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7.1《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3.投影仪:将实验过程和关键知识点投影到大屏幕上,便于学生观察和记录;
4.互动白板:便于教师与学生互动,实时展示学生思考过程,提高课堂参与度。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2.问题驱动法:依据认知心理学原理,通过设置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法: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分享,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媒体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
1.实验器材:燃烧和灭火实验所需的酒精灯、火柴、水、湿抹布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具备了一些前置知识,如化学反应、氧气的作用等。但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障碍:
1.对燃烧本质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将燃烧简单地理解为“着火”;
2.对灭火原理的理解不够透彻,容易混淆各种灭火方法;
3.在实验操作中,可能存在操作不规范、安全隐患等问题。
(三)学习动机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燃烧现象,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总结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灭火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防火、灭火的能力;
5.对学生的进步和表现给予及时反馈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鲁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全一册化学第六单元第一节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1.情感态度方面: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注重安全意识,增强防火意识。
2.价值观方面:通过学习燃烧与灭火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燃烧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灭火对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燃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环境的影响,从而树立绿色化学的理念。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于化学反应、实验操作等方面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燃烧与灭火这一章节内容充满好奇心,但可能对燃烧的原理、灭火的方法等理解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团队合作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不一,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4.搜集有关燃烧与灭火的科普文章、视频等资料,与同学分享,相互学习,拓宽知识面。
5.家长辅助任务:请家长协助学生了解家庭火灾逃生路线、灭火器材的存放位置及使用方法,提高家庭防火意识。
作业布置原则:
1.针对性:作业内容紧密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巩固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层次性: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教学评价: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实验操作、问题回答、小组讨论等,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实验报告、期中/期末考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
4.教学拓展:
在学科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类型等概念,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然而,燃烧与灭火涉及到能量转化、灭火器材使用等新知识点,学生可能对这些内容感到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
《燃烧与灭火》 讲义
《燃烧与灭火》讲义一、燃烧的本质燃烧,这一常见的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从点燃的蜡烛到熊熊燃烧的篝火,从厨房炉灶里的火焰到工业生产中的熔炉,燃烧现象随处可见。
那么,燃烧到底是什么呢?简单来说,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通常伴随着发光、发热的现象。
物质在燃烧时,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能量。
燃烧的发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燃烧三角形。
第一个条件是可燃物,也就是能够燃烧的物质,比如木材、纸张、汽油等。
第二个条件是助燃物,最常见的助燃物就是氧气。
但实际上,一些其他物质也可以作为助燃物,比如氯气。
第三个条件是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物能够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燃烧才能发生。
例如,我们想要点燃一张纸,这张纸就是可燃物,周围的空气提供了氧气作为助燃物,而我们用打火机或者火柴产生的高温,使纸张达到了着火点,于是燃烧就发生了。
二、燃烧的类型燃烧的类型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按照燃烧的形态,燃烧可以分为气体燃烧、液体燃烧和固体燃烧。
气体燃烧是最迅速的,比如天然气、煤气的燃烧。
液体燃烧通常会先蒸发成气体,然后再燃烧,像汽油、酒精等液体的燃烧。
固体燃烧则相对较为复杂,有的固体直接燃烧,比如木炭;有的固体先熔化再燃烧,比如蜡烛。
根据燃烧的起因,燃烧又可以分为自燃、点燃和爆炸三种类型。
自燃是指物质在没有外部火源的情况下,由于自身的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而自行燃烧,例如煤堆的自燃。
点燃则是通过外部火源引发的燃烧,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数燃烧都属于这种类型。
爆炸是一种瞬间发生的剧烈燃烧现象,伴随着巨大的能量释放和压力变化,比如燃气爆炸。
三、燃烧的过程燃烧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一般来说,燃烧可以分为初起阶段、发展阶段、猛烈阶段和熄灭阶段。
在初起阶段,燃烧刚刚开始,火势较小,温度较低,烟雾较少。
如果在这个阶段能够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灭火措施,往往能够很容易地将火扑灭。
《燃烧与灭火》教学课件(鲁教版(五四制))
①用CO2气体灭火。 ②木材着火时,用水扑灭。 ③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 用锅盖盖灭。 ④扑灭森林火灾时,将大火 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⑤用嘴吹灭蜡烛。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几 种 常 用 的 灭 火 器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逃 生 自 救 常 识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二、促进燃烧的方法
第1节 燃烧与灭火
内容提要
1
灭火的原理
2
促进燃烧的方法
3
爆炸是如何产生的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分析,学会从 化学反应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2、通过对乙炔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条件的探究, 知道促进燃烧的方法; 3、知道爆炸产生的原因,了解防爆炸的措施。
❖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伟大进 步
工人师傅进行金属切割或金属焊接时使用氧炔焰, 是乙炔(C2H2) 跟氧气产生氧化反应的火焰。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乙炔的充分燃烧与不充分燃烧
通过调节乙炔和氧气进气阀门,可以改变 两种气体的比例,从而控制氧炔焰的温 度。 当氧气的用量相对于乙炔不足时,乙炔不充分 燃烧,生成炭黑(或一氧化碳)和水;当氧气足 量时,就产生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分析以下的促进可燃物燃烧的原理
1.增大氧气浓度; 2.增大可燃物与 氧气的接触面积。
①工厂烧锅炉用的煤通常要加工成粉末状; ②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汽缸; ③用煤炭烧锅炉时,要用鼓风机不断往锅 炉中鼓入空气; ④家庭用的煤通常要加工成蜂窝煤; ⑤在空气中加热铁丝时,铁丝不会产生燃 烧,如果在纯氧气中加热铁丝,它就会火 星四射,剧烈燃烧 。
小结
灭火的原理
1.要有可燃物。 2.要有氧气(或空气)。 3.温度要到达可燃物的 着火点。
《燃烧与灭火》 讲义
《燃烧与灭火》讲义一、燃烧的定义和条件燃烧,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
它可不是随便就能发生的,得同时满足几个条件才行。
首先,要有可燃物。
这就像是做饭得有米一样,没有可燃物,燃烧就无从谈起。
常见的可燃物有木材、纸张、汽油、酒精等等。
其次,需要氧气或者其他助燃物质。
氧气是我们最常见的助燃剂,但可不是唯一的哦,比如氯气也能支持某些物质燃烧。
最后,温度得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着火点就是每种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比如白磷的着火点比较低,大概 40℃就能燃烧,而煤的着火点就高多了。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只有同时满足,燃烧才会发生。
二、燃烧的类型燃烧的类型有不少呢,咱们来简单了解几种常见的。
第一种是闪燃。
当可燃液体表面产生的蒸气与空气形成混合气体,遇到火源时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这就是闪燃。
比如酒精在杯子口附近的短暂燃烧。
第二种是着火。
可燃物在与空气共存的条件下,当达到某一温度时,与火源接触即能引起燃烧,并在火源移去后仍能持续燃烧,这种持续燃烧的现象叫着火。
比如木材被点燃后持续燃烧。
第三种是自燃。
有些可燃物在没有外部火源的作用下,靠自身发热或内部积热引发的自行燃烧,这就是自燃。
像堆积的煤堆,有时候会自己燃烧起来。
三、燃烧的过程燃烧可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它有一个过程。
一般来说,先是可燃物受热分解,产生可燃性气体。
然后,这些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
接着,当混合气遇到火源,被点燃,引发燃烧反应。
在燃烧反应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和光。
燃烧的速度和强度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比如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温度、压力等等。
四、灭火的原理既然知道了燃烧的条件和过程,那灭火就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啦。
灭火的原理主要有三个。
第一个是清除可燃物。
把燃烧的东西移走,火没了燃料,自然就灭了。
比如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把还没烧着的树木和已经着火的区域隔开。
第二个是隔绝氧气。
没有氧气支持燃烧,火就会熄灭。
像用灭火器灭火,很多灭火器喷出的物质能隔绝氧气。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7.1 燃烧和灭火 复习课件(共24张PPT)
C.伏低身子逃出
D.淋湿衣服爬出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解析】 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既可以降低空气的温度,也可以 防止烟尘进入呼吸道,正确; B、成站立姿势跑出容易导致窒息,错误; C、伏低身子逃出有利于防止因为缺氧而窒息,正确; D、淋湿衣服爬出既可以降低温度,也可以防止因为缺 氧而窒息,正确。 故选B。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变式题】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其中 能够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一组现象是
( A)
①图1铜片上白磷燃烧
②图1铜片上红磷未燃烧
③图1水中白磷未燃烧
④图2水中白磷燃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解析】①图1铜片上白磷燃烧,是因为具备了物质燃烧的三个 条件;②图1铜片上红磷未燃烧,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③图1 水中白磷未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④图2水中白磷燃烧, 是因为满足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 所以①②可以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①③可 以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③④可以说明物质燃烧 需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②③不能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故选A。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变式题】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燃烧的共同
点是( A )
A.都放出热量
B.都生成气体
C.都有响声
D.都发光
【解析】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燃烧的共同点 是都是与氧发生的氧化反应,并且会都放出热量,生 成气体、响声、发光都与该共同点无关.
故选:A.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解析】A、爆炸是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烧,短时 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气体的体积膨胀造成的。可见爆 炸需要氧气的参与,可使燃烧处于暂时缺氧状态,达到灭火的 目的。故正确; B、爆炸灭火不需水,特别是在缺水地区,是较为理想的灭火方 法。故正确; C、爆炸可以聚集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温度升高,并不能降低可 燃物的着火点。故错误; D、爆炸可以掀起大面积的沙土,覆盖可燃物,使可燃物与氧气 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 故选C。
《燃烧与灭火》 讲义
《燃烧与灭火》讲义一、燃烧的定义和条件燃烧,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通常会伴随着发光、发热的现象。
要发生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通常是氧气)以及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可燃物,就是能够燃烧的物质,比如木材、纸张、汽油等。
助燃物,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氧气,但也有一些特殊的物质,如氯气可以支持某些金属燃烧。
着火点则是可燃物能够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不同的可燃物,着火点各不相同。
例如,白磷的着火点比较低,大约在 40℃,而煤的着火点则相对较高。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只有当这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时,燃烧才会发生。
二、燃烧的类型燃烧的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闪燃闪燃是指可燃性液体挥发出来的蒸气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的浓度,遇火源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比如,我们在打开装有汽油的瓶子时,有时会看到瓶口瞬间出现的火苗,这就是闪燃。
2、着火着火是指可燃物在与空气共存的条件下,当达到某一温度时,与火源接触即能引起燃烧,并在火源移去后仍能持续燃烧的现象。
比如,木材在被点燃后持续燃烧,就属于着火。
3、自燃自燃是指可燃物在没有外部火源的作用下,由于自身的发热、积热而发生的燃烧现象。
比如,堆积的煤堆在内部温度过高时会自行燃烧。
4、爆炸爆炸是一种极为剧烈的燃烧现象,它是在极短的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产生高温、高压,并伴有强烈的冲击波和声响。
常见的有瓦斯爆炸、粉尘爆炸等。
三、燃烧的过程燃烧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预热阶段在这个阶段,可燃物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
2、分解阶段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可燃物开始分解,产生可燃性气体。
3、燃烧阶段可燃性气体与助燃物充分混合,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产生火焰和热量。
4、蔓延阶段燃烧产生的热量会传递给周围的可燃物,使燃烧范围不断扩大。
四、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既然知道了燃烧的条件和过程,那么灭火就是要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
1、冷却法将灭火剂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上,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从而终止燃烧。
6.1 燃烧与灭火课件 (共32张PPT)(2024)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通过探究我们知道,物质跟氧气发生的燃烧反应必须同时 满足如下三个条件才能发生:
(1)物质本身是可燃的(可燃物); (2)可燃物与充足的氧气接触; (3)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通常所说的燃烧,都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 反应。虽然不同可燃物的着火点各不相同,燃烧时产生的现 象也不完全一样,但都有氧气参加,并且反应都会伴有发光、 放热的现象。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四、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你见过爆炸的场面吗?在露天的空地上引燃少量火药粉末 不会发生爆炸,爆竹里只有少量火药,却为什么会爆炸?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氢气的燃烧和爆炸
将一个塑料瓶的瓶底剪下,在瓶塞处插入 一根带有止水夹的尖嘴玻璃管。用排水法集满 纯净的氢气后,将塑料瓶移出水面,固定在铁 架台上。打开止水夹,在尖嘴处点燃氢气。观 察现象。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都能 促进可燃物燃烧。
常用燃料的主要组成元素是碳。在氧气供给充足时,燃 料中的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若氧气供给不足,碳燃 烧不充分,生成一氧化碳。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此外,在高温下,炽热的木炭也可使二氧化碳转变成一氧化碳。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从钻燧取火到冶炼金属,从工业革命时代蒸汽推动的滚滚 车轮,到信息时代新型燃料推动的飞天神舟,人类从认识火、 利用火,到控制火、改造火,每前进一步都有非比寻常的意义。 只有不断深化和拓展对火的认识,才能有力地驾驭和利用火, 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1.用氧气传感器测量木条在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容器 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发现当容器内氧气的体积分数降到11.7%时,木 条燃烧停止了。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参考教案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参考教案第一章:燃烧与燃烧条件1.1 燃烧的概念介绍燃烧的定义,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迅速放出能量的过程。
1.2 燃烧的条件解释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氧气和点火源。
讨论每种条件对燃烧过程的影响。
1.3 燃烧的类型介绍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概念,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区别。
第二章:灭火原理2.1 灭火的基本原理介绍灭火的四个基本原理: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和抑制化学反应。
2.2 灭火方法的选择讨论在不同情况下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的重要性,例如使用水、灭火器或灭火泡沫等。
2.3 灭火器材和设备介绍常见的灭火器材和设备,如灭火器、灭火毯和灭火水枪等,并说明它们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
第三章:火灾的预防3.1 火灾的原因分析常见火灾的原因,如电线短路、燃气泄漏和不当使用火源等。
3.2 火灾预防措施提出有效的火灾预防措施,如安装烟雾报警器、定期检查电器设备和正确使用火源等。
3.3 紧急疏散计划强调制定和实施紧急疏散计划的重要性,包括熟悉疏散路线和集合点等。
第四章:灭火实践4.1 灭火演练安排一次灭火演练,让学生熟悉灭火器材的使用和灭火操作步骤。
4.2 灭火实战操作分组进行灭火实战操作,模拟不同类型的火灾,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掌握灭火技巧。
4.3 灭火案例分析分析真实的灭火案例,让学生了解灭火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
第五章:消防安全知识5.1 消防安全常识介绍消防安全的基本知识,如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材、疏散逃生方法和紧急呼救等。
5.2 特殊场所的消防安全讨论特殊场所(如厨房、实验室和公共场所等)的消防安全措施和要求。
5.3 消防安全意识的培养强调培养消防安全意识的重要性,提醒学生随时保持警惕,预防火灾的发生。
第六章:火焰的传播与控制6.1 火焰的传播机制解释火焰是如何通过热量和烟雾的传播来蔓延的。
讨论火焰传播速度和因素,如可燃物密度和氧气浓度。
6.2 火焰的控制方法介绍控制火焰传播的常见方法,包括设置防火墙、使用灭火剂和控制火源等。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燃烧与灭火 燃烧与燃料(第1课时)
核心一 灭火的原理
例1 【 2017·徐州 】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解释,不合理的
是( A )
A.粮库失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了可燃物
C.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提供充足的氧气
D.图书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扑灭——隔绝氧气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探究点二 燃烧的条件
[情景展示] (视频情景详见光盘内容)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问题探究] 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灭火,其原理都是阻止燃烧 反应的发生。而要使燃烧反应发生,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归纳提升] 灭火与燃烧的不同之处是:燃烧必须三个条 件同时具备才能进行,而灭火时只要破坏燃烧条件之一即 可,因此要根据不同的灭火方法来理解灭火的原理。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方法 】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爆炸极限 时,遇到明火就会剧烈燃烧,导致在有限空间内气体体积急 剧膨胀,从而引起爆炸。保持气体纯净、注意验纯、注意通 风、严禁烟火等措施可有效减少爆炸的发生。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探究点二 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情景展示] (视频情景详见光盘内容)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问题探究] 氢气是如何发生爆炸的?你所了解的 安全防护措施又有哪些?
[思考交流] __________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燃烧与灭火》 讲义
《燃烧与灭火》讲义一、燃烧的定义和条件燃烧,这一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常见的现象,其实有着明确的科学定义和特定的发生条件。
燃烧指的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要使燃烧发生,通常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以及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可燃物,是燃烧的基础。
像木材、纸张、汽油、煤炭等都是常见的可燃物。
没有可燃物,燃烧就无从谈起。
氧气(或空气)则为燃烧提供了必需的助燃剂。
空气中约 21%的氧气在大多数燃烧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物质在其他气体环境中也能燃烧,比如镁条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着火点是物质能够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着火点。
例如,纸张的着火点相对较低,而煤炭的着火点则较高。
只有当可燃物被加热到其着火点以上时,燃烧才会开始并且持续。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打个比方,如果只有可燃物,没有氧气,就像把干燥的木材放在真空中,无论怎样加热,都不会燃烧起来。
同样,如果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即使有可燃物和充足的氧气,燃烧也不会发生。
二、燃烧的类型燃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按照燃烧的形态,可分为气体燃烧、液体燃烧和固体燃烧。
气体燃烧迅速且容易扩散,比如天然气在空气中的燃烧。
液体燃烧往往会先蒸发成气体,然后再燃烧,像汽油的燃烧。
固体燃烧的情况则较为复杂,有的固体像木材,是从表面逐渐向内部燃烧;有的固体则可能会迅速燃烧,例如一些易燃易爆的固体物质。
从燃烧的剧烈程度来看,有缓慢燃烧和剧烈燃烧之分。
缓慢燃烧如铁的生锈,这个过程虽然也属于氧化反应,但进行得较为缓慢,不容易被察觉。
而剧烈燃烧就像森林大火或者爆炸,瞬间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产生显著的光和热。
另外,根据燃烧时是否有火焰产生,又可以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蜡烛的燃烧是有焰燃烧,能看到明显的火焰;而木炭在纯氧中燃烧时,往往没有火焰,属于无焰燃烧。
三、燃烧的过程燃烧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燃烧与灭火》 讲义
《燃烧与灭火》讲义一、燃烧的本质燃烧,这个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其实蕴含着深刻的化学原理。
简单来说,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通常伴有发光、发热的现象。
物质燃烧需要三个要素同时具备,这就是大家熟知的“燃烧三角”:可燃物、助燃物(通常是氧气)以及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可燃物是能够燃烧的物质,比如木材、纸张、汽油等。
助燃物为燃烧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在大多数情况下,空气中的氧气充当了这个角色。
而着火点则是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例如,纸张的着火点相对较低,所以很容易被点燃;而铁块的着火点非常高,在一般条件下难以燃烧。
二、燃烧的类型燃烧的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闪燃、着火、自燃和爆炸。
闪燃是指液体表面产生的短暂的燃烧现象,通常一闪即逝。
比如,一些挥发性液体在较低温度下,其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到火源,会发生闪燃。
着火则是可燃物持续燃烧的现象,一旦着火,如果不加以控制,很容易蔓延成火灾。
自燃是指可燃物在没有外部火源的情况下,由于自身的热量积累而自行燃烧。
例如,堆积的煤堆在内部通风不良时,可能会因为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无法散发,最终导致自燃。
爆炸是燃烧的一种极端形式,它在瞬间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产生强烈的冲击波和高温。
爆炸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可燃物质在有限空间内迅速燃烧,压力急剧增加所致。
三、影响燃烧的因素燃烧的速度和强度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可燃物的性质。
不同的可燃物,其燃烧速度和热值都有所不同。
比如,木材的燃烧速度相对较慢,而汽油的燃烧速度则非常快。
其次是氧气的浓度。
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
在纯氧环境中,燃烧会比在空气中更加迅猛。
再者是可燃物与助燃物的接触面积。
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容易发生且越剧烈。
比如,将木材劈成细条,比整块木材更容易燃烧。
还有环境温度。
环境温度越高,可燃物越容易达到着火点,从而引发燃烧。
四、灭火的原理既然知道了燃烧的条件和影响因素,那么灭火的原理也就显而易见了,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全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燃烧与灭火》优课比赛课件
活动三 探究灭火的原理
灭火原理
1.移走可燃物
破坏 其一
2.隔绝氧气
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灭燃火烧的的原三理个就条是件至与少灭破火坏原燃理烧的所有需什的么一关个系条?件。
燃烧条件
同 1.可燃物 时 具 2.充足氧气 备 3.温度达到着火点
灭火原理
1.移走可燃物
破
坏
2.隔绝氧气
其
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一
2.为什么手帕不燃烧?
酒精燃烧过程中,水分蒸发 带走很大一部分热量,从而 降低了手帕的温度,使温度 降至手帕的着火点以下,所 以手帕不燃烧
活动三 探究灭火的原理 请根据生活经验及提供的仪器(水、湿抹布、烧
杯、剪刀、扇子、沙子),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将蜡 烛熄灭,并说出采用这些方法为什么能灭火。
这些灭火原理可以分成几类?
学以致用
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绿色化学
1.实验现象?
2.该实验中的哪些现象分别能验证可燃物燃烧的哪一条件?
3.该实验有什么缺点? 如何改进?
氧
4.如何使水中的白磷燃烧?
气
活动二 探究燃灭烧火的条原件理
燃烧条件
1.可燃物
同时
2.与充足氧气接触
具备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为什么酒精燃烧?
自选角度,形成文字与同学交流。
科学用火 科学灭火 学会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与解决问题
我能行
5.掌握一些灭火措施和安全知识,可以减少或避
免火灾的发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电视机等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B.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C.室内着火,开窗通风 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使用楼内电梯逃生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化学 第七单元 课题一、燃烧与灭火(共19张PPT)
2.不入险地,不贪财产; 4.善用通道,莫用电梯; 6.传送信号,寻求援助; 8.缓降逃生,滑绳自救。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
当堂检测
知识点❶ 燃烧的条件
1.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D )
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可燃物
火 与助燃物
(氧气或空气接触)
达到可燃物 的着火点
奥运火炬燃烧
神州7号升空
全国因火灾平均每年造成 直接经济损失16.7亿元!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离。 2.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3.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如何逃生自救?
逃生自救常识
1.熟悉环境,明辨方向; 3.简易防护,掩鼻匍匐; 5.避难场所,固守待援; 7.火已及身,切勿惊跑;
[解析]图书馆内图书着火,应立即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用水基型灭火器 灭火会对图书造成污染,故D错误。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
5.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的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 这个原理的是( A )
A.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 B.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 C.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D.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200万年前
煎炒
烧烤
什么是燃烧?
燃烧是一种发光、发
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
1、可燃物 2、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助燃物 (氧气或空气接触)
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 燃热烧水要中达的到白可磷燃不物燃的烧着,火但点白,磷即和达氧到气燃接烧触的后最开低始温燃度烧。。 燃烧需要氧气(空气)
燃烧与灭火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6.1《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燃烧和灭火》是鲁教版八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第一节的内容。
本课题共包含三大内容:灭火的原理、促进燃烧的方法以及爆炸是如何发生的等知识简介。
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此设计为第一课时。
二.教学对象分析我担任的教学班的学生基础较好,绝大部分同学具备合作完成探究实验的能力,而且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实验探究有浓厚的兴趣。
本课的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生可以通过探究、分析总结得出。
三.教法分析本节课依据新的课程理念,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为出发点,用如下教学方法:1.情境激学法:根据学情分析,创设“魔术表演”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3.实验探究教学法:采用实验探究法,始终以实验为导向,指导学生认识化学实验的作用:观察→思考→结论。
4.小组合作的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创新能力,同时让学生体验到学生之间分工、协作的必要性。
四.学法分析结合上述教法选择,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1、观察法2、实验探究学习法3、小组合作学习法4、比较、分析、归纳法使学生逐步掌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反思评价”的科学实验探究的方法。
五.教学设计思想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强动手实践能力,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问题情景,整堂课围绕灭火的原理和燃烧的条件展开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兴趣,调动思维,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完成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能力,从而树立科学的探究观和世界观。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再将结论运用到生产、生活当中。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点击图片给出答案
建筑物起火
点击图片给出答案
用高压水灭火 (降低温度)
着火的木柴
覆盖沙子或浇水 点击图片给出答案
往着火的木柴上 覆盖 沙子,能够隔断木柴与 空气的接触(隔绝氧气) 或浇水(降低温度)。
油锅着火
1直接盖上锅盖(隔绝空气) 2还可向锅内放入切好的蔬菜 冷却灭火(降低温度) 3并可立即关掉燃气阀门(移走 可燃物)
点击图片给出答案
那么燃烧应具备什么条件?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对照: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
1、具有可燃物
1.移走可燃物
2、与氧气充分接触
2.隔绝氧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
3.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
点以下。
要使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
足这三个条件。
破坏燃烧条件之一即可
[燃烧的定义]
通常所说的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 热的氧化反应。
达到着火点
自燃
5、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如图所示,回答下列下列问题:
(1)实验时可观察到现象为:铜片上的红磷 不燃烧 ; 铜片上的白磷 燃烧 ;水下的白磷 不燃烧 。
(2)从以上实验分析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为:具有可燃 物、与氧气接触和温度达到着火点 。 (3)如果用导管对着水中的白磷通氧气,将会观察到什 么现象?试说明原因。 答:白磷会燃烧起来;因为这时的白磷具备了燃烧的三 个条件。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学生实验操作不熟练、理论知识理解不深刻、课堂互动不足等挑战。为应对这些问题,我会提前进行实验演示,确保学生掌握实验技能;通过案例分析、实验结果讨论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增加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我计划以下设计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环节:
1.师生互动: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问并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背后的原理。
-在案例分析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2.生生互动: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互相交流看法,共同完成任务。
-在全班交流环节,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提出疑问或补充意见。
2.多媒体课件:包含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实验步骤和现象的图片、视频等。
3.互动白板:用于展示实验过程、记录讨论结果、进行实时反馈等。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实验器材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燃烧和灭火的过程,多媒体课件能够形象地展示抽象的科学原理,互动白板则能够增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三)互动方式
1.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搜集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资料,撰写一篇小论文,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3.观察生活中的燃烧现象,记录下来,并分析其燃烧条件和可能的灭火方法。
作业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自主学习,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
2、认识完全燃烧的重要性。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燃烧条件等内容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能科学地认识研究燃烧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提高他们对自然现象的探究欲,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教具:酒精、水、棉花、蜡烛、玻璃杯、镊子、木条、煤、酒精灯、微机等。
教学过程:导入:火是一种燃烧现象。
火能造福人类,但如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造成灾难,为了使火能更好地造福于人类,我们有必要对燃烧进行一番研究。
展示片1[阅读与思考]:有这样一个故事:南极考察队去南极考察,在路上遇到了暴风雪,把火柴丢了。
在南极的冰天雪地里,没有火柴怎么生火呢?于是,有一位聪明的科学家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如果你是那位科学家,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教师及时引导、鼓励。
[回顾与思考]:在日常生活和以前的学习中,你曾见过或遇到哪些燃烧的事例,请合作小组把课前自己收集的有关材料交流、讨论,完成下表。
展示片2事例观察到的现象镁条的燃烧发光、放热、有白色固体生成日常生活中燃烧的事例很多,观看有关燃烧的图片。
展示片3上述燃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你知道燃烧的特征是什么?能否对燃烧下定义?师生合作从燃烧的现象(发光、放热)和有新物质生成两方面讨论燃烧的特征归纳燃烧的定义。
展示片4:燃烧的定义提问: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举例说明。
[情景设置]:展示片5:为什么有时能燃烧,有时却不能燃烧,发生燃烧需要的条件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回答。
(引导学从理论假设、实验方法、日常生活经验方面寻找依据。
)[实验探究]:(1)用镊子夹取蘸有酒精、水的小棉花球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片刻。
(2)二支燃着的蜡烛,其中一支用玻璃杯罩住,观察。
(3)用镊子分别夹住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在酒精灯上点燃。
学生分组动手实验,教师巡视,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比较不同现象。
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每一个实验,形成正确的认识。
展示片6实验1的现象是酒精燃烧,而水不能燃烧。
结论是燃烧与物质的本性有关。
实验2的现象是未罩玻璃杯的蜡烛始终燃烧,而罩了玻璃杯的蜡烛一会儿就熄灭。
结论是可燃物的燃烧需要氧气(空气中有氧气)。
实验3的现象是木条易点着,煤不易点着。
结论是可燃物的燃烧单有氧气还不够,还必须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这个温度称为可燃物的着火点。
引导学生思考联想与启示,得出不同的物质着火点不同。
引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展示片7(1)为什么煤可以燃烧,而石头不能燃烧?你还能举出可以燃烧的物质吗?那些物质不能燃烧?(2)燃着的酒精灯为什么可用灯帽盖灭?(3)为什么镁条常温下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点燃能燃烧?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得出结论: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展示片8燃烧的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3)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这个温度称为可燃物的着火点。
[设问]:这三个条件能不能缺少其中的一个?分析其中哪些是外因,哪些是内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
有没有其他方法来验证燃烧的条件?课后拓展:课后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燃烧的条件,并请各合作小组交流,比比哪一组最好。
上述燃烧的条件是指一般情况,请同学们思考有没有特殊情况?[情景设置]:展示片9生煤炉时要用扇子扇,家里、学校等使用的炉子、锅炉要使用鼓风机鼓风,其中的道理是什么?请带着这一问题完成下列实验。
[实验探究]:生生合作完成蜡烛不完全燃烧的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引导学生看书,说明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区别。
得出结论:可燃物燃烧时,氧气充足或不足,燃烧的情况并不相同:展示片10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燃烧快,放热多,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素分别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足,燃烧慢,放热少,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素生成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有毒气体和小的碳黑颗粒等物质。
[思考]:完全燃烧有什么优越性?展示片11碳的燃烧:1、氧气充足: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化合反应)C O2 CO22、氧气不足:碳+氧气----点燃---一氧化碳(化合反应)C O2 CO观看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图片。
[情景设置]:展示片121、家庭燃气灶一般用气门(用来调节燃气的进气量)和风门(用来调节空气的进气量)来控制燃烧。
若火焰颜色发黄并有少量黑烟产生,这时发生的是完全燃烧还是不完全燃烧?怎样操作才能使燃烧恢复正常?2、冬天有人在房间里放置一只燃烧木炭的火盆取暖,谈谈采用这种方法取暖要注意的问题。
[课堂小结]:重点内容:燃烧的条件,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展示片12学生评价:我对燃烧的新认识。
[课堂练习]:学生评价,教师点拨。
[布置作业]:植物的开花和结果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别花的基本结构,并说出花的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探究花中哪些结构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
能力目标:1、观察和解剖花的结构,让学生掌握生物学观察的常用方法。
2、通过制作花拼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对花结构的认识,培养学生爱花、护花,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2、通过观察花的结构的活动,让学生养成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花的结构及主要部分的功能。
三、教学难点:雄蕊和雌蕊的形态差别和功能差别。
四、教学方法:创设情境,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学。
五、教学用具:镊子、刀片、胶带、百合花等。
六、教学过程:师:今天我们学的课题是:植物的开花和结果请一位同学说说什么是开花呢?生:花瓣慢慢展开的现象叫开花。
师:如果你是一朵花,你想告戒人们什么?生:小心,不要碰我,不要摘我,要保护我、爱护我。
师:不同的植物开花季节不同,请你们互相讨论,找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个有什么植物开花?生:春天:水仙花、桃花、迎春花、海棠夏天:荷花、石榴花、广玉兰秋天:菊花、桂花、美人蕉冬天:腊梅、枇杷……师:那你们说说桃花师哪一个月开放的?请大家欣赏一首古诗,请一个同学大声地朗读。
生: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思桃花始盛开。
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师:这首诗中白居易看到桃花开花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生:温度师:你认为影响植物开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生:光照、温度、水等。
师:能否让不同季节的百合花齐放呢?生:可以,园艺师们利用短日照的方法,让菊花提前开放,在春天我们也能见到它的踪影。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不同植物的开花情况不同,哪它们的结构是否相同呢?让我们来探究一下花的结构。
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设计纸,请阅读红火二的内容。
请一位同学说出活动二中步骤一和步骤二是什么?生:1、对照课本花的结构图认识百合花的结构。
2、用镊子从外到内依次取下花瓣、雄蕊和雌蕊,对照课本图,制成花拼图,标明各部分结构名称。
师:现在请同学们开始这两个要求吧。
生:我找到这是百合花的花柄、这是花瓣、这是雄蕊,它有一个长长的花丝,花丝的顶端好象带着一个黄黄的帽子,它叫花药,里面还有黄黄的花粉,这个好象拐杖的。
叫雌蕊,它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
师:你们找的结构是否与他一样呢?刚才你们有没有学会观察花的结构的方法?生:我学会从外到内依次观察的方法。
师:请你用这种方法小心、仔细找到康乃馨的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柄贴在表格中。
生:我找到康乃馨的花萼和花瓣,最难找的师雄蕊和雌蕊,它们躲在花瓣里。
瞧,它的雄蕊细小,蛋它的雌蕊很大,由分叉的柱头,短小的花柱和膨大的子房组成。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子房会膨大呢?生:它里面可能有胚珠。
师:怎样才能找到胚珠呢?生:通过解剖能找到。
师:你们找到子房的结构吗?生:康乃馨的子房里有许多一粒一粒的小圆点,可能叫胚珠吧,胚珠外面叫子房壁,可见子房有子房壁和胚珠组成。
师:请大家参照活动二中第三个要求讨论。
生:我们认为,这两种花不同的有:花瓣的颜色、大小不同,花的形状不同……相同的地方有:有花瓣、雄蕊和雌蕊组成。
雄蕊的结构由花药和花丝组成,雌蕊的结构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
师:世界上的花虽然千资百态,五颜六色,蛋它们的结构相同,请同学们看花的基本模式图,这是花柄……(教师总结花的结构)有一次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它们聚在一起争论,都认为自己很伟大,现在请第一组的同学扮演花萼、第二组的同学扮演花瓣、第三组的同学扮演雄蕊,想一想它们会怎样夸夸自己,请你写出简短的发言稿。
生:花萼:我虽然长在花的外面,但我的作用可大了,我能保护着花瓣和花蕊,没有我坚守岗位,你们几个连命都保不住。
花瓣:瞧,我多漂亮,我给人类带来美丽的色彩,我给人类带来芳香,我会引来蜜蜂,帮助雄蕊传播花粉,没有我的功劳,你雌蕊无法形成果实。
雄蕊:瞧,我才重要呢,我能够产生花粉,让雌蕊授粉后,能形成果实,据说我的花粉还是人类的上等营养品。
雌蕊:我的作用最大,没有我,花不能形成果实,植物也就不能传种接代。
师:你们说得都有道理,谁能说句公道话呢?生: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得作用都很大,只不过我们每人坚守的岗位不同,只有我们共同努力,雌蕊才能形成果实。
师:请大家猜一猜果实形成与花中哪些结构有关系?生:雄蕊和雌蕊师:请四人小组讨论如下问题:1、如果将一朵桃花在开花千,去掉雌蕊,外套上塑料袋,能否形成果实?2、如果将一朵桃花在开花前,去掉雄蕊,外套上塑料袋,能否形成果实?3、如果将一朵桃花在开花前,去掉雄蕊,不处理,能否形成果实?生:桃花甲不能结果,桃花乙不能结果,桃花丙能形成果实。
师:可见果实的形成和花中哪些结构有关系?生:雄蕊和雌蕊师:可见花中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
今天我们学习了花的结构的知识,你从中有什么收获?生:我学习做事情应该认真、仔细,这样才能有所收获。
(我认为花儿是美的,我们应携起手来,爱护花,保护花,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板书设计:植物的开花和结果一、开花二、花的结构花柄、花托、花萼、花瓣雄蕊:花药和花丝雌蕊:柱头、花柱、子房(内有胚珠)三、花的各部分的主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