
昭君怨恨什么?
1、对画师的无耻行为 怨恨。
2、对汉元帝昏庸 的怨恨
3、远嫁异邦,远葬他
乡,月魂空归,思念 故乡的幽怨。
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情感?
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父母之邦!突出表现昭君的 遗恨之深。对昭君埋没宫中,葬身塞外,一生孤苦独幽 的际遇深表同情!
找出其中点明感情的词语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点明昭君“怨恨”的主题(高潮)
1、千载以来,琵琶弹出的都是胡地之音;昭君虽死, 其怨难平,琵琶曲中倾诉的分明是她的满腔怨恨。 2、这两句是从侧面烘托王昭君的形象,既有对她 的赞扬,也有对她的同情。诗人写昭君之怨,寄托 自己心系家国之情。
主要表现手 对比;拟人; 借古讽今; 借景抒情;
法
直抒胸臆;
答题方法 寻找连接点;
归类,探求主旨
这
种
( 分 析 技 巧 )
态 度 运 用 什 么 方
法
表
达
• • •
态事为
度(体悟感情) ?诗人在诗中表 现 出 什 么
什 么 要 写 这 个 古 人 这 段 往
的所
描 (写 弄的 清古 史人 实、
鉴 赏 咏 史 诗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月夜魂。
——身世家国之情(揭示悲剧根源) (铺垫)
1、单凭画图曾经略识,怎能辨出青春美貌的容颜呢? 此句进一步写昭君的身世家国之情。昭君身死匈奴不得 归,能够带着环佩在月夜归来的,恐怕只有她的幽魂。 元帝从图画里略识昭君,实际上就根本不认识昭君,所 以造成了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环佩’”一句写她怀 念故国之心永远不变。虽骨留青冢,然魂魄还会在月夜 中归来。 2、下句一个“空”字,写出昭君骨留青冢,只有魂灵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 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 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杜
咏
甫
怀 古
诗
迹 (
三
其 三
首
)
怀古咏史诗 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浏
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
以历史事件、人物、陈迹为题材,借登高
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
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
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
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
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
昭君
诗人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3.此联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赴”拟人突出了山 峡山势的雄奇,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烘托王昭君。
这首诗讲述 了王昭君怎样的 故事?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 概述悲剧一生,营造出悲凉萧瑟的气氛(铺垫)
1、当年王昭君孤独地离开汉宫,远嫁到北方大漠之地, 就再没回来;最后身死异域,只留下青色的坟墓,笼罩 在昏黄风沙中。
或自已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
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委
婉劝谏等目的。
怀古诗主题
临古迹,怀古人,
咏古事,抒已志。 关键点: 寻找连接点
特点:பைடு நூலகம்
1、形式标志:标题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后冠以 “咏”、“咏史”、“怀古”、“览古”、“××古”,有 的干脆以历史地域或人物为题。
2、内容: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 件的经过,抒发感慨。 国家——国运衰微, 统治者——荒淫奢侈, 名地——昔盛今衰 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 孤寂失意
)往 三
事步
是骤
怎
样
昔盛今衰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灭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至今只有鹧鸪飞。
怀古伤今
2、此句写昭君本人,一“去”一“留”,一生一死,对 比中反衬王昭君的悲惨命运。“连”---写边塞之景; “向”--写思汉之心,寄寓无穷怅恨与感慨。
3、上句的紫台和朔漠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自然就会想到 离别汉宫、远嫁匈奴的昭君在万里之外,异国殊俗的环境 中一辈子的生活。
4、下句写昭君死葬塞外,用青冢、黄昏这两个最简单的 意象营造出了悲凉的氛围。天地无情、青冢有恨。
鉴赏诗歌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 昭君村的位置和环境,引出歌咏对象(入题)
1、三峡之中,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相依相连,一齐 奔向荆门。就在那一带,还保留着生长明妃的山村。
2、发挥想象力,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 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图景。用一个“赴” 字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生动,也使整个画面“活” 了起来,变得生动。但是,诗的下一句,却落到一个 小小的昭君村上,这是一个有趣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