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管理案例_运用HFMEA降低医院药品冷链管理的断链风险

合集下载

怎样运用FMEA预防医疗风险?

怎样运用FMEA预防医疗风险?

怎样运用FMEA预防医疗风险?
FMEA(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一种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

在医疗领域,FMEA通常被用来识别并消除手术程序、药品配制、病例管理等方面的潜在问题。

本文举例说明。

以下是一个FMEA应用于医疗领域的实例:
首先,需要确定一个特定的过程,比如说药品配制过程。

然后,需要组建一个跨职能团队,包括医生、护士、药剂师等,共同参与FMEA的实施过程。

接下来,需要遵循以下步骤:
1. 确定每个步骤的流程:将整个药品配制过程细分为若干步骤,例如收集处方、准备药品、测量药量、混合等。

2. 针对每个步骤进行故障模式分析:在每个步骤中,考虑可能出现的错误或缺陷,列出所有可能的故障模式。

例如,药剂师可能会使用错误的药品或药量,或者在混合时混合不完全。

3. 确定每个故障模式对病人的影响:在每个步骤中,考虑可能会出现的故障模式,并将这些故障模式按照其对病人的影响进行排序。

例如,如果药剂师使用了错误的药品或药量,则可能导致病人服用了错误的药物,从而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

4. 确定每个故障模式的发生频率、发现率和危害程度:在每个步骤中,考虑每个故障模式的发生频率、发现率和危害程度,并分别分配相应的分数。

这些分数可以帮助确定哪些故障模式需要优先处理。

5. 提出改进措施并实施: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例如,在防止药剂师使用错误药品或药量方面可能需要进行员工培训、制定更严格的标准操作流程等。

然后,实施这些改进措施,并监测改进效果。

FMEA在医疗器械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FMEA在医疗器械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研究论文FMEA在医疗器械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1 概述随着科技开展,现代医疗器械越来越数字化、智能化,对于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但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是不可能被消除的。

对于医疗企业来说,实际生产中,防止产生质量问题的最有效措施便是预防。

因此,风险规划管理和预测监控在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中对产品质量的保障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科学地建立医疗器械质量控制管理体系,降低医疗器械开发和生产风险,防止和减少诊断过失和医疗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体外诊断医疗器械作为医疗器械的分支,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医疗器械方面更有不同的法律制度,对于产品质量提出多种多样的要求。

医疗器械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可以说是充满了风险。

国际标准中,质量管理体系必须符合?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 13485:2003〕,其中关于风险管理的要求是:组织应在产品实现全过程中,建立风险管理的形成文件的要求,应保持风险管理引起的记录。

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都有风险管理文件支持:在研发阶段有成品的可行性分析报告,每一个组成部件也有各自的风险分析报告。

而量产之后的任何变更也都必须有风险规划和监控,防止更改造成失败的后果。

医疗企业的风险管理一般遵循?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标准?〔ISO/IEC 14971:2021〕来控制风险。

ISO 14971要求企业在已经将一种医疗器械的所有单个风险降低到合理可接受程度后,必须建立全部风险等级。

这种全部风险等级必须反映单个风险的累积效应。

风险管理认为在产品开发周期中做出的风险估计必须是有可靠依据的猜想。

根据工作经验不断更新初步风险分析,并且根据这些更新资料采取适当措施,控制或降低风险是十分必要的。

2 案例介绍医疗器械中,结构件是器械的支撑局部,关系着产品功能是否能精确实现,是生产中重要的一环。

一般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选择外协生产,因此在变更时,不仅涉及到技术层面,更关系到物流及供给商等各方面。

本案例中,为降低供给风险和本钱,需要再开发备用供给商,下面以此工程为例说明风险管理过程中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的应用。

中心药房OEC管理模式的建立和效果分析

中心药房OEC管理模式的建立和效果分析

的发生,减轻断链对药品的影响,保障冷链药品的安全使用。

同时,PDCA管理为循环式质量管理模式,可在循环管理过程中不断发现冷链药品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并不断改进,从而更有效的提升冷链药品管理水平。

丁江涛等〔11〕在医疗器械冷链管理中采取PDCA管理模式,有效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知识掌握度,提升各个环节管理质量。

舒放等〔12〕研究发现,PDCA循环模式可提升药品管理质量,提升临床用药安全性。

以上研究均证明PDCA管理模式在冷链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可推荐临床应用。

但在冷链药品管理工作中尚存在硬件投入不足、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仍需加强对冷链药品管理工作中的硬件投入,建立全院24h冷库、冰箱实时、自动监测系统,以便及时预防温度管控不当,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相关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利于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在医院药库冷链药品管理中采取PDCA管理模式效果显著,能够提升冷链管理水平,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预防冷链药品管理断链,缩短断链时间,提高药品使用安全性。

参考文献〔1〕李宵,任炳楠,崔赛,等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在医院冷链药品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9,39(21):2216 2221〔2〕承华薇,王欣晨,孙言才,等 某三甲医院药品冷链监控管理系统的实践与思考〔J〕 安徽医学,2019,40(1):84 87〔3〕庄少雄,杨亮,李亚冰,等 某三甲医院加强冷链药品规范化管理实践〔J〕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2018,34(4):495 498〔4〕郭亚可,李桂华,李晓娟,等 “五常法”在药房冷链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药事,2018,32(9):1297 1300〔5〕刘金发,陈娟 PDCA循环模式用于药剂科药品管理效果评价〔J〕 中国药业,2018,27(2):84 86〔6〕李功华,王晖,张美玲,等 运用HFMEA降低医院药品冷链管理断链风险〔J〕 中国医院,2017,21(7):69 71〔7〕张荣,李哲,刘洋,等 医院冷链管理重要性及影响因素探讨〔J〕 中国药业,2018,27(8):95 97〔8〕杨正,张敏,李鹏,等 血液冷链管理问题分析与应对策略〔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9,26(1):121 123〔9〕王芳,李莎,王晓燕 医院冷藏药品流通环节冷链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 药学服务与研究,2015,15(2):144 146〔10〕杨香瑜,张韶辉,郭珩,等 基于PDCA循环管理促进医院重点监控药品合理应用〔J〕 医药导报,2018,37(11):1429 1431〔11〕丁江涛,俞丽敏,梁静,等 PDCA法在我院医疗器械冷链(运输、贮存)管理改进中的应用〔J〕 中国医疗设备,2018,33(6):172 175〔12〕舒放,斯日古楞 PDCA循环法在改善药房管理质量及降低药品应用差错率方面的应用〔J〕 中国医药导报,2017,14(26):122 125中心药房OEC管理模式的建立和效果分析张 玲(福建省肿瘤医院药剂科,福建福州350014)摘要:目的 探讨OEC模式在中心药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HFMEA模式药品管理对急诊危重患者用药安全的影响

HFMEA模式药品管理对急诊危重患者用药安全的影响

HFMEA模式药品管理对急诊危重患者用药安全的影响何海霞;张传欣;郑龙【期刊名称】《中国处方药》【年(卷),期】2022(20)12【摘要】目的研究医疗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HFMEA)药品管理模式用于急诊危重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2020年6月~2022年2月急诊收治的72例危重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020年6月~2021年4月36例行常规药品管理,为对照组,2021年5月~2022年2月36例采用HFMEA模式进行药品管理。

比较两组药品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记录患者满意度和风险优先数(RPN)值。

结果观察组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失效模式RPN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HFMEA模式用于急诊危重患者药品管理效果显著,有助于提高急诊用药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

【总页数】3页(P59-61)【作者】何海霞;张传欣;郑龙【作者单位】郁南县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郁南县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相关文献】1.SHEL模式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中规范行为及不良事件的影响2.采用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院内转运对其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3.基于HFMEA的危重患者血管活性药物安全管理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发及应用4.HFMEA在急诊外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中的应用5.基于HFMEA急诊危重患者护理交接班管理的应用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医院管理案例剖析:运用HFMEA降低医院药品冷链管理的断链风险

医院管理案例剖析:运用HFMEA降低医院药品冷链管理的断链风险
CONTENTS
目 录
01
医院简介
02
案例背景
03
HFMEA持续质量改进过程
04
成果成效
3
PART 01
第一部分
医院简介
基本概况 学科建设 我院荣誉
人才队伍 科研成果
医院简介
精业厚生 臻于至善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是浙江省卫生计生委直属的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设翠苑、天目山路、闲林、之江、青 山湖5个院区,占地660亩,床位2100张、122个专科专病门诊,10个研究所/室。
手术管 理制度 未执行
手术安全 核查未认 真执行
特殊冷 藏药物 无标记
术中药 品交接 不规范
根本原因分析
主题选定
项目主题:运用HFMEA降低医院药品冷链管理 的断链风险
组建HFMEA团队
HFMEA团队组成
团队领导: 指导老师:李功华 组长:王晖
质管办
张美玲
韩冰
药学部: 叶佐武、孙云峰、陈燕华、 护理部:徐冬娥 夏仲尼、李强、李星辰、郑蓓
拟定工作时间表

内容


定义主题
计划 实际
计划
组成团队
实际
学习相关知识及 计划
技巧
实际
绘制流程图
计划 实际
危害分析(失效 计划
模式)
实际
潜在原因分析 计划
实际
决策树分析
计划 实际
结果及建议
计划 实际
计划
拟定行动方案
实际
预防及矫正方法 计划
执行
实际
评估结果(量 计划
测)及持续追踪 实际
书面资料整理
计划 实际
临工部: 马成钢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提高门诊药品管理效率中的应用效果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提高门诊药品管理效率中的应用效果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提高门诊药品管理效率中的应用效果杨文斌;颜伊琪;汪飞;赵雯雯【期刊名称】《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年(卷),期】2024(24)2【摘要】目的:研究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在门诊药品管理流程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以HFMEA为理论框架,对该院门诊药房药品管理流程进行危害分析及决策树分析,找到需要立刻修正的失效模式,制订相应的改善方案。

以2021年7—12月为干预前,2022年7—12月为干预后(HFMEA团队实施改善方案后),比较干预前后的风险优先数(RPN)及药品管理项目(药品周转天数、领药时间、盘点时间、效期核查不良事件数、药品验收差错数)的改善情况,分析改善效果。

结果:经过6个月的干预,RPN由干预前的234降至96,降幅达59%,门诊药品周转天数、领药时间、盘点时间均显著缩短,效期核查不良事件数以及药品验收差错数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运用HFMEA有效筛查出药品管理流程中的失效模式,建立信息化药品管理体系,可有效提升医院药品管理水平,减少用药差错,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总页数】6页(P246-251)【作者】杨文斌;颜伊琪;汪飞;赵雯雯【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3【相关文献】1.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门诊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2.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心内科病房高危药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3.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提高医疗设备科仓库管理效率中的应用4.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优化门诊采血流程中的效果研究5.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用于“互联网+”冷链药品配送管理效果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HFMEA模式在基层医院急诊转运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HFMEA模式在基层医院急诊转运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H F M E A 模式在基层医院急诊转运病人中的应用效果陈 瑶,蒋艾龄,刘 霞,袁秋萍,邓福荣,刘 洋,黄 麟,张俊梅摘要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 F M E A )模式在基层医院急诊转运病人中的应用效果㊂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将2020年10月 2021年6月行常规流程转运的150例急诊病人设为对照组,将2021年7月 2022年3月基于H F M E A 模式的标准化与流程优化转运的152例急诊病人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转运时间㊁转运期间不良事件㊁抢救成功率㊁护患纠纷率及病人满意率㊂结果:观察组到检查科室㊁到急诊室㊁到专科病房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㊁病人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血氧饱和度下降㊁窒息㊁心律失常㊁呼吸骤停㊁抢救物品准备不足㊁管道脱落/堵塞㊁坠床㊁仪器故障㊁交接不清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㊂结论:基于H F M E A 模式下的标准化与流程优化转运能有效缩短基层医院急诊病人转运时间,降低急诊病人转运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助于提高病人转运安全性及满意度㊂关键词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标准化与流程优化转运;基层医院急诊;转运;不良事件;满意度K e yw o r d s H F M E A ;s t a n d a r d i z a t i o n a n d p r o c e s s o p t i m i z a t i o n t r a n s f e r ;p r i m a r y h o s p i t a le m e r g e n c y ;t r a n s p o r t ;b l o o d o x y g e n s a t u r a t i o n ;a d v e r s e e v e n t s ;s a t i s f a c t i o n d o i :10.12104/j.i s s n .1674-4748.2023.30.019 急诊病人转运安全性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基层医院由于设备及医疗条件有限,其急诊病人转运安全性备受关注[1]㊂尽管急诊病人院内转运时间只有几分钟至十几分钟不等,但转运过程中受病人病情㊁医疗条件限制及转运人员素质等因素影响,可能会导致各种不良事件发生,影响病人转运安全性[2]㊂尽管目前临床上也尝试改善急诊转运流程来预防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但效果并不理想㊂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 F M E A )是用于改善医疗质量的管理模式,是现阶段医院评估安全风险的有效手段[3]㊂H F M E A可以对系统模式进行前瞻性评估,分析本流程中的风险部分,确定失效因子,并提出改进措施,发挥防范失效因子的作用[4]㊂既往H F M E A 主要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不良事件的预防管理,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关于H F M E A 在急诊病人转运中的应用则报道较少㊂本研究为了能更好地改进基层医院急诊病人转运流程,于2021年7月 2022年3月基于H F M E A 理论分析基层医院急诊病人转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制订标准化与流程优化转运方式,有效降低了基层急诊病人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病人转运安全性,现对结果报道如下㊂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采用方便抽样法,将2020年10月 2021年6月行常规流程转运的150例急诊病人设为对照组,将2021年7月 2022年3月基于H F M E A 理论的标准化与流程优化转运的152例急诊病人设为观察组㊂纳作者简介 陈瑶,主管护师,本科,单位:610400,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蒋艾龄㊁刘霞㊁袁秋萍㊁邓福荣㊁刘洋㊁黄麟㊁张俊梅单位:610400,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㊂引用信息 陈瑶,蒋艾龄,刘霞,等.H F M E A 模式在基层医院急诊转运病人中的应用效果[J ].全科护理,2023,21(30):4258-4261.入标准:1)符合‘急症内科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5]相关标准;2)病人转运科室包括检查科室㊁急诊室及专科病房;3)病人及其家属对转运内容知情,愿意配合㊂排除标准:1)转运过程中死亡㊁中途转院或放弃治疗病人;2)入院时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㊂对照组:男78例,女72例;年龄(45.12ʃ3.21)岁;转运前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 P A C H E Ⅱ)为(19.25ʃ1.02)分;疾病类型为神经内科疾病48例,心血管疾病50例,消化系统疾病32例,呼吸系统疾病12例,内分泌疾病8例;观察组:男78例,女74例;年龄(45.36ʃ3.45)岁;转运前A P A C H E Ⅱ评分为(19.89ʃ1.36)分;疾病类型为神经内科疾病50例,心血管疾病52例,消化系统疾病30例,呼吸系统疾病12例,内分泌疾病8例㊂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㊂本研究已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会批准,批准编号:202005020㊂1.2 方法1.2.1 对照组行常规转运流程,即参照‘中国重症病人转运指南(2010)“中修订的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流程对病人进行院内转运,主要由抢救室医生及护士陪同转运,转运前由责任护士评估病人生命体征情况,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转运过程中密切留意病人病情变化,对于病情加剧的病人应立刻返回抢救室并做好室内抢救工作㊂1.2.2 观察组基于H F M E A 模式对急诊病人进行评估并优化护理流程,采用病情观察㊁评估㊁汇报㊁管理这一流程进行干预,具体措施如下㊂1.2.2.1 成立多学科专家组设立多学科专家干预组,主要来源于本院急诊科㊁专科科室㊁麻醉科㊁介入科㊁手术室㊁B 超室㊁检验科等,各科室专家人数为1人或2人,共12名成员,且团队中还包括5名护理人员㊂所有专家成员均具有ȡ15㊃8524㊃C 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O c t o b e r 2023V o l .21N o .30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具备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确定成员后由医院职能部门组建多学科专家组微信群,所有成员均需加入微信群㊂1.2.2.2开展急诊急救流程调研采用现场追踪和回顾性分析2种方式对急诊的急救流程进行调查㊂基于H F M E A模型分析该流程中的失效模式数据,研究团队开展头脑风暴,对急诊急救流程中的高危环节做出前瞻性审视,罗列急诊救治过程中的失效模式㊁失效原因以及严重后果㊂风险估算的方法为:失效模式发生后的严重性(S)㊁发生频率(O)㊁检测度(D),风险优先指数(R P N)值=SˑOˑD㊂其中,S㊁O㊁D分别采用1~10进行描述,数值越高代表发生的可能性就越高,数值ȡ6,则列为急诊高风险因子㊂通过计算,本次研究确定了急诊急救流程中病情评估㊁诊疗过程㊁等待检查及结果㊁转运至相应科室进行治疗4个高风险因素㊂团队需要使用决策树对风险因素做进一步分析,确定该因素是不是关键点㊁有无有效衡量的控制方法㊁能否找出原因㊁有无纠正措施值得改进,最终确定了病情初步评估㊁家属缴费并预约B 超㊁家属送血至化验室㊁检查报告㊁护工护送检查㊁医生谈话是否手术㊁医生联系介入科/手术室㊁家属住院缴费8个关键性因素㊂1.2.2.3基于H F M E A模式分析急诊常规流程的失效原因以上述关键点为基础优化管理流程,多学科专家组会议讨论,研究出常规流程的失效原因㊂具体为:1)在传统管理流程中对于急诊没有形成清晰明确的救治流程,未能对各方面医疗资源做出有效审核㊂2)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不够及时㊁畅通,导致信息不对称㊁信息滞后㊂3)急诊急救管理体系存在缺陷,比如在救治团队中并无核心角色,对急救流程缺乏统一的调度,医护人员所接受的急诊专业培训不足以及对急救的质量监控不够严格㊂1.2.2.4基于H F M E A模式优化急诊急救管理体系团队依托 智慧四川建设平台 对急诊急救流程进行优化,优化后流程如下:1)制定急诊病人急救流程㊁考核目标㊁质量标准㊁急诊制度等㊂2)根据早期预警评分表(M E W S)评分对病人实施分层护理模式,如M E W S 评分为0~3分者:让三级护士监测病人生命体征㊁采集影像学诊断数据㊁汇报相关数据㊁记录抢救情况㊁账单记录等㊂M E W S评分为4~5分者:由二级护士负责为病人开通静脉救治通道,采集各种检验标本㊁评估转运前后病人生命体征㊂M E W S评分ȡ6分者由一级护士重点负责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㊁除颤㊁心肺复苏㊁临床起搏等操作,负责核对抢救记录单,指导其他护士协助工作,确保抢救护理质量㊂1.2.2.5修订急诊急救临床路径临床路径的修订需要引入标准化操作流程理念,并运用多学科 并联诊疗 策略开展多学科协作,形成无缝隙急诊急救流程,切实保障病人安全㊂设置抢救绿色通道,此类病人在各项检查中均使用危重病人绿色通道专用标识,并安排专人护送㊂预检护士需要在病人就诊时为病人进行登记,并了解病史,应用危重症管理规范对病人的风险级别做出快速评估,早期识别高危病人,对于确定急诊病人需标注红色预警并立即通知抢救室专职医护人员,应用电话㊁微信等呼叫多学科团队成员到位㊂启动绿色通道之后所有备班人员均需保持随时待岗状态,通过微信等形式互通信息㊂在抢救室内,1名抢救室护士需要专门负责为病人进行吸氧㊁心电监护以及观测生命体征㊂医生下达医嘱后,1名抢救室护士需要为病人配制药物并为病人用药㊂通过信息化平台为病人在线预约B超及各项化验检查,在挂号㊁收费㊁B超㊁化验等各项流程中均为病人使用急诊专用标识,保证优先救治,各项检查结果需要加盖 危重病人绿色通道 专用章安排专人护送㊂各项检查结果均可在线查询,医生第一时间查看结果并告知病人和家属病情变化的可能性,说明救治方案,病人和家属了解后签署知情同意书㊂1.3观察指标由2名经过统一培训的责任护士负责对病人进行全程跟踪并负责记录相关数据㊂1)转运时间:包括到检查科室㊁到急诊室㊁到专科病房的时间㊂2)转运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血氧饱和度下降㊁窒息㊁心律失常㊁呼吸骤停㊁抢救物品准备不足㊁管道脱落/堵塞㊁坠床㊁仪器故障㊁交接不清㊂3)抢救成功率:抢救成功率=抢救成功例数/总例数ˑ100%,指病人经急诊救治后生命体征平稳㊂4)护患纠纷:指病人在护理过程中与护士发生肢体冲突或语言冲突㊂5)满意度:采用自拟的病人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价,问卷包括转运安全宣教㊁转运防护措施落实㊁转运效果3个方面,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赋值1~4分,总分为10~40分,> 30分为满意,满意率=满意例数/总例数ˑ100%㊂该问卷C r o n b a c h'sα系数为0.825,效度系数为0.879,提示量表信效度理想㊂1.4统计学方法采用S P S 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定性资料用例数㊁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行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均数ʃ标准差(xʃs)表示,行独立样本t检验或配对t检验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表1两组转运时间比较(xʃs)单位:m i n组别例数到检查科室时间到急诊室时间到专科病房时间观察组15218.25ʃ2.369.25ʃ1.4513.02ʃ2.98对照组15025.12ʃ3.7812.36ʃ2.3616.02ʃ3.25 t值-18.972-13.818-8.363P<0.001<0.001<0.001㊃9524㊃全科护理2023年10月第21卷第30期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表2 两组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单位:例(%)组别例数血氧饱和度下降窒息心律失常呼吸骤停抢救物品准备不足管道脱落/堵塞坠床仪器故障交接不清观察组1522(1.32)1(0.66)1(0.66)0(0.00)2(1.32)2(1.32)0(0.00)2(1.32)2(1.32)对照组15010(6.67)8(5.33)9(6.00)7(4.67)12(8.00)11(7.33)7(4.67)12(8.00)10(6.67)χ2值4.3504.2055.1644.9544.9545.2564.9544.9544.350P0.0370.0400.0230.0260.0260.0220.0260.0260.037表3 两组抢救成功率、护患纠纷及病人满意率比较单位:例(%)组别例数抢救成功护患纠纷病人满意观察组152152(100.00)2(1.32)150(98.68)对照组150140(93.33)10(6.67)140(93.33)χ2值8.5014.3494.349P0.0030.0370.0373 讨论3.1 基于H F M E A 模式下的标准化与流程优化转运能有效缩短基层医院急诊病人院内救治时间急诊转运是救治急诊危重症病人重要的环节之一,急诊病人发病突然㊁病情复杂㊁病情危重,若病人救治不及时容易增加护理风险及安全隐患,危及病人生命安全[6]㊂既往常规性转运模式难以满足急诊病人转运需求,病人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影响病人转运安全[7]㊂因此,为急诊病人建立科学化㊁规范化及程序化的转运流程对确保病人转运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作用㊂本研究基于H F M E A 模式为病人建立标准化与流程化转运,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到检查科室㊁到急诊手术室㊁到专科病房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这说明H F M E A 模式下的标准化与流程优化转运模式能够缩短急诊病人救治时间,有助于获得理想的救治结局,这一结果与李瑶瑶等[8]研究结果一致㊂这是因为基于H F M E A 模式下的标准化与流程优化转运模式需对急诊的常规急救流程展开调研,多学科团队对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失效风险评估,采取头脑风暴法确定了导致失效的关键因素,重新优化并形成了基于过程与时间顺序的转运流程,并逐层细化各个流程下的分步骤[9]㊂完成优化后,护士可以对病人情况进行快速评估,发现高危病人后可快速通知多学科团队成员就位,并在一系列检查和送往抢救的环节中应用特殊标识,通过特殊标识能有效减少影响病人在院内救治延迟的因素,且各部门间共享信息㊁沟通顺畅,从而确保了各部门能有效配合,因此能有效节约病人各环节救治时间[10-11]㊂3.2 基于H F M E A 模式下的标准化与流程优化转运可降低急诊病人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传统转运模式由于没有有效规范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流程,导致病人转运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影响病人转运安全性[12]㊂本研究基于H F M E A 模式对急诊病人实施标准化与流程优化转运模式,结果显示,观察组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基于H F M E A 模式下的标准化与流程优化转运可降低急诊病人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急诊病人转运安全性,研究结果与陈莉等[13]研究一致㊂这是因为基于H F M E A 模式下的标准化与流程优化转运充分评估了病人转运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并根据病人潜在风险为病人制定了安全转运流程,同时做好各种防范及应急措施,并在转运前为病人配备好各种急救仪器及设备,确保病人转运过程中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及时对其进行抢救,有效避免了意外事件发生,提高了病人转运安全性[14-16]㊂3.3 基于H F M E A 模式下的标准化与流程优化转运可提高急诊病人的救治成功率及满意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的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说明基于H F M E A 模式下的标准化与流程优化转运能够有效挽救急诊病人生命㊂这是因为通过组建多学科团队,医院形成了一条针对急诊病人的㊁明确的一体化救治通道,团队对常规流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与把控,重新优化并建立了急救流程,在这一模式下,各个科室之间实现了有效的沟通协作,实现了对病人的无缝隙救治,缩短了救治时间,为病人预后提供了有效保障[17-19]㊂此外,本研究观察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H F M E A 模式下的标准化与流程优化转运能提高急诊病人转运安全性,从而提高病人抢救满意度㊂这是因为H F M E A 模式下的标准化与流程优化转运在病人转运前已告知病人及其家属转运风险及注意事项,提高了病人配合度,有助于院方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从而避免因沟通不充分而引起的护患纠纷[20]㊂另外,H F M E A 模式下的标准化与流程优化转运提高了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及应急处理能力,确保病人转运安全,从而提高病人转运满意度[21]㊂4 小结基于H F M E A 模式下的标准化与流程优化转运能有效缩短基层医院急诊病人转运时间,降低急诊病人转运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病人转运安全性及满意度㊂然而本研究所选病例均来自我院急诊科,缺乏大范围抽样,样本缺乏代表性,导致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偏倚,在未来研究中需要扩大样本量,提高研究科学性及严谨性㊂㊃0624㊃C 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O c t o b e r 2023V o l .21N o .30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参考文献:[1] 王芳,顾纪芳,刘庆芬,等.多学科合作的流程管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J ].中华全科医学,2019,17(4):674-677.[2] 许颖琪,刘可.安全管理模式的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流程对急诊不良事件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8):1078-1080.[3] 张琦,范晓嬿.H F M E A 模式在急诊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患者转运交接中的效果评价[J ].复旦学报(医学版),2021,48(6):783-791.[4] S H E K E L L EPG ,B E G A S H AW M M ,M I A K E -L Y EI M ,e ta l .E f f e c t o f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s f o r n o n -e m e r g e n tm e d i c a l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a s y s t e m a t i cr e v i e w a n d m e t a -a n a l y s i s [J ].B M C P u b l i c H e a l t h ,2022,22(1):799-800.[5] F L O R E Z -P E R D OMO W A ,G A R C I A -B A L L E S T A S E ,K O N A RSK ,e ta l .E f f e c to fh e l i c o p t e r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o fa c u t e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 p a t i e n t s o nm o r t a l i t y a n d f u n c t i o n a l o u t c o m e s :a s y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a n dm e t a -a n a l ys i s [J ].A i r M e d i c a lJ o u r n a l ,2022,41(5):476-483.[6]史冬雷,刘晓颖,高健.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共识的实施要点[J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2020,1(1):11-16.[7] 肖乾,王维维,张洁,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流程再造中的应用[J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39(12):920-924.[8] 李瑶瑶.H F M E A 模式在危重症护理交接班管理中应用[J ].西藏医药,2023,44(2):3-5.[9] 岳磊于,石贞仙.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对急诊I C U 病人院内转运时血氧饱和度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19,33(12):2024-2028.[10] 周云,汤雁晓.优化院内转运流程对急诊危重患者预后及护理安全的影响[J ].广西医学,2019,41(9):1193-1195.[11] J E Y A R A J U M ,A N D H A V A R A P U S ,P A L M E RJ ,e ta l .S a f e t y m a t t e r s :am e t a -a n a l y s i s o f i n t e r h o s p i t a l t r a n s po r t a d v e r s e e v e n t s i n c r i t i c a l l y i l l pa t i e n t s [J ].A i rM 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 ,2021,40(5):350-358.[12] L U R I ET ,A D I B H A T L A S ,B E T Z G ,e ta l .M o b i l ei n t e g r a t e d h e a l t h -c o mm u n i t yp a r a m e d i c i n e p r o g r a m s 'e f f e c to ne m e r g e n c yd e p a r t m e n t v i s i t s :a n e x p l o r a t o r y m e t a -a n a l ys i s [J ].T h e A m e r i c a n J o u r n a l o fE m e r g e n c y Me d i c i n e ,2023,66(2):1-10.[13] 陈莉,刘颖琪,刘爱军,等.I S B A R 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急诊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J ].天津护理,2018,26(6):735-737.[14] 秦秀芳.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急诊外科危重病人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18,32(13):2153-2156.[15] G R I F F I T H SE .H e l i c o p t e re m e r g e n c y me d i c a ls e r v i c e s u s e of t h o r a c i c p o i n t o f c a r eu l t r a s o u n d f o r p n e u m o t h o r a x :a s y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a n d m e t a -a n a l ys i s [J ].S c a n d i n a v i a nJ o u r n a lo fT r a u m a ,R e s u s c i t a t i o na n dE m e r g e n c y Me d i c i n e ,2021,29(1):163-165.[16] 李兴国.分级转运模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8,24(3):47-49.[17] 辛晨,郭小靖,任师远,等.体外心肺复苏院内急救流程的优化及效果评价[J ].中华护理杂志,2021,56(8):1138-1144.[18] 侯曼,王辉,范丽华,等.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优化门诊采血流程中的效果研究[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21,39(1):56-58.[19] 刘艾红,袁金蓉,彭颖洁,等.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护理干预在老年住院患者预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护理管理杂志,2020,20(1):69-72.[20] 陈娟,王茵,冼少玲,等.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在急诊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效果[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1,42(8):726-729.[21] 张婧婷,欧阳鹏,郝晋忠,等.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急诊科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及转运效果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20,18(29):3915-3919.(收稿日期:2023-02-23;修回日期:2023-10-19)(本文编辑蒋尔丹)医护一体信息化干预模式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术后康复中的应用赵 娟,张红霞,张 璐,项红霞摘要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信息化干预模式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 V C F )病人术后康复中的应用㊂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3月 2022年12月在医院住院的112例O V C F 病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6例㊂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术后接受医护一体信息化干预模式㊂比较两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 A S )评分㊁疼痛医嘱处理及时性和疼痛干预有效性㊁住院距手术时间㊁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中文版医护合作量表(N P C S )评估医护一体信息化干预模式实施前后科室的25名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的合作程度㊂结果:研究组病人术后第12㊁24和48hV A 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病人疼痛医嘱处理及时性和疼痛干预有效性均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病人住院距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医护一体信息化模式实施后,N P C S 量表中医护共同参与病人治疗和护理㊁医护信息共享㊁医护相互关心和协作评分及N P C S 总分均明显高于该模式实施前(P <0.05)㊂结论:医护一体信息化干预模式改善了骨科术后护理质量,有助于促进O V C F 病人术后康复,同时还有助于提升医护双方的合作程度㊂关键词 医护一体信息化干预模式;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康复;医护合作程度K e yw o r d s m e d i c a l i n t e g r a t i o ni n f o r m a t i o ni n t e r v e n t i o n m o d e l ;o s t e o p o r o t i cv e r t e b r a lc o m p r e s s i o nf r a c t u r e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 ;d e g r e e o fm e d i c a l c o o pe r a t i o n d o i :10.12104/j.i s s n .1674-4748.2023.30.020作者简介 赵娟,主管护师,本科,单位:453000,新乡市中心医院;张红霞㊁张璐㊁项红霞单位:453000,新乡市中心医院㊂引用信息 赵娟,张红霞,张璐,等.医护一体信息化干预模式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术后康复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2023,21(30):4261-4265.㊃1624㊃全科护理2023年10月第21卷第30期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冻干工序质量风险评估实际应用案例 FMEA实例分析

#冻干工序质量风险评估实际应用案例 FMEA实例分析

冻干工序质量风险评估实际应用案例一、概述2011年3月1日2010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颁布实施,其中第一百三十八条规定:企业应当确定需要进行的确认或验证工作,以证明有关操作的关键要素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确认或验证的范围和程度应当经过风险评估来确定。

第十条规定:应当根据科学知识及经验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以保证产品质量。

二、实施计划1.概述及目的注射剂车间新购置了XX型冻干机,用于冻干产品的生产。

对冻干程序进行风险分析,以用来评估现行操作规程及管理方式的可行性,找出风险点,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至可接受水平。

2.风险评估范围识别新原料药厂房(厂房,设备,分析仪器,设施,以及计算机化系统等)相关的潜在风险,评估,以及为了使风险水平最小化应用的控制措施。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规定随后验证活动的范围和深度。

控制措施得到执行和验证之后,确定残余风险水平,从而确定GMP的符合性,为整个项目阶段的风险管理活动提供完整的可追溯性。

本文件将对风险分析的每项功能,通过控制措施确认的确认方案进行交叉检查。

3.风险管理实施步骤(具体见第一章)4. 质量风险管理项目组成员及职责(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编写)5. 风险评估工具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评估标准见第一章)。

6. 风险沟通风险管理项目实施结束后,形成风险项目评估报告,并提交质量管理部门存档备查。

7. 风险管理实施计划风险评估项目的审核、批准以及项目启动应有明确日期规定。

例如:从年月日至年月日。

三、风险回顾要求本次风险评估项目中为降低风险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实施完毕后一个月内,将对冻干工序开展风险回顾,对本项目中识别的风险进行闭环,确认是否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将所有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四、项目开展活动中涉及的变更历史如在风险项目实施过程中,因需要改变原有风险降低措施,应在风险回顾时详细记载项目开展活动中涉及的变更历史。

五、附件附件:冻干工序风险评估附件:冻干工序风险评估。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用于医院冷藏药品风险管理效果分析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用于医院冷藏药品风险管理效果分析

Keywords:failuremodeandeffectanalysis;riskmanagement;refrigeratedmedicines;coldchainbreakage;pharmacymanagement
冷藏药品由于其化学结构或剂型的特殊性,稳定性受 温度波动变化影响较大,需在低温条件下储藏、流通 , 犤1犦 流通过程中质量管理的不完善是影响其质量的主要原 因。2013年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首次明确 了药品批发企业冷链物流管理要求 犤2犦。2016年版 GSP 新增了仓储温湿度自动监测管理 犤3犦。冷藏药品在运输及 储存中有了明确要求,但在医护人员取用方面仍缺乏统 一的操作标准。从药品贮藏到药师调配,再到患者使用 这一过程,冷链管理可能存在诸多断链风险 。 犤4犦
我院共 45个病区,分散于 6幢大楼,仅 1个住院药
房。冷藏药品共有 63种,均为冷处药品,剂型多样,以注 射剂为主。目前住院药房每日工作量较大,人工配送时 间较长。
《江苏省药品冷链物流操作规范(暂行)》(以下简称 “规范”)规定,冷处药品应在 2~10℃贮藏、运输,生物 制品在 2~8℃;冷处药品应在 30min内完成收货、入 库。根据“规范”要求,收集 2017年 1月至 6月干预前冷 藏药品院内流通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另收 集干预后 2017年 7月至 12月上述问题情况,再次进行 风险评估。所得数据采用 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行 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犤7犦 2 方法与结果 2.1 方法
·药事· PharmaceuticalAdministration
ChinaPharmaceuticals
2019年 11月 20日 第 28卷第 22期 Vol.28牞No.22牞November20牞2019

HFMEA模式在护理用药安全不良事件中的应用

HFMEA模式在护理用药安全不良事件中的应用

HFMEA模式在护理用药安全不良事件中的应用
王丹心;韩健美
【期刊名称】《海南医学》
【年(卷),期】2016(027)005
【摘要】目的:观察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法(HFMEA)在护理用药安全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成立HFMEA小组,绘制流程图,找出护理用药安全不良事件的失效模式及相关原因,计算风险指数,对风险预警进行分级,优化流程,改进措施。

结果实施HFMZA后,护理人员在处理医嘱、配药、给药的环节错误率明显下降,2015年与2014年比较,护理用药安全不良事件风险值降低了39.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运用HFMEA模式对护理用药安全进行管理可有效降低临床患者用药错误的发生率,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总页数】3页(P854-855,856)
【作者】王丹心;韩健美
【作者单位】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部,海南海口 570102;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部,海南海口 5701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2.9
【相关文献】
1.安全预警护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不良事件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J], 卜豫
2.安全预警护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不良事件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J], 高美香;王晓
慧;李秋璐
3.医疗失效及效应分析模式(HFMEA)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J], 李旭
4.安全预警护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不良事件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J], 吴艳敏
5.安全预警护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不良事件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J], 吴艳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关于HFMEA降低医院财务盈余下滑风险的实例运用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关于HFMEA降低医院财务盈余下滑风险的实例运用
本文以 HFMEA 作为分析工具,探索 如何降低医院财务盈余下滑风险为案例, 详细为大家展开 HFMEA 在医院财务管理 中的应用。
( 一 ) 成立 HFMEA 工作小组 财务盈余这里指的是医院当年各项收 入和费用相抵后的余额,主要包括财政项 目盈余、医疗盈余和科教盈余。因财政项 目盈余和科教盈余属于专款专用的资金, 故本文重点分析的是医疗盈余。医疗盈余 核算的是医院本期医疗活动产生的、除财 政项目拨款以外的各项收入和费用相抵后 的余额。 医疗盈余和医院所有科室都息息相 关,本院以财务科科长、院办主任为小 组负责人,将院领导班子、各行政职能科 室负责人纳为小组成员,结合财务历史数
关键词:HFMEA;失效模式;财务 盈余
一、HFMEA 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HFMEA(Health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 ) 是 一种基于团队的、系统的及前瞻性的用来 确定潜在失效模式及其原因的医疗风险管 理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系统的分析项目 的结构或流程,对所有可能失效的原因, 通过评估失效时后果的严重程度、发生频 率等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改进,从而采取有 效的措施将风险降低至最低水平。它强调 事前预防,是医疗机构全面质量持续改进 的重要管理方法。 二、HFMEA 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实例 运用
量对临床医护人员定岗定编核定应有人 数,严格控制科室的用人需求。各科室必 须在当年申报第二年的用人需求,经用人 科室、行政职能科室、党政联席会层层讨 论确定。
3. 严格控制卫生材料成本 发挥各个小组成员所属科室的联动作 用,如财务科针对各科室差异制定符合各 科室实际情况的指标值,并将科室百元医 疗收入卫生材料消耗纳入科室绩效考核; 医务科在高值耗材闭环管理的基础上牵头 建立高值耗材使用点评小组,做好高值耗 材的使用分析;监察室通过运用 FMEA 加强控制卫生材料的使用,从而强化清廉 医院建设。 4. 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强医院建设 借助信息化建设,一方面推行无纸化 办公降低医院人力及耗材成本,一方面通 过床边 IPAD 结算、手机 APP 检查预约、 母子健康手册 APP 等手段提高病人满意 度,做好医院的口碑,增加知名度吸引

医院管理案例_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预防分装药品错误发生

医院管理案例_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预防分装药品错误发生

一人调剂,另 一人核对
E2将分装好的药袋 打捆
E3 登 记 , 分 装 人签字
4.执行危害分析
优先风险值RPN=严重度S失效几率O
严重度
评定标准
分数
药品品种、名称、数量、效期错误,
极严重 造成出门差错,患者服用,严重伤
4

严重
药品品种、名称、数量、效期错误,
造成出门差错,患者服用,轻微伤
3

中度
分装错误
门诊药房、住院药房调剂时容易 拿混,造成调剂差错
严重度 失效几率 RPN值
3.90
2.50
9.75
2.8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67
10.39
4.00 2.17 3.83
2.33 1.50 2.33
9.32 3.26 8.92
3.50
3.00
10.50
5.拟定行动计划与结果评价
失效模式及原因
措施 类型
失效模式:在备药、设置有效期、设置分装程序、 A 核对登记这四个步骤中,均为一人操作,无核对。
注:措施类型A为消除,B为控制,C为减轻
5.拟定行动计划与结果评价
高警示药品


5.拟定行动计划与结果评价
精二药品


5.拟定行动计划与结果评价
看似、听似药品




5.拟定行动计划与结果评价
实施HFMEA管理模式前后失效模式的RPN值比较
失效模式
备药阶段无双人核对 没有在分装袋上标明批号,且有效期输入无双人核对 设置药品分装程序全过程无双人核对 核对登记均为分装人本人实施,无双人核对双人登记

【医疗管理】:运用HFMEA降低医院药品冷链管理的断链风险

【医疗管理】:运用HFMEA降低医院药品冷链管理的断链风险

运用HFMEA降低医院药品冷链管理的断链风险【摘要】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在降低医院药品冷链管理中断链风险的应用效果。

方法根据追踪方法学的原理,运用HFMEA方法评估医院冷链药品采购、验收、储存、调剂、院内流通环节易发生失效的原因,进行风险评估、决策树分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比较实施前后院内冷链药品管理的断链点、断链时长、风险优先指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以评估HFMEA在促进冷链药品断链风险的成果。

结果应用HFMEA进行质量持续改进后,影响冷链药品安全性的断链点、断链时长、医院冷链药品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其中PRN值由369分降到45分,各部门冷链药品断链点从实施前的29处下降至实施后4处,各部门冷链药品断链时间从实施前的90分钟下降至实施后12.5分钟,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HFMEA质量持续改进方法可分析医院冷链药品管理潜在的失效环节,有效降低冷链药品管理的断链风险,降低冷链药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切实提高医院冷链药品管理的风险意识。

【关键词】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冷链药品;断链;风险管理目录一、主题选定二、活动计划拟定三、现状把握与目标设定四、执行危害分析五、行动方案六、改善前、后危害指数比较七、标准化八、效果确认九、检讨与改进十、参考文献一、主题选定(一)选题理由:《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2013版要求生产、流通领域进行冷链管理,但在实际末端使用环节,即医院环节,还存在一定的漏洞和事故隐患;药学部以药品为主线追踪偏离标准目标值,从冷藏药品管理安全性出发,运用风险预评估的理念寻查冷藏药品闭环管理中的各断链环节,运用质管手法将危害风险降到最低。

1、对患者:保证冷藏药品的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2、对医院:规范冷藏药品储存、运输、使用制度流程,实现连续性、可靠性、可追溯性管理,减少医疗风险。

应用医疗照护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促进住院患者护理评估的有效实施

应用医疗照护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促进住院患者护理评估的有效实施

应用医疗照护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促进住院患者护理评估的有效实施孙静【摘要】Objective Use HFMEA analysis the potential failure cause of nursing assessment for the inpatients. Methods Set up the HFMEA group, draw flowcharts, determine the potential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of inpatients nursing assess-ment, calculate crisis value, formulate improvement measures. Results The risk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inpatients nursing assessment have varying degrees with appropriate measures for improvement (P<0.05). Conclusion HFMEA theory, a prospective work-flow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for inpatients nursing assessment. cloud improve effec-tiveness and integrity of nursing assessment.%目的:应用HFMEA分析住院患者护理评估存在的潜在失效原因,改进评估流程。

方法成立HFMEA项目团队,绘制流程图,确定住院患者护理评估的潜在失效模式及相关原因,计算危机值,对于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结果采取针对性改进措施后影响住院患者护理评估有效实施的风险因素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住院患者护理评估错漏填率的减少较改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血液制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血液制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血液制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张美玲;王晖;韩冰;夏仲尼;李强;李星辰【摘要】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在血液制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HFMEA评估院内血液制品的采购、验收、储存、院内流通环节中易发生失效的原因,进行风险评估、决策树分析、对策拟定、实施整改,以预防失效模式的再次发生,比较实施前后血液制品院内冷链管理的断链点、断链时长、风险优先指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等.结果应用HFMEA后影响血液制品安全性的断链点、断链时长、RPN值均有下降,其中断链点大幅减少,断链时长从1.5个小时降低到0,RPN值从369到45,下降88%.结论通过HFMEA的运用可以预见血液制品院内管理中的失效环节,切实改善血液制品院内冷链管理.【期刊名称】《医院管理论坛》【年(卷),期】2017(034)009【总页数】4页(P11-13,59)【关键词】HFMEA;血液制品;冷链管理【作者】张美玲;王晖;韩冰;夏仲尼;李强;李星辰【作者单位】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正文语种】中文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在血液制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运用HFMEA评估院内血液制品的采购、验收、储存、院内流通环节中易发生失效的原因,进行风险评估、决策树分析、对策拟定、实施整改,以预防失效模式的再次发生,比较实施前后血液制品院内冷链管理的断链点、断链时长、风险优先指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等。

结果应用HFMEA后影响血液制品安全性的断链点、断链时长、RPN值均有下降,其中断链点大幅减少,断链时长从1.5个小时降低到0,RPN值从369到45,下降88%。

HFMEA实战案例

HFMEA实战案例
管理阶层是否同意该措施流程步骤a3住院医师开具电子医嘱可能失效模式医嘱错误包括药名剂量给药时间途径造成失效的原因对患者病情不熟悉医生工作不认真专业知识欠缺未理解上级医师医嘱决策行动或停止停止行动行动停止行动排除控制接受控制控制描述所采取的行动内涵上级医师督专业知识学习10

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目前,该病大多采取饮食控制、口 服降糖药物及注射胰岛素的综合疗法。而胰岛素注射是糖尿病治疗的 主要方法,患者需较长时间或终身使用。糖尿病住院患者皮下注射胰 岛素流程包括:医嘱下达、医嘱查对、中心药房取药、病区护士储存、 注射胰岛素、注射后的护理等环节。由于整个环节流程较多,加之糖 尿病患者治疗的长期性,所以在使用过程中,易导致各种不安全因素, 造成胰岛素使用不当。本研究自2015年11~12月应用失效模式 及效应分析(FMEA)对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注射胰岛素流程进行 了分析优化。寻找可能导致差错的环节及原因,提出优化的制度和措 施,追踪整改的效果,使糖尿病住院患者注射胰岛素流程不断完善并 得到持续改进。结果系统性改进各关键流程后,失效模式的危机值及 注射胰岛素缺陷发生率得到明显下降。
取药错误 未核对 4 1 4 停止 责任心差 3 1 3 停止 药名相似 3 3 9 行动 控制 不同标识、 分别放置 取错药品数 量 姚凤霞 YES 包装相似 3 3 9 行动 控制 颜色标识、 固定放置 取错药品 数量 姚凤霞 YES
10. 成效量测 11. 负责人 12. 管理阶层是否同意该措施
E
E
E2:取药
护士给药次流程图
E1:核对执行单
E2-1:双人查对 E2-2:取药 E3-1:核对胰岛素类型和注射剂量、注射 时间及患者身份
E3:注射
E3-2:预混胰岛素需充分混匀 E3-3:安装胰岛素注射笔用针头 E3-4:检查注射部位及消毒 E3-5:根据胰岛素注射笔用针头的长度 明确进针角度 E3-6:抽取相应胰岛素剂量 E3-7:胰岛素注射

运用HFMEA降低医院药品冷链管理断链风险

运用HFMEA降低医院药品冷链管理断链风险

运用HFMEA降低医院药品冷链管理断链风险李功华;王晖;张美玲;韩冰【摘要】Objectives: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medical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HFMEA) in reducing the risk of hospital drug cold chain management.Methods: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tracing method,using HFMEA method to evaluate hospital cold chain drugs daily management,failure mode and potential risk factor analysis,risk index (PRN) calculated in advance,formulate and implement effective preventive measures.Results:The application of HFMEA model,drug adverse events occurred in the hospital management of cold chain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the effects of the failure mode of PRN drug safety management of cold chain value from 369 points down to 45 points,each department of the cold chain scission point drug from 29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all to 4,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various departments of the cold chain drugs the broken chain time down to 12.5 minute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from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190 minutes,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P <0.01).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HFMEA method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broken chain risk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in cold chain drug safety management,and improve the risk awareness of hospital cold chain drug management.%目的:探索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在降低医院药品冷链管理中断链风险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追踪方法学原理,运用HFMEA方法评估医院冷链药品日常管理流程,进行失效模式及潜在风险因素分析,计算事先风险指数值,制定并实施有效防范措施.结果:应用HFMEA模式后,医院冷链药品管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均有明显下降;影响冷链药品安全管理的失效模式RPN值由369分降到45分,各部门冷链药品断链点从实施前29处下降至实施后4处,各部门冷链药品断链时间从实施前190分钟下降至实施后12.5分钟;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FMEA方法的应用可有效降低医院药品冷链断链风险,降低冷链药品安全管理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医院冷链药品管理风险意识.【期刊名称】《中国医院》【年(卷),期】2017(021)007【总页数】3页(P69-71)【关键词】药事管理;失效模式;效应分析;冷链药品;风险管理【作者】李功华;王晖;张美玲;韩冰【作者单位】浙江省立同德医院,310012浙江省杭州市古翠路234号;浙江省立同德医院,310012浙江省杭州市古翠路234号;浙江省立同德医院,310012浙江省杭州市古翠路234号;浙江省立同德医院,310012浙江省杭州市古翠路234号【正文语种】中文Author's address:Tongde Hospital of Zhejiang Province, No.234, Gucui Road, Hangzhou, 310012, Zhejiang Province, PRC冷链药品是指质量稳定性受温度波动变化影响较大、需要在预先给定的低温环境供应链下流通与使用的药品,如果出现断链现象,就会缩短其有效期,使药品效价降低甚至变质,影响药品疗效,甚至出现毒性反应[1]。

应用FMEA降低用药错误风险值

应用FMEA降低用药错误风险值

应用FMEA降低用药错误风险值
何红梅;刘玉洁;吴园园;黄丽;何巧珍;周凡;廖云凤;王琳;谢莲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年(卷),期】2016(023)003
【摘要】目的降低用药错误风险值.方法成立质量改进小组,分析患者静脉用药流程潜在风险的原因,计算风险值(RPN值),将前6位风险值列为本次活动的改善重点.结果用药错误风险值由6 013.5分降至2 310分,活动前排在前6位的风险值均得到改善,达到了活动目标.结论降低了用药错误风险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了护理安全质量.
【总页数】4页(P44-47)
【作者】何红梅;刘玉洁;吴园园;黄丽;何巧珍;周凡;廖云凤;王琳;谢莲
【作者单位】赣州市人民医院江西赣州341000;赣州市人民医院江西赣州341000;赣州市人民医院江西赣州341000;赣州市人民医院江西赣州341000;赣州市人民医院江西赣州341000;赣州市人民医院江西赣州341000;赣州市人民医院江西赣州341000;赣州市人民医院江西赣州341000;赣州市人民医院江西赣州3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护患床旁共同核对在降低静脉用药错误发生率中的应用 [J], 麻君
2.药师圈在降低处方环节用药错误率中的应用 [J], 梁贞; 程志宏; 叶力通; 梁裕华; 何芷君
3.PDCA循环管理在降低住院患者用药错误的临床应用 [J], 陈腊梅
4."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用药错误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J], 梁英萍; 程訸; 林惠茶; 陈丽梅; 黄思慧; 赖颖添
5.区域性项目管理在降低临床用药错误率中的应用 [J], 何丽碧;鲁丽容;卢慧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品管圈在降低门诊患者冷链药品潜在不良事件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降低门诊患者冷链药品潜在不良事件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降低门诊患者冷链药品潜在不良事件中的应用
凌柏;蔡云清;成效天;周圆;张婷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21(14)7
【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门诊患者冷链药品潜在不良事件中的应用。

方法以"降低门诊患者冷链药品潜在不良事件"为活动主题,运用品管七大手法和工具,严格按照PDCA循环十大步骤解决问题,最终得到有形成果与无形成果。

结果有形成果:门诊患者冷链药品潜在不良事件由改善前的73.1件降低至改善后的30.9件,目标达标率为98.4%,进步率57.7%;无形成果:2019年门诊患者满意度由改善前的98.80%上升至改善后的99.43%,并制定2份标准化作业书。

结论圈员们发动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客观分析问题,共同拟定对策并严格参照执行;工作标准化程度大大提高,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得到领导的肯定。

【总页数】4页(P18-20)
【作者】凌柏;蔡云清;成效天;周圆;张婷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
【相关文献】
1.品管圈在降低肾小球肾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应用
2.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基层医院外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
3.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急诊危重症患者
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4.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门诊患者药品漏取率中的应用5.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急诊科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管理案例剖析: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案例
医院简介
案例背景
HFMEA 持续质量改进过程成果成效01020304
目 录
CONTENTS
3
第一部分
医院简介
PART 01l基本概况
l学科建设
l人才队伍
l科研成果l我院荣誉
医院简介
精业厚生 臻于至善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是浙江省卫生计生委直属的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设翠苑、天目山路、闲林、之江、青
山湖5个院区,占地660亩,床位2100张、122个专科专病门诊,10个研究所/室。

出版:
u《浙江中医杂志》
u 《养生月刊》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国家级和省级名中医“151”第二、三层次人才培养对象1名浙江省特级专家5名浙江省医坛新秀18名13名17名6名
人才队伍
同心一意, 同修仁德
人才队伍:职工2500余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839名、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363名,硕博士以上学历534名。

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6个国家中医药重点专科
4个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2个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23个厅局级重点学科专科
4个国家临床药物试验基地
学科建设
仁、和、精、诚
学科建设
科研成果学术专著
出版学术专著175部研制开发20余种国家中药新药黄芪生脉饮、胃复春、养胃冲剂、肝血宝、生血宁等科研项目承担国家、省部和厅(局)级科研项目860余项科技成果奖励 各级科技成果奖励210
余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
步奖77余项)。

融汇中西 传承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