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设计 雨从哪里来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雨从哪里来》(精选5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雨从哪里来》(精选5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雨从哪里来》(精选5篇)幼儿园大班《雨从哪里来》篇1活动意图:幼儿对雨十分好奇,有浓厚的兴趣,也有很多疑惑,并对此充满幻想。

抓住幼儿这一兴趣点,根据大班幼儿思维和认知发展的特点,开展了此次活动。

利用视、听、讲、做的结合,帮助幼儿感知和了解雨的特征、用声音和动作对雨进行模仿,引发幼儿对雨的思考,打开幼儿思维的空间,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

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在活动中得到良好的情绪体验。

活动目标:1、画雨形成的循环图。

2、探究云和风的关系。

3、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小水滴旅行》,云和风头饰,纸和蜡笔。

活动过程:一、出示图。

小花,小草,小树,小鸟和小朋友都说太热了,要被晒干了。

帮他们想办法。

二、欣赏课件《小水滴旅行记》。

三、探究雨的形成。

1、下雨云帮了什么忙?(许多云聚在一起,负荷太重,变成雨滴往下落)2、云是怎么形成的?它们怎么会聚在一起?(水蒸汽往上升变成了云,天空中有很大的风,吹得云很冷很冷,它们漂啊漂就聚在一起了。

)3、水蒸汽是怎么形成的?(江河里的小水滴被太阳晒得暖暖的,它们变成水蒸汽往上升)四、画雨形成的循环图。

1、讨论。

2、分组合作画雨循环图。

五、游戏:云彩和风儿幼儿演风和云。

扮演“风”的幼儿站在周围一圈,用力吹气,扮演“云”的幼儿先表现出各自的'形态,然后慢慢聚集在一起。

当所有的云聚在一起时,发出“哗啦啦”的雨声。

活动反思:活动设计思路比较清晰、简单的,通过图片、欣赏课件、游戏表演,一环紧扣一环,过渡也较自然,幼儿能随着老师的思路,一步步接近主题。

整个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可以说是非常不错的。

注意力都很集中,思维也很活跃,常规纪律自觉遵守。

大部分幼儿举手发言很积极,思维至始至终都跟随着老师,当然也有极个别幼儿虽然做似端正,却没有主动发言,他们应成为老师关注的焦点,要想办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雨从哪里来》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雨从哪里来》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雨从哪里来》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雨水是从云层中降落下来的。

2.能够简单地描述水循环的过程,即水蒸发、云形成、雨水降落等。

3.能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水的存在和变化。

二、教学准备1.展示用的图片或PPT。

2.水、容器等实验材料。

3.CD机和音乐CD。

4.游戏用具等其他辅助教具。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 导入环节1.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跟着音乐舞蹈,热身身体。

2.教师放映图片或PPT,向学生展示和介绍目前的天气情况,引导学生讨论天气与季节的关系。

2. 亲身体验1.教师介绍水是什么,邀请学生观察并描述水在不同形态下的状态。

2.教师与学生一起尝试倒水、搅拌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水在不同状态下的变化。

3.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水的循环过程的模拟实验,让学生感受水从不同状态转换到另一状态的变化。

3. 认知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云朵的形态,介绍云朵的形成原因。

2.教师通过PPT、图片等向学生介绍气温、湿度、风力等与雨水形成的关系。

3.教师利用观察云朵、雨水的实际场景中,向学生讲解水的循环过程并解释种种现象。

4. 巩固练习1.通过游戏的方式加强学生对水循环过程的印象,例如玩找同伴、热气球、合影等游戏。

2.配合课内作业,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记忆简单绘制水循环图,发挥创意,使想象力得到更好的锻炼。

5. 教学结束1.总结整个课程的内容,让学生回答问题检查他们的学习成果。

2.教师鼓励学生们继续探索和学习科学知识。

3.教师答疑并给予反馈意见。

四、教学反思本学科公开课重点在于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观察来帮助孩子们理解水的状态和水循环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对于概念掌握较困难,需要更多的实际操作和提示帮助他们理解。

我在教学中采用了简单易懂的方式讲解,并在课程的某些环节给予学生优秀的示范与锻炼,来促进他们的深入思考,同时也让他们意识到科学学习的乐趣。

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品教案《雨从哪里来》

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品教案《雨从哪里来》

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品教案《雨从哪里来》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气象万千》第三节《雨从哪里来》。

详细内容包括:雨的成因、雨的形态、雨水的作用以及雨天的安全常识。

二、教学目标1. 知道雨的成因,了解雨的形态,认识到雨水的作用。

2. 培养幼儿观察天气变化的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3. 提高幼儿在雨天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雨的成因、雨的形态。

教学重点:雨水的作用、雨天安全常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雨伞、雨衣、雨靴、水杯、干冰、热水、实验器材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身着雨衣、雨靴,手持雨伞,模拟下雨的场景,引导幼儿观察雨的形态,讨论雨天的感受。

2.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雨的成因,通过实验演示干冰在热水中的变化,使幼儿了解水蒸气上升遇冷凝结成雨的过程。

(2)展示不同形态的雨(如毛毛雨、大雨、暴雨等),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动手制作雨滴模型,加深对雨的形态的认识。

(2)进行“雨水的作用”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雨水对大自然和人类的好处。

4. 雨天安全常识(10分钟)(1)讲解雨天出行注意事项,如穿戴雨具、避免踩踏积水等。

(2)进行雨天安全演练,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雨的成因:水蒸气上升遇冷凝结成雨。

2. 雨的形态:毛毛雨、大雨、暴雨等。

3. 雨水的作用:滋润大地、提供水源、调节气温等。

4. 雨天安全常识:穿戴雨具、避免踩踏积水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所见过的雨的形态。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观察到的雨的形态进行绘画,如毛毛雨、大雨、暴雨等。

2. 作业题目:列举雨水的作用。

答案:幼儿分享雨水对大自然和人类的好处,如滋润大地、提供水源、调节气温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幼儿对雨的成因、形态、雨水的作用以及雨天安全常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雨从哪里来》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雨从哪里来》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雨从哪里来》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雨的形成过程,知道雨是从云层中来的。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天气现象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想象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雨的形成过程。

2.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雨是从云层中来的。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雨滴挂饰、云朵图片、PPT等。

2. 经验准备:让幼儿观察过天气变化,对雨有初步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雨滴挂饰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雨从哪里来。

2. 基本环节:a. 教师播放PPT,展示云朵和雨滴的变化过程,让幼儿了解雨的形成。

b. 教师通过讲解,详细阐述雨的形成过程,让幼儿理解雨是从云层中来的。

c.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雨的认识,引导幼儿观察天气变化。

3. 巩固环节:让幼儿分组讨论,想象雨后的场景,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4. 总结环节:教师总结雨的形成过程,强调雨对大自然和人类的重要性。

五、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让幼儿观察天气变化,记录下下雨的日子,了解雨的规律。

2.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教学过程,针对幼儿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理解能力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 评价方法:a. 观察法: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幼儿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b. 作业检查:教师对幼儿的家庭作业进行检查,了解他们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c. 同伴评价:鼓励幼儿之间相互评价,分享彼此的观察和体验。

七、教学拓展1. 科学小实验:让幼儿参与制作云朵模型,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云朵和雨的关系。

2. 户外观察:组织幼儿户外观察天气变化,记录下雨的过程,增强他们的直观体验。

3. 亲子活动:鼓励家长参与,与幼儿一起制作雨后场景的手工艺品,增进亲子关系。

八、教学反馈1. 课堂反馈:教师在课后收集幼儿的提问和讨论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困惑。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雨从哪里来》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雨从哪里来》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雨从哪里来》一、教学目标1.认识水的物态变化,了解水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2.了解地球上循环的水分流动过程,学习水循环的基本概念;3.探究雨水形成的原理,理解地球上降雨的重要性;4.通过实验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观察、思考、探究能力和科学个性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地球上循环的水分流动过程,学习水循环的基本概念;2.难点:探究雨水形成的原理,理解地球上降雨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海绵(2)一盆水(3)冰块(4)理论卡片(5)多媒体教学设备(6)学生实验用品:透明杯、水、碗、盆、纸张、颜料、烛台2.学生准备(1)听课笔记和笔(2)实验用品:透明杯、水、碗、盆、纸张、颜料、烛台四、教学过程1.引入(1)教师简单介绍今天的内容:我们今天将学习地球上水循环的过程,和降水形成的原理,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听讲,积极参与。

(2)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感性认识降雨的重要性,以及从哪里来。

2.探究研究雨从哪里来(1)组织学生实验:取一个透明的杯子,装上一点水,把一个碗盖在杯子上,翻转过来放置在桌子上。

此时,碗的底部紧贴水面,可以看到水面位于碗的最低点,表现水平,没有变形。

继续把一张纸片放在碗的上面,边缘分别处于盘和碗的边沿上,注意力集中观察,然后轻轻吹气进去。

现象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再把碗搬上去,盘倒过来,原来在上面的碗口朝下,置于平面上,再放一个适当大小的海绵,请问海绵的扁平程度如何?理论上为什么?(2)学生讨论观察结果,理解雨水的形成过程。

3. 探究研究水的变化(1)通过展示图片,让孩子们了解水的三种状态,并简要介绍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2)教师讲解冰的状态变化之冰的融化。

让学生感性地了解融化的过程。

(3)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水的七种属性。

4.学习理论知识(1)通过展示图片和实物模型,让学生了解地球上水的流动和循环的过程。

(2)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循环是什么,为什么重要?5.巩固提高(1)让学生做一个手工制作,帮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雨的形成过程。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雨从哪里来》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雨从哪里来》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雨从哪里来》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雨的形成过程和雨水的作用;•掌握观察、探究和发现的方法。

2.能力目标•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获取信息;•能通过合作和共同探究来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增强科学探究的兴趣和乐趣;•增强珍爱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雨的形成过程和作用;•学习探究和发现的方法。

2.教学难点•探究和发现的方法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创设情境:学生们跟老师一起坐在窗前,观察窗外天气变化。

•引出问题:今天是阴天,天气预报说有可能要下雨,你们知道雨从哪里来吗?•引起学生兴趣:通过简短的故事介绍小朋友们在雨中玩耍的经历,让学生感受到雨的美好。

2.活动设计活动一:探究雨的形成过程•介绍云的形成过程和雨的形成过程。

•观看视频《雨的形成》,了解雨的形成过程。

•教师出示云、雨和太阳的图片,让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雨的形成过程。

•学生们通过合作探究发现: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时,就会凝结成水滴,最后形成云。

当云中的水滴变得足够大时就会掉落下来,形成雨。

活动二:了解雨的作用•介绍雨水的作用,如滋润大地、供应水资源等。

•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模仿云和雨滴的动作,亲身体验雨水的作用。

•让学生们通过合作,模拟雨水的流动,进一步了解雨水在大地上的作用。

活动三:发现雨后的景象•出示雨后的景象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发现。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寻找雨后的美好和变化。

3.总结归纳•教师进行知识总结,巩固学生所学的内容,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实践相结合。

•让学生进行小结,思考今天所学的知识,将所学的内容归纳总结。

4.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发现并解决问题。

同时,本教案中采用了情景创设和故事引入等教学策略,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也发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例如对课堂时间的掌控不够合理,某些环节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环节无法顺利进行;同时,某些学生在合作中表现不佳,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雨从哪里来》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雨从哪里来》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雨从哪里来》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气象万千》第三节《雨从哪里来》。

内容主要包括:认识雨水形成的原理,了解雨的分类,观察雨后的现象,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雨的形成过程,知道雨的分类,能描述雨后的现象。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究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培养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雨的形成过程,了解雨的分类。

难点:让幼儿通过观察、思考,理解雨后的现象,提高实践探究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实验器材等。

学具:记录表、画笔、彩泥、水杯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带领幼儿观察窗外,若正好下雨,可让幼儿观察雨滴的大小、速度等。

(2)讨论:雨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雨?2. 新课导入(10分钟)(1)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雨的形成过程。

(2)让幼儿了解雨的分类:暴雨、雷阵雨、小雨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1)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雨后的现象。

(2)讨论:为什么雨后天空会出现彩虹?4.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组讨论:如何利用雨水?(2)动手操作:用彩泥制作雨滴,观察雨滴的形状。

(2)引导幼儿关注环境保护,提倡节约用水。

六、板书设计1. 雨的形成过程2. 雨的分类3. 雨后的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雨后的天空,画一幅彩虹画。

(2)和家人讨论如何利用雨水。

2. 答案:(1)彩虹画:色彩丰富,线条流畅,形象生动。

(2)利用雨水:浇花、洗车、冲厕所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雨的形成过程、分类和雨后的现象。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提高课堂互动。

大班科学雨从哪里来教案通用

大班科学雨从哪里来教案通用

大班科学雨从哪里来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雨从哪里来》,主要内容包括:1. 了解雨的形成过程;2. 探究雨水的来源;3. 学习雨的环保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雨的形成过程,知道雨水对大自然和人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探究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雨的形成过程,知道雨水对大自然和人类的重要性。

难点:探究雨水的来源,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探究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雨滴挂饰、水滴模型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PPT,展示雨天的景象,引导学生观察雨的特点。

3. 学习雨的环保作用:教师通过实例讲解雨水对大自然和人类的重要性,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

4. 制作雨滴挂饰:教师发放材料,引导学生动手制作雨滴挂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雨水来源和环保作用。

6. 随堂练习: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抢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雨的形成过程:水蒸气→ 云→ 雨雨的环保作用:滋润大地、清洁空气、维持生态平衡七、作业设计1. 画一画雨的形成过程。

答案:画出水蒸气、云、雨的过程。

2. 观察身边的雨水,记录下它的环保作用。

答案:举例说明雨水滋润大地、清洁空气、维持生态平衡等作用。

3. 写一篇关于保护环境的小文章。

答案:文章内容涉及节约用水、减少污染、保护绿色植物等方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雨的形成过程,知道了雨水对大自然和人类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但在课堂拓展延伸环节,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雨水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探究雨水来源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雨水的来源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环节。

雨水来源于大气中的水蒸气,经过凝结、冷却形成云,最终以雨的形式落到地面。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雨从哪里来》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雨从哪里来》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雨从哪里来》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探索自然》的第四章《气象万千》,详细内容围绕“雨从哪里来”这一主题,引导幼儿了解雨水形成的过程,认识不同类型的降水,以及雨水对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幼儿了解雨水的形成过程,知道不同类型的降水,认识雨水对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作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关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雨水形成过程的理解,不同类型降水的区分。

2.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思考,了解雨水的形成过程,认识雨水对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雨水形成过程的动画片、雨伞、雨衣、雨靴等。

2. 学具:画纸、彩笔、水盆、小石子、洒水壶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雨天的经历,引导幼儿关注雨水。

(2)展示雨伞、雨衣、雨靴等实物,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播放雨水形成过程的动画片,引导幼儿观察并了解雨水的形成过程。

(2)讲解不同类型的降水,如毛毛雨、雷阵雨、暴雨等,通过图片展示,让幼儿进行区分。

3. 随堂练习(5分钟)(1)组织幼儿进行“找不同”游戏,区分不同类型的降水。

(2)让幼儿用水盆、小石子、洒水壶等学具模拟雨水形成过程,增强幼儿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雨水形成过程图解。

2. 不同类型降水的图片及名称。

3. 雨水对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作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天气现象,并简单描述。

2. 答案:根据幼儿的绘画和描述,评价幼儿对天气现象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课后观察天气变化,了解其他自然现象,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组织家长参与,让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作业,增进亲子关系。

大班科学雨从哪里来优质教案通用

大班科学雨从哪里来优质教案通用

大班科学雨从哪里来优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幼儿科学活动手册》第四章“气象小达人”,详细内容围绕“雨从哪里来”展开。

通过该章节的学习,幼儿将了解雨的形成过程、类型及其与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道雨的形成过程,理解雨的成因及不同类型的雨。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 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雨的形成过程、不同类型的雨。

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雨的成因,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雨伞、雨衣、水杯、冰块等。

2. 学具:画纸、彩笔、水盆、洒水壶、泥土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雨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雨天的景象,让幼儿谈谈对雨的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讲解雨的形成过程,让幼儿了解雨的成因。

3. 随堂练习(5分钟)出示不同类型的雨伞、雨衣,让幼儿进行分类,巩固对不同类型雨的认识。

4. 小组讨论(10分钟)a. 雨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有哪些影响?b. 我们应该怎样爱护水资源?5. 互动环节(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模拟降雨”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雨的形成过程。

七、板书设计1. 大雨从哪里来?2. 副雨的形成过程、类型及与生活的关系3. 板书内容:a. 雨的形成过程b. 不同类型的雨c. 雨对我们的影响d. 爱护水资源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你画一画雨天的景象。

b. 你认为我们为什么要节约用水?请举例说明。

2. 答案:a. 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完成画作。

b. 答案开放,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水资源问题。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a. 教师在活动中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b. 教师应关注幼儿对雨的成因和类型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a. 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雨后的景象,了解雨对环境的影响。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雨从哪里来》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雨从哪里来》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雨从哪里来》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雨的形成过程,知道雨是云朵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从云朵中落下来的。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天气变化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雨的形成过程。

2.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雨是云朵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从云朵中落下来的。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雨滴挂饰、云朵贴纸、PPT课件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雨滴挂饰和云朵贴纸,引起幼儿对雨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雨从哪里来。

2. 基本部分:a) 讲解雨的形成过程,用PPT课件展示图片,让幼儿直观地了解雨的形成。

b)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关于雨的知识和经验。

c) 进行一个小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雨的形成过程。

3. 巩固部分:进行一个关于雨的互动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对雨的认识。

4. 结束部分: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让幼儿复述雨的形成过程。

五、作业设计1. 家长协助幼儿观察天气变化,记录下雨的形成过程。

2. 家长引导幼儿讨论雨对生活的意义,培养他们关爱大自然的意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标准:a) 能正确回答雨的形成过程:2分b) 能主动分享关于雨的知识和经验:2分c) 能参与实验并理解雨的形成过程:2分d) 在游戏中能正确表述雨的知识:2分2. 评价方法:教师观察、家长反馈。

七、教学反思1. 反思内容:a) 幼儿对雨的形成过程的理解程度。

b)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

c) 教学活动中是否充分发挥了幼儿的积极性。

2. 反思方式:教师自我评价、同事评价。

八、教学拓展1. 延伸活动:组织幼儿参观气象站,了解气象观测和预报的过程。

2. 家庭指导:建议家长带领幼儿观察天气变化,了解不同天气现象的原因。

九、教学时间表1. 导入:5分钟2. 基本部分:10分钟3. 巩固部分:10分钟4. 结束部分:5分钟5. 作业布置:5分钟十、教学资源1. PPT课件:雨的形成过程图片、视频等。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雨从哪里来》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雨从哪里来》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雨从哪里来》一、教学目标1.知道雨水的来源和形成过程。

2.掌握雨水循环的概念和原理。

3.发展观察和探究的能力,培养科学思维。

二、教学重点1.雨水来源和形成过程。

2.雨水循环的概念和原理。

三、教学难点1.把科学概念贴近幼儿,让他们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准备1.课件:《雨从哪里来》科普故事PPT。

2.彩色卡片、水滴模型、简易循环水槽。

3.课前准备:海绵、水杯、吸水纸、小盆、扫把及橡皮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首先,老师让幼儿们观察外面的天气,如果是晴天,观察太阳和白云;如果是阴天,观察云朵和风向等,引起幼儿们对天气的兴趣。

然后,老师出示“雨”字,询问幼儿们对雨水有什么了解,以此调动起幼儿园学习的积极性。

2. 故事引入(10分钟)老师出示《雨从哪里来》科普故事PPT,讲述雨水的来历和形成过程。

引导幼儿逐步了解,雨水是来自云朵中的水蒸气,通过蒸发、冷凝等自然过程形成的。

同时,向幼儿展示海绵吸水的原理,让他们初步认识雨水的循环。

3. 实验探究(30分钟)在实验探究环节中,老师让孩子们亲身参与和探究雨水循环的过程。

首先,老师给每个孩子一个水杯和水滴模型,让孩子们模拟雨水的循环过程,让孩子们理解雨水从地面蒸发、形成云、降落到地面等过程。

接下来,老师组织幼儿们进行简易循环水槽实验,让幼儿们通过自己的实践,了解了循环水槽中的水分子是如何不断循环、变化和转移的。

最后,老师鼓励幼儿寻找身边生活中的实例,观察、探究其中的科学道理。

4. 总结巩固(10分钟)老师带领幼儿们回顾所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看谁对雨水的形成过程和循环有更深更准确的理解。

同时,让幼儿们说出“循环”这个词意义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等,概括总结雨水循环的概念和原理,加深他们的印象和理解。

六、家园合作老师可以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邀请家长在家里与孩子们一起开展雨水循环的实践。

比如,教孩子们如何利用雨水浇花、洗衣等,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到雨水循环的意义和价值。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雨从哪里来》精选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雨从哪里来》精选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雨从哪里来》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雨从哪里来》,主要内容包括:第二章降水现象,第三节雨的形成。

详细内容为:雨从云层中降落的过程,雨滴的形成原因,以及雨水对大自然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雨的形成过程,知道雨从云层中来。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雨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点:雨从云层中来,雨水对大自然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云朵、雨滴模型,PPT,视频。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云朵和雨滴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天气现象,讨论雨的来历。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PPT讲解雨的形成过程,让幼儿了解雨从云层中来。

(2)观看视频,加深幼儿对雨的认识。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雨是怎么形成的?”引导幼儿思考,然后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动手制作云朵和雨滴,加深对雨的形成过程的理解。

(2)分组讨论,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

六、板书设计1. 雨的形成过程图解。

2. 雨水对大自然的作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雨的画,并简单描述雨的形成过程。

2. 答案:雨的形成过程:水蒸气遇冷凝结成云,云中的水滴凝结成雨滴,雨滴从云层中落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雨的形成过程,达到了教学目标。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雨的观察和体验,引导幼儿关注大自然,培养其环保意识。

同时,可以拓展延伸关于其他天气现象的教学,让幼儿更全面地了解自然界的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中,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天气现象,讨论雨的来历。

2. 新课导入环节中,PPT讲解雨的形成过程,以及视频的选取和播放。

3. 例题讲解环节中,问题的设置和引导幼儿思考的过程。

大班科学雨从哪里来教案通用

大班科学雨从哪里来教案通用

大班科学雨从哪里来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探索自然》第四章《气象万千》中的第三节《雨从哪里来》。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雨的成因,了解雨的形成过程,学习通过观察云层预测降雨,以及探讨雨水对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雨的成因,掌握基本的气象知识,知道雨水对生活的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大自然、珍惜水资源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雨的成因和雨的形成过程。

难点:如何通过观察云层预测降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雨的景象,让学生观察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2. 新课导入(10分钟)(1)讲解雨的成因,引导学生了解水循环过程。

(2)通过实物模型展示雨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

3. 例题讲解(15分钟)出示例题:“如何通过观察云层预测降雨?”引导学生思考,并给出答案。

4. 随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观察云层图片,预测降雨的可能性。

5. 实践操作(30分钟)(1)让学生动手制作简易的雨量计,测量降雨量。

(2)组织学生进行雨水利用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言。

六、板书设计1. 雨的成因2. 雨的形成过程3. 观察云层预测降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天气,记录一周的降雨情况,并分析降雨的原因。

2. 答案:根据学生的实际观察,给出合理的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气象变化,了解更多关于气象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雨的成因和雨的形成过程。

大班科学活动:雨从哪里来(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雨从哪里来(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雨从哪里来(教案)
活动主题和目标
活动主题
本次科学活动主题为:雨从哪里来。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了解雨是从哪里来的,掌握雨的形成过程。

2.了解气温、湿度对雨的影响。

3.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要求
时间和地点
时间:XX月XX日上午XX点至XX点
地点:XX幼儿园教室
准备材料
•玻璃杯
•热水
•冷水
•冰块
•粉笔
•大白纸
活动步骤
步骤一:讲解引入
1.老师引导孩子们观察教室窗户外的天空,询问孩子们有没有看到雨。

2.询问孩子们雨是从哪里来的,引出本次活动。

步骤二:实验现象观察
1.老师拿出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放在桌子上。

2.用粉笔在大白纸上画两个圆,代表两杯水。

3.询问孩子们哪一杯水温度高,然后倒入热水杯中一点冰块,再询问哪一杯水温度低。

4.老师在另一张大白纸上画出两片云朵,分别代表热水发出的水蒸气和
冷水发出的水蒸气。

步骤三:讲解原理
1.老师讲解水蒸气被加热后,会向上升,形成云朵。

2.老师讲解云朵变大、变重后会掉落下来,形成雨。

步骤四:反思总结
1.老师询问孩子们刚才实验中有什么观察到的现象。

2.老师总结讲解,让孩子们再次理解雨是从哪里来的。

教学心得
本次活动通过实验和讲解的形式,让孩子们了解了雨的形成过程,提高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对于幼儿,本次活动有些难度,建议在家长的帮助下,一起进行实验。

同时,活动中的语言和讲解要简单易懂,能够引导幼儿理解和记忆。

大班科学雨从哪里来教案通用

大班科学雨从哪里来教案通用

大班科学雨从哪里来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雨从哪里来》章节,详细内容包括:雨的形成过程、雨的种类、雨的作用以及雨的预测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雨的形成过程,知道雨的种类及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变化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兴趣。

3. 培养学生关爱大自然,珍惜水资源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雨的形成过程、雨的作用。

难点:雨的种类、雨的预测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雨伞、雨衣、雨靴、干冰、热水、玻璃瓶等。

学具:画纸、水彩笔、天气预报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穿雨衣、雨靴,拿着雨伞进入教室,引发学生好奇心,询问:“你们知道我为什么穿成这样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与雨有关的知识。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雨是从哪里来的吗?”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种类的雨(如暴雨、雷雨、毛毛雨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讲解各种雨的特点及作用。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天气预报单,让学生观察并预测未来一天的天气变化。

(2)学生分享自己的预测结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雨的形成过程2. 雨的种类及作用3. 雨的预测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一周内每天的天气变化,尝试预测未来一天的天气。

答案示例:日期:2022年9月10日天气:多云转晴温度:最高温度25℃,最低温度18℃风力:东南风3级2. 作业要求:完成作业后,家长签字确认,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雨的形成过程、种类及作用,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预测能力。

但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活动,如观察天空云彩的变化,了解天气现象;参观气象站,学习更多关于天气的知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雨从哪里来》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雨从哪里来》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雨从哪里来》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内容,以《探索自然》教材的第四章“气象篇”第一节“雨从哪里来”为主要教学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雨的形成过程、雨的种类、雨的作用及与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雨的形成过程,知道雨的种类,理解雨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 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环节,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兴趣和观察力。

3. 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雨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点:雨的种类、作用及与生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视频、雨伞、雨衣、水杯、水壶、植物模型。

学具:画纸、水彩笔、调色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身着雨衣,手持雨伞,模拟下雨的场景,引导幼儿观察、思考:“雨从哪里来?”2. 新知识讲解(10分钟)(1)通过PPT展示雨的图片,讲解雨的形成过程。

(2)介绍雨的种类(如毛毛雨、阵雨、雷阵雨等)及作用。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讲解雨的作用,如:“雨可以滋润植物,让它们茁壮成长。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观察教室内的植物,讨论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5. 互动环节(5分钟)分发水杯、水壶、植物模型,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滋润植物的过程。

7. 情感教育(5分钟)强调节约用水、爱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1. 雨的形成过程2. 雨的种类3. 雨的作用4. 节约用水,爱护环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喜欢的雨伞和雨衣。

2.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发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观察他们对雨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观察雨的形态、特点,与家长分享所学知识,提高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关注度。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雨的形成过程。

2. 教学重点:雨的种类、作用及与生活的关系。

雨从哪里来(精选8篇)

雨从哪里来(精选8篇)

雨从哪里来(精选8篇)雨从哪里来篇1一、活动设计意图:前几天的下午,突然下起了雨。

有的孩子则特殊兴奋,高声叫到:“下雨了!下雨了!”有的孩子闷闷不乐的说“:下雨就没法出去玩了”,这时一个孩子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天空为什么会下雨呢?”孩子们的回答真是千奇百怪,带着这个问题,我设计了这次的活动。

活动《雨从哪里来》选自主题十二《下雨了》二、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发觉问题,并乐观探究自然现象的爱好。

2、培育幼儿大胆推想、操作及细致观看的力量。

3、了解“蒸发”以及“雨是怎样形成的”等科学现象,知道雨与人们的关系。

三、活动分析:重点:通过幼儿的主动试验,了解雨形成的缘由。

难点:在试验过程中让幼儿大胆操作,细致观看试验现象。

“雨的形成”这一问题对于5、6岁的幼儿来说比较抽象,不简单弄明白,假如仅凭老师枯燥的叙述,幼儿被动的接受,不但达不到活动目标,更让幼儿对这节活动产生厌烦,所以我就让幼儿通过观看、操作简洁的试验,自己得出结论,既满意了他们的求知欲又让幼儿学会查找问题,不怕困难,依据问题难易程度来查找答案。

5、6岁的幼儿好动,对新奇事物、现象虽布满奇怪,但往往沉不住气急躁的观看、探究,所以,本活动的难点就是让幼儿大胆操作、急躁细致的观看。

四、活动预备:1、雨的形成的课件:小水滴旅行记,雨声的录音2、试验器材: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玻璃片、夹子、水等五、教学方法:教学中我运用了试验法、叙述法、直观法,引导幼儿了解雨的形成过程,活动中把枯燥的灌输、被动的接受为幼儿主动的试验,大胆的推想、迁移的学习,从而自己得出结论。

六、活动过程:(一)请幼儿听雨的声音,引出活动内容:师:小伴侣竖起你们的小耳朵认真得听,这是什么声音呢?幼儿:下雨的声音。

提出疑问: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呢?(允许幼儿充分想象和猜想)(二)引导幼儿了解雨的形成缘由1、老师介绍试验器材,老师操作试验,幼儿观看,了解“蒸发觉象”。

1)老师把烧杯里的水加热,让幼儿认真看看有什么现象?让幼儿上前把手放在杯口,说说感受到了什么?幼儿1:有气泡幼儿2:有气从试管口冒出来。

大班科学活动:雨从哪里来(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雨从哪里来(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雨从哪里来(教案)一、背景介绍在幼儿园大班学习科学,是非常重要的。

科学不仅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还可以培养大班幼儿的探究精神。

本次大班科学活动将对“雨从哪里来”这一主题进行探究。

二、目标通过本次科学活动,大班幼儿将能够:1.了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2.理解雨水是从哪里来的;3.了解天气的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4.增强大班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

三、方法和步骤1. 提出问题:“雨从哪里来?”这个问题是我们本次科学活动的核心。

通过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引导幼儿探究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天气对水循环的影响。

2. 活动步骤:本次活动将采用“税状图”这一教学策略,逐步引导幼儿学习。

1.引导学生回忆:请幼儿们回忆一下,哪些地方有水?如:水桶、水池、海洋等。

2.介绍水循环:要介绍水循环的四个阶段:蒸发、凝结、降雨和地下水。

3.探究“蒸发”这一环节:拿一个小杯子装一些水,放在阳光下,看看水变成了哪些小水珠?4.探究“凝结”环节:接着将水杯放入冰箱,看看水珠是如何凝结成水滴的。

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这个过程。

5.探究“降雨”这一环节:展示一张彩虹的图片,询问幼儿知不知道彩虹是怎么形成的?接着,让幼儿模拟降雨,将水倒在一面玻璃上,在其后用手搓擦,了解手是如何模拟地球自转。

6.探究“地下水”这一环节:观察一个盆子中的水,询问幼儿那些水会流到地下?7.通过游戏查漏补缺:最后让幼儿玩“水循环的游戏”查漏补缺。

3. 结束阶段1.本次活动以及时的总结和反馈,与幼儿分享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并评价活动的效果。

2.老师还可以通过家长会或者一对一沟通的方式与家长分享,让家长探究和学习的过程可以延续,让孩子在家里与家长共同学习。

四、评估评估孩子的学习效果可以通过问答、游戏和观察等多种方式来进行。

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密切关注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五、总结通过本次大班科学活动,“雨从哪里来”,幼儿们将了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理解雨水是从哪里来的,了解天气的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并增强大班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

幼儿园大班《雨从哪里来》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雨从哪里来》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雨从哪里来》科学活动教案活动目标通过本次科学活动,幼儿将能够: - 了解雨水的形成过程 - 理解雨水的重要性 - 探索雨水从哪里来的原因 - 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 激发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活动准备•水和蒸发器•玻璃杯、塑料薄膜和橡皮筋•喷壶•太阳能灯或电灯•雨水循环模型活动步骤第一步:探讨雨水的形成过程(15分钟)1.引导幼儿观察天空和天气预报中的信息,讨论雨水是怎么形成的。

2.展示蒸发器和水杯,让幼儿猜想水是如何变成雨水的。

第二步:模拟水的循环(20分钟)1.将水倒入玻璃杯,用塑料薄膜盖住杯口并用橡皮筋固定,制作小型的水循环模型。

2.让一部分幼儿喷雾浇水在薄膜上,观察水滴的形成。

另一部分幼儿扮演太阳的角色,用灯照射玻璃杯,观察水蒸气的变化。

第三步:模拟降雨实验(25分钟)1.展示雨水循环模型,解释其中的过程。

2.让幼儿自己动手模拟降雨过程,理解雨水是如何从云层落下的。

第四步:小组讨论与总结(15分钟)1.小组间分享实验结果和观察。

2.老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回答问题:“雨水是从哪里来的呢?”活动延伸•观察家庭附近的雨水收集情况,并带回学校分享给同学。

•通过手工制作云和雨的DIY活动,加深对雨水循环的理解。

•走进植物大森林,体验雨水养育万物的奇妙过程。

教学效果评价•对幼儿的参与度、观察力和思考力进行评估。

•收集幼儿的作品和反馈,检查对课程目标的实现情况。

结语通过本次科学活动,幼儿在实践中学习到了雨水循环的基本原理,培养了观察和实验精神。

希望能够通过这样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幼儿对于自然科学的兴趣,开拓他们的认知世界,为未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活动设计雨从哪里来
大班活动设计:雨从哪里来
作者:周健美来源:邹平县长山镇第二幼儿园
[活动目标]
1、能发现问题,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2、了解“蒸发”以及“雨是怎样形成的”科学现象,知道雨与人们的关系。

[活动准备]
1、酒精灯、烧杯、玻璃片、三角架、火柴。

2、雨的形成课件
[活动过程]
一、播放雨的形成课件,引导幼儿听雨声,看雨景。

小朋友们,听听这奇妙的声音,问:这是什么声音?(幼儿:雨声)
看电脑动画,问:这是什么景象?(幼儿:下雨)
雨从哪里来?
幼儿:从天上。

师:天上为什么会下雨?
幼儿:因为天上有云彩幼儿:因为有乌云
二、实验探索雨的形成。

1、小实验:用酒精灯加热烧杯里的水,让小朋友仔细观察烧杯里的水,说说发现了什么?
幼儿:冒热气
师:这叫蒸汽水热了就会有蒸汽,许多水蒸汽向上跑的现象叫做蒸发。

师:你在哪里看见过水蒸发的现象?
幼儿:烧水的时候
幼儿:做饭的时候
幼儿:暖气管道里
、、、、、、
师:水变成水蒸汽跑到哪里去了?变成什么了?
幼儿:天上、、、、、、
2、幼儿分组实验:在老师的帮助下,把热水倒在杯子里,盖上玻璃片,让幼儿观察玻璃片上有什么变化。

再请幼儿拿起玻璃片观察玻璃片上的水珠流到水杯里的现象,让幼儿说说这是为什么?
3、听故事,《小雨点旅行记》,了解雨是怎样形成的。

4、看课件:雨是怎样形成的,小结雨的形成。

三、讨论:下雨好不好?为什么?下雨的好处与害处,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

[活动延伸]
1、画雨。

2、观察记录水蒸发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