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国际贸易理论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要素禀赋理论 theory of factor endowment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 为基础的,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产生比 较优势的唯一原因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 差异。但是,如果我们假定各国之间生产要素 的生产率相同,那么,产生比较优势的原因又 是什么呢?
1、产生背景
(1)分工是人类的天然趋向,交换产生分工, 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①分工能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 ②分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工作,可节省与 生产无直接关系的时间 ③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和改进工具 (2)分工的原则是各自集中生产具有优势的产 品 (3)分工的基础是自然优势或获得性优势

绝对优势的来源:
自然禀赋优势:一国在地理、环境、 土壤、气候、矿产等自然条件方面的 优势,这是天赋的优势 获得性优势:生产者后天具有的技 能技巧方面的优势

3、假设前提
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它们只生产两
种产品; 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只有一种要素投入 ——劳动; 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 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异; 给定生产要素的供给量,要素可以在 国内不同部门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 流动;
保罗· 萨缪尔森(Paul .Anthony.Samuelson)
最后一个经济学通才 芝加哥大学学士(1935) 哈佛大学硕士(1936) 哈佛大学博士(1941) 1947年第一届克拉克奖获得者, 1970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经济学》----当今世界最为实用和畅销的经济 学教科书,已再版17次,是继穆勒《政治经济学 》(1848)、马歇尔《经济学原理》(1890)之 后的第三部经典教科书。凯恩斯宏观+传统微观
2、相关概念: 生产要素Factor of production :指生 产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 中必须投入的或使用的主要手段,通常 指土地、劳动、资本三要素,如果加上 企业家才能则称之为四要素。 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 :指一国 或地区所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量。
产要素,且生产要素都是同质的; (2)两国在生产中使用相同的技术,即生产函 数相同; (3)在两个国家中,商品甲都是劳动密集型 产品,商品乙都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4)在两个国家中,两种商品的生产都是规 模报酬不变的。
(5)两国需求偏好相同
(6)在两个国家中,两种商品与两种要素市
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7)在一国内,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但又不 能在国际间自由流动 (8)没有运输成本、没有关税和影响国际贸 易自由进行的其他壁垒 (9)两国资源均得到充分利用; (10)只存在有形贸易且两国的贸易是平衡 的

7、评价
(1)对比较利益学说无论在理论上还是 实践应用范围上都是一个极大的扩展。
(2)关于生产要素禀赋状况对一国生产 结构、国际贸易结构和收入结构具有 决定作用的结论,对一国制定产业政策、 贸易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都有指导意 义。
( 3)对于各个国家参与国际分工 和国际贸易实现经济发展具有重 要指导意义。 (4)要素禀赋学说以要素比例来 决定商品价格的观点反对劳动价 值论,相对于李嘉图来讲是一个 理论上倒退。
4、要素禀赋理论的内容
(1)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
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
(2)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 产生的必要条件 尽管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产 生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但并非有商 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就会发生国际 贸易,还必须符合比较优势的原则。
(3)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价 格比例不同决定的 商品价格等于生产要素价格乘以生产 函数

局限性 亚当· 斯密关于交换引起分工,而交
换又是人类固有的倾向的观点是错 误的。 不能解释国际贸易的全部,而只能 说明国际贸易中的一种特殊情形


二、比较优势理论 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1、产生背景 大卫· 李嘉图(1772-1883)是英国著 名的经济学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 成者,劳动价值论的另一创始人。他在 1817年出版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 税原理》,继承和发展了亚当· 斯密的绝 对优势理论,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时代:英国工业革命迅速发展,资本主 义不断上升的时代。在英国工业资产阶 级争取自由贸易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 的。
形式并非仅仅是金银”,真实财富是 以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来衡量的. (2)批判其国家力量管制经济的观点 (3)批判其贸易顺差产生国家财富的 观点
2、主要内容 各国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 对差别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础 。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绝 对优势”的产品,进口不具有“绝对 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比什么都生产 更为有利。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古典和新古典贸易理论 第二节 新贸易理论 第三节 保护贸易理论
第一节 古典和新古典贸易理论




一、绝对优势理论 The Theory Of Absolutely Advantage 1、产生背景 产业资产阶级为了扩大海外市场, 并从国外进口廉价的工业原料,他 们迫切需要摆脱重商主义贸易理论 的束缚,反对政府对国际贸易的干 预,反对金银外流的禁令。 时代: 18世纪,英国正处于工场手 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时期。
比较成本说背景图示
谷 物 法
小 麦 价 格 上 涨
小麦种植面积扩大,牧草减 少,羊毛价格上涨 工人工资提高 食品支出增加,工业品支出减 少 别国报复,工业品出口减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损 害 了 资 产 阶 级 的 利 益
要 求 自 由 贸 易
2、主要内容 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成本, 而不是绝对成本。 每一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 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 商品,然后通过国际交换,在资本和劳动力 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如此形成 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核心原则:“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 ”
为:A国生产1单位X产品用1单位劳 动力,1单位Y产品用2单位劳动力 ;B国生产1单位X产品用2单位劳动 力,1单位Y产品用1单位劳动力, 如进行专业化分工,试按绝对利益 分析其中的贸易和福利情况。
5、理论评价 积极意义 斯密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 领域,与重商主义相比是一大进步。 贸易利益的普遍性原则为自由贸易政策主张奠定 了基础,成为英国新兴产业资产阶级反对贵族地 主和重商主义者发展资本主义的有力理论工具。 创立了劳动价值论。
( 4 )要素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供 给比例不同决定的
要素供给比例不同
要素价格比例不同
商品价格比例不同
国际贸易

一个国家应出口大量使用本国 丰裕要素所生产的商品,进口那些 本国需要大量使用稀缺要素所生产 的商品。
5、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Factor price equalization theorem 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H-O-S)
国际贸易可能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的 论点是由赫克歇尔首先提出的。 俄林则认为,虽然各国要素缺乏流动 性使世界范围内要素价格相等的理想状态 不能实现,但商品贸易可以部分代替要素 流动,弥补缺乏流动性的不足,所以国际 贸易使要素价格存在均等化趋势。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1948、 1949、1953年先后在三篇论文中对要素 价格均等化作了数学证明,指出国际要 素价格均等化不仅是一种趋势,而且是 一种必然。故这一理论合称为赫-俄-萨 (H-O-S)原理。
规模报酬不变; 完全竞争市场; 无运输成本; 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
绝对优势的衡量有两种办法:
(1)用劳动生产率,即用单位要素 投入的产出率来衡量
(2)用生产成本,即用生产一单位 产品所需的要素投入数量来衡量
4、实例分析
国际分工前
国家 葡萄酒 所需劳 毛呢产 所需 产量( 动人数 量(单 劳动 单位) (人/年 位) 人数 ) (人/ 年) 1 120 1 80 英国
葡萄 牙 1 90 1 110
国际分工后
国 酒产量 (单位)
所需劳动人数(人 /年)
毛呢产量(单 位)
所需劳动人数 (人/年)
家 英 国 / / (120 + 80)/80=2.5 80+120=200
葡 萄 牙
(110 + 90)/90=2.222
90+110=200
/
/
例:有A、B两国,分工前生产情况

亚当· 斯密(1723—1790) 资产阶级经 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国际 贸易理论的创始者,倡导自由贸易的带 头人。

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国民财富 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 一书中,批判了重商主义,创立了自 由放任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亚当•斯密对重商主义的批判 (1)批判其对财富的定义:“财富的
要素丰裕度Factor
Intensity :指一 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种要素供给的 比例大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 其相对价格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价格 。
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 : 指产品生产中某种要素投入比例的 大小。

3、假设条件
(1)贸易中有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生
4、实例分析
分工前 英国 葡萄牙 1单位葡萄酒 120人/年 80人/年 1单位毛呢 100人/年 90人/年

国家 英国 葡萄牙
国际分工后
葡萄酒产量(单位) 毛呢产量(单位) (120+100)/100=2.2 (80+90)/80=2.125
例:有A、B两国,分工前生产情 况为:A国生产1单位X产品用1单 位劳动力,1单位Y产品用2单位 劳动力;B国生产1单位X产品用6 单位劳动力,1单位Y产品用4单 位劳动力,如进行专业化分工, 试按分析双方的贸易利益。
(5)忽视了技术因素在国际贸易中 的作用。 (6)视一种生产要素为同质的假定 与经济事实也是不符合的。 (7)随着国际贸易,商品价格、要 素价格和要素收入会趋于均等化的 结论与经济发展的现实不相符合。
( 8 )该理论主要从供给方面分析,没 有分析来自需求因素对国际贸易结构 的影响。 ( 9 )把国际贸易的原因、国际间收入 的差别归结为要素禀赋的差异,掩盖 了资本对利润和超额利润的追求对国 际贸易的推动作用和国际贸易中富国 对穷国剥削的事实。
赫克歇尔,于 1919 年发表了《对外贸易 对国民收入之影响》的著名论文,提出了要 素禀赋理论的基本观点。 俄林,接受了其师赫克歇尔的观点,于 1933年出版了《域际和国际贸易》一书,并 因此获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要素禀赋理论可以分为: 狭义的要素禀赋论也称为要素供 给比例理论。 广义的要素禀赋理论不仅包括要 素供给比例理论,还有要素价格 均等化理论。
5、简评
意义 :
建立了贸易基础
阐明了贸易原因
分析了贸易互利
历史局限性:
忽略动态分析 掩盖分工实质
未能解决商品的国际交换比例问题
萨谬尔森在他的风靡全球的《经济
学》一书中,称它为“国际贸易不 可动摇的基础”。 “如果理论能够参加选美比赛的话, 那么比较优势理论一定能够夺得桂 冠。”——萨谬尔森
结 论 在满足要素禀赋论的全部假设 条件下,自由的国际贸易通过商品 相对价格的均等化,将使同种要素 的价格趋于均等。

6、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The Stolper-SamuelsonTheorem 是关于商品相对价格与要素价格及要素 报酬之间关系的定理,又称为商品价格对要 素价格的放大效应。 1、定理: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 该商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要素的实际价格或 报酬上升,并使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 或报酬下降。 2、引论:国际贸易将会提高一国丰裕要素 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 实际收入。
3、假设条件
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它们只生产两
种产品。此即所谓的两个国家、两种 产品模型(2×2模型); 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只有一种要素投入 劳动; 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 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相对差异;
给定生产要素的供给量,要素可以
在国内不同部门流动但不能在国家 之间流动; 规模报酬不变; 完全竞争市场; 无运输成本; 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