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白居易《长恨歌》中唐玄宗形象
白居易《长恨歌》赏析:批评唐玄宗重色误国导致安史之乱,同时又同情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白居易《长恨歌》赏析:批评唐玄宗重色误国导致安史之乱,同时又同情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此诗可分为三大段,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惊破霓裳羽衣曲”共三十二句为第一段,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生活、爱情效果,以及由此导致的荒政乱国和安史之乱的爆发。
从“九重城阙烟尘生”至“魂魄不曾来入梦”共四十二句为第二段,写马嵬驿兵变,杨贵妃被杀,以及此后唐玄宗对杨贵妃朝思暮想,深情不移。
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此恨绵绵无绝期”共四十六句为第三段,写唐玄宗派人上天入地到处寻找杨贵妃和杨贵妃在蓬莱宫会见唐玄宗使者的情形。
一、作品原文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试论《长恨歌》的人物形象分析
试论《长恨歌》的人物形象分析1. 引言1.1 介绍《长恨歌》《长恨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代长篇叙事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作。
这首诗以唐玄宗与杨玉环之间的爱情为主线,描绘了唐玄宗的仁政和盛世景象,同时也展现了杨玉环的美丽与悲惨命运。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长恨歌》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唐代的政治风貌和社会风情,更通过人物形象的描写展现了历史与情感的交融。
唐玄宗的仁政形象、杨玉环的美丽形象、贞观之治的象征意义,都在《长恨歌》中得到了生动而细致的描绘。
这些人物形象为我们展现了唐代的风貌和精神面貌,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之美。
在接下来的分析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长恨歌》中各个人物形象的细节,以及这些形象背后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和情感内涵。
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其中蕴含的历史与文学的结合之美。
【2000字】1.2 概述人物形象分析的重要性人物形象分析在文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小说、诗歌或戏剧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中的灵魂,是作者通过笔墨所刻画出来的具体形象,是作品中所要传达的思想、情感、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在《长恨歌》这部诗中,杨玉环、唐明皇等人物形象是诗人李白所借助的载体,通过他们的生动形象,展现了唐代盛世繁荣的一面,也揭示了长恨遗恨之中的情感纠葛。
对这些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主题、意义和情感,有助于我们从更多维度去解读《长恨歌》这部杰作,拓展我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人物形象分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学术价值,能够为我们揭示文学作品的内在奥秘,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之美。
1.3 提纲本文将从杨玉环和唐明皇这两个主要人物出发,对《长恨歌》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
将通过对杨玉环的形象进行解读,探讨她在诗中的角色定位和形象塑造;将对唐明皇的形象进行分析,揭示他内心的复杂与矛盾,以及对历史的影响。
试论《长恨歌》的人物形象分析
试论《长恨歌》的人物形象分析我们不得不提及的是唐玄宗这一人物。
唐玄宗是唐朝的一位皇帝,他在《长恨歌》中是一个重要的角色,情感纠葛、才情横溢、权谋算计等特点构成了唐玄宗深刻丰富的内心世界。
唐玄宗骄奢淫逸、专权专利、喜欢攀附权贵,而且对杨贵妃情有独钟,甚至废国后阳舞璃偕的权。
然而在诗中,唐玄宗又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在他心中,友情爱情都有着重要的位置。
他与李白之间的友情至死不渝,为杨贵妃而离家出走,可见他为爱情付出的毫不吝啬,而对待朋友也是是真诚的。
唐玄宗的形象在《长恨歌》中是十分复杂的,他既有着君王的威严与权力,又有着人性的脆弱和温柔。
这样的复杂性使得唐玄宗成为了《长恨歌》中的一个具有鲜明性格特点的人物。
我们来谈谈杨贵妃这一形象。
杨贵妃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她是一个美艳动人、聪明伶俐、富有才情的女子,而同时她也是一个阴险狠毒、争风吃醋、心机深沉的女子。
在《长恨歌》中,杨贵妃对唐玄宗的爱情是无私的,她愿意为了唐玄宗放弃自己的一切,甚至最终赴死为唐玄宗舍命。
杨贵妃的命运却是悲惨的,她在皇宫中备受嫉妒和排挤,最终被迫离开皇宫,甚至最后被迫自刎。
《长恨歌》中对杨贵妃的描写并不是全盘美化,而是对杨贵妃这一历史人物进行了深刻的人性剖析。
她的形象丰满、复杂,同时也充满了悲剧性的因素。
还有李白这一形象。
李白是一个活泼开朗、洒脱豪放、才情横溢的才子。
他与唐玄宗之间有着深厚的友情,对唐玄宗忠心耿耿,在《长恨歌》中,虽然他没有与唐玄宗争宠,也没有与杨贵妃纠葛不清,但是他在诗中对唐玄宗的关心和友情深刻而真挚。
李白这一形象是《长恨歌》中的一抹亮色,他的形象丰满饱满,富有真实感和立体感。
作者对长恨歌中诗人通过表现唐玄宗、杨贵妃以及李白三位人物的形象,不仅仅是为了塑造具备历史感和可信度的形象,更是为了通过这些形象的塑造,表现出自己对爱情、友情以及人性的思考和感悟。
依托唐玄宗、杨贵妃和李白这三位具有代表意义的人物形象,作者在长恨歌中呈现出了一个真实世界中常常被人们忽视的一个部分,使得整个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更加有文化内涵。
唐玄宗人物形象评价
唐玄宗人物形象评价唐玄宗人物形象评价唐玄宗李隆基(685年——762年),汉族,又称唐明皇,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昭成窦皇后(窦德妃)。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唐玄宗人物形象评价,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唐玄宗人物形象评价《长恨歌》是白居易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
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情悲剧。
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
诗的主题是“长恨”。
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起第一部分,叙述安史之乱前,玄宗如何好色、求色,终于得到了杨氏。
而杨氏由于得宠,鸡犬升天。
并反复渲染玄宗之纵欲,沉于酒色,不理朝政,因而酿成了“渔阳鼙鼓动地来”的安史之乱。
这是悲剧的基础,也是“长恨”的内因。
“六军不发无奈何”起为第二部分,具体描述了安史之乱起后,玄宗的仓皇出逃西蜀,引起了“六军”驻马要求除去祸国殃民的贵妃“宛转娥眉马前死”是悲剧的形成。
这是故事的关键情节。
杨氏归阴后,造成玄宗寂寞悲伤和缠绵悱恻的相思。
诗以酸恻动人的语调,描绘了玄宗这一“长恨”的心情,揪人心痛,催人泪下。
“临邛道士鸿都客”起为第三部分,写玄宗借道士帮助于虚无缥缈的蓬莱仙山中寻到了杨氏的踪影。
在仙景中再现了杨氏“带梨花”的姿容,并以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表示愿作“比翼鸟”、“连理枝”,进一步渲染了“长恨”的主题。
结局又以“天和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深化了主题,加重了“长恨”的分量。
唐玄宗是个多情的种子,为了美人丢了江山也在所不惜,全诗写情缠绵悱恻,书恨杳杳无穷。
文字哀艳动人,声调悠扬宛转,千古名篇,常读常新。
唐玄宗前期重用贤臣,励精图治,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但他在位的后期,沉湎酒色,荒淫无度,重用奸臣,政治腐败,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由此转衰。
所以说,唐玄宗是一位功过都很突出的历史人物:(1)唐玄宗统治前期,重视地方官的选拔,曾亲自考核县令,把不称职的人斥退。
试论《长恨歌》的人物形象分析
试论《长恨歌》的人物形象分析
《长恨歌》是清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篇长篇叙事诗,描写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
的爱情故事以及长恨之情。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情
感。
唐玄宗是《长恨歌》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也是白居易笔下的形象之一。
他是一个富有
魅力、智慧高强的帝王形象。
在诗中,唐玄宗展现了君王的荣耀和权力,但也表达了他对
长恨之情的悲伤和痛苦。
唐玄宗爱杨贵妃如命,却因为政治权谋而最终导致了她的悲剧结局。
他的形象展示了爱情的无奈和命运的残酷,同时也反映了君王权谋带来的内心挣扎和
痛苦。
杨贵妃是《长恨歌》中的另一个中心人物。
她是一个美丽、聪明又勤恳的女子形象。
诗中描写了她的容貌和才艺,以及她与唐玄宗之间的深情。
杨贵妃一心为国家和皇室付出,但最终却成为政治争斗的牺牲品。
她的形象展现了女性的悲剧命运和忍受痛苦的力量,同
时也折射出社会政治的黑暗和奸诈。
诗中还描绘了一些宫廷生活的细节和其他相关人物的形象,如宫女、太监等。
他们则
作为背景衬托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突出了爱情与宫廷政治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表达了百姓对权力腐败和世事无常的痛苦。
《长恨歌》通过塑造各种人物形象,展现了爱情、政治和命运之间的矛盾和挣扎。
君
王唐玄宗、杨贵妃以及其他人物的形象通过描写和对话,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他们的
内心世界和情感。
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分析,读者可以体味到诗中蕴含的长恨之情和历
史背景下人性的复杂性。
《长恨歌》中的杨玉环与唐玄宗人物形象
《长恨歌》中的杨玉环与唐玄宗人物形象《长恨歌》中的杨玉环与唐玄宗人物形象《长恨歌》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艺术魅力,千百年来一如既往地吸引着读者,这跟诗作的巧妙构思不无关系,但人物形象也是影响其流传深远的原因,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关于《长恨歌》中的杨玉环与唐玄宗人物形象,大家一起来看看吧!《长恨歌》中的杨玉环与唐玄宗人物形象唐玄宗开元七年(公元719年),[唐代]的绝世佳人杨玉环降生于西蜀。
21年之后,唐玄宗幸骊山温泉宫初见杨玉环而为其姿质丰艳,倩盼警颖,举止闲冶所倾倒,立即度为女道士,居住太真宫。
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册封玉环为贵妃,从此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个帝王与后妃的爱情悲剧故事。
它竟是唐王朝由盛到衰过程中的一个插曲,既是那么哀艳动人,而又包含着深刻的历史教训。
无论古往今来的人们怎样评说,但都承认杨贵妃是中国历史上女性美的典型,正象富贵艳丽的牡丹体现唐人的审美观念一样。
杨贵妃祖籍弘农华阴(陕西华阴),后来迁居蒲州(山西永济)。
其先世都是高级官员,曾祖父令本也还作过金州刺史,此后家道衰落。
父亲玄琰任蜀州司户参军。
蜀州在西蜀,辖晋原、青城、新津、唐兴四县,州治晋原县,即今四川省崇州市。
司户参军是州里主管民户的佐吏,属初等职官。
杨玄琰大约于开元初年在蜀州供职。
历史文献中有贵妃“父玄琰,蜀州司户”的记载,但只有宋初学者乐史的《杨太真外传》较详谈到贵妃的出生地:“父玄琰,蜀州司户。
贵妃生于蜀,尝误坠池中,后人呼为落妃池。
池在导江县前。
”[唐代]导江县即今都江堰市聚源镇,与蜀州接邻。
导江县前的落妃池,在今都江堰市聚源镇导江村,遗址犹存。
池呈圆型,较小,占地1亩多。
周围是肥沃的农田,金黄一色的稻谷;池边有一卷当地人称为“水东瓜”的树木,芳草如烟,青苍葱茜,景色秀美。
贵妃在孩幼时喜爱在池边玩耍,不慎落入此池中,于是这个小池因而有名了。
后世文人杨慎有诗:妃子池莲玉女房,温柔元近白云乡。
光涵三千顷,润及华清第一汤。
《长恨歌》中讽刺唐玄宗荒淫误国的诗句
《长恨歌》中讽刺唐玄宗荒淫误国的诗句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这首千古传世之作中,通过细腻而生动的描写,旁征博引的叙述手法以及犀利而刺激的诗句,深刻地揭示了当时唐玄宗荒淫误国的悲剧。
下面将通过挑选几句代表性的诗句,来展现白居易描绘的唐玄宗的淫乱和对国家政务的荒废。
首先,诗中的“君王”和“故宫”暗示了唐玄宗的高权重地位和他的异想天开。
在唐玄宗荒淫误国的历史背景下,唐玄宗追求享乐,纵情声色。
白居易以“故宫”一词,揭示了唐玄宗内心的荒唐和放纵,同时也暗示了国家事务荒废,政务混乱的局面。
接着,在诗中出现的“舞低杨柳楼上”和“尽日君王看不足”两句诗,更是将唐玄宗的放纵和荒废表现的淋漓尽致。
“舞低杨柳楼上”描绘了宫廷中的歌舞场景,而“尽日君王看不足”则表明了唐玄宗对于声色欲望的无尽追求。
这种荒淫的行为不仅耗尽国家财力和人力,还使得国家治理日益失职。
而在接下来的诗句中,“东风夜放花千树”以及“花底留连白云短,鹧鸪飞入五色鳞”一连串文字中,诗人以缜密的笔触将唐玄宗的荒淫描绘得更加深刻。
通过“东风夜放花千树”,白居易将春风与花朵暗喻为唐玄宗的荒废和逸乐,从而突出唐玄宗对国家治理的漠视。
而“花底留连白云短,鹧鸪飞入五色鳞”则传达了快意恩仇、纵欲得逞的无为统治,这种放纵和荒缪的统治方式导致国家陷入危机。
最后,在《长恨歌》中,“天旋地转回龙驭,千秋万岁化为虚”这两句诗描绘了唐玄宗的统治走向崩溃的状态。
“天旋地转回龙驭”表明了唐玄宗放纵逸乐、贪图享受的结果最终导致了乾坤颠倒、社稷危亡的局面。
而“千秋万岁化为虚”更是将他的统治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凸显出其对国家的摧残和对子民幸福的漠视。
总体来说,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运用生动的描写和犀利的诗句,着重揭示了唐玄宗荒淫误国的悲剧。
诗中所描绘的种种细节以及对唐玄宗行为的锐利讽刺,无不警示着历史上的君王,凡事应以国家和民众的利益为重,不可荒废国家政务,以免酿成悲剧。
这样的叙述方式不仅增强了读者对历史的认识,也提醒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审视自己的行为,关注时代进步和国家民族的永续发展。
试论《长恨歌》的人物形象分析
试论《长恨歌》的人物形象分析《长恨歌》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叙事诗,描写了唐玄宗与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
在这部作品中,各种人物形象的刻画极其丰富,每个人物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点。
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长恨歌》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唐玄宗是长恨歌中最主要的人物之一,他是当时的皇帝,但也是一个深情的男子。
在长恨歌中,唐玄宗的形象被描绘得非常丰满和复杂。
他既是一个有着强烈权力欲望的君主,又是一个深爱杨玉环的情人。
他对杨玉环的爱情是深沉而执着的,尽管他被政治权力所束缚,但他仍然不顾一切地宠爱着杨玉环,甚至为了她而战。
唐玄宗的形象展现了一个颇具矛盾性和复杂性的人物,他既是权力的代表,又是感情的奴隶,这种矛盾让他的形象更加丰满和深刻。
除了唐玄宗和杨玉环之外,长恨歌中还有一些其他重要的人物形象,比如武则天和安禄山。
武则天是唐玄宗的皇后,她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女性形象,她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政治手段,最终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对政治的操纵和对唐玄宗的爱情使她成为长恨歌中一个极具耀眼的形象。
而安禄山则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叛逆者,他的出现给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带来了巨大的危机和冲击,他对政治的阴谋和对杨玉环的欲望使他成为一个充满负面能量的形象。
长恨歌是一部充满了丰富而立体的人物形象的叙事诗,这些人物形象不仅仅是一些历史上的人物,更是作者对爱情、权力、野心和欲望等主题的思考和表达。
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长恨歌》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也可以更加深刻地领会作者对人性的诠释和对世界的观察。
《长恨歌》中的人物形象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思考和启示,让我们更深入地体味和理解这部古代叙事诗的魅力。
白居易《长恨歌》赏析
诗的前半部内容 含有讽刺和谴责之意,
杨之间的爱情存
但仅是为了交待悲剧
在一定的基础。
发生时的情形,显示
结局的必然性。
2
、 主要理由:
长 ▲ 李、杨是统治者阶级中的最高层人物,不可能有
恨 真正的爱情。
歌 ▲ 首句“汉皇重色思倾国”是笼罩全篇的纲,明确 主 标出了讽刺对象和内容。
题 之 讽
▲ 《长恨歌传》云:“乐天因为《长恨歌》,意者 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
诗人针对唐玄宗迷恋女色, 荒废朝政,杨贵妃恃宠而骄, 兄弟姊妹权重一时的情况进行 叙述、描写。
第二部分:妃死恨生 (“渔阳鼙鼓动地来” 至 “夜雨闻铃肠断
声”)
弃都避难
马嵬兵变
生离死别
征途肠断
情节逆转,悲剧发生,从此阴阳两 隔,帝王初尝死别之苦,继而起相思之 情。此节画面变换急促,先紧张而后舒 缓,不同节奏与内容结合得十分巧妙。
无连私两会合寄见日两春羽下迤梦报参多缥皆求殷致 绝理语心相分将尘月渺带衣堂逦魂双差仙渺不之勤魂 期枝时知见钿去雾长茫雨舞来开惊成是子间见遍觅魄 。。。。。。。。。。。。。。。。。。。。。。。
第一部分:淫欢倾国 (“汉皇重色思倾国” 至 “尽日君王看不 足”。)
思得倾国― 玉环入选― 沉溺欢爱― 酿成倾国
写位列仙籍的杨贵妃对唐 玄宗深情的思念和不渝的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忠贞。诗人通过浪漫主义
笔法,最终完成了栩栩如生的
杨贵妃形象的刻画。
三、《长恨歌》多重复杂的主题
对《长》一诗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1、爱情诗
2、讽喻诗
3、双重主题说:
长恨歌中的人物形象与心理揭示
长恨歌中的人物形象与心理揭示《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众多人物的形象,深刻地揭示了他们的心理。
首先,唐玄宗是诗中的核心人物之一。
在前期,他展现出了作为一国之君的威严和睿智,有着治理国家的雄心壮志。
然而,当杨贵妃出现在他的生命中后,他逐渐陷入了情爱之中,变得沉迷和懈怠。
他对杨贵妃的宠爱几乎到了极致,“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为了与杨贵妃共度时光,他甚至荒废了朝政。
这种从英明君主到沉迷情爱的转变,反映出他内心对于享乐和爱情的渴望战胜了对于国家责任的坚守。
在安史之乱爆发后,他被迫赐死杨贵妃,这一时刻他的内心充满了痛苦和无奈。
一方面,他深知杨贵妃的无辜,另一方面,又迫于形势不得不做出这个残酷的决定。
他的悔恨和痛苦在“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杨贵妃的形象则是美丽、娇柔且充满魅力的。
她的美貌让唐玄宗为之倾倒,“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然而,她在宫廷中的地位和宠爱也使她成为众矢之的。
她的内心或许也曾有过不安和忧虑,深知自己的得宠可能会引起他人的嫉妒和怨恨。
但在爱情面前,她选择了全身心地投入,享受着唐玄宗给予的宠爱。
当面临死亡时,她的恐惧和绝望可想而知,但同时也可能有着对唐玄宗的不舍和对命运的无奈。
除了唐玄宗和杨贵妃,诗中其他人物的形象和心理也值得探讨。
比如安禄山,他的野心勃勃和狡诈阴险在诗中也有所体现。
他觊觎唐朝的江山,利用唐玄宗的信任,发动了叛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他的心理是充满欲望和贪婪的,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
而那些宫廷中的妃嫔和大臣们,在面对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时,各自有着不同的心理。
妃嫔们可能充满了嫉妒和怨恨,大臣们则可能忧心忡忡,担心唐玄宗因沉迷女色而误国。
从整体上看,《长恨歌》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和心理的描绘,展现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背景下,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无常。
唐玄宗的爱情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整个时代的悲剧。
欲望之死——对《长恨歌》人物形象的一种解读
欲望之死——对《长恨歌》人物形象的一种解读欲望之死——对《长恨歌》人物形象的一种解读《长恨歌》是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抒情诗,描写了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作品。
在这首诗中,唐玄宗和杨玉环的形象被塑造得非常复杂而丰富,透露出人性中的欲望与悲凉。
本文将从欲望的死亡角度对《长恨歌》的人物形象进行解读。
欲望贯穿整个《长恨歌》,成为唐玄宗与杨玉环命运的缠绕之绳。
唐玄宗是无所不能的权力之王,他拥有一切,然而这种权力与地位却无法满足他内心深处的欲望。
杨玉环则是美丽而出色的女子,她的出现满足了唐玄宗的欲望,但同样也引发了更深层次的欲望与痛苦。
唐玄宗的欲望之死从他的一句话中得以体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这句话表明了唐玄宗与众不同的地位,他在权力的巅峰上独自屹立。
然而,这种孤独和清醒并未为他带来真正的幸福,反而成为欲望之死的标志。
身处皇位之上,唐玄宗无法得到真正的爱与安宁,他的欲望变得空洞而荒谬。
杨玉环的欲望之死则体现在她始终无法摆脱自己的命运。
作为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她拥有无数的荣华富贵,然而,这一切并不能给予她内心的满足。
她渴望真爱,但她的真爱却只是权力的附庸。
她的欲望被束缚在王位的交易之中,无法忠实于自己的感情。
通过唐玄宗和杨玉环的欲望之死,我们可以看到权力、地位和财富所谓的“幸福”背后的空虚和悲凉。
唐玄宗身处于世间最高的权利之上,然而他内心的欲望却无法得到满足,使他感到孤独和清醒。
杨玉环作为权力的附属,她的欲望也陷入了无尽的循环之中,无法在权势的交易中获得真正的爱情。
这些欲望的困扰最终导致了两个人物形象的悲剧与毁灭。
《长恨歌》通过唐玄宗和杨玉环的形象,揭示了人性中欲望的死亡。
权力、地位和财富所带来的欲望并不能为人带来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唐玄宗和杨玉环的故事警示着我们,追逐虚幻的欲望只会让自己陷入深渊。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欲望和追求也无处不在。
然而,正如《长恨歌》所揭示的那样,我们应当警惕欲望的死亡,要更加珍惜真正的爱与内心的平静。
长恨歌中的人物形象解读
长恨歌中的人物形象解读长恨歌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所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
作为一首具有浓厚历史背景的叙事诗,长恨歌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样,展现了唐朝社会的众多面貌。
本文将从几位主要人物入手,对其形象进行解读。
首先,诗中的杨玉环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形象。
她是唐玄宗的宠妃,被誉为“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当时的美女代表。
然而,长恨歌中对她的描写并非仅仅停留在美貌上,更多地展现了她的聪明才智和内心的矛盾。
她在诗中表现出对爱情的追求和对权力的渴望,同时也展现出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和忧伤。
通过对杨玉环形象的描绘,诗人成功地将她塑造成一个既有人性的女性形象,又有历史背景的典型代表。
其次,长恨歌中的唐玄宗形象也是具有深刻意义的。
他是一个既有着卓越才华又有着人性弱点的君主形象。
诗中描绘了他对杨玉环的深情厚意,以及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民生的关心。
然而,他也因为对杨玉环的宠爱而忽视了政务,导致了安史之乱的发生。
这一形象的塑造,既展现了唐玄宗的人性魅力,又揭示了他的政治失误和对国家的不负责任。
另外,长恨歌中的安禄山和史思明这两位反派人物形象也是非常重要的。
他们是安史之乱的幕后黑手,代表了权力的腐败和野心的膨胀。
诗中描绘了他们的奸诈狡猾、残暴无情的一面,同时也展现了他们对权力的渴望和对社会秩序的破坏。
通过对这两位反派人物形象的塑造,诗人成功地将他们描绘成了一个既有历史背景,又有深刻意义的形象。
此外,长恨歌中还有许多其他人物形象,如杨贵妃的父母、唐玄宗的儿子等,它们各自展现了唐朝社会不同阶层的人物形象。
这些形象的塑造,既展示了唐朝社会的多样性,又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
总的来说,长恨歌中的人物形象是诗人对唐朝社会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众多面貌。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朝社会的历史背景和人性的复杂性。
长恨歌作为一首具有深刻意义的叙事诗,其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展现了唐朝社会的众多面貌,也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多样性。
试论《长恨歌》的人物形象分析
试论《长恨歌》的人物形象分析【摘要】《长恨歌》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之一,描绘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恨情仇。
本文将从四个角度对《长恨歌》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首先是作者李白的形象分析,探讨他如何通过这首诗表达对唐宫的关注与情感。
其次是杨贵妃的形象分析,探讨她在诗中的形象如何展现出美丽与悲剧的结合。
接着是唐玄宗的形象分析,探讨他在诗中的形象如何塑造出一个矛盾而富有戏剧性的形象。
最后是其他人物形象分析,通过对其他人物的描绘,展现出整个故事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长恨歌》所传达的情感和内涵。
【关键词】长恨歌、人物形象分析、李白、杨贵妃、唐玄宗、作者、引言、结论、唐代、爱情、悲剧、皇帝、妃子、诗人、叙事长诗1. 引言1.1 引言《长恨歌》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以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恨情仇为背景,描绘了一段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
本文将从李白、杨贵妃、唐玄宗以及其他相关人物的形象入手,对《长恨歌》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
在其他人物形象分析部分,我们将着眼于其他出现在《长恨歌》中的人物,如乐府诗人张若虚等,探讨他们在故事中的角色与影响。
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深入剖析,我们将得出对《长恨歌》人物形象的整体认识与理解。
2. 正文2.1 作者李白的形象分析作者李白是《长恨歌》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的形象展现了诗人的豪放不羁和对爱情的执著追求。
在诗歌中,李白被描绘成一个放浪不羁、豪情万丈的诗人。
他喜欢饮酒作乐,独自漫步在长安城中,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
李白也是一个对爱情忠诚的人。
他对杨贵妃的深情厚意让人感动,为了追求爱情,他不顾世俗的眼光和规则。
李白的形象展现了一个追求自由、追求爱情的浪漫主义者。
他在长恨歌中的形象充满了奇思异想和超凡脱俗的气质,让人对他产生了无限的遐想和想象。
李白的形象在《长恨歌》中是一个卓尔不群、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形象深深地吸引着读者,让人印象深刻。
试论《长恨歌》的人物形象分析
试论《长恨歌》的人物形象分析《长恨歌》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史诗长篇小说,其描写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以及唐朝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风云变幻。
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深刻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不仅是文学作品中的传统元素,还是对历史人物的再创造和诠释。
本文试论《长恨歌》中的人物形象,旨在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展现作者对历史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再现,以及对历史事件的重新诠释和解读。
第一部分,唐玄宗唐玄宗是《长恨歌》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形象被作者描绘得极其丰满和复杂。
在小说中,唐玄宗被描绘成一个复杂而矛盾的人物,他既是一个有着高度政治智慧和谋略的皇帝,又是一个陷入爱情的普通男子。
唐玄宗的政治智慧和谋略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他作为唐朝的帝王,执政期间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政治改革,推动了唐朝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
在小说中也展现了他处理朝政的能力和胸怀,他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深深感染了读者。
唐玄宗的形象在小说中呈现出了一种政治领袖的风范和气度。
唐玄宗也是一个陷入爱情的普通男子。
在小说中,他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被描绘得如梦如幻,煞有介事。
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深情和对爱情的执着,使他不再是一个冷漠的政治家,而是一个富有人情味和温柔的情人。
这种矛盾的人物形象使唐玄宗的形象更加丰满和生动。
第二部分,杨贵妃杨贵妃是《长恨歌》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她是一位美丽动人、聪慧贤淑的女子。
在小说中,杨贵妃被描绘成一个极富魅力和智慧的女性形象,她的美貌和聪颖迷倒了唐玄宗,也迷倒了读者。
杨贵妃的美貌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作者通过对杨贵妃细致入微的描写,描绘了她的容貌如花似玉,美艳动人。
她的美貌成为了她与唐玄宗之间爱情的起因和推动力,也成为了她形象的重要特征之一。
杨贵妃的聪慧和贤淑也是她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说中,杨贵妃不仅美丽动人,而且聪慧贤淑,她能言善辩,富有智慧,能够理解和支持唐玄宗的政治决策。
她的聪慧和贤淑使她的形象更加生动和有力。
浅析白居易《长恨歌》中唐玄宗形象
浅析白居易《长恨歌》中唐玄宗形象摘要:《长恨歌》与以往描述这段历史的作品不同,它以哀婉的腔调讲诉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著名的爱情故事,该诗对后世诸多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篇开头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似乎就奠定了整个故事的起承转合。
本文从《长恨歌》主题的多义性和诗歌笔墨的分配入手,研究诗歌对唐玄宗形象的定位,并结合诗文和历史等的比较,突出玄宗形象的艺术创造的特征,最后对“长恨”进行分析总结。
关键词:唐玄宗历史形象主题恨目录一、从《长恨歌》主题的多义性等看唐玄宗形象的定位(一)从主题的多义性看唐玄宗形象的定位……………………………………4(二)从诗歌笔墨分配探唐玄宗的形象塑造……………………………………4二、《长恨歌》中的玄宗形象的艺术创造与特征(一)遇上红颜知己的偶然性与必然性…………………………………………5(二)“圣主朝朝暮暮情”——无尽悔恨中的唐玄宗…………………………5(三)“忽闻海上有仙山”——求仙问道的唐玄宗……………………………5三、“此恨绵绵无绝期”无期的恨与爱 (6)一、从《长恨歌》主题的多义性看唐玄宗形象的定位李隆基(唐玄宗)可谓是唐朝的一个风云人物,他曾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他开创的开元盛世将唐朝推向了繁华的极致,可谓是一位有勇有谋的政治家,而他在位后期却因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侫臣,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
(一)、从主题的多义性看唐玄宗形象的定位《长恨歌》是一部以历史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而非历史著作,面对这样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时,我们不能仅仅当作历史事实来解读,而是要将它作为一个艺术品、带着欣赏的眼光来看待。
带上了文学色彩之后,诗歌中的唐玄宗与历史上的唐玄宗便有了诸多不一样的地方,对《长恨歌》主题的窥探,也能让我们更好的了解作者白居易在塑造这样一个人物形象时是如何定位的。
长久以来,学者们对《长恨歌》的主题也进行了许多探讨,主要集中在了历史讽喻主题说、爱情主题说以及双重主题说这几方面。
试论《长恨歌》的人物形象分析
试论《长恨歌》的人物形象分析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诗,描写了杨玉环与唐玄宗的爱情故事。
这首诗中的人物形象是诗歌创作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本文就《长恨歌》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杨玉环是《长恨歌》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被描写成人美心善、才情出众。
诗中的描写将她塑造成了一个贤淑美丽的女子,她不仅仅是唐玄宗的妻子,更是他的知己和智囊。
在杨玉环这个人物形象中,我们可以看到唐代女性的某些特征,比如她的温柔贤淑、通晓音律等等。
而唐玄宗则是《长恨歌》的另一个主要人物,他被描写成一个英明果断、仁慈宽厚的君主形象。
他深爱着杨玉环,但同时也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君王,他在处理国事时仍然能够保持克制和冷静。
在唐玄宗这个人物形象中,我们可以看到唐代君主的某些特征,比如他的仁慈和宽厚、深爱着百姓等等。
除了主要人物之外,《长恨歌》中还有许多其他的人物形象,它们的形象设置也很丰富。
比如说穆婆婆这个人物,虽然只是一个配角,但她马上被描绘成一个热心肠的老人,她的形象代表了那个时代乡村中典型的长辈形象。
而在诗中描写唐玄宗的舞姬时,舞姬的身影变得十分具体,她们一个个身着色彩缤纷的舞衣,跳起来如同凌波微步的舞步和华丽的舞姿让读者难以忘怀。
总之,《长恨歌》中的人物形象描写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这首诗所展现的人物形象丰富多样,能够反应出唐代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这些形象不仅有文学性,而且有历史价值,对于我们研究唐代文化和历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试论《长恨歌》的人物形象分析
试论《长恨歌》的人物形象分析《长恨歌》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不朽的经典之作,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
小说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为背景,通过描写这段悲壮的爱情故事,展现了唐朝社会的风貌和人物的形象。
在小说中,塑造了众多饱满生动的人物形象,其中既有历史人物,也有虚构的角色,他们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从杨贵妃、唐玄宗、武则天等几个关键人物角度,对《长恨歌》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
我们来谈谈《长恨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杨贵妃。
杨贵妃是唐玄宗三个皇嫁的第一个,也是最宠爱的妃子。
在《长恨歌》中,杨贵妃的形象被描绘得十分美丽和娇媚,她有着婀娜多姿的身姿和娇柔妩媚的容颜,具有极高的才艺和智慧,深得唐玄宗的宠爱。
她对唐玄宗的爱情却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禁忌之恋,她对唐玄宗的依赖和渴望成为了她一生的悲剧。
她的形象饱含了古代女性的柔弱与坚韧,对爱情的执着和无奈,以及对命运的无力和无奈。
杨贵妃的形象既是鲜明的,又是充满悲剧色彩的,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唐玄宗这一历史人物在小说中也被塑造得十分饱满生动。
唐玄宗是唐朝的第七位皇帝,在位时期文治武功,国力达到了巅峰,是唐朝的鼎盛时期。
在《长恨歌》中,唐玄宗被描绘成具有机智才华的君主和对杨贵妃深情的爱侣,他对国家的繁荣富强有着深厚的情感。
唐玄宗也有着自私和软弱的一面,他在政治上昏庸迷离,最终导致了唐朝的覆灭。
《长恨歌》通过唐玄宗这一形象,展现了一个封建帝王的人生悲剧,并对封建帝王的形象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和分析。
除了杨贵妃和唐玄宗之外,武则天这一历史人物也是《长恨歌》中的重要形象。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在位期间实行改革,对唐朝的社会经济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长恨歌》中,武则天被塑造成具有强大的政治智慧和妇人心计的形象,她对权力的渴望和对敌对派系的镇压让她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武则天也被描绘成心怀悲凉的孤独女人,在政治上面临重重困境和挑战,她的悲剧与杨贵妃的悲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长恨歌中的唐玄宗的形象创造与特征
长恨歌中的唐玄宗的形象创造与特征长恨歌中的唐玄宗的形象创造与特征《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恨歌中的唐玄宗的形象创造与特征,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长恨歌》是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表达了“长恨”的主题。
全诗主要塑造了唐玄宗也杨贵妃两位人物的形象。
不管是历史上还是在诗中,对杨贵妃的描述多聚集在她的美貌,例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等等。
“粉黛”指的是用很浓艳的方法化妆,然而杨贵妃打败“六宫粉黛”不是浓妆,而是“回眸一笑”,这般超凡脱俗的美。
而唐玄宗在诗中主要扮演的是一个哀叹爱人离去的情圣形象,这点在全诗的笔墨结构安排中便不难发现。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正是应了那句话“温柔乡,即英雄冢”。
据史料记载,开元后期宫廷参与娱乐与表演的人数多达上万人,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当时的科举制度却逐渐荒废。
诗人杜牧曾写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可见贵妃乃万千宠爱于一身。
唐玄宗沉迷于贵妃而荒废了国务,这和杨贵妃的强大的个人魅力是分不开的,但是撇开这一点,如果唐玄宗没有遇上杨贵妃,还是否会有后来的误国遭遇呢?“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长恨歌》的头一句就已经点明了杨贵妃并非唐玄宗生命里的一个偶得性事件,是他“多年”寻访的结果,她只能说是在“恰当”的时间出现的一个“合适”的人选而已。
历史上是否也如此呢?那个时期宫廷内还出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职位,称为“花鸟使”。
根据《新唐书·吕向传》的记载:“玄宗开元十年(722),召入翰林。
时帝岁遣使采择天下姝好,内之后宫,号‘花鸟使’,向因奏《美人赋》以讽,帝善之,擢左拾遗。
”实际上花鸟使就是唐代专为皇帝挑选妃嫔宫女的使者。
可见唐玄宗后期贪图享乐并非遇到杨贵妃之后的突然想法,历史上也有颇多唐玄宗好色的记载。
《长恨歌》与唐玄宗的政治形象
长恨歌与唐玄宗的政治形象引言《长恨歌》是一首描述唐朝女皇武则天和唐玄宗之间的爱情故事的叙事长诗,也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艺术作品之一。
在这首诗中,唐玄宗被描绘为一个深情痴情、理想追求者并且为了个人感情而忽视国家大业的形象。
唐玄宗的政治成就在探讨唐玄宗的政治形象时,我们必须承认他对于中国历史上繁荣强盛的唐朝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作为一位卓越的统治者,他实施了一系列重要改革措施,包括开创科举制度、加强农业生产、完善法律制度等。
这些举措带来了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并使得唐朝成为了一个盛世。
《长恨歌》中展现的形象然而,《长恨歌》通过描写唐玄宗与武则天之间复杂而纠缠不清的爱情关系,给了我们另一个视角去审视他的政治形象。
诗中唐玄宗被描绘为一个备受爱情困扰、沉溺于个人感情的统治者。
他对武则天表达了深深的恋慕之情,但却因此忽视了国家大事。
在文中,他在面对外敌入侵和内部政变时无力应对,导致国家陷入动荡。
唐玄宗形象的多样性然而,《长恨歌》只是唐玄宗历史形象的一部分,虽然这首诗揭示了他的个人缺点和局限性,但我们不能仅凭这一作品就全面评判他的政治才能和领导能力。
事实上,在唐朝的其他历史记录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复杂且多样化的唐玄宗形象。
结论总体而言,《长恨歌》通过展现唐玄宗情感纠葛之余也透露出其在繁荣盛世之下可能存在的个人弱点。
然而,在评估唐玄宗整个政治生涯时,我们必须考虑到他所做出过的重大改革成就以及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方面的积极贡献。
了解唐玄宗的历史形象,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并综合分析,以更全面地理解这位伟大统治者。
《长恨歌》与唐玄宗的政治理念
长恨歌与唐玄宗的政治理念
《长恨歌》是一首由白居易创作,描写了王昭君远嫁突厥牵动唐玄宗内心情感的诗篇。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唐玄宗对于外交政策的关注,同时也反映出他在治理国家方面所持有的政治理念。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长恨歌》与唐玄宗的政治理念之间的联系。
1. 强调国家利益
在《长恨歌》中,唐玄宗被描绘为一个为了国家利益而做出艰难抉择的君主。
他带领着大军征战边疆,为了维护国家安全而牺牲自己最心爱的人。
这表明他对于国家安全和稳定的重视程度,凸显了他作为统治者追求国家利益的决心。
2. 推行开放政策
唐玄宗致力于促进文化和经济发展,并采取开放政策来吸收外来文化和技术。
在《长恨歌》中,可以看到唐玄宗对待突厥的态度并不仅限于军事征讨,更多地是通过外交手段来解决问题。
他欣赏突厥文化,并为此愿意牺牲自己的个人感情,以维护国家和平与稳定。
3. 尊重和保障妇女权益
《长恨歌》中揭示了唐玄宗对待王昭君的深情之处,体现了他推行平等、尊重妇女权益的政治理念。
尽管将王昭君远嫁突厥作为一种政治手段,但唐玄宗在诗中表达出对她的深深思念和关怀之情。
这反映了唐玄宗在政治上注重平等和人性化管理。
总结起来,《长恨歌》通过反映唐玄宗与王昭君的爱情故事,呈现出了唐玄宗的政治理念。
他强调国家利益,推行开放政策以促进国家发展,并且尊重和保障妇女权益。
这些理念在当时形成了独特而重要的历史背景,对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白居易《长恨歌》中唐玄宗形象摘要:《长恨歌》与以往描述这段历史的作品不同,它以哀婉的腔调讲诉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著名的爱情故事,该诗对后世诸多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篇开头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似乎就奠定了整个故事的起承转合。
本文从《长恨歌》主题的多义性和诗歌笔墨的分配入手,研究诗歌对唐玄宗形象的定位,并结合诗文和历史等的比较,突出玄宗形象的艺术创造的特征,最后对“长恨”进行分析总结。
关键词:唐玄宗历史形象主题恨目录一、从《长恨歌》主题的多义性等看唐玄宗形象的定位(一)从主题的多义性看唐玄宗形象的定位……………………………………4(二)从诗歌笔墨分配探唐玄宗的形象塑造……………………………………4二、《长恨歌》中的玄宗形象的艺术创造与特征(一)遇上红颜知己的偶然性与必然性…………………………………………5(二)“圣主朝朝暮暮情”——无尽悔恨中的唐玄宗…………………………5(三)“忽闻海上有仙山”——求仙问道的唐玄宗……………………………5三、“此恨绵绵无绝期”无期的恨与爱 (6)一、从《长恨歌》主题的多义性看唐玄宗形象的定位李隆基(唐玄宗)可谓是唐朝的一个风云人物,他曾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他开创的开元盛世将唐朝推向了繁华的极致,可谓是一位有勇有谋的政治家,而他在位后期却因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侫臣,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
(一)、从主题的多义性看唐玄宗形象的定位《长恨歌》是一部以历史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而非历史著作,面对这样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时,我们不能仅仅当作历史事实来解读,而是要将它作为一个艺术品、带着欣赏的眼光来看待。
带上了文学色彩之后,诗歌中的唐玄宗与历史上的唐玄宗便有了诸多不一样的地方,对《长恨歌》主题的窥探,也能让我们更好的了解作者白居易在塑造这样一个人物形象时是如何定位的。
长久以来,学者们对《长恨歌》的主题也进行了许多探讨,主要集中在了历史讽喻主题说、爱情主题说以及双重主题说这几方面。
“人们在把握《长恨歌》主题时,‘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的讽喻主题,也就成为一个不容否认的重要方面了。
”(1)1而许多研究者更愿意把《长恨歌》的主题与纯粹的爱情而不是对唐玄宗执政的讽喻相挂钩。
“有的论者反问:‘有很多史料证明玄宗和杨妃之间并不存在什么纯洁坚贞的爱情,为什么要歌颂?’这涉及到《长恨歌》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作品。
首先,它不是写历史,甚至也不是现实主义的作品。
不是对历史事件的如实描述,而完全是浪漫主义的。
”(2)2蒋勋的《美,看不见的竞争力》中对白居易笔下的唐玄宗形象有这样一段描述,“这个角色会让你觉得非常非常的矛盾。
他是一个大才子,打鼓打得极好,但是爱喝酒,很流氓气,动不动就在外面跟人家打架,身上的性格非常复杂。
”此书中作者从爱情美学的角度出发来看待这一段恋情,颇有特色,“那个‘流氓气’其实就是生命里,你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他的生命里很蓬勃旺盛。
”(3)3更多的研究者在看到了这两点后,对《长恨歌》的主题做出了较为融合的概况,即双重主题说。
从这些对《长恨歌》主题的探讨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一长篇诗歌在对唐玄宗的定位上也是“双重”的,即有对作为一个君王荒淫1(1)田莉:《论白居易<长恨歌>主题思想的多义性》,西安,宝鸡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07期,163页2(2)蒋勋:《美,看不见的竞争力》,台湾,台北中国文化大学,2011年10月第一版,136页3(3)黄德仁:《长恨歌》主题之我见,甘肃,兰州学刊,1989年误国的责难,更有对于他作为寻常人追求爱情最后痛失所爱的悲悯。
(二)、从诗歌笔墨分配探唐玄宗的形象塑造让我们再来看看《长恨歌》的笔墨分配:诗歌的前半部分写的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相识、相爱的缠绵,后半部分写的是痛失爱妃之后唐玄宗的悔恨。
如果再细一点,全诗则总共可分为四大部分: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不重生男重生女”,二十六句写的是玄宗重色寻美,如愿以偿;从“骊宫高处入青云”至“回看血泪相和流”,十六句写的是安史之乱中的马嵬坡事变,并痛失爱妃;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至“魂魄不曾来入梦”,三十二句写的是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无限思恋;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此恨绵绵无绝期”,四十六句写的是道士招魂见到杨贵妃,表现出君王的难舍之“恨”。
从诗歌的整体结构可见,大部分的笔墨都是在为不能善终的爱情进行感叹,而略去了对人物的历史功过评价等等。
唐玄宗可以说是在残忍的政治斗争的漩涡中生存下来的,所以他即位之后为了巩固皇权,与兄弟修好,励精图治,一刻也未曾懈怠,创造了历史上著名的开元盛世。
唐玄宗二十八岁登基,开创了盛世之后,他逐渐开始满足了,沉溺于享乐之中,既没有了先前的励精图治精神,也没有改革时的节俭之风了。
接近三十年的兢兢业业让这位人到中年的皇帝感到了疲倦,唐朝的繁盛也让他懈怠了勤俭,感觉是时候来享受人生,后来便有了正如《长恨歌》等其他作品中的记载,“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再到后来“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可见直到战事爆发,宫中还是一片莺歌燕舞之景。
如果《长恨歌》要塑造一个亡国的“罪人”,大可多写些山河倾倒、百姓流离失所、君王后悔莫及等等,而我们在这篇诗中看到的是作者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等等诗句都是在以景抒情。
于是玄宗和贵妃两个人物也具有了普通男女的思想感情。
当《长恨歌》把笔墨侧重这种男女之情时,便无法贯彻对唐玄宗的批判,从而塑造唐玄宗一个带有寻常人情感的人物形象。
二、《长恨歌》中的玄宗形象的艺术创造与特征《长恨歌》是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表达了“长恨”的主题。
全诗主要塑造了唐玄宗也杨贵妃两位人物的形象。
不管是历史上还是在诗中,对杨贵妃的描述多聚集在她的美貌,例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等等。
“粉黛”指的是用很浓艳的方法化妆,然而杨贵妃打败“六宫粉黛”不是浓妆,而是“回眸一笑”,这般超凡脱俗的美。
而唐玄宗在诗中主要扮演的是一个哀叹爱人离去的情圣形象,这点在全诗的笔墨结构安排中便不难发现。
(一)遇上红颜知己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正是应了那句话“温柔乡,即英雄冢”。
据史料记载,开元后期宫廷参与娱乐与表演的人数多达上万人,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当时的科举制度却逐渐荒废。
诗人杜牧曾写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可见贵妃乃万千宠爱于一身。
唐玄宗沉迷于贵妃而荒废了国务,这和杨贵妃的强大的个人魅力是分不开的,但是撇开这一点,如果唐玄宗没有遇上杨贵妃,还是否会有后来的误国遭遇呢?“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长恨歌》的头一句就已经点明了杨贵妃并非唐玄宗生命里的一个偶得性事件,是他“多年”寻访的结果,她只能说是在“恰当”的时间出现的一个“合适”的人选而已。
历史上是否也如此呢?那个时期宫廷内还出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职位,称为“花鸟使”。
根据《新唐书·吕向传》的记载:“玄宗开元十年(722),召入翰林。
……时帝岁遣使采择天下姝好,内之后宫,号‘花鸟使’,向因奏《美人赋》以讽,帝善之,擢左拾遗。
”实际上花鸟使就是唐代专为皇帝挑选妃嫔宫女的使者。
可见唐玄宗后期贪图享乐并非遇到杨贵妃之后的突然想法,历史上也有颇多唐玄宗好色的记载。
而“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采生门户”说的是贵妃受宠后,杨氏一门可谓是鸡犬升天,尤其是重用了历史上著名的奸相杨国忠,把持超载、势焰熏天,可以说安史之乱也有他的诸多“功劳”。
(二)、“圣主朝朝暮暮情”——无尽悔恨中的唐玄宗当唐玄宗面对“六军不发无奈何”的紧迫形势时,他是作何选择的呢?虽然诗歌的前半部一直在描述唐玄宗是如何的恩泽杨贵妃,他们的爱情是如何的美好,但是到了紧要关头,虽有这万千的宠爱还是免不了“宛转蛾眉马前死”。
估计到了这时候唐玄宗才意识到这几年的醉生梦死的日子终于到头了。
可以说诗歌到这里就开始另一部分的叙述,“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后文又浓重的笔墨和带有想象与虚构的手法展现了这个情圣帝王的凄惨晚年,爱人已死,唯有悔恨相伴终身。
有人统计,《长恨歌》中,只有十行写爱情的快乐,有八十多行,即超过三分之二的篇幅写失去所爱的感伤情绪。
因此,可以说,诗作文本是对帝王至情至爱悲剧的伤感咏叹。
《长恨歌》中的唐玄宗,白居易给出的更多的是人文关怀,这样一个有七情六欲的帝王,其本质的存在应当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自在状态,然而帝王的身份使自己在“后宫佳丽三千人”的处境中却寻找不到真正的“情爱”,好不容易求得的杨家女,也因为自己是帝王,而迫于“六军不发”,无可奈何地“宛转蛾眉马前死”。
皇帝也因之失去了“倾国”的心上人。
这样一来,在痛心地“回看血泪相和流”之后,剩下的只有“朝朝暮暮”的思念之情。
“诗人通过叙说帝王寻求真挚情爱而不得的惨痛经历,将帝王人性向平民化还原,从而达到本真自我的澄明之境。
”(1)4唐玄宗的诉求是以希望的形式开始,以对美好未来的设计为中间手段,从而使帝王从当下迁至“将来”,以摆脱帝王生活对人之感情的异化,回到本真的自我。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是对美好情爱的理想寄托,乃是对帝王生活终极关怀的最高目标。
(三)、“忽闻海上有仙山”——求仙问道的唐玄宗诗文的后半部分讲了玄宗借助“方士”还魂的方法得以与杨贵妃重遇的故事。
诗中的“方士”指的就是我们平时所知的道士。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我们能想象到大家为了君王夜不能寐而焦急,于是纷纷去寻访道士为玄宗解愁的场景。
“忽闻海上有仙山”,这些努力终于得到成效,在虚无缥渺的蓬莱仙山中寻到了贵妃的踪影得以相见“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开元二十九年,志得意满的玄宗开始厌倦政事,此时他开始迷恋道教,中国的道教也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鼎盛。
其实,唐玄宗在还没有登基的时候就曾与许多僧道人物有过交往。
后来,在铲除太平公主势力的时候,这些人给了他不少的帮助。
即位后,玄宗将儒家思想确立为治国的基本思想,而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和玄宗崇尚节俭重合在一起。
玄宗曾经亲自为道家名著《道德经》做注释,道举也成为科举中的一科。
道家思想作为对国家统治的辅助工具,起到了很正面的作用。
但是慢慢的这种作用发生了变化,玄宗开始宠溺与仙道之术,一些奸佞之人极力讨好他,并因此得到任用。
最后,在一片崇道求仙生中,安史之乱爆发了。
然而此时的玄宗仍对道教深信不疑,战乱平息后,回到长安,仍炼丹服药。
《长恨歌》中的这一段描写极好的折射了玄宗崇道求仙的历史事实。
三、“此恨绵绵无绝期”无期的恨与爱诗文的最后说到“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