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_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解析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2013.1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D、神秘天意的启示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一是它脱离社会实践,二是不懂得辩证法。
因此,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直观、被动的反映论,是机械的反映论。
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是从感觉、思想到物,根本提不上“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2.考察具体劳动【2013.10】具体劳动()。
A、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C、反映社会生产关系D、创造剩余价值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具体劳动是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
具体劳动过程是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物质,创造出不同的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商品劳动的自然属性。
3.人的主观能动性【2013.10】股份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董事会B、监事会C、理事会D、股东大会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组织结构包括权力机构(股东大会)、经营管理机构(董事会)、监督机构(监事会)。
与此相应一般需要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
4.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2013.10】绝对地租的形成原因是()。
A、土地的经营垄断B、土地的私有权垄断C、土地的肥沃程度D、土地的地理位置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
绝对地租是在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条件下,这种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租种任何土地,包括租种劣等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
5.国民经济的管理和调控【2013.10】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管理和调控()。
A、能够消除经济危机B、可以缓和资本主义内部的某些矛盾C、能够防止生产过剩D、可以根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ACD观点明显错误。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1.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CA.进行社会调查B.分析实际情况C.理论付诸实践D.总结经验教训2.矛盾有两个基本属性,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DA.客观性B.普遍性C.特殊性D.斗争性3.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一个完整认识过程的是C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C.实践--认识--实践D.意识--物质--意识4.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C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5.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DA.认识客观规律B.制定周密计划C.依靠广大群众D.参加社会实践6.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B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7.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BA.是否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B.是否与客观实际相一致C.是否说得清楚明白D.是否被大多数人承认8.生产方式是DA.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9.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DA.法律思想、哲学、艺术B.政治思想、语言学、艺术C.自然科学、道德、宗教D.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10."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这是一种C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C.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11.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A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1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B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B.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D.事物发展的趋向和走势13.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C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的关系问题14.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
实践论一个关系两次飞跃三个统一
实践论一个关系两次飞跃三个统一
一对关系——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两次飞”——认识在实践基础上的两次飞跃、三个统一——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认识的一个过程包括两次飞跃,由实践到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把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又由认识到实践(即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
所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然后,从理性认识到实践,即用理性认识去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认识辨证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更为重要。
第一次飞跃解决的是认识世界、形成思想的问题,第二次飞跃解决的主要是改造世界、实现思想的问题,同时又是认识过程的继续和完成。
两次飞跃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三个统一是指:坚持党的领导和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有机统一。
坚持执法工作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坚持对法律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有机统一。
“三个统一”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性和
优越性。
“三个统一”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如何做到守正创新“三个统一”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福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二及答案
福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二一、单选题(共 35 道试题,共 70 分。
)V1.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D)A. 深入实际,了解情况B. .认真思考,形成理论C. 精心安排,制定计划D. 执行计划,付诸实践满分:2 分2. 有些同志在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
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D)。
A. 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B. 类似唯理论的错误C. 类似客观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D. 类似经验论的错误满分:2 分3. 现象是(C)。
A. 事物内在的联系B. 事物稳定的联系C. 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D. 不包含假象在内的事物的真实的联系满分:2 分4.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B)。
A. 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B. 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C. 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式D. 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满分:2 分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
A.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 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D. 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满分:2 分6. 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B)。
A. 两种不同的道路B. 两种不同的状态C. 两种不同的方式D. 两种不同的结果满分:2 分7. 认识的客体是(A)A. 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B. 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C. 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D. 外部自然界满分:2 分8.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的根源是(C)。
A. 不同阶级在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B. 不同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C. 不同阶级在经济利益上的根本对立D. 不同阶级在职业分工上的根本对立满分:2 分9.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A)。
A. 最高标准B. 唯一标准C. 必要标准D. 价值标准满分:2 分10. 人类社会中最根本的社会关系是(B)A. 政治关系B. 经济关系C. 思想关系D. 家庭关系满分:2 分11. 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练习题 2(自考华夏网学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阶段测评21.单选题1.1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CA 进行社会调查B 分析实际情况C 理论付诸实践D 总结经验教训1.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CA 劳动是人的本质B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C 人之初,性本善D 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1.3社会革命是()的必然产物。
DA 改革B 阶级斗争C 革命D 社会基本矛盾1.4在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是()AA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C 产品分配形式D 生产工具1.5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含义是()CA 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B 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出发C 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D 从个人的愿望和要求出发1.6任何真理都是()BA 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B 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C 一元与多元的统一D 正确和错误的统一1.7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不确定性。
实跋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DA 真理本身具有不确定性B 从事实践活动的人的世界观的差异性C 不同阶级的人,具有不同的实践目的D 任何实践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的实践,都是有局限性的1.8“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这句话是说()BA 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B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C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标志D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理性认识的形式是()CA 感觉、知觉、表象B 感觉、分析、综合C 概念、判断、推理D 识记、联想、判断1.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愿望与追求,其中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表达是()B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厚德、包容、求是、创新1.11下列各项中,不能够正确说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DA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测评试卷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测评试卷及答案1.1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世界是统一的)1.2在意识的产生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社会性劳动)1.3所谓“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过犹不及”,都是要求在实践中坚持(适度原则)1.4除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本著作外,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还包括(德意志意识形态)1.5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6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1.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唯物主义基本形态的有(庸俗唯物主义)1.8肯定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但它忽视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1.9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10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1.1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1.12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1.13辩证否定的实质一一扬弃是指(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1.14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四十年代)1.15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1.16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区别是(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1.17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1.1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联系的特点(斗争性)1.19只承认量变而否认质变会导致(庸俗进化论)1.20矛盾发展的不平衡的表现是(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1.21规律的(客观性)表明,人们不能任意地创造或消灭规律,也不能任意地改变规律。
1.22“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一命题表述的辩证思想是(运动的绝对性)1.23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1.24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1.25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是(矛盾分析法)1.26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1.27承认物质世界具有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总特征是指(唯物辩证法)1.28关于人类意识的产生,正确的说法有(意识从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1.2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系统论)1.30“光阴好比河水,只能流去不流回”、“失落黄金有分量,错过光阴无处寻”,这说明了(时间具有一维性)1.31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1.32除了《哲学笔记》这本著作外,列宁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著作还包括(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1.33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提出的“心外无物”,“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这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1.34在21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
2022年秋季-福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一-[复习资料]-答案2
2022年秋季-福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一-0002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单选题 (共 35 道试题,共 70 分)1.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
<-A.->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B.->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滞后性【正确答案】:C2.判断某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主要标志是()。
<-A.->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平等<-B.->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C.->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D.->公有化程度的高低【正确答案】:C3.在社会意识诸种形式中起核心作用的是()。
<-A.->宗教思想<-B.->政治思想<-C.->艺术<-D.->道德【正确答案】:B4.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A.->纯粹是必然的<-B.->纯粹是偶然的<-C.->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D.->有的是偶然的,有的是必然的【正确答案】:C5.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A.->深入实际,了解情况<-B.->.认真思考,形成理论<-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正确答案】:D6.“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个观点是()。
中南大学专升本第二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考试答案
一. 单选题(共40题,共40分)12. 美国波音747客机的600万个零部件由美国及另外6个国家的1200 多家企业提供,这是( ) (119.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20. 科学家洛仑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得克萨斯州引二. 多选题(共15题,共30分)5.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9. 早在1999年,中美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的协议,事实证明,它对两国的经济产生了深远的10. 中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乃阴阳之动静也。
” “皆本物理至固然。
” “动、静皆动也”,这12.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13. 社会主义的特征主要有()(2分)14. 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投资300亿美元,参与“阿波罗”计划的共有2万多家企业、120多所大学三. 判断题(共15题,共30分)2.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3. “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 ) (2分)13. 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它说明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14. 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古今名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声明访问者可将本资料提供的内容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文档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
2023年成考-专升本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习题与解析
1.单选题1、凡是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哲学均属于()A、唯心主义B、不可知论C、可知论D、唯物主义1、答案:D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唯物主义的概念。
【应试指导】哲学的基本派别特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
唯物主义指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物质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即坚持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的哲学派别。
唯心主义指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思维第一性、物质存在第二性,即坚持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意识决定物质的哲学派别。
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物质世界中抽象出的万事万物的共同特性是()A、客观实在性B、可知性C、实体性D、客观规律性2、答案:A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定义。
【应试指导】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的这一界定继承和汲取了以往唯物主义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实现了物质定义的科学化。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特性——客观实在性。
3、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
这说明()A、物质和运动不易区分B、物质和运动可相互替代C、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D、物质和运动可相互转化3、答案:C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应试指导】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必将导致形而上学。
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
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必将导致唯心主义4、从意识起源来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022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真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202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03709)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提出的各项任务,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A.主观条件B.客观条件C.阶级基础D.理论基础2.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是A.科学社会主义B.历史学C.政治经济学D.哲学3.判断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主要是看它A.是否形式新奇B.是否满足大多数人的主观愿望C.是否新近出现D.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4.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B.世界万物有共同的本原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5.现象可以区分为真象和假象。
假象是指A.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B.与本质一致的现象C.直接地表现本质的现象D.不表现本质的现象6.规律的客观性是指A.规律是人无法认识的B.规律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规律是人无法利用的D.规律是不在人类思维领域起作用的7.不可知论的错误在于A.否认思维能够正确地认识世界B.把活生生的认识过程凝固化C.否认认识是从外部世界得来的D.把多方面的认识过程片面化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A.深入调查研究B.理论付诸实践C.分析具体情况D.掌握基本原理9.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A.可以从认识本身得到证实B.可以从认识对象中得到回答C.可以由认识主体自行判断D.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验证10.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A.它是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B.它是对社会规律的正确反映C.它应社会生活的需求而产生D.它随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变化11.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主要是看A.它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B.它是按劳分配还是按资分配C.它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D.它是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12.社会改革不仅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中,而且存在于有史以来的各种社会制度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B )A.科学性B。
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2、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的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 B )A.辩证法思想B.唯物主义思想C。
可知论思想D。
决定论思想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4、哲学上的基本派别是( D )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C.唯物主义辩证法与唯心主义辩证法 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5、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A )A.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B。
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 A )A。
物质性 B。
运动性C。
精神性 D。
物质性和精神性7、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D )A、联系的B、精神的C、发展的D、实践的8、实践中“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 ( D )A、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的普遍性C、矛盾的斗争性D、矛盾的特殊性9、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 B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C。
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10、“学而不思则罔”是指( A )A.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需要上升到感性认识C.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D.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认识11、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C )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 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1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指()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B。
福师(2020-202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一(1)答案
福师(2020-202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一
注:本科有多套试卷,请核实是否为您所需要资料,本资料只做参考学习使用!!!
一、单选题(共46题,92分
1、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下列命题中未能表达马克思这句话的含义的有
A意识就是物质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D意识对物质的反映不会与物质本身完全一致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参考选择】:B
2、下列俗语中表达必然性的有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因祸得福
C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D失败是成功之母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参考选择】:A
3、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
A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参考选择】:D
4、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
A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
B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
C经常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D生产出社会需要的精神产品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参考选择】:B
5、许多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很高,却存在大量严重的道德问题和精神危机,因而并不是当代最进步、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这说明
A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要以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为基础
B物质文明发展了,精神文明必定堕落
C社会进步是社会整体的发展,而不仅仅是物质方面的发展
D不可能有真正的社会进步。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1次作业答案(1)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1次作业答案(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1次作业您本学期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说明:本次作业的知识点为:第一部分(1--47题),总分为47分,您的得分为47分A型题: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1.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1分]A.人和自然的矛盾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C.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2.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1分]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思想动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C.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D.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3.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1分]A.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4.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在于()[1分]A.没有自然科学的依据B.不懂得一般和个别的辩证关系C.否认了物质的客观性D.是对物质的自发猜测5.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1分]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D.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6.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1分]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D.决定论思想7.任何科学真理都不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都是随首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这说明真理都具有()[1分]A.客观性B.相对性C.绝对性D.全面性8.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就在于()[1分]A.否认物质是运动的B.割裂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C.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否认运动对于物质的依赖性9.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1分]A.质量互变的观点B.永恒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10.社会革命的最深刻根源在于( )[1分]A.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B.先进思想的传播C.英雄人物的组织D.人口数量的增多11.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1分]A.联系的B.精神的C.发展的D.实践的12.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1分]A.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C.政治制度D.生产方式13.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1分]A.广延性B.存在性C.物质性D.可知性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是( )[1分]A.德国古典哲学B.法国启蒙思想C.英国古典经济学D.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15.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单选多选题及参考答案(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选择题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B.每个人的认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D.书本上的知识不是从实践中得来的2.“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句话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是A.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3.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
从根本上说,这是由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B.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C.环境和资源状况决定的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4.认识的本质是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主体头脑中固有的D.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显现5.感性认识的形式是.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C.分析和综合D.总结和概括6.理性认识的形式是A.感觉、知觉、表象B.感觉、分析、综合C.概念、判断、推理D.识记、联想、判断7.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各项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B.深人思考,形成理论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8.一个认识的完整过程是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B.实践—认识—实践C.认识—实践—认识D.概念—判断—推理9.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整个人类的认识是A.有限与无限的统一B.理论与实践的统一C.感性与理性的统一D.正确与错误的统一10.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D.能动的反映论与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11.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A.指出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B.指出感性认识可以上升到理论认识C.指出人的认识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D.指出社会实践可以证明人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12.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C.相互依存的关系D.相互作用的关系13.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条,这在认识论上犯了A.类似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错误B.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C.类似唯理论的错误D.类似经验论的错误14.有人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才是可靠的,抽象的理论是不可靠的,这在认识论上犯了A.唯理论的错误B.经验论的错误C.形而上学的错误D.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15.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在于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B.真理是不变的,谬误是可变的?C.真理来源于实践,谬误是主观自生的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16.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及答案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2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1分)A.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象 ( )B.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 )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 )D.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 )2.“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一观点是说:()(1分)A.实践无需认识指导 ( )B.认识世界没有必要 ( )C.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 )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 )3.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1分)A.A ( )B.怎样理解抽象与具体及其关系? ( )4.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1分)A.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 )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 )D.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 )5.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1分)A.实践——认识——实践 ( )B.感觉——知觉——表象 ( )C.概念——判断——推理 ( )D.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 )6.道德是:()(1分)A.经济基础最集中、最直接的反映 ( )B.最抽象的意识形式 ( )C.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 )D.上层建筑的核心 ( )7.人民群众的生活与文艺创作的关系是:()(1分)A.人民群众的生活都是文艺创作的典型 ( )B.人民群众的生活寓于文艺作品 ( )C.人民群众的生活等于文艺作品 ( )D.人民群众的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 ( )8.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1分)A.资本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 ( )B.资本家靠自身勤劳致富,兴办资本主义企业 ( )C.劳动者自愿脱离土地到城市做工,为资本家进行积累 ( )D.通过暴力手段迫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财富集中在资本家手中( )9.在一切社会里,社会财富由:()(1分)A.价值构成的 ( )B.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构成的 ( )C.资本构成的 ( )D.货币构成的 ( )10.生产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1分)A.不变资本不体现剥削关系,可变资本体现剥削关系 ( )B.资本不同部分的物质形态不同 ( )C.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 )D.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 )1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因为剩余价值被看作是:()(1分)A.预付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 ( )B.预付的不变资本的增加额 ( )C.耗费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 ( )D.耗费的可变资本的增加额 ( )12.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1分)A.总统 ( )B.最高检察院 ( )C.最高法院 ( )D.国会 ( )13.企业经营全球化的重要标志是:()(1分)A.国际金融机构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 ( )B.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 ( )C.世界贸易组织主导经济全球化的能力不断提高 (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际联盟的形成 ( )1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1分)A.从根本上解决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矛盾 ( )B.改变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 ( )C.没有改变劳动者受剥削的地位 ( )D.使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形成了利益一致 ( )15.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超越空想社会主义,是因为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1分)A.科学的思想体系上 ( )B.批判空想社会主义上 ( )C.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 )D.共产主义者同盟上 ( )16.社会主义力量坚定地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推动着:()(1分)A.社会主义不断的同资本主义做斗争 ( )B.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 )C.社会主义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 )D.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进行 ( )17.3.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相区别的根本标志是:()(1分)A.生产资料私有制 ( )B.人民当家作主 ( )C.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 )D.生产资料公有制 ( )18.6.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表现是:()(1分)A.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 )B.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 ( )C.扩大改革开放,成为社会的主人 ( )D.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 )19.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明确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1分)A.革命性和斗争性 ( )B.阶级性和先进性 ( )C.先进性和科学性 ( )D.先进性和革命性 ( )20.自由王国是指人们:()(1分)A.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 ( )B.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 ( )C.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 ( )D.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 ( )二.多选题(每题1分,共10分)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为:()(1分)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 )B.意识表达离不开语言 ( )C.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 )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 )2.实践结构中的主体形式有:()(1分)A.集团主体 ( )B.社会主体 ( )C.个人主体 ( )D.人类主体 ( )3.中国哲学主张有差别的矛盾统一,更重视“和合”和统一,其表现是:()(1分)A.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 )B.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C.凡物莫不有两 ( )D.礼之用,和为贵 ( )4.下列体现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辩证关系的有:()(1分)A.自然规律在同样的条件下可以反复出现,社会规律则是历史的,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不同的历史阶段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 )B.自然规律是一种盲目的五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 )C.人可以借助工具作用于客观世界,有目的地引发、调节和控制自然界中的事物、能量和信息过程,使各种客观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发生有利于人的变化 ( )D.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有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 )5.生产关系客观性的表现:()(1分)A.生产关系的诸方面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B.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 ( )C.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 )D.人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不能随意选择 ( )6.资产阶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很大作用,包括:()(1分)A.操纵选举 ( )B.制定和推行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方针、政策 ( )C.控制群众团体和舆论宣传 ( )D.代表资产阶级执掌政权,对政府施加影响、控制议会 ( )7.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原则区别在于:()(1分)A.国家结构形式不同 ( )B.经济基础不同 ( )C.阶级实质不同 ( )D.宗旨不同 ( )8.全球经济的主要国际性协调组织有:()(1分)A.世界贸易组织 ( )B.世界银行 ( )C.跨国公司 (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9.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分)A.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作用的结果 ( )B.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 )C.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 ( )D.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 )10.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包括:()(1分)A.终身雇佣制度 ( )B.职工控股计划 ( )C.职工持股计划 ( )D.职工参与决策制度 (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怎样理解事物相互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关系?发展的实质是什么?(5分)2.简述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CA.进行社会调查B.分析实际情况C.理论付诸实践D.总结经验教训2.矛盾有两个基本属性,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DA.客观性B.普遍性C.特殊性D.斗争性3.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一个完整认识过程的是C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C.实践--认识--实践D.意识--物质--意识4.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C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5.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DA.认识客观规律B.制定周密计划C.依靠广大群众D.参加社会实践6.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B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7.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BA.是否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B.是否与客观实际相一致C.是否说得清楚明白D.是否被大多数人承认8.生产方式是DA.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9.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DA.法律思想、哲学、艺术B.政治思想、语言学、艺术C.自然科学、道德、宗教D.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10."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这是一种C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C.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11.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A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1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B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B.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D.事物发展的趋向和走势13.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C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的关系问题14.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
从根本上说,这是由B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B.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C.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D.环境和资源的状况决定的15.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A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D.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16.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AA.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B.生产力的变化落后于生产关系的变化C.生产关系总是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1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D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D.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18."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A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辨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19.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C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20.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指DA.实践标准是不可靠的B.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逻辑证明也是检验真理的途径D.实践标准具有历史局限性,它对真理的检验是一个过程21.真理是有价值的,说的是AA.真理是客观的B.真理是发展的C.真理能满足人的需要D.有用的就是真理2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C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D.质量互变规律23.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它:CA.是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B.是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C.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D.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公有制24.认识事物的最根本方法是CA.普遍联系法B.阶级分析法C.矛盾分析法D.具体分析法25.肯定和否定相互依存,离开了肯定就没有否定,离开了否定也没有肯定。
这是一种DA.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辩证法的观点2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实践是一种BA.客观的物质性活动B.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C.具有自觉能动性的活动D.具有社会历史性的活动27.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DA.联系的B.精神的C.发展的D.实践的2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句话强调的是BA.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B.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变化有重要影响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D.外因和内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29.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DA.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30.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BA.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31.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DA.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C.政治制度D.生产方式3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D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3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3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A.广延性B.持续性C.可知性D.客观实在性35.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A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B.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3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C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3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BA.唯物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B.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和可知的观点D.运动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3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39."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
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
"这段话告诉我们 B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D.要抓住主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40.发展的实质是D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41.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强调C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2.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CA.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B.黑格尔哲学的功绩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D.康德哲学的功绩4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C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44."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
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AA.矛盾普遍性原理B.运动、发展的原理C.普遍联系的原理D.矛盾特殊性原理45."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这一观点是:CA.唯心主义的观点B.相对主义的观点C.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观点D.宿命论的观点46.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BA.感觉B.知觉C.表象D.分析47.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CA.是否符合人的利益和愿望B.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C.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48.下列各项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的是D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49."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D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50.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
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DA.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C.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D.辨证的否定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