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三国鼎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上课时间:个教案

学校:惠萍中学姓名:茅捷敏

【课程标准】:了解三国形成的史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与统一北方的关系、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

关系。

2.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3.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及它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

的复述能力。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识图的能力。

4.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了解文学描写和历史真

实之间的不同,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景、设身处地、史实辩析、讨论战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等方式,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历史情境想象,使学生感受分裂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进而产生对

和平平平的向往,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通过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部统一局面的形成,了解曹操、诸葛亮作为我

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作用。

3.通过历史史实和《三国演义》的对比,区分历史资料与文学作品的不同,培养学生求

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2、教学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已学内容检测】:

1.西汉早期用什么东西造纸?东汉时,谁改进了造纸术?

2.东汉时期成书的数学名著是哪一部?

3.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是什么?它的工作原理怎样?是哪个朝代、什么人发明

的?

4.汉代最著名的医学家是哪两位?他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班固

(1)材料说的是哪部著作?

(2)著作的作者是谁?他是什么朝代人?

(3)这部著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两次战争的主角都是曹操,却出现了不同的结局。那么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什么会失败?

分组讨论,教师总结

3.赤壁之战发生在阴历的11月,按一般规律,在十一月的时候,中国盛行的是西北风,可为什么这时会刮起东南风呢?是不是真的像《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样,是诸葛亮在七星祭坛上向上天求来的呢?

学生回答,教师分析

活动三、三国鼎立

1.课件显示《三国鼎立形势图》)问:是哪三国?

请学生到前面看图回答,生答。根据三国鼎立知识一起回答:

政权名称时间创建者都城(今名)

2.并存的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生产。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三国的治理与开发。

把学生分成三部分,代表三国,分别介绍三国经济恢复、发展的情况,在学生介绍时分别出示魏、蜀、吴经济代表成就图片。

第三部分:全课小结

结合板书,课堂小结。

【当堂反馈、拓展延伸】:

1、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是在

A.211年

B.222年

C. 220年

D. 263年

2、下列人物没有生活在三国时期的是

A.刘备

B. 曹操

C.诸葛亮

D.孙权

3、杜甫的诗句“功盖三分图,名成八阵图”赞扬的是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 诸葛亮

4、三国时期的夷州指的是今天的

A.台湾

B.海南岛C西藏 D. 广州

5、三国鼎立形成的标志是

A.曹操劫汉献帝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官渡之战曹操战败

C.赤壁之战结束后

D.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

6.阅读下列材料: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词中的“三国”指哪三国?

2、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著名战役有关?

3、这一战役爆发前,曹操已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性战役是?

【布置作业】:……

【教后反思】:……

【设计意图】

1.由于本课内容是学生平时所熟识的,而且对这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认识都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因此在教学中,力求科学性、思想性和趣味性的统一,对人物的评价客观公允,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因此在课堂活动中创设大量的历史问题,组织讨论,使学生在思考和争论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并渗透历史的发展规律。

2.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把这两个问题确立为本课的重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两个问题则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思维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这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带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为本课的难点。

【教学点评】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本着“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明晰”的教学精神,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探讨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等历史事实,并透过历史事件,让学生在探讨中领悟到在重大历史事件的背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它不仅是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而且还是推动历史进程的必然结果。

本节课以一曲《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宏阔的气势,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巧妙地导入到本节课的内容。又以秦汉是我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时期,东汉末年军阀割据三国鼎立局面形成,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为主线。以一个“活动与探究”的环节,让学生设想“如果你生活在东汉末年,你的生活环境将是什么样?你的愿望将是什么呢?”其目的,一方面让学生放开思绪,尝试用历史的眼光纵观天下,发表见解;另一方面强调学生读图时应善于观察、分析、总结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