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周间隙解剖与影像学应用

合集下载

肝周间隙主要组成韧带解剖及其影像学应用

肝周间隙主要组成韧带解剖及其影像学应用

经验交流 肝周间隙主要组成韧带解剖及其影像学应用张海涛㊀张岩㊀王伶宇ʌ摘要ɔ㊀目的㊀研究肝周间隙主要韧带在MSCT图像中的显示情况及其解剖学标志ꎮ方法㊀选择2018年1月 2019年4月在本院行上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ꎬ分为肝周间隙无异常的正常组及肝周积液的对照组两组ꎬ每组各80例ꎮ观察肝周间隙各分区的主要韧带在生理和积液状态下的显示情况㊁走行及其解剖学标志在CT图像上的适用性和影响观察因素ꎮ结果㊀对冠状韧带㊁镰状韧带㊁肝圆韧带㊁肝十二指肠韧带㊁肝胃韧带进行观察显示ꎬ胃左动静脉㊁门静脉㊁胆总管㊁肝固有动脉平扫均可直接观察ꎬ增强扫描对上述血管及其远端分支显示效果更佳ꎮ结论㊀(1)肝周间隙在生理及积液状态下ꎬ冠状韧带㊁镰状韧带㊁肝圆韧带㊁肝十二指肠韧带㊁肝胃韧带通过其内的血管㊁胆管㊁脂肪等可以显示其走行㊁毗邻ꎬ且积液状态对韧带显示效果更为理想ꎬ观察结果与解剖学一致ꎮ(2)肝周间隙的解剖学标志在CT影像解剖中同样适用ꎮ(3)腹部脂肪量㊁肝周积液量是影响观察的主要因素ꎮʌ关键词ɔ㊀肝周间隙ꎻ㊀韧带ꎻ㊀MSCTꎻ㊀解剖[中图分类号]R322.4㊀[文献标识码]A㊀DOI:10.3969/j.issn.1002-1256.2020.03.015Anatomyofthemainligamentsintheperihepaticspaceanditsimagingapplication㊀ZHANGHai-tao.㊀Departmentofmedicalimagingꎬ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hospitalofZhongshanꎬZhongshanꎬGuangdongꎬ528400ꎬChina.ʌAbstractɔ㊀Objective㊀TostudythedisplayofmainligamentsofperihepaticspaceinMSCTimagesanditsanatomicalmarkers.Methods㊀160casesofpatientsunderwentupperabdomenflatCTscanningandenhancedscanninginourhospitalduringJanuary2018andApril2019wereenrolledasstudysubjectsanddividedintonormalgroup(withoutabnormalinperihepaticspaceꎬn=80)andcontrolgroup(presentedtohaveperihepaticeffusionꎬn=80).ThedisplayandtrendofmainligamentsineachzoneofperihepaticspacewereobservedunderphysiologicalandfluidaccumulationconditionsꎬapplicabilityofthemainligamentsandtheiranatomicalmarkersonCTimagesandinfluencingfactorswereobserved.Results㊀Coronaryligamentsꎬsickleligamentsꎬhepaticroundligamentsꎬhepatoduodenalligamentsandhepatogastricligamentswereobservedꎬanditsresultsshowedthatleftgastricarteryandveinꎬportalveinꎬcommonbileductandinherenthepaticarterycouldbedirectlyobservedinplainscan.Enhancedscanhadbettereffectondisplayingtheabovevesselsandtheirdistalbranches.Conclusions㊀Iftheperihepaticspacepresentedanormaloreffusiveconditionꎬthedistributionandadjacentofcoronalligamentꎬsickleligamentꎬhepaticroundligamentꎬhepatoduodenalligamentandhepatogastricligamentcouldbeshownviathevesselsꎬbileductsandfatintheligament.Theeffusivestatuswouldhelpthedisplayefficacyꎬandtheobservationresultswerecorrespondingwiththeanatomyresults.TheanatomicalmarkersofperihepaticspacearealsoapplicableinCTimaginganatomy.Abdominalfatcontentandperihepaticfluidaccumulationarethemainfactorsaffectingtheobservation.ʌKeywordsɔ㊀Perihepaticspaceꎻ㊀Ligamentsꎻ㊀MSCTꎻ㊀Anatomy㊀㊀肝周间隙是指隔与横结肠及其系膜之间的区域ꎬ是炎症㊁外伤㊁积液等腹腔内液体首先聚集区域[1]ꎮ本研究使用成人躯干部CT检查图像对肝周间隙主要组成韧带解剖特征进行影像学观察ꎬ为观察肝周间隙和该区域病变提供影像解剖学依据ꎮ一㊁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月 2019年4月在本院行上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ꎬ分为肝周间隙正常组及对照组两组ꎬ每组各80例ꎮ正常组患者年龄20~54周岁ꎬ平均42周岁ꎮ纳入及排除标准:(1)受检者年龄18~55岁ꎻ(2)上腹部扫描未见异常㊁或仅为典型肝囊㊀㊀作者单位:528400广东中山ꎬ中山市中医院医学影像科(张海涛㊁王伶宇)ꎬ超声科(张岩)㊀㊀通信作者:张海涛ꎬEmail:shui781187@126.com肿㊁肝血管瘤㊁肾囊肿等良性病变且无占位效应者ꎻ(3)无任何腹腔手术史㊁既往无传染病㊁慢性病或免疫疾病史㊁及任何肿瘤病史ꎻ(4)无腹部症状且查体阴性ꎻ血液生化检查正常ꎻ(5)排除各种原因导致的图像存在伪影者ꎮ对照组患者年龄19~53周岁ꎬ平均40周岁ꎮ纳入及排除标准:(1)肝周间隙及其周壁显影的积液(包括积血㊁积脓㊁积水ꎬ本研究仅选取与软组织对比明显的积水患者进行观察)ꎻ(2)无腹部手术史㊁上腹部恶性肿瘤病史㊁无慢性疾病及免疫系统疾病ꎻ(3)排除各种原因导致的图像存在伪影者ꎮ2.扫描及图像处理:采用飞利浦256层iCTꎬ选用连续容积扫描模式ꎬ扫描范围从膈顶至双侧髂前上棘ꎬ检查前6~8h禁食ꎬ训练患者呼吸ꎬ检查前10分钟一次饮用500ml温水ꎮ增强扫描选用高压注射器ꎬ经肘静脉注入尤维显(350mg/ml)80mlꎬ注射速率为3.0ml/sꎮ扫描开始嘱患者吸气后屏气ꎻ注射开始后第30s进行动脉期扫描ꎬ第60s进行静脉期扫描ꎬ第240s进行延迟期扫描ꎮ将各期原始数据进行薄层重建ꎬ层厚及层间距为0.5mmꎬ用飞利浦IntelliSpacePortal工作站对重建图像进行后处理ꎮ3.观察指标:依据系统解剖学知识ꎬ对肝周间隙及其韧带进行生理和积液状态下观察㊁对比ꎬ设定指标如下:(1)肝周间隙主要组成韧带的显示情况㊁走行与毗邻关系ꎻ(2)各韧带的解剖学标志在CT图像上的适用性ꎮ二㊁结果肝周间隙的主要组成韧带及其主要组成结构的显示情况(见表1)ꎮ本研究分析采用正常组与积液组对冠状韧带㊁镰状韧带㊁肝圆韧带㊁肝十二指肠韧带㊁肝胃韧带ꎬ通过对各韧带的组成结构进行观察显示(见图1~6):胃左动静脉㊁门静脉㊁胆总管㊁肝固有动脉㊁肝中动脉平扫均可直接观察ꎬ增强扫描对其远端分支显示效果更佳ꎮ表1 肝周间隙韧带显示情况[n(%)]韧带正常组(n=80)平扫增强对照组(n=80)平扫增强冠状韧带62(77.50)62(77.50)71(88.75)71(88.75)镰状韧带45(56.25)45(56.25)60(75.00)60(75.00)肝圆韧带1(1.25)1(1.25)3(3.75)3(3.75)肝十二指肠韧带80(100.00)80(100.00)80(100.00)80(100.00)肝胃韧带71(88.75)80(100.00)80(100.00)80(100.00)㊀㊀讨论㊀肝周间隙及主要组成韧带的解剖ꎮ肝周间隙包括肝上间隙与肝下间隙ꎮ其中ꎬ镰状韧带将肝上间隙分为左肝上前间隙和左肝上后间隙ꎬ左三角韧带又将左肝上间隙分为前后两个间隙ꎮ肝圆韧带将肝下间隙分为左㊁右两个间隙ꎮ肝周间隙的主要组成韧带包括冠状韧带㊁镰状韧带㊁肝圆韧带㊁肝十二指肠韧带㊁肝胃韧带[2]ꎮCT对肝周韧带解剖的显示ꎮ此次研究中CT对各主要韧带的观察显示ꎬ在正常组中结合平扫及增强扫描的显影顺序由高到低为:肝十二指肠韧带(100%)㊁肝胃韧带(平扫88.75%ꎬ增强100%)㊁冠状韧带(77.50%)㊁镰状韧带(56.25%)㊁肝圆韧带(1.25%)ꎻ在对照组中结合平扫及增强扫描的显影顺序由高到低为:肝十二指肠韧带(100%)㊁肝胃韧带(100%)㊁冠状韧带(88.75%)㊁镰状韧带(75%)㊁肝圆韧带(3.75%)ꎮ肝十二指肠韧带连接肝门横裂和十二指肠球部侧壁ꎬ门静脉㊁肝固有动脉与胆总管走行其内ꎬ解剖位置上胆总管和肝固有动脉居前ꎬ分别偏右及偏左[3 ̄5]ꎮ此次研究中ꎬ依靠门静脉㊁肝固有动脉与胆总管的显示与走行㊁排列ꎬ肝十二指肠韧带在正常组及对照组均全部清晰显示(100%)ꎮ肝胃韧带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ꎬ狭义的肝胃韧带为连接肝脏和胃小弯的结构ꎬ在胃小弯上方包含胃左动静脉ꎬ并向右与肝十二指肠韧带延续ꎻ广义的肝胃韧带是肝食管韧带㊁肝膈韧带㊁狭义的肝胃韧带三者统称[3ꎬ6 ̄7]ꎮ本研究中ꎬ正常组肝胃韧带在静脉韧带裂内的部分与肝尾状叶紧邻而显示不清ꎬ靠近食管腹段㊁右膈肌脚㊁胃小弯部分由于存在淋巴组织㊁疏松结缔组织ꎬCT图像呈不规则条片状软组织密度影ꎬ此部分的肝膈韧带和肝食管韧带无法区分ꎬ因此在正常组平扫显示71例(88.75%)ꎬ在增强扫描时可观察到胃左动静脉ꎬ并判断追踪肝胃韧带走行(见图1ꎬ白色箭头对应短条状血管影)ꎬ80例(100%)全部显示ꎮ对照组在积液将肝被膜与肝胃韧带分离情况下ꎬ各组织的对比增加ꎬ对韧带起点㊁附着点的显示清晰ꎬ80例(100%)全部显示(见图2㊁3ꎬ胃左动脉游离于腹腔积液内ꎬ白色箭头)ꎮ同时贲门右下方观察到其内的胃左动静脉向下沿胃小弯走行ꎬ肝胃韧带在此处呈脂肪密度ꎬ走行于网膜囊积液与胃小弯之间ꎮ对于冠状韧带的定义存在异议[8]ꎬ此次研究采用将肝镰状韧带右侧的冠状韧带称为肝冠状韧带ꎬ斜向右后下终于右三角韧带ꎬ将镰状韧带左侧的左冠状韧带与左三角韧带统称为左三角韧带[9]ꎮ在正常组CT观察显示:62例(77.50%)可见纤维影ꎬ韧带内无淋巴㊁脂肪㊁疏松结缔组织显示ꎻ对照组中由于冠状韧带周围腹水的衬托ꎬ其显示较正常组比例略高ꎬ达71例(88.75%)ꎬ表现为腹腔积液中镰状韧带右侧㊁肝脏与膈肌之间的纤维密度索条影ꎮ同时两组组内增强与平扫显示比例无差别ꎮ镰状韧带走行于腹前壁正中线附近ꎬ为双层腹膜皱襞ꎬ连接肝㊁膈㊁脐ꎬ其将肝上间隙分为左㊁右两部分(见图4ꎬ冠状位ꎬ白色箭头)ꎮ在肝与膈之间向左侧延续为左三角韧带前叶㊁向右侧延续为冠状韧带上叶ꎮ左膈下动脉和肝中动脉为镰状韧带的血供来源[3ꎬ9]ꎮ本研究中ꎬ正常组增强扫描与平扫显示无差别ꎬ均为45例(56.25%)ꎬ平扫部分追踪显示欠佳ꎬ呈索条状软组织密度灶ꎬ增强扫描沿血管追踪(图5㊁6ꎬ白色箭头显示)ꎮ在对照组中由于韧带周围腹水的衬托ꎬ其显示较好增强扫描及平扫均60例(75.00%)显示ꎮ肝圆韧带为纤维条状结构ꎬ自脐端发起走行至脐切迹ꎬ自腹中线右侧上行ꎬ走行于镰状韧带的两层腹膜间ꎬ至肝脏的肝圆韧带裂隙ꎮ根据行程肝圆韧带分为三段:腱膜下段㊁游离段㊁裂隙段[3ꎬ10 ̄12]ꎮ本研究中ꎬ正常组与对照组对肝圆韧带解剖位置在CT上观察ꎬ160例患者ꎬ仅4例显示ꎬ正常组显示1例(1.25%)ꎬ对照组显示3例(3.75%)ꎬ对显影的肝圆韧带测量显示ꎬ平扫时呈长约1~2cm的近似肝内血管密度索条影或片状影ꎬ边缘尚清ꎻ增强扫描可有轻度强化ꎬ但低于肝组织强化程度ꎮ对于部分体型瘦弱ꎬ腹腔脏器间脂肪间隙较少的研究对象ꎬ肝圆韧带较难显示ꎮ影响CT观察的因素ꎮ此次研究对肝周结构的细节观察发现:(1)腹腔脂肪含量是影响肝周结构观察的首要因素ꎬ脂肪含量较少时脏器紧邻ꎬ韧带及走于于韧带内的血管显示不清ꎬ短小纤细的动静脉尤为突出ꎮ(2)在腹腔积液状态下脂肪量对韧带的观察影响仍较大ꎬ脂肪量少时ꎬ韧带的走行和附着点观察困难ꎮ(3)增强扫描对小血管的显影可提高对相应韧带追踪和辨识的准确性ꎮ综上所述ꎬMSCT对肝周的观察可获得高质量图像ꎬ是研究肝周间隙影像解剖的理想方法ꎬ结论如下:(1)肝周间隙在生理及积液状态下ꎬ冠状韧带㊁镰状韧带㊁肝圆韧带㊁肝十二指肠韧带㊁肝胃韧带通过其内的血管㊁胆管㊁脂肪等可以显示其走行㊁毗邻ꎬ且积液状态对韧带显示效果更为理想ꎬ观察结果与解剖学一致ꎮ(2)肝周间隙的解剖学标志在CT影像解剖中同样适用ꎮ(3)腹部脂肪量㊁肝周积液量是影响观察的主要因素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李晓平ꎬ李朝龙ꎬ徐达传ꎬ等.镰状韧带形态与血供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ꎬ2002ꎬ(2):89 ̄91. [2]㊀丁文龙ꎬ王海杰.系统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ꎬ2018:206 ̄208.[3]㊀齐鑫.网膜囊MSCT影像解剖与系统解剖学的对照性研究[D].吉林大学ꎬ2011.[4]㊀汶雅娟ꎬ马静ꎬ王锋ꎬ等.肝十二指肠韧带的正常解剖及CT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ꎬ2003ꎬ(2):128 ̄130+137. [5]㊀赵振美ꎬ刘树伟ꎬ李振平ꎬ等.膈下间隙的冠状断层解剖学研究[J].解剖学报ꎬ2001ꎬ(4):378 ̄382.[6]㊀陈钰ꎬ杨开清ꎬ闵鹏秋ꎬ等.肝胃韧带的断层和CT解剖[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ꎬ2002ꎬ(1):21 ̄23.[7]㊀何平ꎬ王亚辉ꎬ沈馨亚.肝韧带的位置与肝周间隙的关系[J].解剖学杂志ꎬ2000ꎬ23(6):578 ̄580.[8]㊀杨新文ꎬ杨开清.冠状韧带下层的影像断面解剖学研究[J].解剖学研究ꎬ2007ꎬ(5):371 ̄373.[9]㊀赵振美ꎬ刘树伟.膈下间隙的断层解剖学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ꎬ2001ꎬ(1):86 ̄88.[10]㊀胡秋根ꎬ谭丽梅ꎬ吴绮霞ꎬ等.肝圆韧带的螺旋CT影像表现[J].中国CT和MRI杂志ꎬ2009ꎬ7(1):40 ̄41.[11]㊀孙颢ꎬ陈佳栋ꎬ高友福ꎬ等.肝圆韧带在腹腔镜上消化道穿孔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ꎬ2016ꎬ16(5):463 ̄464. [12]㊀石青ꎬ郭武华.脐静脉的解剖特点及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ꎬ2016ꎬ34(3):352 ̄354+358.㊀㊀图1㊀正常情况下胃左动脉走形ꎬ其走行于肝胃韧带内ꎮ㊀㊀图2㊀位积液状态下胃左动脉走行ꎬ见胃左动脉一侧积液ꎬ一侧为条状脂肪密度影ꎮ㊀㊀图3㊀静脉期冠状位显示胃左动脉呈细小条状高密度影ꎬ邻近细小动静脉均可显示并区分ꎮ㊀㊀图4㊀冠状位ꎬ腹腔大量积液ꎬ冠状位显示镰状韧带呈索条状脂肪密度影ꎮ㊀㊀图5-6㊀同一患者的镰状韧带影ꎬ平扫呈脂肪密度ꎬ增强扫描韧带呈脂肪密度影ꎬ并可见伴行的细小血管影ꎮ(收稿日期:2019 ̄11 ̄23)下颌偏斜患者双侧颞下颌关节三维有限元对称性研究刘梦超㊀马艺萌㊀尼娜ʌ摘要ɔ㊀目的㊀利用三维有限元建模研究分析下颌偏斜患者颞下颌关节对称性ꎮ方法㊀选取2016年12月 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下颌偏斜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ꎬ均给予头颅CT检查及双侧颞下颌关节MRI扫描ꎬ建立下颌偏斜患者双侧颞下颌关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ꎬ在此基础上对其髁突高度㊁髁突前后径㊁髁突前斜面长度㊁髁突后斜面倾斜角及髁突后斜面长度进行测量ꎮ结果㊀颞下颌关节对称性变化观察比较ꎬ髁突前倾斜面倾斜角㊁髁突前斜面长度与髁突前后径等双侧比较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ꎻ其余如髁突内外径㊁髁突后斜面倾斜角㊁髁突后斜面长度以及髁突高度等双侧对比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ꎮ结论㊀下颌偏斜患者的颞下颌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具有普遍适用性ꎬ可以为其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一种新的研究平台ꎮʌ关键词ɔ㊀下颌偏斜ꎻ㊀颞下颌关节ꎻ㊀三维有限元模型[中图分类号]R782㊀[文献标识码]A㊀DOI:10.3969/j.issn.1002-1256.2020.03.016㊀㊀下颌偏斜属于一种发病率较高的颅面部畸形ꎬ其很容易引发错颌ꎬ严重时可引起颞下颌关节疾病ꎬ甚至对患者颜面美观性造成影响ꎬ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社会问题[1]ꎮ颞下颌㊀㊀作者单位:300211天津ꎬ天津市天津医院(刘梦超㊁尼娜)ꎻ300162天津ꎬ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色医学中心(马艺萌)㊀㊀通信作者:尼娜ꎬEmail:nina_tj@163.com关节窝与髁突在形态㊁大小上有高度协调性ꎬ关节窝略大于髁突ꎬ关节盘位于两者之间ꎮ颞下颌关节的盘-颞关节和盘-颌关节保持协调一致ꎬ对于维持咀嚼㊁吞咽㊁言语和表情等功能具有重要意义[2]ꎮ在之前的相关研究[3 ̄5]中颞下颌关节形态特征研究中应用了全口曲面断层片㊁许勒位片㊁CT㊁MRI及SPECT放射性核素扫描等扫描成像方式ꎬ本次研究将通过对下颌偏斜患者的头颅进行CT扫描以及双侧颞下颌关节MRI。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ppt课件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ppt课件
右纵沟:宽,前为胆囊窝,后为下腔V窝,前缘 斜向肝门,位于右叶与方叶之间。
左纵沟:窄,前为肝圆韧带,后为静脉韧带,分 别划清左叶与方叶和左叶与尾状叶的界限。
21
22
3 肝脏的分叶、分段 23
肝脏的分叶、分段 1954年法国的Couinand根据门静脉和肝静
脉分布对肝脏进行分叶、分段。 后经Bismuth修正得到认可,既符合外科
19
1.位置与外 形
右上腹,呈楔 形
新生儿肝脏较 大,占腹腔的 1/2以上
正常人肝上缘 与膈平高,下 缘不超过肋弓, 平静呼吸上下 移动2~3cm。
20
2.肝韧带裂与肝门肝裂
脏面上看,有两条纵沟和一条横沟,略呈“H”型, 将肝脏分为右叶、方叶、尾状叶和左叶
横沟为肝门,内有肝管、门静脉,肝固有动脉、 淋巴管和神经出入,称为肝门肝裂,前方为方叶, 后为尾状叶。
解剖实际,并被手术切除所证实。
24
二、肝脏生理 血运丰富,每分钟内肝动脉和门静脉供血
约1.5L 肝动脉占30%,门脉占70% 肝A为肝脏的营养血管,门脉为功能性血管。
25
26
27
28
29
30
生理功能 物质代谢:糖、蛋白、脂肪的分解、合成
酶的合成与分泌(GOT、GPT)谷丙、谷草 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的产生
15
(一)检查前准备 (二)常用扫描序列: 1T用.R长(自T重旋R复,回时较波间长序)T列E,(。短SET)E((回spi波n 时E )间),T1采用T2短采 2.短自转时间反转恢原序列(STIR) 脂肪抑
制,抑制皮下脂肪,腹膜后脂肪信号。 3.梯度回波(GRE),快速小角度激发成像
TR、TE时间短,成像时间可为十几秒数+秒,采 集时病人屏气,可减少呼吸运动伪影。

肝脏实性病变的分类及影像学表现

肝脏实性病变的分类及影像学表现

肝脏实性病变的分类及影像学表现
肝脏的实性病变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

根据影像学
的表现特点,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以下几类:
1. 囊肿:肝囊肿是肝脏中最常见的良性实性病变。

在影像
学上通常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区域,边界清晰,
无壁结节或间隔。

囊肿的内部多为液体或稀薄液体。

2. 血管性病变:包括肝脏血管瘤、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等。

肝脏血管瘤常呈多发性结节状病变,具有良好的强化性质,动脉期呈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呈低密度。

肝脏海绵状血
管瘤则呈点状或条状高密度灶,常伴有钙化。

3. 炎症性病变:包括肝脏脓肿和肝脓肿。

肝脓肿通常呈圆
形或椭圆形低密度区域,边界清晰,周围可伴有水样密度
区域,与肝周的间隙相通。

4. 脂肪肝:肝脏脂肪肝是指肝脏中脂肪含量增多,形成脂
肪团块。

在影像学上,肝脏脂肪肝呈现为肝脏密度的改变,肝脏密度减低,呈现高密度的脂肪沉积。

5. 肝脏肿瘤:包括肝细胞瘤、肝转移瘤和肝内胆管细胞瘤
等恶性实性病变。

肝细胞瘤通常是单发病变,呈均质的低
或等密度,周围可有强化环。

肝转移瘤则是指其他器官恶
性肿瘤转移到肝脏,呈多发性结节状病变,常伴有门脉和
肝动脉的强化。

此外,还有一些罕见的肝脏实性病变,如肝内胆管纤维化症、肝内胆管扩张和孤立性肝输尿管等,它们的影像学表
现也各有特点。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肝脏实性病变分类及
其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具体还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病
史等进行综合判断。

上腹部CT影像断层解剖

上腹部CT影像断层解剖

下腔静脉,横沟即肝门内
有门静脉、肝动脉和肝管
等结构。
•.
此层面是肝脏近膈顶层面,左侧是平扫,右侧为增强。可以清晰显 示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增强早期腹主动脉密度较高而下腔静脉密度稍 高。肝实质密度均匀。
•.
此层面显示第二肝门,可见左肝静脉、中肝静脉和右肝静脉汇入下 腔静脉,胃壁、脾脏亦强化。
•.
此层面门静脉尚未强化,肝实质密度轻度升高,增强早期脾脏密度 可以不均匀,正常肝脏边缘光滑,没有结节状突起,平扫肝实质CT值一 般50-60HU,平均比脾脏高出5-10HU,如果和脾脏密度接近甚至低于脾 脏密度提示脂肪肝或肝硬化。
•.
此层面显示双侧肾动脉自腹主动脉发出部,双侧输尿管。两侧腰大 肌。
•.
后3幅图像是增强动脉期和静脉期的比较。右侧是静脉期,可见肝 实质密度明显增高,可较平扫时提高50HU以上,并可见门静脉分支显影, 腹主动脉密度降低。
•.
此层面显示脾脏密度较动脉期降低,但密度均匀;肝实质密度均匀。 肝动脉密度降低。
1、 肝脏由镰状韧带 从失状位将肝分为左右 两份,但镰状韧带并非 左右肝叶的分界标志。
2、真正的分界标志 是下腔静脉左缘与胆囊 底中点连线。才是肝脏 左右叶的解剖分界。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脏脏面解剖标志图
1、肝脏的底面为凹
面,有两条纵沟和一条横
沟,呈H状。左纵沟内有
肝园韧带和静脉韧带,右
纵沟前部为胆囊,后部为
•.
此层面可见肝动脉左支,脾脏密度较高但不均匀。
•.
此层面可以显示胆囊、胰腺,肝动脉右支清晰显示;脾动脉显示清 晰。
•.
此层面可见胰腺,增强时明显强化,胆囊壁强化。双侧肾上腺增强 时清晰显示,肾皮质强化,肾髓质轻度强化。还可见到强化的肠系膜上 动脉,位于肝动脉左前方。

肝后间隙的解剖和临床意义

肝后间隙的解剖和临床意义

肝后间隙的解剖和临床意义
黄从云;彭淑牖
【期刊名称】《国际外科学杂志》
【年(卷),期】2005(032)005
【摘要】肝短静脉通过肝后间隙汇入下腔静脉,平均17支,直径1 mm以上的静脉平均5支.包括:①引流Spiegel叶的粗大尾状叶静脉;②来源左尾状叶的细小肝短静脉;③来源右尾状叶的细小肝短静脉;④肝右下静脉;⑤肝右中静脉;⑤引流第8肝段的肝短静脉.主要是尾状叶静脉和肝右下静脉,分别汇入肝后下腔静脉左、右侧壁.肝脏和下腔静脉之间存在一个相对无血管区,宽5~15 mm,长4.1~7.8 cm.本文综述了肝后隧道建立过程中可能的肝短静脉损伤和预防措施.
【总页数】4页(P343-346)
【作者】黄从云;彭淑牖
【作者单位】310009,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310009,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
【相关文献】
1.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J], 丁丁;姚玉芹;杨永富;赵红川
2.肝后间隙的临床解剖应用 [J], 周小龙;林乐迎;李剑;邱启祥;徐能全;李鸿玮;刘潜;钟应华;廖振机;郭少华
3.肝周间隙主要组成韧带解剖及其影像学应用 [J], 张海涛;张岩;王伶宇
4.肝细胞癌累及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的CT表现及其解剖学基础 [J], 董鹏;王滨;孙伟;孙西河;李玉意;刘文娟
5.急性胰腺炎累及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的CT表现及其解剖学基础 [J], 刘凤杰;焦自梅;辛顺宝;王锡臻;董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腹膜腔的影像解剖与临床实践

腹膜腔的影像解剖与临床实践

腹膜腔的影像解剖与临床实践一、腹腔与腹膜腔腹腔(abdominal cavity)指小骨盆上口以上由腹壁及横膈围成的腔。

腹膜腔(peritoneal cavity)是壁层腹膜与脏层腹膜围成的潜在间隙。

男性的腹膜腔是一个封闭的解剖空间,而女性的腹膜腔可以借由生殖道与外界相通。

腹膜腔是腹腔的一部分,它是一个连续的整体空间,而腹膜的反折结构(韧带、网膜、系膜等)和腹腔器官共同把腹膜腔分成各个间隙(图1)。

目前一些腹膜腔间隙的命名与边界定义在学术界尚未达成完全一致。

二、腹膜腔的影像解剖腹膜腔分为大小两个部分,即大囊(greater sac)和小囊(lesser sac)。

小囊即网膜囊,亦称小腹膜腔;小囊以外的腹膜腔为大囊,亦称大腹膜腔,二者通过网膜孔相交通。

在生理情况下,腹膜腔内只有少量滑液,是个相对扁平的空间,影像学检查很难将其清晰地可视化呈现;在疾病情况下,如积液、肿瘤、出血等可以把腹膜腔形态衬托出来。

腹膜腔以横结肠和横结肠系膜为界分为结肠上区(supramesocolic compartment)和结肠下区(inframesocolic compartment),且二间之间是相互通连的。

1 结肠上区的主要腹膜腔间隙结肠上区位于横膈和横结肠及横结肠系膜之间,以肝镰状韧带为界又被分为右结肠上区和左结肠上区(图2a、2b)。

结肠上区的解剖较为复杂,并且对于结肠上区各腹膜腔间隙的命名也并未达成完全一致。

右结肠上区:该区内主要有右肝上间隙(right suprahepatic space)和右肝下间隙(right subhepatic space)。

① 右肝上间隙,国外学者常称其为右膈下间隙(right subphrenic space),位于膈和肝右叶的前表面、上表面和右外侧面之间,左界是肝镰状韧带,后界是冠状韧带的上层。

② 右肝下间隙位于肝右叶下表面与横结肠及横结肠系膜之间,其上界是冠状韧带的下层,后界是右肾上极前方的腹膜壁层,内侧界是结肠肝曲、横结肠系膜、十二指肠降段外侧方的腹膜壁层。

肝周韧带及肝周间隙的影像解剖与常见疾病的影像分析

肝周韧带及肝周间隙的影像解剖与常见疾病的影像分析

肝周韧带及肝周间隙的影像解剖与常见疾病的影像分析=一、影像解剖腹膜腔和肝周间隙:腹膜腔是脏壁两层腹膜之间的潜在间隙,整个腹膜腔由横结肠系膜分为上、下两大部分:结肠上区和结肠下区。

结肠上区又称上腹部。

结肠上区内器官间潜在的间隙称为膈下间隙。

膈下间隙包括右侧的肝周间隙和左侧的脾周间隙。

肝周间隙借肝分为肝上间隙和肝下间隙。

肝上间隙位于肝与膈之间,它借镰状韧带分为左肝上间隙和右肝上间隙,左肝上间隙又借左三角韧带分为左肝上前间隙和左肝上后间隙。

肝下间隙位于肝的下面与横结肠及其系膜之间,它借肝圆韧带分为左、右肝下间隙。

左肝下间隙又借小网膜和胃分为肝胃隐窝和网膜囊。

右肝下间隙借十二指肠分为前、后两部,后部为肝肾隐窝。

镰状韧带:是一个由前腹壁连于肝的比较薄的腹膜反折,向下延至脐平面,止于肝圆韧带索。

从解剖结构上看,它与静脉韧带裂和肝胃韧带是相连续的。

当腹水出现时,CT 片可以显示该部位的软组织影或脂肪影。

肝圆韧带:镰状韧带的下缘是肝圆韧带,它是纤维索结构,系脐静脉闭锁而成。

有的人脐静脉上部并不完全闭锁,仍保留一个短窄的通道连于左脐门,即所谓的Baumganten 隐窝。

胎儿出生后,肝圆韧带形成一个潜在的通道,当门脉高压形成时,它可以重新开放。

脐周静脉曲张临床称作海蛰头征,B 超、CT、MIR 可以显示其走行路线。

冠状韧带:镰状韧带的两层腹膜分开包绕肝脏的上表面,在两侧反折就形成了左右冠状韧带。

左冠状(三角) 韧带较短,而右冠状韧带的腹腔附着处的肝脏留下了一个三角形的区域直接与腹膜后区相连,即所谓的肝裸区。

肝裸区在正常的横断面图像上是不显影的,但有膈下积液或腹水存在时,它的边界就会显现出来。

肝胃韧带:内含有胃左动脉、静脉和肝胃淋巴结,在横断CT 图像上是通过两个解剖结构来辨认胃左动脉和静脉韧带裂。

肝胃韧带内的肿块可能由于淋巴结、静脉曲张或来自胃、下段食道、胰腺的肿瘤转移,它还是胃癌直接侵犯肝左叶的直接通路。

肝十二指肠韧带:从肝门延至十二指肠球部的后方,它的右缘是游离的,其内含有门静脉、胆总管、肝固有动脉和门-腔淋巴结等。

肝周间隙:综合解剖和病变的CT征象

肝周间隙:综合解剖和病变的CT征象

肝周间隙:综合解剖和病变的CT征象作者:佚名来源:本站原创录入:drxiao更新时间:2007-5-5 9:14:42点击数:1824【字体:】肝周间隙:综合解剖和病变的ct征象肝脏除了裸区,胆囊床和肝门外均有脏腹膜覆盖。

该腹膜邻近结构有膈腹膜,小网膜,肝圆韧带等。

腹膜下的流体动力学依赖于肝周间隙的解剖,重力和膈下负压,从而会影响发生于此的炎症或肿瘤。

该间隙的病变包括异常气体,脂肪性肿块,在ct上产生液体密度的病变和软组织肿块。

例如在fitz-hugh-curtis 综合症(fhcs)看到肝包膜有强化,提示有炎症反应。

各种病变会通过直接侵犯,腹膜下蔓延或沿淋巴管蔓延而使肝周围韧带受累。

正常肝周间隙的解剖知识和病史,ct征象的结合有助于放射科医师做出正确诊断。

介绍腹膜腔内通常有少量浆液,大约50~100ml。

浆液的分布决定于肠系膜的折返,腹腔内的隐窝,重力作用和静水压。

正常时膈下静水压是负压,在吸气状态下会更低。

这是因为吸气时肋骨的侧运动使上腹部增加的空间要比膈面下移使上腹部减小的空间大得多。

腹膜内静水压和隐窝解剖位置的改变使得浆液经体腔向膈下偏移积聚。

浆液的分布在腹膜腔内炎症和转移性病变的蔓延中起了很大作用。

因此,肝周脓肿,肝周围炎,种植性肝周转移并不罕见。

各种病变会通过直接侵犯,腹膜下蔓延或沿淋巴管蔓延而使肝周围韧带受累。

在这篇文章我们介绍肝周结构的解剖和病变特征。

讨论的专题包括有产生气体密度的病变,产生脂肪密度的病变,液体的聚集,肝周感染,腹膜肿瘤和腹膜下病变。

解剖概论肝脏除了裸区,胆囊床和肝门外均有脏腹膜覆盖。

该腹膜邻近结构有膈腹膜,小网膜,肝圆韧带等。

镰状韧带是上腹前壁和膈下面连于肝上面的双层腹膜结构,在膈下将肝裸区与周围结构分开。

镰状韧带的左层延续为左冠状韧带的前层,继续延续为左三角韧带。

右层延续为右冠状韧带的前层,继续向下延续为右三角韧带。

右三角韧带的后层在下腔静脉沟前面后移行折返为小网膜的前层。

医学影像学精选简答题100题(附答案)

医学影像学精选简答题100题(附答案)

以下是医学影像学精选简答题100 题(附答案):一、X 线部分(20 题)1.X 线是如何产生的?答案:X 线是在真空管内高速行进成束的电子流撞击钨(或钼)靶时而产生的。

2.X 线的基本特性有哪些?答案: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电离效应。

3.简述透视的优缺点。

答案:优点:可转动患者体位,进行多方向观察;操作简便;费用较低。

缺点:影像对比度及清晰度较差;不能留下永久性记录。

4.X 线摄影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答案:利用X 线的穿透性、感光效应,使人体结构在胶片上形成潜影,经显影、定影等处理后形成可见影像。

5.什么是高千伏摄影?有何特点?答案:高千伏摄影是用120kV 以上的管电压产生的X 线进行摄影。

特点:穿透力强,可减少胸壁软组织、肋骨对肺组织的遮挡,使肺纹理显示更清晰;层次丰富,但对比度下降。

6.什么是体层摄影?答案:体层摄影是通过特殊装置和操作获得某一选定层面上组织结构的影像,而使非选定层面的结构被模糊掉。

7.简述X 线造影检查的原理。

答案:将造影剂引入器官或其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密度差异,从而显示出其形态和功能。

8.常用的X 线造影剂有哪些类型?各举一例。

答案:阳性造影剂如钡剂(硫酸钡),阴性造影剂如空气、二氧化碳等。

9.碘造影剂的不良反应有哪些?答案:轻度反应有恶心、呕吐、荨麻疹等;中度反应有喉头水肿、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重度反应可出现休克、呼吸心跳骤停等。

10.简述X 线在骨骼系统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答案:可显示骨的形态、结构、密度变化;发现骨折、脱位、骨质破坏、增生等病变;对一些先天性骨发育异常也有诊断意义。

11.骨折的基本X 线表现有哪些?答案:骨折线(透光带)、骨小梁中断、断端移位、成角畸形、软组织肿胀等。

12.关节脱位的X 线表现是什么?答案:关节正常关系丧失,组成关节的骨端发生移位,可伴有骨折。

13.骨质破坏的X 线表现是什么?答案:局部骨质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或形成骨质缺损,骨皮质破坏可呈虫蚀状、筛孔状或大片骨质缺损。

【医学PPT课件】肝周间隙解剖与临床意义PPT

【医学PPT课件】肝周间隙解剖与临床意义PPT

左后膈 下间隙
肝周间隙相关病变
气体成分
膈下游离 气体
Duodenal perforation
正常十二指肠球部形态消失
十二指肠球部穿孔
液体成份
勿把膈肌当作增厚的壁腹膜
肝挫裂伤并血性腹水
H
Biloma
炎性病变
结核性腹膜炎
结核性腹膜炎
结核性腹膜炎
结核性腹膜炎
结核性腹膜炎
Ligaments
• 镰状韧带、冠状韧带、三角韧带 • 小网膜:胃肝韧带(gastrohepatic ligament)与
肝十二指肠韧带(hepatoduodenal ligament)
• 胃脾韧带(gastrosplenic ligament)、脾肾韧 带(splenorenal ligament)、膈结肠韧带 (phrenicocolic ligament)、 胃膈韧带 (gastrophrenic ligament)、胃结肠韧带
(gastrocolic ligament)
镰状韧带
左三角韧带与胃膈韧带
左三角韧带与胃膈韧带
右三角韧带
网膜孔
膈结肠 韧带
Foramen of Winslow hernia
Subcapsular space &
Subperitoneal Space
Lymphoma
膈结肠 韧带
Peritoneal circulation
50-100mL
腹膜与韧带
Ligament
A ligament is formed by two folds of peritoneum that support a structure within the peritoneal cavity and is usually named according to the two structures it connects.

基础:膈下间隙的断层解剖学研究进

基础:膈下间隙的断层解剖学研究进

基础:膈下间隙的断层解剖学研究进展(下)刘树伟山东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断层影像解剖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振美山东大学解剖学教研室硕士六、网膜囊上、下隐窝的交通问题胃胰襞左部是网膜囊上、下隐窝的分界标志,亦是网膜囊脓肿的分型标志。

刘树伟等在腹部正中矢状面上,指出肝尾状叶游离存在于网膜囊上隐窝,由于胃后壁与胰紧密相贴而无腹膜覆盖,故在此处网膜囊上隐窝与下隐窝未相通。

网膜囊上隐窝可与网膜囊的其它部分不相通而独立存在,此问题较为复杂,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上、下隐窝不通的原因需做进一步的探讨。

七、膈下间隙的连续断层解剖随着US、CT和MRI应用于临床,特别是MRI应用后,在横、矢、冠状面上诊断腹膜和腹膜腔的病变已相当普遍。

故膈下间隙的连续断层解剖学研究亦相继开展起来。

(一)连续横断层解剖学研究Rubenstein用个别的横断层标本、CT和US研究了肝周间隙,重点探讨了肝周积液的断层影像表现、冠状韧带的位置和肝的裸区。

刘树伟等利用20例腹部连续横断层标本,详细研究了膈下间隙的横断层解剖,并绘制了线条图,但未探讨膈下腹膜外间隙和肾周围隙的通连关系。

(二)连续矢状断层解剖学研究Whalen和高贤华等用上腹部矢状断层标本研究过肝左三角韧带和冠状韧带的位置,但均采用少量标本并用断层标本太厚。

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刘树伟和Min等使用30例连续矢状断层标本研究了肝周间隙、左肝周腹膜反折、网膜囊上隐窝和左上腹腹膜腔。

但对膈下腹膜外间隙和肾周间隙的通连关系亦未探讨。

(三)连续冠状断层解剖学研究刘树伟等利用5例冠状断层标本,初步探讨了网膜囊上隐窝及膈下间隙。

有关膈下间隙的冠状断层解剖学研究迄今未见其他报道。

八、膈下腹膜外间隙与肾周间隙通连关系的研究Lim等利用50例CT扫描病例和5具尸体解剖,重点观察肾筋膜向上的附着。

其结论:肾筋膜不包绕肾的上部和肾上腺,肾周间隙的上方是开口的并对向膈下腹膜外间隙。

因而,来源于右肾上腺或右肾的大的损伤很容易通过肝的裸区到达肝脏,酷似肝的损伤,反之亦然。

肝胆胰脾影像学

肝胆胰脾影像学

肝海绵状血管瘤
MRI表现:T1均匀性稍低信号,T2随回波时间 (TE)延长,血管瘤的信号强度递增
T1W
T2W
肝血管瘤 MRI
肝脏血管瘤
肝海绵状血管瘤
血管造影: 实质其瘤体内出现“血湖”,呈爆玉米 花 状染色,出现早,消失晚,无肿瘤血管和动静 脉短路。
肝脏疾病的CT表现
原发性肝癌
平扫大多数呈低密度,部分可为等密度 或高密度;肿瘤可为单发、多发也可 为巨块形,较大肿瘤中心可坏死呈低 密度,也可发生出血呈高密度。肿瘤 边缘可以不清楚,也可边缘清楚包膜 完整
肝脏MR检查
禁忌证 1.装有心电起搏器者 2.检查部位邻近体内有不能去除的金属植人 物 3.使用带金属的各种抢救用具而不能去除者 4.MRI造影剂有关的禁忌证 并发症 MRI造影剂有关的并发症
肝脏正常MRI表现
横断面解剖同CT 肝实质信号均匀,强度中等,略低于 脾脏和背部肌肉 肝外和肝内静脉信号流孔,显示良好
Extra cellular Imaging
Portal phase
Equilibrium phase
Arterial perfusion Portal systemc Liver veins Liver parenchyma
Presurgical topography information
& vessel assessment
胆石症 – 胆囊阳性结石
胆石症 – 胆管结石
胆石症 – 胆管结石
胆石症 — 胆总管结石
胆石症 – 胆囊、胆管结石
右中上腹钙化影鉴别
胆囊结石
腹腔淋巴结钙化 输尿管结石
胆囊炎
急性:胆囊常不显影 慢性:
1. 胆囊不显影 2. 显影淡、延迟、轮廓不清 3. 收缩功能不良

影像解剖试题

影像解剖试题

影像解剖试题《影像解剖学》课程习题与思考第一部分: 影像解剖习题1.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 X线波长短,具有很强的穿透力,能穿透一切可见光不能穿透的物质;B X线作用于荧光物质,使波长短的X线变成波长长的可见光;C 经X线照射后,感光的溴化银被氧化而析出金属银;D X线的生物效应是指人体对X线有一定的赖受性;E 通过测量空气的电离程度可计算出X线的波长。

参考答案 B2.X线穿透人体不同组织的强弱次序是:A 含气组织,软组织,脂肪,骨;B 含气组织,脂肪,软组织,骨;C 脂肪,液体,软组织,骨;D 骨,软组织,脂肪,含气组织;E 骨,液体,软组织,脂肪。

参考答案 B3.下列关于CT图像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 白色代表组织或病变的密度一定很高;B 黑色代表气体;C 运用窗技术可以调节CT图像的黑白对比度;D 在常规头部和腹部CT片上,白色所代表的组织CT值范围基本一致;E 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 C4.根据larmor公式,能使质子发生磁共振的RF脉冲是:A 任何RF脉冲;B 比质子进动频率快的RF脉冲;C 与质子进动频率相同的RF脉冲;D 持续时间长的RF脉冲;E 能量大的RF脉冲。

参考答案 C5.关于X线关节间隙的组成,下列哪种说法正确?A 骨端、关节腔、关节囊组成;B 骨端、关节腔、关节软骨组成;C 关节辅助结构、关节腔、关节软骨组成;D 骨性关节面、关节腔、关节软骨组成;E 骨性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组成;参考答案 C6.epiphysis是小儿关节的哪一部分?A 骨干;B 干骺端;C 骨骺;D 骨骺板;E 骨骺线;参考答案 C7.在腰椎后斜位片上,椎弓似“狗”的投影,椎弓峡部相当于:A 狗嘴;B 狗眼;C 狗耳;D 狗颈;E 狗腿。

;参考答案 D8.鞍区冠状面MRI所见“工”字形结构是由:A 鞍隔、垂体柄、垂体组成;B 鞍隔、海绵窦、垂体组成;C 海绵窦、垂体柄、垂体组成;D 视交叉、垂体柄、垂体组成;E 视交叉、海绵窦、垂体组成。

科内讲课肝脏的影像学解剖及ct诊断课件.pptx

科内讲课肝脏的影像学解剖及ct诊断课件.pptx
• 分为门静脉性肝硬化;坏死后性(肝细胞性)肝 硬化;胆汁性肝硬化
第31页/共96页
肝硬化(按病理形态区分)
• 小结节型—相当于门静脉性肝硬化;结节直径<1CM • 大结节型—相当于坏死后性肝硬化;结节直径1——3CM • 混合型—多为坏死后性肝硬化。大小结节共同存在。
第32页/共96页
肝硬化CT表现
HCC,FHN,转移瘤, 腺瘤,海绵状血管瘤
HCC,转移瘤
海绵状血管瘤
转移瘤, HCC,脓 肿 海绵状血管瘤,转 移瘤
第22页/共96页
一、肝脏弥漫性疾病
• 脂肪肝 • 肝硬化 • 肝血色素沉着症 • 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综合征)
第23页/共96页
脂肪肝
➢轻度:肝/脾CT比值≤1.0,CT值>40Hu; ➢中度:肝/脾CT比值≤0.7,肝内血管显示不清, CT
第26页/共96页
弥漫性脂肪肝
肝实质CT值约为20HU
第27页/共96页
弥漫性脂肪肝
第28页/共96页
局限性脂肪肝
肝岛
第29页/共96页
局限性脂肪肝
肝岛
第30页/共96页
肝硬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定义:肝硬化是以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组织 增生以及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导致肝脏结构 紊乱为特征的病理过程。
第52页/共96页
平扫:多较低密度,少数等 密度 增强:动脉期强化 肝腺瘤周围的脂肪变性,CT 检查显示肿瘤周围的低密度 环较有特异性。
第53页/共96页
肝脏腺瘤
肿瘤呈均匀强化,强化幅度不如 FNH,周围血管被挤压
第54页/共96页
F 27岁 08年10月27日 CT号:20087960

膈下间隙的冠状断层解剖学研究

膈下间隙的冠状断层解剖学研究

膈下间隙的冠状断层解剖学研究作者:司运辉王险峰来源:《中外医疗》 2013年第13期司运辉王险峰河南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商丘 476000[摘要] 目的探讨膈下间隙的冠状断层的解剖学关系。

方法根据60例成人尸体上采集的腹部连续冠状断层标本以及4例尸体的腹部磁共振冠状图像,对膈下间隙的冠状断层解剖进行研究。

结果冠状断层上的膈下间隙可以分成2种,分别是肝周间隙和脾周间隙。

网膜囊上;下隐窝之间可以直接交通的唯一通道是,胃胰襞左部前缘和小网膜左部(肝胃韧带)后层之间的间隙。

在冠状面上其交通形式分成3型:①有20例(33.3%)胃膈韧带右层与小网膜的后层相续,胃胰襞左部不可见。

②24例(40%)左层与膈脾韧带右层及胃脾韧带后层相续,胃胰襞左部前缘可见。

③16例(27.7%)胃胰襞左部突出明显,上、下隐窝不直接相通,该层面内上、下隐窝之间有胃胰襞左部相隔。

胃裸区肯定存在,其位于胃膈韧带的左层与右层之间;而脾裸区在脾肾韧带的最宽处,位于膈脾韧带;胃脾韧带;脾肾韧带与脾结肠韧带之间。

可以将脾裸区分为2部,分别是脾门部和脾肾部。

脾门部的最大值为(2.64±1.16)cm;脾肾部的最大值为(4.16±2.24)cm。

结论膈下间隙的冠状断层可以明显的表示出胃胰襞左部及网膜囊上、下隐窝之间的通连关系。

所有研究对象中,膜囊上、下隐窝相通的例数占73.3%。

[关键词] 冠状断层;膈下间隙;磁共振图像;断层解剖学[中图分类号] R322.49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5(a)-0162-02司运辉膈下间隙有很多的病变,并且在临床上的表现比较复杂,在膈下间隙及其各间隙之间的通连关系的问题上各执所见,给医学带来了不少困难[1]。

但是对膈下间隙的断层解剖学的研究也在逐渐增加[2]。

首先是US;CT;MRI技术在临床的运用,目前Spiral CT也得到发展,它处理图像功能也有所提高,现代快速MRI扫描序列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周间隙的影像学解剖及 应用
南方医院 放射科 秦耿耿
肝的位置
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肝的前面大部分 被肋所掩盖,在腹上区的左右肋弓之间、剑突之下与腹前壁相接触。
腹膜腔韧带
1.镰状韧带: 一端起于脐以上的腹前壁正中线稍偏右
侧和膈下面的壁腹膜,另一端连于肝的膈面, 肝前方,呈矢状走行,左与肝左三角韧带相 延续,右与冠状韧带上层移行,是左内、外 叶及肝上左右间隙分界线。
1.肝的韧带 镰状韧带 冠状韧带(肝裸区) 左、右三角韧带

韧带与膈下间隙
2.膈下间隙
镰状韧带
肝上间隙 左三角韧带
右肝上间隙 左肝上前间隙 左肝上后间网膜
左肝下前间隙 左肝下后间隙
左肝上后间隙

右肝上间 隙
镰状韧带
左三角韧带


左肝上前间隙 膈

分为肝上间隙和肝下间隙
肝上间隙:被镰状韧带分为右肝上间隙、左肝上间隙(被左冠状韧带和左三 角韧带分为左肝上前间隙和左肝上后间隙)和腹膜外间隙。
2.冠状韧带肝右三角韧带、肝肾韧带:
冠状韧带分上下两层,两层向外侧融
合为肝右三角韧带,腹膜在冠状韧带 下层外份,向下内反皱形成肝肾韧带 (连接肝脏脏面-右肾上极及前面)。 冠状韧带上层及肝右三角韧带前上为 右肝上间隙、下层下为右肝下间隙、 其间为肝脏裸区(腹水不能达)。
谢谢!
3. 肝左三角韧带及肝胃韧带:
肝左三角韧带较长,分界左肝上前、上 后间隙;肝胃韧带即小网膜(连接左肝上三 角韧带后层、膈-胃小弯),形成小网膜囊 壁分隔大腹腔形成“房中房”。
4. 胃脾韧带及脾肾韧带:
分别从胃大弯和左肾前外侧缘向外连 接
脾蒂。
胃脾韧带前为胃脾隐窝,后为脾肾隐窝。
肝 韧带与膈下间隙

腹 膜

腹 膜
外 隙
左肝下后间隙 (网膜囊)
外 隙
右肝下间隙 肝圆韧带 (肝肾隐窝)
小网膜和胃
左肝下前间隙
肝周间隙矢状面示意图
(左肝下后间隙)
肝周间隙矢状面示意图
肝周间隙的常见影像学异常
(一)肝上间隙
肝周积脓 腹腔积液 气腹 周围脏器肿瘤侵犯 肿瘤腹膜种植转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