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气象观测站制氢用氢管理办法

高空气象观测站制氢用氢管理办法
高空气象观测站制氢用氢管理办法

高空气象观测站制氢用氢管理办法

(试行)

一、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高空气象观测站制氢用氢的管理,规范制氢用氢

工作流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高空气象观测站水电解制氢、氢气储存、

氢气瓶充装、氢气瓶运输、高空气象观测业务用氢等。

二、

高空气象观测制氢用氢人员

第三条

从事水电解制氢操作人员,须进行水电解制氢相关知识

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了解水电解制氢设备的基本原理、结构和性能,

掌握制氢用氢安全操作技术。上岗前须按《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4)的要求取得国家认可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

第四条

各级气象部门应当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

全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作业

知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

和安全规章制度。

第五条高空气象观测站制氢用氢人员应当按照《常规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规范》的要求,持有高空气象观测岗位证书上岗。

第六条制氢用氢人员、设备保障维修人员上岗时必须配备防静电服装、防静电鞋、防碱手套等安全防护用品。

第七条高空气象观测站制氢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气象业务氢气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相关操作规程要求操作、运行和维护制氢设备。

三、制氢设施和场地安全

第八条水电解制氢室的设计必须符合《高空气象台站水电解制氢建设要求》和《气象业务氢气作业安全技术规范》。所有设计和建设文件、图纸、设备检验报告等相关材料应当作为台站档案保存。

第九条新建制氢室、储氢室、充球室,应当符合《常规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规范》对高空气象观测站制(储、用)氢的要求。

第十条探空平衡器、工作台面、储氢设施、汇流排等应具备良好的接地和防静电设施,其接地电阻应小于4Ω。每年定期检查一次防静电接地的有效性,确保接地牢固可靠。

第十一条储氢罐安全阀排气管、充球排气管等氢气出口处应安装防回火装置。

第十二条制氢室、储氢室、储存氢气瓶的房间必须安装氢气泄漏监测系统,监测设备在氢气泄漏时能够以声、光、手机短信等方式报警。

第十三条制氢用氢场地内,严禁烟火。

四、水电解制氢设备安装

第十四条制氢设备在安装前,设备生产厂家应当向高空气象观测站移交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等文件。储氢罐等压力容器生产厂家应当按《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4)之5.1条(4)款规定,向高空气象观测站提供安装图样和施工质量证明文件等技术资料。所有仪表、安全阀应在检定有效期内。

第十五条水电解制氢设备的储氢罐等压力容器在安装前,生产厂家应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十七条的要求,在施工前须将拟进行的安装、改造等情况书面告知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告知后即可施工。

第十六条水电解制氢设备(包括储氢罐等压力容器)的安装,按照《气象业务氢气作业安全技术规范》进行。

第十七条水电解制氢设备的储氢罐等压力容器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高空气象观测站应当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五条的要求,向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领取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证和登记标志,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第十八条新安装或大修后的水电解制氢设备在正式投入使用前,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组织对制氢设施、场地、人员资质、防雷和防静电等情况进行检查和验收。

五、制氢生产过程安全控制

第十九条高空气象观测站应按照本办法要求和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制氢工作制度、安全管理制度、责任制度、突发事件处理措施或预案,落实相关责任人,并张贴上墙。

第二十条高空气象观测站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制氢用氢设备自查,将日常

使用、定期检验、维修和定期自查情况填写到相应的记录表中(见附件二)。自查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及时处理,对易损、易老化部件要定期更换。自查要由两个以上制氢员或至少一个以上用氢人员一起进行。

第二十一条压力容器(储氢罐、充装气瓶、化学制氢缸)应当按照《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4)第7条的要求定期检验,并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内使用。

第二十二条氢气纯度分析仪器、报警仪表、安全阀等仪器仪表应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做记录。

第二十三条制氢用氢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和其它不安全因素,应当按制氢用氢突发事件处理措施或预案立即采取措施。

第二十四条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业务主管部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制氢用氢业务自查、互查或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按照要求组织所辖高空气象观测站制氢设备的大修和更新.

六、氢气储存及运输

第二十五条使用气瓶充装氢气须经省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满足《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要求,方可从事氢气充装活动。

第二十六条气瓶的储存应当符合《气瓶安全监察规程》、《气象业务氢气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等规定。储存氢气的房间(场所)要满足防爆要求。

第二十七条气瓶的运输要由具备道路危险品运输资质的单位承运,并签订相应的安全责任协议。

第二十八条搬运储氢瓶时应戴好瓶帽、防震圈,轻装轻卸,严禁抛、滑、滚、碰,避免暴晒,不得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一起运输或存放。充满氢气的气瓶不得在城市的繁华市区白天运输或在人员密集地方停靠。

七、高空气象观测站用氢安全要求

第二十九条高空气象观测站的用氢场所应划定安全区域,制作警示标志,严禁无关人员、车辆等进入安全区域。

第三十条高空气象观测人员禁止携带火柴、打火机、无线通讯设备,禁止穿化纤工作服、绝缘鞋、有铁钉或铁掌的鞋进入涉氢场所。制氢用氢人员在工作前应通过触摸接地体等方式释放人体和衣服上的静电。

第三十一条使用储氢瓶的台站要有消除气瓶静电的措施,气瓶立放时要有防倾倒措施,严禁敲击和碰撞气瓶。瓶体、阀门和连接气瓶或储氢罐的管道等不能沾附油脂或其它可燃物。

第三十二条储氢室、充球室等用氢场所不得存放可燃物。室内外应配备干粉和二氧化碳灭火器等轻便消防器材,室内设置消防、清洗用水。冬季制氢室内应采取措施防止管道冻结。

八、制氢用氢突发事件处理

第三十三条制氢用氢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安全意识,在制氢用氢和业务值班工作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工作流程,严格执行安全制度、工作制度,严防制氢用氢中事故的发生。

第三十四条高空气象观测站须制订制氢用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职责和处理流程。

第三十五条高空气象观测站领导要加强制氢用氢知识学习,了解制氢用氢业务流程,提高对制氢用氢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在制氢用氢过程中出现突发事件时,要靠前指挥。

第三十六条在制氢用氢过程中出现突发事件时,制氢用氢人员要严格按照预案和流程进行处理。

第三十七条在出现突发事件需要进行抢修或抢险时,抢修或抢险人员须着防静电服装,携带防爆设备和工具,严禁烟火。

第三十八条严禁在有压力的情况下对储氢罐、氢气管路进行切割、击打、拆卸等作业。压力表为零且检验其没有气体排出时,可以进行拆卸作业。

第三十九条当出现突发事件时,按以下要求处理:(一)首先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人员安全,并迅速上报。

(二)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检查电路是否断开,关闭储氢罐、气路、阀门等。无法关闭时,等待其自然排空,再进行下一步检查、抢险。

(三)发生操作人员被电解液烧伤时,应当迅速关闭制氢配电箱电源,按正常程序泄压,并迅速进行自救,用大量清水冲洗,烧伤严重时迅速拨打120急救。

(四)发生人员触电时,应尽力进行自救。其他人员应严格按断电、人工呼吸、拨打120急救的顺序处置。

(五)充球过程中发生氢气燃烧时,值班员应迅速关闭氢气阀门,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使用泡沫或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无法实施灭火时,退出灌球室等火熄灭后,再检查管路,重新灌球。当无法关闭氢气阀门时,退出灌球室,相关人员迅速撤离,并拨打119。(六)充球过程中发生爆炸时,应尽力进行自救并设法关闭氢气阀门,迅速撤离现场。其他人员应迅速按切断气源、人员搜救、拨打120急救的顺序处置,如果发生难以处置的火灾,应迅速拨打119。(七)电解槽体或输气管路发生燃烧,应迅速采取切断气源、断电措施进行处理,尽力进行自救。其他人员应严格按切断气源、断电、人员搜救、拨打120急救的顺序迅速处置,如果发生难以处置的火灾,应迅速拨打119。不宜采取扑灭的办法灭火,以防止扑灭后的氢气和空气混合产生其它严

重问题。

(八)储氢罐管路发生燃烧,应通知人员迅速撤离,拨打119。(九)储氢罐发生爆炸,尽力进行自救。其他人员应严格按拨打119、人员搜救、拨打120急救的顺序处置。不能采取扑灭的办法灭火,应该隔离人员(30米以外)等氢气燃尽,火自然熄灭后再进行处置。(十)发生制氢室倒塌或房顶预制板断落情况,采取断电、隔离人员进入、人员搜救、拨打120急救的顺序处置;其它可燃物起火,应迅速用房间内配备的灭火器进行扑灭,必要时拨打119。发生难以扑灭的火灾,应迅速拨打119。

九、附则

第四十条本办法自2011年7月1日起试行。第四十一条本办法解释权属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日

附件一

水电解制氢用氢安全操作流程和要求

水电解制氢用氢安全操作流程包括五部分,分别为:水电解制氢设备开机操作流程、水电解制氢设备运行安全工作流程、水电解制氢设备关机操作流程、水电解制氢生产设备维护要求和充灌气球操作流程和要求。

一、水电解制氢设备开机操作流程

包括开机前对室内外环境、水电管线、制氢设备和压力表等巡视检查等。(一)巡视

在总电源没有接通的情况下巡视,察看制氢室内外有无可疑易燃物品;门窗是否完好;自来水和循环水箱无滴漏;三相电源有无断路、缺相等;电缆连接有无松动;压力管路连接是否完好;储氢罐压力表指示是否正常,有无漏气现象;电解槽体、储气罐排污阀、制氢主机各部件有无漏液;整流控制器有无杂物;旋转电位器是否在最低位置;机柜内有无烧焦痕迹;电解槽上方的球阀是否保持常开状态。

(二)检查

检查氢放空阀、氧放空阀和压力报警阀是否打开;检查氢分析阀、氢储存阀和充灌气球的阀门是否关闭。电解槽液位是否合适,如果液位过低应打开加水泵补水。补水时,制氢员应密切观察液位变化,不得离开。

(三)开机

接通整流器电源,指示灯应亮,关闭减压阀,打开增压阀,慢慢旋转电位

器升高电压(不得超过70V),观察控制压力表和工作压力表使制氢主机压力升高到所需压力后关闭增压阀(不得超过1.0MPa)。

(四)测量

打开氧分析阀和氢分析仪,测量电解槽体各小室电压并记录,各小室电压应平均分布,各小室电压示值上下不能超过0.5V。查看氢分析仪显示并记录数值,不得大于1.2。记录氢分析仪显示后可以关闭氧分析阀和氢分析仪。(五)储气

打开氢储存阀、关闭氢放空阀。查看氢和氧液位平衡情况(压力差≤150mm 水柱),电解槽体温度变化情况。填写水电解制氢工作值班记录表。

二、水电解制氢设备运行安全工作流程

制氢设备开机后处于制氢状态下的操作要求。主要有巡视、检查等。(一)巡视

制氢室内外环境情况,如果附近发生影响生产安全的事情应及时停止制氢工作。

(二)检查

定时检查水电解制氢设备开机运行期间的工作情况,包括检查三相交流电控制设备是否发热;整流器电源输出电压、电流是否正常;电解槽温度是否正常;电解槽液位、氢氧液位是否平衡;控制压力和工作压力是否正常;氢分析仪示值、储气罐压力变化是否正常。

(三)观察

观察氧气排空是否正常;氢气有没有泄漏;加水箱内有无气泡;氢气泄漏监测设备是否报警;电解槽温度升高到规定值时(一般78℃~83℃)冷却水循环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如果没有冷却水循环设备则需人工控制自来水进行冷

却。

(四)有关要求

制氢设备运行过程中每日进行不少于三次的检查。保持制氢室内的环境温度不低于0℃,保持制氢设备和压力管路干燥清洁,不得在有压力的情况下维修和拆卸电解槽各部件和压力管路。

三、水电解制氢设备关机操作流程制氢人员须按照以下顺序进行关机操作:

(一)关机

慢慢旋转整流电源电位器降低电压到最小,关闭整流器电源,关闭三相交流电源,关闭氢储存阀,打开增压阀,打开氢放空阀,稍微打开一点减压阀,观察控制压力表和工作压力表使制氢主机压力慢慢减压到零(减压过程中保持氢和氧液位压力差≤150mm水柱)。

(二)检查

检查各储氢罐压力表指示是否正常,电接点压力表指示是否正常,制氢主机各部件、三相交流电源开关设备和整流电源有无异常。

(三)关闭自来水、通风、采光设备。

(四)进行室内外安全检查。

四、水电解制氢生产设备维护

要求对制氢设备定时进行检查,定期对其清洁维护,确保制氢设备运行稳定可靠。

(一)每天检查SQ型氢分析仪干燥筒内硼酸和硅胶,发现变色应及时更换。

(二)每半月检查压力报警、温度报警、电接点压力表能否正常工作。氢

气泄漏监测设备是否能正常报警。必要时进行维修调整。

(三)每月进行一次压力管路的气密性检查。包括制氢主机、氢

输送管路、储氢罐周边管路、充球管路和阀门。气密性检查后应及时对设备和管路进行清洁维护,电解槽体上不得有尘土、白色碱液及痕迹。

(四)每月清洗一次制氢主机碱液过滤器,新安装或刚大修完的制氢主机应半月清洗一次。

(五)每月清洁一次电源整流器,电源整流器内部用吹尘器对元器件、电路板等进行清洁处理。

(六)每半年或一年更换压力平衡阀膜片。同时也可以根据使用程度定期检查更换,切不可等损坏了再换。如果发现制氢机工作时压力不断上升,检查增压阀没有内漏时,应该检查压力平衡阀膜片是否损坏。

(七)每半年对电解液浓度进行一次检查,使用比重计测量电解液浓度。使用氢氧化钠的浓度为25±3%,使用氢氧化钾的浓度为30±3%。

每年打开储氢罐排污阀至少一次,将储氢罐内积水放出。

(九)每年对制氢机槽体进行清洗,根据电解液清洁情况决定是否更换电解液。

(十)每年对SQ型氢分析仪检定或校准。

五、充灌气球操作流程

在日常值班充灌气球过程中,要对室内外环境巡视、检查储氢设备等。(一)巡视

包括制(储)氢室和充球室内外有无可疑易燃物品,有无可能产生明火的物品,安全线内有无车辆和无关人员,周围有无烧焦痕迹、异常的声响或气味

等。

(二)检查

检查氢气泄漏监测设备是否报警;连接探空平衡器和充球金属台的接地线是否连接良好;检查调整探空平衡器砝码的重量;检查使用中的气瓶是否稳固,其接地线有无断开,减压阀有无松动。

(三)充球

用氢时应使用放电球、接地金属导体等方法释放出人体静电后,将气球与探空平衡器连接,打开充球阀门充气。保持安全充气速度,避免产生静电。充球到三分之一举力时,关闭充气阀门,检查气球是否漏气,确认没有漏气再继续充灌气球。(四)要求

1. 充灌气球时,用氢人员应穿着防静电服装,随时观察充气情况,不得远离充球场所。在充球场所不得用金属工具敲击气瓶或其它金属物。当天气比较干燥时,应在充球场所地上洒水以消除静电。用氢人员应检查并记录压力表灌球前后数值。

2.制(储)氢室、充球场地应保持通风顺畅,涉及用氢时,用氢人员不得远离工作场所,应当注意设备工作情况。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化成一座山

《农业气象自动观测规范 通则》编制说明

气象行业标准《农业气象自动观测规范通则》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2015年,探测中心编制并下发了《作物气象自动观测站功能规格需求书》(气测函〔2015〕202号),以此项工作为基础,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于2016年开始启动作物气象自动观测试点工作,下发气测函[2016]46号文《观测司关于组织开展农业气象观测自动化试点工作的通知》,并要求建立健全与作物气象自动观测相适应的标准规范规章。 2017年4月17日,中国气象局印发的《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十三五”气象标准体系框架及重点气象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气发〔2017〕26号)中明确本标准名称为《农业气象自动观测规范通则》,本标准由全国农业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9)提出并归口,项目于 2018 年由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批准立项,项目编号为QX/T-2018-43。 2、起草单位 本标准起草单位为: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本标准的编制工作得到了中国气象局观测司和法规司的悉心指导,也得到了河南、广西、内蒙古、新疆气象局等业务单位以及河南中原光电测控技术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3、主要工作过程 (1)成立起草组。 2017 年4月,编制单位成立了标准起草组,并制定了实施计划。起草组按计划进行了资料收集、工作分工。收集生态气象观测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并进行总结,建立了标准编写的初步框架。 (2)组织起草。 2017 年 5 月,根据初步框架,形成了标准草稿。标准编制组经过多次深入的讨论,完成了对标准草稿的修改和完善。尤其对其中涉及的术语与定义、标准内容、技术方法等进行审定。 (3)完成初稿。 2017 年 6 月,标准初稿完成,提交主管机构审核。 (4)标准立项。 2017年 8 月 22 日,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关于下达 2018 年气象行业标准制修订及预研究项目计划的通知(气法函〔2017〕 39 号),确定进行《农业气象自动观测规范通则》(以下简称“规范”)编制,项目编号 QX/T-2018-43。 (5)深入调研。 2018 年 9 月至 2019年4 月,起草组开展了国内观测规范沿革、国内外相关标准、相关文献的调研,并进一步归纳总结。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

附件1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 (2016版)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2016年2月

编写说明 随着气象业务现代化的不断发展,自2004年以来,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在观测时次、观测方法和观测仪器等方面先后进行了较大调整,并印发了一系列技术文件和业务补充规定。为加强地面气象观测技术规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发挥其对地面观测业务的技术指导作用,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组织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和有关省局对2004年以来的业务技术规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归纳整编完成了《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 本技术规定是对近年来的印发技术文件和业务补充规定的系统性归纳整编,对现行业务技术规定中有争议的内容进行了明确,内容涵盖地面观测业务调整规定、《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与现行业务不一致之处的完善补充、自动观测相关业务规定及异常记录的处理、重要天气报告和应急加密观测规定等。 本技术规定参加编写的人员包括:王柏林、宋树礼、施丽娟、张振鲁、伍永学、祁生秀、周林、李莉、曹铁、刘立群、杨晓丽、杨金花、王力、陈冬冬、周媛、张帆、刘为一、汪武锋、陈虎胜、胡天洁、王磊。 编写组 2016年2月

目录 一. 观测业务要求 (1) (一) 观测时次 (1) (二) 观测项目 (1) (三) 观测任务与流程 (2) (四) 校时 (4) 二. 观测与记录 (4) (一) 云 (4) (二) 能见度 (5) (三) 天气现象 (5) (四) 湿度 (8) (五) 降水 (8) (六) 蒸发 (9) (七) 雪深雪压 (10) (八) 电线积冰 (10) (九) 辐射 (11) (十) 数据文件格式变更 (11) (十一) 异常记录处理 (12) 三. 气象报告 (18) (一) 天气现象电码 (18) (二) 重要天气报 (19) 四. 应急加密观测 (24)

《高空气象探测》电子教案

《高空气象探测》课程电子教案 目录 绪论 第一章测风经纬仪 第一节测风经纬仪的种类及用途 第二节测风经纬仪的构造 第三节测风经纬仪的安装和使用 第四节测风经纬仪的器差检查和调整 第二章701测风雷达 第一节701测风雷达的用途和工作原理 第二节701测风雷达的组成及其作用 第三节701测风雷达的性能 第四节701测风雷达的使用 第五节701测风雷达的标定 第六节701测风雷达的维护 第七节701测风雷达的定期维护 第三章制氢原理 第一节化学药物制氢 第二节 QDQ2-1型电解水制氢 第四章灌球与观测 第一节球皮的分类与用途 第二节气球升速的确定 第四节气球的充灌 第五节测风工作的进行 第五章单站高空风记录整理 第一节单站高空风的计算原理 第二节计算量得风层的风向风速 第三节计算规定高度的风 第四节选择最大风层

第五节净举力发生错误时的处理方法第六节高空风报告电码 第七节特殊情况的处理 第六章 GFE(L)1型测风雷达 第一节雷达简介 第二节基本工作原理 第三节性能指标 第四节雷达的标定 第五节雷达的使用 第六节雷达的维护 第七章 GTS1型数字探空仪 第一节探空仪结构 第二节探空仪的技术指标 第三节探空仪的工作原理 第四节使用方法和维护 第八章 GEZ10型探空仪检测箱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主要技术指标 第三节整机结构及功能 第四节使用方法 第九章探空记录整理 第一节计算规定等压面 第二节选择特性层 第三节选择对流层顶 第四节选择零度层 第五节特殊情况处理 第六节高空压温湿报告电 第十章高空记录月报表 第一节高空压温湿记录月报表 第二节高空风记录月报表

第三节高空矢量风统计表 第十一章 L波段(1型)高空气象探测系统 第一节系统简介 第二节主要特点 第三节主要处理方法 第四节台站参数设置 第五节放球软件的使用 第六节数据处理软件 第七节系统操作注意事项 第十二章 TD2—A 型数字式电子探空仪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主要测量指标 第三节探空仪工作原理 第四节检定证 第五节保管与使用注意事项 第六节探空仪的施放 第十三章 400M数字式电子探空仪接收硬件 第一节基本工作原理 第二节 GTC1-4型高空数据处理器 第三节雷达数据解调板结构与原理 第四节数据处理器 第五节硬件系统的调整 第六节雷达开关机注意事项 第七节数据处理器与雷达及主机的连接 第十四章 701-400兆电子探空仪高空气象探测系统第一节系统简介 第二节台站地面参数 第三节放球软件 第四节数据处理软件 第五节系统操作注意事项

04-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质量考核办法.

附件3 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质量考核办法 中国气象局 2010年5月

前言 随着气象现代化进程和电子技术的发展,L波段高空气象观测系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等新型高空气象观测系统陆续投入业务。为更好地发挥新型观测系统的作用,在总结《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质量考核办法(试行)》试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型观测系统的原理和特点,结合世界气象组织《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第六版)(世界气象组织,2005年)的技术要求,对原试行版考核办法进行了修订和完善,编制出本考核办法。本考核办法与《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质量考核办法(试行)》之间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 本考核办法的修改和解释权属中国气象局。 本考核办法由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组织编写,刘凤琴、陈益玲、许正旭、张宇、郭启云、杜晓斌、侯维峰、孙宜军、奉超等同志参加编写。

目录 前言 一、考核目的 (1) 二、考核要求 (1) 三、考核内容 (1) 四、观测质量统计规定 (3) 五、综合业务评分(高空气象观测业务指数) (8) 六、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质量报送规定 (11) 七、附表 (11)

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质量考核办法 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质量考核办法(以下简称考核办法),是对高空气象观测台站业务质量和观测业务人员“德、能、勤、绩”进行量化考核的主要方法之一。本考核办法适用于L波段二次测风雷达—电子探空仪系统、卫星导航定位探空系统等常规高空气象观测系统,是对高空气象观测前期准备、观测操作、数据处理、设备保障等全过程的业务质量考核,并规定了具体的考核指标及统计要求,是高空气象观测台站及各级业务管理部门进行业务质量评价的依据。 一、考核目的 进行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质量考核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高空气象观测业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业务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保证我国高空气象观测业务的质量。 二、考核要求 (一)高空气象观测业务台站和个人,在进行常规高空气象观测时,均应严格按照本考核办法进行观测业务质量考核。 (二)业务质量考核要本着公平、公开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禁弄虚作假。 (三)台站要按照统一的业务质量统计报表格式(见附表5),逐项统计填报台站和个人业务质量,并作为台站业务档案保存。 (四)按照奖优惩劣、奖勤罚懒的原则,业务质量考核可与各地制定的奖惩制度挂钩。 三、考核内容 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质量考核以观测质量、探空平均高度、测风平均高度、重放球和系统故障五项内容为考核指标,具体统计方法和达标标准如下:(一)观测质量 观测质量分为台站观测质量和个人观测质量两部分,是对高空气象观测业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范(试行)

附件3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范 (试行)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2015年9月

前言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范》主要依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003年)、《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功能需求书》、《区域气象观测站建设指导意见》(修订稿)、《自动气象站保障暂行规定》等文件,以基层业务人员实际维护经验为基础,吸收了区域气象站生产、使用和管理等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编写完成。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区域自动站的系统结构、主要性能、完好标准、设备维护时间、内容、流程、注意事项、维护记录表等。 本规范由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制定发布,并归口。本规范由陕西省气象局、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负责起草。本规范编写组成员为:周林、白水成、王国君、徐青强、张世昌、张向荣、张晓妮、于进江、毛峰、李晓冬、张帆。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是对区域自动气象站设备设施进行维护的指导性文件。望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遇有问题,及时向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反馈,并望提出改进意见。各单位可根据本规范,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目录 1 总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适用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 规范引用文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备结构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设备技术性能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完好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结构错误!未定义书签。 技术性能错误!未定义书签。 技术资料错误!未定义书签。 运行环境错误!未定义书签。

3 设备维护错误!未定义书签。 维护时间错误!未定义书签。 维护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测试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维护记录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注意事项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A: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记录表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B:维护工具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技术问题综合解答(第1号)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技术问题综合解答 (第1号) 1、国家基本站和一般站,在人工和自动站平行观测期间,定时观测记录缺测时的处理方法是否可参照基准站的规定处理? 答:可以。即人工观测记录和自动气象站的同类观测记录可相互代替。 2、自动气象站2分钟与10分钟平均风有缺测时,是否可以相互代替? 答:不能。自动站记录用人工站记录代替时,也遵循此原则。 3、人工观测站,湿度记录缺测,水汽压、露点温度如何用自动站记录代替? 答:当有人工观测的相对湿度和气温时,则用人工观测值反查求得水汽压和露点温度;若相对湿度缺测,则水汽压、相对湿度和露点全部用自动站记录代替,若气温缺测,相对湿度不缺测,则水汽压和露点用自动站记录代替,并在备注栏内注明,此时允许气温与相对湿度反查不一致的现象。 4、自动气象站中,因时极值不正常,影响日极值挑取,如何进行处理? 答:若某时时极值出现异常,而影响日极值挑取时,则将该时时值作缺测处理,如果能够判断该日极值不会出现在该时内,则该日日极值从其它正常时次记录中挑取;不能判断是否出现在该时内时,则改从已有的自动站时极值和人工观测或从自记纸中挑取的日极值挑取,若此时日极值为人工观测或从自记纸中挑取的值,则出现时间作缺测处理,若无人工观测记录,则从实有的自动站时极值中挑取日极

值,这些情况需在备注栏中注明。时极值可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OSSMO 2004)中,通过“逐日地面数据维护”和“逐日辐射数据维护”处理。 5、总辐射、净辐射、直接辐射、散辐辐射、反射辐射的值相互之间出现矛盾时如何处理? 答:目前自动气象站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复杂。 若在日出第2个小时至日落前2个小时之间(当为阴天或地面有积雪反射辐射很强时除外)净辐射值出现负值,或日落后至日出前净辐射出现正值,当时曝辐量的绝对值>0.10时,可将该时的值作缺测处理,再用内插法求得该时值;若在日落之后和日出之前有总辐射、直接辐射、散辐辐射、反射辐射,则将其作0处理;日极值不正常时,按照第4条解答处理。 若记录之间有矛盾,但不是很突出或不能判断是何要素有明显错误,则维持原记录;若能判断某要素有明显错误时,则先将该要素的记录值按缺测处理,再按记录缺测时的处理规定对该记录进行处理,此时在备注栏中注明。当出现水平面直接辐射等于或大于垂直于太阳面的直接辐射时,维护原记录。若水平面直接辐射较大,应检查直接辐射表跟踪是否正常。 6、内插是否可以跨日界? 答:可以。 7、辐射记录的时曝辐量缺测时,若无正点辐照度值,如何处理? 答:可用内插法求得,此时对于跨日出、日落的时次(包括前后两时次),应按梯形法进行内插。 8、对于风、湿度记录,如何进行内插? 答:《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23.2.1⑵②括号中的内容修改为“风、

高空气象探测——灌球与观测

单元标题:第四章灌球与观测 第一节球皮的分类与用途 第二节气球升速的确定 教学时数:(2)学时,其中理论(2)学时,实验(0)学时,上机(0)学时,其他(0)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了解探测球皮的分类与用途、讨论分析作用在气球表面的力、气球的上升速度、升速公式,确定气球升速的原理。 要求:掌握探测球皮的分类与用途,了解气球升速的确定原理与方法。 主要教学内容: 球皮的分类与用途、球皮的性能和选用方法、球皮使用与保管注意事项、作用在气球表面的力、气球的上升速度公式的讨论以及确定升速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球皮的分类与用途、气球的上升速度、升速公式的讨论,确定升速的方法。课后作业: 1、什么是总举力?什么是净举力?如何确定测风气球净举力? 3、高空风观测方法以及球皮的分类如何? 4、高空气象探测的分类,各类气球升速的要求 课后体会: 通过教学,同学们基本掌握了探测气球的种类和高空测风方法的分类,了解气球上升中所受到各种力的作用,掌握总举力、净举力的定义和确定气球升速的方法。但必须通过今后的实习进一步加深了解。

第四章灌球与观测 第一节球皮的分类与用途 一、气象球皮的分类 我们把尚未充气的气球称为球皮。 气象球皮分为两大类: 1、探空气球:该气球携带探空仪和回答器,可升至30Km的高度,与测风雷达配合进行探测。 探测时,除了把气球作为气流运动的示踪物,测定高空风随高度的分布情况外,还要将气球作为携带高空气象探测仪器升空的运载工具,探测高空温、压、湿随高度的分布情况。飞升时,具有一定的上升速度(400米/分左右),以保证探测仪器各感应元件的通风量,使探测到的温、压、湿结果具有一定的精确度。 2、测风气球:按探测手段又分为大球和小球。 大球:携带回答器的气球,可升至30Km的高度,升速为400米/分左右,与测风雷达配合进行探测,只能作为气流运动的示踪物测定高空风随高度的分布情况。 小球:充灌氢气后与测风经纬仪配合,不携带附加物升空(夜间观测携带灯笼和蜡烛),升速为200米/分钟,只作为气流运动的示踪物,测定高空风随高度的分布,探测高度受天气条件的限制。 二、球皮的性能和选用 性能:均由天然乳胶或合成橡胶制成,具有良好的弹性。 球皮质量判断方法: (1)形状:气球近似有圆形和椭圆形,相比之下椭圆形气球施放高度较高一些。 (2)弹性:可用手轻轻拭拉球皮,感觉柔软而松弛,说明气球质量较好,感觉弹性较差,则说明气球质量不太好。 (3)大小:从球咀到球顶的距离越大,说明气球较大,施放高度较高。 (4)均匀度:展开球皮,无大的绉折和明显的薄厚差别则较好。 三、球皮使用与保管注意事项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摘要

吴宏钢2006/09/18 第1章地面气象观测组织工作 自动观测项目每天24次定时观测;人工观测项目,昼夜守班站每天02、08、14、20时4次定时观测,白天守班站每天08、14、20时3次定时观测。 正点前约10分钟查看显示的自动观测实时数据。 00分,正点数据采样。 00-01分,完成自动项目的观测。 01-03分,向微机录入人工观测数据。 正点前30分钟左右巡视观测场和人工仪器设备。 45~60分观测云、能、温、湿、降水、风、压、地温、雪深等,连续观测天象。 雪压、冻土、蒸发、地面状态等项目的观测可在40分至正点后10分钟内进行。 基准站使用自动气象站后以自动观测记录进行编发报,但仍然保留24次人工定时观测。 人工器测日照以日落为日界,辐射和自动观测日照以地方平均太阳时24时为日界,其余观测项目均以北京时20时为日界。 值班员每日19时正点检查屏幕显示的采集器时钟,当与电台报时的北京时 相差大于30秒时,在正点后按自动气象站技术操作手册规定的操作方法调整采

集器的内部时钟,保证误差在30秒之内。 未使用自动气象站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观测用钟表要每日19时对时,保证走时误差在30秒之内。 表1.1 定时自动观测项目表 时间 北京时地平时 每小时20时每小时24时 观测项目气压、气温、湿度、风 向、风速、地温及其极 值和出现时间 时降水量、时蒸发量 日蒸发 量 辐射时曝辐量 辐射辐照度及 其极值、出现时 间 时日照时数 辐射日曝辐量 辐射日最大辐 照度及出现时 间 日照总时数 表1.2 定时人工观测项目表 时间 北京时真太阳时02、08、14、20 时 08时14时20时 日落后 观测项目云 能见度 气压 气温 湿度 风向、风速 0-40cm地温 降水量 冻土 雪深 雪压 80~320cm 地温 地面状态 降水量 蒸发量 最高、最低 气温 最高、最低 地面温度 日日照时 数 说明:未使用自动气象站的基准站除02、08、14、20时外,其它正点时次还需观测压、温、湿、风。 第2章地面气象观测场观测场25m325m;条件限制16m(东西向)320m(南北向)。 可将观测场南边缘向南扩展10m。 稀疏围栏约1.2m高。 草高不能超过20cm。 小路0.3~0.5m宽。 仪器东西间隔不小于4 m,南北间隔不小于3 m,距观测场边缘护栏不小于3 m。 旧站址的观测记录持续到12月31日,新站址的正式观测记录从1月1日开始。 新旧两地水平距离超过2000m、或拔海高度差在100m以上要对比观测,时间基准站为1年(1~12月);基本站和一般站为1、4、7或7、10、1月,对比观测的时次为02、08、14、20时(80cm、160cm、320cm等层的地温仅在14时)4个时次,夜间不守班站02时可用自记记录代替。

高空气象探测第一章习题

第一章测风经纬仪 1、测风经纬仪的用途: 2、测风经纬仪的组成: 3、测风经纬仪望远镜部分的组成与作用。 4、读数装置的组成与分划板读数游尺结构。 5、转动装置的组成和作用。 6、、水平调整装置的组成和作用。 7、经纬仪的安装和三步调整定义、步骤、方法。 8、经纬仪观测点应具备的条件。 9、仰角、方位角的定义。 10、经纬仪观测固定目标物方位角的测定。 11、经纬仪的器差定期检查项目、产生原因、时间规定、检查调整要求与方 法。 12、高空气象探测范围:地面—拔海30Km 13、目前我国现有高空气象探测台站数。(不含台湾和香港)。 答案 1、测风经纬仪的用途与组成: 用途:高空风观测;对各种测风雷达进行定位准确性的标定。 组成:望远镜部分、读数装置、水平调整装置、照明装置和附件。 2、经纬仪观测点应具备的条件。 (1)四周开阔,不得有高大建筑物或其他障碍物,从经纬仪观测点向四周看去,障碍物顶端的仰角不得超过5°,特别是当地最多风向的下风方更要保持开阔。 (2)经纬仪观测点及周围的地面应平坦坚实,固定台站最好修建一个专供架设经纬仪用的水泥平台。 3、仰角、方位角的定义。 仰角:水平距离与视线的夹角。 方位角:水平距离与正北线的顺时针夹角。 4、水平调整的定义及步骤: 定义:观测前调整经纬仪的水平轴在各个方向上都真正水平的操作过程,叫做水平调整。

步骤:①转动经纬仪上部,使水准器平行于任意两个水平调节螺旋,调整这两个水平调节 螺旋,按“顺来逆去”的方法,使水准器的汽泡位于中央。 ②将经纬仪上部转动90°,使水准器的一端指向第三个水平调节螺旋,转 动第三个水平调节螺旋,使水准器的汽泡位于中央。 ③将经纬仪上部缓慢转动一周,同时观察水准器的汽泡是否有移动现象, 如果停在中央不动,则证明经纬仪的水平已调好;如果汽泡有移动,而且超过最小刻度的0.5个小格,则必须按照上述步骤重新调整,直到调好为止。 5、方位调整的定义,有哪几种调整方法?台站常用哪种方法?其调整步骤 如何? 定义:观测前,调整经纬仪方位度盘,使方位读数与物镜指向的地理方位相一致的操作过程。有北极星法、固定目标物法、磁针法三种。台站常用固定目标物法。调整步骤: ①固定目标物法进行方位调整的步骤: ①将已知固定目标物瞄入望远镜的视野,调整望远镜位置,使固定目标物和 十字线交点重合。 ②调整方位归零手轮,使方位刻度盘的读数与固定目标物的已知方位相一 致。 ③检查固定目标物和十字线交点是否还重合,如重合即可,否则须重新进行调整。 6、经纬仪固定目标物的选择条件和仰角、方位角的测定方法。 固定目标物的选择条件: 必须是显著、固定,距雷达或经纬仪250米以外的高大建筑物的尖端,如避雷针,塔尖等。为了便于在夜间观测时进行方位调整,台站还选择一个孤立的灯光作为夜间观测时的固定目标物,为了减小误差,体积应尽量小一些。 固定目标物方位角的测定: 在睛朗的夜间,架设调整好经纬仪,利用瞄准器将物镜瞄准北极星,使北极星正好处在十字线交点上,然后利用方位归零手轮调整方位度盘,使方位0刻度与读数游尺上的“0”指标线对齐,然后将望远镜瞄准固定目标物,使目标物和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试题和标准答案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试题和标准答案 一、单选 1、________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A:地面气象观测B:地面气象观测记录C:地面气象资料 2、除日照外,其他各类自记仪器的换纸时间应根据_____________而定。 A:省级气象主管机构的规定B:台站的规定C:自记纸上的开始时间 3、人工观测改为自动观测,平行观测期限至少为________年。 A:1 B:2 C:3 4、需要记录最小能见度的天气现象分别有____种。 A:5 B:6 C:7 D:8 5、计算海平面气压时,我国以________海面平均高度为海平面基准点。 A:渤海B:黄海C:东海 6、干湿球温度表不适用在低温下测定湿度,这是因为相对湿度由0变化至100%,湿球温度__________。 A:变化太大B:变化太小 C:不易溶冰 7、调整最高温度表时,用手握住表身,感应部分向下,手臂向外伸出约________度,用大臂将表前 后甩动。 A:20 B:30 C:40 8、地面三支温度表须水平地安放在地温场地段中央偏东的地面,按________的顺序自北向南平行排 列。 A:0cm、最低、最高B:0cm、最高、最低C:最低、最高、0cm 9、出现浮尘时,水平能见度________。 A:在1.0~10.0千米之间B:<10.0千米C:<1.0千米D:≤1.0千米 10、人工日照观测使用的时间是_______。 A: 北京时B: 世界时C: 真太阳时D: 地方平均太阳时 11、若A代表干球,B代表湿球,C代表最低气温,D代表最高气温,E代表最低温度表酒精柱,则 5日20时的观测顺序为_______。 A:ABCDE B:ABEDC C: ABECD D: BAECD 12、某日20时观测前和观测时有降水,降水量观测之后,在19点59分降水停止,而后20点05分 降水又重新开始。这时____________。 A:应在20时正点补测一次降水量,记入当日20时降水量栏。 B:不必进行补测待次日一并处理。 C:应在正点补测一次降水量,仅作编报用。 D:是否补测降水量由观测员自行确定。 13、《规范》规定:湿球温度表下面的水杯杯口距湿球球部应约____________cm,水杯中的蒸馏水一

常规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规范

附件1 常规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规范 中国气象局 2010年5月

前言 59型探空仪—701二次测风雷达观测系统已工作了近五十年,在我国气象事业进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气象观测业务现代化进程和电子技术的进展,L波段二次测风雷达—电子探空仪等新型高空气象观测系统陆续投入业务使用,结合世界气象组织《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第六版)(世界气象组织,2005年)的技术要求,及时总结我国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规范执行方面的经验,更好地发挥新系统的作用,在《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试行)》(2003版)的基础上修订和完善,编制了本规范。本规范与《高空气象观测规范》(1977年)和《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试行)》(2003年)之间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在历时近三年的编制过程中,多次多层面征求意见,反复讨论修改,先后几易其稿,最终完成本规范编写。 本规范对高空气象观测的差不多任务、观测方法、技术要求以及观测记录处理方法等进行了规定。各类观测系统的具体安装、操作和维护及软件使用方法由相应的使用手册进行规定,并作为本规范的重要补充。

本规范的修改和解释权属中国气象局。 本规范由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组织,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编写,李伟、许正旭、陈永清、马舒庆、刘凤琴、张宇、陈益玲、吴桂根、夏峰、郭启云、赵培涛等同志参加编写。

目录 前言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高空气象观测站 (1) 第三章观测装备 (3) 第四章设备维护检测 (4) 第五章高空气象观测技术人员 (5) 第六章高空压、温、湿、风观测 (5) 第七章观测前预备工作 (6) 第八章探空仪施放及观测 (6) 第九章观测数据实时处理 (7) 第十章报告电码编制及传输 (14) 第十一章月报表编制 (15) 第十二章测站质量保证 (15) 第十三章高空气象观测网质量保证 (16) 第十四章资料治理 (16) 附件A 高空观测常用计算公式和参数 (18) 附件B 数据文件命名规则 (34)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自然物候分册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自然物候分册目录 拕 憙 第一章自然物候观测总则 憖 ,(, 自然物候观测的概念及其意义 ,(, 物候观测点的选择 ,(, 物候观测对象的选定 ,(, 观测的物候期 ,(, 物候观测时间 ,(, 物候观测的一般规定 表, 物候观测种类 表, 观测的物候期 憙第二章观测的主要物候期及标准憖 ,(, 木本植物(乔木、灌木)物候期标准 ,(, 草本植物物候期标准 ,(, 候鸟、昆虫、两栖动物物候期标准 ,(, 气象、水文现象 ,(, 物候分析 附录, 物候观测常见植物、动物图 附录, 自然物候观测记录簿、表格式 第二章观测的物候期及标准 ,(, 木本植物(乔木、灌木)物候期及标准

,、芽膨大期 乔木和灌木的芽具有鳞片,芽的鳞片开始分离,侧面显露淡色的线形和角形,果树和浆果树从鳞片之间的空隙可以看出芽的浅色部分时为芽膨大期。裸芽不记芽膨大期。 针叶类如松属顶芽鳞片开裂反卷,出现淡黄褐色的线缝;侧柏鳞片张开,中间露出紫褐色;榆树在鳞片边缘有绒毛出现;刺槐在旧叶痕上突起出现象人字形裂口;槐树褐色带绒毛的隐闭芽露出绿色;栾树芽中出现黄色的毛;枣树冬芽出现新鲜的棕黄色绒毛。这都是芽开始膨大的特征。 花芽和叶芽分别记明其膨大日期。如花芽先膨大即先记花芽膨大日期,后记叶芽膨大日期,如叶芽先膨大,也应先记录。如人力不足可不分别观测,只记芽最先开始膨大日期,但要在日期前注明“花”或“叶”。花芽、叶芽分别观测的记录可记在同一栏内,加以注明。 为了不错过记录这个时期,可以在观察的树芽上涂上小墨点,当出现分离,露出其它颜色即为芽膨大开始。 但是这种方法仅对有较大芽的树木类才可以应用。芽很小或绒毛状鳞片的树木,要观察其芽的膨大开始是比较困难的,宜用放大镜或望远镜观察。绒毛状芽膨大时顶端出现比较透明的银色毛茸。 ,、芽开放期 有鳞片的芽当鳞片裂开,芽的上部现出新鲜颜色的尖端或形成新的苞片而伸长。槐树隐蔽芽,当明显看见长出绿色叶芽;榆树形成新的苞片而伸长;裸芽类带有锈毛的冬芽出现裂缝;刺槐芽裂开后长出绒毛,显出绿色;桃、杏的鳞片裂开,玉兰绒毛状的鳞片裂开见到花蕾顶端,既是花芽开放期,也是花蕾出现期。 如芽膨大期分别记载花芽和叶芽,芽开放期也应分别记载。 ,、展叶期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范(试行)

附件 3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范 (试行)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2015年9月

前言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范》主要依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003年)、《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功能需求书》、《区域气象观测站建设指导意见》(修订稿)、《自动气象站 保障暂行规定》等文件,以基层业务人员实际维护经验为基础,吸收了区域气象站生产、使 用和管理等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编写完成。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区域自动站的系统结构、主要性能、完好标准、设备维护时间、内容、流程、注意事项、维护记录表等。 本规范由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制定发布,并归口。本规范由陕西省气象局、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负责起草。本规范编写组成员为:周林、白水成、王国君、徐青强、张世昌、张向荣、张晓妮、于进江、毛峰、李晓冬、张帆。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是对区域自动气象站设备设施进行维护的指导性文件。望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遇有问题,及时向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反馈,并望提出改进意见。各单位可根据本规范,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目录 1 总则 (1) 1.1 适用范围 (1) 1.2 规范引用文件 (1) 1.3 设备结构 (1) 1.4 主要设备技术性能 (2) 2 完好标准 (2) 2.1 系统结构 (2) 2.2 技术性能 (2) 2.3 技术资料 (2) 2.4 运行环境 (2) 3 设备维护 (2) 3.1 维护时间 (3) 3.2 维护内容 (3) 3.3 系统测试 (5) 4 维护记录 (5) 5 注意事项 (5) 附录A: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记录表 (6) 附录B:维护工具 (7)

高空气象探测特殊资料的分析与处理

高空气象探测特殊资料的分析与处理 发表时间:2019-03-13T16:09:30.873Z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1期作者:斯兰芬管小波刘银梅[导读] 根据高空气象观测资料中的几个实例对资料中仰角低于测站雷达最低工作仰角、球坐标异常、斜距代替与无斜距测风、时间订正进行分析判断,得出自己的处理方法。和田市气象局 近年来随着高空气象探测业务的快速发展,探测设备的不断更新,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但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时常会碰到一些特殊记录,这样的记录则需要观测员在有限的时效内,作出正确的分析处理。本文收集了周边高空站近10年的资料,结合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数据处理软件(v5.0.1.20170601版),通过对记录仰角低于测站最低工作仰角、球坐标异常、斜距代替与无斜距测风、时间订正等实例,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探空预审经验,提出自己的判断和处理方法。 1.记录仰角低于"雷达最低工作仰角"的处理高空气象探测系统业务操作手册规定:(1)当仰角从某分钟开始低于测站"雷达最低工作仰角",而后又回升到此值以上,测风记录照常处理;(2)当仰角从某分钟开始低于测站"雷达最低工作仰角"直至球炸分钟,测风记录则只处理到等于或大于测站"雷达最低工作仰角"。 1.1 仰角低于"雷达最低工作仰角"后回升到正常值仰角低于"雷达最低工作仰角"后回升到正常值(如表1),数据处理软件中形成的"雷达和气压高度曲线"如图1所示,高差在21千米至22千米、24千米到25千米已经超出了正常高差范围。此时就需要我们进行人工干预,根据球坐标找出相应的分钟数据删除或斜距采用高度代替,直至回到正常的高差范围。 1.2 仰角低于测站"雷达最低工作仰角"直至球炸分钟仰角低于测站"雷达最低工作仰角"直至球炸分钟(如表2),值班人员进入数据处理软件中查看"雷达和气压高度曲线",如高度差没有超出正常范围,数据处理软件将自动对测风数据进行整理,值班人员无需人工干预。 2. 球坐标异常的判断与处理2.1 仪器故障影响的球坐标异常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土壤水分分册

土壤水分分册 土壤水分分册目录第一章土壤水分测定75 1.1 测定土壤水分的意义75 1.2 土壤湿度测定一般规定75 1.3 烘干称重法测定土壤湿度77 1.4 中子仪测定土壤湿度78 1.5 土壤相对湿度和土壤水分贮存量的计算80 1.6 其它土壤水分状况工程的测定81 第二章土壤水文、物理特性测定82 2.1 测定工程82 2.2 测定的基本要求82 2.3 土壤容重的测定83 2.4 田间持水量的测定85 2.5凋萎湿度的测定86 第三章土壤水分测定记录簿、表的填写87

3.1 农气簿-2-1的填写88 3.2 农气簿-2-2的填写89 3.3 农气簿-2-3的填写90 3.4 农气表-2-1的填写91 3.5 农气表-2-2的填写92 附录1土壤常用参考资料与数据92 附录2微波炉快速测定土壤湿度操作方法95 附录3目测土壤湿度观测方法95 附录4土壤水分测定记录簿、表格式97 第一章土壤水分测定 1.1测定土壤水分的意义 土壤水分状况是指水分在土壤中的移动、各层中数量的变化以及土壤和其它自然体(大气、生物、岩石等)间的水分交换现象的总称。土壤水分是土壤成分之一,对土壤中气体的含量及运动、固体结构和物理性质有一定的影响;制约着土壤中养分的溶解、转移和吸收及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对土壤生产力有着多方面的重大影响。土壤水分又是水分平衡组成工程,是植物耗水的主要直接来源,对植物的生理活动有重大影响。经常进行土壤水分状况的测定,掌握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对农业生产实时服务和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1.2土壤湿度测定一般规定 1.2.1观测地段种类 土壤湿度测定设有三种观测地段,除为实时服务外,各有其不同的目的: 1.固定观测地段:为研究土壤水分平衡及其时空变化规律,所设置的长期固定的周年土壤湿度测定地段。地段对所在地区的土壤水分状况应具有代表性。地段设置在大气候观测场

气象观测场技术要求

气象观测场技术要求-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环境条件要求 地面气象观测场必须符合观测技术上的要求。 (1) 地面气象观测场是取得地面气象资料的主要场所,地点应设在能较好地反映本地较大范围的气象要素特点的地方,避免局部地形的影响。观测场四周必须空旷平坦,避免建在陡坡、洼地或邻近有铁路、公路、工矿、烟囱、高大建筑物的地方。避开地方性雾、烟等大气污染严重的地方。 地面气象观测场四周障碍物的影子应不会投射到日照和辐射观测仪器的受光面上,附近没有反射阳光强 气象观测场 的物体。 (2) 在城市或工矿区,观测场应选择在城市或工矿区最多风向的上风方。 (3) 地面气象观测场的周围环境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以及有关气象观测环境保护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 (4) 地面气象观测场的环境必须依法进行保护。 (5) 地面气象观测场周围观测环境发生变化后要进行详细记录。新建、迁移观测场或观测场四周的障碍物发生明显变化时,应测定四周各障碍物的方位角和高度角,绘制地平圈障碍物遮蔽图。 (6) 无人值守气象站和机动气象观测站的环境条件可根据设站的目的自行掌握。 硬件设施要求

(1) 观测场一般为25m×25m的平整场地;确因条件限制,也可取16m (东西向)×20m(南北向),高山站、海岛站、无人站不受此限;需要安装辐射仪器的台站,可将观测场南边缘向南扩展10m。 (2) 要测定观测场的经纬度(精确到分)和海拔高度(精确到0.1米),其数据刻在观测场内固定标志上。 (3) 观测场四周一般设置约1.2m高的稀疏围栏,围栏不宜采用反光太强的材料。观测场围栏的门一般开在北面。场地应平整,保持有均匀草层(不长草的地区例外),草高不能超过20厘米。对草层的养护,不能对 气象观测场 观测记录造成影响。场内不准种植作物。 (4) 为保持观测场地自然状态,场内铺设0.3-0.5m宽的小路(不得用沥青铺面),人员只准在小路上行走。有积雪时,除小路上的积雪可以清除外,应保护场地积雪的自然状态。 (5) 根据场内仪器布设位置和线缆铺设需要,在小路下修建电缆沟(管),电缆沟(管)应做到防水、防鼠,便于维护。 (6) 观测场的防雷设施必须符合气象行业规定的防雷技术标准的要求。场内仪器布置 观测场内仪器设施的布置要注意互不影响,便于观测操作。具体要求: (1) 高的仪器设施安置在北边,低的仪器设施安置在南边;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1-3)

第一编总则 第1章地面气象观测组织工作 气象观测是气象业务工作的基础。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地、连续地观察和测定,为天气预报、气象情报、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提供重要的依据。 地面气象观测是每个气象站的基本任务之一,必须严肃、认真、负责地做好。 由于近地面层的气象要素存在着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和时间变化上的脉动性,因此地面气象观测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代表性——观测记录不仅要反映测点的气象状况,而且要反映测点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平均气象状况。地面气象观测在选择站址和仪器性能,确定仪器安装位置时要充分满足记录的代表性要求。 准确性——观测记录要真实地反映实际气象状况。地面气象观测使用的气象观测仪器性能和制定的观测方法要充分满足本规范规定的准确度要求。 比较性——不同地方的地面气象观测站在同一时间观测的同一气象要素值,或同一个气象站在不同时间观测的同一气象要素值能进行比较,从而能分别表示出气象要素的地区分布特征和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地面气象观测在观测时间、观测仪器、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等方面要保持高度统一。 本规范是从事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业务规则和技术规定,观测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 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和业务软件的技术、操作手册是对本规范的必要补充,编制时必须以本规范为依据,其内容不得与之相违背。地面气象观测人员在认真贯彻执行本规范的同时,也要熟练掌握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和业务软件的技术、操作手册中的有关内容,确保正确顺利地完成地面气象观测任务。 本规范的制定、修改和解释权属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 1.1 观测站的分类以及观测方式和任务 1.1.1 观测站分类 地面气象观测站按承担的观测和作用分为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三类,可根据需要设置无人值守气象站。承担气象辐射观测任务的站,按观测项目的不同分为一级站、二级站和三级站。 国家基准气候站——简称基准站。是根据国家气候区划,以及全球气候观测系统的要求,为获取具有充分代表性的长期、连续资料而设置的气候观测站,是国家气候站网的骨干。必要时可承担业务试验任务。 国家基本气象站——简称基本站。是根据全国气候分析和天气预报的需要所设置的地面气象观测站,大多担负区域或国家气象信息交换任务,是国家天气气候站网的主体。 国家一般气象站——简称一般站。主要是按省(区、市)行政区划设置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获取的观测资料主要用于本省(区、市)和当地的气象服务,也是国家天气气候站网的补充。 无人值守气象站——简称无人站。是在不便建立人工观测站的地方,利用自动气象站建立的无人气象观测站,用于天气气候站网的空间加密,观测项目和发报时次可根据需要而设定。

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_高空气象观测设备(试行)

附件4 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高空气象观测设备(试行)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2015年12月

编写说明 《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试行)》针对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而编制的,所涉及的装备是拟用于气象观测专用的仪器和设备(暂不包括气象卫星及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设备),可以是整机、系统、传感器和部件等。 本《方法》目前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总则(试行) 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环境适应性(试行) 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地面气象观测设备(试行) 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高空气象观测设备(试行) 根据需要,可补充增加其他类型装备的测试方法。 本《方法》由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提出,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组织编写,经多次反复讨论修改,先后几易其稿,最终完成本《方法》的编写。 本《方法》的修改和解释权归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本部分为《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高空气象观测设备(试行)》,规定了高空气象观测设备的交接检查、环境适应性、测量性能(性能测试)、电气性能、稳定性、可靠性、维护性等的试验方法、数据处理以及结果与评定等。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郭启云、曹云昌、莫月琴、冯冬霞、刘银锋、杨荣康、任晓毓、王小兰、王天天、霍涛、曾杨、王箫鹏。

目次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基本要求 (1) 4交接检查 (1) 5环境适应性 (1) 6气象气球 (1) 6.1性能测试 (2) 6.2外场施放 (2) 6.3可靠性 (2) 7探空仪 (3) 7.1测量性能 (3) 7.2电气性能 (4) 7.3外场比对 (6) 7.4稳定性 (6) 7.5可靠性 (7) 8地面信号接收与处理设备 (8) 8.1测量性能 (8) 8.2电气性能 (8) 8.3外场比对 (9) 8.4稳定性 (9) 8.5可靠性 (9) 8.6维修性 (10) 9软件系统 (10) 10数据处理 (10) 10.1测量性能 (11) 10.2外场比对 (11) 11结果与评定 (12)

环境气象监测仪基本原理

环境气象监测仪基本原理 农业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严重威胁这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水和生态环境,因此在当前全球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的大背景下,加强和完善农业环境气象监测旧版的尤为重要了。利用托普云农环境气象监测仪开展干旱、洪涝、冷害等灾害的动态监测,可以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来全面监测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发展,有助于建立高效、及时、准确的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环境气象监测仪随着农业的发展和改造升级,现代农业环境气象监测必须摆脱过去那种落后的检测方式和面貌,继而应用科技含量更高,监测精度更准、稳定性更好的环境气象监测仪来加强农业环境气象监测。它可以在野外独立完成对风速、风向、雨量、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等农业气象要素参数的全天候现场精确自动监测,并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数据更新,在它的帮助之下,农业工作者可以更加轻松的获取实时、历史气象数据,了解气象的变化情况,实现地面观测与气象资料的有机结合,这样更加有利于完善农业环境气象监测,实现农业环境预测预报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托普云农环境气象监测仪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业防灾抗灾的能力,有效保证了各项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更加有利于维护农业原有的生态环境,为开展科学农业生产作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在环境气象监测仪的帮助下,作物会生长的更好,产量和品质也会更高,符合农民开展农业生产的基本利益,因此受到广大农民朋友和农业科技工作者的一致认可。

一、托普云农环境气象监测仪工作原理: 托普云农环境气象监测仪采用GPRS或GSM传输方式,主要适合于长距离之间数据的收发。GPRS通讯方式是采集点采集数据后,通过GPRS或GSM上传网络,用户可利用任意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登陆并查看数据,农业环境监测站稳定可靠,解决了同行业利用移动无线IP传输通讯经常掉线的麻烦。数据稳定可靠无需担心突然断线,通讯费用按流量计费,适用于数据量大的应用模式。 大气压力、光照度、露点、直接辐射、日照、光合有效辐射、紫外辐射、蒸发、二氧化碳等传感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