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内除法(一)》单元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及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及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及教案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内容:表内除法(一)课本P7~27页。

二、单元教才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节,主要的教学内容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含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和用所学的除法运算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

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

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

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三、单元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含义,能进行平均分。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会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能运用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单元教学重难点: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单元课时安排: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2课时左右除法3课时左右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第1课时《平均分》教学内容:课本P7~9页,例1、例2、及练习二中相应的习题。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一)》是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在进行除法运算时,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如对于除法的理解不够深入,计算方法不够熟练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学生对于除法运算的掌握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练习题。

3.教学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教学道具,如分水果、分零食等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物品平均分给其他人,引出除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除法的算式和运算方法,让学生初步认识除法,并讲解除法的基本原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除法运算的练习,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除法运算的顺序和规则,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通过游戏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巩固除法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如何计算价格等,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提醒学生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适量的除法运算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共9课时)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共9课时)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共9课时)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一)》是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四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础知识,学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除法的基本概念、除法算式的组成、除法与乘法的联系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并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基本知识,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学习除法时,可能会对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除法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会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并能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会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除法算式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除法知识,准备相关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2.学生准备:提前复习乘法知识,准备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分水果、分配物品等,引导学生思考除法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如除法算式的组成、除法与乘法的联系等,让学生初步认识除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除法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除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如除法接力、除法拼图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除法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时的折扣、分配物品等,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02表内除法(一)-01除法的初步认识-课件09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02表内除法(一)-01除法的初步认识-课件09
训练才能有所收获,取得成效。 • 9、骄傲自大、不可一世者往往遭人轻视; • 10、智者超然物外
学习目标
1、复述故事,深入理解文章内 容,初步把握人物形象。
2、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 析人物形象。 3、体会文章所揭示的深刻道 理。
自学指导(一)
看图复述课文内容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复述 清楚。
编写意图: (1)让学生说一说糖和橘是子怎
么分的,糖每份几块,橘子每 份是同样多吗,引导学生说出 应该每份分得同样多。 (2)看一看主题图中其他
两种食品是怎样分的。 由上,引出“平均分”。
做一做(P13)
内容: 呈现10个面包实物图, 把它们平均分成5份。
编写意图: 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 含义。
例5
内容: 通过熊猫每4个一盘地分 20个竹笋,分了5盘。 编写意图: 使学生看到分的结果仍 然是每份同样多,也是 平均分,仍然可以用除 法算式表示,由此介绍
除 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本课时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编写意图:引导学生用 “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做一做 P15
内容:用平均分帮助小熊解 决分筷子的问题。
编写意图: 让学生明确每位分几根。 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分法。 加法:1位2根,2位4 根,……6位12根。 减法:1位分2根,还剩10 根;再给1位分2根,剩8 根……。 乘法:1位2根,6位几根。
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4.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5.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的多样化。 6.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表内除法一》评价及分析

《表内除法一》评价及分析

《表内除法一》评价及分析
《表内除法一》评价及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表内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

这一单元是学生在一、二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有了计算乘法的经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除法。

它的重点是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用除法解决问题。

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紧紧依靠课程标准,紧扣教学目标,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

二、应用分析
学生对于表内除法的计算和简单的应用题,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

对于看图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大部分学生存在着困难,要么抓不住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要么提出的问题太简单。

三、改进措施
1、加强看图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明确此类题的解答步骤:先找出题中有哪些数字,再找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再提出乘法或者除法的问题。

关于这种能力需要教师长期坚持不懈地进行训练,充分给予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的空间。

2、对手赛激趣
继续加强对手赛激趣,激发学生对于考试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认真检查、认真书写的良好学习习惯。

《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6课时)

《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6课时)

《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6课时)一、教材分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学生学习“表内除法”的重点内容,是学生在体会和理解了除法运算的含义之后,自主探索出求商的方法。

这部分知识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知识的基础。

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求商的方法,沟通乘法与除法的关系,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

而提出和分析问题对于突破重点提供了直观支持,对于理解“想除数的乘法口诀”提供表象支持。

因此,这个活动对于学生的认知活动来讲是很重要的,需要引导学生充分经历,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学生理解求商的方法奠定基础。

具体分析1.蒸包子情境内容设置:从实际问题出发,创设师傅蒸包子的情境。

探究设置: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画,找出数学信息:每屉有4个包子,有6屉。

思考设置: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2.提出和分析问题内容设置:展示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列出算式。

探究设置:学生独立思考,汇报提出的问题,之后学生说说自己的列式想法。

思考设置: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呢?3.解决问题内容设置:理解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并理解和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和方法。

探究设置: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之后生生互动,共同探讨出用求商的方法。

思考设置: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练习做一做内容设置:通过练习,进一步强化学生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渗透函数的思想,并通过游戏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设置:教材第21页第5题、第21页的第6和7题、游戏完成教材第21页的第8题。

二、重难点突破(一)重难点1.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

2.掌握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二)重难点突破建议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情境图,并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找数学信息,并根据数量关系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一)》是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掌握表内除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的组成、除法算式的读写方法以及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能够正确进行表内除法的计算,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已经学习了加减法运算,对于数学符号和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于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建立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需要通过实例来引导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表内除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表内除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例的观察和操作,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表内除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表内除法的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除法的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实例的引入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除法的含义和运算方法。

同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除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除法的含义: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实例,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学习除法算式:学生学习除法算式的组成,包括被除数、除数和商的概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大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大单元教学设计

环节二:自主探究尝试不同分法,感知平均分的特殊之处。

师:下面,我们先来分糖果吧。

课件出示教科书P8例1。

教师活动:1、请大家拿出6个小圆片代替6颗糖果,分成3份,自己动手分一分,看有几种分法。

2、师:如果将6颗糖分给3个同学,可以怎样分?师:想到了用乘法的知识来快速解决这个问题,你真聪明!3、初步感知平均分,抓住重点。

师:观察三种分法,如果让你选择合适的方法把这些糖果分给三位小朋友,你会选哪一种?4、师:说一说这种“公平”的分法有什么特点。

5、师:像这样分的方法,大家能给它取个名字吗?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方法,在环节二:动手操作,体会等分过程课件出示教科书P9例2。

环节三:课件出示教科书P10例3。

教师活动:1.师:你从题中看到了什么?这次有什么样的要求呢?2.师:与我们之前的分法有什么不同呢?师:每2袋一份,大家都理解了是什么意思了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3.深入理解。

师:用8根小棒代替8袋饼干,按每2根一份的方法平均分,看看能分成几份。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指名学生上台分,其他小朋友注意观察分的方法。

师:谁看明白了,他是怎么分的?师:这样2根2根地放,最终发现了8里面有几个这样的2?4.再探新知师: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各自对这幅图的理解。

(课件出示教科书P10例3情境图)5.发散思维师:接下来,我们再来尝试着照“每几个一份”的方法分一分香蕉吧。

(出示课件)师:大家从课件中看到了什么?师:请拿出自己的学具,大家尝试着分一分,一会儿请同学交流自己的分法。

师:谁来演示一下分的过程?说一说是怎么分的。

引导学生做完整、简洁的表达分的过程。

师:如果没有小棒,只有图,你会选择什么方法?师小结:像这样,我们按每2个一份或者每4根一份把这些物品平均分,这样的分法可以概括为“每几个一份”。

环节二:动手操作,巩固平均分课件出示教科书P13例4。

怎么办呢?师:在数学上解决这样的问题就有这样的一种表示方法——除法。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基础内容。

本单元通过具体的实例,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法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在学习除法时,可能会对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逐步掌握除法运算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2.难点: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除法运算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的含义。

2.游戏教学法:运用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除法运算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课件、数学卡片等。

2.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如小动物分食物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小动物们怎样才能把食物平均分给每个小伙伴呢?从而引出除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或讲解,使学生明确除法的基本概念,如被除数、除数、商等。

同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除法运算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除法运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游戏,如除法接力赛、除法拼图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关除法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讲解和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整数的除法及应用。

本单元通过引导学生探索除法的意义,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并为后续学习除法的拓展及应用打下基础。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接触到除法算式、除数、被除数、商等基本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等多种方式,理解除法的意义,学会计算表内除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在二年级上册的学生中,他们已经学习了加、减、乘三种基本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和基础。

但学生在学习除法时,可能会对除法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入,认为除法就是“分”,而忽视了除法作为一种运算的特点。

此外,学生在计算除法时,可能会受到乘法的影响,对除法的计算方法掌握不够牢固。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除法的意义,激发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除法计算,提高学习效果。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合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图示等直观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5.练习法: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情境引入,让学生感受除法的意义,激发学习兴趣。

2.探索除法意义: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理解除法作为一种运算的特点。

表内除法(一)》单元教材分析

表内除法(一)》单元教材分析

表内除法(一)》单元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具体情境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帮助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熟练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引导学生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惯,爱研究、爱劳动、爱护大自然。

教材说明:本单元教材分为“除法的初步认识”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节,包括表内除法、解决问题等内容。

让学生从平均分的概念开始,逐步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熟练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1.“除法的初步认识”的编排教材编排分为两个层次。

首先,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材结合具体事例和活动情境,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探讨等研究活动,让学生逐步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这样让学生充分参与实践活动,既为学生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又促使学生对“除法”产生亲切感。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编排教材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分成两段。

第一段,被除数不超过12,即所用的乘法口诀中积不超过12.先教学被除数小的除法计算,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的基础知识和“平均分”物品的实践经验,促使学生自主探索不同的求商的方法。

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的意识,又有利于为进一步研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好基础。

第二段讲述了如何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突出了用乘法口诀求积的逆思考。

例题中特意借助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画面情境,先出现乘法算式再出现除法算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材中设计有相关联的一乘两除一组的计算,为学生理解和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创造条件。

第三段讲解了本单元的解决问题的编排,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

教材注重用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活动和事例设计情境,为学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生动的资源。

《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2课时)-最新学习文档

《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2课时)-最新学习文档

《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2课时)一、教材分析本内容是在学生掌握“表内乘法及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探究的,它是平均分的另一方法——包含分,是学生感知数量关系,建立除法表象的重要环节。

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借助情境图的对比,掌握包含分的方法,理解包含分的含义。

而平均分的活动则为突破此重点提供直观支持,并借助图及文字两方面表征,突出平均分的含义,为今后理解除法奠定基础。

具体分析1.分果冻的情景。

此部分是呈现在现实生活中平均分的另外一种情况———包含分(连续的减法)。

在实际教学时,我们可以把这一情景融入故事或生活的片段等等,赋予其现实意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体现数学的价值。

2.包含分的操作活动。

此部分注重揭示平均分的方法:两个两个地分。

实际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实际操作,建议设计两个层次的操作活动:一是情境图的操作,8个果冻,每2个一份;二是一堆学具,每2个一份,使学生既明确分的方法,又在头脑中搜寻前面学习的“等分”,初步感知新旧知识的冲突,便于更深入地探究除法的含义及数量关系。

3.情景图的对比。

左图是分的方法,右图是分的结果,两幅图的呈现,便于学生的回顾、比较明确此种分法得到的结果:每份也是同样多,突出平均分的含义。

在实际教学中,建议再设计一次更深层次的对比:即等分与包含的对比。

充分明确两种情况的不同点是分的方法不同:“等分”的方法不唯一,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两个两个地分……;而包含的分法是唯一的,只能按要求每几个一份来分,看一看总数里面包含几个要分的数。

相同点是最后呈现的结果是一样的:都是每份同样多。

充分体会数量关系的变化,达到更深层次的探究。

4.练习做一做。

借助摆一摆、圈一圈、填一填,既有动手操作的动态表征、又有填写语句的文字表征,充分体会包含分的实际意义所在: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也就是总数里面包含几个要分的数,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重难点突破(一)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理解包含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也就是总数里面包含几个要分的数,从而充分体会此种情况的数量关系。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内容:
1. 除法的含义;
2. 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
3. 应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分析、抽象等学习活动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方法,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并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熟练的用1-6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应的除法算式;初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2. 使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用除法计算的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联系除法的含义解决有关平均分的简单实际问题,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在初步认识除法和探索用口诀求商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理解除法的含义和用口诀求商。

四、单元课时安排:共9课时。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利用表内除法解决问题,旨在让学生掌握表内除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学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运算,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除法的理解和应用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各有差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解除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和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除法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除法的意义和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作用。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实例,教授学生如何用除法解决问题,巩固知识点。

4.练习与讨论: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拓展与应用:学生自主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分享解题过程和心得。

6.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所学,反思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重点。

主要包括除法的意义、实例讲解、练习题目等。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成果和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数学教研案例】发挥新课标导向 优化教学设计---以《表内除法(一)》为例

【小学数学教研案例】发挥新课标导向 优化教学设计---以《表内除法(一)》为例

【小学数学教研案例】发挥新课标导向优化教学设计---以《表内除法(一)》为例一、课标要求《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一学段目标中提出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运算,在具体情境中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数感、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在数量关系上,要求学生在简单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解决问题,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

二、单元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一)》是“数与代数”领域中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学生认识除法的起始阶段,是今后学习其他除法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教材分为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部分内容,主要的教学内容包括平均分(每份分的同样多)、除法的含义(把物体物品平均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和用所学的除法运算解决问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为两个层次(1)以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和活动情景,让学生通过对比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并认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等分和包含。

(2)在建立平均分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会学生读除法算式,注意读算式的时候要从左往右去读。

如:8÷2=4读作8除以2等于4。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有两种:(1)除数是几就想几的口诀求商。

(2)利用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求商。

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用除法解答两种情况的问题。

(1)知道总数和每份数求份数,(2)知道总数和份数要求每份数,这两种问题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平均分,都要用除法算式表示。

为了区分对比乘除法意义和用途的不同,将上学期所学的每份数×份数=总数与之对比,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用除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三、学情分析在接触“表内除法”前,学生已经系统地学习过“表内乘法”,掌握了乘法的意义,也有过连减、连加的经验,并会用表内乘法解決简单的实际问题,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

此外,同时学生在学习平均分之前,在生活中大致都有分物品的经历和意识,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等直观形象方式知道如何把物品平均分,为学习表内除法 ( 一) 的相关内容提供了基础。

人教版小学数学表内除法(一)单元分析 (3)

人教版小学数学表内除法(一)单元分析 (3)

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教科书分为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个小节。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

主要的教学内容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含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和用所学的除法运算解决问题。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

教科书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在对比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含义,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用数学语言描述平均分,实现“多元表征”的统一,理解除法的意义。

同时在具体情境中让平均分的结果从实物操作到图形表征,从而建立与乘法之间的联系,用乘法口诀求商。

最后通过对除法意义的深入理解,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品的实践经验。

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科书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丰富、有趣的活动和练习,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的机会。

单元主题图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策略:1.运用多种表征方式之间的相互转化,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除法概念。

可以从动作表征和表象表征开始,让学生借助学具分一分、摆一摆,或者在图中连一连、圈一圈,积累丰富的平均分的活动经验,进而组织学生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再写出相应的算式,最后让学生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表内除法(一) 平均分》说课稿(附教案)

《表内除法(一) 平均分》说课稿(附教案)

《表内除法(一)平均分》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第一节“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的第一课时,教材第12页至14页例1、例2的教学内容。

《平均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因此本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二、学情分析:“认识来源于实践”。

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的实践经验。

教学时,由分物品的具体情境引入“平均分”之后,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摆摆、分分、看看、圈圈等平均分物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就为认识“除法”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知识。

在此基础上,再去认识除法,就能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重、难点如下:1.通过观察情境图,能举例说明“每份同样多”,并能说出平均分的含义。

2.初步感知平均分的特点,会将一些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平均分的方法。

四、说教学方法《数学课程标准》中这样规定:“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基于此,在教学中通过具体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解决问题,积淀经验。

五、说教学过程:本节课主要设计四个环节:1.创设情境,直观感知“平均分”;2.动手操作,探究“平均分”的方法;3.应用新知,理解“平均分”4.全课总结。

下面就每个环节的设计流程及设计意图进行说明。

创设情境,直观感知”平均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得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得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得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得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得意义解决一些简单得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得学习习惯。

教材说明本单元教材划分为除法得初步认识、用2~6得乘法口诀求商两节,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法得初步认识,用2~6得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

教材安排如下:表内除法就是学生学习除法得开始,它就是今后学习除法得基础。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得意义,在理解得基础上掌握用2~6得乘法口诀求商得方法及解决问题,就是本单元教学得重点。

本单元教学得难点就是:除法得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得实际问题。

1.关于“除法得初步认识”得编排。

“除法得初步认识”内容编排,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得“每份同样多”得实例与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得概念。

第二,在建立“平均分”概念得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得名称。

教材结合具体事例与活动情境,从让学生认识“平均分”开始,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探讨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除法运算得意义,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得名称。

这样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得实践活动,既为学生认识“除法”积累丰富得感性知识,又促使学生对“除法”产生亲切感。

2.关于“用2~6得乘法得口诀求商”得编排。

遵循由易到难得原则,教材对用2~6得乘法口诀求商得编排,按被除数从小到大得顺序分成两段。

第一段,被除数不超过12。

第二段,被除数不超过36。

第一段,被除数不超过12,即所用得乘法口诀中积不超过12。

先教学被除数小得除法计算,充分利用学生学过连加、连减与乘法得基础与“平均分”物品得实践经验,促使学生自主探索不同得求商得方法。

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得意识,又有利于为进一步学习用2~6得乘法口诀求商打好基础。

第二段,被除数不超过36。

这部分教材,突出了用乘法口诀求商得方法。

用乘法口诀求商得方法,就是用乘法口诀求积得逆思考。

学生初步学时往往感到困难。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第24页例2特意借助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得画面情境,先出现乘法算式(4×6=24)再出现24÷4=□、24÷6=□,促使学生领会乘、除法得关系,为学生用乘法口诀求商打开通道。

教材中设计有相关联得一乘两除一组得计算,为学生理解与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得方法创造条件。

3.关于解决问题得编排。

本单元得解决问题就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得。

首先,在除法得初步认识教学中蕴含有解决问题得内容。

例如,第20页第2题、第4题,让学生根据画面内容分别填写每只小熊分( )个、可以分给( )个小朋友与相应得除法算式。

使学生在理解除法意义得同时,体会生活中存在用除法计算得问题。

接着,在用2~6得乘法口诀求商中进一步蕴含解决问题得内容。

例如,第23页例1,以把12个桃平均分给小猴得情境,分别计算出“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

使学生在学习除法计算方法得同时,初步体会怎样提出用除法计算得问题,怎样解决用除法计算得问题。

然后,在用2~6得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得实际问题与需要用乘法与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得内容。

教材对解决问题得内容,遵循由易到难得原则,先编排用除法计算解决简单得实际问题,再编排用乘法与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得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得呈现,注重用学生熟悉得有兴趣得活动与事例设计情境,为学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得方法提供生动得资源。

例如,第29页例3用15个小朋友做游戏、第31页例4用儿童商店里购物情境得插图展现解决问题得信息。

又如,练习六中得3道题,分别采用了做风车、小兔运白菜、分画片等素材,让学生解决提出得问题。

例题、练习题插图呈现了数学问题得现实情境,促使学生“走入情境”去发现问题,并通过观察了解信息,通过讨论交流探索解决问题得方法。

这样就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得过程中,一次一次体验成功,并感受除法计算在生活中得价值,使学生在获得一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方法得同时,滋生应用数学得意识。

教学建议1.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得实践活动。

除法概念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所理解。

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较多得感性认识。

除法得含义就是建立在“平均分”得基础上得。

为此,教学时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得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得实践活动机会。

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得生活实例,引出“平均分”。

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平均分15个橘子、平均分12瓶矿泉水、帮小朋友分组租船、帮小熊分筷子……在丰富得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得概念。

学生多次经历“平均分”得过程,并在头脑中形成相应得表象。

这就为学生认识除法打好了基础。

2.设置情境或通过直观让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法得关系。

教学用乘法口诀求商,关键就是让学生了解乘除法得关系。

教学时,要设置情境或通过直观,使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法得关系。

例如,利用第24页例2植树情境,先写出乘法算式算出积,再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接着,用小棒代表树摆一摆,让学生瞧到“一共栽(4×6=24)棵树”“24棵树每行栽4棵,可以栽(24÷4=6)行”“24棵树栽6行,平均每行栽(24÷6=4)棵”,初步领会除法与乘法得关系。

有了这个基础,让学生用除法算出24÷4、24÷6得商,就容易由4×6=24想商。

在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法关系得基础上,着重引导学生探索怎样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时,把“怎样求出商”得问题交给学生,给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得机会,适时引导,让学生探索发现用乘法口诀求商得方法。

学生经历探索性得学习过程,正就是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得兴趣与创新意识所必需得。

3.合理组织练习,使学生达到“比较熟练地用2~6得乘法口诀求商”得教学目标。

计算能力就是数学能力得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标准》对数得运算规定得具体目标,本单元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得乘法口诀求商。

根据一般规律,学生应做到能正确口算,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每分钟做8道题。

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借助直观手段,让学生从乘除法得关系中理解求商得思路外,还必须合理组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得方法。

这里得合理组织练习,强调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为学生提供必需得练习内容。

学生能够比较熟练用2~6得乘法口诀求商得必备条件,就是熟记2~6得乘法口诀。

因此,除了让学生懂得乘法口诀在除法计算中得重要作用外,还需要不断给学生提供熟记乘法口诀得练习,为提高学生用乘法口诀求商得能力打好基础。

适当安排把乘法口诀填完整与求乘法算式中未知数练习就是必要得。

把乘法口诀填完整与求乘法算式中未知数得思维过程与用乘法口诀求商得过程一致。

例如,( )六二十四自身就就是求24÷6得商得思维过程。

又如,完成6×( )=24,要想6与几相乘等于24。

提供这样得练习内容,学生不仅能熟记乘法口诀,还能帮助学生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得思路,促使学生牢固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得方法。

(2)适当加大课堂练习密度。

小学低年级得练习,必须以课内为主。

适当加大课堂练习密度,使每个学生都有较多得练习机会,尤其对学习有困难得学生要给予特殊“照顾”。

例如,多进行口头练习(如“对口令”、抽卡口算、小组抢答等),把练习题制成卡片让学生练习,这样可以加大课堂练习密度。

但要注意“适当”二字,把握课堂容量。

密度太大,学生过分紧张,会影响教学效果,同时也会降低学生学习数学得兴趣。

(3)练习形式要多样化。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易持久。

单调得练习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降低练习效率。

针对学生得年龄特点,要注意练习形式多样化。

例如,利用教材提供得资源,组织“送信”“找朋友”“抽卡”等游戏性练习活动,让学生兴趣盎然、生动活泼地投入练习活动,将有效地提高计算能力。

4.重视创设解决问题得情境。

根据《标准》(第一学段具体目标)要求,本单元教学,应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得意义与算法解决一些简单得实际问题。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或用学生身边得实例),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问题得情境,使学生获得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得机会。

对于提出得需要用新知识解决得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方法。

教材中编排有运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得实际问题。

探索解决这些问题得方法,就是教学得难点。

教学中更需重视创设实际情境,让学生借助直观情境探索解决问题得步骤与方法。

比如教学第31页例4,先展现儿童商店里购物得画面,并描述小明与小芳购物得情境,吸引学生去了解、收集小明与小芳购物得信息,发现要解决得问题。

在探索解决“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得方法时,需要联系买东西得生活经验与借助画面情境,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出:要先解决“买一辆汽车用多少钱”得问题。

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身边得事例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得含义,同时又帮助学生准确找出要先解决得问题。

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得过程中,进行简单得、有条理得思考。

让学生不断在创设得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用数学得成功体验,使学生逐步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得能力与应用意识。

5.本单元可用13课时进行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