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合集下载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1.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CA.进行社会调查B.分析实际情况C.理论付诸实践D.总结经验教训2.矛盾有两个基本属性,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DA.客观性B.普遍性C.特殊性D.斗争性3.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一个完整认识过程的是C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C.实践--认识--实践D.意识--物质--意识4.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C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5.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DA.认识客观规律B.制定周密计划C.依靠广大群众D.参加社会实践6.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B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7.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BA.是否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B.是否与客观实际相一致C.是否说得清楚明白D.是否被大多数人承认8.生产方式是DA.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9.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DA.法律思想、哲学、艺术B.政治思想、语言学、艺术C.自然科学、道德、宗教D.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10."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这是一种C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C.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11.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A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1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B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B.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D.事物发展的趋向和走势13.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C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的关系问题14.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解析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2013.1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D、神秘天意的启示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一是它脱离社会实践,二是不懂得辩证法。

因此,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直观、被动的反映论,是机械的反映论。

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是从感觉、思想到物,根本提不上“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2.考察具体劳动【2013.10】具体劳动()。

A、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C、反映社会生产关系D、创造剩余价值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具体劳动是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

具体劳动过程是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物质,创造出不同的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商品劳动的自然属性。

3.人的主观能动性【2013.10】股份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董事会B、监事会C、理事会D、股东大会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组织结构包括权力机构(股东大会)、经营管理机构(董事会)、监督机构(监事会)。

与此相应一般需要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

4.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2013.10】绝对地租的形成原因是()。

A、土地的经营垄断B、土地的私有权垄断C、土地的肥沃程度D、土地的地理位置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

绝对地租是在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条件下,这种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租种任何土地,包括租种劣等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

5.国民经济的管理和调控【2013.10】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管理和调控()。

A、能够消除经济危机B、可以缓和资本主义内部的某些矛盾C、能够防止生产过剩D、可以根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ACD观点明显错误。

1认识的客体是(

1认识的客体是(

1.认识的客体是()A.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B.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C.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D.外部自然界2.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A.深入实际,了解情况 B.认真思考,形成理论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3.对待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这种态度的理论基础是()A.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C.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能动的反映是摹写和创造的统一4.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人口因素B.地理环境C.生产方式D.政治制度5.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A.制造使用工具B.运用语言文字C.具有思想意识D.进行群体活动6.社会结构是指()A.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 B.国家政权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C.组成人类社会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关系7.从起源上说,国家是()A.人们通过订立契约形成的B.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C.一个民族征服另一个民族的产物和表现D.人们协调公共社会秩序的产物和表现8.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B.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C.它具有历史继承性D.它具有系统性、理论性9.“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这种观点属于()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B.历史宿命论观点C.机械决定论观点D.否认人民群众历史创造性的观点10.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党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巩固和壮大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逐步完善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这说明()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B.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上层建筑被经济基础所决定。

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的例子

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的例子

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的例子
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的例子可以从不同领域和层面进行阐述。

首先,我们可以从科学领域的角度来看。

一个著名的例子是爱因斯
坦的相对论。

在相对论之前,人们普遍相信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是
绝对正确的,但是当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的时候,彻底改变了人们
对时间和空间的认知,从而完成了一次科学认知的飞跃。

另一个例子可以是在技术领域。

比如,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从最初的2G到如今的5G,每一次技术升级都代表了一次飞跃。

例如,5G技术的推出不仅提供了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更低的延迟,
也为物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这是技
术领域的一次飞跃。

在社会发展方面,也存在认识飞跃的例子。

比如,人权观念的
演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人权的认识也在不断升级和完善,这种认识上的飞跃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此外,还可以从个人层面来看。

比如,一个人在工作中遇到了
挑战,经过努力和学习,突破了自己的认知局限,取得了显著的成
长和进步,这也可以看作是个人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总之,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的例子可以涵盖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以及个人成长等多个领域,每一个例子都代表了认知上的重大突破和进步。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71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71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71(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由于社会历史是由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着的人创造的,因此(分数:2.00)A.社会规律是由人所创造的B.人们可以改造或者消灭社会规律C.社会发展规律只能通过人的自觉活动起作用√D.人的活动都符合社会规律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人的自觉活动的关系。

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的,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必然性和因果制约性。

A项的错误在于社会规律不是由人所创造的,它否认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B项的错误在于人不能改造或者消灭规律。

D项的错误在于并非所有人的活动都符合社会规律。

正确答案是C选项。

3.“理在事先”这一观点属于(分数:2.00)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人之外的某种神秘莫测的精神力量,其常用“理”“理念”和“绝对精神”来表述。

本题中的“理”便属于客观精神。

所以选项D正确。

4.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以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到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

这些挖甘草的人们(分数:2.00)A.只看到事物的客观性,没有看到人们的主观能动性B.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C.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D.只看到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多样性。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_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_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1.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CA.进行社会调查B.分析实际情况C.理论付诸实践D.总结经验教训2.矛盾有两个基本属性,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DA.客观性B.普遍性C.特殊性D.斗争性3.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一个完整认识过程的是C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C.实践--认识--实践D.意识--物质--意识4.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C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5.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DA.认识客观规律B.制定周密计划C.依靠广大群众D.参加社会实践6.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B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7.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BA.是否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B.是否与客观实际相一致C.是否说得清楚明白D.是否被大多数人承认8.生产方式是DA.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9.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DA.法律思想、哲学、艺术B.政治思想、语言学、艺术C.自然科学、道德、宗教D.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10."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这是一种C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C.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11.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A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1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B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B.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D.事物发展的趋向和走势13.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C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的关系问题14.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练习题 2(自考华夏网学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练习题 2(自考华夏网学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阶段测评21.单选题1.1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CA 进行社会调查B 分析实际情况C 理论付诸实践D 总结经验教训1.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CA 劳动是人的本质B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C 人之初,性本善D 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1.3社会革命是()的必然产物。

DA 改革B 阶级斗争C 革命D 社会基本矛盾1.4在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是()AA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C 产品分配形式D 生产工具1.5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含义是()CA 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B 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出发C 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D 从个人的愿望和要求出发1.6任何真理都是()BA 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B 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C 一元与多元的统一D 正确和错误的统一1.7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不确定性。

实跋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DA 真理本身具有不确定性B 从事实践活动的人的世界观的差异性C 不同阶级的人,具有不同的实践目的D 任何实践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的实践,都是有局限性的1.8“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这句话是说()BA 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B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C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标志D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理性认识的形式是()CA 感觉、知觉、表象B 感觉、分析、综合C 概念、判断、推理D 识记、联想、判断1.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愿望与追求,其中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表达是()B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厚德、包容、求是、创新1.11下列各项中,不能够正确说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DA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护理本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在线练习答案

护理本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在线练习答案

(一) 单选题1.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这说明( )。

(A) 真理具有客观性(B) 真理具有绝对性(C) 真理具有相对性(D) 真理具有全面性参考答案:(C)2.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A) 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B) 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C)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D) 剩余产品的出现参考答案:(C)3. 从哲学上来讲,和谐就是指( )。

(A) 事物之间不存在矛盾(B) 事物之间的矛盾没有斗争性(C) 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D) 矛盾的一种特殊形式参考答案:(D)4. 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 )。

(A) 熟知即真知(B) 熟知不等于真知(C) 熟知起源于真知(D) 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参考答案:(B)5. 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

(A) 抛弃(B) 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 纯粹的否定(D) 既克服又保留参考答案:(D)6. "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一论断说明( )。

(A) 世界除了过程,什么都不存在(B) 一切都在变化和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C) 世界作为过程的集合体本身是没有方向的运动状态(D) 承认运动就必然否认相对稳定参考答案:(B)7. 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

(A)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 英国宪章运动(C) 芝加哥工人起义(D)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参考答案:(B)8. 1633年,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教廷判处终生监禁。

1979年11月10日罗马教皇在公开集会上正式承认伽利略在340多年前受到教廷审判是不公正的,公开为伽利略平反。

这说明( )。

(A) 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B) 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C) 真理是不断发展的(D) 真理终将战胜谬误参考答案:(D)9. 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

福师14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二

福师14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二

福师14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二一、单选题(共 35 道试题,共 70 分。

)得分:701.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D)A. 深入实际,了解情况B. .认真思考,形成理论C. 精心安排,制定计划D. 执行计划,付诸实践满分:2 分得分:22. 国家在实质上代表(A)。

A. 统治阶级的利益B. 被剥削阶级的利益C. 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D. 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满分:2 分得分:2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

A.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 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D. 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满分:2 分得分:24.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的根源是(C)。

A. 不同阶级在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B. 不同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C. 不同阶级在经济利益上的根本对立D. 不同阶级在职业分工上的根本对立满分:2 分得分:25. 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是(B)。

A. 相对主义的观点B.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 拆衷主义的观点D. 诡辩论的观点满分:2 分得分:26. 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A)。

A. 主要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决定的B. 主要矛盾的次要矛盾方面决定的C. 由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决定的D. 由各矛盾的次要矛盾方面共同决定的满分:2 分得分:27. 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

A. 生产方式B. 人口因素C. 地理环境D. 社会意识满分:2 分得分:28.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C)。

A. 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B.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D. 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满分:2 分得分:29. 运动是物质的(B)。

A. 唯一属性B. 根本属性C. 特殊属性D. 偶然属性满分:2 分得分:210. 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D)。

A. 否认物质是运动的B. 否认运动是绝对的C. 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 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满分:2 分得分:211. 现象是(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B)A.科学性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2、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的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 B )A.辩证法思想B.唯物主义思想C.可知论思想D.决定论思想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4、哲学上的基本派别是(D)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C.唯物主义辩证法与唯心主义辩证法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5、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A)A.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B.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A)A.物质性B.运动性C.精神性D.7、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D)A、联系的B、精神的C、发展的D、实践的8、实践中“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D )??????A、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的普遍性C、矛盾的斗争性?????????????D、矛盾的特殊性9、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B)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10、“学而不思则罔”是指(A)A.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B.理性认识需要上升到感性认识C.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D.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认识11、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C)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1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指()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B.不深刻的认识和深刻的认识???C.由认识到实践,由实践到认识??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1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D )A.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活动B.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C.一切知识都直接来自实践活动D.一切知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14、任何科学真理都不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都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训练1.单选题1.1 下列不属于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是()A-动物的依赖性社会B-物的依赖性社会C-人的依赖性社会D-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本题考查三种社会形态划分。

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把社会形态划分为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因此正确答案是A。

1.2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B-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C-事物发展的途径D-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本题考查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质量互变规律主要揭示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1.3 垄断组织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在采购原材料时多采取()A-垄断高价;B-垄断低价;C-自由价格;D-市场价格本题考查垄断低价。

垄断低价是指垄断资本在购买生产资料时规定的低于其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垄断价格。

因此正确答案是B。

1.4 肯定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但它忽视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是()观点。

A-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唯物主义D-认识论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割裂这种统一,会导致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

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肯定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但它忽视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因此正确答案选B选项。

1.5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所说的“三大差别”的是()A-城市和乡村的差别B-政治与经济的差别C-工业与农业的差别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三大差别”。

在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三大差别”必然归于消失。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B )A.科学性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2、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的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 B )A.辩证法思想B.唯物主义思想C.可知论思想D.决定论思想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4、哲学上的基本派别是( D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C.唯物主义辩证法与唯心主义辩证法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5、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A )A.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B.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 A )A.物质性B.运动性C.精神性D.物质性和精神性7、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D )A、联系的B、精神的C、发展的D、实践的8、实践中“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 D )A、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的普遍性C、矛盾的斗争性D、矛盾的特殊性9、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 B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10、“学而不思则罔”是指( A )A.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需要上升到感性认识C.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D.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认识11、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C )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 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1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指()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B.不深刻的认识和深刻的认识C.由认识到实践,由实践到认识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1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D )A.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活动B.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C.一切知识都直接来自实践活动D.一切知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14、任何科学真理都不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都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福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二及答案

福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二及答案

福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二一、单选题(共 35 道试题,共 70 分。

)V1.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D)A. 深入实际,了解情况B. .认真思考,形成理论C. 精心安排,制定计划D. 执行计划,付诸实践满分:2 分2. 有些同志在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

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D)。

A. 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B. 类似唯理论的错误C. 类似客观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D. 类似经验论的错误满分:2 分3. 现象是(C)。

A. 事物内在的联系B. 事物稳定的联系C. 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D. 不包含假象在内的事物的真实的联系满分:2 分4.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B)。

A. 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B. 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C. 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式D. 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满分:2 分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

A.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 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D. 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满分:2 分6. 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B)。

A. 两种不同的道路B. 两种不同的状态C. 两种不同的方式D. 两种不同的结果满分:2 分7. 认识的客体是(A)A. 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B. 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C. 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D. 外部自然界满分:2 分8.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的根源是(C)。

A. 不同阶级在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B. 不同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C. 不同阶级在经济利益上的根本对立D. 不同阶级在职业分工上的根本对立满分:2 分9.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A)。

A. 最高标准B. 唯一标准C. 必要标准D. 价值标准满分:2 分10. 人类社会中最根本的社会关系是(B)A. 政治关系B. 经济关系C. 思想关系D. 家庭关系满分:2 分11. 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C)。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作业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作业及参考答案

(一) 单选题1.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这说明( )。

(A) 真理具有客观性(B) 真理具有绝对性(C) 真理具有相对性(D) 真理具有全面性参考答案:(C)2. 实践的客体是( )。

(A) 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 客观物质世界(C) 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 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参考答案:(D)3. 按照辩证法的观点,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体现了( )。

(A) 根本性的质变(B) 单纯的量变(C) 质变过程的量的扩张(D) 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参考答案:(A)4. 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

(A) 马克思(B) 爱因斯坦(C) 达尔文(D) 牛顿参考答案:(A)5.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

(A) 调查研究,了解情况(B) 深入思考,形成理论(C) 精心安排,制定计划(D) 执行计划,付诸实践参考答案:(D)6. 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

(A) 抛弃(B) 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 纯粹的否定(D) 既克服又保留参考答案:(D)7.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

(A) 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 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D) 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象参考答案: (C)8.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 )。

(A) 决定了社会发展趋势 (B) 决定着社会变革力度 (C) 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D) 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最终源泉参考答案: (C)9.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

(A)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 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参考答案: (C)10. 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

2016考研政治: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

2016考研政治: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

认识的发展过程,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辩证过程。

这一过程中包含认识的两次飞跃,历来是考研政治马原部分的一级考点,2016考研命中的可能性仍然很大,属于必背考点哦! 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特征与区别: 感性认识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对事物表象的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抽象和概括对事物本质及规律的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感性认识通过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反映;理性认识通过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假说和理论等形式反映。

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活动的起点,没有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任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两种错误:唯理论:只承认理性认识,否认感性认识的可靠性,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教条主义;经验论:只承认感性认识,否认理性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经验主义。

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是:必须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运用理性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

因为:只有通过这次飞跃,才能使认识物化、对象化,使认识变为现实,使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只有通过这次飞跃,才能使认识受到实践的检验而得到修正、补充、丰富和发展。

实现这一飞跃的条件是:坚持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把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同主体自身利益结合起来,形成正确合理的实践观念;理论必须被群众掌握,化为群众的行动;要把理论的正确性与现实的可行性统一起来,寻求实现理想客体的具体途径和工作方法。

认识的过程有两次飞跃,复习过程也需要完成从理解到记忆的飞跃哦!建议大家多结合实例把这部分知识点记牢,考场上如果遇到坚决不失分!。

2023年成考-专升本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习题与解析

2023年成考-专升本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习题与解析

1.单选题1、凡是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哲学均属于()A、唯心主义B、不可知论C、可知论D、唯物主义1、答案:D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唯物主义的概念。

【应试指导】哲学的基本派别特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

唯物主义指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物质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即坚持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的哲学派别。

唯心主义指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思维第一性、物质存在第二性,即坚持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意识决定物质的哲学派别。

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物质世界中抽象出的万事万物的共同特性是()A、客观实在性B、可知性C、实体性D、客观规律性2、答案:A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定义。

【应试指导】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的这一界定继承和汲取了以往唯物主义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实现了物质定义的科学化。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特性——客观实在性。

3、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

这说明()A、物质和运动不易区分B、物质和运动可相互替代C、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D、物质和运动可相互转化3、答案:C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应试指导】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必将导致形而上学。

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

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必将导致唯心主义4、从意识起源来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福师(2020-202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一(1)答案

福师(2020-202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一(1)答案

福师(2020-202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一
注:本科有多套试卷,请核实是否为您所需要资料,本资料只做参考学习使用!!!
一、单选题(共46题,92分
1、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下列命题中未能表达马克思这句话的含义的有
A意识就是物质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D意识对物质的反映不会与物质本身完全一致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参考选择】:B
2、下列俗语中表达必然性的有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因祸得福
C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D失败是成功之母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参考选择】:A
3、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
A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参考选择】:D
4、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
A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
B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
C经常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D生产出社会需要的精神产品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参考选择】:B
5、许多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很高,却存在大量严重的道德问题和精神危机,因而并不是当代最进步、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这说明
A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要以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为基础
B物质文明发展了,精神文明必定堕落
C社会进步是社会整体的发展,而不仅仅是物质方面的发展
D不可能有真正的社会进步。

认识的两次飞跃

认识的两次飞跃

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

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和形象性。

又是有局限性的。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的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有质的区别的两个阶段。

同时它们又是统一的:第一,理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

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将计就计辩证统一,会导致经验论和唯理论。

经验论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是可靠的,而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唯理论认为只有理性认识是可靠的,而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一次能动的飞跃。

要正确地实现这次飞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通过实践和调查研究获得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

第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和创造。

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这是一次意义更为重大的飞跃,这是因为:第一,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改造世界又需要理论指导。

第二,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

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相互区别的。

第一次飞跃主要是认识世界,第二次飞跃主要是改造世界。

要正确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具备如下条件:第一,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要把关于事物的认识与主体的需要结合起来,确定行动的目的和计划。

第三,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及答案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及答案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2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1分)A.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象 ( )B.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 )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 )D.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 )2.“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一观点是说:()(1分)A.实践无需认识指导 ( )B.认识世界没有必要 ( )C.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 )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 )3.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1分)A.A ( )B.怎样理解抽象与具体及其关系? ( )4.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1分)A.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 )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 )D.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 )5.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1分)A.实践——认识——实践 ( )B.感觉——知觉——表象 ( )C.概念——判断——推理 ( )D.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 )6.道德是:()(1分)A.经济基础最集中、最直接的反映 ( )B.最抽象的意识形式 ( )C.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 )D.上层建筑的核心 ( )7.人民群众的生活与文艺创作的关系是:()(1分)A.人民群众的生活都是文艺创作的典型 ( )B.人民群众的生活寓于文艺作品 ( )C.人民群众的生活等于文艺作品 ( )D.人民群众的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 ( )8.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1分)A.资本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 ( )B.资本家靠自身勤劳致富,兴办资本主义企业 ( )C.劳动者自愿脱离土地到城市做工,为资本家进行积累 ( )D.通过暴力手段迫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财富集中在资本家手中( )9.在一切社会里,社会财富由:()(1分)A.价值构成的 ( )B.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构成的 ( )C.资本构成的 ( )D.货币构成的 ( )10.生产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1分)A.不变资本不体现剥削关系,可变资本体现剥削关系 ( )B.资本不同部分的物质形态不同 ( )C.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 )D.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 )1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因为剩余价值被看作是:()(1分)A.预付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 ( )B.预付的不变资本的增加额 ( )C.耗费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 ( )D.耗费的可变资本的增加额 ( )12.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1分)A.总统 ( )B.最高检察院 ( )C.最高法院 ( )D.国会 ( )13.企业经营全球化的重要标志是:()(1分)A.国际金融机构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 ( )B.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 ( )C.世界贸易组织主导经济全球化的能力不断提高 (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际联盟的形成 ( )1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1分)A.从根本上解决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矛盾 ( )B.改变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 ( )C.没有改变劳动者受剥削的地位 ( )D.使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形成了利益一致 ( )15.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超越空想社会主义,是因为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1分)A.科学的思想体系上 ( )B.批判空想社会主义上 ( )C.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 )D.共产主义者同盟上 ( )16.社会主义力量坚定地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推动着:()(1分)A.社会主义不断的同资本主义做斗争 ( )B.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 )C.社会主义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 )D.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进行 ( )17.3.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相区别的根本标志是:()(1分)A.生产资料私有制 ( )B.人民当家作主 ( )C.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 )D.生产资料公有制 ( )18.6.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表现是:()(1分)A.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 )B.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 ( )C.扩大改革开放,成为社会的主人 ( )D.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 )19.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明确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1分)A.革命性和斗争性 ( )B.阶级性和先进性 ( )C.先进性和科学性 ( )D.先进性和革命性 ( )20.自由王国是指人们:()(1分)A.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 ( )B.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 ( )C.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 ( )D.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 ( )二.多选题(每题1分,共10分)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为:()(1分)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 )B.意识表达离不开语言 ( )C.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 )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 )2.实践结构中的主体形式有:()(1分)A.集团主体 ( )B.社会主体 ( )C.个人主体 ( )D.人类主体 ( )3.中国哲学主张有差别的矛盾统一,更重视“和合”和统一,其表现是:()(1分)A.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 )B.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C.凡物莫不有两 ( )D.礼之用,和为贵 ( )4.下列体现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辩证关系的有:()(1分)A.自然规律在同样的条件下可以反复出现,社会规律则是历史的,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不同的历史阶段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 )B.自然规律是一种盲目的五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 )C.人可以借助工具作用于客观世界,有目的地引发、调节和控制自然界中的事物、能量和信息过程,使各种客观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发生有利于人的变化 ( )D.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有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 )5.生产关系客观性的表现:()(1分)A.生产关系的诸方面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B.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 ( )C.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 )D.人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不能随意选择 ( )6.资产阶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很大作用,包括:()(1分)A.操纵选举 ( )B.制定和推行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方针、政策 ( )C.控制群众团体和舆论宣传 ( )D.代表资产阶级执掌政权,对政府施加影响、控制议会 ( )7.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原则区别在于:()(1分)A.国家结构形式不同 ( )B.经济基础不同 ( )C.阶级实质不同 ( )D.宗旨不同 ( )8.全球经济的主要国际性协调组织有:()(1分)A.世界贸易组织 ( )B.世界银行 ( )C.跨国公司 (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9.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分)A.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作用的结果 ( )B.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 )C.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 ( )D.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 )10.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包括:()(1分)A.终身雇佣制度 ( )B.职工控股计划 ( )C.职工持股计划 ( )D.职工参与决策制度 (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怎样理解事物相互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关系?发展的实质是什么?(5分)2.简述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CA.进行社会调查B.分析实际情况C.理论付诸实践D.总结经验教训2.矛盾有两个基本属性,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DA.客观性B.普遍性C.特殊性D.斗争性3.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一个完整认识过程的是C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C.实践--认识--实践D.意识--物质--意识4.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C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5.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DA.认识客观规律B.制定周密计划C.依靠广大群众D.参加社会实践6.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B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7.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BA.是否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B.是否与客观实际相一致C.是否说得清楚明白D.是否被大多数人承认8.生产方式是DA.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9.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DA.法律思想、哲学、艺术B.政治思想、语言学、艺术C.自然科学、道德、宗教D.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10."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这是一种C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C.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11.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A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1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B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B.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D.事物发展的趋向和走势13.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C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的关系问题14.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

从根本上说,这是由B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B.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C.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D.环境和资源的状况决定的15.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A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D.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16.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AA.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B.生产力的变化落后于生产关系的变化C.生产关系总是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1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D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D.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18."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A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辨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19.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C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20.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指DA.实践标准是不可靠的B.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逻辑证明也是检验真理的途径D.实践标准具有历史局限性,它对真理的检验是一个过程21.真理是有价值的,说的是AA.真理是客观的B.真理是发展的C.真理能满足人的需要D.有用的就是真理2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C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D.质量互变规律23.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它:CA.是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B.是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C.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D.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公有制24.认识事物的最根本方法是CA.普遍联系法B.阶级分析法C.矛盾分析法D.具体分析法25.肯定和否定相互依存,离开了肯定就没有否定,离开了否定也没有肯定。

这是一种DA.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辩证法的观点2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实践是一种BA.客观的物质性活动B.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C.具有自觉能动性的活动D.具有社会历史性的活动27.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DA.联系的B.精神的C.发展的D.实践的2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句话强调的是BA.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B.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变化有重要影响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D.外因和内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29.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DA.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30.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BA.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31.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DA.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C.政治制度D.生产方式3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D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3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3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A.广延性B.持续性C.可知性D.客观实在性35.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A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B.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3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C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3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BA.唯物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B.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和可知的观点D.运动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3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39."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

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

"这段话告诉我们B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D.要抓住主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40.发展的实质是D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41.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强调C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2.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CA.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B.黑格尔哲学的功绩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D.康德哲学的功绩4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C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44."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

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AA.矛盾普遍性原理B.运动、发展的原理C.普遍联系的原理D.矛盾特殊性原理45."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这一观点是:CA.唯心主义的观点B.相对主义的观点C.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观点D.宿命论的观点46.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BA.感觉B.知觉C.表象D.分析47.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CA.是否符合人的利益和愿望B.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C.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48.下列各项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的是D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49."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D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50.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

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DA.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C.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D.辨证的否定的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