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秋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水》公开课教案
学生活动设计:
1.组织学生进行三次阅读。
第一次,正音正字,疏通文句;
第二次,理清思路,领会主旨,体会庄子的风格;
第三次,全面体会文章内容。
2.组织学生翻译文本,掌握重点文言知识。
3.组织学生分析河伯的情感变化及人物形象,体会庄子的写作手法,深入把握主旨。教案:
一、明确目标
1.初步了解庄子其人
2.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3.分析河伯的情感变化及人物形象,体会庄子的写作手法,深入把握主旨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著名学者南怀瑾这样说:“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倒,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千百年来,道家思想对乱世中饱经创伤的心灵给予了莫大的慰藉,而道家集大成者人物便是庄子,鲁迅先生曾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这样评价过他的文章:“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今天我们就来感受其文章魅力,来一起学习庄子的《秋水》
2.题解:
本文只是节选的一部分。题目主要是来自文章开头的两个字。
(文章的作者是庄子,对于他同学们了解多少呢?叫上两三个学生再播放ppt)
(可能会说道“庄周梦蝶”等寓言故事)
3.庄子及《庄子》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人将二人并称为“老庄”。
庄子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庄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庄子》:是战国时期最重要的散文成果之一。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内片一般认定是由自己撰写完成,而外篇和杂篇,则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河伯和海若对话的形式,讨论了“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
(想必大家经过课前预习,以及老师刚才的讲解一定对庄子和他的《秋水》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让我们通过阅读了解一下文章的内容)
4.第一遍朗读,疏通文句;
教师先示范朗读一遍。
(为了解决大家阅读时字词和停顿的问题,老师先给大家范读一下,过程中你们应该注意
听字的读音,并把不会的标在书上,还有就是要注意我朗读是的停顿。那么现在拿出你的笔,竖起你的耳朵,我们开始。)
学生读
(我读完了,接下来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再仔细整理一下字音和停顿)
(好,时间到。下面请同学们齐读一遍体会文章的大意。)
(好,读的很整齐。字音准确,停顿也恰到好处。要继续努力啊)
(下面给大家几分钟,结合自己预习的成果,以及工具书试着翻译文章,特别要注意一些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的翻译。同桌之间可以互帮互助。)
大约5分钟
(我现在找同学逐句翻译,注意以句号为界啊,先读一遍,在翻译。声音要响亮啊)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
谓也。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现在,我们在总体回顾一下刚才讲过的一些文言文知识,看ppt)
5.第二遍朗读,理清思路,领会主旨,体会庄子的风格;
(文章内容已经比较了解了,下面大家自行阅读文章,并开动脑筋思考下面的问题。
这整篇文章中,河伯的情感是怎么变化的呢?结合文中的一些具体语言来答)三分钟。
欣然自喜,恩不错,那用一个字概括就是“喜”。
追问:河伯是在什么情况下喜的呢?结合文中句子思考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找的很准啊,那如果用自己的化表达一下呢,该怎么说?)
(对,回答得很好,就是雨后的黄河,水位大涨,气势磅礴,两岸之间的牛马都分辨不清啊)追问:那么河伯喜的理由又是什么呢?用文中话回答
(就是这句,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追问:大家想一想河伯看到自己的底盘如此的壮美,他又怎么表现的呢?用文中话回答(结合这句,顺流而东行,重点看这个顺字,表现当时河伯怎样的一个状态啊?
恩就是说他当时很怡然自得,伴着磅礴的黄河水,顺利而下,他现在持怎样的心态?
对就是有些骄傲,骄傲自满)
追问:河伯在顺流东下之后一直是骄傲自满吗?
答没有
追问:那他是如何表现的呢?
(对,就是这句,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追问:河伯的情感为什么由“喜”变为“叹”呢?由什么触发的呢?用文中话回答
(对,就是这句“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河伯到了北海,面向东看,看不见水的尽头。这句说明海怎么样?海常的壮阔,一眼望不到边。)
追问:海壮阔就壮阔呗,河伯为什么慨叹啊?结合我们前面讲过的内容。
(因为当黄河两岸望不见牛马的时候,河伯就欣然自喜,以为天下的美景都在自己那里。)现在他对自己骄傲自满的态度感到惭愧,
因而做出了怎样的动作?“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那他又说了什么呢?答: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作者写这句话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有何作用?批评自己“天下之美尽在己”的狂妄自大
那么河伯引“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的作用是什么?批评自己的盲目崇拜。
问题:回过头来看一看,结合板书,思考一下,作者在这篇寓言故事中,这则故事写河神情感的前后变化时,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对比的手法,那都哪里运用了对比呢?将什么和什么进行对比呢?将北海和黄河的样子进行对比,将河伯面对黄河水势暴涨后的态度和见到北海时的态度进行对比。
那从这些对比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呢?
(做人不能盲目的自大,要善于和他人进行比较)
那大家看看河伯始怎么做的呢?他有没有一直坚决的骄傲下去?
(没有,他充分的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知道盲目的自大会遭到有学识的人的耻笑)
大家在好好思考一下,文章还运用到了其他的写作手法吗?我说过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对,就是运用比喻的修辞,以用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来比喻人不能骄傲自满的道理,非常生动,化抽象为形象;
那还有吗?比如他在描写黄河雨后的壮阔是运用了什么手法?
(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
好总结一下,这篇文章作者就是运用语言的方式,结合多种写作手法,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什么道理?不能骄傲自满,那原因呢?因为总有比你强大的那一个。那就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也就是文章的一个主旨
问题:回过头来,大家结合我们所讲的内容,你觉得文章应该划分为几部分?特别注意结合河伯的情感变化来划分
(第一部分:从秋水时至到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主要写黄河的壮阔语河伯的骄傲
第二部分:顺流而东行,一直到最后。写河伯见到大海后自愧不如。)
很好啊,这些主要就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一个内容。
6.总结:
总结来看,整篇文章就是要我们知道一个人的见识有限,只有经过比较,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会贻笑大方。
<秋水篇>就是沿着河→海→天地最后一直到达道的境界的思路,将我们引入一个越来越广阔、越来越美妙的境界之中,读此妙文,悟此妙道,虽相隔千年,但是我们体会到了庄子的真切本心,体会到了万物众生的本心,体会到了宇宙万物的本心,这就是最大的收获。
7.第三次朗读,全面体会文章内容。
我们共同朗读〈秋水〉,完成这一次精神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