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与跨文化传播
国际公共关系与全球传播管理
国际公共关系与全球传播管理
国际公共关系与全球传播管理是指跨国公司、国际组织和国际事务中处理与公众及媒体的关系、跨国品牌传播、国际舆论引导和全球传播管理的一种专业领域。
该领域的目标是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和维护组织的声誉,推动品牌形象的传播,增加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以及应对国际舆论和公众关注的挑战。
国际公共关系与全球传播管理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包括国际媒体关系管理、跨文化传播与交流、品牌管理与推广、国际舆论引导、危机管理和公共外交等。
在国际公共关系领域,组织需要与媒体保持良好的关系,通过有效的媒体沟通与合作,塑造和传播正面的品牌形象,并应对不利的宣传与报道。
同时,通过国际舆论引导,组织可以促进国际间的理解与合作,建立国际合作网络,推动组织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地位。
在全球传播管理方面,组织需要针对不同的国际市场和文化背景进行品牌管理与推广策略的调整,以适应不同市场的需求和文化差异。
此外,组织还需要应对全球范围内的危机和公众关注事件,及时做出应对和解决,以保护组织的声誉和利益。
公共外交也是国际公共关系与全球传播管理领域的重要内容,组织需要与国际组织、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进行有效合作,推进国际间的合作与发展。
综上所述,国际公共关系与全球传播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专业领域,涉及到国际舆论引导、品牌管理与推广、危机管理和公共外交等多个方面。
通过有效的国际公共关系和全球传播管理,
组织可以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声誉和形象,推动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组织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高等教育与新兴经济体——亚太地区的发展与中国的国际合作
关高等教育发展的研究成果 , 共商 了高等教育的发 展 战 略与 创 新 之道 , 进 了亚 太 地 区 高水 平 大 学 间 促 教育、 研究和创新的合作 。
会议 由浙 江大 学 朱 军 副校 长 主 持 , 卫 校 长 首 杨
先代表学校致辞 ,对与会的大学校长们表示欢迎 , 并 向各位校长介绍了浙江大学的发展情况。联盟主 席悉尼大学校长 布朗教授致开幕词 ,对浙江 大学 10 周年校庆表示祝贺。 1 他在讲话 中说 , 面对知识社 会 发 生 的深 刻 变化 , 环太 平 洋 大 学 联盟 的学 校应 该 学会在挑 战中成 长 , 加强对话 与合作 , 用适 当的策 略来适应时代发展 。教育部章新胜副部长、 诺贝尔 奖 获得 者 杨 振 宁教 授 、 佛 大 学 燕京 学 社 杜 维 明 教 哈 授作为嘉宾到会并分别作 了主题演讲 。 章新胜副部长分析 了中国高等教育在全球 经
袁 纪纲:处长 助理 。
研究所里面的研究 ; 发展研究加应用研究是 “ , 技” 是工业研究所与工厂里面的研究 。 相比应用研究 , 基 誉
oo
础研究所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更大 ,况且 目 前基础 研究已取得巨大进步 ,以后每进一步将变得更加困
象
难; 另一方面, 处于发展经济 的考虑 , 各个国家和地 区在发展科技时从 “ ” “ 倾斜 、 科 向 技” 注重应用研 究的倾向将会特别明显 。 此外 , 经济的发展还带来了 圈 资源枯竭、 环境污染、 气候变暖等一系列问题 , 要解 除 学 决 这些 问题 也迫 切需 要加强 应 用研究 。
开放、 流动 、 竞争、 协作 的运行机制 , 促进教育和科技 资源 的共享 与集 成 ,为世 界经 济 发展 和社 会繁 荣做 出贡献 。 他表示 , 中国的大学将与环太平洋地区的其 他大学一起 , 同创造高等教育的美好未来 。“ 共 当世 界成为地球村 , 太平洋将成为 ‘ 西湖 ’ 。”
第六章跨文化传播
第六章跨文化传播
文化休克心理演变过程 情绪高涨
情绪变化
情绪低落 蜜月期 沮丧期 调整期
适应期
❖ 文化休克与重返原文化休克
跨文化中的行走者
Pearl Buck, 1932. 中文名:赛珍珠
第六章跨文化传播
❖ 1、认识误区 在跨文化传播中,人们因缺乏对异文化的敏感而 下意识地认为别人与自己一样,从而形成传播障 碍。 例:加拿大男子弗雷德日本求职经历 英国与印度间的文化冲突
❖ 德国:特别准时。访问德国人家庭时,应带上没有包装的鲜花,并 递给女主人。在介绍时,先问候女士,并等待,如果女士先伸出手 后,才能与她握手。
❖ 意大利:意大利商人对式样是很关心的。访问前要预约,要对意大 利的官僚主义有准备和耐心。
❖ 英国:在正式的晚餐上经常干杯。如果主人敬你一杯,一定要回敬。 业务款待中午宴比晚宴多。
❖ Dragon是西方神话中带翼的动物。基督 教的诞生,使Dragon的命运发生了翻天 覆地的变化,成为Satanas的代名词,被 视为恶魔的象征。在Mesopotamia神话 中,龙是“海洋中恐怖的生命,具有祸 害人,被神消灭的命运。”
❖ lóng和dragon不是一个概念,两者不能 互译,现在将他们等同了,让外国人把 中国的象征符号“龙”当成像巨型蜥蜴 那样的会喷火的凶暴怪兽,自然引起对 中国不小的误读。
第六章跨文化传播
LOGO
第六章跨文化传播
❖“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是美国人类学家 奥博格(Kalvero Oberg)提出的概念,是指一个人 进入到不熟悉的文化环境时,因失去自己熟悉的 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而产生的一种迷失、 疑惑、排斥甚至恐惧的感觉。
CULTURE SHOCK: A Fish Out Of Water
公共关系的基本问题
在处理公共关系时,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夸大事实,不掩盖问题
,以真诚的态度赢得公众的信任。
透明性原则
01
信息公开与透明
组织应主动公开信息,让公众了解组 织的运营情况和价值观。这样可以增 强公众对组织的信任,提高组织的公 信力。
02
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
组织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确保 信息的畅通和准确传达。这可以减少 误解和猜疑,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引 起的公关危机。
06
公共关系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新媒体时代的公共关系变革
要点一
数字化媒体的普及
要点二
实时公关
随着社交媒体、网络媒体等数字化媒 体的普及,公共关系行业正面临着前 所未有的变革。公共关系从业者需要 适应新媒体环境,掌握数字营销策略 ,利用社交媒体等平台进行有效的信 息传播和危机公关。
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企 业和组织需要建立实时公关的机制, 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发布准确信息, 掌握舆论主动权。同时,还需加强舆 情监测和分析,防范潜在危机。
02
媒体关系维护
03
新闻发布会组织
与媒体保持密切联系,提供准确 、及时的信息,确保媒体对公司 的正面报道。
组织新闻发布会,邀请媒体参加 ,发布重大消息和回应舆论热点 。
媒体关系管理
媒体沟通与合作
与各类媒体建立合作关系,确保公司或组织的声 音能够被准确传达和报道。
媒体监测与分析
监测和分析各类媒体对公司的报道,为管理层提 供参考和建议。
要点三
多元化的传播渠道
在新媒体时代,公共关系从业者需要 熟悉和掌握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包括 社交媒体、博客、播客、网络电视等 ,根据不同渠道的特点制定相应的传 播策略。
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跨文化冲突分析
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跨文化冲突分析一、本文概述新冠肺炎疫情自2019年底爆发以来,迅速席卷全球,对各国人民的生活、经济和社会秩序造成了深远影响。
在这一过程中,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国家、地区和个人在应对疫情时表现出了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防疫措施、信息传播、公众行为等方面,更在深层次上引发了跨文化冲突。
本文旨在分析新冠肺炎疫情中跨文化冲突的表现、原因及其影响,并探讨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有效应对和化解这些冲突,以促进国际社会的和谐与合作。
通过深入剖析疫情中的跨文化冲突现象,本文希望为未来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应对提供有益参考。
二、疫情中跨文化冲突的主要表现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和蔓延,不仅是一场全球性的健康危机,更是一场深刻的文化冲突。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国家、地区、民族和个人,在面对共同敌人——病毒时,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和应对策略。
这些态度和策略的差异,往往导致了跨文化冲突的产生。
信息传播的差异导致了跨文化冲突。
在疫情初期,由于信息的不透明和不对称,各国政府和媒体对于疫情的报道和解读存在很大差异。
一些国家采取了严格的封锁和隔离措施,而另一些国家则相对宽松,这种差异导致了公众对于疫情认知的混乱和误解。
同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信息传播方式和习惯也不同,进一步加剧了跨文化冲突。
防疫措施的差异也引发了跨文化冲突。
由于各国国情、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不同,各国在防疫措施上也存在很大差异。
例如,一些国家强调个人自由和权利,对于强制性的防疫措施持抵触态度;而一些国家则更加注重集体利益和社会秩序,对于防疫措施采取更加严格的执行。
这种差异导致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公众在防疫行为上的不一致和冲突。
疫情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些国家在疫情中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动荡,而一些国家则相对较好地应对了疫情带来的挑战。
这种差异导致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公众在对于疫情的态度和应对策略上的分歧和冲突。
电影跨文化传播困境的解决措施
汇报人: 2023-12-17
目录
• 引言 • 文化差异与传播障碍 • 电影内容与叙事策略调整 • 传播渠道拓展与合作模式创新 • 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策略 • 政策支持与法规完善建议
01
引言
电影跨文化传播的意义
促进文化交流与理
解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传媒,能够跨 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促进不同 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丰富文化多样性
电影的跨文化传播有助于展示不 同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丰富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推动经济发展
电影产业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 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旅 游、出版、玩具等,从而促进经 济的繁荣。
当前面临的困境
文化差异与认知障碍
语言障碍
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价值观、审美观念、 社会习俗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观众对电 影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存在障碍。
加强内部培训
定期组织内部培训,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素养 和制作水平。
建立激励机制
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鼓励跨界合作,丰富创作灵感来源
1 2 3
跨界合作项目
鼓励电影制作机构与其他艺术领域进行跨界合作 ,如与音乐、文学、美术等领域的合作,丰富创 作灵感来源。
借鉴国际经验
学习借鉴国际上成功的跨文化传播经验,如好莱 坞电影的制作模式和营销策略,为电影制作提供 新的思路和方法。
创新叙事手法,适应不同文化观众
学习国际叙事技巧
01
学习国际先进的电影叙事技巧,提高电影的故事叙述能力和表
现力。
适应不同文化心理
02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观众的观影心理和习惯,采用适当的叙事手
法和表现形式,提高电影的接受度。
公共关系危机处理及媒体应对策略
公共关系危机处理及媒体应对策略第1章公共关系危机概述 (3)1.1 危机的定义与特征 (3)1.2 公共关系危机的类型 (3)1.3 公共关系危机的影响与挑战 (3)第2章危机管理理论与策略 (4)2.1 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 (4)2.2 危机管理的阶段与任务 (5)2.3 危机管理的策略选择 (5)第3章危机预警与风险评估 (6)3.1 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 (6)3.1.1 确定预警指标 (6)3.1.2 构建预警模型 (6)3.1.3 设计预警流程 (6)3.1.4 建立预警机制 (6)3.2 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 (6)3.2.1 情景分析法 (7)3.2.2 德尔菲法 (7)3.2.3 故障树分析法 (7)3.2.4 蒙特卡洛模拟法 (7)3.3 危机预警与风险防范措施 (7)3.3.1 制定应急预案 (7)3.3.2 加强内部培训 (7)3.3.3 建立媒体应对策略 (7)3.3.4 加强信息监测 (7)3.3.5 增强组织抗风险能力 (7)第4章危机应对团队建设与管理 (7)4.1 危机应对团队的组建 (7)4.1.1 确定团队成员 (8)4.1.2 设立团队领导 (8)4.1.3 设定团队目标 (8)4.2 团队成员的角色与职责 (8)4.2.1 团队领导 (8)4.2.2 公关部门 (8)4.2.3 法务部门 (8)4.2.4 运营部门 (9)4.3 团队沟通与协作 (9)4.3.1 建立高效沟通机制 (9)4.3.2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9)第5章危机沟通策略 (9)5.1 危机沟通的目标与原则 (9)5.2 危机沟通的渠道与工具 (10)5.3 危机沟通的技巧与注意事项 (10)第6章媒体应对策略 (10)6.1 媒体在危机中的作用与影响 (10)6.2 媒体应对的基本原则 (11)6.3 媒体应对的策略与技巧 (11)第7章网络危机应对策略 (12)7.1 网络危机的特点与挑战 (12)7.2 网络舆情监控与分析 (12)7.3 网络危机应对方法与案例 (13)第8章危机恢复与重建 (13)8.1 危机恢复的目标与策略 (13)8.1.1 目标 (13)8.1.2 策略 (14)8.2 危机恢复的实施步骤 (14)8.2.1 成立危机恢复小组 (14)8.2.2 评估危机影响 (14)8.2.3 制定危机恢复计划 (14)8.2.4 实施危机恢复计划 (14)8.2.5 监控恢复进展与效果 (14)8.3 危机重建与品牌修复 (15)8.3.1 重建组织文化 (15)8.3.2 修复品牌形象 (15)8.3.3 恢复利益相关者关系 (15)第9章危机管理中的法律问题 (15)9.1 危机管理中的法律法规 (15)9.1.1 危机管理相关法律体系 (15)9.1.2 危机管理中的具体法律规定 (15)9.2 危机应对中的法律风险 (16)9.2.1 信息披露不充分或不真实 (16)9.2.2 侵犯消费者权益 (16)9.2.3 知识产权侵权 (16)9.2.4 环保违法 (16)9.3 法律风险防范与应对策略 (16)9.3.1 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控机制 (16)9.3.2 加强法律法规培训 (16)9.3.3 依法合规进行信息披露 (16)9.3.4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16)9.3.5 依法应对环保危机 (17)9.3.6 建立法律风险应对预案 (17)第10章国际视角下的危机管理 (17)10.1 国际危机管理案例与启示 (17)10.1.1 案例分析 (17)10.1.2 启示 (17)10.2 跨国公司的危机管理策略 (17)10.2.1 危机预防策略 (17)10.2.2 危机应对策略 (17)10.2.3 危机恢复策略 (18)10.3 我国企业走出国门的危机应对之道 (18)10.3.1 提前布局,预防危机 (18)10.3.2 危机应对策略 (18)10.3.3 持续改进,提升危机应对能力 (18)第1章公共关系危机概述1.1 危机的定义与特征危机,作为一种突发性、不确定性且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是组织在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挑战。
突发公共事件的危机管理舆情应对和共情传播
突发公共事件的危机管理舆情应对和共情传播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具有重大影响的、对公众安全和社会稳定产生威胁的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公众卫生事件等。
在这类事件发生时,危机管理和舆情应对是至关重要的,能够有效控制危机局势、传递正确信息,同时共情传播也是塑造社会共识和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危机管理是指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有针对性地调动资源,组织部署一系列措施来应对和解决危机,保障公众的安全和利益。
危机管理要做到信息迅速、准确和透明。
要确立专业指挥体系,明确指挥链条和职责分工,实行快速决策和行动。
要加强信息收集、分析和评估能力,及时了解危机的发展和风险,做出科学决策。
要与媒体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调,及时发布信息,消除谣言,防止信息的滞后和失真。
要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资源保障机制,组织协调各方面的资源,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救援。
舆情应对是指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借助舆论场的力量来引导和激励公众的情感和行为。
舆情应对要做到情绪疏导、信息传递和共识建立。
要了解公众的情感需求,及时解答公众的疑虑和恐慌,引导公众保持冷静和理性。
要准确传递信息,及时公布事件的发展动态、救援进展和防控措施,让公众了解事态的真实情况和应对措施。
要引导公众形成共识,传递正能量,鼓励共同参与到危机中,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要与公众保持良好的互动和反馈机制,收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修改和优化危机管理和舆情应对的策略和措施。
共情传播是指通过文化符号和情感传递来达到情感共鸣和情绪传递的一种传播方式。
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共情传播能够帮助公众理解和接纳危机,培养相互关怀和支持的社会氛围。
共情传播要做到情感表达、故事叙述和价值共享。
要通过情感表达来引发公众的情感共鸣,让公众感同身受,增强爱国心、爱人心和责任心。
要通过故事叙述来传递信息,展现事件中的感人故事和英雄事迹,激发公众的积极情感和正能量。
要通过价值共享来塑造共同价值观,弘扬正能量和社会责任感,提升社会的凝聚力和共识。
突发公共事件的危机管理舆情应对和共情传播
突发公共事件的危机管理舆情应对和共情传播突发公共事件的危机管理是指突发事件发生后,社会各界需要迅速做出反应,采取有效措施来减少事件对社会造成的损害,并且尽快恢复秩序。
在这一过程中,舆情应对和共情传播是至关重要的,它们帮助组织和公众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突发事件,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和误解,并在不良事件中找到希望和凝聚力。
突发公共事件的危机管理需要高度重视舆情应对。
舆情应对是指对突发事件过程中产生的各类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处理的过程。
在突发事件中,舆论会呈现出极大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包括谣言、恐慌情绪、负面评论等,这些都会对事件的处理和恢复产生负面影响。
组织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及时和准确的回应,遏制谣言传播,提供可靠的信息源,并引导公众的情绪和行为。
舆情应对的目标是消除负面情绪,增加公众信任度,提高社会对组织的支持和理解。
这需要组织建立起高效的信息收集和发布机制,积极地与媒体和公众进行沟通,及时发布信息,回应疑问,提供情绪上的慰藉。
在信息发布方面,组织应当坚持全面、及时、公正原则,避免信息不透明、选择性发布,造成混乱和不可控的局面。
对于传播不实信息的行为,应当严肃处理,以示对公众的态度和责任。
突发公共事件的危机管理需要注重共情传播。
共情传播是指组织在危机事件中通过合理的途径和方式,表达对受灾群众的关心和帮助的行为。
共情传播有助于突发事件中减少公众的恐慌情绪,增加社会凝聚力,促使各界团结一致,共同战胜危机。
通过共情传播,组织可以展现自己的诚信和责任,赢得公众的认可和信任。
在共情传播中,组织需要表现出真诚和关怀,而不是简单的表面应对。
具体而言,共情传播需要结合实际行动,例如提供物资援助、慰问受灾民众,组织志愿者进行救援等等,让公众看到组织的实际帮助,而不仅仅是空洞的口号和标语。
共情传播还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将组织的关怀和帮助传递给受灾群众,包括媒体报道、社交媒体宣传、公众活动等等。
通过这些方式,组织可以最大化地传递正面信息和希望,减少社会的负面情绪,增加对危机的理解和应对。
危机公关中信息传播的策略有哪些
危机公关中信息传播的策略有哪些在当今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企业或个人面临危机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一旦危机爆发,有效的信息传播策略就显得至关重要。
正确的策略能够帮助缓解危机,甚至化危为机;而错误的策略则可能导致危机进一步恶化,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危机公关中信息传播的一些关键策略。
一、及时回应危机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迅速做出回应是非常重要的。
这能够向公众表明对问题的重视,避免谣言和猜测的滋生。
如果拖延回应,公众可能会认为企业在隐瞒事实,从而加剧不信任感。
例如,当某品牌的产品被曝出质量问题时,若企业在数天后才做出回应,这期间消费者可能已经对该品牌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印象,并且这种负面印象可能会因为时间的拖延而更加根深蒂固。
及时回应并不意味着匆忙给出不完整或不准确的信息。
在回应之前,需要对危机的情况进行初步的了解和评估,确保所传递的信息是真实可靠的。
同时,回应的速度也要根据危机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来灵活把握。
对于一些重大的危机事件,即使暂时无法提供详细的解决方案,也应先发布简短的声明,表明正在积极处理。
二、坦诚透明在危机公关中,坦诚透明是建立信任的基石。
隐瞒或歪曲事实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
企业或个人应该如实向公众交代危机的情况,包括原因、影响和已经采取的措施。
即使有些信息可能对自身不利,也不能刻意隐瞒,因为一旦被揭露,将会引发更大的信任危机。
比如,某公司出现财务造假的传闻,如果公司试图掩盖事实,或者给出模糊不清的解释,投资者和公众很可能会失去对公司的信任,导致股价暴跌和声誉受损。
相反,如果公司能够坦诚地承认错误,并详细说明整改措施,还有可能挽回部分信任,减轻危机带来的损失。
三、统一口径危机处理过程中,确保内部信息的一致性至关重要。
所有参与危机处理的人员,包括管理层、员工、公关团队等,都应该遵循统一的口径对外发布信息。
如果不同的人给出不同的说法,会让公众感到困惑和怀疑,进而削弱危机处理的效果。
为了实现统一口径,企业需要在危机发生后迅速建立危机管理小组,制定详细的信息传播计划,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沟通。
牢牢掌握危机传播的主动权
转 引 自《 议程设 置的研 究: 现在 它在 何处 , 将走 向何 方? 》, 弗里特 一 埃 M一罗杰斯 、 詹姆斯 一 一迪林 , w 见《 大众传播 学: 影响研 究范式 》, 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 2 0 00
参见蔡 雯: 报道结构和} 道方式分析— 艮 《 艮 道策划研
究之三 》 h )/ : c札a/d 2o— 0 0/86458h ,t: 晒 } q/ L 0 1 1 o3 1- 8152 16.t o 既/ sml
0
(X X ) ̄ 自《 4 5 8M 引 - 深度报 道原 理 》, 杜骏 飞 、 胡翼 青著 , 新
华 出版 社 2 0 01
∞《 走进 美国大报 》, 辜晓进著 , 南方 日报 出版社 2 0 02 0) 聚焦 焦点访谈 》, 7 《 袁正 明、 梁建增主编 , 中国大百科 全
维普资讯
牢牢掌握危机传播 的主动权
叶同春
把提高 构建社 会 主义 和谐 社会 的
能 力 作 为 加 强 党 的执 政 能 力 建 设 的 重
方
达( 湖北教育学 院 中文 系 4 0 0 3 2 5)
的角度给 出 自己的理解和判断 。
查 尔 斯 ・ 尔 曼 (hr s t man 赫 C al e n) eH r
命 是及时地 、 有针 对性地发布政府提供
的正确信 息 , 明实际情 况 , 牢掌握 说 牢 危 机传播的主动权 , 为构建和谐社会起
到保障社会稳定 、安定 民心 的 “ 安全
阀” “ 和 稳压器”的作用 。
一
为核心 , 把人际传播 、 言语传播 、 大众传
播 、组织传播和跨文化传播等学科 的一 些理念运用到危机管理的过程 中。简言
企业公共关系的国际化战略与跨文化传播
企业公共关系的国际化战略与跨文化传播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再局限于国内市场,而是扩展到了国际市场。
在这个背景下,企业公共关系的国际化战略和跨文化传播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企业公共关系的国际化战略以及如何进行跨文化传播。
一、企业公共关系的国际化战略企业公共关系是指企业与其各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沟通。
在国际化的背景下,企业需要制定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公共关系战略。
以下是一些企业公共关系的国际化战略:1.了解目标市场文化和价值观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企业在进入新的市场时,需要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和价值观,以便更好地与当地的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和合作。
例如,一些国家重视家庭价值观念,企业可以通过与当地家庭组织合作来提升其形象。
2.建立本地化的公共关系团队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需要建立本地化的公共关系团队,以便更好地了解当地市场和文化,并与当地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本地化的公共关系团队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3.与当地媒体合作媒体是企业与外界进行沟通的重要渠道,与当地媒体合作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传递信息和塑造形象。
企业可以与当地媒体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媒体报道和采访来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形象。
二、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性跨文化传播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信息传递和沟通。
在国际化的背景下,企业需要进行跨文化传播,以便更好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和合作。
以下是一些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性:1.避免文化冲突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如果企业不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背景,可能会出现文化冲突,导致沟通失败和形象受损。
通过进行跨文化传播,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差异,避免文化冲突的发生。
2.提升沟通效果跨文化传播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目标市场的语言和沟通方式,从而提升沟通效果。
例如,一些国家更注重面子和尊重,企业可以通过适应当地的沟通方式来提升沟通效果。
3.增强企业形象通过进行跨文化传播,企业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利益相关者需求,提升企业形象。
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
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跨文化传播是当今社会中不可避免的现象,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日益频繁。
跨文化传播也伴随着一系列困境和挑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本文将从困境和出路两个方面来探讨跨文化传播所面临的问题,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跨文化传播的困境1. 语言障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语言差异是跨文化传播中最普遍的问题之一。
尽管英语已成为国际交流中的通用语言,但在实际传播中,人们还是会遇到许多不同的语言和方言,这给跨文化传播带来了障碍。
2. 文化差异: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这些文化差异会导致在跨文化传播中产生误解和冲突。
在某些国家礼貌的行为在其他国家可能是不礼貌的,造成误解和不满。
3. 信息失真:在跨文化传播中,由于语言和文化的不同,信息往往会发生失真。
有些信息可能被错误理解,甚至被夸大或缩小,导致信息的传播和接收出现偏差。
4. 传播方式:不同文化有不同的传播方式和交流习惯,有些文化偏重口头传播,而有些文化偏重写作传播。
这种差异会导致在跨文化传播中难以达成一致,增加沟通难度。
5. 文化冲突:跨文化传播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文化冲突,这种冲突可能是价值观念的冲突,也可能是行为方式的冲突。
在文化冲突中,常常会发生误解和情绪的激化。
1. 学习他人的语言和文化:为了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传播,我们可以积极学习对方的语言和文化,增进对他人的了解和尊重,为文化交流搭建良好的基础。
2. 接受多元文化:跨文化传播要求我们接纳多元文化,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通过多元文化的共存,促进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3. 推动跨文化交流: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加大对跨文化交流的支持和推动力度,通过文化节、交流活动等形式,鼓励人们积极参与跨文化传播,促进文化的多元交流。
4. 加强文化教育:在学校教育和社会宣传中,加强对跨文化传播的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跨文化传播的环境。
《2024年对“文明的冲突”的一种传播学阐释——基于跨文化传播的理论思考》范文
《对“文明的冲突”的一种传播学阐释——基于跨文化传播的理论思考》篇一一、引言“文明的冲突”这一概念,源自于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之间的互动和冲突。
这一冲突不仅仅表现在历史和地缘政治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得到体现。
本文将结合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尤其是跨文化传播理论,对“文明的冲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阐释。
二、跨文化传播与文明的冲突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传播成为了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
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社会制度,都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碰撞和交流。
这种碰撞和交流,有时会引发“文明的冲突”。
这种冲突并非单纯的对抗或敌对,而是一种文化的适应、融合和变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各种文化元素相互碰撞、交融,形成新的文化形态。
三、跨文化传播理论对文明冲突的解释1. 文化适应理论: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人们需要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
这种适应过程往往伴随着文化的冲突和融合。
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信仰、习惯等在相互碰撞中,产生新的文化形态。
2. 文化传播的偏见与刻板印象: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误解,人们在接受跨文化信息时,往往会产生偏见和刻板印象。
这些偏见和刻板印象可能导致文化的误读和冲突。
3. 文化间的误读与误解:由于语言、历史、社会背景等因素的差异,不同文化之间往往存在误解和误读。
这种误读和误解可能导致文明的冲突。
四、应对文明冲突的策略1. 增强跨文化交流与理解:通过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减少误解和误读,从而降低文明的冲突。
2. 培养跨文化传播的素养:提高人们在跨文化传播中的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减少文化的冲突。
3.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在跨文化传播中,尊重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和信仰,避免对其他文化的贬低或歧视。
4. 构建和谐的文化交流环境:通过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提供良好的环境,促进各种文化的和谐共存。
五、结论“文明的冲突”是全球化背景下不可避免的现象。
公共危机传播管理 知识点
信息信任度的坍塌④个体选择性收集、利用信息的能力增强国外:①立足于传播学/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的学科背景④运用个案研究的方法⑤在案例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研究技巧⑥理论研究我国:①立足于媒体的角度(探讨媒体如何在危机管理中发挥其社会功能)②立足于政府(提出政府信息披露制度应该改革,构建国家信息)(行为的进行和完成离不开传播/行为本身即传播,总是携带、散发着某种信息)④极端重要性(本质上看,传播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行为之一)信息传者↔受者媒介述。
是与物质、能力并列,构成人类生存环境的三大基本要素之一。
(Tell your own tale)②不隐瞒(Tell it all)③尽快提供(Tell it fast)危机定义:是由组织外部环境变化或内部系统失常<危机发生的根源>造成的可能破坏正常发展秩序和目标,要求组织作出紧急决策、响应和行动<紧迫性、不确定性>的威胁性事件、状态或结构<危机的定位>公共性/人为危机;个人/家庭/组织/公共危机;政治/经济/社会/价值危机;一致性/冲突性危机。
/传播流派。
立足点不同,管理站在管理层面,传播重视人的地位/长远考虑/中/后基于日常风险管理,着眼战略全局>传播视角:预防是核心——全局战略强大的公共关系是抵御危机的保障性策略,而信任是任何一种公共关系的精髓。
(媒体公关;员工/内部关系;消费者公关;其他公关地方、政府公关等)管理视角:①制定危机传播预案—具体的管理策略主要负责人/领导危机传播团队的规章和责任信息核实、查证、批准和澄清的工作流程新闻发布协议与当地危机处理部门进行沟通的工作流程国内外主要媒体联络的名单确定合适的新闻发言人以及必要时启动第三方证人保障充足的资源②危机预警系统危机监测子系统(对信息的控制;对人的控制;处理相关信息);危机评估子系统(建立评估指标;形成评估结论);危机预报子系统(发出危机预报;实施危机预控)由于沟通扭曲利益受损和价值异化,人们在心理和行为上出现的极化、混乱状态。
网络舆情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传播与影响研究
网络舆情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传播与影响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舆情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传播与影响日益凸显。
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往往引起社会大众的关注和讨论,而网络舆情既承载了信息传播和舆论表达的重要功能,也具有扩大舆论影响力的特点。
本文将着重研究网络舆情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传播过程和所产生的影响。
首先,网络舆情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在公共危机事件中起到了快速传播和多渠道传播的作用。
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大提升,而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使得信息传播的渠道变得更加多样化。
在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人们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和传播相关信息,很快形成网络舆情。
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之快,让公共危机事件得以快速扩散和被关注,使得更多的人了解事件的具体情况。
其次,网络舆情还具有互动性强、传播范围广的特点,进一步扩大了公共危机事件的影响力。
与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不同,网络舆情的互动性使得公众能够积极参与事件的讨论和表达自己的意见。
人们可以通过点赞、转发、评论等多种形式表达对事件的态度和观点。
这种互动性不仅增强了公众对事件的参与感和信息获取的积极性,还使得舆论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得以进一步传播,影响更广泛。
然而,网络舆情的传播和影响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网络舆情的传播往往伴随信息的不准确性和虚假性。
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由于信息获取的渠道广泛且分散,造成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难以确定,引发了“谣言”的产生和传播。
虚假信息的传播会给公众带来误导和困惑,对事件的处理和解决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网络舆情的传播还可能引发公众情绪的波动和过激表达。
由于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匿名性和开放式讨论的特点,一些网民可能会借机宣泄情绪和发表偏激言论,导致舆论炒作和矛盾激化。
这可能会给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和应对带来困难。
基于以上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策略和措施来引导网络舆情的传播和影响。
首先,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和管理,加强真实性和可信度的筛查和验证,避免虚假信息的传播。
网络与新媒体对公共危机传播与应对的影响
网络与新媒体对公共危机传播与应对的影响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公共危机的传播与应对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网络和新媒体的出现为公共危机的传播提供了更广泛的渠道,并对应对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网络与新媒体对公共危机传播与应对的影响,并分析其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一、网络与新媒体的崛起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的方式和渠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兴起为公共危机的传播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通过社交媒体、即时通讯工具和在线论坛等平台,公众可以迅速获取并分享危机事件的信息,从而将危机的影响快速传播给更广泛的受众。
二、网络与新媒体对公共危机传播的影响1. 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相比传统媒体,网络和新媒体的传播速度更快。
一旦出现危机事件,公众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实时获取信息,并迅速传播给他人。
这使得公众对危机事件的感知和传播能力大大增强,危机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传遍全球。
2. 多样化的信息形式:网络和新媒体不仅提供文字信息,还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传播危机事件。
多样化的信息形式使公众更容易理解和共鸣,同时也增强了危机事件的真实感和直观性。
3. 民众参与度的增加:网络和新媒体为公众参与公共事务提供了方便渠道。
在危机事件中,公众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情感,参与讨论并表达对危机应对措施的反馈。
公众的参与度增加了应对危机的合理性和民主性。
三、网络与新媒体对公共危机应对的影响1. 实时监测和信息收集:通过网络和新媒体,公共管理部门可以实时监测和收集危机事件相关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决策者快速了解危机事件的进展和影响,从而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
2. 公众意见的引导和管理:网络和新媒体给公共管理部门提供了引导和管理公众意见的平台。
通过与公众进行在线互动和沟通,政府可以更好地了解公众的需求和诉求,并及时回应和解决问题,增强公众对危机应对的信任和满意度。
3. 危机信息的传播和解释:网络和新媒体为政府和公共管理部门提供了更为广泛的传播渠道。
突发公共事件的危机管理舆情应对和共情传播
突发公共事件的危机管理舆情应对和共情传播突发公共事件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突然发生的并引起社会公众关注的事件,比如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突发疫情等。
这些事件往往会给公众带来恐慌和焦虑,而且在信息传播的时代,公众对于突发事件的信息获取更加迅速和广泛。
突发公共事件的危机管理舆情应对和共情传播显得尤为重要。
一、突发公共事件的危机管理突发公共事件常常带来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需要有专门的团队来进行危机管理,为公众提供及时有效的救助和信息。
危机管理的关键在于快速反应和临时应变,以减少损失和保障公众的安全。
1. 快速响应当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相关部门需要迅速响应,启动应急预案,调动人力物力,进行紧急救援。
在救援过程中,需要保障救援人员的安全,提高救援效率,尽快将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到安全地带。
2. 信息发布及时、准确的信息发布是危机管理的重要环节。
公众对于突发事件的信息获取渠道多种多样,因此相关部门需要通过官方媒体、社交媒体等渠道发布最新的事件信息和救援进展,向公众传递准确和权威的信息,避免造成恐慌和混乱。
3. 共同协作突发公共事件的危机管理需要各相关部门之间的紧密协作,包括政府部门、救援机构、医疗机构等,各方需要互相配合,共同应对突发事件带来的挑战。
还需要向国际社会求助,争取更多的援助和支持。
二、舆情应对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媒体和公众对于事件的关注度和讨论度都会大幅提升,所以相关部门需要积极应对舆情,维护公众的情绪稳定和社会的秩序安全。
1. 舆情监测相关部门需要时刻关注舆情动向,了解公众的情绪和关注点,及时发现和回应公众的疑虑和不安。
通过舆情监测,可以了解公众的声音,及时采取措施回应公众的需求,维护社会的稳定。
2. 情绪引导突发公共事件往往会引起公众的恐慌和焦虑,相关部门需要通过舆情引导,积极引导公众理性看待突发事件,减少不良情绪的传播。
还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的应急意识和自救能力,增强公众的抵抗不良情绪的能力。
跨文化传播终极版复习资料
跨文化传播终极版一、选择题:1.道德评价的两种形式:(1)自我评价。
这是道德的心理调节机制,是个人对自己行为和动机的道德价值、意义进行的鉴定,表现为荣辱感、正义感、义务感、良心感,等等;(2)公共评价。
是社会对于人们动机与行为的道德价值、意义的鉴定,表现为一种隐形或无形的精神影响,结果往往形成一定的社会舆论(social opinion)——是一定数量的人们对某种社会行为的道德价值所给予的倾向性评判意见。
这些评判意见是许多人相互取舍、相互传递,最后形成一种精神压力的过程。
道德的社会舆论一旦形成,会造成一定的孤立情境与心理压力,即“人言可畏,千夫所指,无病而死”。
2.社会互动主要包括五个要素:(1)行动者(2)社会目标(3)社会环境(4)社会规范(5)社会接触社会化是个体用来获得其所属群体的规范、价值观、信仰、态度和语言特征的社会互动过程。
3..社会化的几个阶段:◎基本社会化。
在儿童时期通过家庭学习生活知识,培养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掌握行为规范,建立感情联系,发展道德及价值判断的标准;◎预期社会化。
主要指在学校里进行的社会化,学习将要承担的社会角色,为进入社会做好各种准备;◎发展社会化。
主要指成年之后的社会化,是在实现了基本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
随着环境和自身的变化,个体要接受新的期待和要求,承担新的义务、角色和责任;◎再社会化。
当个体的生活环境或担任的社会角色发生急剧变化时,个体的生活习惯、行为准则、价值观念等需要做出重大调整,并开始新的学习。
譬如,人们在迁居异国他乡时,需要学习当地的语言,适应当地的习俗和生活方式。
4..影响感知的主要因素•生理•环境•语言•文化5.西方文化中四种主要的思维方式(1)唯名论式推理(nominalistic reasoning),也称归纳推理法;判例法(2)一般推理(universalistic reasoning),也称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式;制定法(3)直觉推理(intuitional reasoning),重视直觉,强调整体与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4)辩证推理(dialectical reasoning),也称辩证逻辑方法,是由黑格尔创立、马克思发展的逻辑方法,要求分析和综合相结合,归纳与演绎相结合,逻辑的方法和历史的方法相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话语方式的一致构成了传播的障碍,而话语方 式的不同也可能导致障碍的出现。武汉大学的单波 通过对爱滋病报道的分析,指出无论是媒体主导的 “他说”,还是传媒聚光灯下艾滋病患者的“我说”, 两种叙事方式都有可能会在道德判断及新闻价值的 内驱力下步入不同的话语倾斜地带,使原本良好的 报道初衷在公众解读新闻时被扭曲。
“信息化”,认为这为全球化背景下的网络文化建设 廓清了发展方向,更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并预见在 今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建设必将迎 来新一轮的高潮。
武汉大学的石义彬等学者关注到了覆盖全球的 交通、传播和通讯网络将不同空间的地方或社区连 接起来,人口的全球流动正在加速,一个由差旅客、 移民、难民、流亡者、外籍劳工等流动人口组成的 “跨国社会空间”正在形成。因此,在时间轴上,“反 思”与“回归”是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身份认同的 核心特征。在空间轴上,“流动”是理解这一时代的 文化身份认同的关键词。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媒 介文化产品的跨国交流和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将“远 处的风貌”拉近,为散居族裔的“寻根”或“扎根” 提供了多元文化的想象空间,并加速了人们对新环 境的适应。
以《超越启蒙心态:21 世纪的人文精神》为题以大 商外,还要发展伦理智慧和情商;除了建构物质条件
学为例谈了 21 世纪人文精神应包含的 4 个方面:自 外,还要培养精神价值。
我身心的整合、个人与社会的健康互动、人类与自然
会上,与会代表对各位嘉宾在主题演讲中所阐
的持久和谐和人心与天道的相辅相成。杜维明教授 年 第 认为,文化将在 21 世纪成为重要的力量。作为 21 世
南京师范大学的方小红、庄曦以“纸馅包子”这 起由食品安全危机逐渐衍生至公共信任危机的假新 闻事件为切入点,通过对其网络讨论文本的分析,指 出当公共危机到来之时,公众往往处于对客观世界 不确定性的困扰以及对于人类有限理性的恐惧当 中,因而公众危机认知问题有必要成为公共危机传 播中的常态性话题。学者骆正林也指出在公共危机 中,信息渠道不畅就可能出现资讯真空,为失实报 道、谣言的流行打开方便之门。而面对社会环境剧烈 的、反常的变动,公众也需要快速地重新把握社会环 境。因此,媒体在这个时候,需要把最新的变动告诉 给公众,这样,公众所形成的“社会地图”才会准确, 才不会对生存的环境产生困惑或畏惧。
相结合,彼此借重,共同搭建一个“利益共同体”。在
这个“利益共同体”中媒介本身的权力化及它与资
本权力的复杂关系,是公共危机的解决契机,也是造
成公共危机跨文化传播的重要障碍。媒介不仅发挥
着“喉舌”的作用,而且履行着建造“商业神话”的
功能。这种出于自身利益与立场控制的传播,其最终
结果必然是:公共危机在大众生活中丧失了真正的
力。这次会议在跨文化传播与公共危机的关系、公 港中文大学的李少南也通过对 SARS 危机在香港的
共危机中的跨文化传播障碍、跨文化传播的内在危 发展过程,得出跨文化传播对公共危机在不同时期
!!!!!!!!!!!!!!!!!!!!!!!!!!!!!!!!!!!!!!!!!!!!!!
与杨振宁教授的演讲主题相对应,杜维明教授 外,还要重视文化能力,比如文史哲等学科;除了智
而要真正实现多元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在全球
化背景下的尊重他者文化、确认自我文化身份就显
得尤为重要,许多学者从这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如上
海美国研究所的研究员倪建平就从跨文化传播的视
角审视了当下中国的非洲政策和在非洲的国家形象
所面临的严重挑战,指出在和谐文化的对非传播中,
年 第
必须首先学会肯定和尊重人类价值观念的多样性,
际 学,这可以让我们和不同时代的人以及不同文明联 际操作、应用方面的教育,虽然不一定适应我们的教
学 术
系起来。21 世纪的大学领导除了应重视科学技术
育现状,但不失为一种027-68754207
E-mail: shanbo@whu.edu.cn
14
1 跨文化传播与公共危机的关系
权力关系的博弈影响文化间的理解与沟通,此时,
当公共危机发生的时候,跨文化传播能对它产
跨文化传播就失去了和谐的前提条件,自身也陷入 生怎样的影响芽当人们建构跨文化共识的时候,又埋
危机之中。另一方面,公共危机也呈现着跨文化传 下了怎样的危机芽对于这个老问题,本次会议提出了
播的新问题,砥砺着人们的跨文化传播思想,成为 许多有启发性的见解。
会公器作用时面临着来自公共权力的阻碍;作为信
息提供者的媒体本身,反而面临着显见的信息不对
称和信息弱势。
武汉大学的刘建平、廖秉宜认为,对具有质的不
同文化的传媒体验的秩序的理解,是公共危机事件
在跨文化传播时遇到的最大挑战。在信息传播高度
发达的时代,大众传媒早已成为新的权力中心之一,
权力的媒介和媒介的权力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互
过分相信这种认证时,又会使认证本身工具化,企业 文化所应具的价值理性越来越离人们远去,从而遭 遇更大的危机。其实,何止是企业认证呢芽一切商业 的、文化的、社会的认证与标识,都无不具有工具性, 无不在制造认同与归属的同时,又埋下了危机。从这 个意义上讲,瓦勒莉所提出的问题“认证是一种沟 通工具吗”是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它可以进一步 引申出跨文化传播与公共危机的多重关系。
4 跨文化传播研究与化解公共危机的可能性
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为公共危机化 解提供相关的事实支撑和理论见解,而如何将这二 者有效地结合起来,是此次国际学术会议上学者们 关注的话题,他们从媒介化社会互动、媒介表达等方 面做了充分的论述,甚至将跨文化传播研究与发展 传播研究结合起来考虑这一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的郑保卫认为,新闻媒体作为一 个提供信息和开展公共讨论的平台与渠道,能够使 公民、政府与媒体三者间形成一种及时的、建设性的 互动关系,从而有效推进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与修 正,并且使这些过程和环节本身也日趋透明与公开, 最终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而这 种作用在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中尤为明显和有效。
术 为“解释社区”(Interpretive Communities)的新闻专 动 业社区对新闻工作者的控制作用,这一社区可以加 态
15
专题述评
强他们的自我认知,以及新闻实践的合法性。作为 “解释社区” 的新闻工作者通过对重要公共事件的 集体性解释以及共享的话语来达到一致,而这种一 致就排挤了多元认同。
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内在动力。2007 年 11 月 1~2 日
香港中文大学的陈韬文认为,在处理涉及全球
在武汉大学召开的公共危机与跨文化传播国际学 性风险事件时,国家传播系统在面对国内外压力时,
术会议,旨在探讨当公共危机来临时,不同文化背 必须顺应全球环境的传播要求,而其中来自外部的
景的人如何沟通,如何认知公共危机突显的文化矛 压力比内部的压力更为关键,中国在非典疫症期间
作为一种手段,人们往往创造符号化的东西来 克服公共危机,但是,当人们过分依赖这种符号化的 东西时,又可能陷入新的危机。法国学者瓦勒莉 (Valérie Carayol) 的研究成果就可以说明这种悖 论。从她提供的分析来看,企业为了克服潜在的危 机,转向社会或环境认证,对外改善企业公众形象, 提高声誉,对内加强认同感和归属感,但是,当人们
2 公共危机中的跨文化传播障碍
虽然跨文化传播已成为影响公共危机的重要因
素,但跨文化公共危机传播的实践并不尽如人意,因
此导致这种结果发生的原因就进入了学者们研究的
视野,他们指出权力支配现象是实现有效跨文化公
共危机传播的最大障碍。
罗以澄教授通过对“黑砖窑”事件的分析,指出
信息流通障碍提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媒体在发挥社
美国坦普尔大学的传播学者约翰·伦特(John Lent)从将卡通作为一种有效的跨文化危机传播产 品的角度进行论证,他认为以动画、漫画书、连环画、 社论漫画等为形式的卡通,一直被用到世界各地的 风险控制中,并被用来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其 在各大洲做的对数百名动画家的全面访问,他认为 在多数情况下,当危险及潜在危险威胁到大众的时 候,动画这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跨越语言障碍的跨 文化产品确实可以被用来提高社会道德意识水平。
3 跨文化传播的内在危机
文化的多样性是跨文化传播研究重要的理论前
提,也是跨文化传播所要追求和维护的目标价值。在
大众文化领域进行的跨文化传播,文化同质是唯一
出路,似乎只有将经典的作品庸俗化、低级化才能克
服跨文化传播障碍,实现最大范围的传播。暴力与性
的符号则成为了这个领域的通用语,文化差异在这
里只是用来包装同一性的外衣。因此,大众文化畅行
盾,如何寻找应对公共危机的可能途径,如何使不 出现的传播同步现象正说明了这一点,虽然这种现
同文化背景的媒介介入人类的危机管理,通过对此 象是暂时的并且局限在疫症问题内,并未令传播系
类全球性问题的讨论,把跨文化传播研究置于矛 统发生显著的结构性变化,但将会成为中国传播界
盾、冲突的的语境中,发现更多理论途径与创新动 日后争取更开放的传播政策时重要的符号资源。香
2008
公共性,沦为碎片而为公众所忽略。
葛定鑫看到了在危机传播中新闻从业者通过正
式或非正式的社会网络构建了一个意义共享、互动
年 第
3
与控制的社区或平台,这种社区虽不具有正式的性
质,但仍然具有吸纳、同化与过滤、排斥异己的功能。 期
媒介从业者的专业社区对从业者个体有相当的控制 国 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闻工作者专业意识 际 形态的形成。专业意识形态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作 学
必然会使得民族文化衰竭,失去原有的特征。以商业