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三节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
第三节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
表现 结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内因:国民党代表的官僚资产阶级、大地主 阶级利益,反共反人民是它的本质决定的。
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的壮大和发展,抵 御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从而大大减轻了 正面战场的军事压力,国民党不能放弃统一 战线。
二 国民党的内外政策
积极反共 对 内
实行独裁统治 进行经济掠夺
表现
消极抗战
对 外
废除一些特权
第三节 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
一、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
1 背景:1938年秋相持阶段,日本改变了 侵华的策略 2 转变的标志:国民党的五届五中全会
3 时间:1939年
4 特点:即想抗日有想投降,既要反共
又不敢彻底决裂。
外因:在日本的诱降政策的影响下,国民党 的抗战决心发生发展动摇。但由于日本帝国 主义灭亡中国的方针没有改变。国民党不能 放弃抗日。
一、我们因梦想而伟大,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大梦想家:在冬夜的火堆旁,在阴天的雨雾中,梦想着未来。有些人让梦想悄然绝灭,有些人则细心培育维护,直到它安然度过困境,迎来光明和希望,而光明和希望 总是降临在那些真心相信梦想一定会成真的人身上。——威尔逊
二、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才止;像种子在地下一样,一定要萌芽滋长,伸出地面来,寻找阳光。——林语堂 三、
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
1、独裁统治(一党专政)
➢三大特征: 专政、特务、保甲 2、经济掠夺
➢工业、农业、商业、金融
知识梳理: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
原因——日本改变对华方针;人·民抗日力量 的壮大
标志——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表现——消极抗日:枣宜会战、豫湘桂战场 失利
积极反共:发动反共高·潮、制造皖南事变
独裁统治:一党专政、特务统治、保甲制度
一、相持阶段国民党内外政策有哪些表现? 1、政策重心的转移及其原因和标志
➢转移:对外→对内,执行…路线 ➢原因:日本… ➢标志:八字方针-五届五中全会-39
2、蒋介石集团的两面性
——既想投降、又不放弃抗日, 既要反共、又不敢彻底决裂
➢原因:⑴日:诱降与灭亡(外因)
⑵蒋:阶级本质与共发展(内因) 重心发生怎样的转移?原因?标志?
第二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三节 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
序言
下载提示:该PPT课件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 决实际问题。PPT课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课件、地理课件、 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Download prompt: This PPT courseware has been carefully prepared by our store. We hope that after downloading, it can help everyone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fter downloading the PPT courseware, i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南京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
观望态度,没有做好作战准备
材料四 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 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 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 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 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
准备迎战
国民政府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第二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说,中国 “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 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 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
不抵抗政策
材料二 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 如不肃清内匪,则决不能御外侮。 1933年4月10日
“攘外必先安内”
材料三 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 而决不求战。……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 事。 ——蒋介石庐山谈话(1937年7月17日)
谜之一:走什么路线最为安全? 谜之二:项英为何一再推迟皖南新四军部队北上日期? 谜之三:项英究竟有没有一个“三山计划”? 谜之四:新四军北移出发不利之谜? 谜之五:新四军突围部队会攻星潭究竟有没有成功?
第二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三节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对外对内一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原因1日本侵华的战略方针发生改变2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根据地力量不断壮大3蒋介石的政权本质决定4英美帝国主义国家的劝降活动标志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反动方针?国民政府政策的转变重心转移二国民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对内政策?对外政策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反动独裁统治垄断掠夺对英美对日本国民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反共高潮坚持合作抗战第二次反共高潮最高潮
第三节 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
一、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
国民政府政策的转变 标 志
重心转移
2.3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
C.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对蒋介石在进入抗战相持阶段后反共倾向日益增长的原因,教材有清楚表述,与日本和中国两方面的因素有关,即题中②、③所述。①是错误的,因为国共两党摩擦不断发生正是蒋介石反共倾向增长导致的,不能颠倒了二者的因果关系。④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是抗战胜利后的事。
第三节 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
学法导引
1.准确识记:①蒋介石集团政策重心的转移;②皖南事变;③正面战场形势的恶化;④国民政府的独裁统治。
2.分析理解国民党内外政策变化的原因及造成的结果,学会全面看问题的思维方法。
3.通过对导致正面战场豫湘桂大溃败原因的探讨,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本节重要史料的学习,培养阅读、理解和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
认识:①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熟,能灵活运用马列原理来解决中国革命的突发事件,能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地制定政策。②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民族利益、国家利益为重的政党。
【解析难点】
抗战相持阶段蒋介石集团政治态度两面性的原因、主要表现和影响
两面政策的原因:蒋介石集团在抗战相持阶段到来后,其政治态度具有既想投降,又不放弃抗日,既要反共,又不敢破裂的两面性。这一政治态度两面性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原因:从外因方面看,在日本帝国主义诱降政策的影响下,国民党的抗战决心发生动摇,反共的倾向日益增长,但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方针没变,国民党又不能放弃抗日政策。从内因方面看,国民党代表了官僚资产阶级、地主阶级的利益,反共反人民是由它的本质决定的。但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的壮大和发展,他们抵御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从而大大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军事压力,国民党不能放弃统一战线。
[答案] B
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阶段特征和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把握能力。
第三节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
国民党政策重心转移
日本亡华方针 民族利益 两面政策 消极抗日 积极反共针
日本诱降政策
中共力量发展
阶级本性 既得利益
反 高
潮 共 : 皖 摩 南 事 擦 变
“投降、分 裂、倒退”
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上讲话
中共的斗争对策:坚持抗战反对投降、 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对时局主张纲领
(1941年10月10日)
一、贯彻抗日主张,恢复领土主权之完整,反对中途妥协。 二、实践民主精神,结束党治,在宪政实施以前,设置各党派国事协议机关。 三、加强国内团结,所有党派间最近不协调之点,亟应根本调整,使进于正常 关系。 四、督促并协助中国国民党切实执行抗战建国纲领。 五、确立国权统一,反对地方分裂,但中央与地方须为权限适当之划分。 六、军队属于国家,军人忠于国家,反对军队中之党团组织,并反对以武力从 事党争。 七、厉行法治,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及身体之自由,反对一切非法之特殊处置。 八、尊重思想学术之自由,保护合法之言论出版集会结社。 九、在党治结束下,应注意下列各点:(一)严行避免任何党派利用政权在学 校中及其它文化机关推行党务。(二)政府一切机关,实行选贤与能之原则, 严行避免为一党垄断及利用政权吸收党员。(三)不得以国家收入或地方收入, 支付党费。(四)取消县参议会及乡镇代表考试条例。 十、在当前政务上亟应注意下列各项:(一)厉行后方节约运动,切实改善前 方待遇。(二)纠正各种行政上妨碍生产之措施,以苏民困,并力谋民生之改 善。(三)健全监察机关,切实为各种行政上弊端之澄清。
性质 与
(1)沦陷区的伪政权是日本侵华的帮凶与工具(2) 日本殖民统治给中国造成极大灾难,必然激起中国人
高一历史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课件 人教版
一、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
1. 标志: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1)内容:
反动方针:溶共、防共、限共、反共
(2)评价:
政策重心
对外
对内
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3)蒋蒋介介石石集集团为团何政既治想态投降度,两又面不性完全原放因弃:
抗日国民政府进行政治诱降;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二章第三节
一、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
1. 标志: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材料一:
对中国共产党是要斗争的,不要怕它,…… 我们对中国共产党……应采取不打它,但也不 迁就它。现在对它要严加管束—教训—保育— 现在要溶共—不是容共。
──蒋介石《整顿党务要点》
材料二:“抗战到底在哪里?是否是日本亡了
与南洋海上交通线被美军切断, 需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
与英194美3签年订11月协,议(抗2国战,)时民宣期特日政点布军:府向废国分除民党别英正面 美等国的治外法战权场发等动的特规权模最大的战役
(3)结果:
国民党损失兵力五六十万, 丧失国土20万平方公里
四、独裁统治和经济掠夺 ?
1. 独裁统治
说
明
特征
A.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B.日本改变侵华政策 C.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接连失败 D.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相互作用
3 面对国民党顽固派在第一次反共高潮中发
动的军事进攻,中共采取的措施是
A.尽力忍让,申明大义
B.坚决回击
C.给予揭露,但不回击
D.部分回击
4 豫湘桂战役大溃败的主要原因是 A.日军强大,无坚不摧 B.国民党政治腐败 C.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D.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2. 围绕皖南事变的斗争
高一历史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知识点
高一历史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知识点通过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知识点的学习,可以了解或掌握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反动方针等历史知识点。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一历史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历史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知识点一、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原因:①国民党政权性质决定;②日本诱降的影响;③中共敌后武装力量的发展。
标志:1939年初。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_”的反动方针,标志着国民政府自抗战以来在政策上的重要转变,蒋介石把政策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开始执行一条消极抗日,积极_的路线。
中共中央的三大口号: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
二、皖南事变(1941年初)经过:新四军9000余人遵照国民党军事当局的命令并经中共中央同意,从安徽泾县云岭出发北上,在茂林地区遭到国民党军队包围袭击。
血战七昼夜,除少部分人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
军长叶挺被扣押,副军长项英被害,这就是“皖南事变”。
中共中央的对策:坚决回击;重建新四军军部;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战的阴谋。
认识:①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熟,能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地制定政策。
②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民族利益、国家利益为重的政党。
三、正面战场形势的恶化枣宜会战:1940年5月。
国民党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牺牲。
豫湘桂战役:1944年。
日军为打通中国通往南洋的大陆交通线发动。
它是抗战后期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国民党溃败。
这是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_政策造成的恶果。
四、治外法权等特权被废除1943年11月,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废除了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而攫取的一些治外法权,这是国民政府对外政策取得的重要成果。
五、独裁统治和经济掠夺独裁统治的特征:特务统治、保甲制度三者相结合、渗透。
四大家族的经济掠夺: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加强经济垄断地位,官僚资本急剧膨胀。
历史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练习题1.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造成蒋介石集团政治态度两面性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改变侵华方针B.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相互作用C.资产阶级的两面性D.国民党正面战场失败2.中国共产党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和“和平、民主、团结”口号共同点是( )A.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尽力争取国内和平的真正实现。
《国民政府内外政策》课件
立法院和监察院
设立立法院和监察院以加强国 家治理和反腐败。
对外友好政策
与苏联建交
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拓展国际 合作与影响力。
三民主义外交
执行“三民主义”外交方针,维护 国家利益和国际合作。
对全世界宣言
发表《对全世界宣言》以争取国 际认可和支持。
对日战争政策
1
国共抗日协定
发布《国共抗日协定》以加强国内抵抗力量与合作。
2
发动抗日战争
全面发动抗日战争以保卫国家和民族利益。
3
敌后游击战与游击根据地政策
实行“敌后游击战”和“游击根据地”政策以削弱敌人力量和保护人民。
对外贸易政策
与英国、美国、法国等签订贸易协定 鼓励民间贸易 推动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
加强与主要国家的贸易合作和经济关系。 促进民间贸易发展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和经济往来。
感谢收看
以上是国民政府内外政策的简介,感谢收看。
经济政策
发展重工业和轻工业
推动国民经济多元发展,提高产业实力和经济独立性。
减少对外贸易
降低国家对外贸易依赖,提高自给率与经济安全。
金融矫正计划
联合银行制定金融矫正计划以稳定金融体系。
政治政策
共和国宪法
颁布《共和国宪法》保障国家 政治稳定与公民权利。
整顿三风
开展“整顿三风”运动以净化政 治生态和提升政府形象。
《国民政府内外政策》 PPT课件
国民政府内外政策简介。包括内政政策和外交政策,以及统一、经济、政治、 对外友好策
1
政府组织法
制定《政府组织法》与《行政区划法》以加强管理体系。
2
团结进步会政策
实行“团结进步会”政策,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高三历史 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 人教版 课件
2、对外: ①消极抗日:造成正面战场形势的恶化 枣宜会战(1940年):张自忠牺牲,日军占领宜昌 豫湘桂战役(1944年):国民党战场溃败,损失 兵力五六十万,丧失国土20万平方公里 ②治外法权的废除(1943年): 1943年11月,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宣 布废除治外法权等特权,这是国民政府对外政策 取得的重要成果
三、内外政策转变的影响
1、丧失了抗战初期的锐气,导致大溃败局面,正 面战场形势恶化。 2、削弱了抗日力量,加剧了敌后战场的困难。 3、使中间派、民主人士进一步认清了蒋介石集团 的反动本质,而日益倾向中共;也引起国际社会对 蒋的不满,使国民政府处于十分孤立的地位。 4、给国统区人民带来了灾难,民族工业破产。
归纳总结: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面对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国 民政府对日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分析其变化的主 要原因。 第一阶段:20世纪30年代初至中期,蒋介石为首的国 民政府先实行不抵抗政策,继而实行“攘外必先安内” 政策。 原因:①坚持反共立场,以革命根据地和红军为心 腹之患,倾全力镇压; ②认为中国落后,不是日本对手; ③寄希望于帝国主义和国联调解; ④其后台英美与日本的矛盾尚未公开化;全国抗日 救亡运动的压力和影响
国 民 政 府 第 三 的 节 内 外 政 策
考纲要求: 1、分析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的原因。 2、了解皖南事变及评价中共对策。 3、分析正面战场形势恶化的原因。
一、国民党政策的转向反动
1939年初的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 1、标志: “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 ——由对外转向对内,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既想投降,又不放弃抗日 2、特点: 两面性 既要反共,又不彻底决裂 3、原因 ①日本政治诱降的影响,抗战决心动摇 ②中共抗日武装力量日益壮大 ③蒋介石政权性质决定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
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 人教版必修
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反动方针。
2.理解蒋介石集团政治态度两面性的原因并认识其后果。
3.了解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第一次反共高潮,掌握中国共产党的对策。
4.了解皖南事变的过程及围绕皖南事变的斗争。
5.掌握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溃败及其原因。
6.掌握国民政府对外政策的重要成果。
7.掌握国统区的政治和经济状况。
二、德育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反共高潮的正确策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代表着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党。
2.通过讲述叶挺将军在狱中坚持斗争的情况及张自忠将军英勇抗敌、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培养学生的革命意志和爱国精神。
三、能力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国民党内外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导致正面战场豫湘桂大溃败原因的探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的内容和原因。
2.皖南事变及中国共产党为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的斗争。
●教学难点1.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的原因。
2.蒋介石集团在抗战期间政治态度的两面性。
●教具准备1.皖南事变形势示意图。
2.豫湘桂战役形势示意图。
3.投影仪。
●教学方法1.讲述法:对皖南事变及豫湘桂战役的情况,由教师作必要的讲述。
2.谈话法:对本课内容中的理性分析内容,以教师和学生对话的方式完成,教师应注意所谈问题的连续性、系统性。
3.比较法:对于国民党在统治区的独裁统治和经济掠夺内容,指导学生与教材第一章第一节中的相似内容比较来掌握。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堂构思本课内容结构明了,线索清晰,是较容易处理的一节课,教师可对课本内容进行拓宽、拓深,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去解决一些问题,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点拨。
对于国民党政策的变化,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对于皖南事变的过程,教师应注意讲述时要使学生形成空间上的认识;对于正面战场的情况,应注意讲述的精炼,分析的透彻、全面,并向学生交待必要的国际背景;对于国民政府与英美的外交协议,可稍作展开讲解;对于国民党在国统区的政治、经济政策,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对比。
下2-3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课用)
⑤反共表现: 反共表现: A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1939冬—1940春) 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 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 冬 春 B第二次反共高潮 第二次反共高潮—— 1941年初皖南事变 年初皖南事变 第二次反共高潮 年初 一党专政,特务统治,保甲制度 ⑵政治独裁: 政治独裁: 一党专政,特务统治, ⑶经济掠夺: 经济掠夺: ①政策:统制经济 政策: 工业, ②表现:工业,农业,商业,金融 表现 工业 农业,商业, ③结果:官僚资本急剧膨胀 结果:
�
三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 1,对内: 对内: ⑴政策转向反动: 政策转向反动: 年初, 转变标志:1939年初 ①转变标志:1939年初,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抗日→ 对外→对内 抗日→反动 ②政策重心: 政策重心: 对外→ 政策转变:消极抗日, 政策转变: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③转变原因: 转变原因: 日本诱降政策的影响 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的壮大 蒋介石政权的阶级本质 英美帝国主义国家的劝降活动
1944年 日本在太平洋战场逐渐失利, 1944年,日本在太平洋战场逐渐失利,它与 南洋的海上交通线被美军切断, 南洋的海上交通线被美军切断,东南亚的几 十万日军与日本本土隔绝, 十万日军与日本本土隔绝,迫切需要打通 中国的大陆交通线( 中国的大陆交通线(日本企图建立一条从日 朝鲜—东北—华北—华中—华南— 本—朝鲜—东北—华北—华中—华南—越 泰国—新加坡的大陆交通线) 南—泰国—新加坡的大陆交通线)
新四军军长叶挺
新四军副军长 项英
1946年聂荣臻挽叶挺.(160字 ) 五十岁崎岖世路,献身革命,尽瘁斯民.海内瀛寰, 同钦气节,两次从征凡七载.流亡异域,苦经十度春 秋.反动阴谋空画饼,纵几处羁囚,壮怀尤烈.方期 延水堤边,宏抒国事,天丧巨才无可赎,旷古艰难遗 后死; 二十年忧患旧交,同学苏京,并肩北伐.南昌广州, 共举义旗,一朝分手隔重洋.抗日军兴,血染大江南 北.茂林惨变痛陷身,喜今番出狱,久别重逢.孰意 黑茶山上,飞陨长星,我哭故人成永诀,普天涕泪失 英雄.
第三节 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教案
第三节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教案第三节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一、教育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反动方针;中共中央对待国民党顽固派的政策。
2.皖南事变;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破坏抗战罪行的回去。
3.枣宜会战和张自忠壮烈殉国;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的大渍败。
4.国民党在抗战期间的独裁统治;四大家族的经济掠夺。
(二)能力训练点.通过学习国民党内外政策重心的改变,以及豫湘桂战场的溃败,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2.通过学习皖南事变以及中共中央与国民党顽固派进行的斗争,培养学生对此分析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学习周恩来、叶挺以及广大人民在皖南事变前后与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张自忠在枣宜会战中壮烈殉国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争取维持国共合作的局面,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进行的斗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十分艰难的形势下,始终维护和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
国民党的倒行逆施必然会导致其政治上的孤立。
二、重点、难点及其解决办法(-)重点皖南事变。
(二)难点蒋介石集团政治态度的两面性。
(三)解决办法.皖南事变的过程学生阅读教材即可。
重点是掌握产生的原因,这与国民党政策重心的改变具有直接关系。
其次,应重点了解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仍以抗日大局为重,坚持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进行了有理。
有利、有节的斗争。
从而揭露了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阴谋,同时,也争取和教育了广大人民和中间人士,推动和维护了全民族的抗战。
2.蒋介石集团这一时期表现为既想投降,又不敢放弃抗比既要反共,又不敢彻底破裂的两面性特征。
这主要是由于蒋介石集团的反共人民的根本立场没有变,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方针没有改变和对国民政府的政治诱降没有变,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武力量日益壮大发展,全国各阶层人民抗日的斗争和要求,国际上英美也不支持蒋介石把主要力量用于反共,所以蒋介石集团的态度呈现了一种相互矛盾的状况,呈现出两面性的特征。
(课用)第三节 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
材料二 国内部分人正在策动所谓新的反共高潮,欲以所谓中日 联合“剿共”结束抗战局面。兹奉电示,限期北移。德等再三考 虑,认为遵行命令与府顺舆情,仍请中央兼筹并顾。对于江南正 规部队,德等正拟苦心说服,劝其顾全大局,遵令北移。
──1940/11/9 朱德、彭德怀等复何应钦电文
皖南事变纪念碑
国 民 政 府 第 的 三 内 节 外 政 策
一、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
1、原因:
(1)日本侵华方针发生转变
(2)抗日根据地力量不断壮大
(3)国民党反动派反共反人民本质决定的
2、标志: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四共”方针 (1)时间: 1939年 (2)内容: “溶共、防共、限共、反共”
一、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
积极回击,以斗争求 团结
①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 说明了:
•
• •
②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制定政策。 ③中国共产党能灵活运用马克思主原 理来解决中国革命中的突发事件。
材料一 现已严令18集团军及新四军于1月底以前撤至冀察鲁北 (3)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说明美国政府否定皖南事变 (3)原因:皖南事变不利于中国继续抗日,损害美国在华利益。 及晋北之一部,如中共置军纪国法于不顾,是即有意破坏抗 的原因,这是否表明它放弃了一贯对待共产党的基本立场? 战……中央必须执行军纪……我各级党部团部各宣传机关,…… 反共立场不变。 应根据前述事实与下列方针,以纠正中央之态度:以泛指口吻影 射中共违反军令军纪之行为,督促政府严肃军纪。
——敌后抗日根据地牵制半数以上日军, 减轻正面战场压力
二、国民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
军事上 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对内政策
政治上 实行独裁统治 经济上 实行统制政策
最新-高中历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 教师教学用书 23《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素材 精品
第三节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反动方针;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中共中央对待国民党顽固派的政策;皖南事变;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罪行的坚决回击;枣宜会战和张自忠壮烈殉国;豫湘桂战役国民党战场的大溃败;国民党在抗战期间的独裁统治;四大家族的经济掠夺。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1.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后,蒋介石集团的内外政策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内,反共倾向日益滋长;对外,投降倾向日益增长。
这是受日本帝国主义诱降政策影响的结果。
2.皖南事变中和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与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揭露了国民党破坏抗战的阴谋,使国民党顽固派政治上陷于孤立。
3.一代北伐名将、抗日英雄叶挺在狱中坚贞不屈,抗日名将张自忠在枣宜会战中英勇抗击敌人,抱定战死的决心。
叶挺、张自忠的爱国精神应当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1.通过对国民党内外政策变化原因的讲述,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
2.通过对导致正面战场豫湘桂大溃败原因的探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本节重要史料的学习,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
教学要点一、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1.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2.中国共产党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斗争二、皖南事变1.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2.围绕皖南事变的斗争三、正面战场形势的恶化1.枣宜会战2.豫湘桂战役四、独裁统治和经济掠夺1.国民政府的独裁统治2.四大家族的经济掠夺教学要求和建议一、本课重点: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皖南事变。
本课难点: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的原因和蒋介石集团政治态度的两面性给抗战造成的恶果。
二、讲述本课具体内容之前,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指出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后,民族危机千钧一发,国共两党再次合作。
但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集团受日本帝国主义诱降政策的影响,其内外政策发生了很大变化。
高一历史下册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2ppt
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
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
日本的 国民党
“诱降极抗日 反动 积极反共
反 共
“五届五中全会”
“溶共、防共、限共、 反共”的反动方针
高 潮
“投降、分裂、倒退” 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上讲话
皖南事变
1941年1月
主力红军长征后,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的部分干 部
近大 卫东 三亚 原新 则秩
序
战略相持 正张面自忠战场形势 的恶化
政治诱降
大
枣宜 豫湘桂
汪蒋
积极反共 消极抗战
陆
交 通 线
四大家族垄断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 独裁统治的加强:保甲制度、特务统治
1939年周恩来和部分新四军领导的 合影。 左起盱衡毅、粟裕、傅狄涛、周恩来、 朱克靖、叶挺
叶挺
叶挺在狱中写的《囚歌》手迹
《新 华日 报》 登载 的周 恩来 的题 词题 诗
重建后的新四军军部组成人员
代理军长:陈 毅 副 军 长:张云逸 政治委员:刘少奇 参 谋 长:赖传珠
政治部主任:邓子恢
1938年10月
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旧人教版
国民党转向反动的表现
积极反共 连续制造反共高潮(皖南
事变) 一党专政 政治独裁 特务统治 保甲制度 垄断工业 经济掠夺 掠夺农业 商业专卖 独占金融
对内
对外 消极抗日
影响
(1)导致统一战线内部的斗争 (2)爱国民主力量的联合 (3) 给国统区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4)民族工业日益困窘 (5)官僚资本急剧膨胀 (6)正面战场形势日益恶化(豫湘桂 大溃败)
网约车系统解决方案 / 网约车系统解决方案 。 网约车是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的简称 那样一种时刻,忽然明白,自己为何总是要选择在父母之后回到家中!
浅秋的弟弟初夏放寒假在家,看到她后十分高兴,一口一个“姐姐”的喊她,在那样一种时刻,她才觉得自己的心才稍稍放松 了些。 简宁问“初夏,你哥哥怎么不在家?” 初夏神色满是自豪的开口“哥哥去做家教去了,他教得很好,有很多家长都争着让他教”。 吃完饭后,母亲不免要跟浅秋的妈妈絮叨些体己的话,母亲开口“桃姐,孩子他奶奶不在的这两年也得亏你,自己带个孩子, 还费劲的去给我们家打扫,我们真是太不好意思了!”母亲说的十足的真诚,简宁听及之后也很是感动,她从来都知道桃姨一 家人很好,但是,却不曾想到,她会好到在他们家人回家之前将他们家给打扫干净,还要管他们回家的第一顿饭、以及洗澡用 的水。 桃姨笑呵呵的说“你这话说的,邻里之间,又不是多大点事,我这年关地里又没有什么可忙活的,闲着不也是闲着嘛!”又补 充道“对了,他爸还叮嘱我等你回家后,把浅秋在你们家吃饭的伙食费给你们”。
思考: • 皖南事变发生后,党内外一些人感到, 形势又将是1927年“四.一二”政变的 重演,认为国共合作将要破裂,内战 可能扩大。试结合两次事件前后的社 会主要矛盾,政治力量对比和中共中 央的对策及结果评析这一观点。
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
②豫湘桂 战役
(2)废除治外法权 ①时间: 1943年11月 ②意义: 国民政府对外政策取得 的重要成果
内容概要
变化:五届五中全会制定四共方针 军事 国民政府的 内外政策 对内 政治 经济 消极抗日 收回治外法权 积极反共 独裁统治 经济掠夺
对外
课堂练习 1、蒋介石集团政策的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 由抗日转向反共的标志是 A、国民党确定“溶共、限共、防共、反 共”方针 B、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 C、皖南事变 D、豫湘桂战役消极抗日 2、抗日战争相持阶段,造成蒋介石政治态度 两面性的主要原因是 A、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B、日本改变侵华政策 C、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接连失败 D、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相互作用
3、在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当局无理扣押的新四 军军长是 A、叶挺 B、项英 C、陈毅 D、张云逸 4、抗日战争后期,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 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 A、豫湘桂战役 B、长沙战役 C、武汉战役 D、枣宜会战 5、中国共产党为了争取同蒋介石集团维持国共 合作提出的政治口号是 A、坚持“和平、民主、统一” B、坚持“抗战、团结、进步” C、国民党军队不战自溃 D、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善力量、以待时机
6、豫湘桂战役大溃败的主要原因是 A、日军强大,无坚不摧 B、国民党政治腐败 C、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D、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7、下列哪些内容不属于国民党反动独裁统治 的特征 A、一党专政 B、特务统治 C、保甲制度 D、专卖政策
8、面对国民党顽固派在第一次反共高潮中发 动的军事进攻,中共采取的措施是 A、尽力忍让,申明大义 B、坚决回击 C、给予揭露,但不回击 D、部分回击 9、被周恩来称为“全国军人的楷模”的抗日 将 领是 A、吉鸿昌 B、张自忠 C、杨靖宇 D、谢靖元 10、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政治委员的是 A、刘少奇 B、邓子恢 C、张云逸 D、赖传珠
第二章-中华民族抗日战争
第二部分,深化 中共处理西安事变和皖南事变的策略方针 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明了什么? 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明了什么?
方针:(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方针 的方针。 方针:(1)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方针。 :( 的方针。 (2)皖南事变,坚决回击的方针。 )皖南事变,坚决回击的方针 和平解决的原因:⑴中日民族矛盾决定; 和平解决的原因: 中日民族矛盾决定; 日本不断扩大侵略, ⑵日本不断扩大侵略,损害了英美和蒋介石集团的利 益; 杨发动西安事变本意也是逼蒋抗日; ⑶张、杨发动西安事变本意也是逼蒋抗日; 亲日派力图置蒋于死地,夺取统治权,扩大内战; ⑷亲日派力图置蒋于死地,夺取统治权,扩大内战; 全国人民的愿望等。 ⑸全国人民的愿望等。
返回
内外政策所造成的后果: 内外政策所造成的后果: 正面战场溃败; (1)消极抗日 )消极抗日——正面战场溃败; 正面战场溃败 (2)积极反共 削弱抗日力量; )积极反共——削弱抗日力量; 削弱抗日力量 中间派、 (3)政治孤立 )政治孤立——中间派、国际社会不满; 中间派 国际社会不满; 独裁统治, (4)统治腐败 )统治腐败——独裁统治,经济掠夺; 独裁统治 经济掠夺;
国民政府政策的特点: 国民政府政策的特点:两面性 (1)表现: )表现: 既想投降, ①既想投降,又不放弃抗日 既要反共, ②既要反共,又不敢彻底决裂 (2)原因 ) 日本诱降, ①日本诱降,但灭亡中国的总方针未变 阶级本性必然反共, ②阶级本性必然反共,共产党力量发展壮大 结论3 结论3:两面性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相互 作用的结果。 作用的结果。
返回
中共对策和目的 第一次反共
军事进攻前:三大口号 军事进攻前 三大口号 军事进攻后:坚决回击 军事进攻后:
第二次反共 皖南事变) (皖南事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第三节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教案二)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反动方针;中共中央对待国民党顽固派的政策;皖南事变;枣宜会战;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大溃败;国民党反动独裁统治的特征;四大家族的经济垄断。
2.能力方面:(1)通过对国民党政治态度两面性形成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皖南事变影响的探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介绍叶挺在皖南事变中和事变后与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的事迹,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人格美的教育。
教育学生学习和继承先烈的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发扬革命传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立志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通过张自忠在枣宜会战中壮烈殉国等内容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通过中国共产党争取维持国共合作的局面,巩固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进行的斗争,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
4.学法指导方面:(1)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国民党两面政策所造成的结果,帮助学生学会全面看问题的思维方法。
(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关于皖南事变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掌握研习历史资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皖南事变是重点。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并没有放弃反共反人民的活动,这是蒋介石集团大地主资产阶级的反动本质决定的。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随着敌后抗日根据地和人民抗日武装力量的发展和壮大,国民党反共反人民的倾向也日渐增长,不断掀起反共浪潮。
国民党为适应日本帝国主义策略改变的需要,为了扫清它投降道路上的障碍,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反共活动达到了高潮。
由此可见皖南事变是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国民党反动本质及其为什么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最好事例,是关键知识点。
该事变突出了中国共产党顾全大局坚持原则,国民党背信弃义这一点,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难点分析: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反动方针是难点。
该方针是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所执行的内外政策的集中体现。
在这一方针指导下,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制造了皖南事变。
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更加黑暗。
四大家族加强对经济的垄断、掠夺,官僚资本急剧膨胀。
对这一问题深层次的理解,同学们在学习中有一定的难度。
在教学中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分析,可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充分认识国民政府是一个本质上反动、腐败的政府,这样的政府必将要被历史所淘汰。
课堂教学设计师:同学们,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侵华方针发生了什么变化?对国民党产生了什么影响?生:(思考并回答)师:(总结学生的认识)日本改变侵华方针,以政治诱降为主,使国民党内发生变化,亲日派的汪精卫集团公开投敌,成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和帮凶;亲英美派的蒋介石集团发生动摇,由抗日转向反共。
今天,我们来学习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
(板书第二章与第三节的课题)一、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1.国民党五届五中会全师: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日本帝国主义尽管没有放弃以军事手段迫使中国完全屈服的妄想,但为了对付长期战争的局势,改变了以前的战略方针。
随着日本侵略政策的变化,国民党的政策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1939年初召开的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是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的重要标志。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明确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反动方针)生:(在教师指导下阅读教材)师:(请同学们结合本章学过的内容互相讨论。
为什么说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反动方针标志着国民政府自抗战以来在政策上的重要转变)生:(互相讨论、发表意见)师:(总结学生的认识)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民党表示准备抗战,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比较积极地抗击日军。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不仅确定了“溶共、限共、防共、反共”的反动方针,还作出了强化国民党独裁统治、加强蒋介石个人权势的重大决定。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这次会议是蒋介石集团政策的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由抗日转向积极反共的会议,是国民党的内外政策向着消极的、退步的、反动的方面转化的会议。
(引导同学们思考,既然蒋介石集团政策的重心发生了转变,为什么在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上蒋介石还声言“坚持抗战到底”,表示抗战决心呢)生:(思考并作答)师:(对学生的认识作简单总结)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政策并没有改变,中日民族矛盾依旧是主要矛盾,由于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反对分裂与投降,全民抗战的历史洪流势不可挡,所以蒋介石集团虽然积极推选反共政策,却不敢赤裸裸地破坏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因此蒋介石不论在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上还是会后继续的着抗日旗帜,但抗日十分消极;继续打着“联共”旗帜,但不断制造军事磨擦,不断挑起各种事端。
这是蒋介石集团政治态度的两面性。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2页小字,思考“抗战到底”的实际含义及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第一次反共高潮说明了蒋介石集团政治态度中哪方面的问题)生:(互相讨论,发表意见)师:(总结学生的意见)在日本帝国主义诱降政策的影响下,国民党抗战的决心发生动摇,政治态度中有投降的一面。
由于其代表了官僚资产阶级、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害怕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日益壮大和发展,反共倾向日益增长,并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
因此,蒋介石集团的政治态度具有既想投降,又不放弃抗日;既要反共,又不敢彻底破裂的两面性,这就是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后蒋介石集团政治态度的特点,这种政治态度给抗战造成的恶果大家在下面的学习中要注意分析掌握。
2.中国共产党巩固统一路线的斗争师:面对国民党政策的改变,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坚决斗争,打退了国民党的第一次反共高潮。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68页“阅读与思考”阅读教材中文字内容,明确中共中央对待国民党顽固派的政策)生:(阅读教材)二、皖南事变1.皖南事变的经过师:皖南事变,是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是蒋介石集团为消灭新四军蓄意制造的阴谋事件。
(指导学生结合教材学习皖南事变的经过)生:(按教师的要求学习)师:在皖南事变中,叶挺临危不惧,指挥战士们英勇抗击顽军。
在新四军处境危急的情况下,他不顾个人安危,下山与国民党谈判,随即被无理扣压。
一代北伐名将、抗日英雄,竟遭到国民党顽固派的卑劣暗算,一关就是五年。
他在狱中坚贞不屈,与敌人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写下了著名的《囚歌》,表现了一个革命军人的崇高气节。
叶挺于1946年3月获释,4月因飞机失事遇难。
2.围绕皖南事变的斗争师:皖南事变发生后,在国内外、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顽固派的罪行,进行坚决的斗争,给予了坚决的回击。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两则材料及相关小字,了解中国共产党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战阴谋的情况及“重建一的新四军军部组成人员”表)生:(在教师指导下阅读历史资料)师:国际上,苏、美、英等国也表示对国民党不满,要求中国继续抗战。
生:(阅读教材小字内容)师:国内很多爱国民主人士,也纷纷反对国民党的倒行逆施。
1941年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正式成立。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分析皖南事变对抗战产生了什么影响)生:(互相讨论,发表意见)师:(对学生的认识作简单总结)通过学习,我们应该认识到皖南事变是蒋介石背信弃义,消灭异己的一场阴谋,是蒋介石集团推选两面政策的表现。
其结果是削弱了抗日力量,做了日本侵略者想做而做不到的事。
皖南事变,使蒋介石国民党的地位下降,共产党的地位提高。
事实雄辩地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把中国引向光明,是中国人民的希望,是中华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
三、正面战场形势的恶化1.日军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进攻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为了造成有利的国际形势,在1940年前后,对国民党下面战场发动局部进攻,逼迫蒋介石投降。
由于蒋介石集团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造成了国民党正面战场形势的恶化。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日军对国民党正面战场进攻情况,尤其是枣宜会战和张自忠壮烈殉国)生:(教师指导下阅读教材)2.豫湘桂战役师:豫湘桂大溃败是在抗日军民度过抗日战争是困难的1941年、1942年之后,最后胜利的曙光已经显露,然而却在从南到北数千里的战场上丧失国土,损失令人震惊。
它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在全球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之时,独在中国,独在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战场,日军神气活现,重温了一回皇军不可战胜的旧梦。
请同学们想一想,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豫湘桂大溃败?生:(阅读教材,思考并作答)师:(对学生的认识作简单总结)主要是国民政府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造成的恶果,也有战区指挥失当等原因。
四、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和经济掠夺1.独裁统治师:抗战开始后,国民党对内坚持反共、反人民的基本立场,坚持一党专政。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国民党独裁统治特征是什么?生:(在教师指导下阅读并掌握国民党独裁统治的主要特征:一党专政、特务统治、保甲制度三者相互结合、渗透)2.经济掠夺师:抗战时期,中国的国民经济被迫转入战时体制。
在国统区内,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急剧膨胀起来。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四大家族是采取哪些方式积聚资本的)生:(阅读材料、思考并作答)师:(结合教材中的小字,对学生的认识作简单总结)四大家族通过垄断工业、掠夺农业、控制商业、独占金融等方式使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急剧膨胀起来,却使国统区内生产萎缩,经济残破,人民生活极端痛苦。
这是蒋介石集团实行两面政策所赞成的结果,这样的政府能把中国引向光明吗?师:(结合本节课所学习内容请大家讨论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反动方针产生了什么后果)生:(互相讨论、发表见解)师:(简单总结学生的认识)国民党连续发动反共高潮,破坏统一战线,削弱了抗日力量,导致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大溃败,国统区政治统治更加黑暗,经济残破,人民生活极端痛苦。
小结(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