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变换》教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变换》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平移、旋转的概念,并能够用这些概念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平移、旋转对图形的影响。
3. 学生能够运用平移、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平移、旋转的概念,并能够用这些概念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平移、旋转对图形的影响。
难点1. 学生能够运用平移、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实物模型3. 练习题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引发学生对图形变换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1. 介绍平移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平移的效果。
2. 介绍旋转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旋转的效果。
3. 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之间互相检查,老师进行讲解。
4. 小组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图形,进行平移、旋转的实际操作。
2. 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5. 解决问题1. 老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移、旋转的知识来解决。
2. 学生进行思考,老师进行讲解。
6. 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移、旋转的概念和实际应用。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平移、旋转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进行反思,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平移、旋转的概念和实际应用,看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2024年秋季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
4.在评价学生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十五、教学反馈与改进
1.定期收集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图形变换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
2.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与学生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新知讲解:介绍旋转变换的概念,通过动画演示旋转的过程,让学生理解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3)探究活动:学生分组,使用学具进行旋转变换操作,观察并记录旋转前后的变化。
(4)练习巩固:完成一些旋转变换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小结:总结旋转变换Fra bibliotek特征和操作步骤。
3.第三课时
(1)复习导入: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引入图形变换的综合应用。
2.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图形变换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测试成绩: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
根据教学实施情况,对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辅助手段
1.多媒体教学:使用PPT或教学软件展示图形变换的过程,增强直观性。
2.实物模型:准备一些平面图形模型,让学生实际操作,加深对图形变换的理解。
9.教学延伸计划:规划下一阶段的教学计划,包括如何巩固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以及如何引入新的数学概念和技能。
(2)介绍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如平移、旋转等。
2.探究活动
(1)引导学生进行平移变换:教师展示一个图形,让学生尝试将其平移到另一个位置,观察平移后的图形特征。
(2)引导学生进行旋转变换:教师展示一个图形,让学生尝试将其旋转一定角度,观察旋转后的图形特征。
图形变换教学设计
图形变换教学设计第一篇:图形变换教学设计图形变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5页“图形的变换”。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每人准备一张方格纸,4张大小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硬纸)、一副七巧板难点:1、在于学生对轴对称的理解。
轴对称是图形变换的一种方法。
2、学生对于旋转的度数的把握。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初步认识了平移和旋转,下面请同学们用一个三角形在方格纸上边摆边说,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
学生在自己的方格纸上操作交流,然后请几位学生展示。
师:同学们我们在分析图形的变换时,不仅要说出它的平移或旋转情况,还要说清楚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就能清楚地知道它的变换过程。
师:同学们的交流很好,下面请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合作,用两个三角形自己设计一个图形,然后进行变换,并说一说它的变换过程。
(学生进行自己的设计与操作,师巡视指导)师:同学们做得很好。
下面请几个同学上来演示他们设计的图形,并说一说它是怎样变换图形的。
如果是经过旋转组成的图案,每旋转一次,都应说一说是什么图形绕者哪一点旋转的?二、尝试练习: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观察下图,边观察边思考,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方格纸和三角形,分别给四个三角形标上A、B、C、D,自己摆一摆,移一移,转一转,进行图形的变换,然后按照下面老师提出的四个问题,与同桌同学进行交流。
(1)四个三角形A、B、C、D如何变换得到“风车”图形?(2)“风车”图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长方形?(3)长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正方形?(4)正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回到最初的图形?学生自己操作,同桌交流图形变换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图形的变换9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图形的变换9篇图形的变换 1一、教学内容概述本课为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图形的变换”单元的一节练习课。
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对称和旋转的知识基础上,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深化对轴对称以及旋转变换特征和性质的理解,并引出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
可以通过有意义的活动,为学生创造进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机会观察和实践,为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目标1、在丰富的现实情景中,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现象的共同特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
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能够画出较复杂的轴对称图形。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认真观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
2.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举出符合对称特征的图形。
3.培养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体验和理解。
情感与态度目标:1.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它的丰富的文化价值。
2.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美,增强美感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学生能够结合典型实例进行辨别,有一些对轴对称图形和旋转变换的初步感知。
但对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没有细致而深刻的认识,对旋转变换更是停留在感知的层面。
学生在本单元前面的新课中已经对这两种变换有了一定的认识,基本能够正确进行对称与旋转变换。
但在变换的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依赖直观感受,凭感觉画图的现象还很普遍,缺少有效的画图方法,对“点可以确定线,线可以围成图”的关系及策略还不甚了解。
此外,由于对称、旋转都是分别出现在学生面前的,还没有机会将它们放在一起对比和运用,对平移的感受更是停留在二年级的教学内容上。
学生对这些图形变换方式的了解还仅限于变换本身,对图形变换的价值则感受甚少。
这些也都成为了本节课力图实现的目标。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先让学生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然后,让学生动手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的知识。
《图形的变换》教案
《图形的变换》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图形的变换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图形变换的定义及分类。
图形变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
1.4 教学准备教学PPT、案例素材、讨论题目等。
第二章:图形变换的分类及特点2.1 课程目标让学生掌握图形变换的几种常见类型(平移、旋转、缩放等)。
使学生了解各种变换的特点及应用场景。
2.2 教学内容几种常见的图形变换:平移、旋转、缩放、翻转等。
各种变换的特点、应用场景及实例。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活动等。
2.4 教学准备教学PPT、案例素材、实践活动素材等。
第三章:图形变换的数学原理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图形变换的数学原理,为后续的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3.2 教学内容坐标系中图形变换的数学表达。
变换矩阵及其在图形变换中的应用。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践活动、小组讨论等。
3.4 教学准备教学PPT、实践活动素材、讨论题目等。
第四章:图形变换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4.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图形变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图形变换在艺术设计、计算机图形学、工程制图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4.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
4.4 教学准备教学PPT、案例素材、讨论题目等。
5.1 课程目标使学生对图形变换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
激发学生对图形变换相关领域的研究兴趣。
5.2 教学内容回顾本课程的主要知识点。
介绍图形变换在相关领域的拓展应用。
5.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等。
5.4 教学准备教学PPT、拓展素材、讨论题目等。
第六章:图形变换的计算机实现6.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如何在计算机中实现图形变换。
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图形变换相关问题的能力。
6.2 教学内容计算机中图形变换的原理及方法。
图形的变换数学教案设计
图形的变换数学教案设计第一章:图形的初步认识1.1 平面图形学习目标:1. 了解和掌握常见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名称,如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圆形等。
2. 学会用语言描述图形的位置和大小。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和识别各种平面图形。
2. 讲解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3. 练习用语言描述图形的位置和大小。
1.2 立体图形学习目标:1. 了解和掌握常见立体图形的特征及名称,如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等。
2. 学会用语言描述立体图形的位置和大小。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和识别各种立体图形。
2. 讲解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3. 练习用语言描述立体图形的位置和大小。
第二章:图形的运动2.1 平移学习目标:1. 了解和掌握平移的性质和规律。
2. 学会用语言描述图形的平移。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图形的平移。
2. 讲解平移的性质和规律。
3. 练习用语言描述图形的平移。
2.2 旋转学习目标:1. 了解和掌握旋转的性质和规律。
2. 学会用语言描述图形的旋转。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图形的旋转。
2. 讲解旋转的性质和规律。
3. 练习用语言描述图形的旋转。
第三章:图形的缩放3.1 缩小学习目标:1. 了解和掌握缩小的性质和规律。
2. 学会用语言描述图形的缩小。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图形的缩小。
2. 讲解缩小的性质和规律。
3. 练习用语言描述图形的缩小。
3.2 放大学习目标:1. 了解和掌握放大的性质和规律。
2. 学会用语言描述图形的放大。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图形的放大。
2. 讲解放大的性质和规律。
3. 练习用语言描述图形的放大。
第四章:图形的剪切4.1 直线剪切学习目标:1. 了解和掌握直线剪切的性质和规律。
2. 学会用语言描述图形的直线剪切。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图形的直线剪切。
2. 讲解直线剪切的性质和规律。
3. 练习用语言描述图形的直线剪切。
4.2 曲线剪切学习目标:1. 了解和掌握曲线剪切的性质和规律。
图形变换教案
图形变换教案图形变换教案图形变换教案1一、教学内容、目标及说明与建议:1图形的变换 2因数与倍数 3长方体和正方体粉刷围墙 4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5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6统计打电话 7数学广角 8总复习第一单元图形变换【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4.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说明与建议】1、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结合本单元的学习,还安排了数学游戏“设计镶嵌图案”。
2、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探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
3、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图形的旋转。
本单元联系具体情境,让学生观察钟表的表针和风车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的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再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图形的变换》 教学设计第一稿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第一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图形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
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
掌握图形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经历探索图形变换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丽图案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图形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能够画出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后的图形。
2、教学难点探索图形变换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性质解决问题。
确定图形在变换过程中的关键点和对应点。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等图形卡片、剪刀、彩纸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展示一些美丽的图案,如窗花、地砖图案、标志设计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案的特点。
2、提问:这些图案是如何形成的?它们都运用了哪些图形变换的方法?(二)新授1、图形的平移(1)展示生活中平移的实例,如电梯的上下移动、推拉窗户等,让学生感受平移现象。
(2)在方格纸上演示三角形的平移过程,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平移前后的位置变化,总结平移的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3)让学生小组合作,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探究平移的性质: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图形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2、图形的旋转(1)展示生活中旋转的实例,如风扇的转动、摩天轮的运动等,让学生感受旋转现象。
(2)在方格纸上演示三角形绕一个顶点旋转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旋转前后的位置和方向变化,总结旋转的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
2024年统编版春季五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
十七、教学资料整理
1.教师应将本节课的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归档,便于今后的教学回顾和使用。
2.收集学生的学习作品和反馈,作为教学案例和教学改进的参考。
十八、教学展望
1.教师应展望未来的教学,考虑如何将图形变换的知识与更高年级的数学知识相衔接。
(2)学生分享自己发现的图形变换现象,教师总结并板书:平移、旋转。
2.学习新知
(1)图形的平移
①教师通过动画演示图形的平移,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平移的过程。
②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数学语言描述图形的平移。
③教师总结并板书:图形的平移是指将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
(2)图形的旋转
①教师通过动画演示图形的旋转,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旋转的过程。
十二、家校合作
1.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向家长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
2.鼓励家长在家与孩子一起进行图形变换的相关活动,如拼图游戏、制作手工艺品等,增强亲子关系的同时,巩固孩子的学习成果。
十三、教学评估
1.定期组织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图形变换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2024年统编版春季五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
一、导入
1.教师出示一张平面图形,如正方形,并提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很多平面图形,谁能告诉我这个图形的名字?”
2.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提问:“那如果我们将这个正方形进行一些变换,它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图形的变换》。”
3.教师板书课题:“2024年统编版春季五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变换》”。
2.规划后续的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在掌握图形变换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更复杂的数学概念。
《图形的变换》教案【精选6篇】
《图形的变换》教案【精选6篇】《图形的变换》教案篇一《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第四稿【教材分析】“图形的旋转”是继对称、平移之后的又一种图形的基本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图形的旋转”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灵活丰富,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
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节课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呈现学生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美丽图案,使学生运用变换的知识分析、欣赏、发现美,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成复杂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激发学生创造欲望,为后面设计简单图案做好铺垫,也为后续学习“图形的变换”奠定基础。
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本节课所展示的正是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教材从“欣赏图案”入手,让学生观察这些图案的特点,然后将图案进行分解,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教材编排注重以下两点:1、在操作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
2、在图形的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
3、鼓励学生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
在教学时,我把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方向、角度”作为重点来突破,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旋转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先想一想,再做一做,再想一想”,试图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分析】学生特点:求知欲高、模仿能力强,思维多依赖于具体直观形象。
知识基础:1、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在本册教材第二单元第四课“旋转与角”中已感知了图形的旋转,知道了旋转要围绕一个点旋转,体会了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
生活经验:通过“转纸风车”、“看风扇转动”、“螺旋桨转动”等已初步感受到变换现象的特征。
2024年秋季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
1.教材资源: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中《图形的变换》章节。
2.网络资源:
-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的教学视频、PPT课件和教学设计案例。
-访问教育平台,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和练习题。
3.社会资源:
-联系当地的文化馆、科技馆等机构,为学生提供实地观察图形变换的机会。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图形变换的实际应用。
3.应用拓展
(1)讲解图形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艺术创作等。
(2)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总结评价
(1)组织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进行课堂评价,鼓励优秀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五、课后作业
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图形变换的概念和方法。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支持。
十三、教学延伸活动
1.数学主题活动:
-组织数学主题活动,如“图形变换创意设计大赛”,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作品。
-通过展览学生作品,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对数学的兴趣。
2.校外实践:
-安排校外实践活动,如参观建筑工地、设计工作室等,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观察图形变换的应用。
-提问学生:“你们能指出这些现象中的数学元素吗?它们是如何变化的?”
2.概念讲解
-通过板书和多媒体展示,介绍平移和旋转的定义和特点。
-举例说明平移和旋转在图形上的具体表现。
3.实践操作
-分发实践材料,指导学生进行平移和旋转的动手操作。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将图形进行平移和旋转,并观察结果。
4.观察与讨论
-学生展示自己的操作结果,并描述平移和旋转的过程。
《图形的变换》六年级数学教案
《图形的变换》六年级数学教案图形的变换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从二维图形到三维图形的基础。
在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图形的变换是常见的教学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图形的变换》六年级数学教案。
一、教案概述教案名称:图形的变换年级:六年级课程时长:5课时教学目标:1. 掌握平移、旋转、对称三种基本图形变换,并且能够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2. 理解平移、旋转、对称等变换引起的图形相对位置、大小以及方向的变化规律。
3. 掌握图形的变换在几何中的应用,举一反三地解决有关几何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平移1)平移的定义:平移是指在平面上保持方向和大小不变把图形上每个点同时沿着相同的距离和相同的方向移动到另一位置的过程。
2)平移的基本要点:平移时,每个点都要沿相同的距离和方向移动。
3)平移的表示方法:用向量表示平移的距离和方向。
2. 旋转1)旋转的定义:旋转是指以某一定点为中心,将图形上每个点围绕着该定点旋转过一定角度的过程。
2)旋转的基本要点:旋转时,每个点都要以同一点为中心旋转同一度数。
3)旋转的表示方法:以旋转的中心点和旋转的角度表示。
3. 对称1)对称的定义:对称是指把一个图形中的任意一点X关于直线l 对称的过程,使得点X的对称点X'在直线l上。
2)对称的基本要点:对称时,以对称轴为界,使对称轴两侧的点成对应关系。
3)对称的表示方法:用对称轴表示。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在于三种基本变换的掌握、求解平移、旋转、对称的具体应用、如何分析图形在变换中的规律。
教学难点在于学生对于各类变换的分辨及三种基本变换的联系、图形在变换时的变化规律和求解部分应用问题时的推理思维等。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问题与引导式教学,激励式教育、讨论式教学、实践性教学、竞赛式教学。
教学手段:黑板、幻灯片、电视教学、教具模型、计算机软件等。
五、教学总结《图形的变换》六年级数学教案在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及实践操作,强调教学方法多样,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倡导高度合作的态度,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力。
《图形的变换》教案
《图形的变换》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图形变换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图形变换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图形变换的定义和种类。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图形变换的过程。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图形变换现象,如镜子反射、透镜折射等。
2. 讲解图形变换的定义和种类,如平移、旋转、缩放等。
3. 演示图形变换的实例,让学生直观感受变换过程。
作业:1. 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图形变换现象,并记录下来。
第二章:平移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移的定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掌握平移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1. 介绍平移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平移的计算方法。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平移的过程。
2. 讲解平移的定义和特点,如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改变位置。
3. 讲解平移的计算方法,如平移向量的表示和计算公式。
作业:1. 学生回家后,练习计算给定图形平移后的位置。
第三章:旋转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旋转的定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掌握旋转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1. 介绍旋转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旋转的计算方法。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旋转的过程。
2. 讲解旋转的定义和特点,如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改变方向。
3. 讲解旋转的计算方法,如旋转角度的表示和计算公式。
作业:1. 学生回家后,练习计算给定图形旋转后的位置。
第四章:缩放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缩放的定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掌握缩放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1. 介绍缩放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缩放的计算方法。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缩放的过程。
2. 讲解缩放的定义和特点,如缩放改变图形的尺寸,但不改变形状。
3. 讲解缩放的计算方法,如缩放比例的表示和计算公式。
作业:1. 学生回家后,练习计算给定图形缩放后的尺寸。
第五章:综合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综合运用平移、旋转和缩放的知识解决问题。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精选3篇)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1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2—4页。
学习目标:1、我能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我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我能运用对称的方法设计美丽的图案。
学习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及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学习难点:能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新课二、独学检测1、互动分享收获。
2、质疑探讨。
三、合作探究(一)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1、自主学习课本第3页例1。
根据自学内容,我发现:(1)A点与()点重合,B点与()点重合,C点与()点重合。
A点与()点,B点与()点,C点与()点,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点。
(2)每组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2、小组交流后,代表汇报交流。
3、师生小结归纳。
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互相重合的点叫做________点;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对折,两侧的图形完全________,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________。
(二)根据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另一半的方法。
1、自主学习课本第4页例2,并与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的画法。
2、小组合作,讨论:怎样画得又快又好?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组代表展示汇报。
4、总结归纳。
画轴对称图形另一半的方法是:(1)找出所给图形的________点。
(2)数出或量出图形的关键点到对称轴的________。
(3)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________点。
(4)按所给图形的________连接各点,画出所给图形的另一半。
图形的变换数学教案
图形的变换数学教案第一章:图形的认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图形的定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图形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常见图形的定义和特点,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2. 学会用几何语言描述图形的位置和大小。
教学活动:1. 引入各种图形,让学生观察和描述。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图形的特点和变换。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作业:1. 学生回家后,收集一些图形物品,如正方形、长方形等,并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点。
第二章:图形的变换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图形的变换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变换方法创造新图形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图形的平移变换:将图形上的所有点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
2. 图形的旋转变换:将图形绕着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的变换。
3. 图形的轴对称变换:将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教学活动:1.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和掌握图形的平移变换、旋转变换和轴对称变换。
2.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运用变换方法创造新图形。
作业:1. 学生回家后,运用平移变换、旋转变换和轴对称变换,创作一幅图形画。
第三章:图形的组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图形的组合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组合方法创造新图形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图形的组合:将两个或多个图形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图形。
2. 学会用简单的图形组合出复杂的图形。
教学活动:1.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和掌握图形的组合方法。
2.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运用组合方法创造新图形。
作业:1. 学生回家后,运用图形组合方法,创作一幅图形画。
第四章:图形的对称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图形的对称性质。
2. 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图形的对称美。
1. 图形的轴对称:将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2. 图形的中心对称:将图形绕着一个点旋转180度,能够与原图形完全重合。
图形与变换数学教学设计3篇
图形与变换数学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图形与变换数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图形与变换数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能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以智慧爷爷送礼物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分一分、比一比的方法认识锐角和钝角以及他们的判断方法,然后通过做角、找角、分角、画角、拼角等多种形式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
教学具准备:每组一盒画有大小不同的角的卡片、三角板、尺子、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同学们,智慧爷爷托老师带给大家一件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现在就在你们桌上的盒子里,赶快打开来看一看。
不过在看之前智慧爷爷还有个小小的要求,就是看过之后各组要把盒子里的东西按一定的标准分一分,行吗?好,开始行动。
1、各小组倒出来后发现是相同的卡片上画着大小不同的角,然后以组试分。
2、小组派代表汇报分的结果。
(一般会分成两类:直角和其他的角)3、这些是直角,那么,那些是什么角,又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角的皇宫,来研究有关角的问题。
二、认识锐角和钝角1、引导学生用刚才分出的第二类角与直角比较,看哪些大一些,哪些小一点?2、小组合作比较大小,然后交流比较方法和结果。
3、根据比较结果再次对盒子中的角进行分类,并且展示分的结果。
4、教师根据学生的分类结果给出各种角的名称(即锐角与钝角)以及判断标准。
5、鼓励学生说说教室里或生活中哪里还有锐角或钝角。
三、组织活动,巩固认角1、做角: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活动方式做出不同的角巩固对三种角的认识。
(如:采用折角、拼角或做活动角的方式进行练习。
)2、找角: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找出角并分类放入相应的房子里。
《图形的变换》教案
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图形的旋转、平移的基本概念及变换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图形变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旋转:了解旋转的概念,学会用旋转标记,掌握旋转的度数。
2. 平移:了解平移的概念,学会用平移标记,掌握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旋转和平移的概念、标记及变换方法。
2. 教学难点:旋转和平移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教具展示图形的旋转和平移过程。
2. 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旋转和平移的理解。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图形变换的规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旋转和平移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旋转和平移的概念,讲解旋转和平移的标记及方法。
3.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旋转和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
4.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图形教具,如正方形、三角形等,用于展示旋转和平移过程。
2. 课件制作:制作课件,展示旋转和平移的原理和实例。
3. 练习题设计:设计一些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八、教学时间1. 课堂授课时间:本节课计划授课时间为40分钟。
2. 课堂练习时间:安排约10分钟时间进行课堂练习。
3. 课后作业时间:布置约30分钟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图形的变换数学教案设计
图形的变换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图形的变换(平移、旋转)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运用变换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内容:1. 图形变换的概念:平移、旋转2. 图形变换的方法和技巧3. 图形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图形变换的概念和方法,图形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难点:图形变换的技巧,如何运用变换方法解决复杂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图形变换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图形变换的问题。
2. 新课导入:介绍图形变换的概念,讲解平移和旋转的定义及特点。
3. 实例讲解:通过具体例子,演示图形变换的方法和过程,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理解。
4. 练习巩固: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5. 拓展应用: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图形变换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反馈意见,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图形变换的规律。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图形变换的过程,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 设计实践性任务,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图形变换的动态过程。
2. 教学课件:提供详细的教学内容和实例。
3. 练习题库:用于巩固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实物模型:用于直观展示图形变换的特点。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图形变换的概念,讲解平移和旋转的定义及特点。
《图形的变换》数学教案设计
《图形的变换》數學教案設計主题:《图形的变换》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平移、旋转和镜像三种基本的图形变换方法,能够根据具体要求进行图形的变换操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他们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移、旋转和镜像三种基本的图形变换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图形变换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形变换实例,如建筑物的设计图、动画片的角色动作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变化是如何实现的,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图形的变换。
(二)讲授新课1. 平移:首先,教师可以用实物或模型演示平移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移的概念。
然后,讲解平移的规则,即物体在移动过程中形状、大小不变,只是位置发生了改变。
2. 旋转:同样,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或模型演示旋转的过程,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概念。
然后,讲解旋转的规则,即物体在旋转过程中形状、大小不变,只是方向和位置发生了改变。
3. 镜像:教师可以通过镜子或者投影仪演示镜像的过程,让学生理解镜像的概念。
然后,讲解镜像的规则,即物体在镜像过程中形状不变,但左右方向发生了改变。
(三)课堂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图形变换题目,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以此检验他们是否真正理解并掌握了这三种图形变换方法。
(四)总结提升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图形变换的规则和方法,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更多的图形变换实例,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
四、作业布置设计一些包含平移、旋转和镜像的图形变换题目作为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和巩固。
以上就是关于《图形的变换》的数学教案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4年统编版春季五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
3.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与同事分享教学经验和资源,共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促进教师之间的专业成长。
十九、家校合作
1.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定期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进展,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4.定期反馈与调整:教师应定期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十五、教学展望
1.深化学生对图形变换的理解:通过后续的教学活动,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图形变换的理解,使他们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图形变换的学习过程中发挥创造性,尝试新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组讨论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3.教师点评并总结解题思路。
三、课堂小结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图形的平移、旋转和对称变换方法。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中的收获和感悟。
四、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完成以下练习:
(1)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哪些是对称。
3.定期举办数学竞赛或展示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图形变换作品,增强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八、教学资源
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形变换示例、实际问题和课堂练习的课件,辅助教学。
2.教学工具:准备网格图、三角形、正方形等教具,用于直观演示图形变换过程。
3.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如视频、动画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图形的平移、旋转和对称等基本变换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图形变换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一、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2、通过在方格纸上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
二、单元教学建议:1、在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图形变化的特点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是以操作为主,通过学生的动手活动,逐步认识图形的变化特点。
如“图形的旋转”活动(教材P53),教材中展示的两幅美丽的图案是由一个简单的图案经过旋转而得到的。
因此,让学生能自己进行操作,这对他们认识图形的变化是十分有利的。
当然,在具体的处理上有两种方式:一是,教师在计算机多媒体中设计一个图形变化的过程,逐步展示每一步变化的过程。
二是,准备四张画着同一图案的纸,然后逐张围绕某一点进行旋转,旋转90°后,贴上一张纸,再旋转90°,再贴上一张纸,直至形成一个完整的图。
第二种操作的方式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让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图案)。
在旋转的过程中要提醒学生观察,是沿着哪一点旋转的(这一点称为中心点),因为沿着不同的中心点旋转所得到图案是不同的。
同样,在三角形的旋转中(教材P54第1题),也要让学生明白是围绕哪点旋转的。
本单元的很多练习都是可以操作的,因此,在课前请学生准备一些小的学具,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每个学生就有操作的机会。
练习中的一些问题最好都是在学生的操作后再回答,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2、在图形的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一个图形经过变化后,可以得出新的图形,但同样得到新的图形,则有不同的操作方法。
如“图形的变换”活动中(教材P56),4个三角形经过平移与旋转,得到了不同的图形,但每个人操作方法可以是不同的。
因此,这一活动可以先让学生在方格纸上试一试,然后再全班来说一说。
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出现教师摆,学生看的现象,这样不容易出现学生具有个性的操作方法。
3、在欣赏的过程中,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本单元的数学欣赏内容是任意一个简单的图形,当它围绕一点进行旋转,并把每次旋转后的图形沿周长画下来,那么就会出现一个美丽的图案。
这一内容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欣赏了正方形旋转的过程,并进行了制作。
本单元把这一内容进一步扩展,可以是任意的简单图形。
在教学中,先请学生欣赏,然后,每个小朋友用硬纸剪一个任意的简单图形,接着进行制作。
对学生制作的图案,只要基本符合要求,教师就应肯定。
对一些设计特别优秀的学生,也可以当场再演示一遍,以带动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
三、单元课时:三课时(机动课时2课时,加强训练。
)第一课时图形的旋转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重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活动过程:一、活动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出示幻灯片):这些图案漂亮吗?你想知道它们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吗?(2)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师(演示幻灯片):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但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获得的。
请你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3) 小组交流、巡视反馈。
师:现在请同桌同学就刚才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
(教师走进孩子的中间,与他们进行初步的交流)师:哪一个小组来汇报呢?(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整理。
)①图形B可以看着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②图形C可以看着图形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③图形D可以看着图形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4) 观察感悟,发现规律。
师:从图形A旋转到图形B,图形B旋转到图形C,图形C旋转到图形D 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大小不变、点O是固定的,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图案都是这样旋转得来的,你们能根据这个方法或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设计一些图案吗?(设计意图:在观察、交流的过程中,初步感悟一个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获得。
在旋转的过程中,这个简单的图形总是围绕一个点按照一定的方向旋转的。
)二、活动二:动手实践,亲身体验。
1、在白纸上旋转。
(1) 请同学们打开1号信封,从里面取出一张白纸和一个三角形ABC(生完成后),请你沿着三角形的边把手上的三角形先描绘下来,接着以这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为中心进行旋转(旋转的角度可以是任意的),最后在小组里面说一说这个三角形是围绕哪一点旋转的。
(2) 学生操作后小组交流,老师巡视、指导。
(3) 请三个学生上台演示,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2、在方格纸上旋转。
(1) 请同学们打开2号信封,从里面取出一张方格纸和一个三角形(生完成后),请你先把手中的三角形与方格纸上的三角形重合起来,接着以这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O为中心进行旋转(旋转的角度是90度),最后在小组里面说一说从图形1到图形2,从图形2到图形4等旋转的角度。
(2) 学生操作后小组交流,老师巡视、指导。
(3) 请个别学生上台演示,引发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3、完成P52“说一说”的第1、2题,把你的答案填在书上。
完成后进行反馈。
4、数学万花筒。
请同学们自己剪一个任意的三角形,接着一边旋转,一边把旋转后所得的图形描绘下来,让孩子们自己去创造,老师作适当的指导。
5、归纳总结。
(1) 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你有哪些体验,把你想法与同学说一说。
(2) 班上交流,引发更多的同学进行反思。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感受图形旋转的一些方法与规律后,让学生大胆地实践,经历动手设计的过程,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活动三:拓展练习,延伸应用1、P53“试一试”的第2题练习时,让学生用三角形在方格子上按要求进行操作,学生比较熟练后,再请他们按要求画出旋转或平移后的图形。
2、P53“试一试”的第3题练习时,请学生自己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让学生积累一些经验,然后再涂颜色。
3、开放性练习。
请你在课后自己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可以应用我们今天学过的方法来进行设计,相信你能成功的!【参考教案】图形的旋转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重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活动过程:活动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1)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但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获得。
本活动所介绍的是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2)活动的导入阶段,可以出示一组图案让学生欣赏。
然后将这些图案按一定的形状进行分解,并取出其中的一小部分放在方格子上进行旋转,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当然,每一次的旋转,都要学生说说是什么图形绕着哪一点旋转的?旋转的角度是多少?学生也可以用学具自己操作,以便学生体验旋转的过程。
活动二:实践练习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
第1题本题的练习主要认识图形的旋转是围绕哪个点旋转的问题,所以,这个活动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然后再讨论旋转的中心点的问题。
活动时,每个学生都可以准备一些白纸和三角形。
为让学生体会到旋转前后图形的变化,先可以请学生沿着三角形的边把手上的三角形描绘下来,接着以这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为中心进行旋转(旋转的角度可以是任意的),最后说一说这个三角形是围绕哪一点旋转的。
第2题同样,本题也可以先请学生根据要求进行旋转操作,并把每次旋转过程中所得图形描绘下来。
接着讨论从图形1到图形2,从图形2到图形4等旋转的角度。
数学万花筒有条件的学校,最好能把本题旋转的过程用多媒体演示。
如果学生有兴趣,也可以让他们自己剪一个任意的三角形,接着一边旋转,一边把旋转后所得的图形描绘下来,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制作一个美丽的图案。
第2题在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用三角形在方格子上按要求进行操作,学生比较熟练后,再请他们按要求画出旋转的图形。
第3题同样,本题的练习也最好请学生自己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让学生积累一些经验,然后再涂颜色。
第二课时图形的变换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
教学重难点: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
教学过程:一、活动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1)图形的变换是对平移和旋转知识的综合运用练习,也是今后学生开展图形设计的重要基础,通过学生大量的操作活动,对提高学生空间的想象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2)本活动的开展主要是让学生进行操作,通过他们的操作来体验图形变换的过程。
在图形的变化中,同样得到图形的变换,但不同的思考角度,常常会引出不同的操作过程。
因此,无论是变换到(1)、(2),还是变换到(3)、(4),都有各种不同的操作方法。
所以,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试一试,然后再进行交流。
二、活动二:实践练习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
练一练(1)七巧板的变换是多样的,图中所展示的仅是其中的一种。
在开展这一活动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七巧板中的部分图形进行变换。
在学生比较熟练的情况下,再操作一些比较复杂图形的变换。
(2)对于图形每一步的变换,都应要求学生说一说是如何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可以进一步巩固平移或旋转的概念,也便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考方法。
三、《作业本》教师在学生解题时进行指导。
第三课时数学欣赏教学目标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上设计图案。
教学重难点:能用语言描述自己设计图案的过程。
活动过程:一、活动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课件演示)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选择一部分有意义的图案供学生欣赏,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认识数学的美是很有帮助的。
本活动的特点不仅要让学生欣赏图案,还要求学生能制作美丽的图案,后者是重点。
(1)欣赏美丽的图案。
教师可以展示教材中的图案(也可以选择一些其他的图案),让学生议一议这些图案是如何得到的。
可以在黑板上与学生共同画一个图案。
(2)制作美丽的图案。
在制作时,先把制作的要求交待清楚,为了防止图形的变形,也可以让学生把旋转的中心点用图钉固定下来,然后边旋转边描绘。
如果学生有兴趣,还可以让学生自己任意剪一个简单的图形,随后再进行描绘。
二、活动二:实践练习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
第1、2、3题(1) 本练习的三道题目都是操作题,教材中的要求是画一画,但在实际教学中,尽可能先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摆一摆,只有学生十分熟悉了摆的过程,才有可能画得好图形的变换。
(2) 教材中呈现的材料仅为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了一些素材,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一些类似的内容,以供学生开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