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心理障碍的判定标准
md的诊断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md的诊断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MD(Mental Disorder)是心理障碍的简称,它是一种主要由异常思维、情感和行为特征组成的疾病。
MD的诊断标准是医学界用来确定一个人是否患有心理障碍的依据。
这些标准旨在帮助医生和临床专家准确诊断患者的心理状况,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在制定MD的诊断标准时,医学界通过大量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对不同类型的心理障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基于这些研究成果,不同的心理障碍被归类为各自的亚类,并制定了相应的诊断标准。
MD的诊断标准通常包括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表现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症状和表现,进而判断其是否符合特定心理障碍的诊断标准。
然而,应该注意的是,MD的诊断标准并非是刻板的,它们通常是作为一种参考和指导,而不是绝对的准则。
因为人的心理状态是复杂和多样的,各种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也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在实际诊断过程中,医生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生活背景、病史以及其他相关因素,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总之,MD的诊断标准是对心理障碍进行分类和判定的重要依据。
它们为医生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的方法,以便准确了解和诊断患者的心理状况。
然而,在实际应用时,仍需要综合考虑个体差异和其他因素,以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对于一篇论文的编写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组织架构。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组织和呈现关于MD的诊断标准的内容。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对MD的概述进行简要介绍。
MD,即某种疾病的名称,是一种影响人们身体和精神健康的疾病。
文章也将简要介绍本文的整体结构和目的,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接下来,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要点,分别介绍MD的诊断标准中的要点1和要点2。
对于要点1,文章将详细介绍与MD相关的诊断标准,包括其定义、症状、体征以及诊断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判定精神病的三个标准
判定精神病的三个标准精神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个体心理和行为的疾病,它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巨大的痛苦,还会给周围的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小的负担。
因此,及早发现和判定精神病至关重要。
而要判定一个人是否患有精神病,通常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来进行评估。
本文将介绍判定精神病的三个标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识别精神病的症状,及时帮助患者获得治疗和关爱。
首先,判定精神病的第一个标准是行为异常。
精神病患者的行为通常会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定、言行举止怪异、甚至出现自伤或伤害他人的行为。
他们可能会出现幻觉、妄想、或者丧失对现实的认知能力,表现出对现实世界的脱离和难以理解的行为。
此外,精神病患者的情绪波动较大,可能会出现极端的情绪表达,如情绪低落、焦虑、恐惧等。
因此,当我们发现一个人的行为明显异常,特别是出现上述症状时,就需要警惕可能患有精神病的可能性。
其次,判定精神病的第二个标准是认知功能障碍。
精神病患者的认知功能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混乱等症状。
他们可能会出现对日常生活中简单事物的认知困难,甚至无法完成一些基本的认知任务。
在交流和表达能力上,精神病患者可能会出现语言不连贯、思维跳跃、逻辑混乱等问题,这些都是认知功能障碍的表现。
因此,当我们发现一个人的认知能力明显下降,表现出对日常生活认知困难时,也需要考虑可能患有精神病的可能性。
最后,判定精神病的第三个标准是社会功能障碍。
精神病患者通常会出现社会功能障碍,表现为无法正常融入社会、无法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无法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等。
他们可能会出现社交恐惧、人际关系紧张、工作学习效率下降等问题,这些都是社会功能障碍的表现。
因此,当我们发现一个人的社会功能明显下降,表现出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困难时,也需要考虑可能患有精神病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判定精神病的三个标准分别是行为异常、认知功能障碍和社会功能障碍。
当一个人同时出现以上三个方面的症状时,就需要高度怀疑可能患有精神病。
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划分标准
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划分标准第一部分:引言1.1 介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概念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是指个体心理功能发生异常,超出正常范围,甚至严重影响个体生活和社会功能的一种疾病状态。
它不仅是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威胁,也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障碍。
对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进行科学的划分和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1.2 指出本文要探讨的主题——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划分标准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探讨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划分标准。
通过深入分析和全面评估,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分类方法及其意义。
第二部分: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划分标准2.1 临床症状和严重程度在划分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时,临床症状和严重程度是常见的划分标准之一。
根据DSM-5(《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可以根据患者表现的临床症状和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如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
2.2 起因与病因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划分还可以从其起因和病因来进行分类。
有些心理障碍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例如创伤后应激障碍;有些是由内在因素引起的,例如精神分裂症。
2.3 预后和治疗反应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还可以根据其预后和治疗反应进行分类。
一些疾病具有较好的预后和治疗反应,而另一些疾病则需要长期治疗和干预。
第三部分: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个人观点和理解3.1 对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分类方法的认识在我看来,对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分类方法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因和预后状况。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做出科学合理的分类和诊断,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治疗方案和干预措施。
3.2 对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关注和重视我也认为社会应该更加关注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划分和分类工作,建立更健康的心理健康观念,减少心理疾病对个体和社会的危害。
第四部分:总结和回顾通过对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划分标准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这一主题。
分类方法的科学与否,关系到患者的治疗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
心理异常鉴定标准
心理异常鉴定标准1. 引言心理异常鉴定是评估个体心理健康状况的过程,通过对个体的心理表现、情绪状态和认知功能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心理异常进行准确判定。
本文档旨在提供心理异常鉴定的标准,以帮助心理健康专家和相关从业者进行心理异常鉴定工作。
2. 鉴定要素心理异常鉴定需要综合分析多个要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2.1 行为表现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行为表现是鉴定心理异常的重要参考指标。
行为表现包括个体的情绪稳定性、社交能力、行为规范性等方面。
心理异常常表现为行为异常,如情绪暴躁、社交退缩、冲动行为等。
2.2 情绪状态个体的情绪状态也是鉴定心理异常的重要评估因素。
情绪状态包括个体的情绪体验、情感反应以及情绪波动情况。
心理异常常导致情绪不稳定、情感混乱或者情绪低落等。
2.3 认知功能个体的认知功能是评估心理异常的重要指标之一。
认知功能指个体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认知过程的正常程度。
心理异常常影响个体的思维能力、判断力和注意力等认知功能。
3. 鉴定标准鉴定心理异常需要根据上述要素进行综合判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心理异常的鉴定标准:3.1 抑郁症- 持续的情绪低落,长期感到无助和绝望;- 兴趣和快乐感减少,对生活失去兴趣;- 睡眠障碍,如失眠或睡眠过多;- 思维迟缓、注意力不集中;- 减少或增加食欲。
3.2 焦虑症- 持续的紧张、不安和恐惧感;- 难以控制的忧虑或极端恐惧;- 身体症状,如心跳加快、呼吸困难等;- 焦虑导致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困扰;- 避免与焦虑相关的触发因素。
3.3 双相情感障碍- 极端的情绪波动,交替出现欣快和沮丧;- 高涨期表现为情绪亢奋、过度冲动;- 低谷期表现为情绪低落、缺乏兴趣;- 睡眠不正常,注意力不集中;- 行为冲动,自伤或自杀倾向。
4. 结论心理异常鉴定标准可作为评估个体心理健康状况的参考,但鉴定过程应结合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评估。
在进行心理异常鉴定时,专业人士应谨慎、客观、严谨地进行评估工作,以确保评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心理疾病判定标准
心理疾病判定标准心理疾病是指人类在心理上出现的异常状态,包括情感、认知、行为等方面的异常表现。
心理疾病的判定标准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心理疾病。
本文将按照心理疾病的类别,介绍心理疾病的判定标准。
情感障碍类情感障碍类心理疾病是指人类在情感方面出现的异常状态,包括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等。
这些疾病的判定标准主要是根据患者的情感状态、行为表现、生理反应等方面进行评估。
例如,抑郁症的判定标准包括患者情感低落、兴趣减退、自我评价下降等症状,同时需要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认知障碍类认知障碍类心理疾病是指人类在认知方面出现的异常状态,包括失忆症、注意力缺陷障碍、学习障碍等。
这些疾病的判定标准主要是根据患者的认知能力、行为表现、神经生理反应等方面进行评估。
例如,失忆症的判定标准包括患者对过去的记忆丧失、无法学习新的信息等症状,同时需要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人格障碍类人格障碍类心理疾病是指人类在人格方面出现的异常状态,包括边缘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等。
这些疾病的判定标准主要是根据患者的人格特征、行为表现、社交关系等方面进行评估。
例如,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判定标准包括患者对自我认知的不稳定、情感不稳定、人际关系不稳定等症状,同时需要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精神分裂症类精神分裂症类心理疾病是指人类在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出现的异常状态,包括幻觉、妄想、情感淡漠等。
这些疾病的判定标准主要是根据患者的思维、情感、行为表现、神经生理反应等方面进行评估。
例如,精神分裂症的判定标准包括患者出现幻觉、妄想、情感淡漠等症状,同时需要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总结心理疾病的判定标准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不同类别的心理疾病有不同的判定标准。
情感障碍类心理疾病的判定标准主要是根据患者的情感状态、行为表现、生理反应等方面进行评估;认知障碍类心理疾病的判定标准主要是根据患者的认知能力、行为表现、神经生理反应等方面进行评估;人格障碍类心理疾病的判定标准主要是根据患者的人格特征、行为表现、社交关系等方面进行评估;精神分裂症类心理疾病的判定标准主要是根据患者的思维、情感、行为表现、神经生理反应等方面进行评估。
司法鉴定精神障碍标准是什么?
Communication is the concentration of management.(页眉可删)司法鉴定精神障碍标准是什么?司法鉴定精神障碍标准主要有严重的心理障碍,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有程度不等的自制力缺陷等方面,主要是由于丘脑、大脑功能紊乱及病变而发生的感觉、记忆、思维、感情、行为等方面表现异常引起的。
一、司法鉴定精神障碍标准是什么?1、精神病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2、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3、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显得古怪、与众不同;4、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5、有程度不等的自制力缺陷,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精神症状丧失判断力,认为自己的心理与行为是正常的,拒绝治疗。
二、法医精神病鉴定范围包括什么?1、邢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并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被鉴定人实施危害行为时,经鉴定患有精神疾病,由于严重的精神活动障碍,致使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为无刑事责任能力。
被鉴定人实施危害行为时,经鉴定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为具有责任能力:(1)具有精神疾病的既往史,但实施危害行为时并无精神异常;(2)精神疾病的间歇期,精神症状已经完全消失。
2、刑事受审能力:是指刑事被告人参加庭审,接受审判的能力。
具体是指刑事被告人理解自己在诉讼中所处的地位和自己行为在诉讼中的意义,能够行使诉讼权利,并能与辩护人合作为自己进行辩护的能力。
它可分为有受审能力、无受审能力和部分受审能力。
部分受审能力是指被告人在某种治疗措施或其他科学措施下,具有的受审能力。
3、服刑能力:是指被鉴定人在服刑、劳动教养或者被裁决受治安处罚中,经鉴定患有精神疾病,由于严重的精神活动障碍,致使其无辨认能力或控制能力,为无服刑、受劳动教养能力或者无受处罚能力。
正常和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
正常和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
在判断正常和异常心理时,通常会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标准:
1. 统计标准,通过对大量人群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一般人群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从而可以将个体的心理状态
和行为与一般人群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偏离了一般水平。
2. 文化标准,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于正常和异常心理的定义
会有所不同。
因此,需要考虑个体所处的文化环境,以及在该文化
环境下被认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
3. 功能标准,正常心理状态下的个体通常能够有效地应对日常
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需求,而异常心理状态下的个体可能会出现功
能受损,无法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需求和挑战。
4. Le的标准,心理学家Le提出的标准是指,个体的心理状态
和行为是否符合其个人发展的阶段和任务。
如果个体的心理状态和
行为偏离了其所处的发展阶段和任务,就可能被认为是异常的。
除了以上标准外,判断正常和异常心理还需要考虑个体的痛苦
程度、社会功能受损程度以及持续时间等因素。
需要强调的是,心
理健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正常和异常心理并不是非黑即白的,而
是存在着灰色地带。
因此,在判断正常和异常心理时,需要综合考
虑多个因素,并且需要在专业心理学人士的指导下进行评估和判断。
可疑精神和行为障碍诊断标准
可疑精神和行为障碍诊断标准
可疑精神和行为障碍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症状:出现与年龄、文化背景和日常角色不相称的精神病性行为特征,如不寻常的恐惧或紧张,反复询问或尝试解决自己认为的问题,
如身份问题,或者对自己身体形象、健康状况、经济状况、人际关系
或未来的焦虑等。
也可表现为易怒、抑郁、失去兴趣、社交困难、自
我控制丧失以及各种与现实解离的迹象。
这些症状必须严重到一定程度,干扰了日常功能,如工作、学校或家庭。
2. 病程:在至少两周的时间内,症状的严重程度或频率明显改变,且
不能完全用其他原因解释。
同时,这些症状必须是可疑的,即它们不
符合任何已知的精神病性障碍的标准。
3. 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如焦虑障碍、物质滥用或依赖、神经性厌食症和躯体疾病(如甲状腺问题、激素紊乱、严重疾病等)等。
4. 患者知情同意:在某些情况下,患者可能不知道自己的症状或行为
异常,此时需要医生进行评估并排除其他可能的解释后,才能诊断为
可疑精神和行为障碍。
如果有上述症状且无法自行处理,一定要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法医精神病鉴定标准
法医精神病鉴定标准法医精神病鉴定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司法鉴定工作,其结果直接关系到案件的审理和判决。
在进行法医精神病鉴定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程序进行,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下面将介绍法医精神病鉴定的标准,以供参考。
首先,进行法医精神病鉴定需要充分了解被鉴定人的个人资料和病史,包括家庭背景、教育经历、就业情况、婚姻状况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被鉴定人的精神病史,包括既往是否有精神病史、是否有药物治疗史等。
这些信息对于后续的鉴定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次,法医精神病鉴定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精神状态评估。
在身体检查方面,需要对被鉴定人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方面的检查。
在精神状态评估方面,需要对被鉴定人的意识、注意力、记忆、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进行评估,以了解其精神状态的特点和表现。
同时,在进行法医精神病鉴定时,需要结合被鉴定人的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结果,对其精神病的诊断进行判断。
根据《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等相关标准,对被鉴定人的精神病类型进行判定,包括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神经症、人格障碍等。
同时,还需要对被鉴定人的精神病程度进行评估,包括病情的轻重、对社会功能的影响等。
最后,在进行法医精神病鉴定时,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对被鉴定人的刑事责任能力进行评定。
根据《刑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对被鉴定人是否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限制刑事责任能力还是无刑事责任能力进行判断,并提出相应的鉴定意见。
总的来说,法医精神病鉴定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医学、心理学、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识进行。
只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程序进行,才能保证鉴定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为司法审判提供可靠的依据。
希望相关从业人员能够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鉴定工作,确保司法公正和社会稳定。
性心理健康的标准
性心理健康的标准性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对性的态度、性行为和性生活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健康水平。
性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指评价一个人性心理健康水平的各种指标和标准。
性心理健康的标准对于个体的生活质量、幸福感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性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对性的积极态度。
个体应该对性持有积极、健康的态度,理解性是人类生殖和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一种耻辱或罪恶。
对性持有积极态度可以增强个体的自信心和幸福感,有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
其次,性心理健康的标准还包括对性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个体应该具备正确的性知识,包括性生理知识、性心理知识、性保健知识等。
只有了解和掌握了正确的性知识,个体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性生活,避免不良的性行为和性心理问题的发生。
另外,性心理健康的标准还包括对性行为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
个体应该具备对自己的性行为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避免过度沉迷于性行为,避免不良的性行为对自己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此外,性心理健康的标准还包括对性生活的满意度。
个体应该对自己的性生活感到满意,能够在性生活中获得愉悦和满足,而不是出现性生活不和谐、不满意的情况。
最后,性心理健康的标准还包括对性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处理能力。
个体应该具备对性心理问题进行预防和处理的能力,包括对性心理问题的认识和了解、对性心理问题的处理和调节能力等。
总之,性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多方面的,包括对性的积极态度、对性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对性行为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对性生活的满意度以及对性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处理能力。
只有达到了这些标准,个体才能拥有健康的性心理状态,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重视自己的性心理健康,努力提高自己的性心理健康水平,享受健康、和谐的性生活。
性同一性障碍
性同一性障碍同一性(identity)来自拉丁文“一致、同样”的意思。
性认同是一个人个性的组成部分,这种个性与其性活动有关。
生物学的性是从性器官上来区别,心理学的性是用脑来判定,Sex is between the legs.Gender is bewteen the ears说,肉体的性别取决于生殖器,精神的性别取决于大脑。
目录1对性同一性障碍的界定2性同一性障碍的国际诊断标准1. 2.1 成人的诊断标准2. 2.2 儿童通过下列情况诉说不适感3. 2.3 性同一性障碍形成的原因4. 2.4 性同一性障碍的治疗对性同一性障碍的界定大脑中的性别是对自己的性产生出是“女的”还是“男的”之意识,这是性自认。
性同一性障碍是肉体的性别与性自认不一致的现象,是属于精神病学领域的疾病。
对性同一性障碍的诊断,用定性定量的方法是无法诊断的。
性同一性障碍是指从生物学角度来看是正常的男人或女人,自己对身体属于哪一性别也一清二楚,但其性意识中却确信性别属于与己肉体之相反性别,因此,迫切希望以那种相反之性别角色来生活。
2性同一性障碍的国际诊断标准成人的诊断标准①对自己的身体之相反性别,抱有强烈的、持久的要改变的愿望。
②对自己肉体的性别抱有持续的不快感、对性别角色不适应,抱有不自在的感觉,对自己的性别角色怀疑。
③由此感到强烈的痛苦,同时,适应社会及就业的选择自由被剥夺。
儿童通过下列情况诉说不适感①“自己实际是男(女)的”,不断重复现实的性别与相反的性别。
②在“过家家”游戏中,要演相反之性别角色的愿望持续不断。
③喜欢男的或女的服装。
④持久地认为自己是属于与其肉体相反的性别。
⑤对相反之性别的游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⑥对自己的生殖器感到不快感(以上是美国精神病学会对性角色障碍下的国际诊断标准)。
性同一性障碍形成的原因性同一性障碍产生的原因,还没有确切的依据,仅从性心理的发育和儿童性社会化的过程做分析。
性同一性障碍,往往把目光指向外科手术疗法,通过手术使愿望中肉体的性别一步一步靠近。
我国心理健康标准
我国心理健康标准
我国心理健康标准是指评估和判定个体心理健康状态的一套指标和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心理健康法》和相关的国家标准,我国心理健康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心理健康指数:通过心理测试和评估工具,对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定量评估,得出心理健康指数。
该指数包括情绪状态、自我感觉、社会适应等因素,反映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2. 心理症状评定:评定个体是否存在心理症状,如焦虑、抑郁、强迫等,评定的依据是个体的主观感受和客观表现。
心理症状评定有助于及早发现和干预心理问题。
3. 心理障碍诊断和分类:根据《心理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国版DSM-5),对个体是否符合某种心理障碍的诊断标
准进行评估。
心理障碍的诊断和分类有助于精确确定心理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4. 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评估:根据个体心理健康的需求和问题,评估他们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程度。
这有助于确定合适的心理干预措施和资源分配。
5. 心理危机评估:评估个体是否面临心理危机,如自杀、暴力倾向、突发事件后的心理压力等。
及早评估心理危机有助于采取措施预防和处理危机事件。
以上是我国心理健康标准的一些主要内容,通过这些标准和评
估指标,可以帮助个体和专业人员了解和判定心理健康状态,为心理健康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健康教育》章节分类练习题(2)-变态心理学(含解析)
第六模块变态心理学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精神发育迟滞,不正确的描述是()。
A.智力发育低下B.社会适应困难C.起病与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有关D.起病于大脑发育成熟以后2.下列哪种不属于学习障碍?()A.阅读障碍B.教学障碍C.书面表达障碍D.听力障碍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心理学标准判断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原则的是()。
A.主客观世界统一的原则B.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C.个人理想与他人理想一致的原则D.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4.在心理异常的判别标准中,以大多数人具有的特征作为正常,偏离大多数人的作为异常,这属于()。
A.以经验作为标准B.社会常模和社会适应的标准C.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的标准D.统计学标准5.我国鉴别弱智儿童的智商下限为()。
A.90—95B.80—85C.75—80D.70以下6.多动症的基本特征是()。
A.分心B.注意缺陷C.注意转移D.注意分散7.学生害怕在社会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
这种心理症状是一种()。
A.抑郁症B.恐怖症C.焦虑症D.强迫症8.儿童多动综合症高峰发病年龄是()。
A.4-6岁B.6-8岁C.8-10岁D.10-12岁9.在精神发育迟滞的分类中,患者的IQ分数在35—49之间为()。
A.轻度精神发育迟滞B.中度精神发育迟滞C.重度精神发育迟滞D.极重度精神发育迟滞10.“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的英文缩写是()。
A.DSMB.ICDMDD.PTSD11.“ADHD”又称为()。
A.多动障碍B.自闭症C.强迫症D.应激障碍12.认为焦虑的产生,源于“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的学者是()。
A.巴甫洛夫B.弗洛伊德C.希波克里特D.布洛卡13.关于“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变态心理的治疗过程为对象B.以错误的认知结构为对象C.以心理与行为的异常表现为对象D.以负性情绪过程为对象14.常见的人格障碍类型不包括()。
性心理障碍
是指一组以性对象歪曲和性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心理障碍。又称性变态
判别标准
1.其行为不符合当时社会认可的正常标准。相对的标准
2.其行为对他人可能造成伤害(如诱奸儿童和严重施虐狂(sadism))。
3.本人体验到痛苦。
应排除器质性精神疾病、精神发育迟滞及其他精神疾病伴随的性行为异常。要与流氓和犯罪相区别。
五、老年性心理
老年人获得性高潮的能力并没有同步下降,一定强度的性刺激,也可以促发条件反射,导致相应的性反应。
不要把老年性活动简单地看成是性交,异性之间的肉体亲密接触、自慰,都属于性活动老年,并不是性活动停止的必然标志,具有性欲是人的本能,几乎可以维持一生。
配偶之间性关系的主要问题
1、性功能障碍。包括男性的勃起和射精障碍,女性的性兴奋及性高潮障碍。
4、“追星”。理想中的人往往存在于幻想中,而与幻想最接近的就是社会推出的公众人物。
5、性自慰。是较为普遍的一种自然的性行为。
三、青年性心理
1、对异性的爱慕与求爱。朦胧的爱、较随意的恋爱、合理的恋爱。
2、自慰行为的普遍性。未婚青年通过手淫来满足性冲动在青年期是常见的,手淫并没有造成机体的生理危害。
性指向障碍:
性偏好障碍:
性身份障碍:
其它
(四)性心理障碍的心理干预
厌恶疗法。也可以配合药物治疗。
对于轻度违法的病人,可以由司法机关给予适度的处罚起到遏止作用
对于性别认同障碍患者主要进行心理治疗,在使用变性手术时要慎重。
早期的性教育,对于预防有一定作用。性心理咨询,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形式
2、性交困难。包括性交紧张、缺乏性兴趣、性厌恶、性交前过少调情、性交后阴茎不软等(主要是心理因素影响,并非性交能力差)。
判定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标准
(1)标准化的区分(李心天)
①医学标准。
将心理障碍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如果异常则必须找到它的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根据,这一标准为临床医师们广泛采用。
②统计学标准。
一个人的心理正常或异常,以偏离平均值的程度来决定,这种判定方法多以心理测验法为工具。
③内省经验标准。
一是指病人的内省经验,二是指观察者的内省经验。
这种判断具有很大的主观性,观察者需要接受专业训练。
④社会适应标准。
如果由于器质的或功能的缺陷,使得某个人的社会行为能力受损,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那么,我们就认为此人有心理障碍。
(2)心理学的区分原则(郭念锋,病与非病三原则)
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因为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所以任何正常的心理活动或行为,必须就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性。
②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人类的精神活动虽然可以被分为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行为等部分,但它自身确乎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这种协调一致性,保证人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的高度准确和有效。
③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每个人在长期的生活道路上,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心理特征。
这种人格特征一旦形成,便有相对的稳
定性;人格特征具有倾向性和独特性。
在没有重大外界变革的情况下,一般是不易改变的。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人格障碍和性心理障碍
• 1、人格障碍 • 人格障碍指明显偏离正常人 格并与他人和社会相悖的一 种持久和牢固的适应不良的 情绪和行为反应方式。人格 障碍常开始于幼年,青年期 定型。持续至成年期或者终 生。
• ①偏执性人格障碍 • 它是以多疑敏感为主要表现的人 格障碍。其特点是:(a)多疑敏 感,不信任别人,易把别人的好 意当作恶意、敌意;(b)妒忌心 强,对别人的成就、荣誉等感到 紧张不安、挑衅、指责和抱怨; (c)易感到委屈、挫折、怀才不 遇,常常产生攻击、报复之心; (d)骄傲自大,自命不凡,自尊 心强,要求别人重视自己,追求 权势;(e)主观固执、好诡辩、 经常抗议、反对他人的意见,不 易被说服,即使面对事实证据也 是如此;(f)对别人缺乏同情心 和热情,从不开玩笑,警惕性很 高,常怕被人欺骗、暗算,处处 提防他人,等等。
• ②分裂性人格障碍 • 以观念、行为、外貌装饰的奇 特、情感冷漠、人际关系明显 缺陷为特点。主要表现为退缩, 孤僻,胆怯,沉默和怪癖,不 爱社交。 • ③反社会人格障碍 • 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具有 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 为特点。 • ④冲动性人格障碍 • 攻击性人格障碍):以阵发性 情感爆发,伴明显冲动性行为 为特征。
44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现代家庭经营合作组织社会化服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新型职业农民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现代农业45新型职业农民是伴随农村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完善产生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基本细胞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支撑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本力量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及解决方性精神障碍 • 又称应激相关障碍,主要由突发生活事件、剧烈精 神创伤或者持续困难处境引起的,表现为巨大刺激 后的心理失常。 • 5、人格障碍 • 人格障碍指明显偏离正常人格并与他人和社会相悖 的一种持久和牢固的适应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方 式。人格障碍患者形成了特有的行为模式,对环境 适应不良,常影响其社会功能,甚至与社会发生冲 突,给自己或社会造成恶果。人格障碍常开始于幼 年,青年期定型。持续至成年期或者终生。大学生 中常见的人格障碍有偏执型人格、强迫型人格、边 缘型人格、依赖型人格等。 • 6、心理生理障碍 • 又称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指由某些心理原因 导致的生理问题。
重度抑郁症的判定标准
重度抑郁症的判定标准重度抑郁症就是抑郁症发展的后期阶段,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性疾病,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引起。
比如精神刺激、社会压力大等等。
重度抑郁症主要以明显而持久的心情低落,精神不振为主要表现特征。
重度抑郁症也有轻重之分,严重者甚至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对于抑郁症的轻型或者重型,一般也没有很明确的规定。
临床上,根据下列标准判断抑郁症的轻重。
重抑郁症的判断标准:1 .焦虑,精力减退。
做事情无法集中精力,静不下心来思考问题,每天总是愁容满面,感觉不到生命的快乐。
3 .悲观思想:重症抑郁症患者只是看到目前消极的一面,不能保持一个豁达的心态。
对于将来往往想到的都是最坏的前景,最坏的结果,忧心忡忡,对于过去,总是为小事自责自罪,觉得自己没有理由继续生存下去。
4 .这类病人仪表往往衣着比较随便,给人颓废潦倒的印象,不注重衣着打扮,经常穿得如同流浪者,总是希望藏匿自己,往角落里钻;5. 面部表情:嘴角向下垂挂,两眉紧皱,弯腰垂首,目凝视地面;6 .肢体语言:双肩下垂,动作较少,可能长时间姿势不变;不喜欢动,抵制社会交往,不愿意说话。
7 .情绪心境:心境比较低沉,朋友来访,也很冷淡;遇到高兴的事情,也没有表情8 .活动减少,睡眠不好--早醒,早重夕轻,食欲减退,体重下降9 .动作活动减少,有时候出现木僵;10.自杀观念特别强烈,并有自杀企图和行为;11. 情绪恶劣,自尊下降,感觉自己是一个废人;12 .出现幻觉妄想--一般是幻听,自罪、虚无妄想;13 .脑子反应非常的迟钝,少语或者不语,语速慢,语音低;14 .绝望感,无助感,感觉谁也救不了自己,拒绝治疗;重症抑郁症主要依靠症状来进行判断,如果发现自己活着身边的朋友有上面的一类或者几类合并症状,立刻应该引起警惕。
及时到医院检查或者找心理医生进行有效地疏导,以防止不良情绪积累无法释放而演变为精神分裂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心理障碍的判定标准
丛中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性心理障碍( psychosexual disorder) 以往称为性变态( sexual deviation)或性倒错( paraphilia), 泛指以男女两性性心理和性行为明显偏离正常, 并以这种偏离行为作为性兴奋、性满足的主要或惟一方式的一组精神障碍。
其正常的异性恋受到全部或者某种程度的破坏、干扰或影响。
一般的精神活动并无其它明显异常。
《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列举的性心理障碍的3个主要类别:性身份障碍、性偏好障碍与性发育和性取向有关的心理及行为障碍。
1973年,美国精神病学会理事会确信,同性恋不是一个精神疾病。
在将同性恋作为精神病分类单位从其《诊断和统计手册(DSM)》中删除时,该学会声明:“同性恋本身并不意味着判断力,稳定性,可信赖性,或一般社会或职业能力的损害”(美国精神病学会,1973)。
但
是,修订后的手册(DSM-3)包括了“自我不和谐的同性恋”这一可以治疗的疾病单位。
在随后的修正中,DSM-3-R的疾病名单上,既不包括同性恋,也不包括自我不和谐的同性恋。
DSM-5,将“性身份障碍”及相关临床现象从性心理障碍中取出,作为独立的一类精神障碍,单独列出,叫做“性别焦虑障碍(性别烦躁)”。
因此,在DSM-5的“性心理障碍”分类中,包括如下常见类型:窥阴癖,露阴癖,摩擦癖,性受虐癖,性施虐癖,恋童癖,恋物癖,异装癖,其它。
在欧洲的维多利亚时代,曾经只有“男上女下位”的性交姿势,被认为是唯一合乎宗教要求的,被称作是“传教士的性交体位”,其它性行为方式,如口交,甚至性自慰等,都会被认为是异常的性行为方式,均属于性变态。
人类的性具有三种功能:生物学功能,即生殖功能;人生功能,即性体验是人生的一种重要生活体验,它对促进个人成长有重要作用,是人生的一个重要方面或内容,能够给人带来快感和满足,体现人生的某种意义和价值;社会功能,即建立和发展人际关系的功能,中国文化强调夫妻为人伦之首。
健全的性心理和性行为应该适当而和谐地完成上述三种功能。
过去认为,凡符合某一社会文化的规范、法律,以及生物学需要的性行为,被视为正常范围内的性行为。
也就是说,那些不指向性交、不导致生殖或种系繁衍的性心理或性行为,以及使性伴及本人遭受伤害与痛苦的性心理或性行为,均属于异常、“性变态”。
人们的性心理和性行为变异很大,因此,仅仅统计学上的异常不能视为性心理障碍,在临床精神病学实践中,性心理障碍的定义或诊断标准不可能脱离社会文化的影响,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文化背景,对性行为有不同的评价。
即使是同一社会、同一文化背景,在不同时
期也会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因此,至今还没有衡量性行为正常或异常的绝对标准。
区别只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社会文化的发展与演变:从性变态到性少数、到性多元。
最初,很多性行为被诊断为“性变态”,被医学污名。
后来,以多数人为正常标准,少数人的性行为被认为是异常的性行为,包括以生殖为目的、男女性交为标准,把同性恋视为“性少数”。
现在,性多元的观点认为:性是平等的,是多元存在的。
该观点所依据的价值标准是:人人平等,男女平等;性是人权;“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现代社会认为,每个个体,都是独特的,包括在性行为方式方面;个体之间存在着性行为的差异性。
现代社会在性的方面,越来越开放,尊重个体的性权利,尊重性活动中的个体差异,认为人类在性活动中,从来就没有过统一标准,因而倡导多元化的性价值观,以捍卫每个人独具的性的尊严和价值。
这叫做“性多元”。
差异无优劣。
在性行为方面,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同时,更要强调尊重差异,才能真正做到人人平等、男女平等。
性是一种人权。
每个人都有权利决定如何使用他自己的身体,包括性器官。
如果对性行为要制定统一的标准,这无异于“性的道德霸权”,其含义是: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有权者是对的,无权者是错的;多数人是对的,少数人是错的;生殖的是对的,非生殖的是错的;有爱情的是对的,无爱情的是错的;等等。
这些都不符合性人权。
性自由不是性滥交,性自由是个体决定自身性行为的权力,性是私事。
李银河认为,只要符合“成年、自愿、隐秘”这三条标准,性行为就算是正常的。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改变了人们对待性的态度和价值判断,影响着性心理障碍的诊断与分类,最显著的变化是,同性恋被从精神障碍诊断分类中删除。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